中國文學史講義(明清篇)
參考書目
1、 陳書錄:明代詩文的演變,江蘇教育出版社,1996
2、 嚴迪昌:《清詩史》,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
3、 朱則傑:《清詩史》,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
4、 郭預衡:中國散文史(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5、 張仲謀:明詞史,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
6、 嚴迪昌:清詞史,江蘇古籍1990
7、張寅德編選:敘述學研究,中國科學出版社1989年
8、羅鋼:敘事學導論,雲南人民出版社1994
9、布斯,華明等譯:小說修辭學,北京大學出版社1987
10、馬丁,伍曉明譯:當代敘事學,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
11、韓南,尹慧瑉譯:中國白話小說史,浙江古籍出版社1996
12、浦安迪:中國敘事學,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
13、董乃斌:中國古典小說的文體獨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
14、石昌渝:中國小說源流論,三聯書店1994年
15、趙毅衡:苦惱的敘述者,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1994
16、楊義:中國敘事學,人民出版社1997
17、寧宗一、魯德才,論中國古典小說的藝術,南開大學出版社1984
18、寧宗一主編:中國小說學通論,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
19、魯迅:中國小說史略,東方出版社1996
20、胡士瑩:話本小說概論,中華書局1980
21、陳平原: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
22、聊齋志異資料彙編,朱一玄,南開大學出版社,2002
緒論:
本課程共十五講,每次三課時,講授二課時,討論一課時。(學生講30分鍾,討論10分鍾,師評論5分鍾。)
第一講、《三國志演義》與歷史演義的繁榮
第二講、《水滸傳》與英雄傳奇的演化
第三講、明代前期詩文
第四講、明代中期的文學復古
第五講、湯顯祖與牡丹亭
第六講、西遊記與神怪小說
第七講、三言二拍
第八講、晚明詩文
第九講、清初詩文與詞學的復興。
第十講、長生殿與桃花扇
第十一講、聊齋志異
第十二講、儒林外史
第十三講、紅樓夢
第十四講、清中葉詩文詞
第十五講、近代文學
第一講、《三國志演義》與歷史演義的繁榮
一、史學題材
《三國志演義》取裁于史,我國史上分裂之時代有七:
春秋戰國;楚漢之爭;三國;南北朝;隋唐之際;五代十國;宋金分立。南北朝則緣北朝史事多晦昧,故難敷演。南宋偏安,多攘夷之論,小說亦然。舉《說嶽》可例,雖可增進民衆之愛國心,然難稱佳制。餘五期史跡則盡可供小說演義取材。流傳者有《東周列國志》、《七國志》、《楚漢春秋》、《三國志》、《隋唐演義》、《五代史平話》諸書。唯春秋戰國年代久遠,頭緒紛繁,難有佳作。楚漢與隋唐正局分裂過短,亦不易寫。五代十國頭緒紛繁,人才闇陋,不足起信。可以成就傑出歷史演義者唯三國時期。魏蜀吳人才既衆,勢且相敵。其正野諸史足可參稽者則有陳壽《三國志》及裴松之注,裴注雜引諸書,頗有小說起味。宜乎其爲歷史演義小說之翹楚。
二、“尊劉貶曹”與中國歷史上的正統論。
毛宗崗《讀三國志法》:“讀三國志者,當知有正統、閏運、僭國之別。正統者何?蜀漢是也。僭國者何?吳魏是也。閏運者何?晉是也。魏之不得爲正統者何也?論地則以中原爲主,論理則以劉氏爲主,論地不若論理,故以正統予魏者,司馬光《通鑒》之誤也。以正統予蜀者,紫陽《綱目》之所以爲正也。《綱目》於獻帝建安之末,大書後漢昭烈皇帝章武元年,而以吳魏分注其後,蓋以蜀帝爲帝室之胄,在所當予。魏爲篡國之賊,在所當奪。是以前則書劉備起兵徐州討曹操,後則書漢丞相諸葛亮出師伐魏,而大義照然揭於千古矣。”
陳壽《三志國》魏志曹操爲武帝,稱曹丕爲文帝,對其傳記亦標目爲“紀”。對蜀之劉備、劉禪,稱先主、後主,不稱昭烈帝。對其傳記,標目爲“傳。”蓋晉之政權出自魏,自以魏爲正統。司馬光《資治通鑒》以魏帝年號記三國歷史,亦以曹魏爲正統,既是良史之職,亦緣北宋之承周,類於晉之承魏故也。東晉習齒《漢晉春秋》、南宋《通鑒綱目》則尊蜀漢爲正宗,蓋東晉、南宋皆偏安南方,自不欲以北方政權爲正統。於民間傳說則尊劉貶曹,如《東坡志林》所載“塗巷中小兒薄劣,其家所厭苦,輒與錢,令聚坐聽說古話。至說三國事,聞劉玄德敗,頻蹙眉,有出涕者。聞曹操敗,即喜唱快。”
三、羅貫中籍貫問題
作者羅貫中,籍貫二說,按:多數明刻《三國》及《隋唐兩朝志傳》以羅氏爲東原人。1931年,鄭振鐸發現天一閣收藏元《錄鬼簿續編》作“羅貫中,太原人。”
東原說:
王利器《羅貫中與三國志通俗演義》(社會科學研究1983):東原,羅氏原籍。錄鬼簿作“太原人”,系抄者少見東原,習知太原,故而致誤。東原即漢東平郡,治所在今山東省東平縣東。又刁雲展《羅貫中的原籍在哪裏》(三國演義學刊第2輯):三國演義最上的幾種版本均署名“東原羅貫中”,羅貫中創作的其他小說《隋唐兩朝志傳》、《三遂平妖傳》及其參編的一百十五回本《水滸傳》亦署名“東原羅貫中”。當爲作者本人題署。
太原說:孟繁仁《錄鬼簿續編與羅貫中種種》,作者賈仲明與羅氏爲“忘年交”,故其記載最權威、可信。元代晉陽有羅氏家族。羅氏創作之小說戲曲皆與山西、太原有關。劉世德《羅貫中籍貫攷辨》:《水滸傳》、《三國志通俗演義》中有三處屬於古東平范圍內的地理錯誤
(梁山泊的方位、武松的籍貫、壽陽的錯位),可見羅非東平人。
劉穎《羅貫中的籍貫:太原即東原解》:曆史上有三個太原郡,兩個太原縣。分別在今天的山西、寧夏、山東。《錄鬼簿續編》所說的“太原”,很可能是指東晉、劉宋時期設置的“東太原”。即山山太原,與東原實爲一地。東太原建置久廢,然《錄鬼簿續編》之作者有用古地名、地方別名等生僻地名之習好,書中總共著錄戲曲作家71人,記載籍貫者50人,其中有35人用古地名、地方別名。羅貫中籍貫亦署“太原”生僻地名。故或署太原,或署東原,皆可成立。
四、三國演義版本
三國志演義版本有《三國志傳》(餘氏雙峰堂本、朱鼎臣本、喬山堂本、聯輝堂本、雄飛館《英雄譜》本)本、《三國志通俗演義》本(嘉靖本、周曰校本、夏振宇本)及清初毛宗崗《三國志演義》三個系統。《志傳》的最早版本中包含了更多的民間口頭傳說和較少的正史資料,其中吸收了民間流傳的關索或花關索故事,文字頗粗略。嘉靖本的編者則以其不稽刪除了這些故事。清初毛宗崗本更加雅化。
關於版本,英國學者魏安有《三國演義版本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對現存的《三國演義》版本進行了最全面的研究。魏氏先後查孝26種不同的非毛評本版本,包括絕大多數學者以前無法看到或未予注意的兩種。(上海圖書館藏殘頁,可能是最早的版本);二西班牙哥利亞(Escorial)修道院圖書館所藏嘉靖二十七年葉逢春本。魏氏結論:元末明初,羅貫中寫成原本《三國演義》,經過一段時間流傳,演化的現存各種版本之祖本“元祖本”。其特色是,正文分爲10卷,每卷首記錄該卷的年代起訖。卷一首有總歌,有許多夾注,但無關索的情節和周靜軒之詠史詩。元祖本分化爲AB系統的祖本和CD系統的祖本,分別在明中葉刊行。AB系統均爲官本或江南本,讀者多爲士大夫階層。CD系統均爲閩本,其讀者多來自市民階層。AB系統主要變化是:正文改分爲12卷,卷一首的總歌被刪,正文中增入引自《資冶通鑒綱目集鑒》等史書的注釋及論贊,等等。CD系統祖本的主要變化是正文中增入周靜軒詩72首,由CD系統分出C支,正文改分爲20卷,增入花關索故事,D支,正文改分爲20卷,正文中增入關索故事。AB系統中的B支,逐步演化出夏振宇本、周曰校本、李卓吾評本、毛本,等等。
五、關於《三國演義》的主題,參42頁注14,“此一一是非,彼一一是非。”似屬無謂。吾人讀此類小說,益人神志可也。
三國志演義與正史區別很大,蓋演義出於文學虛構。
鞭督郵爲劉備自爲,關羽斬華雄爲孫堅所爲。赤壁之戰之主角爲孫吳,諸如此類,不一而足。以史學家嚴謹之態度觀之,其中歷史知識訛誤太多,
一、政區建制錯誤。不明東漢行政區劃、行政建制。如謂曹操“沛國譙郡人”,東漢時,國與郡地位相當,無統轄關係。劉表“九郡四十二州”、東吳九郡八十一州,皆大誤。東漢政區“州、郡、縣”三級,州轄郡,郡轄縣,東漢建安十八年復九州。自然不可能有四十二、八十一州。“定州中山府安喜縣”,定州,北魏地名。中山府,北宋地名。安喜,漢代縣名。
荊州:東漢荊州轄:南陽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陽郡、武陵郡、長沙郡七郡。東漢末年,從南陽郡、南郡劃出數縣,設襄陽、章陵二郡。故荊州下轄九郡。
三國演義爲“世代累積型”小說,史學家、民間藝人、小說家先後參與小說之創作。源於史學系統者:陳壽三國志,裴松之注。源於民間系統:唐宋說話、金元院本。從敘事學的角度看,三國志演義中存在著不同的敘事模式。如曹魏集團以多史傳敘事模式,而劉備集團則多民間敘事模式。如官渡之戰,《魏書武帝紀》所載簡略,詳於《後漢書袁紹傳》。袁劉二人對謀士的態度及對謀士策略的採納,雙方參戰的謀士、將領、戰事之發展,皆與小說基本一致。甚至其中的細節亦出自史載。如小說中曹扣聞許攸來投,“不及穿履,跣足出迎,遙見許攸,撫掌歡笑,攜手共入,操先拜於地”,史書則載:“公聞許攸來,跣足迎之”。
至赤壁之戰,赤壁之戰主導力量爲東吳,史載:“先主遣諸葛亮自結於權,權遺周瑜、程普等水軍數萬,與先主並力,與曹公戰於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又:“是時曹公新得表衆,形勢甚盛,諸議者皆望風畏懼,多勸權迎之。惟瑜、肅拒之議意與權同。瑜、普爲左右督,各領萬人,與備俱進,遇於赤壁。大破曹軍。”此仍不足顯東吳之爲主體,實際劉備參戰兵力僅二千人。備見瑜,問:今拒曹公,深爲得計,戰卒爲幾?瑜曰:三萬人。備曰:恨少。瑜曰,此自足用,豫州但觀瑜破之。孫吳盟軍之主從可知矣。亦如抗日戰爭,主要力量自爲國軍。小說則借草船借解(此計實是孫權所用)、借東風裝飾性故事等突出劉備集團尤其是諸葛亮之形象,而於周郎則醜化其狹窄心胸與好妒性,消解了其赤壁之戰之功。
小說塑造人物,或謂有類型化傾向。敘劉備之仁而近僞,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這在說話與戲曲等小說前形態中固有其歷史積累,但小說的加工改造者則仍有可爲,其反諷與隱喻之特色亦宜爲讀者所注意。
史書之劉備《蜀書先主傳》:先主不甚樂讀書,喜狗馬、音樂、美衣服。身長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顧自見其耳。少語言,善下人,喜怒不形於色。好交結豪俠,年少爭附之。中山大商張世平、蘇雙等貲累千金,販馬週旋於涿郡,見而異之,乃多與之金財,先主是由得用合徒衆。
陳壽評價: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舉國托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二,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機權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
劉備何以仁而近僞?蓋其性格具有二重性,一是寬仁長厚的長者形象,此爲劉備之顯性性格。然其尚有隱性性格,有學者命爲:“在寬仁長厚謙卑柔遜風貌掩映下的頑強堅忍弘毅進取的內質。”(參劉敬圻劉備性格的深隱特徵(文學遺産1989年3))
劉備出身寒微,(其血統尚可疑。)然志向甚大,觀其幼時童戲,即有天子志。“其家之東南,有一大桑樹,高五丈餘,遙望之,童童如車蓋。玄德幼時,與鄉中小兒戲於樹下,曰:我爲天子,當乘此車蓋。”然無實力,前半生多依人。由討黃巾至戰赤壁前,桃園結義後,投奔鄒靖,鄒靖引見太守劉焉。又投中郎將盧植,又投朱雋。又攔住郎中張均之車說功績,除授定州中山府安喜縣府。怒鞭督郵後,又往代州投劉恢,劉恢薦見劉虞。討董卓時,立公孫瓚身後。爲陶謙解除州之危,留小沛,後領徐州牧。呂布奪徐州,劉備反主爲客,忍辱屯小沛,爲呂布羽翼。呂布奪小沛,玄德前奔許都,投曹操,曹薦其領豫州牧。復進兵屯小沛。呂布再奪小沛,劉備復曹操。說失沛城、散二弟、陷老小之苦。操敗呂布,引玄德見帝,拜爲左將軍之職,封宜壽亭侯。自此皆稱劉皇叔。留許都,以截擊袁術爲名,乘機脫離許都,屯徐州,殺車胄。曹操進兵徐州,劉備大敗,投袁紹,“暫且依棲,別作良圖。”以遊說劉表抗曹爲名,棄袁紹而去,會合關張赴汝南,依託劉辟、龔都。在汝南“招兵買馬,漸自崢嶸”,乘虛襲許都,大敗,投荊州劉表,拜伏甚恭。表讓引本部軍馬,屯新野。曹操引軍南下,劉琮降,荊州陷,與孔明共議去投江東孫權。
其顛沛流離、棲棲依人之經歷使其慣於韜光隱晦,劉備自謂“屈身守分,以待天時”,毛宗崗贊曰:“如此涵養是英雄權變,是帝王度量。”
劉備仁否?其新野戰後,百姓隨之不去,攜民渡江時見百姓流離之苦,欲投江自盡。小說蓋極狀其仁厚矣。然新野之戰,孔明獻火燒新野城之計,“新野住不得了,何不早到樊城去。”離開新野之前,張榜四門:“無論老幼男女,願從者,即於今日跟我往樊城暫避,不可自誤。”“先於城內人家屋上,多藏硫磺焰硝引火之物,曹軍入城,必安歇民房。來日黃昏後,必有大風,但看風起,便令西南北三門伏軍盡將火箭射入城去。”故新野戰後,百姓實無選擇。被迫隨之到樊城。其土地家園,不可復問矣。故小說所寫百姓緊緊追隨皇叔,顯示皇叔之得人心。似乎劉備與老百姓真是形同魚水,情同骨肉。百姓隨之者,望劉備負責安置之也。
曹軍追來時,劉備也許該投降,他已有多次依人之經驗。但他此時得孔明,野心已熾,要逃往襄陽。“可令人遍告百姓,有願隨者同去,不願者留下。”孔明讓孔乾等呼於城中:“曹兵將至,孤城不可久守,百姓願隨者,便同過江。”而兩縣之民則齊聲大呼:“我等雖死,亦願隨使君。”誓死緊跟劉核心,老百姓之覺悟真是高啊。小說之虛假可見。顧見百姓扶老攜幼,河岸一片哭聲時,劉備仍不忘表演:“玄德於船上望見,大慟曰:爲吾一人而使百姓遭此大難,吾何生哉。欲投江而死,左右急救止。”
襄陽不留,再赴江陵,仍帶百姓,衆將亦已不忍,“江陵要地,足可拒守,今攜民衆數萬,日行十餘裏,似此幾時得到江陵?倘曹兵到,如何迎敵。不如暫棄百姓,先行爲上。”劉備仍曰:“奈何棄之?”“安忍棄之?”
比及曹兵至,十萬百姓安在:“二縣百姓,號哭之聲,震天動地,中箭著槍,拋男棄女而走者,不計其數。”其後小說中不復描寫。
其擲阿斗於地,曰:“爲這孺子,幾損我一員大將。”與高祖之屢棄孝惠、袁紹之戀愛子皆成對比。
其三讓徐州,跡已似僞。劉表欲劉備接管荊州,劉備仍是故伎重施,先是謙讓,繼而圖謀。至西川張松勸說劉備謀取西川,自已與法正、孟達爲內應時,劉備起先仍是以恐遭天下人唾罵相試。然其確信對方出於真誠之後,當即許以他日事成後,必當相報。至其入川,法正與之聯絡時,劉備仍習慣性地回答:“劉季玉系備同宗,不忍相圖。”
取涪關後,
(六十回)當日席散,孔明親送法正歸館舍。玄德獨坐沉吟。龐統進曰:“事當決而不決者,愚人也。主公高明,何多疑耶?”玄德問曰:“以公之意,當複何如?”統曰:“荊州東有孫權,北有曹操,難以得志。益州戶口百萬,土廣財富,可資大業。今幸張松、法正為內助,此天賜也。何必疑哉?”玄德曰:“今與吾水火相敵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寬;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譎,吾以忠:每與操相反,事乃可成。若以小利而失信義於天下,吾不忍也。”龐統笑曰:“主公之言,雖合天理,奈離亂之時,用兵爭強,固非一道;若拘執常理,寸步不可行矣,宜從權變。且兼弱攻昧、逆取順守,湯、武之道也。若事定之後,報之以義,封為大國,何負於信?今日不取,終被他人取耳。主公幸熟思焉。”玄德乃恍然曰:“金石之言,當銘肺腑。”於是遂請孔明,同議起兵西行。
得涪關:
得了涪關。蜀兵皆降。玄德各加重賞,遂即分兵前後守把。次日勞軍,設宴於公廳。玄德酒酣,顧龐統曰:“今日之會,可為樂乎?”龐統曰:“伐人之國而以為樂,非仁者之兵也。”玄德曰:“吾聞昔日武王伐紂,作樂象功,此亦非仁者之兵歟?汝言何不合道理?可速退!”龐統大笑而起。左右亦扶玄德入後堂。睡至半夜,酒醒。左右以逐龐統之言,告知玄德。玄德大悔;次早穿衣升堂,請龐統謝罪曰:“昨日酒醉,言語觸犯,幸勿掛懷。”龐統談笑自若。玄德曰:“昨日之言,惟吾有失。”龐統曰:“君臣俱失,何獨主公?”玄德亦大笑,其樂如初。
至其稱霸之後,在諸葛亮、趙雲等滿朝文武一致苦諫下,仍冒天下之大不韙,興傾國之兵,數千里討伐東吳,戰事綿歷二年,令數萬人死於非命。
納降時仍表演:“玄德出寨迎接,握手流涕曰:非吾不行仁義,奈勢不得已也!”(可見仁義實爲表。反諷、解構之意甚明。)
至其得蜀,餉軍,益州既定,玄德欲將成都有名田宅,分賜諸官。趙雲諫曰:“益州人民,屢遭兵火,田宅皆空。今當歸還百姓,令安居復業,民心方定,不宜奪之爲私賞也。”
蜀漢鑄百銖錢,通貨膨脹。以瀕年用兵。費褘寢兵,約薑維不戰。至費褘被刺。薑維復大興兵。末年,人口只九十餘萬,軍員有十數萬之衆。其亡國宜也。
三國之影響:誨盜。明末張李之流多籍之行軍,清之行軍亦多本之。其施後間誅袁崇煥,爲功最顯。
第二講、《水滸傳》與英雄傳奇的演化
第一節《水滸傳》的成書、作者及版本
《水滸傳》的成書經歷了漫長的階段,大體上的過程:1、歷史記載。宋史《徽宗本紀》:
宣和三年二月,淮南盜宋江等犯淮陽軍。遣將討捕,又犯京東、河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張叔夜招降之。《侯蒙傳》:宋江寇京東,蒙上書言:江以三十六人橫行齊魏,官軍數萬無敢抗者,其才必過人。今青溪盜起,不若赦江,使討方臘以自贖。《張叔夜傳》:宋江起河朔,轉略十郡,官軍莫敢嬰其鋒,聲言將至。步夜使間者覘(chan1)所向,賊徑趨海瀕,劫巨舟十餘,載擄獲。於是叔夜募死士,得千人,設伏近城,而出輕兵距海誘之戰,先匿壯卒海帝,伺兵合,舉火焚其舟。賊聞之,皆無鬥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賊,江乃降。
另,宋李埴《十朝綱要》、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王偁《東都事略》等所載略同。
2、民間傳說。龔開《宋江三十六人贊•序》:“宋江事見於街談巷語,不足采著”
3、宋元平話。《醉翁談錄》甲集“樸刀類”有“青面獸楊志”,“杆棒類”有“花和尚魯智深”、“行者武松”。龔開《宋江三十六人贊》並序記載了三十六個人的姓名綽號,還說宋江“不假稱王,而呼保義”,定下了宋江的基調和《水滸》的基調。元代無名氏的《大宋宣和遺事》,有楊志賣刀、晁蓋等劫生辰綱、宋江殺閻婆惜的故事。也有了宋江被招安和征方臘的情節。4、元代《水滸》戲。據傅惜華《元代雜劇全目》,共有三十三種,擴大了描寫的物件,姓名綽號更接近後來的《水滸傳》,使得一些情節定型化。李逵的形象得到了很大的發展。
5、元末明初文人的發展。
水滸傳說初與梁山泊者無關。而多流行於太行山地區。如龔開《三十六畫贊》:
盧俊義(風塵太行)、燕青(太行春色)、張橫(太行好漢)、戴宗(敢離太行)、穆弘(出沒太行)。因爲水滸故事在流傳中與南宋時期太行山地區的抗金武裝相結合,故移入太行地區。據《北盟會編》,其地有“八字軍”、熊克《中興小紀》記載“紅巾”,並有“忠義社”之名目。《宋史嶽飛傳》:“六年,太行山忠義社梁興等百餘人慕飛義,率衆來歸。……十年,又命梁興渡河,糾結忠義社,取河東、河北州縣。……梁興會太行忠義及兩河豪傑等,累戰皆捷,中原大震。”故《水滸傳》復稱《忠義水滸傳》,或逕稱《忠義書》。
第二節關於《水滸傳》的作者的爭論
1、託名說
(1)施耐庵是化名,不知是誰。1921年胡適在《水滸傳考證》裏採用文學進化的觀點,推論此書不可能產生在宋、元或明初,施耐庵是明代中葉一個文學大家的假名。
(2)施耐庵是簡本演化為繁本者的化名。魯迅1923年作《中國小說史略》,認為《水滸》原為簡本,明代有人變為繁本,就託名施耐庵。
(3)集體創作說。日本松枝茂夫、中國聶紺弩、徐朔方、何心等都認為,《水滸》是經過很長時間、很多人、很多次修改完成的,沒有一個一般意義上的作者。
(4)郭勳託名說。1980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戴不凡《小說聞見錄》,認為施耐庵實際上是正德、嘉靖間的官僚郭勳的化名。其後張國光力主郭勳及其門客託名說,認為繁本早於簡本,繁本以郭勳刻本為祖本,所以施耐庵、羅貫中都是郭勳及其門客的託名。
2、施羅合作說
合作,並不是商量,而是先後對書的形成做出了貢獻。其中又有三種觀點。
(1)施作羅續說。金聖歎刪書時提出古本七十回施耐庵作,後五十回羅貫中續,且極力批判後五十回,並且刪去。
(2)施著羅編說。明代高儒《百川書志》著錄《水滸》百回本,題為“錢塘施耐庵的本,羅貫中編次”。郭勳刻本題為“施耐庵集撰,羅貫中纂修”。人們認為,“的本”即珍本、原著本,“集撰”即集合短篇話本的《水滸》故事而撰成的長篇小說。這表明施耐庵是《水滸》的主要作者,羅貫中是作了一些加工。
(3)羅作施改說。1930年李逸侯提出,明初羅貫中作了一百回的《水滸》,明中葉施耐庵運用高明的創造力創作了七十回本的《水滸》。人民文學出版社1953年《水滸》持此說,理由是:《水滸》先簡後繁,簡本僅題羅貫中,繁本則施羅並題,可見羅氏先作,施氏後改。1982年章培恒提出羅貫中是元中葉人,施耐庵生活於元末明初,羅長於施數十歲,故羅前施後,羅作施改。
3、羅氏獨作說
1982年羅爾綱《水滸真義考》提出,羅貫中是元末明初的一位“有志圖王者”,曾經幫助過張士誠起義,寫了七十一回本《水滸傳》。百回本的後二十九回是明朝宣德、正統以後的人續加的。《水滸》寫了農民革命,為了避禍,羅貫中就捏造了施耐庵為著者,而把自己放在編次之列。王曉家《水滸作者羅貫中考辨》將《三國演義》和《水滸》對比,認為二書都出自羅貫中之手。
關於羅貫中的時代,有宋人、元人、元末明初人、明洪武時人等說法。關於羅貫中的籍貫,有太原、東原(山東東平)、東平、杭州等說法。
4、施氏獨作說
有的一百二十回本僅僅提施耐庵一人;有的則不分回數、版本,只籠統地說《水滸》的作者是施耐庵。
在對施耐庵身世的爭議中,焦點集中在蘇北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彥端)是否即《水滸傳》的作者。江蘇省興化縣有個施家橋村,村上百分之八十的居民姓施,都自稱是施耐庵的後代。據傳抄的施氏家譜記載,其元末明初的祖先字彥瑞,又字耐庵,現在的施姓是第十九至二十五世孫。有一本家譜抄本有《施耐庵墓誌》,但也有人表示懷疑。
第三節、 《水滸傳》的版本
《水滸》的版本可以分為繁本和簡本兩大系統。繁本是文繁事簡的省稱,即文字描寫細緻具體,而事件卻少,沒有征田虎、王慶。簡本是文簡事繁的省稱,即文字描寫簡陋而事件繁多,有征田虎、王慶。簡本多草率質樸,因而流行的多為繁本。繁本主要是100回本,題作《忠義水滸傳》,有郭勳刻本、天都外臣序本、李卓吾評本等。另有120回本,多題作《忠義水滸全傳》。還有70回本,即金聖歎批點本,或稱《第五才子書》,或稱《水滸傳》。《忠義水滸傳》是繁本加上征田虎、王慶;《第五才子書》則刪去了繁本中的征遼和征方臘。
繁本和簡本的區別:1、回數不同。繁本是百回本,簡本則往往超過百回;2、文字繁簡不同。繁本事少而字數卻大大超過事多的簡本;3、情節不同。繁本無征田虎、王慶事,簡本均有。
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讲义(明清篇)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4-01
相关话题/中国文学史
考研821中国文学史习题集(袁行霈主编)
821中国文学史重点归纳(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版 第一编 先秦文学 第一章 上古神话 一.熟读《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 二.解释:1、神话 2、神话的历史化 三.填空 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是- 《山海经》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4北京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资料中国文学史冲刺点睛篇
中国文学史冲刺点睛篇 第一部分古代文学 古代文学比较难复习,一是因为文学史时间跨度大,上下几千年。二是内容多,有很多风格各异的作家、作品以及抽象的文学理论。注意掌握主要的作家流派和重要的文学现象,尤其要多参看历届的真题,做到有的放矢。 下面从从文学流派团体、作家在文学史的地位、主要文学创作的特点、主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2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学史笔记(尚学峰)整理
中国文学史笔记整理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 主讲教师:尚学锋 工作单位: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说明:根据听课笔记整理,疏漏之处还请见谅。)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它面向中文专业的本科生开设。这门课主要向学生讲授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过程及其在不同时期的创作成就和特点。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0福建师范大学中国文学史思考题 陈庆元老师
先秦两汉六朝文学思考题 1. 神话是怎样产生的? 2. 我国古代有哪些著名的神话故事,反映了一些什么社会问题? 3. 什么叫《诗经》的六义?国风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是怎样的? 4. 《左传》和《战国策》都是什么样的?它们的思想倾向和文章风格各有什么特点? 5. 《孟子》与《庄子》的文章各有什么特点?试举两篇作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7袁行霈考研821中国文学史重点归纳(袁行霈主编)
中国文学史知识点精编 战国时期的文学,从中原地区来说主要是散文,主要包括历史散文和哲理散文两大类。历史散文有《国语》《左传》《战国策》;哲理散文有《论语》、《墨子》、《老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战国文章的特点,一是重民思想大大增强,在《孟子》里达到了高峰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4中国文学史习题与参考答桉背诵版(秦汉文学)
一、填空 1. 秦代在文学上的建树很少,可以称述者,只有由秦相吕不韦招集门客编成的《吕氏春秋》和李斯的《____》。 2. 《吕氏春秋》有严密的体系,全书条分理顺,篇章划分十分整齐,从结构上就把它组合成了一个所谓____的完整体系。 3. 《吕氏春秋》在寓言的创作和运用上很有自己的特色,如《__》篇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中国文学史习题与参考答桉背诵版(元代文学)
元代文学 一、填空 1. 宋元小说话本有一定的体制,其文本大体由入话、____、结尾几个部分构成。 2. 元人编刊的讲史话本,今存建安虞氏刊印的《____》 3. 《__》是现存唯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作者是董解元,本事源于唐代元稹的《会 真记》。 4. 元杂剧是在__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之下,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中国文学史习题与参考答桉背诵版(先秦文学)
中国文学史习题与参考答案 先秦文学 一、填空 1. __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2. 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____、嫦娥奔月,都保留在《淮南子》中。 3. 神话鲧禹治水、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出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中国文学史习题与参考答桉背诵版(魏晋南北朝文学)
中国文学史习題与参考答案 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湞空 1. 曹操的《___》是我曰现存m首宄整的山水诗 ,写出大海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 2. 曹丕所作的《___》s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nm,对t;代歌行休u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3. 钟嵘在《诗品》屮评价曹植的诗为___,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义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中国文学史习题与参考答桉背诵版(隋唐五代文学)
隋唐五代文学 一、填空 1.元代辛文房的《___________》为398位唐代诗人作传,间有评论,从中可以看出唐诗发展的因革流变。 2.在贞观诗坛的后期,出现的由上官仪所代表的诗体称为________。 3.初唐时期,___________的诗歌创作表现出明显的复古倾向,被杜甫称之为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中国文学史习题与参考答桉背诵版(两宋辽金文学)
两宋辽金文学 一、填空 1.__________把自己的文集题作《小畜集》,表示有兼济天下之志。 2.宋初在文学理论上鲜明地提出复古主张的,首推___________,他在《应责》中说吾之道,孔子、孟轲、扬雄、韩愈之道;吾之文,孔子、孟轲、扬雄、韩愈之文也。 3.__________编选《唐文粹》,影响了宋初的古文创作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中国文学史考研复习笔记
中国文学点睛篇 第一部分 古代文学 古代文学比较难复习,一是因为文学史时间跨度大,上下几千年。二是内容多,有很多风格各异的作家、作品以及抽象的文学理论。注意掌握主要的作家流派和重要的文学现象,尤其要多参看历届的真题,做到有的放矢。 下面从从文学流派团体、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主要文学创作的特点、主 ...文学中文行政哲学笔记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中国文学史考研复习笔记(袁行霈版文学史)
中国文学史概说 一、为什么要学习中国文学? 把它作为通向二十一世纪的个人护照 通过诗歌参证历史或通过历史印证诗歌,寻找诗 。1 中的文化、文化中的诗:其实大家回想一下,文学不仅在短短的方寸之间为我们展示了过去 的琼楼玉宇, 逼真地复制了那在过去岁月中也许早已为人们淡忘了的生动具体的细节, 而且 还 ...文学中文行政哲学笔记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第二版考研复习指导及真题解析 第五 宋代文学
第五编 宋代文学 考点归纳 【名词概念】易安体、辛派词人、宋初三体、点铁成金夺胎换骨、江西诗派、南宋四大家(中兴四大家)、永嘉四灵、江湖诗派、唐宋八大家、三苏、别是一家、活法、西昆体 【主要问题】宋代文学的独特成就、宋初白体诗人和晚唐体诗人、西昆体的兴衰、柳永词的艺术成就、欧阳修的散文主张和创作、王 ...文学中文行政哲学笔记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第二版考研复习指导及真题解析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考点归纳 【名词概念】初唐四杰、文章四友、吴中四士、馆阁体、上官体、沈宋、气来、神来、情来、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歌、大历十才子、韩孟诗派、古文运动、长吉体、沉郁顿挫、以文为诗、郊寒岛瘦、诗圣、诗仙、诗鬼、元白诗派、元和体、张王乐府、三十六体、武功体、小李杜、俗讲、变文、花间派、 ...文学中文行政哲学笔记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