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解析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20-01-10

20200110135444.jpg
2018 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901 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简要回答下列各题(每题 15 分,共 90 分)

1.用工资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解释劳动供给曲线的形状,并作图予以说明。

答:劳动市场的供给曲线是人们提供的劳动和对劳动所支付的报酬之间关系的表现形式。劳动的市场供给曲线先有正斜率,后为负斜率,是一条向后弯曲的曲线,如图 1 所示。

20200110135546.gif
图 1 劳动供给曲线

劳动的市场供给曲线向后弯曲是因为劳动供给不仅是工资率的函数,也是闲暇愿望的函数。工资率的提高对劳动供给产生两种效应: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在两种效应的共同作用下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

消费者的总效用由收入和闲暇两者组成。劳动者的劳动供给行为可以表述为:在既定的时间约束下,合理地安排劳动和闲暇时间,以得到最大的效用满足。一般而论,工资率越高,对牺牲闲暇的补偿也就越大,劳动者宁愿放弃闲暇而提供劳动的数量也就越多。换言之,工资率提高,闲暇的机会成本也就越大,劳动者的闲暇时间也就越短。因此,工资率提高所产生的替代效应使得劳动数量增加。同时,工资率的提高使得劳动者收入水平提高。这时,劳动者就需要更多的闲暇时间,即当工资率提高以后,劳动者不必提供更多的劳动就可提高生活水平。因此,工资率提高所产生的收入效应使得劳动数量减少。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是工资率上升的两个方面,如果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那么,工资率提高使得劳动数量增加,即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反之,工资率的提高会使劳动数量减少,劳动供给曲线向左上方倾斜。在工资率较低的条件下,劳动者的生活水平较低,闲暇的机会成本相应也就较低,从而,工资提高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但是,随着工资率的进一步提高和劳动时间的增加,闲暇的机会成本增加,替代效应开始小于收入效应,劳动供给数量会减少,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后弯曲。

2.简述帕累托最优和帕累托改进的含义及其区别。

答:(1)帕累托最优的含义

帕累托最优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不减少一些人的经济福利,就不能改善另一些人的经济福利,这就标志着社会经济福利已经达到最大化状态,实现了帕累托最优状态。满足帕累托最优的状态是具有经济效率的。

(2)    帕累托改进的含义

帕累托改进是指对既定资源配置的状态予以改变,这种改变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境况变好,同时其他人的境况没有因此变坏,这种变化增加了社会福利。

(3)    帕累托最优和帕累托改进的区别

帕累托最优状态是不存在帕累托改进的资源配置状态。因为如果存在帕累托改进,则意味着此时存在改变资源配置的方式,使得经济环境中至少一个经济体的福利上升,因此在该种状态下,可以对资源进行配置使其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3.简述外部性对经济效率的影响并说明解决外部性问题的措施。

答:(1)外部性的影响会造成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或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之间的不一致,这种成本和收益差别虽然会相互影响,却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因此容易造成市场失灵。

(2)    外部性的影响方向和作用结果具有两面性,可以分为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根据经济活动的主体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外部经济可以分为“生产的外部经济”和“消费的外部经济”。外部不经济也可以视经济活动主体的不同而分为“生产的外部不经济”和“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3)    影响:由于存在着外部影响,整个经济的资源配置不可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看不见的手”在外部影响面前失去了作用。

①先考察外部经济的情况。假定某个人采取某项行动的私人利益为 VP,该行动所产生的社会利益为 VS。由于存在外部经济,故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VP<VS。如果这个人采取该行动所遭受的私人成本 CP 大于私人利益而小于社会利益,即有 VP<CP<VS,则这个人不会采取这项行动,尽管从社会的角度看,该行动是有利的。

在这种情况下,帕累托最优状态没有得到实现,还存在有帕累托改进的余地。因此,该情况下不具有经济效率。一般而言,在存在外部经济的情况下,私人活动的水平常常要低于社会所要求的最优水平。

②再考察外部不经济的情况。假定某个人采取某项活动的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分别为 CP 和 CS。由于存在外部不经济,故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CP<CS。如果这个人采取该行动所得到的私人利益 VP 大于其私人成本而小于社会成本,即有 CP<VP<CS,则这个人会采取该行动,尽管从社会的观点看,该行动是不利的。在这种情况下,帕累托最优状态也没有得到实现,也存在有帕累托改进的余地。因此,该情况下也不具有经济效率。一般而言,在存在外部不经济的情况下,私人活动的水平常常要高于社会所要求的最优水平。

③图 2 说明了完全竞争下生产的外部不经济如何造成社会资源配置失当(其他类型外部影响亦可同样分析)。

水平直线 D=MR 是某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MC 则为其边际成本曲线。由于存在生产外部不经济(如生产污染),故社会边际成本高于私人边际成本,从而社会边际成本曲线位于上方,它由虚线 MC+ME 表示。虚线 MC+ME 与私人边际成本曲线 MC 的垂直距离,亦即 ME,可看成边际外部不经济,即由于厂商增加一单位生产所引起的社会其他人所增加的成本。竞争厂商为实现利润最大化,其产量定在价格(亦即其边际收益)等于其边际成本处,即为 X*;但使社会利益达到最大的产量应当为 X**。因此,生产外部不经济造成产品生产过多,超过了帕累托效率所要求的水平 X**。

20200110135556.gif
图 2 完全竞争下生产的外部不经济造成社会资源配置失当

(4)措施:

①使用税收和津贴。对造成外部不经济的企业,国家应该征税,其数额应该等于该企业给社会其他成员造成的损失,从而使该企业的私人成本恰好等于社会成本;对造成外部经济的企业,国家则可以采取津贴的办法,使得企业的私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相等。

②使用企业合并的方法。政府可以通过合并相关企业的方法使外部性得以“内部化”。将具有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的企业合并为一个企业,使外部影响“内在化”,合并后的单个企业为了自己的利益将使自己的生产确定在其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水平上。而由于此时不存在外部影响,故合并企业的成本与收益就等于社会的成本与收益。于是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③规定财产权。规定财产权的依据是科斯定理,科斯定理强调了明确所有权的重要性,认为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其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少,则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

④政府直接管制。政府对产生外部性的情况进行直接管制,例如对污染的管制。

4.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理阐述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答:(1)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一般用每个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量(产品数量或价值量)来计算,或用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量来计算。公式为:

劳动生产率 =产品量/劳动时间

劳动生产率是综合反映企业或部门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效率和劳动投入的效益的重要指标,是企业或部门生产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劳动者技术熟练程度和劳动积极性的综合表现。

(2)    商品的价值量是指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即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量。价值量只同劳动时间相关,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3)    两者的关系:在同样的劳动时间内具有较高生产率的活劳动,相对于生产率较低的活劳动而言,可以创造较多的使用价值。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较高生产率的活劳动能够创造更多的价值。因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只是指同一劳动时间内创造了更多的使用价值,而在同一劳动时间中仍然凝结着相同的价值总量。因此,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以提高商品数量,即使用价值量,但是并不提高商品价值总量。

5.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理阐述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及其现实意义。

答:(1)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是指资本家不是把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而是把其中一部分剩余价值转化为新的资本,用来购买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生产在扩大的基础上重复进行。它可以通过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或生产要素产出效率的提高或二者同时发生而得到实现。在社会总产出中,在补偿了两大部类原有的耗费以后,还必须有一定的剩余产品和服务,以满足扩大再生产所要求追加生产资料、生产服务和消费资料、生活服务的需要。

(2)    实现条件:根据再生产正常运行所提出的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的基本要求,首先是第一部类全部产出(供给)必须在总量和结构上都符合两大部类对生产资料、生产服务的补偿需要和扩大再生产的追加需要;其次是第二部类全部产出(供给)必须在总量和结构上都符合两大部类对生活资料、生活服务的补偿需要和扩大再生产的追加需要。设剩余价值中用于积累的部分(即 m-m/x 的余额)按一定的比例分为追加的不变资本(用 Δc 表示)和追加的可变资本(用 Δv 表示),上述这两方面的供求平衡要求可以分别用以下两个公式表示: Ⅰ(c+v+m)=Ⅰ(c+Δc)+Ⅱ(c+Δc)①

Ⅱ(c+v+m)=Ⅰ(v+Δv+m/x)+Ⅱ(v+Δv+m/x)②

可以得出一个能够反映两大部类交换关系的简约的公式,它是社会扩大再生产基本的实现条件:Ⅰ(v+Δv

+m/x)=Ⅱ(c+Δc)。

(3)    现实意义:

①马克思关于社会总产品价值形态和实物形态上的划分,对社会主义经济仍然适用。

②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仍然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即实现物质补偿与价值补偿。在实际工作中,就必须从价值与物质两个方面考虑,注意二者的协调与统一。

③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与各部门内部、生产与消费之间,也应该保持合理比例。

6.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理阐述平均利润率下降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

答:(1)平均利润率是把社会总资本作为一个整体看待时所得到的利润率,可用公式表示为:平均利润率=剩余价值总额/社会总资本

平均利润率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客观经济规律。它的形成不是各个部门利润率的简单的和绝对的平均,而是一种利润率平均化的总的趋势。

(2)    平均利润率的高低取决于三个因素:

①各部门的利润率水平。如果各个部门的利润率水平比较高,则平均利润率也比较高;反之则比较低。

②社会总资本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即投在各部门的资本在社会总资本中所占比重的大小。如果投入利润率高的部门的资本在社会总资本中所占的比重大,平均利润率水平就较高;反之则较低。

③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得社会资本平均有机构成也会提高,因而平均利润率会趋于下降。

(3)    影响:平均利润率下降会给资本家带来一定的损失,为此,资本家只得提高积累率,增大积累量,从而使总资本急剧地增大,结果使得利润率下降的同时利润总量却增加了。积累的不断增大、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又会进一步造成利润率下降的压力,为了减少这种压力,资本家只得更多地积累。正是这样一种机制推动着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同时又不断加剧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内在矛盾。


相关话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