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理工大学管理学考研复习笔记(3)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20-03-02


3.当代管理理论
(1)
了解管理理论中的主要流派 a.管理理论的主要流派;b.管理过程流派研究的重点和主要代表人物;c.管理科学流派的主张,运筹学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应用;d.组织管理流派关心的主要问题,巴纳德之后的丰富和发展;e.行为科学流派研究的角度和重点;f.经验管理流派。

二、【“管理科学”学派】(一)管理科学学派的特点1、生产和经营各项领域的各项活动都以经济效果好坏作为评价标准,即要求最小的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2、使衡量的标准定量化,借助数学模型找出最优的实施方案和描述事物的现状及发展规律,摒弃单凭经验和自觉确定经营目标与方针的做法3、依靠计算机进行各项管理4、强调使用先进的科学理论和管理方法主导思想、使用先进的数理方法及管理手段,使生产力得到最合理的组织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而较少考虑人的行为因素(二)数学模型与“管理科学”1、根据模型的作用可分为:描述性模型和指示性模型2、根据模型的变量种类分为:确定性模型和随机性模型(三)【系统管理理论】的应用 ——把管理对象看作一个整体,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系统。研究企业管理的任何个别事物,都要从系统的整体出发,既要研究出此事物与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又要研究此事物同系统外部环境的相互关系系统的 6要素:人、物质、财、任务、信息、设备。企业的具体组织是各式各样的,但可按照理论将上述 6个要素分为许多个系统,如技术子系统、财务子系统等。三、【“决策理论”】学派“决策理论”学派是以统计学和行为科学作为基础的。“决策理论”学派主要观点:1、管理就是决策2、决策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图)程序化决策:按既定的程序所进行的决策,往往可制定一个例行程序的非程序化决策:新发生的,非结构性的,问题极为重要、复杂、没有例行程序可循的决策。

(2)
掌握理解管理发展的新趋势


五、21世纪的管理新经济时代的特征:信息化、网络化、知识化、全球化(一)管理思想的创新传统:以资源短缺性原理和投资收益递减规律为理论基础新经济时代:以知识的无限性和投资收益递增规律为指导思想(二)管理原则的创新前四代管理思想的基本原则:1、劳动的分工和再分工、自身利益(亚当。斯密)
2、依据精细划分的工作付酬(巴贝奇)3、管理的分工和再分工、体力与脑力分离(泰罗)4、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泰罗、韦伯)5、每个人应该只有一个上司(法约尔)6、自动化运动
新经济时代的管理的原则基础:1、对等的知识联网2、集成的过程3、对话式工作4、人类的时间与计时5、建立虚拟企业与动态团队(三)经营目标创新1、以可持续发展代替利润最大化2、以公司市场价值代替市场份额(四)经营战略创新传统的竞争战略:“零和博弈”;信息时代: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双赢原则”(五)生产系统创新1990年代后由 MPR和 MPR2发展出 EPR(企业资源计划)EPR的核心思想、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体现对整个供应链资源进行管理的思想2、体现精益生产,同步工程和敏捷制造的思想。3、体现事先计划和事中控制的思想(六)企业组织创新1、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由极端化向扁平化方向发展2、建立学习型组织【2007.4.4】3、规模经济的传统正在改变
4、虚拟公司正在代替传统的实体型企业
a.企业文化理论;
一、【组织文化的概念】
(一)组织文化的基本概念组织文化:指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行为规范和思维模式的总和组织文化的任务:努力创造这些共同的价值观念体系和共同的行为准则(二)组织文化的基本特征1、超个体的独特性 2、相对稳定性 3、融合继承性 4、发展性二、组织文化的结构与内容(一)【组织文化的结构】
组织文化有三个层次结构:潜层次、表层和显现层1、潜层次。这是指组织文化的核心和主体。2、表层的制度系统。它是组织文化核心(内隐部分)与显现层的中间层,是
由虚体文化(意识形态)向实体文化转化的中介。3、显现层的组织文化载体。是指凝聚着组织文化抽象内容的物质体的外在显现。(二)【组织文化的内容】1、组织的价值观。是指组织内部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对该组织的生产、经营、服务等活动以及知道这些活动的一般看法或基本观点。
2、组织精神。是指组织经过共同奋斗和长期培养所逐步形成的,认识和看待事物的共同心理趋势、价值取向和主导意识。
3、伦理规范。是指从道德意义上考虑的、由社会向人们提出并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它通过社会公众舆论规范人们的行为。三、组织文化的功能与塑造(一)组织文化的功能
1、整合功能2、适应功能3、导向功能4、发展功能5、持续功能(二)组织文化的形成1、管理者的倡导
(1)日常工作(2)借助重大事件的成功处理2、组织成员的接受:“社会化”与“预社会化”社会化是指组织通过一定形式不断向员工灌输某种特写的观念价值。预社会化是企业在招
募新员工时不仅提出相应的技能和素质要求,而且注意分析应聘者的行为特征,判断影响应聘者外显行为的内在价值观念与企业文化的是否一致
b.权变管理理论;

c.信息技术对管理的影响;

d.管理伦理和企业社会责任


第四章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2009.4.3】
第一节企业管理为什么需要道德道德
一、道德、道德的文化真义及其管理学诠释
1、企业不仅是经济实体,更是伦理实体
2、伦理要义就是个人作为组织人或企业成员而行动
3、伦理真谛就是个人单一性与共同体普遍性统一。
二、道德道德与经济运行
(一)理想类型论(韦伯)
(二)文化矛盾论(贝尔)
(三)最强动力——最好动理论(科斯洛夫斯基)
(四)竞争力论(特纳等)

三、道德道德的管理学意义
在经营活动中,企业道德与管理道德的管理学意义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一)经济与经营活动的意义,尤其是对终极意义的追求(二)企业及其产品的价值观
企业活动与人们带进工作现场的价值观有关,道德道德的着力点,就在于生产者的劳动价值观与管理者的经营价值观。(三)企业组织
根据巴纳德的组织理论,组织的形成有三要素、共同目的;协作的愿望;信息的沟通。三要素中处于最重要地位的前两个要素都与道德道德有关。有效组织不仅要在客观上存在共同目的,更重要的是要在主观上认同共同目的,并由此
产生协作的愿望,从而使个人行为非个人化,而对后一方面的的努力利益驱动机制往往束手无策,因为它正是企业道德与管理道德的文化本务所在。(四)人文力与企业精神
企业管理一方面透过道德道德建立个体与组织相统一的内部道德关系,另一方面藉此建立企业与社会相统一的外部道德关系,同时还透过道德道德的有效合理运作,建立企业的人文力体系,从而形成企业的道德精神或企业运作的“经济气质”,从而构筑作为企业灵魂的“企业精神”。
第二节几种相关的道德观一、功利主义道德观功利主义的目标、为尽可能多的人提供尽可能多的利益。在经典也是古典的功利主义传统中,两个要以特别重要:
1、功利主义的所谓“最大利益”是“最大福利”。那些可能会导致财富指数和幸福指数矛盾甚至相悖的利益,不是“功利”的目标和内容。
2、功利主义的核心是“有用性”。这里的“有用性”不只是指对象对主题或者财富对个人或社会是有用性,同时还指个人对组织和社会的有用性。二、权利至上的道德观认为:能尊重和保护个人基本权利的行为才是善的。三、公平原则道德观认为:管理者不能因种族、性别、个性、个人爱好等对部分员工歧视,而那些同工同酬的原则和公平公正的标准向员工支付薪酬的行为是善的。四、社会契约道德观
认为:只要按照企业所在地区政府和员工都能接受的社会契约所进行的管理行为都是善的。
契约论的道德观有其深刻的局限性。因为契约具有很强的情境特征,在很多场合是利益博弈的结果,和合理性无关。五、推己及人道德观
这是中国儒家道德观的高度概括。
第三节道德管理的特征和影响道德的因素一、道德管理的特征合乎道德的管理具有以下【7个特征】1、把遵守道德规范最为获取组织利益的一种手段,更把其视为组织的一项责任2、不仅从组织自身的角度出发,更从社会整体角度出发3、尊重所有者以外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善于处理组织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国外的研究表明、道德发展阶段要经历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又分为两个阶段如课本图 p157页1、前惯例 2惯例 3原则有关道德发展阶段的研究表明:1、人们依次通过六个阶段,而不能跨越2、道德发展可能中断,可能停留在任何一个发展水平上3、多数成年人的道德发展处在 4阶段以上(二)个人特征
4、不仅把人看作手段,更把人看作目的 5、超越了法律的要求,能让企业取得卓越的
成就 6、具有自律的特征 7、合乎道德的管理以组织的价值观为行为
导向
二、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
(一) 道德发展阶段

管理者的个人特性对组织的管理道德有着直接的影响。这里所讲的个人特性主要是指管理者的个人价值观(包括道德观)、自信心和自控力。(三)组织结构1、组织内部机构和职责分工又没有必要的权力制衡、检查、检查、审计机制,有没有外部群众和舆论监督。
2、组织内部有无明确的规章制度。3、上级管理行为的示范作用。4、绩效评估考核体系会起到指挥棒的作用。
(四)组织文化有无程序、包容的组织文化。没有诚信、包容的组织文化必将主张不道德管理行为的滋生与扩散。(五)问题强度
带的问题强度会直接影响管理者的决策。所谓问题强调,使之该问题如果采取不道德处理行为可能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
第四节改善道德行为的【途经】1、挑选高道德素质的员工2、建立道德守则和决策规则3、在道德方面领导员工(高层管理者在言行方面是员工的表率,高层管理者可通过奖惩制
度影响员工的道德行为)
4、设定工作目标 5、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
6、对绩效进行全面评价 7、进行独立的社会审计
8、提供正式的保护机制
第五节企业的社会责任

企业责任是企业追求有利于社会长远目标的一种义务。社会责任是企业管理道德的要求,完
全是企业出于义务的自愿行为。一、企业与现代社会二、企业的价值观价值观是关于价值的一定信念、倾向、主张和态度的系统观点。是评价人或组织行为善
恶的标准和原则。
企业价值观主要表现在全体成员对本企业“应当是什么”和“应当做什么”的高度认同。它有利于指导管理者的决策和行为,有利于塑造员工的行为,有利于建立团队精神,也有利于创造优秀的经营业绩。
三、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
大体上可以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办好企业,把企业做强、做大、做久。
2、企业一切经营管理行为应符合道德规范。
3、社区福利投资。
4、社会慈善事业

5、自觉保护自然环境,主动节约能源和其他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尽可能减少企业活动对生态的破坏。
(三)决策与计划(10%)
1.掌握管理决策的定义、类型、过程和方法。
第六章决策决策是管理的本质,管理的各项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都离不开决策第一节决策的定义、原则与依据一、决策的定义——【决策】是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以及利用机会的过程1、决策的主体是管理者2、决策的本质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由多个步骤组成3、决策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或利用机会二、【决策的原则】1、决策遵循的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要使得决策达到最优,必须a、容易获得与决策有关的全部信息b、真实了解全部信息的价值所在,据此控制所有可能的方案c、准确预期到每个方案在未来的执行结果2、现实中上述条件往往得不到满足
(1)
组织内外存在的一切,对组织的现在和未来都会直接或间接地产生某种程度的影响,但决策者很难收集到反映着一切情况的信息。

相关话题/南京理工大学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