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理工大学管理学考研复习笔记(8)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20-03-02


1、获利能力 2、市场地位 3、生产率 4、产品领导地位
5、人员发展 6、员工态度 7、公共责任 8、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的平衡
(三) 制定标准的方法

企业可以使用的建立标准的方法有三种1、统计性标准2、根据评估建立标准3、工程标准二、【衡量工作成效】(一)通过衡量成绩,检验标准的客观性和有效性(二)确定适宜的衡量频度(三)建立信息反馈系统三、【纠正偏差】(一)找出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在找出原因之前,要判断偏差的严重程度,是否足以构成对组织活动效率的威胁,从而值得去分析原因采取纠正措施(二)确定纠偏措施的实施对象需要纠正的可能是 1、企业的活动。也可能是 2、组织的计划计划的标准
预定计划或标准的调整是由两种原因决定的:
(1)原先的计划或标准制定的不科学,在执行中发现了问题原来正确的标准和计划,由于客观环境发生了预料不到的变化,不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三)选择恰当的纠偏措施1、使纠偏方案双重优化2、充分考虑原先计划实施的影响3、注意消除人们对纠偏措施的疑虑
3.熟悉和了解控制的方法
(1)预算控制;
一、【预算的形式】(一)静态预算与弹性预算1、静态预算是指为特定的作业水平编制的预算2、弹性预算是指在成本按性质分类的基础上,以业务量、成本和利润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依据,按照预算期内可能实现的各种业务水平编制的有伸缩性的预算。弹性预算编制的步骤:a、选择业务量的计量单位
b、确定适用的业务量范围。c、确定成本与产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应用多水平法、公式法和图式法等把企业成本分解为固定、变动、半变动成本。d、确定预算期内各业务活动水平e、编制预算,若企业事后按实际业务量编制弹性预算,可按实际业务水平编制f、进行分析、评价、考核预算控制的执行情况(二)增量预算与零基预算1、增量预算——传统的预算方法,又叫做“基线预算法“是以上年度的实际发生数为基础,再结合预算期的具体情况加以调整,很少考虑某项费用是否必须发生,获预算的数额是否正确。在增量预算法下,预算编制单位的负责人常常竭力用完全年的预算指标。这种行为在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以及财政投资性的国有企业尤为明显。2、零基预算——不受前一年预算水平的影响。它对现有的各项作业进行分析,并根据其对组织的需要和用途,决定作业的轻重缓急,每项费用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和评定等级,确定其开支的必要性、合理性和优先顺序,并根据企业的资金可能,在预算中对各个项目进行综合性费用预算。缺点:费时费力。现实中每 3~5年编制一次零基预算,以减少浪费和低效。二、预算的内容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现今预算、资金支出预算、资产负责预算三、预算的作用及其局限性作用:1、使企业在不同时期的活动效果和不同部门的经营绩效具有可比性。2、预算的编制为企业的各项活动确立了财务标准3、通过为不同职能部门和职能活动编制预算,也为协调企业活动提供了依据。4、数量形式的预算标准大大方便了控制过程中的绩效衡量工作。局限性:1、只能帮助企业控制那些可以用货币计量的活动,不能对那些不能计量的企业文化、企业形象的改善加以重视
2、编制预算通常参照上期的预算项目和标准,从而会忽视本期活动的实际需要。
3、在企业的外部环境不断变化中,编制收入和支出的预算有点不合时宜。
4、对于项目预算和部门预算一般限制了费用的支出,使得主管在活动中精打细算,不可超支,因此不能做任何想做的事情。
(2)非预算控制;
非预算控制主要有:比率分析、审计分析、损益控制、投资报酬率控制等二、【审计控制】【2006.2.1】审计——反映资金运动过程及其结果的会计记录及财务报表进行审核、鉴定、以判断其真实性和可靠性,从而为控制和决策提供依据根据审查主体和内容的不同,分为、外部审计、内部审计、管理审计(一)外部审计——由外部机构选派的审计人员对企业的财务报表及其反映的财务状况进行独立的评估。外部审计实际上是对企业内部虚假、欺骗行为的一个重要而系统的检查优点:审计人员与管理当局不存在行政上的依附关系,因而可以保证审计的独立性和公证性缺点:外来审计人员不了解企业的流程,可能产生困难;被审计的内部成员可能产生抵触心情。(二)内部审计——是由企业内部的机构或由财务部门的专职人员来独立地进行地,内部审计兼有许多外部审计地目的。作用:1、提供了检查现有控制程序和方法能否有效地保证既定目标地手段。2、内部审计人员可以提供有关改进公司政策、工作程序和方法的意见。3、内部审计有助于推行分权化管理缺点:1、可能需要很多费用2、内部审计不仅要搜集事实,而且需要解释事实,并指出事实与计划的偏差。3、员工可能认为审计是一种“密探”或“查整性”的工作(三)管理审计——是一种对企业所有管理工作及其绩效进行全面系统地评价和鉴定地方法:通常聘用外部地专家来进行。
反映企业管理绩效及其影响因素主要有:经济功能、企业组织结构、收入合理性、研究与开发、财务政策、生产效率、销售能力、对管理里当局的评估这种审计过多的评价组织过去的努力和结果,而不治理与预测和指导未来的工作,以至于有些企业在获得了极好评价的管理审计后不久就遇到了严重的财政困难。三、【损益控制】——根据企业或企业中地独立核算部门地损益表,对其管理活动及其成效进行综合控制地方法。缺点:1、是一种事后控制。2、由于许多事项不一定能反映在当期的损益表上,损益表上不能准确地判断利润发生偏差的原因。
(3)【成本控制】
一、成本控制的基础:成本对象与成本分配成本对象——指需要对其进行成本计量和分配的项目,如、产品、顾客、部门等。(一)直接成本分配方法(二)间接成本分配方法二、成本控制的【步骤】(一)建立成本控制的标准
标准成本在单位产品的基础上预计数量和成本,这些单位预计包括人工、材料和制造费用的预算。(二)核算成本控制绩效及分析成本发生偏差的调查
现实中,管理人员既要判断偏差的性质又要判断偏差的范围。一般来说,要解决的问题可分为四类:
(1)
常见问题

(2)
表面上看是一件特殊事件,实质是一个普通的常见问题


(3)一般性问题的首次出现真正的例外及特殊事件(三)采取纠偏措施三、成本控制的作用——可以不断地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是提高企业竞争力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地最直接有效的手段
(九)管理创新(10%)
1.熟悉和了解企业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2006.2.2】主要内容:1、要素创新与要素组合创新。包括材料创新和设备创新;要素组合创新包括生产工艺和生产过程地时空组织方面。
2、产品创新、品种创新、产品结构创新品种创新:要求企业根据市场要求的变化,根据消费者偏好的转移,及时地调整企业地生产方向和生产结构,不断地开发出用户欢迎地适销的产品。产品结构创新:不断地改变原有品种地基本性能,对现在生产地各种产品进行改进和改造,找出更加合理的产品结构,从而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产品创新——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内容。。
与管理创新;
一、【目标创新】企业每一个具体的经营目标需要适时地根据市场环境和消费需求地特点,及变化地趋势加以整合,每一次调整都是一次创新三、【制度创新】——需要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企业各成员间的正式关系的调整和变革。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考虑:产权制度、经营制度、管理制度。企业制度的创新的方向是不断调整和优化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之间的关系,使各个方面的权力和利益得到充分的体现。四、【组织机构和结构的创新】——目的在于更合理地组织管理人员的努力,提高管理劳动的效率五、【环境创新】——不是指企业为适应外界变化而调整内部结构或活动,而是指通过企业积极的创新活动去改造环境,导环境朝着有利于企业经营的方向发展
2.
熟悉和了解现代管理思想、理论与方法的最新发展;

3.
熟悉和了解我国企业改革与管理的实践。


一、中国现代管理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一)中国官僚资本企业和民族资本企业的管理(二)我国革命根据地公营企业的管理(三)全面学习西方的管理模式(四)探索中国现在管理模式二、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改革(一)由国内管理向国际化管理转化(二)由科学管理向信息化管理转化(三)由首长管理向人性化管理转化(四)由政府管理向民营化管理转化(五)由封闭式实体管理向开放式虚拟管理转化

 


相关话题/南京理工大学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