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学田麦久考研复习讲义(2)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12-02


(一)释义:
重复训练法是指多次重复同一练习,两次(组)练习之间安排充分休息的练习方法。(名词)构成重复训练法的主要因素有:单次(组)练习的负荷量、负荷强度及每两次(组)练习之间的休息时间。休息的方式通常采用静止、肌肉按摩或散步。
(三)类型与特点
类型
要素 短时间重复训练 中时间重复训练 长时间重复训练
负荷时间 30秒 30秒 -2分钟 2-5分钟
负荷强度 最大 次大 较大
间歇时间 相对充分 相对充分 相对充分
间歇方式 走步、按摩 走步,按摩,坐 走步,按摩,坐,卧
功能形式 磷酸盐代谢系统为主供能 糖酵解为主的混合代谢供能 无氧有氧比例均衡的混合代谢供能

(二)应用:
1、短时间重复训练方法的应用:普遍适用于磷酸盐系统功能条件下的爆发力强、速度快的运动技术和运动素质的训练2、中时间重复训练方法的应用:普遍适用于糖酵解供能条件下的运动技术,战术和
素质训练
3、长时间重复训练方法的应用:普遍适用于无氧、有氧混合供能系统条件下的运动技术、战术、素质的训练工作。四、间歇训练法:
(一)释义:
间歇训练法是指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作出严格规定,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
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简述)基本功能:1、通过严格的间歇训练过程,可使运动员的心脏功能得到明显的增强;2、通过调节运动负荷的强度,可使机体各机能产生与有关运动项目匹配的适应性变
化;3、通过不同类型的间歇训练,可使糖酵解代谢供能力或磷酸盐与糖酵解混合代谢供能能力或糖酵解有氧代谢混合供能能力或有氧代谢供能能力得以有效的发展和提高;4、通过严格控制间歇时间,有利于运动员在激烈对抗和复杂困难的比赛环境中稳定、巩固技术动作;5、通过较高负荷心率的刺激,可使机体抗乳酸能力得到提高,以确保运动员在保持较高强度的情况下具有持续运动的能力。
(二)类型与特点:
类型
要素 高强度训练 强化性A型 间歇训练B型 发展性间歇训练
负荷时间 〈 40秒 40—90秒 90—180秒 〉 5分钟
负荷强度 大 大 较大 中
心率指标 190次 180次 170次 160次左右
间歇时间 很不充分 不充分 不充分
间歇方式 走 走、轻跑 走、轻跑
每次心率 120—140次 120—140次 120次
供能方式 糖酵解供能为主的混合代谢供能 糖酵解供能为主的混合代谢供能 有氧代谢为主的混合代谢供能

(三)应用:
1、高强性间歇训练方法的应用:适用于体能主导类速度性和耐力性运动项群的素质、技术训练,同时适用于技能主导类对抗性运动项群中的攻防技术或战术的练习。
2、强化性间歇训练方法的应用:适用于一切需要这种糖酵解功能代谢系统与有氧代谢系统的混合系统供能能力和良好心脏功能的竞技运动项目的技术、战术及素质的训练工作。
3、发展性间歇训练方法的应用:适用于需要较高耐力素质的运动项群的训练工作。五、持续训练法:
(一)释义:
持续训练法是指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地连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平均心率应在每分钟在 130—170次之间。基本功能:1、主要用于发展一般耐力素质,有助于完善负荷强度不高但过程细腻的技术动作,2、可使机体运动机能在较长时间的负荷刺激下产生稳定的适应,内脏器官产生适应
性的变化;3、可提高有氧代谢系统供能能力以及该供能状态下有氧运动的强度;4、可为进一步提高无氧代谢能力及无氧工作强度奠定坚实基础。(二)类型与特点:
基本类型 短时间持续训练 中时间持续训练 长时间持续训练
负荷时间  5—10分钟  10—30分钟 》30分钟
心率强度  170次左右  160次左右  150次左右
间歇时间 没有 没有 没有
间歇方式 基本稳定 基本稳定 基本稳定
每次心率 最大 最大 次大
供能方式 无氧、有氧代谢系统混合供能 有氧代谢供能为主 有氧代谢供能

(三)应用:
1、短时间持续训练方法的应用:(填空)适用于体能主导类项目的运动素质训练之中,也适用于技能主导类运动项群中动作强度较高的素质、技术和战术的训练工作。
2、中时间持续训练方法的应用:普遍适用于技能主导类运动项群各个项目中多种技术的串联.攻防技术和局部对抗.整体配合战术或技术编排成套的技术或战术训练,以及体能主导类运动项群的训练。
3、长时间持续训练方法的应用:(有匀速、变速、法特莱克持续训练三种变化形式)法特莱克训练是一种以发展有氧代谢系统为主、适当发展有氧与无氧代谢系统混合供能能力为已任的耐力训练方法。(定义)
补充:重复训练法间歇训练法持续训练法的区别共同:在与对练习负荷的准确把握持续训练法:用于一般耐力素质训练或者以提高某一练习的熟练程度重复与间歇(不同):
1.
休息时间是否充分

2.
重复训练法一般用于专项素质训练;间歇训练法一般用于局部训练,间歇在局部的负荷大,超过一次决定完整的负荷


3.重复往往占一节课的总量小;。六、变换训练法:
(一)释义:变换训练法是指变换运动负荷、练习内容、练习形式以及条件,以提高运动员积极性、趣味性、适应性及应变能力的训练方法。(定义)
基本功能:通过变换运动负荷,可使机体产生与有关运动项目相匹配的适应性变化。从而提高承受专项比赛时不同运动负荷的能力。通过变换练习内容,可使运动员不同运动素质,运动技术和运动战术得到系统的训练和协调的发展,从而使之具有更接近实际比赛需要的多种运动能力和实际应用的应变能力。
(二)类型与特点(三)实践应用:
类型
要素 负荷变换训练 内容变换训练 形式变换训练
负荷强度 变化最大 可变或不变 可变或不变
动作结构 相对固定 变换 固定或变换
供能形式 可在多种代谢形式之间变换 以某种代谢形式供能为主 以某种代谢形式供能为主

1、负荷变换训练方法的应用:适用于身体训练,也适用于技、战术训练。
负荷变换的训练方式
(1)
负荷强度与负荷量均保持恒定的搭配形式;

(2)
负荷强度恒定、负荷量变化的搭配形式;

(3)
负荷强度变化、负荷量恒定的搭配形式。


应用特点:降低负荷强度,可利于学习和掌握运动技术。提高负荷强度及密度,可使机体适应比赛的需要。
2、内容变换训练方法的应用:技能主导类运动项群。
应用特点:练习的内容的动作结构可为变异组合,亦可为固定组合,练习的负荷性质符合专项特点,练习内容的变换顺序比赛的规律,练习动作的用力程度符合专项的要求。
3、形式变换训练方法应用:运用主要反映在场地、线路、落点和方位等条件或环境的变换上。
应用特点:通过变换训练环境、变换训练气氛、变换训练路径、变换训练时间和变换练习形式进行训练。七、循环训练法:
(一)释义:
循环训练法是指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将练习手段设置为若干个练习站,运动员按照既定顺序和战线依次完成每站练习任务的训练方法。
循环持续训练法的作用:
1可提高运动员持久的对抗能力,运动技术的稳定能力以及技术之间的衔接能力;2可提高运动员攻防技术的转换能力、疲劳状态下连续作战的能力以及有氧工作强度;3可提高有氧代谢系统供能能力,有氧工作强度以及有氧代谢供能状态下的力量耐力。
补:循环训练法的具体应用
1.科学编制练习组合:注意选择练习的有效性,并需要考虑两个练习之间是否便于连接进行
2.组内保持连续完成各项练习
全身不同肌群力量耐力循环练习
1、俯卧撑 10-15次 2、蹲跳 10-20次 3、收腹两头起 8-15次
4、背仰两头起 6-10次 5、原地高抬腿 30-60次 6、挥臂收腿 5-10次
7、跳跃 30-50次

八、比赛训练法:(一)释义:(定义)比赛训练法是指在近似、模拟或真实、严格的比赛条件下,按比赛的规则和方式进行训练的方法。
(二)作用:
1.
有助于培养运动员实战意识和实战能力

2.
将某些比赛本身作为训练手段

3.
对后期比赛的专门准备

(三)应用

1.
注意明确目的

2.
把握好与比赛规则的吻合度

3.
确定适应比赛性的比赛频次


类型基本类型适应性比赛教学性比赛检查性比赛模拟性比赛
比赛规则正式规则正式规则或自定正式规则或自定正式规则
规则规则
比赛环境开放相对封闭封闭或开放封闭或开放
比赛过程不可中断可人为中断不可中断不可中断

比赛对手对手队友或对手对手队友或对手比赛裁判正式指定临时指定正式指定临时或正式指定
第四节运动训练过程一、运动训练过程及其构成
(一)运动过程释义
运动训练过程:是运动员训练活动在时间维度上的表现,是运动训练活动进行的步骤和程序。
(二)运动训练过程的基本结构(6个基本环节)
运动员起始状态诊断、设立训练目标、制定训练计划、组织训练实施、进行检查评定、实现训练目标二、运动训练过程的组织实施
(一)运动员起始状态诊断
1.状态诊断在训练中的重要作用:
(1)为运动训练过程确立一个客观、准确的出发点;
运动员的现实状态,是运动训练过程的出发点。整个运动训练过程都是以对运动员现实状态的分析和判断为出发点展开的要建立科学的诊断。
(2)对训练工作效果及时的检查评价;
通过科学的诊断,可以使教练员和运动员及时掌握训练过程的进展情况及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变化状况,从而对训练指标的制定。
(3)实施有效训练控制的重要前提。通过多学科的综合诊断,可以发现训练过程中不同环节所存在的问题,判定现实状态与目标状态的离差的大小,进而为运动训练过程实施有效的控制提供可靠的依据。并据此调整训练指标,修订训练计划,加强训练组织,以求实现运动训练过程的最佳化,最终完成实现状态目标的任务。
2.起始状态诊断的基本内容
一个完整的起始状态应该包含:运动成绩诊断、竞技能力诊断、训练负荷诊断。特点:运动成绩反映运动员所具备的能力以及训练工作的成效;竞技能力诊断对运动员所表现的运动成绩所做出的致因性解释;训练负荷显示训练负荷水平与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以及运动成绩之间的关系。
(1)
运动成绩诊断:作为对运动员运动成绩的诊断,应该对运动员在上一个训练过程中参赛结果给出准确的评价。既包括运动员在比赛中所取得的名次,也包括运动员在比赛中所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既包括运动员在上一个训练过程中最好的一次比赛成绩,也包括运动员在多次比赛中所表现的平均水平。

(2)
竞技能力诊断:对不同专项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进行诊断时,必须考虑不同专项竞技能力结构的不同特点。不同项群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各决定因素的作用各有不同,因此,在诊断中要首先抓住起决定作用的主导因素,予以科学的诊断,并作为其竞技能力总体诊断的主要依据。通过运动训练活动所产生的生物适应叫做训练效应。

(3)
训练负荷诊断: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变化主要是在训练负荷的影响下产生的。因此,对于运动员在上一个训练过程所承受的训练负荷的状态做出一个准确的描述,既是对其竞技能力状态.进而对其运动成绩状态所做出的关键析因。


负荷由负荷量和负荷强度所组成。负荷量的指标:通过练习次数、训练时间、练习距离、重量的特征表现出来负荷强度指标:练习速度、练习距离、难度也可以用完成一定强度要求的负荷的数量来反映负荷强度的情况。
(二)运动员训练目标的设立
1.训练目标在训练过程中的重要性
(1)运动训练目标的激励作用
目标的建立能够激励人们在自己的事业中做出更多的努力,付出更多的代价去实现预定的目标。
(2)导向作用
训练目标向训练参与者描绘出了运动训练过程的目标状态,全部训练活动都是为实现这一终极目标状态服务的。这一目标为在训练过程中居于重要位置的训练计划和比赛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依据
(3)标尺作用
运动成绩、竞技能力、和训练负荷构成了完整的训练目标体系。

2.训练目标的基本内容:
(1)
运动成绩指标:提高运动成绩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首要目的,也是运动训练活动的终极目标。运动成绩指标可分为竞技水平指标和比赛名次指标两个子目标。

(2)
竞技能力指标:运动员竞技能力发展水平是决定运动成绩的最重要的因素。构成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各个因素的水平及他们的组合方式与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因此,在运动训练中可以建立运动员竞技水平决定因素的特征模型从而对运动训练过程实施有效的控制。

(3)
训练负荷指标:负荷指标的实现正是运动员实现其竞技能力指标,进而实现运动成绩指标的基本保证。训练负荷指标反映着教练员和运动员准备用什么样的决心付出何


等的努力去实现所建立的竞技能力与运动成绩指标。
3.训练目标的适宜度
(1)
适度的训练目标:科学的预测运动员可能提高的程度确定适宜的训练目标

(2)
过高的训练目标:使训练造成严重的失误

(3)
过低的训练目标:使运动员缺乏拼搏精神。


(三)运动员训练目标的设立
1.运动训练计划及其作用
运动训练计划:在运动训练开始之前对训练活动预先做出的一种理念设计,是建立在状态诊断的基础上,为实现训练目标二选择的状态转移通路。作用:
1
)使训练活动的全体参加者统一认识和行动

2
)有效的控制运动训练过程

3
)在训练过程的中心环节,贯穿于训练实践活动的始终。


2.训练计划分类
(1)
按在训练过程中所处的不同阶段分类

多年计划(全程性区间性)
年度训练计划(单周期双周期多周期)
大周期训练计划(准备期比赛期恢复期)
周训练计划(训练周比赛周恢复周)
课训练计划(综合训练课单一训练课)


(2)
按训练对象的人数分类

个人计划队对(组)训练计划

(3)
按训练任务和内容分类

①发展运动员竞技能力计划要着眼于改善人体形态和各系统机能


②培养运动员在特定比赛中充分表现已获得的竞技能力的能力训练则包括:模拟训练、热身赛、赛前调节的训练计划,核心目的是培养运动员的竞技状态。
③运动员训练的计划的基本内容:
-运动员起始状态诊断
-确定训练任务及指标(准备部分)
-划分周期与训练阶段
-确定实现目标的基本战略
-安排比赛序列
-规划负荷的变化趋势(指导性部分)
-选择训练方法及手段
-确定各手段负荷要求--制定恢复措施(实施性部分)

3.运动训练计划的组织实施与检查评定
(1)准备部分:主要有对运动员的起始状态的诊断和建立训练目标。诊断训练负荷、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三个方面。
(2)
指导性部分:主要包括训练阶段划分和各阶段训练任务的确定与安排比赛的序列

(3)
实施性部分:主要有训练的具体手段和各种手段负荷量度大小

(4)
控制性部分:必须通过有计划的检查评定和客观而可靠的训练诊断,及时、准确


地全面收集运动员训练过程进行情况的有关信息。第三章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运动训练规律是指运动训练系统内部各构成因素之间,以及它们与系统外部各相关
第一节运动训练原则及其理论体系
一、 运动训练原则释义

因素之间在结构与功能上的本质联系和以展的必然趋势。(定义)
运动训练原则是依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
基本准则,是运动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对运动训练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定义)二、运动训练原则理论体系的演变
(一)基于教育学理论的运动训练原则体系
特点:
优点:比较全面的考虑到了运动训练活动的不同方面,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不同训练原则,注意解析各项原则理论依据,注意表述的准确性;
缺点:涉及内容较分散,没有考虑到不同原则之间的有机联系。
(二)基于跃进思维和军队练兵实践的运动训练原则体系
"三从一大"原则:从严,从难,从实战出发,大运动量训练的简称。
优点:
1.准确的阐述了训练与比赛的关系,提出"从实战出发"这一核心问题
2."从严,从难"以及"大运动量训练"的要求重点突出,特别强调刻苦训练,这是完成训练任务,实现训练目标的重要基础
3.用语简洁生动,朗朗上口,便于宣传和应用
缺点:
1.
理论体系有明显的缺漏

2.
有张无驰的失衡:强调"哭""难""大"却忽略了"调节"与"恢复"


(三)基于辩证协同思想的运动原则体系
辩证协同训练原则理论体系:是在吸取了基于教学理论和基于跃进思维与军队练兵实践的两个运动训练原则体系的合理内核,进行了辩证思考,并强调协同效应而建立起来的。第二节导向激励与健康保证训练原则
一、导向激励与健康保障训练原则释义:以实现预设目标为导向,激励运动员积极参与,并为运动员身心健康提供有力保障的条件下组织运动员训练活动的训练原则。(名)二、导向激励与健康保证训练原则科学基础:
1、竞技训练的长期性和艰苦性要求不断地激励运动员的参训动机;(现代高水平竞技训练要求他的参与者多年坚持系统的刻苦训练,承受巨大的心理负荷与生理负荷。因此,就需要从运动员自身和外部不断的激励运动员保持良好的动机。)/
现代高水平竞技训练要求他的参与者多年坚持系统的刻苦训练,承受巨大的心理负荷与生理负荷。而且,在多年训练过程中,运动员还会受到内外环境多种因素的干扰。因此,就需要从运动员自身和外部不断的激励运动员保持良好的动机,始终对训练的前景充满信心,不断的受到阶段性成就的喜悦,并继续树立新的训练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够自觉进新年复一年的单调的训练。
2、运动训练过程的多变性和动态性要求准确实施有效的控制;
参与运动训练的主题是教练员和运动员,训练的直接作用则首先反映在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变化上。每一时刻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即时状态,既是此前训练的结果,又是继续训练得的出发点。而这一状态的水平既受着训练因素的影响,又受着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使运动训练的过程处于不停的动态变化之中。因此,只有对不断变化的训练过程实施有效的控制,才能使预定的训练目标成为可能。
3.
健康的身体是保持系统训练并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基础

4.
健康的体魄是创造美满人生的重要条件


三、导向激励与健康保证训练原则训练学要点:(问题)
(一)树立正确的参赛动机,协调兼顾国家与个人利益。(二)以人为本,加强医务保障。(三)做好目标控制、信息反馈、及时调节
第三节竞技需要与区别对待原则
一、 竞技需要与区别对待原则 释义

竞技需要与区别对待原则:根据项目比赛的特点和运动员获取成绩的需要,从实战出发,科学安排训练过程的周期,阶段划分及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要素的训练原则。二、竞技需要与区别对待原则科学基础:
(一)竞技比赛对于训练活动的导向性:
目标是人们行为的终点,运动训练的最终目标是成功的参加比赛,实现预期的比赛结果。因此,一切训练的内容 .方法和手段的选择及训练负荷与节奏的安排都应该围绕着成功比赛的需要而组织实施。现代运动竞赛的竞争性和对抗性日益激烈,促使人们把提高专项比赛能力的任务和为提高这以能力的专项训练放在首位,运动训练的内容 .方法 .手段及负荷都表现出鲜明的专项化趋向。儿少的早期基础阶段的训练也应以未来高水平专项竞技的需要为导向,为专项高水平竞技阶段的训练和参赛打下良好的基础,将早期基础阶段的训练与优秀运动员的专项训练有机的结合起来。
(二)运动专项的特异性:
构成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体能 .技能 .战术能力 .心理能力和运动智能,在不同项目竞技能力结构中的作用又都是不同的,必须全面 .深入的认识和了解自己所从事的运动项目竞技能力结构的特点,才能做到准确的选择与专项竞技需要相符合的训练内容 .手段及制定相对应的运动负荷方案,从而有效的组织运动训练活动。
(三)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个体性与变异性
运动训练实践具有鲜明的多样化的特点,而且,又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同一名运动员的训练状态在不同阶段、不同时刻的表现,不同训练环境和训练条件,也都对训练的内容和组织实施提出明显的不同要求。这些因素的不断运动及变化,都要求教练员及时根据训练对象的具体情况有区别地组织训练。
三、贯彻竞技需要与区别对待原则训练学要点:
(一)认真研究项目特点与专项竞技的需要
(二)科学的诊断运动员个人特点与专项竞技的需求

补充:训练学要点
1.
科学设立长远和阶段的训练目标

2.
依据专项能力,结构特点,确定训练内容

3.
围绕训练任务和训练内容,选择训练的方法和手段

4.
根据比赛特点安排训练负荷


补充:
贯彻区别对待原则所需注意的因素:
1、运动专项:包括专项成绩的决定因素和专项成绩的发展规律;
2、训练对象:都来有不同的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及训练学方面的特征;
3、训练条件。首先必须考虑训练所处的时期和阶段。教练员应了解不同时期与阶段不同运动员的不同特点,以便在训练时提出不同的要求。而场地.同伴.环境等也是贯彻区别对待原则所必须考虑的因素
第四节系统持续与周期安排训练原则
一、 系统持续与周期安排训练原则

系统持续与周期安排训练原则释义:运动员应该系统持续地从事运动训练,并应分阶段作出周期性安排的训练原则。二、系统训练原则的科学基础:
(一)人体生物适应的长期性;
适合人体生物适应规律的训练,能够使运动员在生物学方面发生有益的变化,这就需要较长的时间。(二)训练效应的不稳定性
运动员在负荷作用下所提高的竞技能力,无论是体能技能,战术能力,知识能力,还是心理能力的变化,都有不稳定的特点,当训练的系统性和持续性遭到破坏而出现间断或停顿的时候,已获得的训练效应也会消退以至完全丧失。因此要想获得理想的训练效应,有效的发展运动员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知识能力及心理能力,就必须注意保持训练过程的持续性,系统的不间断的参加训练。(三)人体生物适应的周期性:
人体在训练负荷下的生物适应过程,不仅是长期的,同时也是有阶段的。机体对一次适宜训练负荷的反应,可分为工作疲劳、恢复、超量恢复和训练效应消失等几个阶段,在更长一些时间的跨度内,如几个月至一年的训练过程中,运动员机体能力的变化同样经历着不同的阶段,这就是竞技状态的形成、保持和消失三个阶段。(三)竞技能力形成的连续性与训练效应的不稳定性
竞技能力形成的连续性与训练效应的不稳定性训练效应的不稳定性;人体竞技能力变化的周期性特征,人体竞技能力的提高,明显地表现出周期性的特点。在一次负荷下,机体能量消耗产生疲劳,继而解除负荷,逐渐得到恢复,通过机体的超量补偿机制,使得运动员的能力得到提高。在这一基础上又给予下一次负荷,即开始了一个新的负荷周期。每一次适宜的负荷都会引起机体的适应性变化;多次适宜负荷的刺激,就会引起机体多次的适应性变化。在这一变化过程中,机体能力不断地得到提高,进入良好的竞技状态保持阶段,由于人体的保护性机制与到训练过程中来,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了高度竞技状态之后,即需要休息和恢复,以消除生理和心理的疲劳。

相关话题/运动训练学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运动训练学考研重点笔记
    运动训练学 第一章 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名词解释: 1 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 运动员选材:运动员选材是竞技运动的开始,是挑选具有良好运动天赋及竞技潜力的儿童少年或后备力量参加运动员的起始性工作,是通过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12-02
  •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学历年考研真题答案整理
    历年北体考研运动训练学大题整理 1998年运动训练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运动训练 2.训练适应 3.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原则4.间歇训练法 5.一般训练6.循环训练7.协调能力 二.简答与论述题: 1.简述运动训练过程的基本结构? 2.举例说明运动素质的同类转移和非同类转移? 3.论述训练过程中为什么要划分大周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8-11
  • 2019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610运动生理学及运动训练学考研大纲
    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院获悉,硕士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已公布,如下:点击查看:610运动生理学及运动训练学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5-29
  • 运动训练学复习重点
    《运动训练学》复习重点 1竞技体育:它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运动训练:它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而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3运动训练学: 1)它是研究运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9
  •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学重点模拟题
    2010 年北体考研辅导 运动训练学重点模拟题 年北体考研辅导--运动训练学重点模拟题 《运动训练学》重点一 运动训练学》重点一 一、 填空题: 1、从不同实践过程来看,竞技体育包含着 、运动训练、运动竞技比赛和竞技体育管 理四个有机组成部分。 2、建立项群理论的理论意义之一是:鲜明地概括了同一项群 的共同规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4
  • 成都体育学院考研运动训练学精华知识点
    运动训练学精华 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一是生物学因素,人们为了更好地提高自身活动能力而逐步形成竞技体育;二是个性心理因素,人的"取胜和对抗的本能"及"追求胜过对手"的动机推进了竞技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8-30
  • 成都体育学院考研运动训练学背诵知识点
    运动训练学 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 一是生物学因素,人们为了更好地提高自身活动能力而逐步形成竞技体育; 二是个性心理因素,人的"取胜和对抗的本能"及"追求胜过对手"的动机推进了竞技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8-30
  • 成都体育学院运动训练学考研真题
    2001年成都体育学院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入学试题《运动训练学》 一、名词解释。(5*4) 1、运动技术 2、学校体育 3、运动训练 4、体育教学过程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体能主导类项目可分为()()和()三个 2、战术训练方法可分为分解与完整训练法、减难与加难训练法、虚拟现实训练法()()()和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8-30
  •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学考研笔记权威版本
    运动训练学主讲教师: 田麦久 第一章 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第一节 竞技体育概述 一、竞技体育的形成与发展 (一)竞技体育的起源 1、竞技体育概念: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 1、生物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4-10
  •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学内部考研笔记重点2010版本
    2010年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学 内部笔记重点 第一章 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 第一节 竞技体育概述 一 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的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 会体育活动。 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1、生物学因素:人们为了更好地提高自身活动能力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4-10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07年考研真题-运动训练学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华南师范大学2010年学校体育与运动训练学考研试题(回忆版)
    我是10华南体育人文考生,这是根据我的回忆的真题学校体育学一、简答题(3*10分)1.学校体育对学生社会适应的作用2.体育课程标准制定的理念3.体育实践课程的特点二、论述题(2*30分)1.体育课程实施的过程2.体育课堂管理的过程三、材料分析题(60分)一段材料分析关于满足学生体育兴趣必要性的分析。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西南大学2006年考研真题-运动训练学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西安交通大学2005年考研真题-教育学与运动训练学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考研真题-运动训练学
    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考研专业课试卷运动训练学上传的附件63cdf705216fb9dd6ce56d4e42fda034.rar(412.88KB)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