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01-12 13:58:51 来自: iPad (5th generation)
在“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的内容第532页备注了学习笔记
②美国符号学美学家苏珊·朗格也把情感评价提到艺术和文学本体论地位。她认为,艺术即人类情感符号的创造。不过她所说的“情感”是人类的普遍情感(又称客观情感),而非个人情感。这是对艺术自我表现论的反拨和挑战。针对自我表现论的理念,苏珊·朗格说:“发泄情感的规律是自身的规律而不是艺术的规律。”应该说,她对艺术表现的是人类普遍情感的定性,完全符合以传达和唤起同样情感为特征的审美创造本质的要求。她还说明,个人情感往往是把握普遍情感的媒介,艺术家可以从中进行情感概念的抽象而使之成为情感形式或符号——这有点类似创造艺术真实的艺术概括途径。 ? 3审美理想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中国传媒大学2015年研] 答:审美理想作为审美意识中居于最高层次的核心的审美范畴,是审美主体在审美体验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以具象性形式存在的,体现着抽象概括性的理想的特殊形态。其基本特征有: (1)抽象性与具象性的统一 审美理想是人追求和向往的美的最好最高的境界。审美理想是在审美经验的基础上产生的,并且是这种经验的高度概括。人的全部社会活动,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不断地认识现实,实现理想的过程。作为审美经验的结晶与升华,审美理想与一般的社会理想,观念有所不同,是非逻辑概念所能涵盖或替代的,要充分,集中地表现审美理想,使审美理想变成任何人都可以接受的东西,那就只有使审美理想“物态化”,即借助于透视审美理想的棱镜来反映现实的艺术才能做到。因此,审美理想在本质特征上就表现为具象性与抽象性的统一。 (2)现实性与超越性的统一
点击查看资料全文:前往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用户188****8628正在学习的资料简介: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手机扫码阅读全文
第一编 导 论
第1章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1.1 复习笔记
1.2 课后习题详解
1.3 考研真题详解
第2章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2.1 复习笔记
2.2 课后习题详解
2.3 考研真题详解
第二编 文学活动
第3章 文学作为活动
3.1 复习笔记
3.2 课后习题详解
3.3 考研真题详解
第4章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4.1 复习笔记
4.2 课后习题详解
4.3 考研真题详解
第5章 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
5.1 复习笔记
5.2 课后习题详解
5.3 考研真题详解
第三编 文学创造
第6章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
6.1 复习笔记
6.2 课后习题详解
6.3 考研真题详解
第7章 文学创造过程
7.1 复习笔记
7.2 课后习题详解
7.3 考研真题详解
第8章 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
8.1 复习笔记
8.2 课后习题详解
8.3 考研真题详解
第四编 文学作品
第9章 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
9.1 复习笔记
9.2 课后习题详解
9.3 考研真题详解
第10章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10.1 复习笔记
10.2 课后习题详解
10.3 考研真题详解
第11章 叙事性作品
11.1 复习笔记
11.2 课后习题详解
11.3 考研真题详解
第12章 抒情性作品
12.1 复习笔记
12.2 课后习题详解
12.3 考研真题详解
第13章 文学风格
13.1 复习笔记
13.2 课后习题详解
13.3 考研真题详解
第五编 文学消费与接受
第14章 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
14.1 复习笔记
14.2 课后习题详解
14.3 考研真题详解
第15章 文学接受过程
15.1 复习笔记
15.2 课后习题详解
15.3 考研真题详解
第16章 文学批评
16.1 复习笔记
16.2 课后习题详解
16.3 考研真题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