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参考资料(5)
考研加油站 考研加油站/2007-11-14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離婁上)
「王曰:請問貴戚之卿?曰:君有大過則諫,反覆之而不聽,則易位。……問異姓之卿?曰:君有過則諫;反覆之而不聽,則去。」(萬章下)
「公孫丑曰:……賢者之為人臣也,其君不賢,則固可放與?孟子曰:有伊尹之志則可;無伊尹之志則篡也。」(盡心上)
9孟子與諸學派的辯論(張)
10評論
.1確認先天、具體的道德理性為道德根源,奠定自律道德的基礎。
.2心、性、天、神的一貫,建立即主觀即客觀、即內在即超越、即活動即存有的道德形上學。
.3修養工夫之理論化。
.4有民主精神,但缺乏呈現民意的有效工具(如選舉.議會、憲法),因而未能產生民主制度。
.5強調道德,不免忽略道德以外的價值。
.6偏於先驗主義,比較不利科學的發展。
第五章 老子哲學
1老子其人
.1姓名問題 .2孔子問禮之間題 .3出關、著書問題
.4年齡問題 .5世系問題 .6老萊子、太史儋問題
2老子其書(除現行本外,另有1973年出土之帛書老子及1993年出土之郭店竹簡老子)
在《莊子.天下篇》,《韓非子.解老、喻老篇》之前。〈天下篇〉在墨子、宋牼、尹文、彭蒙、田駢、慎到之後,才介紹老聃。因此,《老子》思想不會早於宋尹等人。且其思想反聖、智,仁、義,宜在孔子之後。現行《老子》,記者非一地一人,或有韻或無韻,文體不一,用詞、風俗亦不一。
3思想探源
.1地域文化的影響:陳人或楚人精神
.2對偶性思潮:如:「清濁、大小、長短、疾徐、哀樂、剛柔、遲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濟也。」(左昭廿年晏嬰)
.3懷疑哲學之出現(侯):「天道」觀念之解放「道法自然。」「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親親之反)懷疑現實社會、學術、歷史進步。
4方法與知識論
.1首以形上層次論「道」。
.2「為學日益,為道日損。」
.3借自然以明人事,非由自然現象歸納出「道」。(李)
.4凡「定言」都是假相(侯):「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唯之與阿,相去幾何?」「正言若反。」「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5「道」由超越主客觀對立,以直觀得之。(侯)如曰:「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為而成。」
.6絕對自然原理與絕對道德原理合一。
5宇宙論
.1道:創生天地萬物的基本動力,經驗世界恃之而成之規律。
.2無(虛):道不可見聞即「無」。如:「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3有:「有生於無。」「有,名萬物之母。」「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烻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
.4玄:「此二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
.5德:「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
.6反:a.正反互轉、返本復初(A←→ -A) b.相反相成
「反者道之動。」「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6人生論(返樸歸真、求和諧、反智、無為----韋)
.1自然:無知、無欲、無身、無為、不爭。「孔德之客,惟道是從。」
自然、無為即破認知我、形軀我(含情意我)、道德我之執,無身而有真吾。(勞)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
「聖人為腹不為目。」「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心使氣曰強」「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夫惟無以生為者,猶賢於貴生。」「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人之生,動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益生曰祥。」
「無為而無不為。」「為者敗之。」「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聖人之道,為而不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知之害:(馮)
a.本身即一欲之對象。 b.由知而有分別,由分別而有是非、好惡,導致對立、競逐。
c.使人知道更多欲之對象而不知足。 d.助人追求欲之對象而不知止。
*常德之知:「自知者明。」「不自見故明。」「滌除玄覽。」「明白四達。」
.2反者道之動(馮):「反」是返其本根。無對有(矛盾)的銷解,即「復」。(侯)
「文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後乃至大順。」「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
a.不趨極端:「聖人去甚、去奢、去泰。」「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
b.居反面以求正面:「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耶?故能成其私。」「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惟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c.含反面可免發展至反面:「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榮,守其辱。」
.3弱者道之用:「守柔曰強。」「專氣致柔。」「功遂身退,天之道。」
要訣:a.知足 b.不露鋒芒 c.曲成之道 d.以退為攻 e.把握樞機(吳)
「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
7政治、教育、經濟哲學
.1非愚民政策:由人君向「德」回歸,促成人民向「德」回歸。(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