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肖前马哲笔记(6)

中国人民大学 /2009-04-04


c) 统一
i. 人的类本质:将对象意识和自我意识内在结合
ii. 在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
iii. 在认识结果中直观自身
4. 认识的历史演化和现代发展
i. 历史演化
1. 内容:从宏观向微观和宇观,从既成事物向过去未来回溯和推移
2. 形式:科学进化和科学革命,科学分化和科学整体化
3. 速度:科学知识加速增长
ii. 现代认识的特点和发展
1. 中介系统不断扩展
a) 物质认识工具高精度化和智能化
b) 认识方法多样化
2. 认识的相对独立性程度日益提高
a) 抽象化数学化
b) 对事实、经验的非直接对应,对实验的非严格依赖
3. 认识的整体化
a) 分化:在更深层次发现了事物,使原来彼此隔离的学科之间架起了桥梁
b) 边缘学科
c) 横断学科
d) 综合学科
e)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相互渗透
f)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Vertical No.8 认识的辩证过程 -冰山地狱
1. 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a) 定义:
i. 感性认识:认识的初级形式、第一阶段,事物各个片面和外部联系的认识,通过感觉器官对外部事物的直接反映
1. 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个别方面的反映。
2. 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3. 表象:人脑对过去的感觉和知觉的回忆,是曾经作用于感觉器官的那些客观对象的形象的再现和重组。
ii. 理性认识:认识的高级形式、高级阶段,关于事物本质、全体、内部联系的认识,通过大脑的思维活动对认识客体的间接反映。
1. 概念:事物一般属性、内在本质在人的思维中的反映。必然稳定普遍本质的东西抽象出来形成的。
2. 判断: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的反映,某种判明和断定。
3. 推理:从事无的联系和关系中由已知合乎逻辑地推出未知的反映形式。
4. 理论:思维概括地反映客体的系统形式。
b) 辩证关系
i. 感性认识的理性渗透
1. 主体理性的价值观念、目的要求影响和制约着感知活动的方向
2. 主体已有的理性知识影响和制约着感性认识的深度和水平
3. 感性认识的结果借助理性形式描述
ii. 理性认识的感性渗透
1. 理性认识建立在感性认识基础之上,包含感性认识的丰富内容
2. 理性认识以指物、表形的语言符号作为物质手段
iii. 唯理论和经验论
iv. 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c) 飞跃
i. 基础和条件:在实践中获取丰富(不是零碎不全)和合乎实际(不是错觉)的感性材料
1. 多角度反复对事物进行感性观察
2. 提高感知能力,优化观察条件和环境
3. 提高知识素养,扩展知识结构
ii. 途径:运用理论思维消化、加工感性材料,形成概念判断推理
1. 理性因素
a) 理想化:纯粹形态反映事物内在联系
b) 比较: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c) 分类:条理化、系统化
d) 统计:消除非本质假象
2. 非理性因素
a) 想象:创造性综合,无意想象-梦,有意想象-幻想
b) 直觉:直接对事物本质的接近和把握,超越一般的认识程序
c) 灵感:外部刺激的诱发下产生的整体洞察和瞬间顿悟
d) 深化
i. 知性思维和辩证思维的区别:
1. 分离对立;全面普遍
2. 孤立平行;相互联系、辩证统一
3. 同一律;矛盾规律
ii. 知性思维与形而上学的区别
iii. 知性思维与辩证思维的对立统一
1. 辩证思维包含知性思维,保持确定性和一贯性,
2. 辩证思维是知性思维的发展,使思维具有灵活性和流动性
3. 辩证思维一方面突破知性思维的确定性稳定性,一方面其活动成果又需要新的确定性和系统性。
2. 理性认识到实践
a) 必要性和重要性
i. 检验理论、发展理论的过程
ii. 整个认识过程的必然归宿
iii. 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形成思想,实现思想
b) 实践理念:在现实的实践活动之前,事先建立起来的,关于实践的观念模型或理想蓝图
i. 以理论的方式把握世界的物的尺度
ii. 全面把握人自身的本性、需要和满足需要的本质力量
c) 前提和途径
i. 前提
1. 发现和掌握事物的不同使用方式
2. 理论为群众掌握
ii. 途径:实际地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
iii. 实践理念现实化的三个环节
1. 检验实践理念的“真”
2. 评价实践理念的“善”:合理的需要和不合理的需要;当前可以满足的需要和将来才能满足的需要
3. 通过反馈和调节,使目的手段结果按一定的方向运行起来
3. 辩证运动的全过程
a) 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
b) 非理性认识因素的作用
i. 理性因素:广义-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判断、推理;狭义-概念、判断、推理
ii. 非理性因素:情感、意志、潜意识、信念、习惯等意识形式
iii. 作用:
1. 激活驱动:需求信号的放大、内趋力的强化,使主体思维保持高度紧张和觉醒
2. 参照:情感意志潜意识体现人的某种需要
3. 调节:解除思维定势
4. 对善和美的追求
iv. 特点:
1. 非逻辑
2. 非语言,形象化、具体情境
c)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i. 认识具体事物
ii. 由特殊走向一般,又由一般走向特殊
iii. 认识无限发展
iv. 方法论意义:
1. 科学的认识路线
2. 群众路线
d) 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i. 思想路线:某一阶级、社会集团或政党化为指导思想并用以支配自己行动的认识路线。
ii.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ii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Vertical No.9 思维方法 -油锅地狱
1. 方法论
a) 发生发展
i. 思维方法:主体观念地把握客体的认识工具系统,哲学上仅指揭示事物本质规律的理性认识的理论思维方法。
ii. 产生:
1. 一定历史时代的产物:原始拟人化思维-古代朴素辩证法思维-近代分解性思维-现代辩证思维
2. 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
a) 基础和源泉的客观性:
i. 任何方法在客观世界有其根据:思维方法的原型是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和客观规律
ii. 受时代实践活动方式制约,并随其演化:“逻辑的式”来自“行为的式”
iii. 客观世界的多样性复杂性决定思维方式的层次性、多样性和超前性
b) 主观内化:思维主体总结概括的思考问题的规则
c) 相对独立性:
i. 规范人的思维运行方向和侧重点
ii. 对信息的选择、组织和解释的功能
iii. 不同思维方法决定人们思维活动的成果
3. 三个层次的思维方法:
a) 哲学思维方法:普适
b) 一般科学思维方法:各科学领域共同的
c) 个别的具体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对象的特殊性决定
b) 形式逻辑辩证逻辑
i. 形式逻辑:固定范畴即抽象同一性建立的思维科学
1. 同一律:A=A
2. 矛盾律:A不等于非A,一对矛盾判断不能同真
3. 排中律:A是B或不是B,一对矛盾判断不能同假
ii. 辩证逻辑:变动范畴即具体同一性建立的思维科学
iii. 区别和联系
1. 不同的研究方式:形式,现成形态;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实际过程
2. 反映客观世界不同的内容和层次:相对静止,确定界限;绝对运动,差异对立
3. 互相补充互相限定:
a) 形式逻辑提供明确性、确定性、一贯性
b) 辩证逻辑提供全面性、变化性、实践性、具体性
c) 方法论
i. 含义:
1. 方法作为对象,研究方法的内在逻辑和成立依据
2. 某一学科认识范围内应用的方法体系
ii. 统一性: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统一的基础是现实世界的辩证运动和普遍联系,通过人的实践统一
iii. 客观性:思维方法作为主观辩证法,是内化于人脑的客观规律,是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
iv. 相对独立性:新的思维方法是在旧的思维方法的内在矛盾充分暴露的基础上产生
2. 辩证思维
a) 基本形式
i. 概念:凝聚认识成果,包含判断推理萌芽
1. 主观性与客观性得统一:形式,内容
2. 灵活性与确定性的统一:永恒运动,每一阶段得相对稳定性
3. 抽象性与具体性的统一:内涵和外延同比
4. 共性与个性的统一:联系转化和统一
ii. 判断:由概念构成,揭示概念的内容
1. 类型
a) 主词辩证判断:S是非S
b) 宾词辩证判断:S是P又是非P
c) 互相矛盾的辩证判断:S是A又是B,虽然A和B矛盾
2. 判断形式的发展
a) 或然-实然-必然
b) 单一-特殊-普遍
c) 同一-辨证
iii. 推理:展开判断之间的矛盾,凝结新的概念
1. 依据:客观世界和人类实践活动的内在规律性
2. 逻辑推论进程与客观实在发展一致
iv. 假说:尚未被证实的科学理论

相关话题/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