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肖前马哲笔记(8)

中国人民大学 /2009-04-0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Vertical No.11 人类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 -石压地狱
1. 实践与人类社会的产生
a) 人类社会的产生
i. 生命和类人猿的出现
ii. 需要与环境
iii. 劳动实践:人手-语言-大脑-人类社会
b) 人类实践的本质
i. 实践概念的发展:道德领域-理性领域-精神活动-物质活动
ii. 实践:
1. 定义:以一定手段有目的地改造世界的能动的物质活动。
2. 特点:
a) 客观现实性的感性活动
b) 创造性的能动活动
c) 社会性的历史活动
3. 意义:
a) 把人同动物区分开来
b) 把人结合成社会整体
c) 实现物质与观念东西的相互转化
d) 体现自然对人的制约,表现人对自然对象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e) 改变了外部世界,也改变了人自身
f) 合规律的与合目的性的
4. 按照客观规律,贯彻自己的目的,通过创造性的活动,占有自然对象的过程。
iii. 实践的基本环节
1. 目的:“内在尺度”和“外在尺度”的统一
2. 手段:能够作用于对象的现实的客观力量,同时具有目的性
3. 结果:在外部世界,以客观形式实现了的主观目的
iv. 三种基本的实践形式
1. 生产实践:人与自然
2. 社会实践:人与人
3. 科学文化实践:人与精神
c) 社会同自然的区别
i. 从自然中分化而来
ii. 采取社会历史形式运动的超越自然性质
iii. 由人的活动构成
iv. 人的活动按照一定的内在联系构成社会的有序系统即社会关系
v. 在能动的改造自然的活动中形成
vi. 使用可复制和转换的工具进行劳动,把人联合成一个有机整体
vii. 劳动工具的积累性遗传也使人的社会具有历史性
d) 社会与自然的相互作用
i. 自然对社会的制约,社会对自然的对立-通过物质能量交换的劳动实践
ii. 自然环境的作用:影响物质生产的发展-速度,生产形式的选择
iii. 不起决定作用,只是条件和前提
iv. 自然对社会的影响受社会状况制度的制约
v. 生态平衡问题
2. 人的本质
a) 实践是人特有的存在方式
i. 人是什么
1. 理性存在-唯心论观点
2. 感性的自然存在物-旧唯物主义观点
3. 包含理性在内的感性活动的存在,即实践的存在
ii. 自然属性:物质载体,物质基础
iii. 社会属性: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b) 人是进行自我创造的主体性存在
i. 劳动过程:在对象中贯注自身目的,把自己的本质力量凝聚在客体中,把自身的知识、技能和意图物化到对象中,最后达到占有对象的目的
ii. 主体客体化、客体主体化:在把自己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于客体的同时,也把客体的属性、规律内化为自己的本质
iii. 主体性:实践性
1. 自主性
2. 主观性
3. 创造性
4. 自为性
iv. 客体:客观性、对象性、受动性
v. 表现形态:
1. 主体:个体-集团-社会
2. 客体:自然-社会-精神
c) 人是社会历史的存在
i. 社会性:在一定社会关系中,把社会集体积累的性质和能力内化到自身,现实的和具体的实践性,人都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人格化代表
ii. 历史性:历史地形成,处于历史的变化之中
1. 不同历史时期和历史条件下的人社会存在形态不同
2. 人的社会存在形态是一个历史地发展的过程
3. 历史决定人
4. 人创造历史
3.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a)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i. 社会存在:包括物质活动及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1. 自然地理环境,
2. 人口,
3. 物质生产方式:先在既得
a) 人与自然:生产力
b) 人与人:生产关系
ii. 社会意识:全部社会精神现象的总和
1. 包括:
a) 意识形式:政治法律意识,哲学,道德,艺术,科学,宗教
b) 社会心理现象:风俗,习惯
2. 区别于个体意识:
a) 反映社会总体一般存在,
b) 把分散独立的个人活动限制在一定秩序范围,
c) 克服个体意识的特殊性
b) 两种历史观
i. 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立
ii. 决定论和非决定论的对立:
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i.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1. 社会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社会存在
2. 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3.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阶级关系在观念上的反映
4. 社会意识是以观念体系形式反映出来的社会存在
ii.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1. 自身固有的观念形式,运行逻辑,一旦形成便具有对社会存在的超越性
2. 特殊的发展规律
a) 自身系统的特殊历史继承性联系:反映当代,继承历史
b) 同一时代不同意识形式相互影响
3. 表现
a) 与社会存在的发展不完全同步:落后与超越
b) 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具有不平衡性
iii.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影响社会存在的偶然形式
d) 社会历史的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i. 社会历史发展具有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特点
ii. 社会历史规律:
1. 客观必然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事物间本质联系
2. 人的自觉能动性活动:贯穿于人的活动,制约人的活动,其存在和发挥作用离不开人的活动和作用
iii. 社会发展:生产力生产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的发展
1. 生产实践受以往人类创造的生产力的制约
2. 限定与超越的统一,自律和他律的统一
3. 实践活动又改造现实,超越过去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Vertical No.12 物质生产 -舂臼地狱
1. 物质生产实践-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
a) 生产实践的内容与形式
i. 含义:
1. 生产实践:有目的有意识地创造价值的活动,人类创造满足自身需要的生存条件和生活资料的社会性活动与过程。
2. 广义:物质生产,人自身的生产,精神生产;狭义:物质生产
ii. 物质生产:人类创造物质产品的活动和过程。
1. 人类为获取生存资料而进行的改造自然、创造具有使用价值的物质产品的活动。
2. 在一定意识目的支配下,人与自然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换活动。
3. 解决人类生存第一需要,其他实践活动的基础
iii. 人自身生产
1. 以家庭为主要社会形式
2. 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
3. 受双重法则制约
iv. 精神生产:人类创造观念形态产品的活动与过程。
1. 观念活动
2. 特殊的创造性:与以往不同或以往不存在,创新为本质
3. 个体性
4. 相对独立的发展规律
b) 物质生产实践是最根本的实践形式
i. 维持人类生存的根本条件
ii. 制约社会结构、社会性质和社会面貌的决定性因素
iii. 社会发展的根本决定力量
iv. 规定人的本性及其发展
2. 物质生产力
a) 构成
i. 生产力: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并从自然界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
ii. 两大要素
1. 独立的实体性要素
a) 劳动资料:劳动手段,用以改造、作用劳动对象的各种物质的、能量的、信息的体系。
i. 包括
1. 骨骼系统:手工工具、机器
2. 脉管系统:动力、能源、运输、储存、包装、自动控制、信息传递系统
ii. 重要性:
1. 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媒介
2. 改造自然的现实物质力量
3. 制约劳动组织形式和劳动方式
4. 制约劳动者素质,决定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
5. 决定社会经济形态发展的基础
b) 劳动对象:生产过程中被加工的东西,将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对象。
i. 包括
1. 自然物
2. 原料
c) 劳动者: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知识智力的人,即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人。
2. 非独立的附着性、渗透性要素
a) 科学技术:
i. 科学:人们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对客观世界各种运动形式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
ii. 技术:社会活动的人工组织系统,经验方法工艺和能力。
b) 经济管理
iii. 两大规定性
1. 质的规定性:生产力的具体性质
a) 使用生产工具的状况
b) 具体劳动方式
2. 量的规定性:生产力水平
a) 生产规模和能力
b) 劳动生产率
iv. 客观物质性
1. 主要要素作为物质实体而存在
2. 人的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3. 既得力量的生产力
b) 内在矛盾及演变
i. 生产力:
1. 人类对满足需要的追求,自然对人需要的否定产生的矛盾推动生产力不断发展
2. 需要:
a) 自然需要:维持生存
b) 社会需要:维持社会关系需要,政治需要,精神需要
c) 随物质发展而不断变化
3. 生产力的发展可能
a) 体外器官超个体性


相关话题/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