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肖前马哲笔记(9)

中国人民大学 /2009-04-04


b) 量上无限发展:利用外部自然的无限力量
4. 三个历史形态:人的天然器官的有限性和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无限性矛盾
a) 手工生产
b) 大机器生产:代替人手和人力
c) 自动化生产:代替人脑的控制管理功能
3. 现代物质生产实践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a) 特点
i. 农业革命
1. 种植性、畜牧性代替了渔猎采集性生产
2. 冶炼
3. 个体手工劳动
4. 朴素科学知识和经验性生产技术
ii. 工业革命
1. 机械工具代替手工
2. 能源动力革命
3. 产业机构革命
4. 劳动组织形式与劳动方式革命
5. 科学技术成为物质生产的重要因素
iii. 信息革命
1. 新科学技术革命
2. 转向第三产业
3. 科学技术成为重要和直接的生产力
4. 智力、精神生产的作用加大
iv. 两面性
b) 大力发展生产力
i. 现状:
ii. 必要性
1. 社会主义本质决定,解决社会主要矛盾
2. 评价理论和实践的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
3. 巩固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4. 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的必要准备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Vertical No.13 物质生产基础上的社会有机系统 -血池地狱
1. 社会交往和社会有机系统
a) 社会-人类个体之间的交往关系
i. 人类活动空间的共同性,时间的连续性构成人类的社会存在
ii. 以文化为基础的社会关系,以生殖为基础的自然关系
iii. 社会的起源:人类个体之间在物质生产基础上的交往活动
b) 社会交往的特征和分层
i. 特征
1. 自觉性
2. 中介性
3. 客观性
ii. 交往的不同层面
1. 生产技术
2. 经济社会
3. 政治
4. 精神
c) 社会交往关系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i. 社会制度体系的诸多层次
1. 生产技术规范
2. 社会经济制度:生产资料所有制
3. 政治法律制度:
4. 意识形态
d) 社会有机系统及基本结构
i. 显结构:社会交往制度
ii. 隐结构:社会交往关系
2.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a) 生产关系
i. 构成
1. 静态: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分配形式等构成
2. 动态: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关系
ii. 生产资料所有制:不同经济形态划分的依据,决定其他关系
iii. 生产关系表现为社会分工
iv. 客观性
b)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运动
i. 两重关系互为中介
1. 生产关系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中介
2. 生产力是人与人关系的中介
ii. 相互关系
1. 生产力限定生产关系的范围
2. 生产关系能动地反作用生产力,选择生产力的可能现实化形式
iii. 相互矛盾
1. 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2. 生产关系是相对稳定
3. 生产力的进步超越生产关系的弹性和开放性后,就必须改革或革命
3. 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
a) 经济基础:同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b) 政治上层建筑:政治交往关系制度化形成的政治法律制度及其设施
i. 更高的自觉性,超经济性
ii. 暴力性、强制性
iii. 阶级性:以国家政权为核心
c) 矛盾
i. 经济决定政治
ii. 政治能动的反作用
1. 作用巨大
2. 作用前提:
a) 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b) 作用范围由经济基础的状况限定
3. 加速延缓,决定历史斗争的形式,但不能改变历史运动的总的方向和趋势,不能决定内容
d) 辩证关系
i. 政治上层建筑是对经济基础的类似反映,经济基础决定政治上层建筑的可能性范围
ii. 政治上层建筑在其经济基础的可能性范围内的选择是一个动态过程
4. 思想上层建筑
a) 精神生活
i. 运用语言符号对对象的观念或象征性把握,超越现实物质性领域,达到广阔的可能性领域
ii. 不能脱离物质生活
iii. 对可能世界把握的意义凝聚并固定于某事物之中,形成广义的语言符号,成为精神交往的基本规范
b) 精神生活的意识形态化
i. 意识形态:系统化理论化的阶级意识
1. 关于观念的科学:法国经济学家特拉西19世纪,揭示人们的偏见和倾向的根源
2. 观念体系:马克思,反映特定经济形态,从而反映特定阶级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
3. 世俗的宗教:西方学术界,由特定社会集团使用来解释世界的概念框架
4. 与科学性客观性的关系:取决于其反映的社会集团的利益是否与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相一致
5. 历史产物
a) 由于经济利益的对立,使人们对自身生活的意识不仅受制于人与自然的对立,也受制于并反映人与人的对立
b) 剩余产品的出现,使得社会能够供养一个脱离物质劳动的专门从事精神生产的阶层
ii. 表现形态:
1. 政治法律思想
2. 道德:把人的现实行为置于理想的行为标准下
3. 艺术:形象性象征性把握世界,影响人的思想情感和社会生活
4. 宗教:虚幻的道德
5. 哲学
c) 思想上层建筑在社会有机系统中的作用
i. 与政治上层建筑的关系
1. 受其影响
2. 对经济基础的反映比政治上层建筑要间接,整体,长远
3. 非强力的方式发挥作用
5. 有机系统的演化
a) 社会整体运动
b) 社会形态的演进
i. 社会形态:同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c) 自然历史过程
i. 社会有机系统的合目的性的演进
ii. 在自然规律支配下运行,也是合规律性的
d) 统一性多样性
i. 统一性体现在生产力水平的持续发展
ii. 多样性体现在上层建筑和风俗习惯文化传统方面
iii. 世界历史的统一性中,保存各个历史的发展起来的民族的生活方式的多样性
iv.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Vertical No.14 阶级斗争的历史地位 -枉死地狱
1. 阶级和阶级斗争
a) 阶级斗争起源和社会阶级结构演变
i. 阶级产生的根本原因: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
1. 物质基础:剩余产品
2. 直接原因: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确立
ii. 阶级:经济范畴,特定生产关系和物质利益的主体和承担者,特定经济结构中处于特定地位的人群共同体
b) 阶级斗争及其历史作用
c) 无产阶级革命斗争
2. 国家和无产阶级专政
a) 国家的本质
i. 公共权力性和阶级性
ii. 对内对外职能
iii. 国体和政体
b) 无产阶级专政的新型国家
c) 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任务
3. 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和自由
a) 从资本主义民主到社会主义民主
i. 多数人统治
ii. 原则
1. 多数原则:少数服从多数
2. 程序原则
3. 少数原则:保护少数人的合法权益
iii. 基本涵义:
1. 民主是一种政治权利
2. 特定类型的国家制度-政体
3. 深层本质和基础是政治统治的阶级性质-国体
4. 与专政相联系
b) 政治自由的历史形态
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Vertical No.15 人民群众的和个人在历史中的地位 -磔刑地狱
1. 历史规律和人的自觉活动
a) 历史是人的活动的总和
b) 人的历史活动的客观制约性: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与人的自觉活动内在联系起来-唯物主义历史观
c) 历史:以人为主体,以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为客体的主客体之间交互作用的过程。
d) 历史规律:贯穿于历史过程的必然性、秩序性、常规性,内在本质联系。
i. 人的活动受确定的前提和条件的制约
1. 社会经济条件:生产力,生产关系
2. 社会政治条件:政治制度,社会政治组织
3. 社会精神条件:精神传统、思想文化氛围、道德、宗教……
ii. 人的活动是有意图的,但是意图本身却是人的社会存在决定的
iii. 历史规律规定历史的最一般方向,不能完全说明人的一举一动和历史的全部面貌
2. 人民群众
a) 唯心史观:英雄史观
i. 唯意志论:
ii. 历史宿命论
iii. 认识论根源:思想动机作为推动历史的最后原因
iv. 社会阶级根源:统治阶级夸大帝王将相的作用,贬低物质生活资料生产在历史中的作用,从而贬低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广大人民群众的作用。
b) 唯物史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i.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
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
a) 人民群众是生产力的重要因素
b) 唯物史观是无产阶级、劳动群众的历史观
ii. 人民群众:历史范畴,在历史进程中以群体力量发挥作用,未留下自己姓名和打上个人意志印记的人。
1. 量:多数人
2. 质: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

相关话题/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