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教程》考研笔记(23)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6-08-24
—那就没有背景了,而是使背景中的事物“多”起来,甚至显得杂乱无章。这样一来,当主体巧 妙地调动某一事物时,它就会拉动读者内视觉的注意力,自然而然成为前台现象。
14、把形象(或意念)从“心”(形之于心)转化到“纸”(形之于手)上,是一个十分艰难 的过程,其间最常见的问题是什么?
指文学形象从心转化到纸上,就是从创作的构思阶段发展到物化阶段。物化阶段是一项具体 而复杂的创造性劳动,在此阶段会出现很多问题。第一,创作意图有时不适应人物性格的发展逻 辑。创作意图是作家心中指向性很强的某种目标预期,但他有时并不符合逐渐成熟起来的那一个 个活生生的人物性格的自然发展。当人物成熟起来时,他必然按照自己的性格轨道行进,而无法 迁就作家原来的意图。此时,作家要么掐灭他,要么顺从他,似乎没有其他道路可走。在文学史 上,我们经常见到期的情况是,成熟作家大多采用顺从人物自由发展的方法,而不是相反。常常 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安娜卧轨,渥伦斯开枪,聂赫留朵夫放弃结婚,美谛克逃跑等许多事例,便属 此种情况。列夫•托尔斯泰说:“他们(指人物)作那些理想生活中应该作的,和现实生活中常有 的,而不是我愿意的。”即便是通过脑中倏忽闪现的思绪来勾勒人物形象的意识流大师乔伊斯,也 不得不遵从人物性格的发展逻辑,以保持其内在的一致性。例如,在《尤利西斯》中,斯蒂芬满 脑子想的都是抽象的思维和深奥的哲理,摩莉成天想的不外乎饮食男女,布鲁姆则喜欢有骚味的 羊腰子,连在博物馆看到裸体女神像也要想入非非。其实,遵从人物性格逻辑的自由发展而改变 原来的设想,是一种成功的方法。因为,这样能使人物有活泼泼的内在生命力,其性格所支配而 产生的各种悲欢离合行为,能产生极强烈的真实感。这种情形的发生,常常是创作进入某种境界 的标志。
第二,作家创作动机的中途转换。开始构思时,作家大体上都有一种动机,可是在物化过程
中,由于某种外在刺激的作用,或从材料中发现了新东西,作家会产生一种新动机。有时,后起 的动机甚至还可能取代原先的动机而支配物化过程。由于动机暗换是内在的,有时还是无意识的, 因而作家的理智并没有觉察到这种改变,反而误认为是作品的物化过程逸出了原来的设想。例如, 鲁迅创作《不周山》,本想借用弗洛伊德的理论严肃地演绎人类和艺术的起源,但写作中途在报章 上看见有人攻击情诗,心里颇为愤怒,原来的动机不由自主发生了改变。于是,他便在女娲两腿 间“油滑”地添加了一个身着古衣冠、满口讲着“仁义道德”的小丈夫。对此,鲁迅当时并未意 识到,过后极为后悔,也承认小说《不周山》的这一变化与原先的想法悖谬,以致“毁坏”了整 个后半部。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动机暗换打破了原来的构思,悄悄地赋予了作品以作家未曾明确
的意识,无意中反倒增加了作品的内涵。所以,当作家为此懊悔不已时,在读者或评论家那里仍 将该作品奉为佳作。例如,当鲁迅不断贬低《不周山》时,著名评论家成仿吾却偏偏指出它是《故 事新编》的“压卷之作”。显然,动机暗换所造成的冲突,既使作品内容一波三折,也使主要人物 形象的性格更为丰富、复杂。
由上可见,在物化阶段出现的意图与人物性格的冲突、创作动机的中途转换等问题,对于文 学创作来说,似乎不是阻力和影响质量的因素,反而可能是作品质量得到提高的一个契机。
15、文学技巧运用时所依据的原则是什么? 技巧运用主要指巧妙采用各种写作手法,例如,肖像、行动、心理的描写,顺叙、倒叙、插
叙的安排,烘托、对比的运用等。其所依据的原则是: 第一,技巧运用要为物化主要形象(或意念)的内在物理服务。内在物理,即某种事物的内
在规定性(或本质、规律)。人物也一样,也有其内在之理——即基本思想倾向、基本性格和基本 的处世原则等。当作家需要将构思中初步成熟的事物、人物形象等,采用某种技巧,予以呈现时, 必须顺其内在物理,才能形神兼备。人物形象的活动是独特的,多种多样的,但任何条件下的任 何活动都必受其基本的思想倾向、性格和处事原则等的支配。基本的思想倾向、性格和处事原则 等,就是人物形象的内在之“理”(物理)。作家在将构思成熟的人物形象用语言、文字定型在纸 张上,能否选用合适的写作技巧把已经揣摩到内在之“理”呈现出来,是非常重要的。例如,《红 楼梦》第 27 回,曹雪芹对黛玉葬花行为的描写以及《葬化词》内容的叙述,都采用贾宝玉视角和 侧面描写的方法。这种视角和方法,不仅回应了她恐惧却不敢表露的痛苦,也为后来“质本洁来 还洁去”的死作了一个过渡;更重要的是,它呈现了林黛玉这一形象多愁善感、寄人篱下、整日 以泪洗面又无处诉说,痛苦与恐惧相交织的内在之“理”。如果换用其他视角或其他手法,就会大 煞风景,无法收到震撼人心的效果。
第二,技巧运用要为作家通过形象所要表达的中心意念服务。中心意念是作家企图通过作品
告诉读者的他对生活的感受、体验、理解和评价,是他的思想和认识的结晶。在物化中,作家调 动各种技巧把形象物化在纸上时,必须注意传达自己的中心意念。有的作品虽提供了逼真的形象 画面,却不能成为佳作,就因为他没有运用技巧把自己的中心意念表现出来。
总之,物化过程中的技巧运用,既要准确传达主要形象的内在物理,又要将主体内心的中心 意念不露痕迹地体现出来。如果一味炫耀技巧,就会南辕北辙。
16、请结合实例说说推敲在文学创作中的运用。 推敲是指作家在语言文字操作过程中反复选择单词、调动语序,以求准确、妥贴地把形象或
意念具体化的操作手段。它表现为词句的精选、细节的提炼、人物的安排、章节的转换、意境的 合成等等。由于文学创造的工具和媒介都是语言文字,因此,所有的推敲也都以语、词为主来进 行。古人的“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爱好由来着笔难,一诗 千改始心安”等表达作诗体会的句子,无不记录了“推敲”这一技巧的运用。今人徐志摩在其诗 集《猛虎集》序也表达了类似的体验,他说自己作诗,从一点意思的晃动到一篇诗的完成,没有 一次不经过“唐僧取经”似的苦难。这里,以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一诗中的“绿“字为例,看 看推敲技巧在文学创作中的运用。该诗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的选用颇让诗人煞 费苦心。其最初为“到”字,“到”字有停止的意思,春风是流动的,怎么会停息呢?不好,“到” 字显得太死,表达不出春风的活力。于是改为“过”字,还是觉得不够好。“过”字有了活力,比 “到”字生动些但还是不恰当,没有表达出春风驻留江南的意思。于是改为“入”,春风已入江南, 自己何时还乡?从表达思想感情来看,“入”字比“过”字又好一些,但仍觉不满意。“入”字显 得太直,没有意境,诗意不够浓,显不出江南到处生机勃勃的景象。又改为“满”字,春风满江 南,思乡之情倍增,但仍觉得不够形象,没有描绘出春意盎然的图景。终,改为“绿”字,把春 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尽显眼前,才使得“心安”。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推敲在文学创作中的 运用是一个十分艰难的操作过程,但另一方面,推敲能够使心象、意念精确鲜明丰富,使外化于 文本的与内心欲呈现的趋向一致,从而增强作品表现力,取得最好的艺术的效果。
相关话题/文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水文学期末作业习题答案 考研参考用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8-23个人亲自整理的《现代文学三十年》重点_适用文学综合考研
第一个十年(1917-1927) 2 五四文学思潮与运动 2 鲁迅的创作 4 《野草》与《朝花夕拾》 6 郭沫若 7 郁达夫与自叙传小说 9 周作人与美文的倡导 11 冰心 12 新月派的诗论与诗作 14 第二个十年(1928-1937) 17 30年代文艺发展与左联的建立 17 曹禺与现代戏剧巅峰 ...文学中文行政哲学笔记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8-19文学理论教程考研重点笔记 童版大题小题都有
1、文艺学:以~为对象,以揭示~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理论(研究~普遍规律即~的原理、范畴、判断标准等问题的学科;任务:~本质论,~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接受论)、~批评(对以~作品为中心兼及一切~活动和~现象的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和~史(~发展与变迁的历史)2、~活动: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由作 ...文学中文行政哲学笔记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8-19刘炳善《英国文学简史》完整版笔记
A Concise History of British Literature A Concise History of British Literature Chapter 1 English Literature of Anglo-Saxon Period I. Introduction 1.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1) Before the Germanic invasion (2) During the Germanic invasion a. immigration; b. Christianit ...其他考研笔记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8-19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 文学研究会 文学研究会是中国新文学运动中第一个纯文学团体,成立于1921年1月,发起人有茅盾等人,以《小说月报》为阵地,积极倡导文学革命。其主要理论家茅盾提出文学要老老实实表现人生,尤其应描绘被压迫的人民,在创作方法上,他主要提倡现实主义,反对唯美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研究会作家的成就,主 ...文学中文行政哲学笔记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8-16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笔记整理版
o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笔记整理版现代文学, 中国, 笔记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笔记整理版 一鲁迅 主要著作 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诗集《野草》 散文集《朝花夕拾》 杂文集16 《热风》 五四时对旧礼教旧传统的批判,与复古派的论争。 《坟》 五四后对中国历史、国民性的解剖。 《华盖集》 ...文学中文行政哲学笔记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8-16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资料笔记
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 学习本章的目的与要求 本章综述了1917年文学革命开始至1949年9月30日止的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状况,对三个时期现代文学的流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描述。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对现代文学发展概况有基本的了解。对每个阶段重要的文学现象、文学论争、文学流派及思潮状况要重点掌握。 考核 ...文学中文行政哲学笔记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8-16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2003-2014年考博真题
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考博参考书目 050104 中国古典文献学 1《文献学讲义》 王欣夫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2《余嘉锡说文献学》 余嘉锡 上海古籍出版社 3《文献学概要》 杜泽逊 上海书店出版社 4《古籍整理概论》 黄永年 上海书店出版社 5《校勘学释例》 陈垣 上海书店出版社 6《古籍印本鉴定概说》 陈 ...考博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8-14中国人民大学2010年613 中国文学基础 考研真题
中国人民大学 2010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613 中国文学基础 一、填空题 1、曹禺的成名作是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出自--3、高乃依的代表作,德莱塞的代表作--4、50 年代政治抒情诗的代表诗人是贺敬之和--5、金钏、柳湘莲、晴雯是出自6、杜丽娘出自7、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8-11武汉大学2002-2000工程水文学考研真题详细答案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