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考研高分必备笔记经典版本(16)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13



1、中庸是把对立面安排妥当(“济物之两”)而表明原则的一贯(“明道之一”),是对立面之所依靠而超越对立面的(“为两之所能依而非两之所能在”)中庸是昀高标准“彼其所以通行于万物之间无所不可而无以累之传于万世而不可易何欤呜呼是其所谓中庸者耶然则中庸者所以济物之两而明道之一者也为两之所能依而非两之所能在者也水至于平而止道对于中庸而止矣。 ”《别集.进卷.中庸》 2、他所谓的中庸,就是对立面的折衷,也就是对立面的均衡。 3、评价四、认识论方面(一)强调感性认识的重要,反对唯心主义的先验论“见闻”是学问的基础“古人多识前言往行谓之畜德近世以心开通达为学而见闻几废为其不能畜德狭而不充为德之病矣。 ”《文集.题周子实所录》
□“见”――直接经验
“闻”――从别人的间接经验,即“前言往行”,这都是必要的(二)与唯心主义不同,认为必须详细考察天下的事物,才能正确认识所谓义理
“欲折衷天下之义理必尽考详天下之事物而后不谬。 ”
《文集 .题姚令威西溪集》

批判北宋唯心主义思想:“奈何舍实事而希景象弃有用而为无益?”《习学记言》卷四十七(三)人的认识及耳目与思想的交互作用人的认识需要耳目等感官的聪明与内心的思维交互作用而后完成的。“按《洪范》耳目之官不思而为聪明自外入以成其内也思曰睿自内出以成其外也……古人未有不内外交相成而至于圣贤故尧舜皆备诸德而以聪明为首……然后世学者尽废古人入德之条目而专以心性为宗主致虚意多实力少测知广凝聚狭而尧舜以来内外交相成之道废矣。 ”《习学记言》卷十四)耳目的感性认识是从外到内,思维是从内到外的,感官与内心交互作用,而感官的作用还是首要的。(四)叶适反对朱陆“以心性通达为学”,但他自己有时也过分强调心性的重要“惟其心之不可变性之不可忘由中而出者犹可以复得圣贤之旧。 ”《别集 .进卷大学》
第四节叶适的功利思想及其对各派哲学思想的批判一、功利思想(一)道德正义,不能脱离功利,必须达到一定的功效,实现一定的物质利益,如果没有功利,所谓道德正义,不过是空话而已“仁人正谊不谋利明道不计功此语初看极好细看全疏阔古人以利与人而不自居其功故道义光明后世儒者行仲舒之论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耳。 ”《习学记言》卷二十三)(二)有道德的人谋利而以利与人有功而不自居其功,这样才是真实的道德,道义与功利是相互结合相互统一的。二、批判“天理人欲之辩”和“主静”说(一)“近世之论学谓动以天为无妄而以天理人欲为圣狂之分者”是“择义未精”的《习学记言》卷二(二)生活即是活动,不应该讲什么主静“但不生耳生即动何有于静?”《习学记言》卷八三、对周秦以来许多流派的哲学思想展开了批判,可以说极有批判精神
□对孔子抱有崇拜弁度,以继承尧舜周孔子之道自居

□对孟子以下的都有所批判(一)对当时道学家推崇的孟子的唯心主义提出批判“古之圣贤无独指心者至孟子始有尽心知性心官贱耳目之说然则辩士素隐之流固多论主而孟荀为甚焉。 ”《习学记言》卷四十四针对孟子的“尽心”,讲“心之官则思”“耳目之官”是卑贱(二)批判老子“道先天地生”的唯心主义“夫有天地与人而道行焉未知其孰先后也老子私其道以自喜故曰先天地生……山林之学不稽于古圣贤以道言天而其慢侮如此。 ”《习学记言》卷十五“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老氏之言道如此按自古中天地而立因天而教道可言未有于天地之先而言道者。 ”《习学


天津考研网,考研快乐主义倡导者!天津地区考研门户网站!第 104页共 149页

记言》卷四十七)天地之道即在物质世界之中,不能说是先于天地而存在的,超越物质世界的本体是不存在的。(三)叶适反对所谓先天地生的道,反对先于阴阳的太极。“易有太极近世学者以为宗旨秘义……传易者将以本原圣人扶立世教而亦为太极以骇异后学鼓而从之失其会归而道日以离矣。 ”《习学记言》卷四十四)“从古圣贤者畏天敬天。 ”《习学记言》卷十五应该“奉天以立治”,不该如荀子“制天命而用之”(四)反对佛教,又不能与之划清界限(五)自然观“五行八卦品列纯备道之会宗无所变流可以日用而无疑矣奈何反为太极无极动静男女清虚一大转相夸授自贻蔽蒙?”《习学记言》卷十六如果在五行八卦之外追问世界的根源,研究什么是动静的问题,是多余的,表现出一种轻视思想的反形上学的偏狭弁度。(六)评价 1、针对客观唯心主义 2、“如汉高祖唐太宗与群盗争攘竞杀胜者得之皆为已富贵何尝有志于民以人之命相乘除而我收其利若此者犹可以为功乎今但当论其得志后不至淫夸暴虐可与百姓为刑赏之主足矣若便说向汤武成康大义一差万世不复有所准程学者之大患也。 ”《习学记言》卷三十八
地主阶级以及商人阶级的功利
第七章 元代的哲学思想
第一节 元代初期的社会文化
第二节 许衡的思想

一、生平简介及著作二、早期思想――《稽古千文》“太极之前此道独立道生太极函三为一一气既分天地定位万物之灵惟人为贵。 ”《稽》通过“太极元气函一为三”来自于《汉书》,可以推断,《稽》中的思想受到道家的一些影响三、成熟的思想――《鲁斋遗书》中的《语录》(一)性理方面――多受朱熹思想的影响 1、一方面,主张理气二者相即不相离“事物必有理未有无理之物两件不可离无物则理何所寓”《语录》《鲁斋遗书》卷一 2、另一方面,理气无先后,但逻辑上理在气先回答“理出于天天出于理”时说:“天即理也有则一时有本无先后有是理而后有是物。”《鲁斋遗书》 3、以理为本体的理本论思想体系“上帝降衷人得之以为心心形虽小中间蕴藏天地万物之理所谓性也所谓明德也虚灵明觉神妙不测与天地一般。”
1
)人心来源于天,心之思维活动十分广大,具有神妙不测的功能

2
)心与天地,所同者是其“用”非其“体”

3
)许衡主张的是“性即理“的理本论思想,不是“心即理”“心即天”的心本体论或心学思想(二)格致知行思想 1、在基本点上,与完全朱熹的没有不同。有三个方面的特色

(1)明确以“知”“行”为“两事”

(2)提倡“真知力行”

(3)主张“知行并进” 2、在具体发挥程朱的知观中,许衡有一些新的说法

(1)以“不惑”“知命”“耳顺”属于知,但三者有深浅不同;以从心所欲不欲不逾距为行(2)《系辞》“穷神知化”解释为“穷神是知知化是行”

(3)以上都强调知行为二事,其实与他所说的知行并进,有一些不一致 3、倡导力行方面,有一些体之于身的发明

(1)对依理而行,乐与不乐“天下事只问是与不是休问乐与不乐。”把道德践履视为行其当然,而与快乐主义划清了界限

(2)与功利主义划清界限“不问利害只求义理”与董仲舒的对比――“正谋不谋其利”

(3)反身而诚与强恕而行

“反身而诚是气与理合一强恕而行是气与理未合”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孟子)――是道德实践的高级阶段强恕而行(许衡)――道德实践的初级阶段

(4)对义与命分别有心得“凡事理之际有两件有由自己底有不由自己底由自己底有义在不由自己底有命在归于义命而已 ”《宋元学案.鲁斋学案》(三)人性与人性的修养 1、人性论的独到之处,以“理一分殊”来说明人的性命之别“仁义礼智信是明德人皆有之是本然之性求之我者理一是也贫富贵贱死生修短祸福禀于气是气禀之命一定而不可易者分殊是也。”《语录》下

(1)仁义礼智是“本然之性”是理一

(2)贫富贵贱是“气禀之命”是分殊

□与宋儒的天命(本然)之性与气质(气禀)之性相对而比较,宋儒的本然之性指未受气质熏染的性之本体

□许衡则以本然之性与气禀之命相对 2、关于人性之修养,许衡认为恶的来源是气

(1)人的不善是由于气禀物欲造成的“为恶者气为善者性。”《语录》下“人心之良本无不善由有生之后气禀所拘物欲所蔽私意妄作始有不善。”《小学大义》

(2)恢复本性,要变化气质,而变化气质,只有靠修养才能实现。

(3)方法一曰持敬――主一收敛二曰存养――要求未发的戒惧恐惧三曰省察――已发时理性对欲望的辨察(四)从理学史上看,许衡的思想还有一特出之点,即对“治生”的强调肯定 1、治生指生计的安排,即在农工商业择一以为经济生活之保证 2、“学者治生昀为先务苟生理不足则于为学之道有所妨彼旁求妄进及作官谋利者殆亦窘于生理所致士君子当以务农为主商贾虽逐末果处之不失义理或以姑济一时亦无不可。”《宋元学案.鲁斋学案》




第三节刘因的思想一、生平简介及著作二、天道思想(一)其核心――重视“天道生生”“天地之理生生不息而已矣凡有所生虽天地亦不能使之久存也。 ”“或毁也代谢也理势相因而然也。 ”“天地之间凡人力所为皆气机之所使既成而毁毁而复新亦生生不息之理耳。 ”《刘静修先生集》卷二 1、万事万物生生不息 2、生生不息是新陈代谢 3、这正是天地之理(二)特点二――事物的新陈代谢不仅视为天理的表现,而且看做“理”和“势”相互作用的结果――“理势相因而然也”(三)特点三――成毁代谢不只指自然世界,亦指“人力所为”的世界 1、在此世界中,人的有为是受“气机”推动的。2、人做成一个事物,它终究要毁亡; 3、人由“气机”使然,仍会代代为之而不已――正是天地生生之理的体现二、心性思想――主张平心、静气、致谨三者结合“心之机一动而气亦随之”《驯鼠记》“人之气不暴于外则物之来不激之而去其来如相忘物之去不激之而来其去也亦如相忘 ”以“平吾之心也易吾之气也”“安静慈详之气与物相竞”当作追求的目标但“虽然持是说以往而不知所以致谨焉则不流于庄周列御寇之不恭而不已也。 ”(一)人之一身,心和气互相影响,互相牵动(二)养气尤为重要,人的气如不暴而发于外,而是充满安静的气,这样外物之来去不会影响自身所以平心静气是基本方法,也是应当努力追求的境界(三)但只知平心静气而不能“致谨”,就会与庄子列子不讲礼法而出任自然的道路上去

□其弟子为刘因所作的墓表中说:“其学本诸周、程而于邵子观物之书深有契焉”
明末思想家刘宗周:“静修颇近乎康节”《静修学案序录》


受康节的思想影响大
□刘因想把周邵之学统一起来三、观物思想(一)深契于邵雍观物思想,提出“以道观物”的思想(二)批判庄周“齐物”的错误 1、“一举而纳事物于幻而谓窈冥恍惚中自有气禀道者存焉。 ” 2、“吾之气禀齐也吾之气禀无适则不可也有道以为之主焉故大行而不加穷居而不损随时变易遇物赋形安往而不齐安往而不可也此吾之所谓齐与可者必循序穷理而后可言之。 ”

(1)强调“齐物”是循序穷理而后的事情,坚持程朱格物致知说的基本立场

(2)指出齐物“有道以为之主”即邵雍的“以道观物”(三)与庄子思想的比较 1、庄子否认事物的差别

刘因所理解的“齐物”与“无适而不可”,是顺事物之自然 2、与庄子不同在于
(1)刘因要以“道”来统率乎“齐”和“可”。

(2)这道是儒家的“道”。与用致谨来保障平心静气是一致的。

(3)有此道,才能在“大行”和“穷居”时都保持无适而不可的境界――这也是一种齐物

○“君子所性虽大行而不加焉虽穷居而不损焉。”


在儒家的基本前提下,吸收改造道家的思想(四)关于道“道之体本静出物而不出于物制物而不为物所制……凡事物之肖夫道之体者皆洒然而无所累变通而不可

穷也。 ”《退斋记》
《静修先生文集》卷十八)

※用静来表述理学“定性”的境界是可以的,但把道体本身也说成是“静”,与宋代道学的提法不同,受道家的影响四、经史思想(一)理学本于六经“六经自火于秦传注于汉疏释于唐议论于宋日起而日变学者当知其先后不以彼之言而变吾之良知也近世学者往往舍传注疏释便读诸儒之议论盖不知议论之学自传注疏释出。 ” 1、学风之流行,每个时代不一,但前后变化有关联,不能使两者对立 2、宋代理学的议论来自在于汉唐儒者对六经的注疏 3、读书应先传注而后疏释疏释而后议论(二)“古无经史之分”“古无经史之分《诗》《书》《春秋》皆史也。 ” 1、先者:王通 2、影响:“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经五经亦史。 ”明代王阳明“经史相为表里”明代李贽“六经皆史”章学诚

第四节吴澄的思想一、生平简介及著作二、吴澄的道统意识曾作道统图,用《周易》的“元、亨、利、贞”的模式来观察道统发展历程“中古之统仲尼其元颜曾其亨子思其利孟子其贞乎近古之统周子其元程张其亨朱子其利也孰为今日之贞乎未之有也然则可以终无所归哉?”三、经学方面(一)经学方面著述(二)经学思想的四个特点 1、强调治经要辨别真伪 2、十分重视经传之分 3、注疏重视发挥义理 4、论易学崇尚象数四、理气论(一)关于气“自未有天地之前至既有天地之后只是阴阳二气而已本只是一气分而言之则曰阴阳又就阴阳中细分之则为五行五行即二气二气即一气。 ”《答人问性理》《答文正集》卷三 1、气先天后天都存在 2、宇宙惟一永恒的存在物是气 3、一气可分为阴阳二气,阴阳二气分为五行(二)关于理“气之所以能如此者何也以理为之主宰也理者非别有一物在气中只是为气之主宰者即是无理外之气亦无气外之理。 ”《答人问性理》 1、不像朱熹强调理气先后的问题,
他强调的是,宇宙中实际存在的只是气,而所谓理,是气的活动的主宰,即规律 2、朱熹虽然讲在实际运行上理气不相分离,但说“理与气此决是二物”,把理看成是实体化的东西吴澄强调,理在气中,但理不是作为一物在气之中,强调理不是实体,理只是气的条理和规律。“理在气中无不相离”《答田副使第三书》
□黄百家解释是:“百家谨案理在气中一语亦须善看一气流行往来过复有条不紊从其流行之体谓之气从其有条不紊谓之理非别有一理在气中也。 ”《宋元学案》《草庐学案》


这个思想的提出,在理学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开启了明代理气一元论的先河。五、关于“太极”与朱熹一样,吴澄也是以太极为“道”为“至极之理”“太极与此气非有两物只是主宰此气便是非别有一物在气中而主宰之也。 ”《答王参政仪伯问》《吴文正集》卷二“太极阴阳五行同时而有者也非渐次生出。 ”《答田副使第三书》“开物之前混沌太始混元之如此者太极为之也开物之后有天地人物如此者太极为之也闭物之后人物销尽天地又合为混沌者亦太极为之也。 ”说,宇宙由混沌变为开物,昀后天地销尽又归于混沌,都是太极的作用使然。太极是宇宙万物存在、变化所以然、即根据和规律所以有“气之循序而运行者为四时气之往来屈伸而生成万物者为鬼神命各虽殊其实一也其所以明所以序所以能吉凶天地之理主宰之。 ”六、人性论――从其理气论直接推下来的(一)性于人理于物“人得天地之气而成形有此气即有此理所有之理谓之性此理在天地则元亨利贞是也其在人而为性则仁义礼智是也性即天理岂有不善但人之生也受气有或清或浊之不同成质有或美或恶之不同……惟其气浊而质恶则理在其中者被其拘碍沦染而非复其本然矣此性之所以不能皆善而有万不同矣。 ”《答人问性理》《吴文


正集》卷三

人之生禀受天地间的气而成为自己的形体,所受之气有理,气中具有的理就是性。
天津考研网,考研快乐主义倡导者!天津地区考研门户网站!第 108页共 149页

所以性本来就是天理,是没有不善的。(二)理(性)受形气的影响每个人是具体的,所禀受的气是不同的,有清有浊,则性亦有善有恶――若气浊质恶,性就会“被其拘碍沦染”,即受到污染。对一般人来说,气质总是有不清不美之处,性不是全善――对于圣人“此理在清气美质之中本然之真无所污坏此尧舜之性所以为至善。 ”七、尊德性与道问学(一)吴澄的立场不在陆学一边,反对朱熹“至大元年召为国子监丞升司业为学者言朱子于道问学之功居多而陆子以尊德性为主问学不本于德性则其蔽必偏于语言训释之末故学必以德性为本庶几得之议者遂以先生为陆氏之学。 ”《宋元学案.草庐学案》这是对国子监学生讲的(二)观点“徒求之五经而不反之吾心是买椟而弃珠也不肖一生切切然惟恐其堕此窠臼学者来此讲问每令其主一持敬以尊德性然后令其读书穷理以道问学。 ” 1、先尊德性后道问学,把“反之吾心”放在首位 2、并非说明他主张陆学。他理解的“尊德性”的方法,是“主一持敬”是程颐朱熹的涵养方法,为陆学反对“仁人心也不敬则亡”“人之一身心为之主人之一心敬为之主主于敬则心常虚虚则物不入也主于敬则心常实实则我不出也。”――“有主则实”的程颐的方法“敬则心存心存而一动一静皆出于正”他讲的存心,也是以敬来存心的
○朱熹在理论上强调“主敬以立其本”在实践上,朱熹在道问学方面的功夫较多(三)见闻之知与德性之知 1、宋儒的看法――张载、程颐 2、吴澄的特点

(1)“知者心之灵而智之用也未有出于德性之外者曰德性之知曰见闻之知然则知有二乎哉? ”知是理性,理论,而不是感性、经验知只有一种――德性之知,无所谓见闻之知

(2)“夫见闻者所以致其知也。 ”“见闻虽得于外而所闻所见之理则具于心故外之物格则内之知致此儒者内外合一之学。 ”《宋元学案 .草庐学案》感觉并非没有意义,感觉可以帮助形成理性认识 3、批判

(1)据此批评佛老排斥见闻“专求于内而无事于外”

(2)批评记诵之学求外忘内“博览于处而无得于内”

(3)认为两者皆不正确。应该以外证内,以见闻来发明其内心的知识“记诵之徒则虽有闻有见而实未尝有知也”“所贵乎读书者欲其因古圣贤之言以明此理存此心而已。 ”既要多学多识,又要化见闻为心知,昀终还是要达到明理于心的目的八、评价吸取陆学的某些合理因素,发展朱熹理学


□□元代思想小结一、总体特点

(一)许衡推行朱学、刘因尊崇朱子、吴澄是朱熹的四传――以朱学为主
(二)不反对陆学,而且吸收,表扬陆学
(三)两方面结合,元代思想为朱陆的“和会”
“陆氏之称朱氏曰江东之学朱氏之称陆氏曰江西之学两家学者各尊所闻各行所知今二百余年卒未能有同
之者以予观之陆子之质高明故好简明朱子之质笃实故好邃密盖各因其质之所进而为学故所入之途有不同
尔及其至也三纲五常仁义道德岂有不同者哉况同是尧舜同非桀纣同尊周孔同排佛老同以天理为公同以人
欲为私大本达道无有不同者乎……朱子之说教人为学之常也陆学之说才高独得之妙也二家之学亦各不能
无弊焉陆氏之学其流弊也如释子之谈空朱氏之学其流弊也如俗儒之寻行数墨然岂二先生立言垂教之罪盖
后学者之流弊云尔。 ”――郑玉《送葛子熙之武昌学录序》
二、朱陆合流的影响
(一)合流的方式
朱学成为官学;朱学者多以肯定的弁度兼取陆学之长,
(二)影响
陆学的思想在各个理学的派别中,不同程度被张扬了,朱学得以延传
元代朱陆合流,使得元代理学成为从南宋朱陆对立至明代心学大盛的过渡环节

第八章王守仁
一、生平简介及著作
第一节“心外无理”与“心外无物”
一、“心外无理”的提出
(一)初信仰程朱,又抛弃程朱
“做圣贤要格天下之物”
冥思苦想而“早夜不得其理”
“天下之物本无可格者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传习录下》
(二)继承发挥了陆的“心即理也”的见解,否认心外有理;朱熹的错误在此
“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而必曰穷天下之理是犹析心与理而为二也。 ”

“夫物理不外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遗物理而求吾心吾心又何物耶? ”
《答顾东桥书》

(三)评价 1、心的作用 2、心即是理――主观唯心主义
(1)“万事万物之理”――封建道德的基本原则

(2)“忠与孝之理在君亲身上在自己的以上若在自己心上亦只是穷此心之理矣。 ”《传习录上》

(3)论证二、“心外无物”的断言(一)离开了人天赋的“良知”,就无所谓万物“若草木瓦石无人的良知不可以为草木瓦石矣岂惟草木瓦石为然天地无人的良知亦不可为天地矣。 ”《传习录下》人的良知是自然界万物存在的根据;所以物也就是人的意识的表现


“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
精神意识是根本的,第一性;事物不能离开人的知觉意念而存在,事物的存在完全依靠人的知觉意念
(二)致命的诘难
《传习录》
――“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当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以外。 ”
从人认识事物的存在必须通过感觉来论证事物的存在依靠于感觉。

※这与“存在即被知觉”的主观唯心主义命题相似三、天地万物与人(一)统一的
《传习录上》


“盖天地万物与人原是一体”《传习录下》这种统一体的核心是精神性的
“其发窍之昀精处是人心一点”《传习录下》
(二)如何统一
《传习录》
――“你看这个天地中间甚么是天地的心?”阳)
――“尝闻人是天地的心”弟)
――“人又甚么叫做心?”阳)
――“只是一个灵明……可知充天塞地中间只有这个灵明……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天没有我的灵
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阳)
――“天地鬼神万物千古见在何没了我的灵明便俱无了?”弟)
――“今看死的人他这些精灵游散了他的天地万物尚在何处?”阳)
1、天地万物客观存在是依靠人的知觉而存在的
2、每个人有他自己的世界,依靠他的知觉而存在。

第二节“致良知”与“知行合一”
一、在认识论和修养论上,提出“致良知”
(一)人的认识不来自于世界的感觉经验,而是对本心良知的自我认识

相关话题/哲学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中国哲学名校历年考研真题
    2001年中山大学中国哲学试题 一、释词 心斋 ;人副天数; 独化;道统;格物;三世说; 二、翻译(略) 三、简答 1、庄子是如何继承和发挥老子的思想的? 2、什么是法界缘起论?华严宗是如何论证法界缘起的? 3、朱陆之争的内容及其意义。 四、论述 中国哲学中,天人和一论有哪几种理论形态?请分别予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
  • 2020年宁夏大学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A考研全套资料
    目录说明:本全套资料免费下载,共包括8种电子书。使用全套资料密码激活后,全套资料里的所有电子书、所有题库均可使用。1.名校考研真题[电子书]全国名校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免费下载]2.参考教材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电子书]肖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合订本)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2-22
  • 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11中西哲学史历年考研真题汇编
    目录封面内容简介目录2012年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2012年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2013年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2013年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2014年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2014年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30
  • 2019年同济大学人文学院869现代西方哲学考研全套资料
    目录说明:本全套资料免费下载,共包括9种电子书。使用全套资料密码激活后,全套资料里的所有电子书、所有题库均可使用。1.考研真题[电子书]同济大学人文学院869西方现代哲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免费下载]2.参考教材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电子书]邓晓芒《西方哲学史》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30
  •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869西方现代哲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目录封面内容简介目录2012年同济大学人文学院现代西方哲学考研真题(回忆版)2014年同济大学人文学院西方现代哲学考研真题(回忆版)2017年同济大学人文学院西方现代哲学考研真题(回忆版)2017年同济大学人文学院西方现代哲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内容简介本书收录了同济大学人文学院8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30
  • 2019年复旦大学830科学技术哲学考研大纲
    830科学技术哲学考试大纲一、考试内容范围考试内容主要涉及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核心问题、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主要流派,注重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和对相关论题的分析能力。考试范围以下面所列参考书中涵盖的内容为限。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
  • 2019年复旦大学825中国哲学史考研大纲
    825中国哲学史考试大纲一、考试内容范围一、先秦哲学:儒家:孔子、孟子、荀子、《大学》、《中庸》、《易传》;道家:老子、庄子;墨家:墨子、墨家后学;法家:商鞅、慎到、申不害、韩非; 名家:公孙龙子、惠施二、秦汉哲学:黄老,贾谊,董仲舒,《淮南子》,谶纬,《白虎通》,王充三、魏晋哲学:玄学:王弼、郭象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
  • 2019年复旦大学826外国哲学史考研大纲
    826外国哲学史考试大纲一、考试内容范围外国哲学史(从古希腊到现代)科目试卷,范围涵盖古希腊罗马哲学、中世纪-文艺复兴哲学、西方近代哲学、德国古典哲学、现代英美哲学、现代欧陆哲学等;内容涉及西方哲学发展史上的哲学基本问题、主要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主要理论、主要概念,主要著作,涉及部分当代西方哲学前沿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
  • 2019年复旦大学824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考研大纲
    824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考试大纲一、考试内容范围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之一,而且作为哲学基础贯穿于其他两大组成部分即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之中。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并不局限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纯粹的哲学著作,而且包括他们以其他学科形式如政治经济学形式出现的著作。本科目考试旨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
  • 2019年复旦大学716哲学综合知识考研大纲
    716哲学综合知识考试大纲一、考试内容范围哲学综合知识科目试卷,范围涵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宗教学、科学技术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和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等学科。本科目试卷的内容,涉及上述学科的基本问题、主要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主要理论、主要概念,主要著作,并涉及部分当代前沿问题。本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
  • 2019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629哲学专业基础考研大纲
    629哲学专业基础2019年硕士专业课考试大纲629哲学专业基础考察A中西哲学史或B科学技术史,考生只能对A、B两部分中的A部分或B部分答题,不能同时对A、B两部分考题做答。A.中西哲学史1、先秦哲学中国古代哲学的诞生;孔子;老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等。2、秦汉至隋唐哲学秦与汉初的黄老思想;董仲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
  • 2019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829哲学专业综合考研大纲
    829哲学专业综合2019年硕士专业课考试大纲829哲学专业综合考察A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或B中国哲学概论或C自然辩证法概论,考生只能对A、B、C三部分中的A部分或B部分或C部分答题,不能同时对A、B、C三部分考题做答。A.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物质的哲学范畴;时空是物质运动存在形式;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
  • 2019年东华大学801科学技术哲学考研初试大纲
    东华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科目编号:801 科目名称:科学技术哲学一、 考试总体要求科学技术哲学原理是科学技术哲学的基础理论,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关于自然界发展的一些规律和哲学解释,科学技术研究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以及各门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要求考生了解和掌握科学技术哲学的基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
  • 2019年北京邮电大学814中西方哲学史考研大纲
    814中西方哲学史一、考试要求要求考生系统地掌握中西方哲学发展的历史线索及其主要思想。二、考试内容考试内容分为西方哲学史和中国哲学史两个部分(一) 西方哲学史考试内容第一编 古代哲学第一章 早期希腊自然哲学第一节 伊奥尼亚哲学第二节 南意大利哲学第三节 多元论哲学第二章 古典时期的希腊哲学第一节 智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
  • 2019年浙江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初试大纲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和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核心基础课程,是伦理学专业的研究生必须掌握的基础性课程之一。本课程考试的目的主要在于:第一,测试考生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方面的知识状况; 第二,考察和了解考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理解、分析和处理有关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