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袁行霈)重点归纳考研笔记(31)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13


?
二、清初散文三大家
侯方域、魏禧、汪琬皆以擅长散文而名著天下,为清初正统文坛所推崇,号为古文三大家(亦称清初三大家、国朝三家)。他们的文章,接续唐宋古文的传统,风格淳正,题材严肃,代表着清初文风的转变,同时也为后来散文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三家虽然齐名,但文风各具特色。侯方域推尊唐宋诸家,尤重韩、欧,其文才气焕发,豪迈驰骤,气势酣畅,流泻自然,一些传记文如《李姬传》、《马伶传》等融入小说家笔法,比较注重细节的生动描绘,情节曲折,形象鲜明,充分展示了作者绘形传神的才华;一些论说文则气盛辞严,排宕驰骋,而又能鞭辟入里,显示出纵横恣肆的特色。魏禧受《左传》、苏洵影响较深,叙事简洁,善于议论,为文凌厉雄杰,富刚劲慷慨之气,其文以人物传记最为突出,内容多为表彰抗清殉国和坚持节操之士,代表作品是《大铁椎传》、《哭莱阳姜公昆山归君文》。汪琬原本六经,叙事有法,碑传尤为擅长,其文疏畅条达,醇正质实,层次分明,脉络清晰,特别注意传主事迹之考核,受到后世正统文士的推崇,代表作品有《江天一传》、《周忠介公遗事》。
?
三、桐城派
1. 桐城派是清代延续最长、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它发端于清初,兴盛于清中叶,其余绪直到清末民初,几乎与有清一代相始终。因为它的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故以名派。上述三人亦被称为“桐城三祖”,其中方苞是此派始祖,刘大櫆续作开拓,姚鼐集其大成,姚氏之后桐城派声势日大,门庭日广,许多入派者已不是桐城人。桐城派在理论上以“义法”为基础,建立起严密、完整的文论体系,契合古文发展的格局;在创作上讲求凝练雅洁,清通畅达,文从字顺,有利于文章的流传,也有利于扩大影响。但它在思想方面多以程朱理学为指导,在艺术方面有时也失之于枯淡庸弱。桐城派在发展过程中,还衍生出一些有各自特色的流派,较为著名的是以恽敬、张惠言为代表的阳湖派和以曾国藩、曾门四大弟子为代表的湘乡派。
2. 桐城派深入全面地对古代散文遗产作了审视、研讨和总结,欲从中寻找出散文创作的理论性规范,作为今后古文写作的指导性原则。
(1)桐城派的奠基者方苞,首先树起“义法”说的大旗,所谓义即言之有物,也就是以宣扬理学道统为宗旨的思想内容;所谓法即言之有序,也就是写文章的种种法则和规矩。两者关系是义决定法,而法则体现义,“义法”说成为桐城派文论体系的核心内容。其次是提出了“雅洁”说,即在语言上要求“清真古雅”,为此必须刊落冗辞,删芟“枝义”,力使古文用语典雅、古朴、简约,这就给散文建立了更严格也更有束缚性的规范。方苞的主张客观反映了要把古代散文从理论上加以规范化、系统化的历史要求,不无可取之处。
(2)作为桐城派的拓大者,刘大櫆的理论贡献主要体现在两处:一是将方苞的义法理论予以深化和具体化,他一方面以“义理、书卷、经济”的行文之实扩大、充实言有物的内容;一方面对“神、气、音节”等行文之道给予高度重视,大大突破了言有序的范围。二是提出了因声求气说,把难以把握的“神气”与具体可感的音节、字句联系起来,这就为探寻义法奥妙揭示出门径,也使其理论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3)姚鼐是桐城派的集大成者,在古文理论上对方、刘既有所继承,也有所修正和发展,从而完善了桐城派的文论体系。首先,他主张“道与艺合,天与人一”,让儒家道义与文学结合,天赋和学养统一;又提倡“义理、考据、词章”三者相济为用,以调和汉学、宋学之争。其次,运用传统的阴阳刚柔说,将多种风格归纳为“阳刚”和“阴柔”两大类,主张两者应刚柔相济,不可偏废,这一看法已触及到文学审美风格的实质问题,在美学理论上有着新的开拓。最后,把文章的艺术要素提炼为“神、理、气、味”和“格、律、声、色”八字,使桐城派理论更加细密、完整。另外,他还选辑了《古文辞类纂》,一为作文示范,一为标榜文统,流布很广。
3. “桐城三祖”在创作上也取得了一定实绩。方苞的古文大多为崇道明经之作,以及墓志碑传之类应用文字,道学气味较浓,但一些记事小品和山水游记写得较为出色,选材精当,剪裁干净,体现出严谨雅洁之风,代表作品有《狱中杂记》、《左忠毅公逸事》等。刘大櫆因终生仕途失意,故为文多叹穷言愁,寄愤骂世,充溢着一股比较特异的雄肆奇诡之气,在艺术上以辞采绚烂,音节铿锵称胜。姚鼐一生致力于古文创作,其文材料充实,视野开阔,语言流利清新,刻划生动,颇具文采,特别是在篇章结构上,起承转合,宛转自如,已臻化境。代表作品有《登泰山记》、《游媚笔泉记》。
?
四、汪中
汪中一向被视为清代骈文中兴的最杰出代表。他是当时著名汉学家,工于学问,却又孤标傲世,被目为“狂人”,一生坎坷不遇,因此他的作品都不是率意而为,也不是无所为而为,而是长期郁积于胸中不吐不快的产物。这样其骈体文就突破了“饰其词而遗其意”的传统作风,具有充实的社会内容和真实的思想情感,这也是汪文之所以特出于当世的重要原因。在艺术上,汪中的骈文以六朝初唐为取法典范,但又戛戛独造,卓然自成一家。其文悲愤抑郁,沉博绝丽,情致高远,意度雍容,无论叙事抒情都能做到“状难写之情,含不尽之意”,穷形尽相而又宛转自如,文脉流贯而又萧疏淡雅,特别难得的是汪文不仅仅以用典属对的博洽精巧取胜,更以感情的真挚深沉来打动读者,在清代骈文中格调最高。代表作品有《自序》、《哀盐船文》、《吊黄祖文》、《狐父之盗颂》等。著有《述学》内外篇、《汪容甫遗诗》等。
?
[作品讲读]
一、《登泰山记》
1. 此文是姚鼐的代表作,也是历代泰山游记中的精品。全文紧扣深冬时令的特征,抓住泰山景物的特点,以简洁洗练的笔墨描绘出泰山苍劲峻峭、瑰丽多姿的风貌,清雅可诵。
2. 此文的艺术特点:
(1)义理、考据、词章的完美结合。此文写泰山的地理形势、登山路径时,引述旧籍并叙及古今不同,显示出作者考证故实的功夫,其考证又力避繁琐而不失雅驯,颇能见出他“以考证助文章之境”的良苦用心;全篇文辞雅洁,出笔轻松,而又描摹生动,形象鲜明,颇能显出作者对文采雅致的有意追求。
(2)点面结合,繁简得当。此文既有概括的介绍、简要的叙述,又有生动具体的描绘,既有宏廓的全景,又有精微的细部,做到了点与面的有机结合。登日观峰观日出为全篇中心,因而笔重墨多,极力描摹;其余部分则略作勾勒、点染,用笔简括;写泰山的林木、石头,更是惜墨如金,两三字即交待完毕,可谓主次分明,剪裁得体,同时也体现出在繁复中求简略,在简略中求生动的风格。
(3)章法严明,脉络清晰。此文以时间为顺序,以游踪为线索,将泰山的地理形势、自然景色、名胜古迹及作者对泰山的一些考证绾结起来,移步换形,依次写来。尽管篇幅短小,却内容丰富,显示出章法的考究,结构的谨严。
二、《哀盐船文》
1. 此文是汪中作品中的传世名篇,也是古代骈文中的绝作。1770年十二月,扬州仪征县江面上盐船失火,毁船百余艘,死伤上千人,当时正在扬州探亲的作者亲眼目睹了这幕人间惨剧,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写了这篇哀悼性骈文。文中真实地再现了这场灾难的悲惨情状,对无辜罹难者深表悲哀和怜悯,进而对冥冥之中的莫测命运表达了一种惶惑和恐惧之情。当时著名学者杭世骏为此文作序,评之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
2. 此文的艺术特点:
(1)叙事生动,描写细致。文章描述失火情状,一面以时间先后为主轴,统率整个事件的描写次序;一面又从失火时的环境、氛围、船民垂死挣扎及死后形骸枯焦的各种凄惨景象展开,多方面地再现出当时火焰冲天、烟雾迷漫、群声嘶号、焦尸浮江的惨况;描绘逼真,设喻贴切,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2)情感流走,控纵自如。此文通篇流贯着哀矜痛苦的悲悯之情,这与作者能熟练运用骈文的艺术技巧密不可分。首先是承继了六朝骈文长于抒情、善于夸饰的特点,讲究对偶和用韵恰恰增强了文章的咏唱情味和声调之美,更显凄楚动人;其次是把用典、藻采化解在对场面和人物的具体描写中,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境地。
(3)运笔圆活,富于辞采。此文既有全景的鸟瞰,又有局部的刻划;描写之中情感洋溢,叙事之末归于议论,笔法灵活,气脉贯通,一洗传统骈文板重、粘滞之弊。此文的语言极具表现力和感染力,既有骈文句式整齐、音律和谐的优点,又骈散兼行,挥洒自如,似信笔写成,故语言典雅而不失其自然,工整而不失其生动。
第九编? 近代文学
第一章? 近代文学概况


?
一、近代社会与文学概况:
道光二十年即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拉开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序幕,直到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兴起而告一段落。这一时期,中国社会从长期的沉寂状态进入了剧烈动荡、迅疾变化的时代潮流之中,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层面都发生了巨大的、整体性的变革。社会形态上,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开始解体,中国由此迈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发展历程;经济结构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趋于破产,资本主义经济应运而生,开始了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现代性转换;社会矛盾与此前的封建王朝也不尽相同,这时的主要矛盾由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两对矛盾组成。与上述变化相适应,同时也是在欧风美雨的冲击之下,这一时期的文化也开始了向现代转型的艰难进程。概而言之,近代文化的转型经历了由军事、经济到国家体制再到思想文化的过程,其间虽然充满了矛盾冲突甚至有逆流、回流的不断干扰,但总体趋势依然是指向现代性的目标的。
可以说,西学东渐、中西文化的冲突与交汇构成了近代文学的文化背景。从宏观来考察,中国近代文学的主流大致是由封闭型思维体系向开放型思维体系转化,亦即由自我完善、自我调节、自我延续向面对世界、面对新潮、面对社会人生转化,其间中与西的碰撞,古与今的抵牾,旧与新的裂变,贯穿了整个中国近代文学演化的流程。求新、求变、求用是近代各派倾向进步的文学家的共识,实为中国近代文学的主要特征。反帝反封建和争取民主独立的救亡启蒙思想是近代文学的灵魂与基本主题,也是决定近代文学性质的根本因素。作为横亘在旧文学与新文学之间的过渡性桥梁,近代文学起着继往开来的历史作用,它在中国社会空前巨变、矛盾尖锐复杂的八十年中,转化了古典文学,孕育了现代文学,以迅猛的速度完成了中西交流、新旧交替的伟大使命,它所具有的特殊意义与重大价值是不容低估的。
近代文学与政治关系密切,文学风貌的变化与社会变革基本同步。近代文学的流程,依社会变革的阶段,大体可以一八九四年中日甲午战争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是近代文学首开风气的时期,此期文学的总体风貌变化不够显著,紧承乾嘉以来的文学风气,沿着惯性向前推衍的力量还相当大,只有个别脱胎于传统母体的启蒙思想家能独领风骚,以富有时代气息的创作打破文坛的沉闷,翻开了近代文学的新篇章。因而此期的文坛形成了流派纷呈、新旧交错的创作格局。在诗词文等雅文学领域,这一点体现得尤为突出。一方面带有拟古、复古色彩的诗文流派极为活跃,以程恩泽、祁寯藻为代表的宋诗运动兴起一时,周济承绪常州词派而予以发扬光大,姚门四大弟子继续固守桐城阵地,曾国藩开创湘乡派并把桐城古文推向中兴;另一方面,龚自珍、魏源作为近代思想的先行者,以符合时代前进步伐的新思潮和高度的爱国激情,给当时的文坛注入新的血液,成为这一时期进步文学潮流的核心力量。在小说、戏剧等俗文学领域,创作则更显沉闷。就小说而言,此期依然是传统小说的延续期,其创作长期处于萎靡不振的状态。这一阶段产生了一批以写优伶娼妓为主的狭邪小说和写清官侠士为主的侠义公案小说,前者以《品花宝鉴》、《海上花列传》等为代表,后者以《三侠五义》、《儿女英雄传》等为代表,这些作品虽然在题材内容上有所拓新,但在思想上明显地呈现滑坡趋势,充分显示出十九世纪终了阶段的“世纪末”情调。就戏剧而言,此期的传统戏曲创作继续呈现出衰微的趋势,而各地方戏随着各声腔剧种的广泛流布,不断地繁衍、融合,其中一些剧种逐渐走向成熟和定型。特别是享有“国剧”之称的京戏更是后来居上,在近代戏剧史上占有突出地位。
后期是近代文学的全面繁荣时期,此期的文学风貌发生了具有历史转折性的变化,虽然旧的文学形态与旧的文学流派并没有销声匿迹,但新的文学风气与充满新思想的文学作品,已成为文坛的主导潮流。在诗词文领域,最引人注目的现象是出现了由资产阶级改良派倡导的“诗界革命”、“文界革命”等文学改良运动,其中黄遵宪锐意开辟“新派诗”,能骎铸新理想以入旧风格,堪称“诗世界之哥伦布”;梁启超致力创造“新文体”,以比较通俗而富有煽动力的文字运载新思想,使他成为“新思想界之陈涉”,黄、梁等人携手将近代诗文推向了高峰。此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蓬勃发展,又促使文坛发生显著变化,涌现出以秋瑾、章炳麟、邹容等为代表的革命文人和以南社为代表的革命文学社团,他们的创作真正体现了二十世纪初的时代潮流和诗歌艺术的发展方向。与当时进步潮流并行,旧的诗文流派仍在文坛上继续活动,有以陈三立、沈曾植为代表的同光体,以王闿运为代表的汉魏六朝派,以樊增祥、易顺鼎为代表的晚唐诗派,其作品虽不乏可取之处,但都未能摆脱拟古藩篱,只能成为复古诗歌没落的标志;近代后期词的创作基本是在常州词派理论的笼罩之下,其中被称为“清季四大词人”的王鹏运、朱祖谋、况周颐、郑文焯以及异军突起的文廷式最为突出。在小说、戏剧领域,此期处于转型嬗变的重要时期,创作上也取得不俗的成绩。就小说而言,梁启超等人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小说界革命”,有力地推动了小说创作,其中《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四大谴责小说即代表了这一革命的实绩,亦代表了近代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此外,陈天华、黄世仲等人的革命小说,林纾的翻译小说,苏曼殊的哀情小说,也都各具特色,在当时产生过较大的影响。辛亥革命以后,以消遣、游戏为创作主旨的鸳鸯蝴蝶派,因迎合城市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满足他们的文化娱乐需要而盛行一时,其余响波及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就戏剧而言,此期戏曲改良运动全面展开,在传奇杂剧等传统形式中注入新的思想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更为重要的是,话剧这种新的艺术剧种引入中国并扎根发芽,它彻底突破了旧形式,获得全新的戏剧生命,虽然没有杰作产生,却为“五四”以后新话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第二章? 近代诗词
?第一节? 近代前期诗词
?
一、近代前期诗词创作概况:
近代前期,严重的内忧外患使中华民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苦难,中国社会正处于历史大转变的紧要关头,诗歌的发展也面临着重要的转折。一些从统治阶级内部分化出来的经世派学者深入地探求拯救民族危亡的道路,同时在诗词方面也唱出了时代的新声,开创了诗坛的新世纪,其中“但开风气不为师”的龚自珍,以启蒙思想家特有的敏感,忧念时局,呼唤风雷,成为近代诗歌的奠基人;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魏源,诗风雄浑遒劲,剽悍奔放,为鸦片战争而作之诗,足称时代强音。除魏源之外,当时还有不少爱国作家以诗歌的形式来反映鸦片战争这一伟大的斗争,形成汹涌澎湃的爱国诗潮。张维屏的《三元里》真实地记录了广东人民同仇敌忾、声势浩大的抗英斗争,谴责了投降派里通敌寇、媚外卖国的无耻行径,颇得风气之先;贝青乔创《咄咄吟》大型七绝组诗,以诗纪史,就诗作注,讽刺冷峻,揭露深刻,是别具一格的史诗;其他诗人如姚燮、张际亮、鲁一同等也都创作有爱国诗篇。虽然他们的作品在艺术上还笼罩在前人的格调之下,但作品所具有的思想深度与题材开拓的广度却是前代爱国诗歌所无法比拟的,从而为近代诗歌反映重大政治事件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与此同时,传统诗派依然活跃,出现了以程恩泽、祁寯藻为代表的宋诗派,词坛也基本为常州词派所牢笼。
?
二、龚自珍
1. 龚自珍既吸收了今文经学中公羊派的进化的历史观和经世致用的人生观,也从晚明思潮中接受了崇尚自由狂放和个性解放的思想影响,因此其思想性格中有很多反传统和离经叛道的成分,他也成为我国近代最早的启蒙思想家和近代文学的开山鼻祖。仅诗歌创作来看,龚自珍是首开近代新诗风的最杰出的诗人。他的诗作紧紧围绕现实政治这个中心,发抒感慨,纵横议论,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社会内容。其作品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反映社会危机,揭露政治弊端。他以思想家的深刻和诗人的敏锐,清醒地看到“盛世”下面潜伏着的严重危机,并为这个病入膏肓的腐败时代感到愤怒,于是诗人怀着慷慨悲愤的情怀,把清王朝的腐朽本质及其没落形式,清晰地揭示给人们,特别具有警世、醒世和惊世的力量。此类作品有《咏史》、《己亥杂诗》(不论盐铁不筹河)、(只筹一缆十夫多)等。第二类是呼唤社会变革,追求朦胧理想。诗人深切地认识到要打破封建衰世令人窒息的政治局面,社会变革势在必行;要推动社会变革,就急需各类经世致用之士。为了寻求这些不世之才,他常在诗中歌颂义士豪杰、理想人物。还在诗中表达了对湖山胜境乃至梦境、仙境和佛教清净世界的向往,这些都代表了作者所追求的朦胧的理想,都是作为黑暗社会的对立面而提出来的。代表作品有《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浩荡离愁白日斜)。第三类是表现壮志难酬的悲愤,抒发自身遭际的复杂感受。诗人桀骜不驯的个性、特立独行的精神与封建专制是格格不入的,因此其诗作也表现出难容于世人的时代先觉者的孤独感、忧郁感。代表作品有《夜坐》、《秋心三首》。后人编有《龚自珍全集》。
2. 龚诗不仅表达了启蒙思想的进步内容,而且在艺术形式上鲜明地表现了独创性。第一,龚诗主要是围绕社会政治着议抒慨,而其着议抒慨,既富有概括力,含意深远,又多出以象征隐喻,富有形象性。龚诗浓郁的诗情近唐,以表意陈述为主近宋,近唐而不流于兴象空泛,近宋而不流于枯瘠乏象,为古典诗歌作了很好的总结。第二,龚诗深受《庄子》、《离骚》的影响,既有庄子闳大的胸襟、生动奇特的艺术形象,也有屈骚瑰丽的词采、香草美人式的比喻。其诗熔庄、骚于一炉,并以诗人独有的凌厉剽悍之气贯穿其中,豪迈纵横,飞动郁勃,极富力度,从而将古典浪漫主义推向一个新阶段。第三,艺术形式和语言风格灵活多样。龚诗的语言揉合了文士的才华、学者的积养、英雄的抱负、仙侠的气骨,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既有璀璨瑰丽,也有平易通俗,可谓清奇多彩,不拘一格。龚氏能熟练驾驭古典诗歌多种传统形式,风格也不一而足,他的古体诗,五言凝练,七言奔放;近体诗,七律含蓄稳当,绝句则通脱自然。其规模空前的大型组诗《己亥杂诗》,更是七言绝句创造性地运用。龚自珍的诗歌犹如彗星划破夜空,狂飚漫卷大地,打破了传统的思想和写法,其诗既非汉魏风骨,亦非唐音宋调,而是真正具有独特面目的清诗。他为旧时代殿后,为新时代开山,继往开来,真正是一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诗人。
?
三、宋诗派
清朝道光、咸丰年间,诗坛上兴起一个以程恩泽、祁寯藻为领袖,偏重于宋诗格调的流派,一般称之为“宋诗派”,其他主要作家有出于程门的何绍基、郑珍、莫友芝以及曾国藩。在理论上,此派有两点引人注意:一是强调写诗要有“性情”、“学问”,但其性情大体不出封建伦理范畴和正直士大夫的品格,与张扬个性的新思潮不可同日而语;二是倡导诗人之诗与学人之诗合一,这是受当时学术主潮汉学影响的产物。在创作上,此派取法宋代的苏轼、黄庭坚,进而上溯到开启宋诗风气的杜甫、韩愈,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以生涩为贵,以险怪为新,但往往失之枯滞。此派的题材以歌咏山水、唱酬应答、题咏金石书画为多,也有关心民瘼的作品,但涉及鸦片战争等重大现实问题的诗作寥若晨星。宋诗派揭开了近代诗坛上宋诗运动的序幕,为后来“同光体”的前驱。
?
[作品讲读]
一、《咏史》
1. 此诗是龚自珍七律诗的代表作,也是他抨击时弊的名篇。诗中对清王朝政治的腐败透顶作了全面而深刻的揭露:当时官场的现状是朝廷大权被皇帝的左右亲贵所把持,国家经济命脉为地方幕府中的帮闲清客所操纵;士林的风气是文人士子自命风流却苟且无聊,专意追逐个人的功名利禄而对朝廷得失、国家安危漠不关心。诗人之所以把种种社会危机形诸笔端,旨在唤醒世人,振起士风。
2. 此诗的艺术特点:
(1)吟咏历史与讽喻现实的统一。诗从“金粉东南”写起,紧扣“咏史”之题;最后又借田横义不降汉的历史故事反讽士人不能坚持节操,仍回应标题。同时在咏史的格局框架内,填入了具有高度概括性的现实内容,发抒感慨,批判时政,实是托古刺今,借题发挥之作。
(2)政治思想与艺术概括的统一。作者善以政论作诗,此篇即可看作用诗体写成的杂文,它针对当时官场、士林这些特定阶层,抽出其本质特征予以批判,提升到历史高度予以针砭,具有振聋发聩的思想力量;同时其重表意而多陈述的表达,并不使诗歌流于概念化、空泛化,而是富有概括力、形象性,此诗既是政治家之诗,又是诗人之诗。
(3)全诗层次清晰,笔锋犀利,用典贴切,叙议结合,增强了诗歌的现实性和批判性;造语凝重端方,属对严谨工整,音调铿锵悦耳,读来有骨力铮铮之感,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和音乐美。
第二节? 近代后期诗词
?
一、近代后期诗词创作概况:
近代后期,资产阶级的改良派和革命派先后登上政治舞台,他们以文学宣传其维新思想与革命主张,改变了中国古代文学的构架和走向,并成为“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先导。真正在艺术上对传统诗坛发起冲击的是“诗界革命”运动和“新派诗”的创作。其中黄遵宪大大拓宽了诗歌的审美范围,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是“诗界革命”实绩的体现者;康有为“更搜欧亚造新声”,表现出开拓诗歌新境的气概,他的诗作气度恢廓,意境雄奇,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其海外诗,描写世界风光、异域情调,境界独辟,具有更多新派诗的风味;丘逢甲是台籍著名诗人和爱国志士,其诗歌的突出主题是反映失台的悲愤和光复乡国的心志,体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诗笔凌厉雄迈,沉郁中有一种豪放之气,被梁启超誉为“诗界革命一钜子”。戊戌变法失败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渐次展开,在革命的宣传和鼓动中,诗歌自然也成为不可或缺的利器。其中秋瑾的诗词充满慷慨壮烈的雄放之音,在近代文学史上放射着夺目的光辉;以柳亚子、马君武、陈去病为代表的南社诗人,用诗歌干预时政、批判现实、鼓吹变革,在辛亥革命和反袁斗争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代表了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诗歌的最高成就。本时期旧的诗文流派仍然十分活跃,其中以陈三立、沈曾植等为代表的同光体,以崇尚宋诗相标榜,声势最大。另外,“诗坛旧首领”王闿运标举汉魏六朝,代表作品是描写英法联军焚烧圆明园暴行的《圆明园词》;樊增祥、易顺鼎效仿晚唐香艳体,代表作品是樊氏叙写庚子事变前后史事的前后《彩云曲》。近代后期词坛虽然继续步趋常州词派的轨辙,但亦有不完全墨守其衣钵的,著名的有“清季四大词人”之称的王鹏运、朱祖谋、况周颐、郑文焯,所作多寄寓时势身世之感,表达深郁浑成而又各具特色,形成了“词的中兴光大时代”(叶恭绰《全清词序》)。文廷式更能在常州派之外独创坛坫,他上承苏、辛豪放词风,多激昂慷慨之作,意气飚发,笔力恣肆,而且内容充实,不乏感叹国事、贴近现实的作品,富有时代气息,在近代后期的词坛上异军突起,独树一帜。
?
二、黄遵宪和诗界革命
1. 诗界革命是近代诗歌领域的一次革新运动,它是与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政治运动相呼应、相配合的。谭嗣同、夏曾佑等是这一运动的先行者,他们较早试作“新学之诗”,喜欢引用一些西方宗教典故和科学、政治等新名词作为点缀以表新异,有时不免走向怪僻的歧途。梁启超正式提出“诗界革命”的口号,要求“以旧风格含新意境”,做到新意境、新语句、旧风格三者的融会一体,为这一运动奠定了理论基础。黄遵宪是诗界革命的主将和旗帜,创作成就最为突出。诗界革命在实践中的成绩,是创作了一批“新派诗”,这些诗在内容上以表现新事物、新境界、新思想为主要特征,为资产阶级的维新变法服务,既有呼吁救亡图存、以诗写史的现实主义作品,也有反映当时国际风云、海外风情的优秀篇什,大大扩展了诗歌的题材范围,令人耳目一新。新派诗在形式上虽然固守旧风格,但也力图在意境、语句诸方面突破陈陈相因的传统规范,以流俗语、新名词入诗,积极探索通俗化的新途径,形式也比较活泼自由,表现出解放诗体的努力和要求。

相关话题/中国文学史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2019年集美大学614中国文学史考研初试大纲
    集美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614]考试科目名称:中国文学史一、考核目标(一) 考查考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基本特点、基本规律的掌握程度。(二) 考查考生对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名家名作的掌握程度。(三) 考查考生运用正确的理论、方法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进行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
  • 山东大学2019年617中国文学史(含现当代)考研大纲
    617-中国文学史(含现当代)一、考试目的《中国文学史》是中国语言文学各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基础科目之一。其目的是考察考生在汉语言文学方面的基本素养、能力以及对中国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选拔有素质、有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二、考试的性质与范围《中国文学史》要反映中国语言文学的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
  • 闽南师范大学2019年中国文学史考研大纲
    2019年中国文学史考试大纲一、基本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史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重点考查代表性作家作品、文学现象的相关问题。包括:1.中国古代文学各阶段重要作家、作品的掌握情况;2.文学作品的艺术分析与审美把握;3.各阶段重要文学理论、文学思潮。二、主要参考书目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内容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
  • 2019年深圳大学709中国文学史考研初试大纲
    一、考试基本要求中国古代文学史是汉语言文学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考试包括先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唐宋文学、元明清文学四大部分,要求考生熟练地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发展脉络、古代汉语和文学基础知识、作家作品、文学派别、文学思潮等问题,并适当追踪学科前沿研究热点,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
  • 中国传媒大学文史综合考研辅导讲义-中国文学史
    中国传媒大学文史综合考研辅导讲义-中国文学史 中国传媒大学文史综合考研辅导讲义(部分) 中国文学史 古代 先秦文学 一、 上古神话 什么是神话P23 四大神话:女娲补天 共工触山 后羿射日 嫦娥奔月 均被收入《山海经》中 二,先秦散文 散文 甲骨卜辞 铜器铭文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16
  • 2008,2009河南师范大学中国文学史考研试题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09
  • 2011河南师范大学中国文学史考研试题
    河南师范大学 试卷编号:B 二零一一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试卷 科目代码 : 842 名称:中国文学史 适用专业或方向: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必须在答题纸上答题,在试卷上答题无效,答题纸可向监考老师索要) 一 :解词 (每小题 5分,共 30分) 1、唐传奇 2、 《诗经》 3、唐宋派 4、 自序传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09
  • 2012河南师范大学中国文学史考研试题
    河南师范大学 二零一二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试卷 科目代码: 852 名称:中国文学史 适用专业或方向:文艺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戏剧与影视学 (必须在答题纸上答题,在试卷上答题无效,答题纸可向监考老师索要)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09
  • 2010河南师范大学中国文学史考研试题
    试卷编号:B 河南师范大学 二零一零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试卷 科目代码 : 842 名称:中国文学史 适用专业或方向: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必须在答题纸上答题,在试卷上答题无效,答题纸可向监考老师索要) 一、解词:(每小题 5分,共 40分 ) 1、乐府诗: 2、咏史诗: 3、西昆诗派: 4、 《金瓶梅》 : 5、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08
  •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考研最全)
    《中国文学史习题与参考答案》 1.先秦文学 一、填空 l.________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2.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________、嫦娥奔月,都保留在《淮南子》中。 3.神话鲧禹治水、夸父逐日、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3
  • 北京大学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三卷考点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三卷考点 文学基础真题 江西诗派 (97)唐宋八大家(98)元白体(02) 1. 王实甫的《西厢记》的思想艺术上的转变。(04) 2. 说说从元稹的《莺莺传》到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再到 3. 说说王国维的美学思想及在今天的意义。(04) 4. 简论宋诗的特质。(13) 中文系课程考试 1. 柳永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3
  • 北京大学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卷考点
    中国文学史第二卷考点 文学基础考研 竹林七贤(97)孟寒岛瘦(01)《虬髯客传》(02)元白体(02)盛唐气象(15) 敦煌变文(16) 1.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98) 2. 唐传奇与宋人笔记比较。(99) 3. 论建安文学的风格。(00) 4. 论诗家三李(李白、李贺、李商隐)创作艺术上的共通性。(09) 5. 鲁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3
  • 华南师范大学2010年中国文学史(古代文学、现代文学)考研试题(回忆版)
    2010年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考研试题一、汉语基础现代汉语题型:名词解释、分析描述、简答、论述名词解释考了语义场等5个,每个2分;分析描述考描述声母、韵母、分析合成词的结构、分析疑问句的类型、层次分析、歧义分析;简答考了音位变体、隶变、还有一个记不住;论述考的的层次分析三原则。古代汉语题型:名词解释、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北京师范大学2010年中国文学史考研试题(回忆版)
    2010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考研试题 中国文学史第一部分:中国古代文学史(75分)一、解释下列词语:(每题5分,共25分)1、《古诗十九首》2、宫体诗3、词“别是一家”4、拟话本5、桐城派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简述《战国策》寓言的特点。2、简述大历诗风的特点。三、论述题:(共30分)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上海交通大学2006年考研真题-中国文学史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