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幼儿心理发展
幼儿期是指3-6,7岁这一时期,也叫学前期。
(一)幼儿神经系统的发展
脑电波的变化:儿童大脑各区成熟的顺序是:枕叶—颞叶—顶叶—额叶
皮质抑制机能的发展是大脑皮质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幼儿的游戏
1、游戏理论
早期的游戏理论
①霍尔的复演说(过家家)
②席勒-斯宾塞的精力过剩说,是发泄体内过剩精力的一种方式。
③彪勒的机能快乐说,获得机体愉快的手段。
④格罗斯的生活准备说,把游戏看成是儿童对未来生活的无意识的准备。
⑤拉扎鲁斯-帕特瑞克的娱乐放松说,游戏是来自于放松的需要。
⑥博伊千介克的成熟说,认为游戏是一般欲望的表现。
2、游戏种类及其发展
(1)皮亚杰根据儿童认知发展阶段把游戏分为:
①练习游戏 ②建筑性游戏 ③假装游戏 ④有规则游戏
(2)美国心理学家帕滕按照儿童社会性发展把游戏分为六种:无所用心的行为、旁观者行为、单独一人的游戏、平行的游戏、联合的游戏和合作的游戏。
(三)幼儿言语的发展
1、词汇的发展
3~4岁词汇量的年增长率最高。在幼儿阶段,当儿童词汇贫乏或词义掌握不确切时,还有一种“造词现象”。
掌握词汇的顺序:名词—>动词—>形容词—>虚词(连词、介词、助词、语气词等)
2、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独白言语和连贯言语的发展是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重要标志;
(四)幼儿认知的发展
1、记忆的发展
自传式记忆的发展:自传式记忆是指对个人特别重要的经历的回忆。
5岁以前没有记忆策略;5-7岁属于过渡时期;10岁以后记忆策略才逐步稳定发展起来。
2、思维的发展
皮亚杰关于幼儿思维的研究
皮亚杰认为2~7岁儿童的思维属于前运算阶段,这一阶段儿童主要是表象性思维,思维的基本特点是相对具体性、不可逆性、自我中心性和刻板性。
三座山测验(前运算思维的基本特征是自我中心,即从自我的角度去解释世界)
3、心理理论
心理理论就是指个体凭借一定的知识系统对自身或他人的心理状态进行推测,并据此对行为做出因果性解释与预测的能力。(儿童是“常识心理学家”。)
错误信念是衡量是否具有心理理论的重要指标。
(五)幼儿个性与社会性发展
1、幼儿道德认知发展
(1)皮亚杰的三阶段论
皮亚杰是第一个系统地追踪研究儿童道德认知,他独创了谈话法,并将儿童道德认知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前道德判断阶段、他律道德或道德实在论阶段、自律阶段或道德相对论阶段。在前道德阶段,年幼儿童直接受行为的结果所支配,因而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既不是道德的,也不是非道德的。
在他律道德阶段,儿童认为规则是绝对的、固定不变的,由权威决定
在自律道德阶段,儿童考虑行为动机,与同伴处于相互尊重的关系。
(2)科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论
科尔伯格根据横向研究中不同年龄儿童对这些两难问题的反应,把儿童道德发展划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
2、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
(1)侵犯行为
①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生来具有的死亡本能是敌意的、攻击性冲动产生的根源。
②生态学理论也认为,人有基本的侵犯本能。
③新行为主义者则把侵犯行为作为挫折的结果。
④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侵犯行为是通过直接强化或观察学习习得的。
⑤信息加工理论强调了认知在侵犯行为中的作用。
(2)亲社会行为理论
①社会生物学理论:可以用“族内适宜性”来解释,个体为了维持种族的生存与繁衍;
②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必要条件是良好的亲子关系;
③社会学习理论;
④认知理论。
(3)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常用的手段有:
(1)角色扮演训练
(2)行为强化训练和自我概念训练
(3)榜样示范
亲社会行为与侵犯行为并不是完全对立的。
3、同伴关系
同伴可以满足儿童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
同伴交往为儿童提供了学习他人反应的机会。
同伴还是儿童特殊的信息渠道和参照框架。
同伴还是儿童得到情感支持的一个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