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学习与心理发展
(一)学习的含义
学习是由于经验引起的行为或思维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行为的变化不等于学习(本能,成熟,适应,疲劳也能导致行为的变化但是不是学习),行为的变化是持久的。
学习不仅是人类普遍具有的,而且动物也存在学习。
(二)学习的分类
1、学习水平分类
雷兹兰依据进化水平的不同将学习分为四大类
(1)反应性学习:一种最简单的学习。
(2)联结性学习:主要指条件反射的学习。
(3)综合性学习:把各种感觉结合为单一的知觉性刺激。
(4)象征性学习:一种思维水平的学习。
加涅根据学习的繁简程度的不同提出了八类学习
(1)信号学习
(2)刺激—反应学习
(3)连锁学习
(4)言语联想学习
(5)辨别学习
(6)概念学习
(7)规则的学习
(8)解决问题的学习
2、学习性质分类
(1)奥苏贝尔根据主体获得经验的途径或方式可将学习分为:
接受学习:主体对他人经验的接受。
发现学习:主体对经验的直接发现或创造,并非由他人的传授而得,故这种学习又叫创造学习。
(2)根据主体加工经验的方式可将学习分为:
意义学习、机械学习
3、学习结果分类
加涅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五类学习结果:
(1)智力技能
(2)认知策略
(3)言语信息
(4)运动技能
(5)态度
(三)学习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1、学习与个体的心理发展
学习与个体的心理发展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的,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表现为心理发展制约学习,学习促进心理发展。
2、学习准备与发展性教学
一方面,个体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是教育的起点与依据,是教育的前提,另一方面,个体的身心发展依赖于教育,是教育的结果与产物;
(1)学习准备:指个体在接受正规教育之前的身心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
(2)发展性教育:维果斯基提出了发展性教育,认为教育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同时还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概念。赞科夫据此提出了“教学的结构决定学生的发展进程”认为要把目标确定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内,要有一定难度,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