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A 层次:记忆 考点:搏出量对动脉血压的影响
解析:在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中,搏出量主要影响收缩压。因此,收缩压主要反映搏出量。
99. (2002,2005)一般情况下,动脉舒张压主要反映:
答案:C 层次:记忆 考点:外周阻力对动脉血压的影响
解析:影响动脉血压舒张压的因素包括外周阻力和心率。其中,外周阻力是影响舒张压的主要因素。因此,舒张压的高低主要反映外周阻力。
C型题
A 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增高 B 动脉舒张压增高
C 两者都有 D 两者都无
100.(2000)心室收缩力降低时:
答案:A 层次:综合(应用)
考点:搏出量对动脉血压的影响;心室肌前负荷的影响因素
解析:心室收缩力降低时,搏出量减少,动脉血压(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另一方面,心肌收缩力降低,射血后心室内剩余血量增多,心室肌前负荷增加,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压力增加。
101.(2000)心率增快时:
答案:B 层次:综合(应用)
考点:心率对动脉血压的影响;心室肌前负荷的影响因素
解析:心率与动脉血压成正比,因此,当心率加快时,动脉血压(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升高。另一方面,心率在一定范围内加快,可以使搏出量增加,射血后心室内剩余血量减少,心室肌前负荷减少,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压力降低。
A 左心室等容收缩期延长 B 动脉舒张压升高
C 二者都有 D 二者都无
102.(2001)全身小动脉阻力增高时:
答案:C 层次:综合(应用)
考点:外周阻力对动脉血压的影响;后负荷对心输出量的影响
解析:外周阻力与动脉血压成正比。因此,外周(小动脉和微动脉)阻力增高,动脉血压(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升高,即心室肌后负荷升高。为完成射血,心室内压相应升高,室内压升高所需时间(等容收缩期)延长。
103.(2001)心动周期缩短时:B
答案:B 层次:综合(应用)
考点:心率对动脉血压的影响;心率与心动周期的关系
解析:心动周期与心率成反比,因此,心动周期缩短时,等容收缩期相应缩短,而心率加快。心率与动脉血压成正比,因此,当心率加快时,动脉血压(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升高。
知识点15:中心静脉压
一、概念:胸腔内大静脉和右心房的压力,4~12 cmH2O
二、影响因素
心脏射血功能:负相关
静脉回心血量:正相关
C型题
A 动脉血压升高 B 中心静脉压降低 C 两者都有 D 两者都无
104.(1994)血量增加可引起:
答案:A 层次:综合(应用)
考点: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中心静脉压的影响因素;静脉回心血量的影响因素
解析:血量增加时,血液充盈程度增加,动脉血压相应升高。另一方面,静脉回心血量增加,使中心静脉压升高。
105.(1994,1999)心脏射血能力增加时:
答案:C 层次:综合(应用)
考点: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中心静脉压的影响因素
解析:心脏射血能力增加时,搏出量增加,动脉血压相应升高。另一方面,中心静脉压降低。
106.(1999)外周小动脉收缩时:
答案:A 层次:综合(应用)
考点: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中心静脉压的影响因素;心输出量的影响因素
解析:外周小动脉收缩时,外周阻力增加,动脉血压相应升高。此时,心室肌后负荷增加,搏出量减少,导致中心静脉压升高。
三、临床意义
降低:血容量不足
升高:心功能降低;输液过快
A型题
107.(1995)下列哪项指标不符合心功能不全的表现:
A 肺毛细血管楔嵌压>2.4 kPa B 中心静脉压>1.8 kPa
C 左心室舒张末压<1.6 kPa D 左心室射血分数<40%
E 心指数<2.0 L/min/m2
答案:C 层次:应用 考点:中心静脉压的临床意义
解析:中心静脉压受心脏射血功能和静脉回心血量影响。其中,心脏射血功能与中心静脉压呈负相关,因此,心功能不全时,心脏射血功能降低,导致中心静脉压升高。
108.(1999)下列哪项关于中心静脉压的叙述是不正确的:
A 中心静脉压的正常值是0.49~0.98 kPa(5~10 cmH2O)
B 中心静脉压的变化一般比动脉压变化较晚
C 中心静脉压低于0.49kPa(5 cmH2O)时,表示血容量不足
D 中心静脉压高于1.47kPa(1 5cmH2O)时,提示有肺循环阻力增加,心功能不全
E 中心静脉压受血容量、静脉血管张力等因素的影响
答案:B 层次:综合(记忆)
考点:中心静脉压;静脉回心血量的影响因素
解析:中心静脉压的变化较动脉血压的变化更加灵敏,出现的更早。
109.(2000)下列关于中心静脉压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 是指胸腔大静脉和右心房的血压 B 心脏射血能力减弱时,中心静脉压较低
C 正常变动范围为0.4 ~ 1.2 kPa (4 ~ 12 cmH2O) D 是反映心脏功能的一项指标
E 静脉输液量大且过快时,中心静脉压升高
答案:B 层次:综合(记忆) 考点:中心静脉压
解析:中心静脉压与心脏射血功能呈负相关。因此,心脏射血功能减弱时,中心静脉压应升高。
X型题
110.(1993)中心静脉压的高低可反映:
A 动脉血压高低 B 心脏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C 胸膜腔的压力 D 静脉系统的容量
答案:BD 层次:记忆 考点:中心静脉压的临床意义
解析:中心静脉压的高低可反映心脏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而静脉回心血量受静脉系统容量的影响,因此,中心静脉压也可反映静脉系统容量。
111.(2002)引起中心静脉压升高的原因有:
A 左心功能不全 B 输液过多过快 C 静脉回流加速 D 卧位转为立位
答案:BC 层次:记忆 考点:中心静脉压的影响因素
解析:中心静脉压与心脏射血功能呈负相关,而与静脉回心血量呈正相关。因此,静脉回心血量增多(输液过多过快、静脉回流加速)和心脏射血功能减弱(主要是右心)时,中心静脉压升高。
知识点16:静脉回心血量的影响因素
体循环平均充盈压:正相关
心肌收缩力:正相关
骨骼肌的挤压作用:促进
体位改变:立位时减少;平卧位时增加
呼吸运动:吸气时增加;呼气时减少
A型题
112.(1992)关于静脉,下列叙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 接受交感缩血管纤维的支配 B 管壁平滑肌在静脉被扩张时发生收缩
C 容纳全身血量的一半以上 D 回心血量不受体位变化的影响
E 回心血量取决于外周静脉压与中心静脉压之差
答案:D 层次:综合(记忆)
考点:回心血量的影响因素;静脉的功能性分类
解析:体位改变主要通过重力作用影响回心血量。站立位时回心血量相对较少,平卧位时回心血量相对较多。
113.(1999)心脏收缩力增强时,静脉回心血量增加,这主要是因为:
A 动脉血压升高 B 血流速度加快 C 心输出量增加
D 舒张期室内压低 E 静脉压增高
答案:D 层次:应用 考点:心肌收缩力对回心血量的影响
解析:决定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之一是外周静脉压和中心静脉压的差值。当心肌收缩力增强时,射血后心室内剩余血量减少,舒张期室内压较低,中心静脉压相应降低,使回心血量增加。
114.(2010)由下蹲位突然起立时发生晕厥的主要原因是:
A 静脉回心血量减少 B 循环血量减少 C 外周阻力增加 D 心率突然减慢
答案:A 层次:综合(应用)
考点:体位对静脉回心血量的影响;前负荷对心输出量的影响
解析:由下蹲位突然起立时,由于受重力影响,下肢容纳血液量增多,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心室肌前负荷(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压力)降低,搏出量减少,脑供血一过性降低,出现晕厥。
115.(2011)生理情况下,人的中心静脉压升高时见于:
A 心脏射血能力加强 B 体位由直立变为平卧
C 从卧位改为站立 D 由吸气相改为呼气相
答案:B 层次:综合(应用)
考点:静脉回心血量的影响因素;静脉回心血量对中心静脉压的影响
解析:中心静脉压的高低主要受心脏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的影响。静脉回心血量增多时,中心静脉压升高。体位由直立变为平卧时,静脉回心血量增加,中心静脉压升高。
X型题
116.(2008)可使静脉回流加速的因素有:
A 从卧位到站立 B 注射肾上腺素 C 慢速跑步 D 浸泡在水中
答案:BCD 层次:应用 考点:静脉回心血量的影响因素
解析:能够使静脉回心血量增加的因素包括体循环平均充盈压升高、心肌收缩力增强(注射肾上腺素)、对外周静脉的挤压(慢速跑步、浸泡在水中)、平卧位、吸气相。
知识点17:微循环
一、血流通路
迂回通路:营养通路
直捷通路:保证静脉回心血量
动-静脉短路:参与体温调节
A型题
117.(2017)在微循环中,进行物质交换的血液不流经的血管是:
A 微动脉 B 后微动脉 C 通血毛细血管 D 微静脉
答案:C 层次:理解 考点:血流通路的功能和组成
解析:参与物质交换的血液流经迂回通路(营养通路),包括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和微静脉。通血毛细血管属于直捷通路,主要是保证静脉回心血量。
二、毛细血管血压:毛细血管前阻力(负相关);毛细血管后阻力(正相关)
三、血流量的调节
靶点: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调节因素:局部组织的代谢活动
生理意义:使毛细血管血流量适应组织代谢;毛细血管周期性、间歇性开放
A型题
118.(2002)人体的微循环约占总循环量的:
A 5% B 10% C 15% D 20% E 25%
答案:D 层次:记忆 考点:微循环
解析:人体的微循环约占总循环量的20%。
119.(2003)决定微循环营养通路周期性开闭的主要因素是:
A 血管升压素 B 肾上腺素 C 去甲肾上腺素
D 血管紧张素 E 局部代谢产物
答案:E 层次:记忆 考点:微循环血流量的调节因素
解析:局部代谢产物通过调控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的收缩和舒张,控制微循环营养通路的开闭。
120.(2005,2008)在微循环中,主要受局部代谢产物调节的结构是:
A 微动脉 B 直捷通路 C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D 真毛细血管
答案:C 层次:记忆 考点:微循环血流量调节的靶点
解析:局部代谢产物的调控靶点主要是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X型题
121.(2015)下列微循环结构中,主要受局部代谢产物调节的有:
A 后微动脉 B 微动脉 C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D 微静脉
答案:AC 层次:记忆 考点:微循环血流量的调节因素
解析: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的舒缩活动主要与局部组织的代谢活动有关。
知识点18:组织液
一、有效滤过压
滤过的动力:毛细血管血压(由动脉端至静脉端逐渐降低);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滤过的阻力:组织液静水压;血浆胶体渗透压
作用:>0,滤过为主,组织液生成;<0,重吸收为主,组织液回流
二、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
毛细血管有效流体静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静水压
有效胶体渗透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
毛细血管壁通透性:血浆蛋白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液→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淋巴回流:2~4 L/天
A型题
122.(1989)右心功能不全所致的心源性水肿主要由于:
A淋巴液回流受阻 B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C毛细管静水压增高
D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E心源性肝硬化白蛋白合成减少
答案:C 层次:应用 考点:毛细血管血压对组织液生成的影响
解析:右心功能不全时,右心射血能力降低,中心静脉压升高,静脉回心血量减少,血液淤积于毛细血管,毛细血管血压升高,有效滤过压升高,组织液生成增多,导致水肿。
123.(2001)成人每天的淋巴液流量大约为:
A 20 ~ 40 L B 2 ~ 4 L C 200 ~ 400 ml D 20 ~ 40 ml E 2 ~ 4 ml
答案:B 层次:记忆 考点:淋巴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