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成人每天的淋巴液流量大约为2~4L。
B型题
A 机能性充血 B 组织胺 C 高血压 D CO2分压变化 E 毛细血管血压
124.(2000)影响脑血管舒缩活动的主要因素有:
答案:D 层次:记忆 考点:脑血流量的调节
解析:CO2分压升高和缺氧可直接引起脑血管舒张。
125.(2000)正常时影响毛细血管滤过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答案:E 层次:记忆 考点:组织液生成的影响因素
解析:毛细血管有效流体静压,即毛细血管血压和组织液静水压的差值,是促进组织液生成的主要因素。
A 毛细血管血压升高 B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C 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升高 D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126.(2017)右心衰竭发生组织水肿的主要机制是:
答案:A 层次:应用 考点:组织液生成的影响因素
解析:右心衰竭时因静脉回心血量减少,静脉和毛细血管血液充盈度增加,毛细血管血压升高,有效滤过压升高,组织液生成增加,导致组织水肿。
127.(2017)肾病综合征发生组织水肿的主要机制是:
答案:B 层次:应用 考点:组织液生成的影响因素
解析:右肾病综合征时因低白蛋白血症,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有效滤过压升高,组织液生成增加,导致组织水肿。
X型题
128.(1990)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有:
A 毛细血管静脉端的压力 B 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
C 血浆胶体渗透压 D 淋巴回流
答案:ABCD 层次:记忆 考点:组织液生成的影响因素
解析: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包括毛细血管有效流体静压(毛细血管血压与组织液静水压的差值,正相关)、有效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与组织液胶体渗透压的差值,负相关)、毛细血管壁通透性(正相关)、淋巴回流。
129.(1995)下列哪些变化可以使组织间液增多:
A 心衰引起的静脉压升高 B 肾病引起的蛋白尿
C 丝虫病引起的淋巴管阻塞 D 过敏反应引起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
答案:ABCD 层次:应用 考点:组织液生成的影响因素
解析:促进组织液生成的因素包括毛细血管有效流体静压升高(心衰引起的静脉压升高)、有效胶体渗透压降低(肾病引起的蛋白尿,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过敏反应)、淋巴回流减少(丝虫病)。
130.(1999)下列哪些是门脉高压症腹水形成的因素:
A 门静脉毛细血管床的滤过压增加
B 肝内淋巴液回流不畅,自肝表面漏入腹腔
C 肝功能减退,血浆白蛋白合成障碍,致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D 肾上腺皮质的醛固酮和垂体后叶的抗利尿激素增多,致钠和水的潴留
答案:ABCD 层次:综合(应用)考点:组织液生成的影响因素;肝硬化
解析:腹水形成的原因是组织液生成增多。促进组织液生成的因素包括毛细血管有效流体静压升高(门静脉毛细血管床血压升高;水钠潴留)、有效胶体渗透压降低(肝脏合成血浆白蛋白减少,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淋巴回流减少(肝内淋巴回流不畅)。
131.(2014)下列情况中,能使全身或局部组织液生成增多的有:
A 代谢性酸中毒 B 右心衰竭 C 局部炎症 D Ⅰ型过敏反应
答案:ABCD 层次:应用 考点:组织液生成的影响因素
解析:组织液生成的影响因素包括:①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升高时(例如右心衰竭使回心血量减少,血液淤积于毛细血管,毛细血管血压升高,有效滤过压升高),组织液生成增多。②毛细血管通透性,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时(例如代谢性酸中毒、局部炎症、过敏反应),组织液生成增多。
知识点19: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
|
心交感神经 |
心迷走神经 |
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 |
|
递质 |
去甲肾上腺素 |
乙酰胆碱 |
去甲肾上腺素 |
|
受体 |
β1受体 |
M受体 |
α |
β2受体 |
作用 |
正性变时 正性变力 正性变传导 |
负性变时 负性变力 负性变传导 |
收缩血管 |
舒张血管 |
机制 |
增加Ca2+内流 |
减少Ca2+内流 增加K+外流 |
|
|
靶点 |
激活钙通道 |
抑制钙通道 激活IK-ACh |
|
|
A型题
132.(1995)刺激迷走神经,其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可以引起:
A 窦房结超极化,使节律性降低 B 房室交界区去极化,使传导性增高
C M受体的K+通道打开,使窦房结细胞去极化
D 心肌收缩力增强 E 窦房结细胞Na+内流,使节律性降低
答案:A 答案:综合(记忆) 考点:心迷走神经的作用及其机制
解析:刺激迷走神经使心迷走神经兴奋,其节后神经纤维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与心肌细胞膜M型胆碱能受体结合,降低Ca2+内流、增加K+外流,产生负性变力(Ca2+内流,心肌收缩力减弱)、变时(K+外流增加,细胞膜超极化,最大复极电位增大)、变传导(Ca2+内流减少,慢反应细胞动作电位幅度、速度降低,传导速度减慢)作用。
133.(1997)关于急性失血引起的变化,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 动脉血压下降 B 红细胞的比容升高 C 心率加快
D 中心静脉压下降 E 皮肤苍白湿冷
答案:B 层次:综合(应用)
考点:心血管活动的神经调节;动脉血压、中心静脉压的影响因素;红细胞比容
解析:急性失血时,血容量减少,导致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降低。此时,交感神经兴奋,对心肌产生正性变力、变时(心率加快)、变传导作用;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出现皮肤苍白湿冷。急性失血时,机体发挥代偿机制补充血浆含量,但是红细胞数量较难在短时间内得到补充,因此红细胞比容降低。
134.(1999)心交感神经引起心缩力加强的主要机制是:
A 明显增加Ca2+通道开放概率 B 减弱自律细胞4期的内向电流
C 使复极相K+外流减慢 D 减弱肌钙蛋白的Ca2+亲和力
E 能量的利用效率提高
答案:A 层次:记忆 考点:心交感神经的正性变力作用
解析:心交感神经兴奋,其节后神经纤维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与心肌细胞膜β2型受体结合,增加Ca2+内流(L型钙通道开放增加),产生正性变力、变时、变传导作用。
135.(1999)关于无症状性心力衰竭,下列哪项正确:
A 左室已有功能下降,LVEF<50%,有神经内分泌激活
B 左室已有功能下降,LVEF>50%,有神经内分泌激活
C 左室已有功能下降,LVEF<50%,无神经内分泌激活
D 左室已有功能下降,LVEF>50%,无神经内分泌激活
E 此为一短暂的代偿过程
答案:A 层次:应用 考点: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体液调节
解析:无症状性心力衰竭患者虽无临床症状,但已有心功能降低(LVEF<50%),并且机体有代偿性神经内分泌激活。
136. (2006)迷走神经兴奋使心率慢,是由于窦房结细胞发生下列哪种改变所致:
A K+通透性降低 B K+通透性增高 C Ca2+通透性增高
D Na+通透性增高 E Cl-通透性增高
答案:B 层次:记忆 考点:迷走神经负性变时作用的机制
解析:心迷走神经兴奋,其节后神经纤维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与心肌细胞膜M型胆碱能受体结合,降低Ca2+内流、增加K+外流,产生负性变力、变时、变传导作用。
137.(2007)交感缩血管纤维分布最密集的血管是:
A 皮肤血管 B 骨骼肌血管 C 内脏血管 D 脑血管
答案:A 层次:记忆 考点: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的分布
解析:体内几乎所有的血管(毛细血管除外)都受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的支配,但不同的血管中分布密度不同。从部位来说,皮肤血管密度最大,冠状血管、脑血管最少;从血管种类来说,微动脉密度最大,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最少。
138. (2016,2015)男性,60岁。因1年来反复发生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2个月来心悸、气短、不能平卧、尿少、下肢水肿来院。3年前患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入院查体:T 36.7℃,P 67次/分,BP 120/65 mmHg,半卧位,颈静脉充盈,双肺底均可闻及湿性啰音,心界扩大,心律不整,心率98 次/分,心音强弱不等,肝肋下2 cm,双下肢凹陷性水肿(++)。该患者治疗中,不宜选用的药物是:
A 洋地黄 B 华法林
C β受体拮抗剂 D 血管紧张素装换酶抑制剂
答案:C 层次:应用 考点:心交感神经的作用及机制
解析:心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与心肌细胞膜上β1型受体结合,具有正性变力、变时、变传导作用。因此,β受体拮抗剂对心肌具有显著地负性作用,不适用于心衰患者。
X型题
139.(1988)急性失血时,交感神经的调节作用可引起:
A 阻力血管收缩 B 容量血管收缩 C 心率加快 D 心输出量增加
答案:ABCD 层次:应用 考点:交感神经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解析:交感神经兴奋时,一方面对心脏产生正性变力、变时、变传导作用,使心输出量增加;另一方面,使血管(包括阻力血管和容量血管)收缩。
140.(1991)刺激心交感神经:
A 使心脏起搏点细胞的舒张期去极化速率增加
B 使心功能曲线(给坐标为心缩力或心室搏动,横坐标为心舒末期容积)右移
C 使心肌的β受体激活 D 引起心缩力增强
答案:ACD 层次:记忆 考点:交感神经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解析:心交感神经兴奋,其节后神经纤维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与心肌细胞膜β2型受体结合,增加Ca2+内流,产生正性变力(心肌收缩能力增强,心功能曲线向左上方移位)、变时(窦房结细胞4期自动去极化速率加快)、变传导作用。
141.(2004)下列关于心肌生物电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有:
A 迷走神经兴奋引起心房肌超极化 B 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室肌超极化
C 细胞外高钠可引起心肌细胞超极化 D 细胞外高钾可引起心肌细胞去极化
答案:AD 层次:综合(应用)
考点:迷走神经、交感神经对心肌电活动的影响;静息电位的影响因素
解析:静息电位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细胞膜对Na+和K+通透性以及离子在细胞膜两侧的浓度差。
142.(2006)儿茶酚胺对心肌生物电活动的作用有:
A 使慢反应动作电位0期Ca2+内流增快 B 加强自律细胞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
C 使复极相K+外流减慢 D 使快反应动作电位上升速度减慢
答案:AB 层次:应用 考点:交感神经对心肌电活动的影响
解析:交感神经节后神经纤维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儿茶酚胺),与心肌细胞膜β1型受体结合,增加Ca2+内流,使慢反应自律细胞4期自动去极化和0期Ca2+内流增快。
143.(2007)心交感神经效应的主要机制为:
A 增加心肌细胞膜上Ca2+通道的开放概率
B 增强自律细胞4 期的内向电流
C 减慢心肌复极相K+外流 D 减慢肌质网钙泵对Ca2+的回收
答案:AB 层次:应用 考点:交感神经对心肌电活动的影响
解析:交感神经节后神经纤维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儿茶酚胺),与心肌细胞膜β1型受体结合,增加钙通道开放概率,增加Ca2+内流,使自律细胞4期自动去极化内向电流增强。同时,增加肌质网钙泵对Ca2+的回收。
144.(2012)乙酰胆碱对心肌生物电活动的作用:
A 窦房结细胞最大复极电位超极化 B 心房肌动作电位时程延长
C 窦房结细胞4期去极速度减慢 D 减少内向Ca2+流
答案:ABCD 层次:应用 考点:副交感神经对心肌电活动的影响
解析:心迷走神经(副交感神经)节后神经纤维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与心肌细胞膜M型受体结合,降低Ca2+内流和增加K+外流,使慢反应自律细胞(窦房结细胞)最大复极电位增加(超极化)、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减慢,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延长。
145.(2013)儿茶酚胺对心肌生物电活动的作用有:
A 加强自律细胞4期内向电流If B 复极2期Ca2+内流加快
C 慢反应细胞0期Ca2+内流减慢 D 自律细胞4期自动去极速度加快
答案:ABD 层次:应用 考点:交感神经对心肌电活动的影响
解析:心交感神经节后神经纤维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儿茶酚胺),与心肌细胞膜β1型受体结合,增加Ca2+内流,使慢反应自律细胞4期内向电流增强,自动去极化速度加快,0期Ca2+内流增加;快反应细胞动作电位2期Ca2+内流加快。
知识点20:延髓心血管活动中枢
头端腹外侧区:交感中枢
尾端腹外侧区:抑制头端腹外侧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