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均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重点及笔记整理(4)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22
四、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本体论——社会行动
1. 社会学的性质:社会学是一门致力于解释地理解社会行动并通过理解对社会行动的过程和影响做出因果说明的科学。可以看出,韦伯把社会行动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2. 社会行动的概念。社会行动,是行动者以他主观认为的意义而与他人的行为相关,即社会行动是以过去的、现在的或者将来所期望的他人的行为为取向的行为。
3. 社会行动的两个条件:一、行动者赋予行动意义,;二、行动者采取的行动包含着以他人的行为为目标,即主观意识上与他人相联系,如果没有以他人为取向就不能叫作社会行动,模仿行为不能成为社会行动
4. 韦伯的个人主义方法论。关于社会本体论有两种观点:唯实论,即整体主义;唯名论,即个人主义。韦伯把行动者个人的社会行动作为社会学研究对象,认为其他的社会组织,如国家、公司、行会、家庭等都不过是个人的社会行动的社会产物,是个体的派生物,只有以个人的社会行动进行理解,才能解释这些社会产物的性质。
5. 需要主义的是,韦伯把个人主义方法论和个人主义理论是有区别的。把个人社会行动作为研究对象,只是一种研究路径,不具有价值评判的性质,即不意味着把个人主义的信仰;对社会行动的研究最终要要得出关于社会的研究结论,而且只有通过社会行动的研究,才能得出社会现象的正确结论。
五、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理解和解释
1. 理解的含义。社会行动是有意义的,意义是可以被理解的,理解就是对行动者赋予社会行动的意义进行剖析的过程。
2. 理解要求:明晰性。这种明晰性包括两种情况,理解也相应地划分为两种类型:理智上合逻辑上明晰性,即合理明晰的;情感体验和艺术感受的明晰性,即移情明晰的。
对那些以理性为取向的行为的阐释——对所应用的手段的理解,都是合理明晰的,具有高度的明晰性。
对于那些以情感和价值为意义的社会行动的理解要获得明晰性,就只有通过经验再体验的方式获得“移情明晰性”。
3. 理解的方式:韦伯把获得社会行动意义的方式分为两类:现实的理解和解释的理解。现实的理解是通过直接观察的方式回答“是什么”的问题,从而把握社会行动的意义;解释性的理解就是通过揭示行动者的行为意向回到“为什么”的问题。
六、 社会学的研究工具:理想类型
1. 建立理想类型的原因:社会学要想成为一门科学,就要建立自己的概念体系,但是由于现实当中并不存在客观的规律,所以这种概念体系只有经过“理想”中的类型建立起来。
2. 内容:当前的概念体系都陷入了一种困境之中,或者由于过于宽泛脱离了现实,从而不能很好地解释现实,或者由于过于具体而失去了它的理论性,从而不能形成包含所有的现实。为了创建一种能够解释现实的理论体系,韦伯从现实出发,抽象出社会现象的本质特征,创建出纯粹的类型,组成概念体系。
3. 理想类型的特点:一方面,理想类型作为理智上构建的观念,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不同于经验事实;另一方面,理想类型作为考察现实的概念工具,可以反映现实的规律性东西。
4. 理想类型的应用:“理想”类型显然是“现实”当中没有的,或者说理想类型作为现实的某种变异形式,与现实本身保持有距离。
第四节 社会行动和理性化过程
一、 社会行动的理想类型
韦伯把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定义为社会行动,社会行动本质就是行动者赋予的以他认为取向的意义,而且只能通过理解的方式来揭示社会行动的意义。根据社会行动的意义不同,韦伯从经验事实中抽象出了分析社会行动的理想类型。
1. 目的合理性行动。通过对外界事物的情况和其他人的举止的期待,并利用这种期待作为条件或手段,以期实现自己合乎理性所争取和考虑的作为成果的目的的行动。
2. 价值和理性行动。通过有意识地对一个特定的举止的无条件的固有价值的纯粹信仰采取的,不管这种行动是否取得成就的行动。
3. 情感行动。由现实的情绪或情感和状况决定的行动。
4. 传统行动。有约定俗成的习惯决定的行动。
二、 社会行动和社会结构、社会变迁
1. 社会行动的两种性质:理性行动和非理性行动
2. 社会行动包含社会关系,社会关系组成社会结构
3. 两种不同的社会结构:共同体化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化的社会结构
4. 当时西方社会变迁的本质就是社会行动的理性化,现代性的本质就是社会行动的理性特征,近代欧洲文明所取得的成果也都是理性主义的产物。这里理性的含义是指通过精益求精地设计合适的手段,有计划、有步骤地达到某种特定的目的,根据行动者对行动赋予的不同目的,理性行动包括目的合理性行动和价值和理性行动。
社会行动理性化是贯穿韦伯学说的一条主线,在他的政治社会学中说明了现代社会的政治组织中出现的理性化趋势,在他的宗教社会学中则论述了西方文明中理性化的来源和过程。
第五节 政治社会学
韦伯的政治社会学,也是以理性化为分析视角,在对政治类型进行理想类型划分的基础上,考察了以下问题:理性化如何渗透至政治领域,这种渗透又带来了什么问题,以及如何避免这些问题。
一、 基本概念
1. 权力(power):处于社会关系中的行动者贯彻自己的意志并排除抗拒其意志的可能性,而不论这种可能性的基础是什么;
2. 统治(domination):具有特殊内容的命令得到特定人群服从的可能性;权力强调支配方和被支配方互动关系中单向性和自上而下的强制性;而统治则强调权力的合法性,同时涉及到统治方的统治心理和被统治方的服从心理,这里权力获得合法性的基础上,变成了权威。
3. 纪律(discipline):在所属的多数人员中找到由于训练有素而自觉地、机械地、公式化地服从某一命令的机会,使统治关系中的一种情况。
二、 政治统治的理想类型及其应用
前面说过,统治的本质是一种合法性基础上的权威,然后,根据统治的合法性的来源不同,韦伯把统治划分为三种类型:传统型统治、魅力型统治和法理型统治。
(一)传统型统治
1.统治的行动基础:传统性行动
2.统治的合法性来源:风俗习惯和道德伦理基础上的忠诚关系
3.统治的特点:
4.统治的存在范围:传统的风俗习惯和道德伦理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形成了社会秩序,这个社会秩序凭借一种神秘的力量使统治具有合法性,被统治者对统治者产生了忠诚心理。老人统治、家长制、世袭制、封建制;
(二)魅力型统治
1.统治的行动基础:情感性行动
2.统治的合法性来源:领袖人物的崇拜和信赖
3.统治的特点:
4.统治的存在范围:打破传统、破坏现存秩序的革命时期;领袖人物具有非凡的、超人的特征,使他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追随者拥戴和服从领袖人物,甚至对领袖人物产生狂热崇拜和盲目服从,这种统治依赖于领袖人物的存在,因此具有暂时性。
(三)法理型统治
1.统治的行动基础:合理性行动(价值合理性和目的合理性)
2.统治的合法性来源:根据合理性制定出来的正式的规则,如法律等。
3.统治的特点
4.统治的存在范围:遵循理性原则,为了达成自己的目标,实现自己的价值,大家形成了同意基础上的规则,人们的行为不是受情感和传统的统治,而是自愿地按照规则办事,如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统治关系。
三、科层制及其限制
1.科层制的性质:科层制事发理性统治的一种特殊的、最典型的、最纯粹的形式,是建立在目的合理性行动基础上统治类型,这种统治中,传统、情感和信仰的作用逐渐淡化。
2.科层制的内容
3.科层制的范围:科层制实际上就是伴随西方社会理性化趋势所出现的资本主义过的组织和管理形式,而且这种组织形式逐渐渗透到了各种组织行为当中,如教会、军队、政党、企业、利益集团、协会等等,代表着资本主义统治形式的发展方向。
4.科层制的限制
(1)科层制的优点:纯粹科层制的、文牍式的管理,在精确性、稳固性、纪律性、严谨性和可信性上都达到了技术上的完善程度。在这种组织中,作为客观的服务和管理机构,排除了一切人格化的因素,仅仅奉行法律程序和公务原则,因此功能方面是严格合理的,这里既没有人情世故,也没有良心问题,既排除贪赃枉法,有不介入党派之争。
(2)科层制的限制:但是由于科层制追求特定的利益和目的,奉行的是形式合理性原则,把技术和效益放在首位,却忽视了任何技术以外的目的和价值,这就使得社会组织成了一个没有人情味的、运转良好的机器,人只是机器上的齿轮,因此人淡化了情感和信仰,生活变得单调乏味。
第六节 宗教社会学
一、 宗教的研究路径和性质
1. 研究路径:在《经济与社会》的宗教社会学一章中,韦伯首先说:“我们并不关心宗教的本质,只是把研究特定类型的社会行动的条件和后果当作我们的任务”;也就是说,他把宗教作为一个客观的社会现象,并从教徒的价值观念出发研究特定宗教的教会组织、教规、教义、宗教伦理,并考察它与教徒日常生活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从宗教这一特殊角度认识和研究社会。
2.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韦伯和涂尔干研究宗教的路径是不一样的,涂尔干把宗教当作一个社会事实,在并主张用其他的社会事实来解释宗教,从而发现宗教的本质,这可以说是从外部对宗教进行研究,把宗教放在更大的社会背景中去研究。而韦伯主张从内部对宗教进行研究,把宗教作为一种影响个人行动的一种社会现象,并从教会、教规、教义和宗教伦理等方面揭示宗教生活中的行动方式。从宗教内部教徒的行 动方式来看,韦伯认为一切宗教的核心问题就是通过信仰是人的灵魂得到拯救的问题,所以他把宗教视为一种救赎论。
3. 基督教:原罪说,即人都有罪过,只有通过信仰上帝来忏悔才能得到救赎,使自己的灵魂得到净化。
二、 宗教的理想类型
1. 理想类型的划分标准一:根据宗教教义(先知类型)和组织(救赎方式),韦伯把宗教划分为两种,伦理先知和楷模先知。
(1) 伦理先知:这里先知是发布上帝的命令及其意志的工具,布道者接受上帝的命令,从而要求人们把布道者把自己作为伦理责任而服从。
(2) 楷模先知:这一类先知不宣扬人们必须服从的神圣使命和伦理责任,而是宣扬人们渴望得到救赎的自身利益;他引领人们信仰宗教的方式是凭借个人的榜样向人们显示救赎的方式 。
2. 理想类型的划分标准二:根据宗教徒达到救赎的方式,韦伯把宗教划分为两类:入世的和出世的。
(1) 入世的:以介入尘世的态度,在日常生活的实际行动中作到禁欲达到救赎,这里的禁欲是指依照神的意志所指引的方向而实行现世的行动,以人神对立为特征。
(2) 出世的:以逃避的态度通过冥想默祷进入附体状态达到救赎。这里的附体,是指通过学习、修行进入的一种人参合一的神秘状态,它以人神合一为基础。
3.宗教的四种理想类型
三、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1.资本主义精神
(1)引用富兰克林的话说明资本主义的精神;
(2)资本主义的劳动观
(3)资本主义的企业家
2.新教伦理
(1)路德的职业观
(2)加尔文的恩宠论和预定论
(3)清教的禁欲主义
第六章 帕森斯的抽象功能主义
第一节 生平著述
《社会行动的结构》关于“单位行动”的研究可以看作是帕森斯研究的起点,主要是在批判和综合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唯意志的行动论”(the voluntaristic theory of action);这也是第三节中要讲述的内容。
《社会系统》则涉及到了帕森斯理论的核心问题:社会秩序何以可能的问题,帕森斯从社会行动的性质出发,论述了社会系统的形成、社会系统的内容、社会系统的性质、社会系统的作用,这也是第四节要讲的内容。
《一般行动理论》、《社会系统和行动理论的发展》、《行动理论和人类状况》等著作中则建立了AGIL结构功能分析框架,并用来分析行动系统、社会系统和人类环境系统,这也是我们第四节要讲的内容。
第二节 功能论的思想渊源
一、 孔德和斯宾塞的生物有机体类比
二、 涂尔干关于社会整合和功能分析的理论
三、 人类学功能学派的影响
(一) 拉德克利夫—布朗(Radcliff-Brown)
1. 布朗借鉴涂尔干的理论认为,功能分析的最大问题是孕含其中的目的论倾向,即认为某一社会事实的存在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他主张用“存在的必要条件”来取代“需要”对社会事实进行分析,从而避免目的论倾向。
2. 整体性功能分析的基本假设:(1)社会的存在需要最低限度的整合;(2)功能便是维持社会整合的过程;(3)结构部分的特征就是维持社会的整合。
3. 布朗的功能统一性假设:社会整体是一个功能统一体,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相互配合、协调一致,不会产生不可调解的冲突。
(二) 马林诺夫斯基(Bronislaw Malinowski)
1. 马林诺夫斯基首先介绍了斯宾塞的两个观点作为自己的起点:(1)系统具有不同层次;(2)每一个层次上都有自己的系统需要。
2. 马林诺夫斯基接着区分出了三个系统层次:生物(biological)、社会结构(social structural)、符号(symbolic),而且三种系统层次处于一种等级结构当中。在每一个层次上都可以分别找到维持生物有机体健康、社会结构整合和文化统一性的基本需求和存在条件。
3. 社会系统整合的基本功能需求:(1)物质的生产和分配(the requisite for produc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consumer goods);(2)行动的控制和调节(the requisite for social control of behavior and its regulation);(3)成员的教育(the requisite for education of people in traditions and skills);(4)权威关系的组织和实施(the requisite for organization and execution of authority relations)。
4. 文化系统统一性的基本功能要求:(1)适应环境必须的信息符号系统(the requisites for systems of symbols that provide information necessary to adjust to the environment);(2)控制个人命运和机会必须的感觉符号系统(requisite for systems of symbols that provide a sense of control over people’s destiny and over chance events);(3)调整个人日常行为和生活以维持共同体存在的价值符号系统(requisites for system of symbols that provide members of a society with a sense of a communal rhythm in their daily lives and activities)。
5. 马林诺夫斯基的功能普遍性和功能不可缺少性假设:功能普遍地存在于任何生物、社会和文化现象当中;任何社会和文化现象都发挥着必不可少的功能。
第三节 帕森斯的社会行动理论
一、 研究目标
在《社会行动》中,帕森斯主张用分析现实主义来建立社会理论,认为社会学理论应该建立在有限的抽象概念的基础上,形成一般化的观念系统。这些观念虽然不和具体现象一一对应,但是却是从对现实的分析中抽象出来的最关键的方面。
二、 批判综合
(1) 功利主义批判
功利主义集中讨论行动目标和手段之间的关系,强调对有助于实现目标的各种可能手段进行选择的理性标准。其全部理论都建立在“理性人”假设的基础上,他们对行动的分析有一个共同点: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利益,其重要经过理性审慎地权衡利弊过程。
帕森斯认为,理性标准只能用来评判和权衡刺激目标或手段型目标,而无法判断最终目标;如果对不同的目标可以根据理性标准排出优劣等级,那就意味着这些目标都不过是达到更高层次目标的可供选择的次级目标,因此要对行动的最终目标进行解释必须包括非理性因素。
帕森斯认为,行动的最终目标来源于社会文化的价值观念体系,价值观念体系作为非理性因素构成了一切理性判断的基础和背景。也就是说帕森斯在批判发展的过程中,认为行动至少应该包括目标、手段和价值观念三个方面。
(2) 反理性主义批判
反理性主义完全排除行动者的主观过程,而把行动看作类似于物理过程的现象,强调行动发生于其中的情景状态,如物质环境和生物遗传,如当时的行为主义就认为行为就是一种客观的“刺激——反应”关系,而人的头脑处理变成了一个“操作黑箱”。
帕森斯认为,环境因素对人们的行动会产生重大影响,但是反对环境决定论倾向,注重行动过程中人的主动选择过程。也就是说行动除了手段目标、价值之外还应该包括行动者和情景。
(3)总之,实证主义关于行动解释并不全面,理性主义忽视了价值规范的作用,反理性主义忽视了主观因素的作用。
4. 对理想主义的批判
理想主义把时代精神、共同理想和一般价值作为理解行动的出发点,强调对某社会所出现的特定行动的理解必须以对该社会文化价值的认识为前提。
帕森斯认为,理想主义传统中关于价值规范是影响行动的独立变量,但是情景状态和个人选择也会影响到文化价值的表达,因此仅仅有价值规范也不足以揭示行动的各个方面。
5.综合框架的建立:从一般行动理论的立场来看,情景状态和价值规范是影响行动的两个同等重要的因素,在行动过程中,人们在确定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手段时有选择的自由,但是这种自由又受到两方面的限制,即社会文化价值规范对自由选择进行指导和调节,情景状态则为行动提供了机会或障碍。
三、社会行动的结构
1.帕森斯认为,任何单元行动都可以分解为以下要素:
(1)行动者:作为行动主体的个人;
(2)行动的目标:行动则希望达到的预期状态;
(3)状态:行动者置身其中、影响其实现目标的环境因素,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手段,即环境状态中行动者可以控制和利用的那些促成其实现目标的工具性因素;第二,条件,即环境状态中行动者无法控制和改变的那些阻碍其实现目标的客观要素。
(4)规范取向:行动者在确立目标、选择手段、克服障碍时所遵循的社会价值标准。
第四节 社会系统理论
一、社会系统的概念
在帕森斯看来,全部社会学理论的核心就是回答社会秩序如何可能这一问题,在社会行动理论中,帕森斯区分出了单位行动的组成要素。帕森斯进一步认为社会秩序要想形成,就要有社会文化价值规范来制约每个人的行动。在《社会系统》中他具体论述了社会价值体系是如何影响行动者的主观取向而导致行动者之间相互依赖和相互结合的。
社会系统就是行动者在价值规范的调节下,同其情景状态中的其他行动者形成的制度化的角色关系的集合。
二、社会系统的形成——制度化
(一) 行动取向模式(modes of orientation)
针对自己所出的情景状态,行动者在动机和价值规范方面形成了三种类型的行动取向。三种动机分别是:第一,认知动机,即对信息和知识的需求;第二,审美动机,即情绪表达;第三,评价动机,即对事物进行评价的需求。与之相对应,在价值规范方面也形成了调节动机的三种价值取向:认知规范;审美规范;道德规范。
(二) 行动类型(types of action)
根据行动者的动机和价值规范,行动可以划分为三种理性类型:工具性行动(instrumental action),以最大限度地达成外在目标为取向的行动;表达性行动(expressive action),以获得情绪满足为取向的行动;道德性行动,和道德评价相关的行动。
(三) 互动过程(interaction among oriented actor)和制度化(institutionalization of interaction)
不同取向的行动者在互动的过程中形成默契,并发展出固定的互动模式,这种固定化的互动模式便组成了社会系统。
三、社会系统的内容
社会系统是由社会地位、社会角色和社会规范组成的概念体系,这些概念体系通过帮助行动者确定行为取向而影响个人的社会行动。
社会系统的形成依赖于角色之间在权利和义务上的互补性,权利是对互动对象对特定行动的某种期待,义务则是自己满足对方期待的过程。互补性就是互动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达到某种一致的程度,即自我的权利恰恰是他人的义务,自我的义务恰恰是他人的权利。
社会系统存在的条件是互动双方对同一组价值规范有共同的理解。社会化机制通过教化保证行动者学习价值规范,社会控制机制通过惩罚保证行动者接受价值规范。
四、社会系统的性质——模式变量
1. 模式变量是帕森斯用来区分行动者在互动过程中主观取向、社会系统性质的类型学工具。行动者在与其他行动者的互动过程中,必然面临五个方面的选择,即解决必然出现的五个问题,这五个问题被帕森斯概念化为五对范畴;这五对范畴不仅可以用来描述行动者的主观取向,而且可以用来说明行动基础上形成的社会系统的性质。
2. 模式变量的内容:
(1) 情感中立性——情感性(affectivity neutrality vs. affectivity)即互动过程和社会系统中是否包含着情感因素,
(2) 自我取向——集体取向(self-orientation vs. collectivity-orientation),即互动双方和社会系统中优先考虑哪一方利益,
(3) 普遍主义——特殊主义(universalism vs. particularism),即互动过程和社会系统中的标准的适用范围;
(4) 成就性——先赋性(achievement vs. ascription),即互动过程中和社会系统中相互对待的标准,
(5) 专一性——分散性(specificity vs. diffuseness),即互动过程和社会系统中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广泛程度和清晰程度。
3. 模式变量的本质:任何社会系统都是以上几种模式变量的组合,但是特定的社会系统中,以上模式变量不是随意和暂时组合起来,它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因为社会系统是行动制度化的结果,其中的模式变量的组合是由社会文化价值观念决定的。
五、社会系统的作用——行动系统
1.社会系统是在社会互动的基础上通过制度化而形成的,社会系统一旦形成,就会对行动者的行为产生制约作用,每个人都必须根据社会地位、社会角色来选择自己的行动,使单位行动形成了具有稳定模式的行动系统。
2.这样形成个人行动的因素就有了以下几个方面:文化系统、社会系统和人格系统、有机体系统。
第五节 AGIL功能分析模型
一、AGIL功能分析模型的内容
1.AGIL的提出和应用,帕森斯提出AGIL功能分析模型是为了说明行动系统的整合,认为行动系统的整合必须满足四个基本功能条件;然后他用AGIL功能分析模型用来分析社会系统和人类生活环境;
相关话题/社会学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第一章 1、孔德的社会学研究方法:必须用研究自然界的科学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这些方法是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和历史法。 2、涂尔干所说的社会事实:社会事实是存在于人们自身以外的行为方式、思想方式和感觉方式,同时通过一种强制力,施之于每个 人。 3、韦伯提出的理解社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12019年上海财经大学考研调剂信息公告(社会学)
一、调剂信息我校社会学专业社会史与社会发展方向生源相对不足,可接受少量一志愿报考我校社会学专业其他方向考生的调剂,申请者初试总分不得低于320分,单科分数不得低于44(66分)。符合上述条件且未达到社会学专业其他方向复试基本要求的考生,可于2019年3月18日22点至3月20日12点,登陆我校研究生 ...考研调剂信息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0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2019年考研调剂信息
我院2019年非全日制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招生接受少量调剂学生,调剂的基本原则如下:1、只接受院内考生的调剂;2、报考本专业(社会工作专业)的考生优先调剂。如果本专业内的调剂仍不能完成招生计划,可接受跨专业(社会学、社会保障)考生的调剂;3、在同一优先层次的考生中按照总成绩由高到低依次录取;4、申请跨专 ...考研调剂信息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02019年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专业学位类考研调剂方案
社会学院拟接收调剂专业:专业学位 035200 社会工作一、基本条件调剂考生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1、符合调入专业(035200 社会工作)招生简章中规定的报考条件。2、调入专业和第一志愿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3、初试成绩须符合①第一志愿报考专业国家A类线②第一志愿专业的我校基本分数线③拟调入专业相应 ...考研调剂信息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02019年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学术学位类考研调剂方案
社会学院拟接收调剂专业:学术型学位 030301 社会学 030303 人类学一、基本条件调入我院的考生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1.符合我院招生简章中规定的报考条件。2.申请调入专业需与第一志愿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跨学科调剂优先第一志愿为民族学、管理学等专业的考生。3.初试成绩须符合①第一志愿报考专业 ...考研调剂信息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02019年信阳师范学院法学与社会学学院考研调剂信息
一、学院简介法学与社会学学院前身是政法学院。政法学院始建于1975年,原名政教系,是信阳师范学院最早创建的五大院系之一。1980年开始招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2002年开始招收法学专业本科生,同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下开始招生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方向硕士研究生。2003年10月更名为政法学院,200 ...考研调剂信息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0吉林大学612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_重点节选
一、 吉林大学612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 1. 题目一 2.题目二 二、 吉林大学612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考察重点知识节选 1.知识点一 功能主义理论又被看作是一种自然主义理论。因其方法论基础属于实证主义的。即20世纪中叶后,西方一度盛行的与此理论相一致的是工具实证主义。它是经典实证主义的新形态.倡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6南京大学614 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_重点节选
南京大学614 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 题目一 题目二 题目三 二、 南京大学614 社会学理论研真题考察重点知识节选 知识点一: 环境,这里主要指自然环境,即人类周围的自然界,它是社会赖以生存 和发展的外部条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 周围的自然界越来越多地被打上了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62020年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832社会学综合考研题库【名校考研真题+参考教材课后习题+章节题库】
目录说明:本全套资料免费下载,共包括7种电子书。使用全套资料密码激活后,全套资料里的所有电子书、所有题库均可使用。1.参考教材配套题库[电子书]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重排本)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免费下载][电子书]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第3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 ...辅导考试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42020年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832社会学综合考研全套资料
目录说明:本全套资料免费下载,共包括12种电子书。使用全套资料密码激活后,全套资料里的所有电子书、所有题库均可使用。1.参考教材笔记和课后习题(考研真题)详解[电子书]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重排本)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赠10套名校考研真题及详解】[免费下载][电子书]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 ...辅导考试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4社会学研究方法名词解释
1、社会调查研究:在系统地、直接地收集有关社会现象的经验材料的基础上,通过的材料 的分析和综合来科学地阐明社会生活状况及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活动。 2、社会调查:社会调查研究的一个阶段,是指运用观察、询问等方法直接从社会生活中了 解情况、收集事实和数据,是一种感性认识活动。 3、研究:社会调查研究的第二阶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4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考研历年真题试题(2001-2014)共14套
华中师范2014 社会学研究方法真题 名词解释:(重测信度;有效回收率;拒绝域;三角检验;非抽样误差;民族志法) 简答题:1.简述PPS抽样的基本原理与程序。 2.简述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 3.简述双边检验与单边检验的区别。 统计分析题:(第一题是求置信区间;第二题计算X及值) 论述题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4北京大学社会学考研历年真题试题(1997-2014)共18套经典试卷
北京大学历年社会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1997 社会学方法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 深度访问 间接观察法 同期群研究 深度效度 层次谬误 理想类型法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分导体抽样与整群抽样的分类原则有何不同,为什么? 2.试说明研究课题具体化与操作化的主要内容。 三、论述题(16分)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4南京大学考研社会学方法历年真题试题(2000-2014)(共15份)
2014年南京大学社会学方法 名词解释 文献研究 回归分析 置信水平 定距测量 社会调查 层次谬误 简答 问卷设计的常见错误 在观察法中研究者的角色分几种类型?各有何优缺点?各适合哪种类型研究? 当面访问的优缺点 设计 将社会资本的概念操作化,并设计问题 论述题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4中国社会思想史社会学考研复习笔记
中国社会思想史笔记 思想史:真正构成思想史对象或素材的不是人类的一切思想和情 感,而是那些以理论形态以及叫系统化呈现的学说和思想。 社会思想:就是人们对于实际存在的社会关系、社会生活、社会 问题的反映,是人们对社会结构模式和社会运行模式的认识或设想 所形成的观念和理论。 社会思想史:是以社会组织与社会制度 ...文学中文行政哲学笔记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