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阶段——生产阶段(生产资本) 公式:W ……P……W`
A
(3)第三阶段——售卖阶段(商品资本) 公式:W`—G` ——〉是十分关键和特殊阶段(惊险的跳跃?
)(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
注意: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只是产业资本再循环过程中所采取的不同职能形式,而不是三种不同类型的独立资本。
- 三者关系:互相连接,有机统一,保证产业资本循环的顺利进行。
第一、三阶段是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二阶段是总资本的生产过程,所以该循环过程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产业资本循环是三个阶段,两个过程的统一。
二、产业资本循环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1、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形态(特点与片面性):产业资本循环集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商品资本循环于一体。 Pm
(一)货币资本循环:典型和一般形态 公式:G—W A …… G` (缩写G—G`)
特点:①最明显地暴露了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和动机是追求剩余价值的本质特征;②一般性;
片面性:掩盖了剩余价值的来源。(片面性:①货币生出货币;②增值的价值在流通过程中产生。所以就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二)生产资本的循环过程
P……W`—G`—W……P 缩写:P……P
特点:①克服了货币资本循环过程中的片面性,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②生产过程的决定性地位突出地暴露出来。一次循环就表现为资本主义的再生产和M的生产和再生产。
片面性:G仅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价值增值过程没有得到表现,掩盖了资本资本主义目的是对剩余价值的追求。
(三)商品资本的循环过程
W`—G`—W……P……W` 缩写:W`……W`
特点:①商品资本是生产过程的结果;②揭示了生产与消费之间的联系;③片面性:掩盖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片面性:①流通过程在资本运动中占首要地位(说法错误);②资本主义生产和再生产不是为了追求剩余价值,而是为了满足社会需要(说法错误)。)不仅是资本价值的循环,而且包含着剩余价值的循环。
综上:产业资本循环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态都各从某一侧面反映出资本运动的特性,都是为了价值增值,但同时又都有一定片面性。
(四)资本价值不断增值的实现,是以资本循环的连续性、三种循环形式统一地运动为条件的。连续性是三种循环同时不间断地在各种职能形式上和各阶段上运动——资本主义生产的重要特征。
三、产业资本循环连续进行条件:
- 三种资本形式在空间上的并存
- 三种资本形式在时间上的继起性
第二节 资本的周转
- 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
资本周转:不断反复,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
资本周转与资本循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联系:①资本循环是资本周转的起点和基础;②资本完成一次循环也就完成一次周转
区别:①资本循环是从出发点又回到出发点,资本周转是从出发点重新出发,反复不断地循环;②资本循环解释的是资本在一次运动中经历了哪些阶段,采取了哪些形式及所行使的职能,资本周转解释资本在不断重复的周期性运动中所需要的时间、速度以及对剩余价值的影响。
- 周转时间:指资本的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总和。
劳动时间——〉决定因素:①产品性质;②生产技术条件
资本的生产时间 生产资料的储备时间;自然力独立作用于劳动对象的时间;劳动时间(决定生产部门的性质、生产技术水平)。
购买时间
资本的流通时间 销售时间 三个因素:①厂址——市场距离的远近;②运输、通讯;③商品供求状况。(资本的流通时间:主要指资本家用来购买劳动力,原材料,销售商品的时间——购买时间短,销售时间长。)
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是相互排斥的,缩短流通时间能提高资本的生产效率。
- 周转次数
-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周转方式不同)
- 固定资本:指在物质形态上全部参加生产过程,其价值却在多次生产过程中逐渐转移到新产品中的资本。以产房、机器等形式。
- 流动资本:在物质形态上参加一次生产过程后,全部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资本(购买原料、劳动力)。
注意:出在流通领域中的货币与商品资本叫做流通资本,不是流动资本。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划分只适用于生产资料。
-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联系和区别
①联系
②区别P110:A、价值周转方式不同;B、周转时间不同;C、价值收回方式不同;D、实物更新方法不同。
- 划分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与划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别
①划分依据P111:按资本价值周转方式,生产资本可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②划分目的
③内容P111
- 生产资本构成对资本周转度的影响
- 固定资本的损耗 有形磨损:从物质形态(使用价值)来分析,同资本的物质形态的变化结合在一起
的,人们看得见感觉得到的磨损——〉可以加强维修。
无形磨损(精神磨损):与物质磨损无关的贬值——生产技术进步+出现新技术。
固定资本的维修分为:小维修和大维修。小维修属于流动资本,大维修属于固定资本需要折旧基金补偿
- 固定资本的折旧(折旧基金:资本家在出售商品后定期取出相当于固定资本损耗程度的金额,每年提取折旧基金与固定资本原始价值比,叫做折旧率。)
提高折旧率的影响:A、使利润总量下降;B、削弱产品竞争力。
- 预付资本和总周转P112
预付资本的周转只能由资本的各组成部分的平均周转来确定。资本的总周转速度是指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
固定资本周转的价值总额=固定资本年周转次数X预付固定资本额
流动资本周转的价值总额=流动资本年周转次数X预付流动资本额
- 资本周转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资本周转的效果
- 加速资本周转,可节省预付资本,特别是预付可变资本
- 加速资本周转,可增加年剩余价值量,提高年剩余价值率
- M`=M/V=……=m`n
- 年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率的区别
含义:m`=m/v M`=M/V
表示的关系不同:m`反映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M`表达预付可变资本的增值率
数量:n〉1,M〉m
- 加速资本周转,可以提高固定资本的投资收益
- 资本周转速度取决于两个因素:
-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再生产资本所占的比重;2、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周转的速度。
- 两种趋势:有机构成提高使预付资本的周转速度减慢;技术进步为资本的周转速度加快提供了物质手段。
- 加速资本周转的途径和意义
- 方法:1、提高企业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缩短生产时间,加快资本周转速度;2、充分掌握市场需求及其变化规律,采用现代化手段搞好市场营销,缩短流通时间;3、合理分配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
- 意义:1、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本的潜能,节省资本的投入量,避免和减少固定资本的无形磨损;2、增加年剩余价值量的提高年剩余价值率。(M`)=m`n(M`为年剩余价值率)
-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与经济危机
-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社会总产品
一、社会总资本
(一)含义。个别资本:独立地进行循环和周转的资本,就是个别资本。
社会资本:相互联系,相互交错的单个资本的总和就构成了社会总资本,运动总和就构成了社会总资本运动。
(二)社会总资本运动的特点:
1、在单个资本的循环中,资本家购买消费资料的过程不包括在单个资本的循环过程中,而社会总资本运动不同……;
2、单个只包含生产消费,不包括个人消费,社会总资本运动则全部包括;
- 单个资本循环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资本价值存在特殊形态,只包括资本流通,不包括简单商品流通,社会总资本运动全部包括。
总之,社会资本运动的总过程,既包括预付资本的价值实现过程,又包含全部剩余价值的实现过程,既包括生产消费,又包括个人消费,既包括单个资本的流通,又包括一般的简单商品流通。
- 个别资本和社会资本的联系:
联系:①运动的目的相同:实现价值增值;②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③……
二、社会总产品的实现——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一)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运动的出发点和核心问题
社会总产品:指一国在一年内所提供的商品,是研究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出发点(在资本主义社会表现为总商品资本)。 G—W…P…W ——〉表明了社会总资本的运动,既有垫支资本价值和剩余价
值得实现,又有资本价值的补偿和资本实物的替换,以
W 及生产消费形成的资本流通和以个人消费形式的一般
商品流通。
商品资本循环公式: G—W(个人消费)
核心问题: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实物补偿和价值补偿)。
实现:①资本家必须把商品卖掉,收回预付资本价值,实现剩余价值,由商品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②资本家必须从市场上能买到所需的生产资料和劳动,进行再生产;③资本家和工人必须从市场上买到所需消费资料。
三、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两大基本理论前提
- 社会总资本的价值构成原理:每个部类的产品价值都可以划分为三部分: W=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剩余价值m
- 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由社会两种消费(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决定):
第一部类Ⅰ:生产Pm(生产资料)的部类:具有必须进入或至少能够进入生产消费形式的商品。
第二部类Ⅱ:生产Km(消费资料)的部类(轻工业):具有进入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的个人消费形式的商品
-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
-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图式及其实现条件
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生产规模不变的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全部剩余价值都用于资本家的个人消费,不进行资本的积累)(资本主义再生产特征并不是简单再生产,而是扩大再生产,为什么从简单再生产开始分析)。
- 分析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假设条件(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给出了4个假设):①整个社会只存在资本家和工人阶级;②不变资本C在一年全转移;③价值与价格一致;④封闭。
-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图示
9000 Ⅰ:6000 Ⅱ:3000 C:V=4:1 m`=100%
Ⅰ:4000c+1000v+1000m=6000 4:1:1
Ⅱ:2000c+500v+500v=3000 4:1:1
从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关系看实际问题:
Ⅰ 4000C+1000V+1000m=6000 [500V+500m]表示第Ⅱ部类内部的交换;[4000C]表示第Ⅰ部类内部的交换
Ⅱ 2000C+500V+500m=3000 [1000V+1000m]<——>[2000C]表示第Ⅰ部类与第Ⅱ部类交换(必须借助于货币流通)
结果:①Ⅰ对消费资料的需要和Ⅱ对生产资料的需要都得到了充分的满足;②两部类预付出去的货币最后回到资本家自己;③等价交换,谁也不会发财致富。
-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
Ⅰ内部交换;Ⅱ内部交换;Ⅰ,Ⅱ之间。
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规律:①Ⅰ(v+m)=Ⅱc;②Ⅱ(v+m+c)=Ⅰ(v+m)+Ⅱ(v+m);③Ⅰ(v+m+c)=Ⅱc+Ⅰc
-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 基本实现条件: Ⅰ(v+m)=Ⅱc
- 派生实现条件:①加Ⅰc:Ⅰ(c+v+m)=Ⅰc +Ⅱc
经济含义:A、价值:Ⅰ总产品=Ⅰ不变资本 +Ⅱ不变资本;B、实物:Ⅰ生产的Pm跟两大部类,对Pm的需求是相等的。
②加Ⅱ(v+m):Ⅱ(v+m+c)=Ⅰ(v+m)+Ⅱ(v+m)
经济含义:A、价值:Ⅱ生产的所有价值总量=两大部类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总量相同;B、实物:Ⅱ生产的Km=资本家和工人对生活资料的需求。
简单再生产条件下各部类内部的比例:按第Ⅱ部类部门生产的产品的不同经济用途划分。可以分为两类:a,b。第Ⅱ部类两个分部类产品交换的实现是以Ⅰ(v+m)=Ⅱc这一比例为基础的,且Ⅱbv<Ⅱam
- 两大部类积累的辩证关系
1、进行扩大再生产,两个部类必须同时具有积累的物质基础;2、两个部类的积累互为前提,互为条件;3、两个部类的积累规模是相互制约的。
- 社会总资本的扩大再生产
-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图式及其实现条件
- 分析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假设前提
扩大再生产:追加Pm,追加A—〉Km
- 假设前提:①Ⅰ(c+v+m)>Ⅰc +Ⅱc 多余Pm Ⅰ(v+m)>Ⅰc
②Ⅱ(v+m+c)>Ⅰ(v+m/x)+Ⅱ(v+m/x) 多余Km Ⅱ(v+m-m/x)>Ⅰ(v+m/x)
-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图示
9000 Ⅰ:6000 Ⅱ:3000 m`=100%
Ⅰ:4000c+1000v+1000m=6000 4:1:1
Ⅱ:1500c+750v+750v=3000 2:1:1
Ⅰ:4000c+400 C+1000V+1000 C+500m/x=6000 4:1:1
Ⅱ:1500c+100 c+750v+50 c+600m/x=3000 2:1:1
-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平衡条件)
- 基本实现条件:Ⅰ(V+ V+m/x)=Ⅱ(C+ C)
经济含义:A、价值:Ⅰ可变资本和追加可变资本和资本家的个人消费=Ⅱ不变资本和追加不变资本;B、实物:Ⅰ提供的Pm满足Ⅱ对生产资料和追加Pm的需求。
- 派生实现条件:
①Ⅰ(c+v+m)=Ⅰ(c+ c) +Ⅱ(c+ c)——〉生产资料的平衡条件。
②Ⅱ(c+v+m)=Ⅰv+Ⅱv+
③Ⅱ(c+v+m)=Ⅰ(v+ v+m/x)+Ⅱ(v+ v+m/x) ——〉Km的平衡条件。
-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生产过剩 主要现象
-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生产的相对过剩
-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
①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张趋势和劳动者购买力日益缩减的矛盾
- 内在主力的要求;外在竞争的压力;B、科技的广泛应用;C、生产社会化的提高——物质条件、金融支持。
②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
- 周期性
- 经济危机周期的阶段:危机(衰退)、萧条(停滞)、复苏(恢复)、高涨(繁荣)。
-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固定资本的更新
①社会范围内扩大规模的固定更新为资本主义摆脱经济危机奠定基础
②大规模的固定资本更新又为下一轮的经济危机奠定了物质基础。
- 职能资本与平均利润
- 成本价格和利润
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 所费资本转化为成本价格
所费k=c+v(耗) 生产成本(c+v)——〉成本价格(k)
所用预付(不一定耗)w=c+v+m=k+m
生产商品的实际耗费:c—过去的(物化劳动) v+m现在的劳动(活劳动)——〉劳动支出
生产费用:C+V ——〉资本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