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综合复习资料历史部分(6)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25



儒家:

孔子的传人,各有不同的继承侧重点,孟子、荀子两派尤为重要;自汉武帝罢黜百家以后,儒家学说成为两千多年传统文化的主流,但为适应各个时期封建统治的需要,历代儒家无不从孔子学说中演绎出各种应时的学说来:两汉有以董仲舒、刘歆为代表的今古文经学,魏晋时有王弼、何晏以老庄思想解释儒经的玄学,唐代有韩愈倡导的“道统”,宋、明有兼容佛、道思想的程朱派和陆王派的理学等等。

先秦诸子:

战国时期随着私学的出现,社会上涌现出大量的文学游说之士。齐国为了富国强兵,几代君主相继礼贤下士,稷下学宫盛极一时;魏国也在西河建立起了类似的学术中心。各诸侯国及其贵族、官僚也争相招贤养士。养士之风的盛行,为文学之士潜心学术、著书立说提供了环境和条件。各国君主不仅不主一家,对各家“兼而礼之”,还鼓励和支持各家之间的论战,促进了思想的活跃和学术的繁荣,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各家都抱着“以其学易天下”的宗旨,对当时的政治、文化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

孟子:

名轲,战国中期的儒学大师。主“性善说”;提出“民贵君轻”的观点。北宋以后,孟子被尊称“亚圣”,其著作也成为儒家经典,儒学则被成为“孔孟之道”。

荀子:

名况,战国末期的儒学大师。他接受道家的自然观,但认为人定胜天,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著名观点;主张“性恶”,认为经过后天的教育才能使人为善;在强调礼治的同时,又提出实行法治的重要性。

墨子和墨家

墨子名翟,战国时鲁国人,思想家,墨家创始人。墨子提倡兼爱、非攻,反对战争,反对统治阶级的腐朽生活,宣扬天命鬼神的迷信思想。尚同尚贤,尚同是要求百姓上同于天子,尚贤是要求君王能尚贤使能;节用,反对厚葬。墨家和儒家并称显学。秦汉以后,墨家的某些观点渐被儒家所吸收,其余则因不合世用而得不到人们的重视,结果墨家日趋衰落。

老子:

即老聃,姓李名耳,道家创始人。用“道”来说明宇宙万物的演变;指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意识到对立面的转化;提倡“无为而治”;在美学上提出“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等观点。

庄子:

名周,战国时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所著《庄子》是一部以政治为中心的哲理著作,也牵涉个人立身处世的准则,探求个人在沉重黑暗的社会中,如何实现自我解脱和自我保全的方法。把道看作宇宙的本体,认为道是自然无为,人只能顺从它而不能超越或违背它。但只强调适应自然却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庄子的哲学思想达到很高的思维水平,文章汪洋恣肆、想像丰富。

道家:

道家的思想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同时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老子曾在他的著作中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韩非:

战国末法家重要代表人物。《韩非子》集法家思想之大成。主“性恶”,认为人的本性是趋利避害,因此治国就离不开刑、赏,而且用刑越严越好;彻底否定德化和教育的作用,是极端的专制主义贯彻到文化思想领域。

★罢黜百家:

汉武帝时期实行的封建思想统治政策。旨在确立儒学在思想、文化领域的主导地位,以适应强化封建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需要。此后,通晓儒家经典成为做官食禄的主要条件。所“独尊”的儒术中吸收了法家、道家、阴阳家等各种不同学派的一些思想,同以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思想已有所不同。汉武帝把儒术与刑名法术相糅合,形成“霸王道杂之”的统治思想和手段,对后世封建王朝有相当深远的影响。儒学成为两千多年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

玄学:

魏晋时期糅合老庄思想、儒家经义的一种哲学思潮。其产生有深刻的社会和思想文化背景,简言之,是在汉代儒学衰落的基础上,为弥补儒学之不足而产生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以“三玄”,即《老子》 、《庄子》和《易经》,为主要研究对象;以辩证“有无”问题为中心;以探究世界本体为其基本内容。东晋时期社会矛盾尖锐复杂,士人思想进一步空虚,“肆情任性”的纵欲主义人生观,把玄学引入了绝境。

(玄学即是研究幽深玄远问题的学说。后来玄学的内涵被不断扩充,不断被后世方术家所充实。)

其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正始玄学:以王弼、何晏为代表。以道家思想解释儒家经典,认为“无”是世界的本体,“有”是各种具体的存在物,是本体“无”的表现。崇尚“清谈”,其著作多采用问答辩论的文体,是玄学发展的独特方式。

(王、何等人出身儒家,身居显位,而又寄托心神于老庄,显示超脱世俗的姿态,既能辩护世家大族放达生活的合理性,又能博得“高逸”的赞誉,所以玄学在段时间内蔚然成风。)

竹林玄学:以嵇康、阮籍为代表。崇尚自然,认为“自然”乃是宇宙本来的状态,是一个有规律、和谐的统一整体;名教破坏了人类社会的和谐状态,因而应该“越名教而任自然”。

西晋玄学:以郭象为代表。

东晋玄学:以张湛为代表。这一时期政权南迁,社会矛盾尖锐复杂,进一步导致思想上的空虚,因此超生死、得解脱的问题便成为玄学的中心内容。张湛“肆情任性”的纵欲主义人生观,把玄学引入了绝境。

理学:

宋元明清时期以讨论理气、心性等问题为中心的哲学思潮。狭义的理学专指程朱理学。宋代理学始于周敦颐;程颖、程浩兄弟开始以“理”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提出了较为系统的学说;南宋的朱熹完成了集大成的历史使命;同时陆九渊创立了“心学”学派。元朝时理学成为官学。明中期王守仁继承心学,脱颖而成王学体系,即阳明心学。作为封建社会的思想理论体系,理学在思辩哲学方面的发展堪称思想史上的一大进步。但从强化封建礼教、维护宗法等方面看,则起着消极乃至反动的作用。

★乾嘉学派:

清代的一个主要学术流派,又称汉学、朴学或考据学派,因在乾隆、嘉庆年间达到极盛,故称。乾嘉汉学家继承古代经学家考据、训诂的方法,从研究古音乐学入手,通过古字古音弄清以儒学为主的古代典籍的本来含义,然后在此基础上探讨、阐释之。在诸经的校订疏解中,取得了超前的成就,对古籍和史料的整理也有较大的贡献。

(清初汉学着眼于反理学及反民族压迫,考据不过是借以“通经致用”的手段,但后逐渐失去了政治思想内容。这一倒退的原因,深植于清廷的封建文化专制之中。然就为学特色及成就而言,清初汉学,以博大为其特色,乾嘉汉学,以专精为主攻方向。其平实、严谨的学风及精湛的业绩,是值得肯定的。道光以后,腐朽的清王朝摇摇欲坠,加上西方殖民者入侵,封建士大夫再不能埋头考据,于是学者多转而从事“经邦济世”之学。)

★清今文经学:

清朝中叶的一个经学流派,后逐渐演变为政治思想流派。清代复兴今文经学,利用《春秋》公羊学来阐发其政治主张,故又称公羊学派。以鸦片战争为界,前期代表人物为龚自珍、魏源等,把公羊学与现实政治密切结合,抨击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后期代表人物有康有为等,把西方思想与公羊学结合起来,著有《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学》、《大同书》等,倡变法以图强。但随着戊戌变法的失败,清今文经学迅速衰败。

(经今古文学:汉代称秦代以前的篆书为古文,称当时通行的隶书为今文。儒家整理的经书用篆书抄录的称“古经文”,用隶书抄录的称“今经文”,在经今古文长期传播的过程中,不仅是字体不同,对经书的解释等也有差异,形成研究儒家经传的两大对立流派:古经文学和今经文学。大致而言,古文经学家多认为六经是古代史籍,孔子只是“述而不作”的“先师”、历史学家,是古代文化的保存者;注重经籍的整理、考订、训释,与现实政治关系相对要疏远一些。今文经学家认为六经都是孔子所作,把孔子视为政治家、哲学家;重视经籍中的“微言大义”,主张“通经致用”,与现实政治关系密切。)

白虎观会议:

东汉章帝时召开的一次讨论儒家经典的学术会议。东汉初年,经今古文学的门户之见日益加深,各派内部因师承不同,对儒家经典的解说不一。为巩固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使儒家与谶纬之学进一步结合,章帝召集各地著名儒生讨论五经异同。班固将讨论结果编成《白虎通德论》,又称《白虎通义》。这次会议肯定了三纲六纪,并将“君为臣纲”列为三纲之首,使封建纲常系统化、绝对化,同时还把当时流行的谶纬之学与儒家经典杂合为一,使儒家思想进一步神学化。

(谶纬之学:流行于中国两汉时期的一种学说。“谶”,即一种神秘的预言假托神仙圣人预决吉凶;“纬”是相对于“经”而言的,以迷信方术、预言附会儒家经典。谶纬之学以阴阳五行学说和董仲舒“天人感应论”为依据,适应了当时封建统治者的需要,故流行一时,在东汉被称为内学,尊为秘经。魏晋后日渐衰落,刘宋后谶纬之书亦受到历朝查禁,所存仅少量残篇。谶纬之书除其中包含的迷信成分外,还含有某些古代自然科学知识。)

数学:

《九章算术》:

现存最早的中国古代数学著作。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出于众人之手,屡经修改,最后编修者已不可考。全书分为九章,共汇集了二百多个应用问题及其解算方法,系统总结了先秦至东汉初期的数学成就。魏晋时刘徽曾注解该书。唐、宋两代,被国家明令规定为教科书。在隋、唐传入朝鲜、日本。现在国外有多种译文本。

祖冲之:

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和机械制造家。首次将圆周率推算至小数点后7位;其数学成就汇集于《缀术》一书,曾被唐代国子监和朝鲜、日本用作算学课本,惜已失传;创制《大明历》,最早引进岁差,提高了历法的精确性,是中国历法史上的重大进步;对机械原理也很有研究。

农业:

《氾胜之书》:

西汉晚期的一部重要农学著作,氾胜之著。该书是氾胜之对西汉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经验和操作技术的总结,主要内容包括耕作的基本原则、播种日期的选定、种子的处理、区种法等。

《齐民要术》:

南北朝时期贾思勰撰写的一部农书,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该书总结了6世纪以前中国北部黄、淮地区农业、畜牧业的生产经验,并提出农业生产应当综合考虑各项生产因素,生产过程中要抓紧各个环节,提倡因地制宜,改革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内容十分丰富。该书中许多知识直到现在仍有重要参考价值,甚至还在使用。

《农书》:

元代王祯撰写的一部农书。它第一次将南北农业技术写进在同一本农书之中,相当系统地阐述了当时农业的基础知识、栽培方法和与农业相关的各种器具。书中还附载最早系统记述活字印刷术的文献。

《农政全书》:

明代徐光启所著的一部大型综合性农书。全书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桑蚕等十几个门类。该书大量摘录了前代农书和有关文献,经作者精心裁剪,并加入很多自己的见解和经验体会,堪称系统完整的农学著作。书中大篇幅阐述了开垦西北荒地、兴修水利、救济荒灾的各种规划和技术,是历代农书中所少见的,这是作者针对明末朝政腐败、生产凋敝,农民无法生存的严重状况提出的补救措施。

《天工开物》:

对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进行了系统地总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收录了农业、手工业、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尤其是机械,更是有详细的记述。 明代科学家宋应星(1587-1661),字长庚,江西奉新人)撰。它对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进行了系统地总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对农业方面的丰富经验进行了总结,全面反映了工艺技术的成就。书中记述的许多生产技术,一直沿用到近代。该书文字简洁,记述扼要,书中所记均为作者直接观察和研究所得。

医学:

《神农本草经》:

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托名神农而作,是我国早期临床用药经验的一次系统总结,被誉为中药学经典著作。现一般认为成书于西汉,并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梁代医学家陶弘景曾作整理。该书根据功用毒性的不同,将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所收载的药物大多沿用至今,其功效已为长期临床实践和现代科学研究所证实。所提出的药物学理论和用药原则大多正确而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原书已散佚,现存的多为明末以后的辑佚本。

张仲景:

东汉后期的医学家,被尊称为“医圣”。其主要成就是奠定了辩证论治的基础,即根据病变的八纲决定治病的原则,世称八纲辩证。著有《伤寒杂病论》,后人将其改编成《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两书,前者论伤寒诸症,后者论杂症,两书记载了三百多方药剂,开后世方剂学的先河。

华佗:

东汉后期的临床医学家。尤精于外科;发明麻沸散;创制五禽戏,模仿五种动物的形态、动作和神态,来舒展筋骨、畅通经脉。史传他年且百岁而犹有壮容。因不从曹操征召,为其所杀。

孙思邈:

隋唐时期著名医药学家,被尊称为“药王”。他总结唐以前的临床经验和医学理论,广搜方药和针灸术 ,撰成《千金方》,记载药物800多种,详细记述了其采集和炮制过程。提倡一病数方、一方数病;尤其重视对妇女和小儿的诊治,主张独立设科。

李时珍:

明代著名医学家。著有《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本草学、博物学巨著,总结了中国两千多年药物知识和经验,系统记载了各种药物的知识,纠正或澄清了前人的某些错误或含混的地方,提出当时最先进的药物分类法,还记载大量宝贵的人体生理、病理等方面的医学资料,以及大量的附方和病案等。现有多种文字的译本,被称为“东方医学巨典”。

科学发明、技术经验:

张衡:

东汉著名天文学家、文学家。主张浑天说,具体解释了天地起源、天体演化、月食发生的基本原理等,改进了浑天仪,能在室内观测恒星的位置。设计制造了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他所著的《东京赋》、《西京赋》、《南都赋》为世人称道。

李春:

隋朝工匠。他所建造的赵州桥,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大石桥。赵州桥是一座空腔式拱桥,比欧洲同类桥梁早700多年,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造纸术: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发明时间大约是在东汉时期。西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破渔网造纸,造价低廉,纸质易于书写,遂普及全国,被人们成为“蔡侯纸”。到东晋末年,纸已成为主要书写材料。造纸术后传入朝鲜、日本和中亚各国,又经阿拉伯传入欧洲,对世界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雕版印刷术:

在版料上雕刻图文后进行印刷的技术。我国是最早发明雕版印刷的国家。《金刚经》是现存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彩色套印始见于北宋时期的纸币“交子”,《金刚经注》是现存最早的套色印本。)

活字印刷术: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由宋代平民毕昇发明。以胶泥为原料制成活字,大大提高印刷效率,使得文化的传播变得迅速而方便,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火药武器: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炼丹术,炼丹家利用硫磺、焰硝和木炭混合物的燃烧和爆炸性能,发明火药,唐末被用于军事,宋代火药武器的比重显著增加,有火箭、突火枪等。经阿拉伯传入欧洲乃至世界各地,对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以及经济、科学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指南针:

利用磁铁的南北指极性制成的一种指向仪器,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战国时期已制成“司南之勺”,宋代军队中配备指南鱼,至晚在北宋后期,指南针已被用于航海。对海上交通的发展,以及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起了巨大作用。

沈括:

北宋著名科学家,政治家,博学多能,天文、历法、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晚年所著的《梦溪笔谈》,是一部综合性的随笔采记,详细记述了我国古代的许多科学发明,反映了当时自然科学达到的辉煌成就,是“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在国内外有很高评价。其中对地磁偏角的阐述,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记录;最早使用“石油”这一名称,而且沿用至今。

历史体裁:

★编年体:

按时间顺序记录历史事实的形式。编年体史籍,以时间为经,事实为纬,容易看出同时期各事件的联系。缺点在于记事前后割裂,首尾不连贯。

《春秋》是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它原出自鲁国史官之手,经孔子整理,成为用鲁国纪年编排的春秋时期各国史实的史书。之后出现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是解释《春秋》的编年史。宋代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纪传体:

以人物为中心的史书体裁。司马迁在《史记》中创建此种史书编撰体例。司马迁创立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以及“太史公曰”的形式和体例,“本纪”记帝王,“世家”记诸侯,“列传”记各种历史人物,“表”罗列诸侯王世系,“书”综合记述重要领域的发展沿革,“太史公曰”则是作者个人表达对于事件、人物的评论。这种体裁方便考察各类人物的情况和分门别类叙述了典章制度,但无法照顾时间顺序和事件的相互联系。班固《汉书》承袭之一体例。此后,纪传体成为“正史”的定体,二十四史都是依据这一体例编撰的。

★纪事本末体:

以历史事件为纲的史书体裁。创始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将重要的史事分别列目,独立成篇,各篇又按年、月编写,可补编年体、纪传体之不足,但同时期各事件间缺乏联系。

★纲目体:

从编年体史书中衍化出来的一种史书体裁。创始于朱熹的《通鉴纲目》。用大字标出提要,称“纲”;然后用小字叙述史实,称为“目”,此体便于读者检索。

★会要:

一种用于汇集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典章制度的史书体裁。创始于唐代苏冕的《九朝会要》。

(会要多属于记述特定王朝典章制度的断代史,而杜佑的《通典》、马端临的《文献通考》则记述了多个王朝典章制度及沿革的通史,可以说是“会要”的发展。)

断代史、通史:

按史书内容涵盖的历史时期划定的史书类型。中国古代的断代史,大多是特定王朝的历史。通史指涵盖若干王朝或时期的史书。通史包括《史记》《通史》《资治通鉴》《通志》。二十五史除《史记》皆为断代史。另外还有按涵盖的空间范围划分的国别史、地方史。

古籍文献:

皇史宬(cheng):

明清时期的皇家档案库,位于今北京南池子大街。专藏实录、宝训及圣训,也曾收《永乐大典》副本等。

天一阁:

明代范钦致仕后所建的私人藏书楼,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藏书楼,位于今浙江省宁波市。范氏式微后,藏书多遭官吏侵吞、战争破坏、虫蛀霉变,新中国政府多次拨款、扩充藏书,并对外开放。

汲古阁:

明末毛晋创办的私人藏书楼和印书工场,位于今江苏常熟市。毛晋早年屡试不第,遂变卖田产构筑汲古阁,以收藏和传刻古书,并延请海内名士校勘儒家经典,校成后即付刻印。为广泛搜集珍籍秘本,毛晋曾公开贴榜,以页论值,高价收购古籍。所刻书籍校勘详明,雕印精良,称毛刻本,行销全国。

 
★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止明朝崇祯,用统一的纪传体编写。

《史记》西汉司马迁; 《汉书》东汉班固;   《后汉书》南朝宋范晔;

《三国志》晋陈寿;   《晋书》唐房玄龄等; 《宋书》梁沈约;

《南齐书》梁萧子显; 《梁书》唐姚思廉;   《陈书》唐姚思廉;

《魏书》北齐魏修;   《北齐书》唐李百药; 《周书》唐令狐德德棻;

《隋书》唐魏征等;   《南史》唐李延寿;   《北史》唐李延寿;

《旧唐书》后晋刘昫等;《新唐书》宋欧阳修等;《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

《新五代史》宋欧阳修;《宋史》元脱脱等;   《辽史》元脱脱等;

《金史》元脱脱等;   《元史》明宋濂;     《明史》清张廷玉等。

左丘明:

春秋时鲁国史官,著有《左传》,相传也著《国语》。《左传》是解释《春秋》的三传之一,依据《春秋》的大事记式的记载,相当详尽地叙述相关的具体史事,还保存了若干传说古史。

司马迁: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少时曾漫游全国各地,后任官职,并开始撰写《史记》。因替兵败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上古至汉武帝时期约3000年的历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同时也是一部文学巨著,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司马迁还撰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为历代传颂。

★刘知己《史通》:

《史通》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史学批判著作,总结了编年体和纪传体史书的特点和得失,探讨了编写史书的方法和技巧问题。把史学家分为三等:一是敢于奋笔直书;二是善于编次史书;三是高才博学。第一次提出了史学家必须具备史学、史才、史识“三长”的论点,史学是历史知识,史才是研究能力和表述技巧,史识是历史见解,其中史识最为重要,而史识的核心是忠于历史事实、秉笔直书。

司马光《资治通鉴》:

宋代司马光主编的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述了从西周到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引证史料极为丰富,以政治、军事史实为主,借以展示历代君臣治乱、成败之迹,作为历史的借鉴。文笔生动流畅,朴质精炼,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

★“三通”:

唐代杜佑《通典》、宋代马端临《文献通考》和郑樵《通志》三部著作的合称。

杜佑《通典》:开典章制度专业通史之先河。

马端临《文献通考》:在《通典》的基础上,加以补充、发展,记述自上古到宋代典章制度的演变。除取材历朝正史、会要外,还采用了私家著述的史书、传记,以及当时官僚的奏疏和学者名流的议论。取自原来记载的称“文”,取自时论的称“献”。

郑樵《通志》:纪传体通史。提出“会通”的思想,主张修通史;提倡严整的治学方法,认为史学家应重视实际,学习一些自然科学的知识,并用实际观察来核实史书的记载。

谈迁《国榷》:

明末清初史学家。以《明实录》为本,历时六年,完成《国榷》初稿。后全稿被窃,愤而重写。十年,探求公私著述、邸报公文等材料,校补厘订《国榷》。《国榷》是记载明代重要史实的编年体史书,保存了不少清代官修《明史》所没有的史实、史料。

相关话题/中国传媒大学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综合笔记
    中传考研综合考试{艺术学}综合 综合考试{艺术学} 填空 (作品、作者) 1分x10 艺术学概论 艺术理论 拉德.费德勒 艺术学之父,主张艺术学从美学中分开 德 格罗塞《艺术的起源》 德 鲍姆加通-美学之父,《美学》:美(学)是感性认识的完善(科学)。 黑格尔《美学》 朱光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3
  •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心理学笔记
    广告心理学复试笔记 第一章 绪论1,广告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研究对象A广告心理学史探索参加广告传播活动的人在广告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存在的心理现象的一门学科。B其研究对象使参加广告传播活动的人在广告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存在的心理规律。广告心理学的具体研究包括广告受众(即消费者)在广告活动中心理现象发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3
  •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基础理论试题参考答案和解题思路
    传播学基础理论试题参考答案和解题思路 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广播学院) 1999年传播学基础理论试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 1、大众传播 参考答案:大众传播(mass communication)这个概念首次出现于194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的宪章中。根据传播学者梅尔文德弗勒的定义,所谓大众传播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 中,职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2
  •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专业考研复习资料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专业考研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中国广告发展史(1979年以前) ◎我国最古老的广告形式是由口头叫卖、吆喝声逐渐发展而形成的各种形式的销售现场广告。 ◎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北宋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雕刻铜版,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印刷广告物。 ◎1815年8月,英国传教士米怜在马来亚创办了《察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1
  • 2019年中国传媒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接收调剂通知
    中国传媒大学2019年工商管理硕士MBA接收调剂生的相关通知1、根据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院规定,申请调剂到我校的考生必须符合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即总分170、外语42、综合84),且符合我校对相关专业规定的报考条件。2、符合我校调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0
  • 2019年中国传媒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考研调剂信息
    专业代码:125100专业名称:工商管理方向代码及名称:03传媒经营与管理 04传媒与企业运营学习方式:非全日制培养单位:经济与管理学院拟调剂人数:31人调剂对象:限第一志愿参考管理类联考科目的考生1、根据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院规定,申请调剂到我校的考生必须符合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0
  •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辅导班笔记
    考研培训辅导材料 中国传媒大学 813 艺术学综合 一、 艺术学综合考试的变化趋势 二、 根据趋势的应对复习方法 1、 重点书目、章节划分 2、 复习方法 3、 时间分配 三、 历年真题的讲解 四、 五大题型的攻略和答题模式 五、 相关专题的重点分析 六、 几点注意事项 综合考试复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9
  • 中国传媒大学综合新闻传播类辅导班笔记
    第一部分:概述 今年的题型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必须有以〈文史要览〉这本书为依据。 注意事项:1.目的:考核大家对文科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2.内容:文学、历史、政论三部分历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历史,其中中国历史的重点放在古代,世界历史的重点放在现代。 文学:中国古典文学、中国近现代文学、欧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9
  •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研究生中外广告史笔记
    广告的起源 1 广告起源的问题 基本线索 成果不多 停留在商品广告的起源上 (一) 中外古代广告的表现形式 叫卖、陈列、音响、文图、诗歌 古希罗马的原始广告表现形式 和商店招牌等。 地中海区域的迦太基人、腓尼基人都有原始的口头叫卖和商品陈 列等广告形式。 典型的是公元前 79 年的庞贝古城还保留着反应政 治竞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7
  •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考研辅导班笔记
    新闻学基础复习辅导(十一辅导班) 新闻理论和新闻史答题时应该加入马哲内容 热点现象考查(业界) :三贴近,假新闻,新闻公信力,舆论监督 答题不能照搬书,要择善而从,看参考书时应将内容物化为概念和题目 新闻学基础的知识的构成: 新文学,历史新闻学,应用新闻学,应用新闻学,理论新闻学,新闻活动,新闻事业, 新闻工作,新闻队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6
  •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考研必读二十本书全攻略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考研必读二十本书全攻略 入门: 《传播学基础》、《传播学总论》、《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传媒经济学教程》《传播学研究方法》这五本书是传播学理论与历史和传播实务的五本基本也是最为核心的参考书。 中级: 首先要注意的是《传媒经济学教程》,它与平常的传播学不同,另成一个体系,因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4
  •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基础PPT笔记补充
    2011 年中国传媒大学考研辅导 《新闻学基础》PPT 笔记补充 新闻学基础》 第二讲 新闻学基础理论 及拓展知识精讲 五、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7 ★★7、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规律 (1)生产力因素:生产力水平决定新闻事业的发展水平。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规模越来越大,分工日益精细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4
  •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基础考研冲刺班资料
    新闻学基础考研冲刺班资料 01考前必会二十题 新闻学基础考研冲刺班资料 01考前必会二十题 新闻理论及业务部分 1、当前媒介规范的意义、现状和对策 、当前媒介规范的意义、 相关话题:媒介公信力,媒介四大公害 相关话题:媒介公信力,媒介四大公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4
  • 中国传媒大学文史综合补充笔记
    2011 年中国传媒大学考研辅导 笔记补充 文史综合 PPT 笔记补充 第二讲 中国历史 第二讲 中国历史 三、其它相关知识 1、中国境内的远古人类 名称 元谋人 蓝田人 北京人 山顶洞人 距今年代 约 170 万年 约 80 万年 约 70 万至 20 万年 约 18000 年 地域 云南省元谋县 陕西省蓝田县 北京市西南周口店龙骨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4
  • 中国传媒大学文史综合考试命中率统计及试题分析
    2010 年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生入学考试《文史综合考试》 2010 年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生入学考试《文史综合考试》试题 命中率统计及试题分析 赫 英 忆 第一部分 一、命中题目 1、名词解释(30 分,命中 1、2、5 题共 18 分) 名词解释( (1)楚辞 (2)活字印刷 (5)福楼拜 2、填空(20 分,命中 2、3、4 题共 15 分)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