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考研心理学问答题笔记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25

32、情绪理论
1.早期的情绪理论
                                                        『詹姆斯-兰格外周情绪理论』
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和丹麦生理学家兰格
主要观点:他们强调情绪的产生是植物性神经活动的产物。后人称它为情绪的外周理论。即情绪刺激引起身体的生理反应,而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詹姆斯提出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在他看来,是先有机体的生理变化,而后才有情绪。所以悲伤由哭泣引起,恐惧由战栗引起;兰格认为情绪是内脏活动的结果。他特别强调情绪与血管变化的关系。
评价:詹姆斯-兰格理论看到了情绪与机体变化的直接关系,强调了植物性神经系统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但是,他们片面强调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作用,忽视了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作用,因而引起了很多的争议。
基本过程和举例:引起知觉的刺激情境   →  由刺激引起的身体反应   →  对身体反应的觉知 →   情绪体验  eg路遇暴徒→ 心跳,出汗,逃跑→ 因心跳而生恐惧  → 恐惧
                                                     
『坎农-巴德学的丘脑情绪理论』
代表人物:坎农和巴德
主要观点:认为情绪的中枢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并且强调大脑对丘脑抑制的解除,使植物性神经活跃起来,
加强身体生理的反应,而产生情绪。外界刺激引起感觉器官的神经冲动,传至丘脑,再由丘脑同时向大脑和植物性神经系统发出神经冲动,
从而在大脑产生情绪的主观体验而由植物性神经系统产生个体的生理变化。
评价:
基本过程和举例:引起知觉的刺激情境   →   中枢神经系统中丘脑将信息同时传递给大脑和身体
  →   身体上生理上出现反应→ 大脑觉知刺激情境的性质   →   情绪体验→ 暴徒危险啊!
评价:虽然外周生理反应不是情绪的唯一来源,但内脏反应和行为反应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我们的情绪体验,坎农-巴德完全否定外周
生理反应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是不正确的。坎农过分强调丘脑在情绪中的作用,而忽视大脑皮层对情绪的调节作用,也是不正确的。




2.情绪的认知理论
『阿诺德“评定-兴奋”学说』
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提出。
主要观点:认为刺激情景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刺激出现到情绪的产生。要经过对刺激的估量和评价。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情景-评估-情绪。同一刺激情景,由于对它的评估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活动的结果,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行为的最重要的条件。
基本过程和举例:(刺激  → 皮层对刺激评估产生态度   → 对反馈的评估促使态度转化   →   情绪通过丘脑产生生理反应→皮层对生理反馈评估)




                                                              『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
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和辛格提出。
主要观点:认为情绪的产生有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一个是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生理唤醒;二个是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情绪状态是由认知过程、生理状态、环境因素在大脑皮层中整合的结果。这样可以将上述理论转化为一个工作系统,称为情绪唤醒模型。着个模型的核心就是认知。
此为詹—兰理论的增强版,即在对自身反应的觉知之后加入与记忆的比较而已。这个工作系统包括三个亚系统:第一个亚系统:对来自环境的输入信息的知觉分析;第二个亚系统:在长期生活经验中建立起来的对外部影响的内部模式,包括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期望;第三个亚系统:现实情景的知觉分析与基于过去经验的认知加工间的比较系统,称为认知比较器,它带有庞大的生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的激活机制,并与效应器官相联系。
图解如下




                                                               『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
代表人物:拉扎勒斯
主要观点:认为情绪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在情绪活动中,人不仅反映环境中的刺激事件对自己的影响,同时要调节自己对于刺激的反应。也就是说,情绪是个体对环境知觉到有利或有害的反应。因此,人们需要不断的评价刺激事件与自身的关系。
具体有三个层次的评价:初评价:确认刺激事件与自己是否有厉害关系,以及关系的程度
次评价:对自己反应行为的调节控制,包括是否控制以及控制的程度
再评价:一种反馈行为,对自己情绪和行为反应的有效性和适宜性的评价





3,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
提出者:伊扎德
这种理论主张情绪具有动机的性质。伊扎德的情绪动机-分化理论是以情绪为核心,以人格结构为基础,论述情绪的性质与功能。
1)情绪与人格系统
情绪是人格系统的组成部分,是人格系统的动力核心。情绪系统与认知、行为等人格子系统建立联系,实现情绪与其他系统的相互作用。
2)情绪系统及其功能
情绪包括神经系统、神经肌肉的表情行为、情感体验等三个子系统,他们相互作用、联结,并与情绪系统以外的认知、行为等人格子系统
建立联系,实现情绪与其他系统的相互作用。
3)情绪激活与调节
关于情绪的激活与调节,伊扎德提出了四个基本过程:生物遗传—神经内分泌过程、感觉反馈激活过程、情感激活过程和认知激活过程。
生物遗传—神经内分泌激活系统不仅可以直接激活情感体验,而且可以影响其他三个情绪激活过程。
神经肌肉—感觉反馈原理:体内外的感觉输入信息作用于皮层下的有关部位,传出的运动信息是个体产生表达情绪的肌肉活动,肌肉活动
所引起感觉反馈信息进入边缘皮层区,使情绪达到意识水平,产生情绪体验。
33、动机与行为效率的关系
1、动机含义:是由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过程,而不是心理活动的结果。
2、动机的功能
(1)激活功能(2)指向功能(3)维持和调整功能
3、动机与行为的关系:动机和行为的关系异常复杂,学习动机不同,学习的效果也不同。同一种动机也会产生不同的行为。在一个人身上的动机也多种多样(主导动机、从属动机)。动机与效果不统一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因此只有了解一个人的动机,才能比较准确地揭示其行为,并对行为做出比较准确地预测与控制。
4、动机与工作效率:主要表现在动机的强度与工作效率的关系上。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是表示动机与工作效率的关系。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形曲线。
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a1,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 a2,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a3,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5、下图可对可对动机强度和工作效率之间进行直观的说明:








34、动机的理论
动机的理论主要有:本能论、驱力论、唤醒论、诱因论、认知论。
1,    动机的本能理论。
代表人物:詹姆斯和麦独孤
主要观点:1、人类的大部分行为是由本能控制的,本能是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由遗传固定下来,一种不学而为的行为模式,是人类行为的原动力。2、所有的行为都是以本能为基础的,本能是人类一切思想和行为的基本源泉和动力。3、本能具有能量、行为、目标指向三种成分。4、个人和民族的性质和意志也是由本能逐渐发展形成。
评价:支持者有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提出了人有追求死的本能和生的本能来解释人类的行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人类行为是由生来就有的自我实现的潜能决定。缺点是不能确定地揭示行为的原因,循环论证;并且忽略了人类行为受环境、文化和教育的影响,将本能提到了不恰当的位置。
2,    动机的驱力理论。
代表人物:武德沃斯和赫尔
主要观点:1、武德沃斯提出行为因果机制的驱力(DRIVE)概念,以代替本能理论。他认为所谓驱力是由于生理需要(如食物的需要、性的需要、逃避痛苦的需要)而产生一种紧张状态,激发或驱动个体的行为以满足需要,消除紧张,从而恢复机体平衡状态。个体要生存就有需要。需要产生驱力。驱力是一种动机结构,它供给机体的力量或能量,使需要得到满足,进而减少驱力。2、赫尔后来提出了驱力减少理论(DRIVE REDUCTION THEORY)。他认为个体要生存就有需要。需要产生驱力。驱力是一种动机结构,它供给机体的能量或力量,使需要得到满足,进儿驱力减少。也就是说动机的产生是为了驱力的减少(需要—驱力—动机)赫尔后来又提出了人类的行为主要由习惯来支配的,并且强调经验和学习在驱力形成中的作用。驱力为行为提供能量,而习惯决定着行为的方向,赫尔认为,有此驱力来自内部刺激,不需要习得,称为原始驱力;有此驱力来自外部刺激,是通过外部学习得到的,称为获得性驱力。赫尔认为驱力(D),习惯强度(I)和抑制和潜能(P),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如下关系表示:
评价:不能解释驱力增加的行为,如绝食抗议,悬梁刺股。也就是说按照驱力理论,人饿了是要去吃的,来缓解紧张状态缓解驱力。但
绝食抗议的活动却增加了紧张状态,增加了驱力,是不符合该理论的。
3,    动机的唤醒理论。
代表人物:赫布和柏林
主要观点:人们总是被唤醒,并维持着生理激活的一种最佳水平,不是太高也不是太低。对唤醒水平的偏好是决定个体行为的一个因素。
他提出了三个原理:①人们偏好最佳的唤醒水平,每个人都有自己最佳的唤醒水平;②简化原理,即重复进行刺激能使唤醒水平降低;
③个人经验对于偏好有影响,富有经验的个体偏好于复杂的刺激
4,    动机的诱因理论。
代表人物:赫尔
主要观点:针对驱力理论的缺陷(驱力理论仅仅强调个体的活动来自内在的动力,它忽略了外在环境在引发行为上的作用),
提出了诱因理论。诱因(INDUCEMENT)是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物,它具有激发和诱使个体去朝向某一目标的作用。诱因有积极的和
消极之分,有吸引力的刺激物称为积极诱因;个体回避的刺激物(如痛苦、贫困和失等)称为消极诱因。
赫尔接受了这一变量,并将其作为行为的决定因素之一,并修改驱力理论的公式为:
只有当它变成个体内在的需要时,才能推动个体的行为,并有持久的推动力。
               5,动机的认知理论。     现代认知理论认为:认知具有动机功能。
动机的认知理论主要有:期待价值理论、动机的归因理论、自我功效论、成就目标论。
1,    期待价值理论。
提出者:托尔曼
主要观点:把达到目标的期待作为行为的决定因素。行为的产生不是由于强化,而是由于个体对于目标的期待。托尔曼将期待定义为刺激与
刺激的联系或反应和反应之间的联系。期待是重要的,它能够帮助个体获得目标。
2,动机归因理论(也是学习动机理论)
代表人物:海德和韦纳
主要观点:1、心理学家用用因果关系推论的方法,从人们行为的结果寻求行为的动力因素。称之为归因。2、海德指出,当人们在工作和学习中体验到成功或失败时,会寻找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一般来说,人会将行为的原因归结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种。内部原因是指存在于个体本身的因素,如能力、努力、兴趣、态度等。外部原因是指环境因素,如任务难度、外部的奖励与惩罚、运气等。海德还提出“控制点”的概念,并把人分为“内控型”和“外控型”。内控型的人认为成败是由于自身的原因造成的,而外控型的人认为成败是由于外部因素造成的。3、维纳系统提出了动机归因理论,证明成功和失败的因果归因是成就活动的中心要素。维纳也把成就行为的归因划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同时把“稳定性”作为一个新的维度,把行为原因分为稳定和不稳定的。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第一,原因是内部的还是外部的;第二,原因是稳定的还是不稳定的;第三,可控还是不可控。同时将人们的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和外界环境等。三维度六因素结合。从而产生下表
归因类型










韦纳认为,归因的每一维度对动机都有重要的影响。归因对学习动机的影响具体表现于以下方面:①对成功和失败的情感反应。②对成功和失败的期望。③所投入的努力。
归因理论认为,人们都试图维持一种积极的自我形象。故当活动成功时,个体倾向将成功归于自己的努力和能力,反之,活动失败时,归因于一些不可控的原因,以挽回自己的面子。
虽然归因于努力和能力在韦纳看来都是积极归因,但卡芬顿(Covington)提出的自我价值论认为成功的学生多半将原因解释成自己能力的体现,因为努力人人可为,但能力唯我所有,这使人感到更大的自我价值。如果失败的事件连续发生,他们就有可能将原因归于稳定的自身因素,将失败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原因。不可控是激发动机面临的最大的挑战,它会使学生产生习得性无助。
3,自我功效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也是学习动机理论,已考过简答)
自我效能感指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它与自我能力感是同义的。这一概念是班杜拉提出的。
不同自我效能感学习者的学习特征
维度    高自我效能者    低自我效能者
任务定向    接受挑战性的任务    避免挑战性的任务
努力    面对挑战性任务付出更大努力    面对挑战性的任务付出的努力较少
意志力    不达目标不罢休    达不到目标时就放弃
信念    相信自己会取得成功;没有达到目标时能控制自己的焦虑和紧张;相信自己能控制环境    总是考虑自己缺乏能力;不能实现目标时紧张、焦虑;认为自己对环境无能为力。
策略运用    放弃无效的策略    坚持使用无效的策略
成绩    更好    更差
自我效能感主要受四个因素的影响。①直接经验。②替代性经验。③言语说服。④情绪的唤起。               
5,    成就目标理论。(也是学习动机理论)
提出者:德韦克和尼克尔斯
主要观点:不同个体对自己的能力有不同的看法。这种对能力的潜在认识会直接影响到个体对成就目标的选择。
评价标准和原则:①任务标准;②自我标准;③他人标准 目标的分类:掌握目标——定位在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上。认为达到上述目标就是成功,标准用①②;成绩目标——好名次、好成绩。认为只有赢了才算成功。标准用③
35、需要的层次理论
1、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有以下五个等级构成:1,生理的需要2,安全的需要3,归属和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这五种需要都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这些需要都是天生的、与生俱来的,它们构成不同的等级或水平,并成为激励和指引个体行为的力量。并且需要的层次越低,它的力量越强,潜力越大。随着需要层次的上升,需要的力量相应减弱。在高级需要出现之前,必须先满足低级需要。
2、对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评价:优点:马斯洛把人类的需要分成由低级到高级的不同层次,并把它们纳入到一个连续的统一体中,克服了以往需要理论的笼统性、模糊性。使人对需要的认识清晰化、具体化。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缺点:1、需要层次理论在多方面尚有假设性质,缺乏实验依据和客观指标。2、马斯洛离开了人的社会历史条件,离开了人的社会实践,抽象地谈人的需要和人的自我实现,这是不可取的。3、马斯洛认为从低级到高级的基本需要都是天生的,这样就混淆了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的界限,忽视了人类基本需要的社会性。4、下一层需要的满足是上一层需要产生的条件,低一层次的需要获得满足后,才会向高一层次的需要发展的说法不够确切。5、对需要在高低之间的转化研究较多,但对需要同一层次之间的研究不够。6、比较关注低层次对层次需要的基础作用,但对高层需要对低层需要的影响探讨不够。7、虽然马斯洛用拟本能来代替本能的概念,用以说明人类的需要不同于动物的需要。但是从根本上仍未摆脱本能说,这就把生物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混同起来了。8、在需要的研究方法上,马斯洛突破了弗洛伊德用临床法局限于对精神病人的研究和行为主义者用实验法局限于对动物的研究,采用现象学描述法对有成就的人进行整体分析,这无疑是一个进步。但是这类研究在信度和效度上有不少问题,对需要的研究不能仅停留在用现象学描述法或搜集名人档案资料进行经验性的分析而放弃探索因果关系的科学证明。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马斯洛对需要的研究也是有较大的局限性。
36、意志的品质
意志品质:构成人的意志的某些比较稳定的方面。
(1)独立性:人不屈服于周围人的压力,不随波逐流,能根据自己的认识与信念,独立采取决定,执行决定它与武断和受暗示性的差别在于个体的认知能力和自信;
(2)果断性:有能力及时采取有充分根据的决定,并且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实现这些决定与武断的差别只在于结果,与优柔寡断相反;
(3)坚定性:也叫顽强性。长时间坚持自己决定的合理性,并坚持不懈地为执行决定而努力,有明确的行动方向,和执拗的差别只在于结果;
(4)自制力:善于掌握和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也表现为对情绪状态的调节,决策时的独立性和果断性+执行时的坚定性=自制力。
37、智力理论
1.智力因素说
 (1 )独立因素说。提出者: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
主要观点:认为人的能力是由许多独立的成分或因素构成的。不同的能力和不同的因素是彼此没有关系的,能力的发展只是单个能力的发展。缺点:成绩相关证明能力并不是完全独立的
  (2)二因素说。提出者: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
主要观点:认为人的能力由两种因素组成,是一般能力G和特殊能力S。完成任何一种作业时,都有两种因素的共同参加。
评价:优点:对理解能力有很重要的启发,为研究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奠定了理论和实验基础;缺点:强调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的区别,把他们绝对对立起来,而没有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关系。
  (3)多元智力理论。提出者: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
主要观点:认为能力由七种因素组成。如:言语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社交智力、自知智力。每种智力都是一个单独的功能系统,这些系统可以互相作用产生外显的智力行为。
   (4)群因素理论。提出者:瑟斯顿
主要观点:他认为智力活动都是依靠彼此无关的许多原始因素和原始驱力构成的,他从56种不同的实验中概括出7种主要因素,分别是计算能力、言语理解能力、词的流畅性、记忆能力、演绎推理能力、空间知觉能力和 知觉速度。
2.智力结构理论
 (1)智力三维结构模型。提出者:吉尔福特
主要观点:吉尔福特认为智力可以区分为三个纬度,即内容、操作和产品。内容:智力活动的对象(O)或材料(M):包括听觉(H)、视觉(S)、符号(S)、语义(M)、行为(B)。操作:智力活动的过程(P):包括认知(C)、记忆(M)、发散思维(D)、聚合思维(C)、评价(EVALUATE)。产品:智力活动的结果(O):包括单元(U)、类别(CLASSIFICATORY)、关系(R)、体系(S)、转换(T)、蕴涵(I)。智力活动的产品是指运用上述智力操作所得到的结果。由于这三个纬度的结合以多种形式的存在,人的智力可以在理论上区分为5*5*6=150种。
评价:打破传统,同时考虑了智力的内容,过程和结果,推动了智力测验的发展。
 (2),能力的层次结构理论。提出者:英国心理学家卓南
主要观点:他继承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说提出能力层次结构理论。认为能力的结构是按层次排列的。像生物分类学的分类系统那样设想能力的结构。他把斯皮尔曼的一般能力因素作为最高层次,在这个层次之下包含了两大因素群,即语言和教育方面的能力因素,操作和机械方面的能力因素;第三层是小因素群,包括言语、数量、操作信息、空间信息、用手操作等;第四层为特殊因素。
3.智力的信息加工理论
能力的信息加工理论也叫智力的信息加工理论。这种理论把人的能力和智力看成一个过程,他由不同的阶段组成,
并且是由某些更高的决策过程组织起来的。
1,    智力三元论。提出者: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
主要观点:智力由三个方面构成:(1)智力的内在成分——智力成分亚理论:智力的三种过程为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
其中元成分起核心作用;(三元中最重要和最完善的理论)(2)智力成分与经验的关系——智力经验亚理论:智力包括两种能力:
处理新任务新环境要求的能力;信息加工过程自动化的能力。(也就是处理老任务和新任务的能力)(3)智力成分的外部作用——智
力情景亚理论:智利表现为有目的地适应环境、塑造环境和选择新环境的能力,统称情景智力他由不同的阶段组成,并且是由某些
更高的决策过程组织起来的。
评价:它揭示了智力活动的内部机制。根据这种理论编制的能力测验,能测量出人们是怎样解决问题的,因而对深入了解能力的实质,
促进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2,    智力PASS模型。提出者:达斯和纳格利里
主要观点:该理论是建立在鲁利亚的三个机能系统学说的基础之上,PASS是英文PLAN—AROUSAL—SIMULTANEOUS—SUCCESSIVE
指“计划-注意-同时性加工-继时性加工”。它包含了三层认知系统和四种认知过程。其中注意系统又称注意—唤醒系统,是整个系统的
基础;同时性加工和继时性加工统称为信息加工系统,处于中间层次;计划系统处于最高层次。三个系统协调合作,保证一切智力活动的

1.下载地址 44.86 KB (需下载币0个)


相关话题/心理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心理学导论(第二版)黄希庭 练习题
    第一章 绪论 一、填空题 1. 从个体心理的动态-稳态维度,人的复杂心理系统可以区分出 、 和 。 2. 心理学研究的行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 ,如写字、看电视等,称为 ;另一类是 如知觉、注意、欲望、意愿等。 3. 心理学的科学性表现在 , , 三个基本特征上。 4. 心理学的科学研究在探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4
  • 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课堂笔记叶浩生主编
    《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课堂笔记《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叶浩生主编心理学有一个长期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 ----艾宾浩斯《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课堂笔记... 1第一章 西方心理学的起源与建立... 31.1 西方心理学的哲学起源... 31.2西方心理学的科学起源... 41 .3实验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4
  • 实验心理学(孟庆茂版)超详细知识点及重点笔记
    教材:《实验心理学》(孟庆茂、常建华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5月第一版 第一章 绪论--心理学怎样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第一节 心理学的科学性 一、什么是科学? 科学就是通过客观的观察和严密的论证来获取知识。 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权威、逻辑推理、经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3
  • 社会心理学考研笔记
    第一章 社会化 社会化是社心的中心课题,也是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的问题。 第一节 社会化概述 一、社会化的定义及其分析 1、定义 社会化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个体形成适应于该环境的人格,掌握该社会所认可的行为方式。它是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是逐步内化的过程。l 个体在社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3
  • 华师大心理学系实验心理学授课详细知识点笔记
    第一章 绪论1.观察与实验一、实验的意义以精密的控制获得正确的结果eg:下落物体的重量与下落时间的关系。 物体高度,初速 大小,重量,形状 质地,etc 时间为因变量,其他均为控制变量 二、心理学研究涉及的变量1. 自变量 可操纵(对一个事物),选择(男女,被试年龄。。。)刺激变量(一般都可操纵)被试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3
  •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心理学笔记
    广告心理学复试笔记 第一章 绪论1,广告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研究对象A广告心理学史探索参加广告传播活动的人在广告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存在的心理现象的一门学科。B其研究对象使参加广告传播活动的人在广告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存在的心理规律。广告心理学的具体研究包括广告受众(即消费者)在广告活动中心理现象发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3
  • 2019年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专硕)调剂信息
    一、拟接收调剂专业人数和基本复试线045116心理健康教育硕士,调剂6人要求:总分340,政治50,外国语50,课一150二、其他条件1045116心理健康教育硕士只接收第一志愿报考北京理工大学教育学专业的学生。三、调剂复试已经参加过教育学学术硕士的考生如申请调剂到心理健康教育硕士,不需要再参加复试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3
  • 实验心理学(朱滢版)超详细知识点及重点笔记
    第一章 实验方法 第一节 各种变量 主试就是实验者即主持实验的人,他发出刺激给被试,通过实验收集心理学的资料。 被试就是实验对象,接受主试发出的刺激并作出反应。 一、自变量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0
  •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2019年接收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现正接收201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调剂申请。具体要求如下:一、调剂专业名称及要求 调剂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0
  • 心理学考研题库(北大,北师大,华南大学)
    北大2006年真题 2006年普心真题 一、判断题 1、希波克拉底提出的体液人格类型说是科学的,它与Eysonck的特质理论有相似处。 2、至少就人格五大因素来说,几乎所有人格特质都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3、有许多证据一致表明,害羞是人类普遍可以识别的基本情绪。 4、心理学家通常将更容易患上癌症的人的行为特点归纳为A型行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0
  • 2019年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学术学位类考研调剂方案
    1、接收调剂生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2、申请条件(1)符合调入专业招生简章中规定的报考条件;(2)必须是参加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学术型的考生,初试成绩须符合第一志愿报考专业《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A类线并同时达到学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复试分数线;(3)第一志愿报考专业与调入专业相同或相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0
  • 2019年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学科考研调剂信息
    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科是浙江省首批一流学科(A类)建设学科,拥有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心理学、神经影像学高端人才,配备有磁共振成像仪、脑电仪、经颅磁刺激仪、近红外光谱仪、眼动仪等高精尖心理学实验设备,在研国家级科研项目18项。这些能够确保有志于心理学及神经影像学学术研究的硕士生在杰出导师的指导下参与科学研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0
  • 华东师范大学普通心理学笔记
    《普通心理学》学习笔记(华东师大版)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人的心理活动包括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心理过程和个性。 一、心理过程 1、认识过程:是指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与联系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9
  • 北京大学教育心理学听课笔记
    北大教育心理学听课笔记 名词解释 1、教育心理学:是在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科学,是心理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它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及与之相关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涉及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心理现象和规律。 2、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过强时效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7
  • 心理学考研资料--北师大发展心理学课后练习
    北师大发展心理学课后练习 一、历史与理论 二、研究方法 三、生物学基础与胎儿发育 四、婴儿期 五、幼儿期 六、童年期(小学) 七、青少年期 八、成年期 九、老年期 一、历史与理论 1、历史 发展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出现的重要性是什么? 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是谁?对于儿童心理学的产生起怎样的作用?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