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新闻传播考研资料(含试卷,导师,论文)(18)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27
3 政府通过操纵媒介引导和控制社会舆论
第二节 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
1.维护政治权力的合法性
现代民主政治中,大众媒介是最为重要的中介机构
大众媒介维护政治权力合法性的主要手段:传播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
2.参与政治决策
1 政治参与的主体:公民或公民团体即非专业的政治从业者
2 政治参与影响的对象:政府活动
3 政治参与的作用:确定社会目标,最大限度地分配社会的利益;选择实现目标的手段。同时,增强公民自身的社会责任感。
④ 政治参与的方式:直接与间接两种。差异在于参与者介入政治过程中是否通过中介机构。大众媒介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中介机构。公民或公民团体可利用媒介间接地参与影响政府的活动。
⑤ 政治参与最主要、最直接的目的:参与政治决策。
⑥ 大众媒介参与政治决策的方式:沟通信息和影响舆论。
1) 通过提供媒介对客观世界的报道,影响人们对客观环境判断。其中信息量多少及重要程度是主要变量
2) 因为大众媒介对舆论有引导作用,所以公民个人或团体都可以利用媒介鼓吹自己的政治主张,阐明自身利益,并努力使政治觉得符合自己的意图。
3.进行舆论监督
1 对权力的监督范围:权力的产生过程、权力的运行状况、权利运用的结果。其中,权力执掌者是监督的中心环节。
2 大众媒介在实施舆论监督是扮演了一个中介的角色。它将公众的监督传达给政府,同时也将政府的所作所为呈现给公众,以便政府接受公众的监督。
3 大众媒介并非只是被动的传声筒,它同时具有相当大的能动性。它不但能反映舆论,还能影响甚至制造舆论。有时,媒介本身就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舆论力量,甚至与公众舆论冲突。
第三节 媒介发展与民主进程
媒介发展与民主的关系:
1.媒介形态与民主状况密切相关。
2.媒介发展促进了民主的进程
3.媒介的未来发张将改变现代民主的基本状况
第十七章 大众传媒与经济
第一节 现代经济对大众传媒的决定性影响
1.决定大众传媒的体制、规模和运作方式的三个因素:政治体制、经济体制以及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传统
其中最活跃、最具活力的因素是经济。
2.现代经济对于大众传媒的决定性影响主要体现在:
1 经济体制制约着大众传媒功能的发挥
2 经济体制决定着大众传媒的运作方式
3 经济发展推动了大众传媒快速扩张。两方面直接表现:
1) 为大众传媒提供大量的广告,使得大众传媒得以维持日常运转和不断发展
2) 为大众传媒提供大群消费者
④ 经济发展为大众传媒的发展提供雄厚的物质力量
第二节 大众传媒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大众传媒对社会经济的促进功能:
1 首先表现为收集与发布经济信息,引导生产和消费
2 监督市场秩序,反映社会舆论,纠正经济生活中的不公正现象和其他偏差
3 刊载商业广告,激活和满足消费需求
④ 大众传媒作为一种信息产业,其本身就是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本国创造大量利税,提供大批的就业机会。
第三节 中国大众传媒走向市场之路
1.中国媒介市场化的主要特征:
承认媒介事业的产业属性,在社会效益与传播职能优先的目标下,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2.中国传媒走向市场的主要举措:
1 着力扩展广告经营
2 调整媒介产品形态:扩容(扩时);外办大众化通俗报纸,以进一步贴近受众、贴近生活。
3 自办发行
④ 多元化经营
第十八章 大众传媒与文化
第一节 大众传媒是大众文化的最佳载体
大众传媒成为大众文化最佳载体的原因:
1.大众媒介和大众文化的对象完全一致。
1 大众文化最根本特点在于:其对象再也不是局限在某一狭窄的社会阶层中,而是基本失去阶层差别的大众
2 大众媒介的革命性成就:冲破了传播领域内的垄断局面,废除了传播活动中长期存在的等级制度,使得大众能在毫无外在限制的条件下,自由地享用大众媒介。
3 大众媒介的的特点无疑为传播大众文化准备了最充分的条件
2.大众媒介的特性契合了大众文化的内容要求
1 大众文化在内容方面基本特征:易于普及,及时消费
2 大众传媒传播内容:期望为大众所接受、偏好适合大众口味、能为最多人理解、接受、欣赏的内容。
3 大众传媒的特点:追求时效
④ 时效性最强、受众面最广的大众传媒,最适宜传播大众文化
3.某些大众文化的新诗多追求感官刺激,这也正是大众传媒的所强。
第二节 大众传媒是文化产业的关键环节
在现代社会,绝大部分的文化必须以大众媒介作为自己的载体,它们只有借助大众媒介才能到达大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文化产业的主要特征都与大众媒介特性相关:
1.商品化:市场导向对文化的影响:一方面,大众的文化需求得到了最充分的满足;
另一方面,过度追求普及导致了文化水准的下降
2.技术化:文化产业是以科学技术为依托的。大众媒介和大众文化都对技术手段有强烈依赖
3.组织化:传媒组织化使文化特征发生变化:一是生产者与消费者分离;二是受到组织规范的制约
4.机械复制:接触人数的多少,几乎是判定大众文化作品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准
5.标准化:是机械复制的直接结果。大众媒介产品(其中大部分为大众文化产品)标准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容的模式化;二是语言的相似性。
第三节 大众传媒中的文化现象
大众传媒中特有的文化现象:流行、符号化、偶像崇拜
1.流行:现代社会的普遍现象,可以看作是当代文化最明显的一种社会效果,在其中其主要作用的是大众传媒。
1 所谓流行是一种事物、行为或观念等在短时期内、在较为广大的人群中传播开来,并为人们接受、认同和仿效。
2 流行这一现代神话的制作者正是大众媒介。大众媒介在短时期内反复、大量传播某种符号,使之成为一种人人皆知的现实,渐渐地人们视其为理所当然,开始以此要求别人并设定自我。
3 在流行形成的过程中,大众的基本心理状况是从众和害怕孤独。流行实际上是大范围从众行为的结果。随着大众媒介的跨地区、跨国家、跨文化传播的实现,流行正在成为一种全球化现象。
④ 流行也是大众文化追求即使效果的集中体现。流行从来都是排斥永恒的,大众媒介传播快速的特征契合了流行的特质。
⑤ 事实上,流行和大众媒介相辅相成,流行必须依赖大众媒介才能实现,而大众媒介也需要以不断变换的流行重做自己的传播内容,并在流行潮中一次又一次地赢得大众的瞩目。
2.符号化:大众媒介通过传播赋予商品以某种意义,这即是将商品符号化了。
大众媒介大范围内的持续传播,使大众普遍认可了大众媒介所提供的商品与符号之间的关系,并且接受了媒介提供的解码方式,商品的符号化就这样完成了。
大众媒介是符号意蕴的构建者,更是将这一模式进行社会化实施的重要推动者。
3.偶像崇拜:大众文化最为奇特、最为引人注目的一种景观。
1 偶像:使大众文化产品的制作者们根据市场需求,针对大众心理精心炮制的一种特殊文化商品。
2 制作偶像使大众文化工业的最重要环节之一。这就是当代社会的“明星制”。偶像即是明星。大众媒介是“明星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3 “明星制”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大众媒介。
1) 明星之所以能以适应市场的虚拟面目——“公众形象”示人,有赖于大众媒介这个中介。大众媒介位明星创造虚拟形象提供了可能的空间。
2) 明星效应的取得还有赖于大众媒介反复大量的传播。这与大众媒介的“授予身份”功能有关。即传媒报道意味着一种特殊身份,频繁在大众媒介中出现的人物更有可能被指认为名人。传媒曝光率与人物的知名度呈正比关系。
第四节 大众传媒对文化的消极影响
1.大众媒介对文化的设限作用
1 大众媒介限制了受众选择文化享受的自由。(大众文化传播的自由,导致了大众在接触其他形式文化方面的不自由)
2 大众媒介削弱了文化的社会功能。(大众文化取消了对现实的怀疑、排斥与超越,其中包含的社会变革因素也就十分有限了)
3 大众媒介影响并控制大众的需求。(成为抑制大众自主性发挥的重要因素)
2.“文化帝国主义”
1 “文化帝国主义”理论是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最近又增添了更复杂的社会背景。在文化传播中,作为载体的大众媒介的影响力越来越突出,以至于成为一个关键性的环节。“文化帝国主义“理论集中的焦点,也正是文化的国际性大众传播。
2 此理论一经提出,立即引起发展中国家的共鸣。在传播领域中,确实存在着传播者之间的不平等问题,由此引发出关于信息流通社会后果的研究。
3 信息市场上的商品流通有其特殊性,因为它们有文化意义甚至意识形态色彩,属精神产品类。“文化帝国主义”特指发达国家有意或无意地控制发展中国家的媒介系统和文化生活。
④ 这一理论的提出基于一些基本认知:
1) 世界传播模式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世界力量结构密切相关
2) 由国力相差悬殊的国家为主体形成的世界力量结构,显然不可能是强弱均等
3) 在此影响下的世界传播模式也必然呈现某种倾斜态势,也就是发达国家在传播中的主导性与发展中国家的被动性
⑤ 文化霸权的形成,除了一部分有意识的宣传外,有很多是出于无意识状态,其中最大的驱动力是商业原则。无论是大众文化产品的制造,还是大众媒介的构建运作方面,发达国家凭借其雄厚的综合国力占据了绝对优势。
⑥ “文化帝国主义”并非刻意针对某个国家,其要点主要指向文化传播中的不平等现象。其可能产生的范围:
1) 弱国与强国之间的文化传播;
2) 少数民族与所在国主要民族之间的文化传播;
3) 土著社会与外来文化的文化传播
“文化帝国主义”理论关注的,是那些处于劣势的一方在传播过程中遭受的负面影响。
⑦ 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文化帝国主义”意味着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发达国家的文化传播内容大都与本国传统文化相冲突。因此,如何在承受发达国家文化传播的巨大冲击力的现实情形中,保持并发展本国、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燃眉之急。
新闻学概论提纲
绪论
本章重点:三个内容、三本书、一个意义
新闻学 研究对象: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
研究重点: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
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中心议题:客观社会各种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
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从新闻学内容来说可以分为理论、历史、应用三部分。
新闻理论:总结、阐明人类新闻活动的基本规律。它从新闻实践中抽象出来,又指导新闻实践。
新闻史:评述和研究有史以来人类的新闻活动的历史,重点是新闻事业产生、发展的历史。
新闻业务:总结、研究各种业务知识和新闻工作的技能技巧,包括新闻采访、新闻写作等。
1922年徐宝璜《新闻学大纲》—→理论
1923年邵飘萍《实际应用新闻学》—→业务
1927年戈公振《中国报学史》—→历史
学习新闻理论的意义
1、 指导新闻工作者自觉的从事创造性劳动;
2、 指导新闻事业不断进行正确的改革;
3、 指导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国外新闻工作的理论和经验;
4、 指导我们正确的吸收其他学科的成果。
学习了新闻学知识不等于可以成为记者?
新闻学给了我们一种从事工作的思维方式,使我们善于去发现新闻、发掘新闻,给了我们从事新闻工作的技能技巧。但是,在新闻学里并没有一个观察、理解现实和评价事实的是非曲直、利弊得失、荣辱好恶的价值体系或参照系。这种体系需要从其他学科借鉴,例如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等以及到社会实践中去汲取。
第一章 新闻活动
本章重点:两个社会、一个结论、一个比较、三种渠道
报纸、广播、电视在新闻学上总称新闻事业,在大众传播学上称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媒),或新闻媒介。
新闻活动不仅限于和大众传播工具的直接接触,也包括人们为沟通客观世界新近变动情况所进行的一切活动。
新闻活动起源于原始社会,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出现。
在原始社会,新闻活动不是为了满足精神上的需要,或政治需要,而是为了满足生存的需要。
原始人为什么从事新闻活动
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原始人的采集、狩猎和战争是社会性的,是许多人协同行动。客观世界不断变化,直接关系到原始人的生存。原始人必须相互传递情况,进行协调,才能统一行动,维持生存。由此可见,在原始社会新闻活动不是为了满足精神上的需要,或政治需要,而是为了满足生存的需要。
从原始社会新闻活动中可以得到的结论:①客观世界的变动关系到人类的生存②人类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类从事新闻活动的需要③人类从事新闻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客观世界的变动。
到了奴隶社会,出现了传递新闻(情报)的专职人员。
封建社会和奴隶社会新闻活动比较
不变 1、统治阶级、被统治阶级都需要一定量的新闻才能生存下去;
2、人类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客观世界的永恒变动促使人们自觉从事
新闻活动。
发展 1、新闻活动规模扩大;
2、新闻的内容丰富、复杂了;
3、传递新闻的手段多样了。
人们获知新闻、交流信息的渠道
传播方式 特点 优势 劣势
亲身传播 个人对个人传播 定向传播 针对性强、反馈快、互动快、不同方法可交替使用 传播面窄、速度慢、保真度差
大众传播 媒介面向全社会传播信息 无定向传播 传播面广、速度快、保真度好 没有明确传播对象、反馈慢、互动性差
群体传播 一个人面对一群人传播 既是定向传播又是无定向传播
第二章 新闻
本章重点:两个定义、两个源、三个概念、四种分类、五个要素
新闻最基本的特点:真实、新鲜。
两条并行的新闻的定义
A.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B.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
共同点:都概括、反映了新闻真和新的基本特点,都揭示了新闻的本源是事实。
不同点:A.新闻是报道,表达出新闻的形式。B.新闻是信息,表达出新闻的实质。
报道是对可以查证的事实的客观叙述。
分析:建立在事实基础上,对事实发生的原因、意义、影响所作的解释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结果所作的预测。
判断:对某一事件利与弊、是与非等作出的结论。
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这是对新闻本源的表述。
新闻来源是指新闻从何处获得,即新闻的出处。
新闻来源有三条途径:记者采访他人,记者目睹,查阅资料。
新闻要素是构成新闻必需的材料
发生新闻的主角who
发生的事情what
发生的时间when
发生的地点where
发生的原因why
明确新闻五要素的作用:1、有助于记者在采访新闻时迅速抓住事实要点,2、有助于记者迅速抓住新闻重点,尤其在导语写作中,能够全面、简洁。
新闻类别
①按内容来分
②按新闻发生地来分
③按新闻的时间性来分
突出性新闻:对出乎人们意料而突然爆发的事件的报道。
延缓性新闻:对逐步发生变化的事情的报道。
④按新闻与受众关系来分
硬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硬新闻报道要
求信息尽可能准确、量化。
软新闻: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它和人们的切身利
益没有直接关系。
媒介是以传发硬新闻作为生存发展基础的。
第三章 新闻与信息
本章重点:一个定义、一个图、五个特点、四个因素、三个要求、三个客观、五个要点
广义信息:是指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各自的属性。
一般信息:指的是与人类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只是强调对象与人类的关系。
狭义信息是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新闻学中的信息指的是狭义信息。
香农——韦弗模式
信源 符号制作 传播渠道 符号还原 目的地
(信息发布者)(语言、图像等) (三种传播形式) (理解、解释) (受众)
噪音 (各种干扰因素) 噪音
反馈
①在符号制作和传播渠道这两个环节中有各种噪音干扰。
②在信息流通中,最重要的环节还是“符号还原”环节,这关系到受者能否准确、完整地接受信息。传者能够通畅的前提是,受者能够将传者制作的符号基本还原,符号还原越准确、越完整、传者和受者的沟通就越容易,为此,传者和受者还必须有相同的认知结构。
信息的特点
信息必须有新情况、新知识、新内容,这是信息最基本的特点。除此之外,信息还应该有以下五个特点:
1、 共享性或使用不灭性:这是信息和物质的基本区别。
2、 压缩扩展性:信息在传播过程中既可以压缩也可以扩展。
3、组合性: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信息的有机组合,可以产生新的信息。不同的媒体组合的信息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对信息组合的能力,反映出的是记者的水平。
4、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这是信息和物质的又一个重要区别。物质的使用属性已经固定,但信息的认识却可以是见仁见智。
5、 相对性:信息的相对性是和人们对外界信息的选择性注意密切相关的。不同的人们注意到的只是一部分信息。所注意的信息又和接受者的内在需求相关。不同的职业关心不同的信息。这个特点就要求新闻工作者了解和熟悉受者的需要。不同的媒介有不同的受者,不同的受者对信息也有不同的特殊需要。
信息量
新闻的条数决定信息量,新闻所提供的事实单元多少来决定信息量。这两种办法都有实践操作意义,值得肯定,可以应用。但这两种方法无法判定新闻的质量,是表皮的判断方法而非最本质的判断方法。
扩大信息量的根本,在于扩大新闻的质而非新闻的量。
决定信息量大小的因素:
①事物变动的影响力:信息量大小和事物变动对社会、人们切身利益的影响程度成正比。
②事实变动的规模和空间:信息量大小和事物变动的规模、空间大小成正比。全局性的变动总比局部性的变动信息量大。
③事物变动的速度:信息量的大小与事物变动的时间长短成反比。事件变动的速度越快,时间越短,信息量就越大。
④事物变动的可能性概率:信息量与概率成反比。
信息与新闻工作
信息概念从20世纪80年代初引入中国新闻界,引起中国新闻界从新闻观念、媒体结构到新闻业务的重大变化,向新闻从业者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
1、 新闻媒介的首要功能是提供信息,这是媒体的生存前提。
2、 新闻必须致力于消除读者的不确定性。
3、信息量的引入对新闻业务的新要求。
①变一次性终端报道为分阶段连续报道。
②加强深度报道。
③加强新闻综合述评。
④加强全方位报道。
信息与客观性报道
相关话题/新闻
程曼丽外国新闻传播史笔记
《外国新闻传播史》笔记(全)总论篇 1.《每日纪闻》 公告式的官方公报。是古代统治者采用的重要传播方式之一。 公元前59年古罗马,凯撒当选执政官后下令创设。当时的名称是阿尔布,后来人们称之为《每日纪闻》。 是将每日元老院及公民大会的议事纪录,用尖笔书写在罗马议事厅外一块涂有石膏的特质木板上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7四川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复习笔记
传播学名词略解 1、传播:传播是带有社会性、共同性的人类信息交流的行为和活动。 2、自我传播:体内传播或人的内向交流,是每一个人本身的自我信息沟通。 3、人际传播:狭义指个人与个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广义包括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在内。 4、群体传播:即团体传播,指人们在群体范围内进行的信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7当代西方新闻媒体+新闻评论教程重点笔记脉络清理
《当代西方新闻媒体》:新闻编辑新闻编辑 新闻编辑工作地基本属性 一、新闻传播的主导性工作采写与编辑是主要环节和基本业务 主要体现在报道的定位。总体的规范。定位与相应的调整。 其次体现在报道的策划。深、活、优 最后是报社的编前会制度。 二、新闻传播的整合性工作 (选择、修改、标题、配置、合成。)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7中国新闻事业史串讲资料
中国新闻传播史(理论框架梳理) 上古 甲骨、金属铸件(金文)、岩石是最早的文字传播载体 集市贸易、经济广告、3000 年以前的上古时代 两汉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两汉时代进入以文字传播为主的时代,载体是以竹、木制造的简和绢帛为主 造纸术始于西汉中期,完善于东汉和帝元兴年间,时称蔡侯纸 三国魏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6新闻理论教程何梓华笔记
《新闻理论教程》(何梓华)笔记导 论第一节 新闻理论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和方法一、新闻学学科介绍新闻学是研究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事业客观规律的一门学科。我国新闻学术界一般认为,新闻学是一个完整的学科体系,广义的新闻学包括理论新闻学、历史新闻学和应用新闻学三个构成部分。 理论新闻学,也叫新闻理论。主要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5浙江传媒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考研经验
本科:青岛二本学校社会工作专业 报考方向:浙江传媒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 2019初试成绩:405 政治:74 英语:72 专业一:130 专业二:129 &备考总历程:(后面分科目详细介绍) 3月中旬至3月底:查询及确定院校 3月底至暑假前:专业课:看专业书,打好基础+专业实务题网课;英语:单词积累 暑假: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考研加油站 2019-03-242019年苏州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真题
(苏州大学回忆版) 一、名词 长尾理论 观点市场 媒介接近权 文化霸权 数字鸿沟 二、简答 1.大公报张季鸾胡政之吴鼎昌三人的分工,办报方针及分工带来的影响(记忆不全 2.AI主持人记者和真人主持人记者的差异,记者主持人是否会被取代 三、论述 1.根据新闻自由委员会的一材料,论述事实与真相的差异,以及媒体应如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4中国新闻传播史笔记
《中国新闻传播史》笔记 中国新闻传播史》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木铎:中国古代传播活动中一种特殊的媒介, 在夏商周时期, 有一种被称为遒人的政府官员, 木铎 摇动木铎,巡行于各地,既宣传政令又进行必要的采风。 唐代官方的新闻传媒:朝报、进奏院状、诏书、露布(中国古代特别是三国个魏晋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4新闻传播法教程(魏永征+着)PPT
D:\网盘待更新大学资料\《新闻传播法教程》(魏永征+着)PPT.rar\《新闻传播法教程》(魏永征 著)PPT\导论.ppt D:\网盘待更新大学资料\《新闻传播法教程》(魏永征+着)PPT.rar\《新闻传播法教程》(魏永征 著)PPT\第1章 宪法规范.ppt D:\网盘待更新大学资料\《新闻传播法教程》(魏永征+着)PPT.rar\《新闻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4现代电视新闻学叶子电视新闻学笔记
电视新闻学笔记《现代电视新闻学》 叶子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上篇:电视报道意识☆专题一 电视新闻记者的素质要求一、时空意识1、追踪热点空间(1)上层热点:会议、政府信息等; 下层热点:社会新闻(2)创意来源于生活的热情和积累。(3)加热新闻的能力:找关联性;注重趣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4外国新闻传播史经典笔记
外国新闻传播史笔记 第一章口语传播(脉络图略) 第二章文字传播(脉络图略) 一、名词解释 1、古罗马《每日纪闻》( 94、99传名):公告式的官方公报,公元前 59年,恺撒成为罗马执政官,下令每日公布元老院及公民大会的议事记录,写在议事厅外的木板上,即古罗马的《每日纪闻》。内容多为政府要事,政治性强,目的在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4外国新闻传播史考研笔记
外国新闻传播史笔记 第一章 口语传播 第二章 文字传播 1、古罗马《每日纪闻》 (94、99 传名) :公告式的官方公报,公元前 59 年,恺撒成为罗马执政官,下令每日公布元老院及公民大 会的议事记录,写在议事厅外的的木板上,及古罗马的《每日纪闻》 。内容多为政府要事,政治性强,目的在于争取民众支持,扩 大政治影响。 2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4外国新闻史资料外国新闻史笔记
不管你们用什么办法,我上面列举的东西一定要烂熟于心,随便拿出一条就得倒背如流。对于文科生来说,背这点词条应该不在话下。而且,考北广的同学比较幸福了,新闻学基础卷子上没有填空,只是集中写一些字而已。我这里词条的长度基本上是按名词解释的篇幅来的,你们可以找时间用笔写一遍,掐一下时间,最好每条不要超过六分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3复旦大学刘海贵新闻采访教程笔记
《新闻采访教程》笔记(刘海贵 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第一章 新闻采访写作概述1.1新闻采访: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1.2特点:①目的的差异性;②时间的限制性;③项目的突发性;④需要的广泛性;⑤知识的全面性;⑥活动的艰辛性。方式:从形式上分: 个别访问:通常也称为一对一的访问形式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2蓝鸿文新闻采访学笔记中国人民大学版
绪论 第一节 新闻采访学研究的对象 1、新闻采访学是以新闻采访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2、新闻采访学是以记者的新闻采访实践活动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3、新闻采访学是研究记者采访规律的科学。 第二节 新闻采访学研究的历史概述 第三节 学习新闻采访学的目的和方法 第一章 记者的历史 记者是因为新闻传播的需要,伴随着报纸的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