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40年代的诗歌创作
第一节概述
40年代的诗歌注重为抗战服务,简短,有力,易于上口。出现了朗诵诗运动,高兰的《我的家在黑龙江》,光未然的《黄河大合唱》,田间的《抗战诗抄》等;政治讽刺诗,臧克家的《宝贝儿》,袁水拍的《马凡驼的山歌》;冯至的《十四行诗集》思索生命的意义和人类的前途。田间创作了大量的诗作,出版了《中国农村的故事》和《中国牧歌》等。
七月诗派和九叶诗派是40年代出现的两个最重要的诗派。延安的民歌体叙事诗很发达。
第三节九叶诗人的诗歌创作。
九叶诗人:又称“中国新诗”诗人群。出现于1940年代的国统区。主要的成员。
其特点是忠于时代又忠于艺术。主要包括1、暴露黑暗,抒写苦难。如陈敬容的《铸炼》“一声钟敲落了永夜”表达了诗人对于光明到来时的欣喜的心情。2、抒发个人苦闷、迷惘情绪;3、吸收现代派的种种手法,追求思想深切,情味隽永,意象新颖。4、追求诗的知性,晦涩朦胧。具有智性和感性相结合的特征。
穆旦是九叶诗派的代表诗人。
第四节艾青的诗歌创作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主要作品有诗集《大堰河》、《北方》、《火把》、《向太阳》等。重要的长诗有《大堰河——我的保姆》、《她死在第二次》、《火把》等。
其特色主要表现为:思想内涵:表现命运旋涡中的中国民族;土地与黑暗、光明是其诗歌主要意象。艺术特征:(1)对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造性综合,以理性的现实主义为底色,在感受和表现方式上,借鉴现代主义。(2)自由奔放的自由体。艾青的自由体新诗继承了郭沫若的精神,情感的吟咏和表达完全不受诗句外在形式(包括长短和格律)的影响,自由抒发,随意长短。艾青的诗作是中国现代自由体新诗成熟的标志,也是最高峰。(3)绘画手法的运用。
艾青的诗歌密切联系着抗战的神经,但又有着深沉博大的人类感受;诗歌语言和形式流动活泼,而又具有沉雄昂扬的格调,因此其诗歌的独特品格,故被称为“艾青体”。
重点:艾青的诗歌创作。
难点:九叶诗人的现代主义创作方法。
思考题:(1)名词解释:九叶诗人、七月诗派。(3)艾青诗歌的艺术成就。
第十四章 40年代的戏剧创作
第一节抗战广场剧
抗战时期为了适应抗战形势的需要,戏剧具有了广场特性,即趋于小型化,轻型化和通俗化,开始出现街头剧、活报剧、游行剧、朗诵剧、秧歌剧、旧戏新编等形式。还出现了集体创作。延安的秧歌剧很发达。文人创作也很繁荣:主要有夏衍的《上海屋檐下》和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等。
第二节陈白尘及世情讽刺喜剧
抗战时期出现一批暴露国统区黑暗的剧作,主要有宋之的的《雾重庆》、张骏祥的《万世师表》、于伶的《长夜行》、茅盾的《清明前后》、陈白尘的《乱世男女》《升官图》等。这些剧作中以陈白尘的《升官图》最为杰出,被誉为暴露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新官场现形记”。作品运用漫画式的夸张、讽刺、对比、重复和人物间的相互拆穿的喜剧手法,在荒诞不经的形式中揭示荒诞不经的现实。陈白尘的语言泼辣、犀利。
第三节郭沫若及历史讽喻剧
抗战时期出现了大量的运用历史故事表现抗战现实的剧作。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借用历史题材正面鼓舞抗战,如欧阳予倩的《忠王李秀成》、阳翰笙的《天国春秋》、阿英的《海国英雄》等;另一种则是借用历史来批判现实如郭沫若的《屈原》、《孔雀胆》、《高渐离》等。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郭沫若的《屈原》。剧作塑造了一个战国时期伟大的诗人、战略家、爱国者屈原的形象。《屈原》是一出浪漫主义诗剧。在这部剧作在艺术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在史剧的选材和剪裁方面,充分显示了郭沫若独到而富有创造性的见解。矛盾冲突激烈。郭沫若历史剧始终洋溢着浓烈的抒情色彩并贯穿着一种沉郁的悲剧气氛。
重点:郭沫若的历史剧创作。
难点:郭沫若历史剧创作的“失事求似”的创作方法。
思考题:(1)《升官图》的艺术表现手法的独特性。(2)屈原的形象。
《现代文学作品选》大纲
首先,此课的重点是鲁、郭、茅、巴、老、曹,要尤其加以重视!
其次,单选多选方面,要注意作家、性别、(特殊作家的字、别名,原名、笔名,如鲁迅、老舍等)及其重点作品(包括年代、写作地点,谁出版的、文体、单篇或作品集,三部曲)同题作品、(作家作品会对号入座)及对文学史的贡献、地位,极其他人(鲁迅、茅盾、郭沫若等)对作家作品的评价;文学事件,如(毛主席延安座谈会的讲话),著名的文学流派、社团:创造社、新月社、文学研究会、中国诗歌会、七月派、诗歌的三美、东北作家群、左联、汉园三诗人等(这些均可课文后面的题解中找到,另外,还要注意题解作家作品简介中“第一、首次、最重要、把××(作家、作品比做××(作家、作品)等处”。
至于解词,注意重点文学流派、社团、重要作品,作品中的人物(岁寒图、蔡大嫂、金锁记、大河文学)等。
简答和论述范围太广,不好说,多留心一下书后的习题。
阅读理解题恍兮惚兮,不说了,免得误导你!简而言之,掌握重点作家的风格,会举一反三,会套用,但也要根据具体情况,独懂文章,感觉沾边的就写,实在没有联系的作家风格别胡写,答此题与论述题时,一、注意结构,有头有尾;二,注意层次,注意分段,千万别黑糊糊一片;四、字别太乱,忌潦草、忌涂改乱、忌拉线纵横;五、注意举例,原话记得清楚的用引号、记不清的别用引号,囫囵写过,点到为止。简答题注意层次、结构,段落清晰,简而不繁:一句要点,简要阐述。
绪论
中国文学史的分期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基本涵义
第一章:20年代文学作品
20年代文学的总体特征
五四文学风貌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
1.理性精神的张扬。作用在于启蒙国民,以促进国民性的改造。就如鲁迅所说的,用文学去“揭示社会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2.感伤的精神标记。普遍带有苦闷、彷徨、感伤的精神特征。
3.个性的追求。五四新文学正适合表现个性,深刻地反映出五四新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个人表现最突出的时期。
4.创作方法多样化的探索。现实主义、自然主义、现代主义、象征主义等百花齐放的局面构成了一种创作方法的多元化的局面。
5.女性作家群的出现。如女师大作家群。苏雪林、冯沅君、黄庐隐、石评梅、许广平等。除了女师大作家之外,冰心、凌叔华、林徽因、谢冰莹等的创作更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关注。
6.短小的体制,浅豁的主题。除了鲁迅等少数比较早熟的作家之外。
第二章 《阿Q正传》赏析
1.《阿Q正传》发表的背景。
2.小说的中心人物是乡村流浪汉阿Q的形象。受压迫受凌辱的地位;精神胜利法的性格特征;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
3.《阿Q正传》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
4.《阿Q正传》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1)采用了典型化的手法。(2)叙述体的结构。(3)犀利的幽默和讽刺。(4)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5)游戏模仿的解构性。
重点:阿Q的精神胜利法。
难点:理解阿Q形象所寄托的鲁迅的国民性批判思想。
思考题:(1)阿Q的性格特征。(2)这部小说的主要的艺术成就。
第三章 《凤凰涅槃》赏析
1.作者和作品发表背景简介。
2.《凤凰涅槃》采用了象征的艺术形式,用凤凰涅槃的过程象征中国现代社会和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蜕变过程。诗中涉及的艺术形象大多具有象征意义:凤凰是五四时代精神的象征、诗人自我的象征;火是五四时代的革命烈火的象征;群鸟是反动军阀和无耻市侩文人的象征。
3.思想意义。
4.在艺术特色上,本诗显出了浓烈的浪漫主义抒情特征:首先,本诗显示出了火山爆发似的激情和狂飙突进的气概;作品为了达到对火山爆发式情感的宣泄,大量采用诸如排比、反复、设问和反问等手法。其次,诗中充满了丰富奇特的想象和绚丽浓厚的色彩;大量运用神话传说,对凤凰更生的场景进行虚拟,运用一些具有极端性的色彩,把情感、感觉推向极端化。再次,自由体新诗的形式。
重点:《凤凰涅槃》是五四时代的诗的宣言。
难点:浪漫主义的想象。
思考题:(1)凤凰、火和群鸟有什么样的象征寓意?(2)这首长诗的艺术成就,以及在现代新诗史上的独特意义。
第四章 《荷塘月色》赏析
1.作者简介和作品发表背景简介。
2.思想内涵:对荷塘月色的描绘;梦想的勾勒;现实和梦想之间的矛盾。
3.风格特色:首先,感情真挚。其次,构思的缜密精巧。第三,以小见大的取材方式。第四,情与景交融。此外,清丽的语言。
重点:由荷塘月色所生发出来的想象。
难点:由荷塘月色所生发出来的想象与主题之间的关系。
思考题:这篇散文的艺术成就。
第五章 《再别康桥》赏析
1.作者简介和作品发表背景简介。
2.思想内涵;以缠绵凄惋妁笔调,抒写了自己对康桥无限留恋和依依惜别的心情,微妙地层露了因“康桥理想”的幻灭而无限哀伤的情怀。
3.艺术成就:(1)形象生动,意境优美。(2)具有音乐美和建筑美。(3)富有音乐性与动态美。诗作格调轻盈柔和,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情调。创造出耐人寻味的意境。这首诗的风格飘逸清丽。
重点:这首诗的迷惘和失落情绪。
难点:这首诗飘逸、含蓄的风格特征。
思考题:(1)这首诗的主要艺术成就。(2)这首诗的艺术风格特征。
第六章 30年代文学
30年代文学的总体特征
1.具有鲜明政治色彩的无产阶级文学的出现,30年代并因此被称为“红色30年代”;
2.30年代文学开始出现休闲化倾向;
3.由于第一个十年的积累,30年代开始出现文学的大家和巨著。
4.30年代文学较之于20年代更为深沉博大。
第七章 《雨巷》欣赏
1.作者简介和作品发表背景简介。
2.这是一首象征诗作。由于运用了象征意象,所以其中所蕴涵的意义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首先从诗作的表层语义上来看,这是一首爱情诗。其次,这首诗也可以看作是一首与信仰的失落与追求有关的诗作。表达了诗人的孤独、伤感和自恋的。
3.这首诗是戴望舒现代派诗歌创作的代表作。具体表现为:(1)运用象征进行抒情。(2)这首诗具有音乐美。(3)诗作意象具有中国古典的美又具有西方现代派的情韵。在这首诗中,戴望舒受法国象征派和中国古代诗词的影响很深,从而刻意追求诗歌意象的朦胧。
重点:运用象征进行抒情的方法。
难点:象征意象所带来的这首诗的意义的多义性和模糊性。
思考题:(1)这首诗在艺术上的主要成就。(2)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绪?
第八章 《子夜》赏析
1.作者简介和作品发表背景简介。
2.人物形象:所写人物众多,可以说是三教九流无所不包,有资产阶级,有工人阶级,有地主,有知识分子,有军人和家庭主妇,甚至街头的地痞流氓。而主要的人物是资本家吴荪甫和赵伯韬。形象的意义。
3.思想内涵。
4.在艺术上,这是—部典型的革命现实主义的长篇小说。(1)作品采用了典型化和类型化的手法来塑造人物。(2)生动细腻的人物心理。(3)个性化的语言。(4)宏大严谨的结构。(5)很强的理性色彩。
重点:艺术手法。
难点:作品中众多的人物,以及这些人物所承载的社会意义。
思考题:(1)试析吴荪甫形象的复杂性。(2)这部小说的主要艺术成就。
第九章 《家》赏析
1.作者简介和作品发表背景简介。
2.《家》以辛亥革命前后的四川成都为背景,写了大家族高公馆三代中的四类人物:一类是封建大家庭的维护者,老一代如高老太爷。一类封建大家庭的维持者,如高克明、高觉新。高觉新的性格特征。一类是封建大家庭中的败家子,如叔叔辈的克安、克定。一类是封建大家庭的反抗者,如觉慧、觉民。觉慧的性格特征。再一类是那些封建大家庭的受害者,如梅、瑞珏和鸣凤等女性。
3.思想意义。
4.艺术特色:(1)典型化的方法。(2)写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多层次性。(3)浓郁的抒情色彩。(4)心理描写。
重点:这部小说对于封建家族的控诉。
难点:高觉新的性格的复杂性。
思考题:(1)高觉新和高觉慧的性格特征。(2)《家》的艺术成就。
第十章 《雷雨》赏析
1.作者简介和作品发表背景简介。
2.作品中的八个人物。在这八个人物中,最具性格特色的是周朴园和周蘩漪。
3.艺术成就:(1)结构精巧。(2)戏剧性强。(2)细节描写。(3)戏剧语言上。
4.曹禺的剧作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的成熟。
重点:《雷雨》的艺术成就。
难点:周朴园和周蘩漪性格的复杂性。
思考题:(1)试论述周朴园和周朴园性格的复杂性。(2)试分析《雷雨》的结构特征。
第十一章 《骆驼样子》赏析
1.作者简介和作品发表背景简介。
2.祥子的形象。
3.思想内涵。
4.艺术成就:首先,作品采用了传统小说的单线结构的方式。其次,作品运用心理描写的方法成功地塑造了祥子的形象。第三,语言特色。第四,深厚文化的意蕴。
重点:祥子的形象。
难点:作品的文化意蕴。
思考题:(1)试论述祥子的形象及其意义。(2)《骆驼祥子》的艺术成就。
第十二章 40年代文学
抗战时期文学的总体特征
1.格局化:三个区域,三种文学。国统区文学,具有五四传统;解放区文学具有浓重的工农革命气息;而沦陷区则带有娱乐化倾向。
2.时段化。在不同的时段则文学创作有所不同,抗战初期以救亡为主题:诗歌合为时而著,具有现实性和战斗性,但较为空泛,缺乏诗歌的审美性。戏剧为救亡服务,戏剧形式趋于小型化、轻型化和通俗化。小说创作具有现实的讽刺性,表现了对于现实的冷静的思索。而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以后,抗战的热情出现冷却,讽刺性作品增多。而解放战争时期,文学延续了抗战后期的“民主”主题。(主要是指国统区文学)
第十三章 《金锁记》欣赏
1.作者简介和作品发表背景简介。
2.曹七巧的性格特征。受害,因而值得同情;变态,值得憎恶。
3.思想内涵: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对存在的认识。
4.《金锁记》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1)丰富多彩的心理刻画。(2)意象化的手法。(3)结构的独特性。(4)独到的节奏。此外,作品的参差对照的手法,语言新旧的杂陈也都很有特色。
重点:曹七巧性格的发展变化。
难点:人物性格的精神分析深度。
思考题:(1)试分析曹七巧的性格特征。(2)这部小说在艺术上的主要成就。
第十四章 《围城》欣赏
1.作者简介和作品发表背景简介。
2.《围城》以深刻的现实主义笔触成功塑造了一群现代新儒的典型人物,方鸿渐的形象。
3.在主题上,精细入微地描绘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众生相,无情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人生、社会的荒凉。通过主人公方鸿渐的命运变迁,艺术地概括了20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的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一代欧化知识分子的特征和命运,写出了一部现代中国的“儒林外史”。小说以不同侧面深刻剖析了处于封建传统文明与现代西方文明夹击下的中国知识分子进退失据的心理状态和精神怯懦,无情批判人性的弱点和人生的荒凉。
3.艺术成就:《围城》在艺术上的卓越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刻画了人物的群像,且人物性格鲜明。(2)《儒林外史》式的结构样式。(3)出色的肖像描写和细腻的心理刻画。(4)绝妙的讽刺。此外,作品语言生动、机智,新鲜,比喻联翩而至,妙趣横生。
重点:小说对于人性的剖析。
难点:“围城”的涵义。
思考题:(1)试分析方鸿渐的形象。(2)小说的艺术成就。(3)简分析“围城”的涵义。
第十五章 《边城》欣赏
1.作者简介和作品发表背景简介。
2.《边城》的中心人物是翠翠。
3.艺术成就:善于描写湘西边地特有的民俗风情,山光水色,以构成其理想的人生形态。首先,小说通过翠翠的纯朴,渲染了一种强烈的人性美和人情美。其次,小说描写了湘西边地特有风俗美和人情美,这种原始野性的风情和田园牧歌的情调淡化了社会矛盾;第三,小说不以曲折的情节取胜,而是创造了一种诗化的意境,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空间。情绪的体操。小说是存在着情节性的,但是它把情节性埋藏在诗情画意之中。
4.翠翠爱情的失败,也作品的结尾的悲剧性,暗示了作者对于边城乡村牧歌面对现代文明必然走向崩溃的隐忧。
重点:这篇小说对人性美的表现。
难点:这篇小说的文体特征。
思考题:(1)小说中翠翠爱情的失败和结尾的悲剧性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情绪。(2)小说在艺术上的主要特征。(3)小说是通过哪些方面来表现人性美的?
第十六章 《小二黑结婚》欣赏
1.作者简介和作品发表背景简介。
2.小说塑造了三组各具特色的人物:A.新型农民的典型:小二黑和小芹。
B.落后农民的典型;二诸葛、三仙姑。C.封建恶势力的代表:金旺、兴旺。
3.思想意义。
4.小说在民族化群众化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作者学习了中国传统的说唱艺术和古典小说的长处。这主要表现在:(1)在结构上,采用单线发展的手法。(2)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展现人物的心理。(3)人物的类型化。(4)山西的地方特色。语言的山西风味。
重点:作品在艺术上的民族化特征。
难点:人物性格的类型化特征。
思考题:(1)试分析二诸葛、三仙姑的形象。(2)这篇小说的主要艺术成就。
《中国现代文学史》概要
绪论
要点:现代文学产生和发展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新的文学形式形成的三条途径,现代文学的阶段划分。
一.思想革命的产生
鸦片战争后,人们认识到了中国科技的落后,于是产生了科学(特别是军事科学)救国的思想;而甲午海战的失败,又使人们认识到,若不改变政治体制,先进的科学也难以救国,于是开始了政体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但很快又出现了袁世凯的篡权和复辟,这再一次使人们认识到,不彻底扫除封建思想,即使政体改变了,也是不巩固的。于是,他们发动了一场猛烈的批判封建思想的“思想革命”。
二.新的文学形式形成的途径
其途径主要有三条:
1.外来形式的民族化
2.传统形式的现代化
3.中西结合的崭新形式的创造
三.现代文学的阶段划分
1.发生期(1917—1920)。文学革命标志着现代文学的诞生。这时主要是在批判旧文学的同时开始新文学的创造。
2.发展第一期(1921—1927)。文学研究会、创造社的成立、《沉沦》、《女神》、《阿Q正传》的出版和发表,是新文学进入发展期的标志。特点为百花齐放。
3.发展第二期(1928—1937)。“四一二”事变后百花齐放的局面结束,新一个时期也就开始了。特点为左右分裂,大型作品走向成熟。
4.发展第三期(1937—1949)。“七七事变”后,分裂局面结束,代之以统一的抗战文艺运动。主要特点是因政治而划分为不同地区,不同地区又形成前后两个不同阶段。
第一章
要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胡适、周作人的新文学观。鲁迅的早期生平。《狂人日记》的划时代意义。
一.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关系
新文化运动首先是一场批判封建思想的思想革命运动。它一开始就以革新思想、促进中国社会的现代化为明确的目标。而长期以来,封建文学成为了封建思想的载体;要打倒封建文学,就必须发动文学革命。因此,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胡适、周作人的新文学观
胡适、周作人的新文学观都较为重视新文学的建设。但他们的观念又各有侧重。胡适偏重形式的革新,如他的《论新诗》、《论短篇小说》、《文学进化观念与戏剧改良》等论文为新诗、现代小说和话剧的建立提供了理论的支持;周作人偏重思想的改革,如他的《思想革命》、《人的文学》、《平民文学》等论文使文学革命的主张理论化,对后来为人生派文学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文学革命的内容和意义
其内容主要有三项:
1.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主张打破种种旧形式的束缚,追求文体的解放。
2.批判“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等封建的文学观念;批判桐城派、《文选》派、江西派等封建文学的代表性流派。
3.提倡国民文学、平民文学、社会文学,要求表现社会的真实现状,描写普通人的生活。
其意义主要有四条:
文学意义:文学革命宣告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终结和现代文学的诞生,是中国文学的一个伟大的转折点,一个新的文学世纪的开端。
思想意义:文学革命既是思想解放的成果之一,又是思想解放的一种表现形式,对促进中国社会和人们观点的变革做出了贡献。
政治意义:文学革命为五四爱国反帝运动做了理论准备,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干部和人才。
世界意义:文学革命是十月革命后世界范围内出现的革命文学潮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对二十世纪世界革命文学潮流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四.鲁迅的早期生平
1881年生于绍兴,1936年在上海去世。少年时代他看到了封建阶级的腐败,看到了农民精神上的麻木和生活上的贫困。青年时代,他读到了严复译述的《天演论》,受到达尔文进化论的很大影响。到日本学医时,他还是个科学救国论者,但体格强壮的同胞作为麻木的看客的幻灯片,使他感到了改变精神才是救国的第一要着,于是,他弃医从文,成为一位启蒙主义思想家。国内的黑暗现实,使鲁迅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中。在新文化运动的鼓舞和召唤下,终于发出了沉寂多年的第一声呼喊,发表了震惊海内的《狂人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