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教程》考研辅导(10)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29
3、文学创造与其他精神生产的区别:(1)文学创造与科学的区别:科学活动通过更改思维力求如实地把握世界的客观规律,把直观和表象加工成概念、范畴的活动,目的在于获取关于客观世界的真理知识。文学活动则是通过人对世界的情感体验、感受、评价,力求表达主体对世界的主观感受和认识,审美化是文学科学生产的特质。(2)文学创造与宗教的区别:文学创造是一种具有话语蕴藉的审美意识形态的生产,它建立在对现实世界的真实感受的基础上,以审美情感去体验和发现世界的美。宗教是人的本质的异化形态,它虽然常常要借助于审美形式去征服人,但实质上是要导向超验的彼岸世界。
4、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生产: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文学创造就是以言语为原料的生产活动。文学言语不同于一般的科学言语和日常言语,科学言语强调严谨的逻辑和语法结构,要求说理清楚、概念明确、不注重个人色彩和风格,显得素材单纯、千篇一律。日常言语受现实人际关系和具体语境的影响,较富于感情色彩和个人风格,但要服从于说明的需要。文学言语不仅强调个人感情色彩和风格,而且采用描写、表现、象征等形式来反映外部世界,表达主体的情思,甚至刻意追求使用阻拒性言语。
5、客体即“自然”说:认为文艺起源于人对宇宙或世界的模仿。“模仿论”分别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柏拉图认为艺术是“影子的影子”、“模仿的模仿”;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模仿的世界同样可以达到真理的境界,从而肯定了文学的价值和作用。评价:“模仿论”强调的是艺术家观察、复制自然的能力,轻视了作家、诗人的个体性,从而忽略了文学创作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自身的丧失”意味着并非真正的文学创造主体,文艺理论史上那种把文学主体归结为单纯的“模仿者”的观点,其根本缺陷就在这里。
6、客体即“情感”说:艺术的职责不是模仿自然,而是表现心灵,表现情感。评价:客体即“情感”说把人的情感列为文学艺术的表现对象之一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如果把文学客体归结为情感,以此否定客观世界作为文学的根本对象,或割断个人情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则是唯心主义的。
7、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的客体和惟一源泉。首先,文学创造的客体是整体性的社会生活。其次,文学创造活动的客体是具有审美价值的或经过审美提炼而具有审美价值的社会生活。再者,文学创造的客体是作家体验过的社会生活。
8、主体即“模仿者”: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而作家、艺术家就是“模仿者”。在柏拉图看来,艺术家作为模仿者只是“影像”的复制者,机械的临摹者。亚里士多德则认为,诗人对自然的模仿是不同于历史学家的主动创造者。诗人的职责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 评价:主体即“模仿者”说含有轻视主体创造性的色彩,它强调的是艺术家观察、复制自然的能力。
9、主体即“创造者”:强调艺术的想象与创造的本质,强调艺术家、诗人作为创造者的主体地位。评价:主体即“创造者”说肯定了人的生命活动的突出特征,但这种创造并不是随心所欲,而要受到客体对象的制约,因此,“创造者”说并未能辩证地提示艺术主体作为创造者的全部内涵。
10、主体即“旁观者”:艺术主体是生活的“旁观者”,艺术家处于游离于现实利害关系之外的“旁观”位置的人。评价:“主体即旁观者”的说法,指出了艺术家在创作中的非功利心理状态,有一定道理的,但它走向极端,不切实际地把艺术家描述为不食人间烟火、超现实超历史的世外人。艺术家作为审美者,有思想、有爱情、有血,必然以一定的功利眼光去审视世界、投入现实,不可能作为纯粹的“旁观者”。
11、主体即“移情者”:人们在对周围世界进行审美观照时,不是主观地被动感受,而是自我意识、自我感情以至整个人格的主动移入;通过“移入”使对象人情化,达到物我同一,从而产生美感。评价:“主体即移情者”的说法,在说明艺术家在创作活动中情感活动的某些特点和客体人格化的原因方面不无道理,但它把移情看作艺术创作的普遍规律,把艺术作品仅仅看作主体情感的外射,否认了客体的根本意义,也是不可取的。
12、文学创造的主体是特殊的艺术生产者:首先,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存在于艺术生产活动中的艺术生产者。只有处于文学生产活动中并具有主体性的即自由自觉的创造者,才是真正的文学创造的主体。其次,文学创造的主体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第三,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具体的社会人。作为文学创造的主体,任何作家、诗人都是具体社会生命、社会灵魂的“单个人”,或者说,都是具体的、个别的社会人。
13、文学创造中主客体关系的特点:(1)创作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的评价以情感体验为心理特征。(2)创作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的把握以感性直观为思维特征。总之,在文学创造中,主体的情感体验和感性直观是连接主客体关系的纽带,这就是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的特殊性。
14、文学创造中主客体的双向运动:一方面,主体能动地审美地反映客体,即主动地选择客体,并通过情感体验把自我的意识、情感对象化,即将客体“主体化”,在观念中创造出源于客体又超越客体的审美形象。另一方面,主体始终受到客体的规定和制约。创作主体的一切创造性活动,包括虚构、想象、情感投射,观念移注等,都不可能离开具体客体进行纯粹任意的胡编乱造和情感发泄。即客体使主体“客体化”。
六、历年真题
1、举例分析文学创作活动中创作主体与生活对象之间的关系。(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文学类各专业文学理论试题-论述15分)
答:文学创造活动中创作主体有着相应的规定性,这种规定性表现为受动性和能动性。首先,受动性是指作家要受到他所生活的时代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制约,作家不可能任意地选择自己所喜欢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作家的生活、经验、情感、见解、心理结构和审美智能结构,归根到底都是由一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决定的,不可能超越一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鲁迅选择阿Q这样的人物,与当时辛亥革命的失败和国民心灵普遍麻木的社会生活情景密切相关。再如文化大革命后“伤痕文学”的出现,也与否定“文化大革命”这一“历史悲剧”的时代背景有关。由此可见,作家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一定的文化传统中,他选择何种生活为创造的具体客体,都必然受到社会生活这个“一般客体”的规定的制约,创作主体的一切创造性活动,包括虚构、想象、情感投射,观念移注等,都不可能离开具体客体进行纯粹任意的胡编乱造和情感发泄。因此作家必须深入生活,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材料,以供在创作中能够惟妙惟肖、真实生动。假如高尔基青少年时期没有在伏尔加河流浪,没有在船上当过厨子,没有在码头当过搬运工,没有当过面包师,是不可能写出《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作品的。不仅创作类似《童年》等这样叙事性的作品需要丰富的生活积累,创作以抒发情感为主的作品同样需要丰富的生活积累,因为情感、思想只能来自生活积累,没有亲身体验,就很难作出准确真实的评价,也就很难引起读者共鸣。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寥寥几句却引千古感慨,这与他个人的经历、抱负是分不开的。
其次,能动性是指作家的创作以及审美智能结构和心理结构虽然受制于一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但这并不意味着作家是被动地接受,而是通过作家的能动选择接受的。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和社会关系中的作家都有自己的主体意识,可以主动地去选择、接受生活对象,任何生活对象,也只有在进入作家主体意识后才有文学意义,例如中国古代诗人同是写月亮,就有成百上千的意象,“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等等。综上所述,在文学创造活动中,作家既要受到一定生活对象的限制,又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情感体验和感性直观在作品中创造出全新的形象。
2、俄国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说:“……人们只看到,艺术和科学不是同一件东西,却不知道它们之间的差别根本不在内容,而在处理一定内容的所用的方法。哲学家用三段论法,诗人则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然而他们所说的都是同一件事。……一个是证明,一个是显示,可是他们都是说服,所不同的只是一个用逻辑结论,另一个用图画而已。” 这样的说法是否正确?如果有偏颇,请你进行辨析。(南开大学2000年文艺学方向文艺理论试题-论述20分)
答:这是别林斯基关于文学艺术活动与科学认识活动在反映具体生活上有何差异的一段论述,即后来所说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分野问题,对分析文学活动的方式,文学创造的思维特征产生过指导意义。诚然,艺术与科学在处理一定内容时所用的方法的确不同,但在这里,别林斯基把艺术的“内容”与艺术的“对象”混为一谈。按照他的说法,文学艺术和科学认识的客体是没有任何差别的,差异只在反映的方法与形式上。事实上,文学艺术和科学认识所反映的具体生活即具体客体并不相同,文学创造的客体有它的特殊性。
(1)文学创造的客体是整体性的社会生活。文学艺术和科学认识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差异首先在于:前者是整体的社会生活,既不局限于某一方面,也不局限于某一层次,而是多方面生活的交融、渗透,是现象与本质、具体与一般相统一的社会生活。后者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层次的社会生活。科学反映生活有两个特点:横向反映是分门别类的,如经济学反映社会经济生活,政治学反映社会政治生活和阶级斗争……在纵向反映上,科学固然要捕捉生活现象,但这不是它的根本目标,它总是力图透过事物千奇百怪的现象,追寻生活的本质和规律,可见,科学反映的生活既是一方面的生活,又是本质的、一般的生活,而不是整体性的生活。例如,《红楼梦》围绕着宝黛的爱情悲剧这一轴心,展现的是封建家族内部的、外交的、世俗的、官场的、政治的、经济的等多方面生活相交织的画卷;同时《红楼梦》又通过这些生活透露出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从而使所反映的生活达到现象与本质、具体与一般的有机统一。(2)文学创造活动的客体是具有审美价值的或经过审美提炼而具有审美价值的社会生活。如社会美、自然美。文学在反映生活时,一般地说,总是努力去发现和表现那些本身就具有审美价值的事物,而对那些不具有任何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的丑的事物总是摒弃的。当然,除去艺术中的审丑问题。然而科学对研究对象的选择并不以对象是否具有或是否可以转化为具有审美价值的事物为原则,而是以对象是否具有认识价值为原则,科学关心的始终是现象底下的本质规律,而不关心这些现象的美丑,再丑的现象,也可以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只要这种研究对人类有益。(3)文学创造的客体是作家体验过的社会生活。当某种生活不与作家发生关系,作家没去体验它,即感受、体味、思索他、与之发生情感交流时,它就不会成为作家描写和表现的对象。钱钟书如果没有对旧式知识分子的生活和心态的体验,那群处于“围城”状态的知识分子又怎么能成为作家创作的现实客体呢?可见,只有经过作家体验过的生活,才是文学创造的实际客体。科学的任务则在于探索未知世界。综上所述,别林斯基认为“艺术和科学不是同一件东西,却不知道它们之间的差别根本不在内容,而在处理一定内容的所用的方法。”是有偏颇的,文学艺术和科学认识的不同不仅仅在于处理内容所用的方法,也在于内容本身。
3、审美体验。(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方向文艺理论试题-解释4分)
答:文学活动属于价值判断的活动,更具体地说,属于审美价值判断的领域。在文学活动中,主体对客体的活动是一种观念活动,但与科学认识不同,他主要通过对具有审美价值的客观事物即审美客体(包括物质客体和观念客体)的直观感受、情感体验,对对象作出审美判断和评价,并在这个基础上运用文学话语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世界。因此文学创造的主体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
4、中国“观物取象”说与古希腊“摹仿”说有何异同?(北京师范大学2001年所有文学方向文学理论试题-简答10分)
答:中外文学理论虽然都强调文学发须依赖于社会生活,但是二者的着眼点却有所不同。《周易•系辞(下)》提出了“观物取象”的说法,虽然直接谈的是中国早期文字的起源问题,不过,象形文字作为抽象化、规范化的图画,是根据实物描摹出来的形状,因此也可以引申为是对文艺与真实世界的关系所作出的一种评论。古希腊的“摹仿”说较为直接地认为,文学反映的对象即文学的客体是独立于人之外的自然,文艺起源于人对宇宙或世界的摹仿。从这个角度说,两者都是艺术反映论思想,都试图从文学与世界的联系来看待文学活动。不同的地方在于,首先,“观物取象”说原指象形文字的起源和形成,因此不像“摹仿”说那样直接而突出地强调文艺的反映活动,而是经过后来学者的发展引申,才得以在文论上体现出“摹仿”的深层涵义。其次,两者对于潜在主体的态度有所差别。古希腊的“摹仿”说,显然含有轻视主体创造性的色彩,它强调的是艺术家观察、复制自然的能力,容易把艺术家引向靠技术临摹自然的道路上去,从而把艺术家降低为复制物品的工匠。中国古代的“观物取象”说则不同于此,观察客体,从客体中选取形象,这都传达出主体具有一定的选择、创造能力。
5、作品与意图的冲突(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文艺学方向文学理论试题-解释8分)
答:在文学创造的过程中,作品常常与意图发生冲突,创作意图是作家心中指向性很强的某种目标预期,但它有时并不符合逐渐成熟起来的那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性格的自然发展。当人物成熟起来时,他必然要按照自己的性格轨道行进,例如安娜(《安娜•卡列尼娜》)卧轨、渥沦斯基(《嘉莉妹妹》)都可以说是情非得已的结局,司汤达的小说提纲,常常没写几页就被人物的行动打破。这体现了文学创造的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在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中,客体处于非主导的、被动的地位。但是,主体从选择具体客体开始到对具体客体的重塑整个过程,都要从生活出发,以生活为依据,也就是说,始终受到客体的规定和制约。例如创作主体选择何种具体客体为反映对象,就不仅仅取决于主体“内在的尺度”,也取决于外部“种的尺度”,即客体的尺度,包括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和社会心理、社会意识等多种生活因素的规定和制约。鲁迅选择阿Q这样的人物,与当时辛亥革命的失败和国民心灵普遍麻木的社会生活情景密切相关。再如文化大革命后“伤痕文学”的出现,也与否定“文化大革命”这一“历史悲剧”的时代背景有关。由此可见,作家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一定的文化传统中,他选择何种生活为创造的具体客体,都必然受到社会生活这个“一般客体”的规定的制约,创作主体的一切创造性活动,包括虚构、想象、情感投射,观念移注等,都不可能离开具体客体进行纯粹任意的胡编乱造和情感发泄。有时主体甚至因为客体的制约和影响而改变原先的构思,例如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原先将安娜写成一个轻浮浪荡的女性形象,但越写越被安娜的悲剧命运所感动,终于改变了原先的构思,把安女娜塑造为一位美丽、追求自由的令人同情的女性形象。从这个角度说,文学创造中,客体也使主体“客体化”了。
第七章 文学创造过程
一、考点综述:
1、基本概念:
材料 艺术发现 创造动机 艺术构思 想象 灵感 直觉 艺术思维 无意识 综合 简化 变形 陌生化 即兴 推敲
2、基本原理:
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 灵感的特点 意识和无意识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 文学技巧运用时所依据的原则
二、识记:
1、文学创造是一种艺术生产活动,其过程一般可分为发生、构思和物化三个阶段。
2、材料是文学创造的第一要素,社会生活是文学材料的惟一源泉;同时,文学材料具有主体性特征。
3、几种常见的构思心理机制:回忆与沉思、联想与想象、灵感与直觉、理智与感情、意识和无意识。
4、常用的构思方式:综合、突出、简化、变形、陌生化。
5、灵感的特征:非预期性、亢奋性和创造性。其中本质特征是创造性。
6、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将联想归纳为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和对比联想三种。
7、技巧运用所应注意的问题:技巧运用要为物化主要形象(或意念)的内在物理服务;技巧运用要为作家通过形象所要表达的中心意念服务。
三、解释:
1、材料: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因而具有主体性的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对粗糙的刺激或信息。
2、文学创造:一种旨在创造新的意识形态的艺术生产活动,其过程十分复杂和细微,一般可划分为发生、构思和物化三个分阶段。
3、艺术发现:作家在内心积累了相当多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无意识地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领悟。
4、创作动机:是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造活动的一股内在动力,它是与一定的主观愿望或目的相联系的。
5、艺术构思: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
6、想象:就其本义来说,就是“想出一个象来”,并对它进行反复思考、加工,换言之,想象就是把过去经验的记忆和先前形成的中心之象在某种新刺激下重新合成一个新结构的过程。
7、灵感: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它是作家在内心长期积累、比较、分析材料并艰苦地思索之后,突然在无意之间获得的对所思主题(意念或形象)的一种顿悟。其突出特征是非预期性、亢奋性和创造性。
8、直觉:作家凭借过去的知识积累,过去的经验,已有的、炉火纯青的判断能力和推理能力,并与目前所专注的思想趋向、情绪趋向等相结合,对某种事物(或现象)做出的突破性顿悟。
9、艺术思维:借助于再现想象尤其是创造性想象所从事的思维。它具有整体性、情感性和创造性特征。
10、意识:在文学创作中,意识是指作家以清晰的理智有意地调动、分析和综合材料,使之成为有机的能表达一定意义的整体作品的心理能力。
11、无意识:指潜伏于作家意识之下的、有活力的,但却因受到某种压抑而未进入意识的一些观念和心理能力。
12、综合:围绕某种中心意念,以心智的功能加工、改造许多旧材料,使之糅合成一个能够体现自己意图的完整的有机的艺术形象的构思过程。
13、简化:指作家故意少说几句,略去具体细节而抓住主干,形神兼备地传达出形象(或意念)的大致轮廓与内在精髓的构思方式。
14、变形:作家在构思中极大地调动想象力与创造力,以违反常规事理创造型象的方式,实现变形方式有:扩大、缩小、粘合、漫画、夸张、幻想等。
15、陌生化:指在观察描写事物时,摆脱日常生活中的“自动化”、“习惯化”,用事物给人的第一次新奇反应为基础来展开描写,以此调动、激发读者的想象力的一种构思方式。(陌生化手法涉及到两个方面:语言、形象。参见第3、10、12章)
16、即兴:作家因受到某一外在刺激或内在冲动的作用,兴会来临,在文字操作过程中迅速地创作出某作品的状况。
17、推敲:作家在语言文字操作过程中反复选择单词、调动语序,以求准确、妥贴地把形象或意念具体化的操作手段。
四、问答:
1、为什么说文学材料具有主体性特征?
答:第一,社会生活是文学材料的唯一源泉。毛泽东说:“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这段话比较精辟地概括了文学材料的本质属性,言简意明地指出了储存文学材料的仓库和获取文学材料的唯一源泉——社会生活。但社会生活是外在的、客观的。一切社会事件、现象等,在未进入作家头脑之前,在未经作家心灵照射之时,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材料,还不能对文学创造起作用。第二,这时,它们还只是“准材料”,只有当它们被烙印在作家头脑中,并转化为主体心灵深处的记忆时,它们才对文学创作起作用,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学材料。第三,按马克思的看法,文学创造是一种意识形态的生产,因而其材料在性质上必然与一般物质生产的材料有所不同,区别就在于文学材料不是独立于生产者(作家)之外,而是储备在他内心的精神现象,或者说存在于他记忆中的表象材料。例如,同是面对“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先生在其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表现了亢奋的情绪和执著的追求,而俞平伯先生在同名文中表现了一种空灵和清幽的境界,如此不同是因为作者精神性情投射使然。因此,我们说文学材料具有主体性特征。
2、作家获取材料的途径有哪些?具体怎样?
答:作家获取材料的途径有两种分法,一种是无意获取和有意获取、一种是实践获取和书本获取。无意获取和有意获取是按照作家精神专注的趋向和程度而划分的。无意获取是作家从小在社会生活和实践中所接收到的大量刺激。对于这些刺激,他虽然没有有意地记忆或着意地思索,但它们却作为连续不断的信息流悄悄地进入大脑,有些甚至会在长期记忆中扎根。作家,只要生活在社会中,就有各种刺激和信息(或普通或特殊)不断地“侵犯”他,“骚扰”他,其中必然包含着可用来从事文学创造的大量材料。例如,法国著名作家普鲁斯特,一生除家乡小镇伊利耶和首都巴黎之外没去过任何地方。35岁以后,他更是“终年生活在一间门窗经常不打开的房间中”。但这并不妨碍他写出世界名著、七卷本的《追忆似水年华》。普鲁斯特从事文学创作的材料,主要就是通过无意识获取的途径得到的。有意获取,是指作家出于某种理想冲动,或为了完成某一个创作任务,而围绕一个中心,并采用有意记忆(或笔记、摄影等)的方式,去有意接受刺激或积累信息的途径。例如,罗曼•罗兰、纪德到十月革命后的苏联采访,巴金到朝鲜战场考察,都属此类。但必须说明的是,处于这种境况的作家,虽可能被热情所驱使,然而心灵深处却无法摆脱一种无意识定位,即把自己视为短暂的投身者、参与者或局外人。这导致他们往往不自由地以两种极端眼光——或批判、或挑剔——来看待所接受的那些刺激和信息。
实践获取和书本获取是从作家获取材料的渠道来划分的。实践获取,主要指作家主动(或被迫)投身某一生活领域(或某种社会实践)去感受刺激,并获取信息的途径,这种材料又叫作直接材料。例如,司汤达从军,凯尔泰斯被投入“奥斯威辛”,王蒙遭流放,陀思妥耶夫斯基、索尔仁尼琴、丛维熙、张贤亮进监狱……都属此类。很明显,这种日复一日的既单调而又严酷的生活实践,对本人来说,并非易事,而是一种无奈的求生,但却丰富了这些作家的记忆储备,直接获取了许多难忘的文学创作材料。书本获取,则是指由于文学的意识形态性质,它常常要依据前代或古人传递下来或同代人所提供的思想材料来从事创作,所以又叫作间接材料。例如,凡尔纳一生创作的100多部(篇)幻想小说,其材料大部分都是从法国国立图书馆的书刊中获取的。
3、请简述回忆与沉思这一心理现象。
答:艺术构思时的心理机制是十分纷繁复杂的,回忆与沉思是其中常见的重要的心理现象。回忆就是积极地和有意义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它是艺术构思的重要机制。有时作家有一个很好的创作意念,却苦于无法下笔,这并不是因为他缺乏材料,而是因为大脑中一时回忆不起来有关的信息,或暂时无法在意念与信息之间建立联系。在艺术构思中,回忆常常是由外在的刺激或内部需要在特殊情况下激活了某一意念而发生的。人在记忆时往往自发地将信息压缩为一簇簇的集合体,一个集合体就是一组内部联系紧凑的信息项,它能够像一个单词一样被记住。当外在的刺激或内在的需要与某一创造意念挂钩时,神经传导活动便迅速把它传到大脑的相关区域,此时,创造主体便可以在那些集合体中扫描,并找出所需要的信息。
相关话题/文学理论
文学概论题库-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完整笔记
文学概论试题库 一、选择题 1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 ) A哲理性 B荒诞性 C象征性 D抽象思维直接参与 2抒情偏于表现作者主观世界,是用话语的( ) A抒情动作 B抒情内容 C声音组织 D画面组织 3抒情反映现实现实生活方式的特殊性( ) A 象征性 B主观性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7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习题及参考答案
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文学批评史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皖西学院中文系 卢佑诚 编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练习题 第一章 一、 填空题: 1、 先秦时期文学理论批评的萌芽和产生,大致可以春秋末期的孔子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孔子 以前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7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完整笔记
第一编 导论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史。文艺学包括广义的文艺学和狭义的文艺学,上面所说的是广义的文艺学,狭义的文艺学主要就是指文艺理论 第一节 文学理论的性质 一、文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2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复习笔记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版)读书笔记 第一编 导论 第一章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1、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1)目前一般把文艺学区分为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美国学者韦勒克、沃伦在其合著的《文学理论》中认为,文学是一个与时代同时出现的秩序,文学理论是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0文学理论教程考研重点总结笔记
文学理论教程 第一章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1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研究其发展过程、相关知识、基本规律的学科,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2文学理论:以哲学方法为总的指导,从理论的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规律,建立起文学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9文学理论精品课电子讲义(阎嘉)
第一讲:文学本质论 一、文学的本质 (一)考察文学的不同视点(二)有关文学本质的有影响的观点 1,模仿论:模仿论也被称为再现论。模仿论强调的是自然或生活等客体对文学的决定作用。 2,表现论:表现论强调的是作家个人的内心世界,认为人的内心世界决定了文学的本质。 3,形式本体论:形式本体论强调的是作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9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目录封面内容简介目录第一编 导 论 第1章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1.1 复习笔记 1.2 课后习题详解 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2章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2.1 复习笔记 2.2 课后习题详解 2.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编 文学活动 第3章 文学作为 ...辅导考试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2-222019年扬州大学文学院617文学理论考研全套资料
目录说明:本全套资料免费下载,共包括4种电子书。使用全套资料密码激活后,全套资料里的所有电子书、所有题库均可使用。1.考研真题[电子书]扬州大学文学院617文学理论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免费下载]2.参考教材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电子书]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免 ...辅导考试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30扬州大学文学院617文学理论历年考研真题汇编
目录封面内容简介目录2014年扬州大学文学院617文学理论考研真题2015年扬州大学文学院617文学理论考研真题2016年扬州大学文学院617文学理论考研真题2017年扬州大学文学院617文学理论考研真题2018年扬州大学文学院617文学理论考研真题内容简介本书收录了扬州大学文学院61 ...辅导考试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302019年复旦大学703文学理论考研大纲
703文学理论考试大纲一、考试内容范围以美国学者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所著《文学理论》为主要参考读本,结合其他现代西方文论,以及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批评史中的相关知识与概念。要求对文学基本原理有较为深入的理解与准确把握,能分析论证有关论著包括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专业课大纲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2019年集美大学803文学理论与写作考研初试大纲
集美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803]考试科目名称:文学理论与写作一、考核目标(一)考查考生对文学理论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二)考查考生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文学研究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二、试卷结构(一)考试时间:180分钟,满分:1 ...专业课大纲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闽南师范大学2019年文学理论与阅读理解考研大纲
2019年文学理论与阅读理解考试大纲一、基本内容主要考察学生对文学理论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在文本解读过程中运用文学基本理论的能力、针对实际的阅读现象如何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具体主要考察内容如下:1.文学文本构成及文本分析;2.对文学话语特征的把握;3.读者反应及接受理论。二、主要参考 ...专业课大纲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闽南师范大学2019年文学理论考研大纲
2019文学理论考试大纲一、基本内容1.文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2.文学理论基本原理和方法的运用。二、具体内容包括1.文学理论的性质、形态及其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2.理解并阐释文学活动的基本要素及文学活动的基本性质、特征;3.理解文学活动的发生、发展的过程,理解当前文学活动的基本特点;4.理 ...专业课大纲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文学理论名词解释(童庆炳版)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1、 文艺学: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属于人文学科的范畴,也叫文学学。文艺学是文学实践的理论总结,又受到文艺实践的检验和修正,并给以文学实践以指导。文艺学包括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2、 文学史:指以文学产生、发展、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5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考研文学理论与思潮专题
中国现代文学理论与思潮专题 学衡派(17、10、02)战国策派(16、07)主观战斗精神(16) 《大公报》文艺奖(15) 文学的国语,国语的文学 (14) 孤岛文学(14、07、04)中国新文学大系(13)文协(13)苦闷的象征(13)第三种人(12、08)新潮社(12)学衡派(11)《中国新文学的源流》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