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教程》考研辅导(14)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29
可以看出,作家的人文关怀是建立在对社会生活的规律性认识和描述中的,而其对人的生命、尊严、价值、生存状态及未来命运的深情关注,也是同历史理性血肉般地联系在一起的。两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分离,相得益彰。
9、为什么说形式创造对文学审美价值的实现具有“生死攸关”的意义?
答:当艺术真实的创造及其蕴含的情感评价成为“真”与“善”的统一时,这种统一便构成文学创造追求的审美价值。然而这个“美”尚处内容状态,还需要相应的形式创造予以外化和体现。可见,形式创造是文学的真善美价值追求的最后完成。任何精神作品都有它的存在形式,否则它的内容就无以体现。然而相对而言,非艺术的精神作品,其形式与内容之间的联系却不若艺术作品密不可分,有的甚至可以做到一定程度上的剥离。如一条法律条文,可以用话语方式表述,也可以用连环画的形式演示,内涵基本不变。文学则不然,它的形式和内容“两个实体,活在一起,永远谁也离不开谁”,就像黑格尔所说的:“内容非他,即形式之转化为内容;形式非他,即内容之转化为形式。”“没有无形式的内容,正如没有无形式的质料一样……内容所以成为内容是由于它包括有成熟的形式在内。”这表明,内容与形式是融合为一体的,我们既不能离开内容来说形式,也不能离开形式来说内容。当年有人向列夫•托尔斯泰讨教他的小说主题时,他的回答是:“艺术品的完整的基本内容只能由那艺术品本身表现出来”,要让他说明自己作品的主题,他就得按照小说的表现方式从头到尾地再叙述一遍。可见,形式创造对于文学审美价值的最终实现是多么重要。这一重要性从20世纪初期兴起来的俄国形式主义及后来的法国结构主义、英美新批评等理论中也可以见出。例如,俄国形式主义认为,文学之所以为文学且与其他精神创造物相区别的一个根本特征就是它的文学性,而文学性存在于形式(主要指语言形式)之中,不是在作品的思想内容里,与作品中的社会历史内容也无关系。很显然,俄国形式主义是极其重视形式而完全抹杀内容的,他们把形式提高到了本体地位,认为形式本身就是美与审美之所在。对于这一理论本身的得失与影响这里不必论及,但从一个侧面我们可以看到形式创造对于文学作品及其审美价值实现的重要意义。
10、阐释“内容形式化”与“形式内容化”的审美创造内涵。
答:形式创造是文学审美价值追求的最后完成,是一个内容形式化与形式内容化的互动过程,也是一个互相生成互相彰显的过程。首先说内容形式化。传统的文学理论认为,内容决定形式,从内容的表现需要出发创造艺术形式,是这些作品取得成功的奥妙所在。这一认识无疑有它的真理性。然而应该指出,仅仅停留在空泛强调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是依据内容表现的需要而创造的认识层面,尚不足以构成对文学创造中艺术形式形成过程的真实揭示,而且还容易导致认识上的误区:仿佛文学创造就是内容同既定的现成的艺术形式之间的结合。形式创造并非如此,它是内容形式化的过程。对此,别林斯基曾作过深刻的诠释。他说:对文学作品而言,“它的形式对它并不是外在的,而是它自己所特有的那种内容的发展”;因而在文学创造中,当内容显化为形式并为作家组织起来的时候,内容就“消逝、消失在它里面,整个儿渗透在它里面”。黑格尔是个客观唯心主义者,他把艺术的内容错误地归结为既不依赖主体又不依赖客体的“绝对理念”,然而在形式创造与内容的关系上,他也表达了同样的认识。他说:“在理念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特殊阶段上,就有一种不同的实在的表现方式和该阶段的内在定性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我们既可以把这种发展过程看作理念本身的内在的发展过程,也可以把它看作体现理念的具体形象的发展过程”,因此,“理念或内容的完整同时也就显现为形式的完整”。简而言之,内容形式化过程就是内容转化为形式的过程,它体现为内容的有序组织和有形呈现。
其次,形式内容化。它是指形式创造具有塑造内容或者帮助其生成的作用。其实,文学创造并非在物化阶段作家才运用艺术表现手法进行形式创造。艺术构思即文学创造之初,甚至是体察生活阶段,形式创造实际上已经开始。匈牙利现代艺术理论家巴拉兹说:作家“观察整个生活现实,不过只是从他们的那种艺术形式的观点来观察,这种艺术形式已成为他们表现生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艺术构思阶段,诚如19世纪法国美学家狄德罗所言,当作家“神游物外的时候,他完全接受艺术的支配”。所谓“艺术的支配”,就是作家的艺术思维是以审美价值取向的情感为动力,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在想象中对素材进行生发、改造、整合。显然,这种想象体现着艺术家特有的融入了各种表现手法的创造性思维。莎士比亚说,艺术家的这种想象甚至“会把不知名的事物用一种形式呈现出来,诗人的笔再使它们具有如实的形象”。在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由于形式的生成作用,内容确能得到深化或升华乃至于产生审美新质。如现代叙述学对叙述动作和叙述视角都作了精细的分类和分析,认为不同的叙述动作和叙述视角各有自己的艺术效应,这是符合创作实际的。鲁迅的《药》塑造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夏瑜的形象,自始至终用的都是侧面描写。小说从他被害的余波写起,选取几个富有特征的场面,通过一些不理解、不同情乃至仇恨革命的人物的议论予以表现。显然,正是这种叙述视角,与作家冷漠的叙述语调相匹配,让读者心底透出一片冰凉,仿佛空气都因夏瑜与周围社会环境的隔膜而变得稀薄了,从而使读者强烈地感受到了中国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脱离群众的悲剧凄冷氛围。如果换上另一种叙述方式,其体现的艺术内容就不一样了。
11、谈谈你对“有意味的形式”这一概念的理解。
答:这一概念是由英国文艺批评家克莱夫•贝尔在其著作《艺术》一书中提出的,他说,“在各个不同的作品中,线条色彩以某种特殊方式组成某种形式或形式的关系,激发我们的审美感情。这种线、色的关系和组合、这些审美的感人的形式,我视之为有意味的形式。有意味的形式就是一切艺术的共同本质。”总起来说,形式之所以是“有意味”的,是因为它能唤起人们的审美情感。克莱夫•贝尔的形式主义理论,对我们认识形式美的问题是很有借鉴意义的,但这一理论的本质是否定艺术同现实人生、生活情感等相联系的纯粹的形式主义理论,对这一点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如果我们把所谓形式的“意味”置于人类的审美经验基础之上,那就可以赋予“有意味的形式”这一概念以科学的内涵。
可以这样诠释:“形式”所以“有意味”,是因为它们内蓄着一定的社会历史内容和人类的审美情感。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自然现象和社会事物的形式不断地作用于人们的生活,人们也在不断地认识它们的过程中把它们主观化、情感化、心灵化,久而久之,这些形式就成为人类情感与意识的较为固定的表现;因此,当它们从现实的具体事物身上分化出来而成为独立的、具有稳定的审美对象时,尽管它们与自己曾经拥有的社会功利内容及目的之间呈现出明显的分离状态,然而它们都由于能与人们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结构相对应,因而依然能给人们以“有意味”的审美感受从而达到情感上的交流。这一诠释在我国传统戏曲的程式化表演上可以得到充分的确证。如曹操的白脸脸谱让人想起奸诈,关云长的红脸脸谱是忠义的象征,等等。所以,“形式”而“有意味”是因为“形式”本身包含着一定的社会历史内涵或人类的情感蕴藉,它是有内容的,而不是形式主义者所认为的空洞无所指的纯粹形式。
12、有人说文学作品是不可转译的(包括各民族语言及古今语言之间),你认为有道理吗?为什么?
答:与其它艺术创造相区别,文学创造的工具和媒介都是语言文字。从创造过程来看,它的三个阶段——发生、构思、物化都是离不开语言文字的。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它是文学的“第一个要素”。作为一种形式,语言在文学创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使内容得到深化或升华,产生许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新意、韵味。如“红杏枝头春意闹”和“云破月来花弄影”两个诗句。清末学者王国维说,这一“闹”一“弄”“境界全出”,意思是说这两词的运用使这两个诗句陡然生出更丰富更耐人寻味的审美内涵。这就是语词运用得准确所产生的魔力。而这个秘密在于语言不仅具有准确达意之功能,更具有体验性之色彩。作家并不是把意思表达完整就心满意足了,他还把自己的情绪、情感融入于字里行间,使读者在阅读时也能感受到这种情绪、情感甚或氛围。这种情感和氛围是与语言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离开了特定的语言,它们就会大打折扣。不同语言之间进行翻译,意义是能准确传出的,而这种体验性是很难传递的。如海明威的作品,有眼光的专家曾指出,“他的作品译成其它语言后就大大走样,因为他的诗化的文字意境一方面来自当代活活泼泼的美国口语,另一方面则可能与《圣经》的语体有关,而这两种特点的结合在翻译中几乎全部丧失了,因而也就很难使读者真正体验到作家的情绪色彩。”各民族语言本身在自身形成和发展中都会形成不可替换的潜在情绪,而每位有个性化风格的作家也会形成带有自己情绪色彩的语言表达方式,这些都是在翻译中会走失的东西。
文学语言具有音乐性特征。这一点在诗歌中尤为明显,而在古文中更是如此。它的音响、节奏、韵律等音乐性特征特别突出。古人对怎样学习理解文章多有论及,如姚鼐说“放声疾读,久之自悟”,曾国藩讲“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得其雄伟大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趣”。这些虽是谈学习古文,但从一个侧面也可以印证上述音乐性之特征。虽然古文的语法与今文的不太一样,存在着省略、倒装等特点,而我们翻译时可以把它补充完整予以排序,但是那种音乐性是翻译不出来的。如被推崇为千古绝唱的美文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全文用了21个“也”字,一气呵成,一波三折,极尽曲折迂回之美,译成现代汉语之后,韵味不如原文了,美感不那么强烈了。若从欣赏的角度考虑,有些古文不适宜译成现代汉语。
五、知识要点:
1、文学作为认识活动,以内在尺度创造艺术真实,要义是求“真”,体现为“历史理性”。作为审美活动,文学创作情感地评价对象,核心是尚“善”,体现为“人为关怀”。最终,文学创造还要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形式创造,为情感评价所把握的艺术真实“造型”,使之成为艺术文本,境界是呈“美”,体现为“文体升华”。总而言之,真、善、美即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三者在文学创造的价值结构中是三位一体相互融通的,就其内在机制的主要方面而言,“艺术真实”主要与真相关,“情感评价”主要与善相关,“形式创造”主要与美相关。
2、艺术真实不同于生活真实也不同于科学真实。与生活真实不同,艺术真实是以假定性情境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与科学真实不同,艺术真实对客体世界的反映具有主观性和诗艺性。因此,艺术真实的特征可概括为四个方面:内蕴的真实、假定的真实、主观的真实、诗艺的真实。
3、如果说艺术真实是文学创造求“真”的审美价值取向的存在方式,那么,艺术概括则是实现这一方式的基本途径。艺术概括的具体规定性有二:个别与一般的统一;这种统一是一个艺术提炼的过程。
4、文学,作为审美活动,通过“诗意的裁判”——情感评价的方式来实现它的价值取向,这是文学的本质属性和文学创造的必然要求。情感评价具有高尚品格和功利取向。情感评价实现的方式是:内在情感的真挚和外在的艺术呈示。
5、人文关怀是古往今来一切优秀文学作品的总主题,它是善的集中体现。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共同筑起文学的真善美功能价值体系,二者的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用当代著名学者童庆炳的说法是:“历史理性存在着人文的维度,人文关怀存在着历史的维度。”
6、形式创造是按照美的规律进行的,它是文学的真善美价值追求的最后完成,它的基本内涵是内容形式化和形式内容化。二者是一体化过程或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7、在对待形式问题上,存在着两种相反的观念和理论:一种是重内容轻形式的倾向。我国文论史上,“文以载道”与“言之有物”即是其表现;在西方,无论是“再现”说,还是“表现”说,总体而言都属此派。另一种是形式主义文论。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派、捷克和法国结构主义是其突出代表。他们都看重形式,或完全轻视内容,或把内容视为“外部干涉”。
8、艺术形式除了对内容具有表现和塑造的意义外,其自身也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具有形式美。现代主义出现之后,对形式美探讨的理论大量涌现,其中,英国文艺批评家克莱夫•贝尔提出的“有意味的形式”理论,影响较大。
六、历年真题:
1、简论文学形式的相对独立性和能动性。(四川大学1998年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文艺学方向文学理论试题 简答 10分)
答: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有相对的独立性,并反作用于内容。这一哲学原理同样适合于文学领域。无论从文学创作的角度看,还是从文学史的角度分析,我们都能看出文学形式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能动性。
从文学创作的角度看,形式的相对独立性是很明显的。所谓内容决定形式,只是说形式必需适应内容的需要。适应一定内容需要的形式,并不限于一种。每一种形式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规律,即相对的独立性。凭此,它既可以服务于这样的内容,也可以服务于那样的内容,并不成为某种内容的专利品。即便服务于某种内容之时,其自身的独立品格也依然存在。相同或相似的内容,可以用不同的文学样式来表现。同时,同一种文学体裁,又可以用来表现不同的内容。比如,某一部作品移植、改编为另一体裁的作品;诗歌可以抒情,可以叙事,也可以画人绘景裁古论今等。这充分说明了文体作为艺术形式的相对独立性。结构、语言、表现手法等也是如此。从文学史的角度看,文学作品的形式一经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形式为适应内容的需要而产生的。但一经产生,就具有了相对的独立性。它有自身的特定构成及特点、规律,并因而形成自身发展的继承性。这主要表现为形式的发展与内容的发展不平衡现象。有时候,具体的生活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在对形式的适应性要求上,并未产生多少变异,甚至基本未变。这是一种经常的带有普遍性的现象。还有一种是形式对总体内容有所超越的现象。总之,这种不平衡现象的存在,说明文学作品的形式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文学形式的能动性主要表现为内容的生成和塑造作用。事实上,作品形式的优劣高下,直接影响内容的表达。与内容相适应的较完美的形式,可以增强作品的艺术力量,充分实现内容的价值;反之,则会损伤内容的艺术体现。一切真正优秀的名著,其所以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不仅在于其内容能超时空地吸引读者,给予人们启示和教益,还在于与之相适应的艺术形式,使有益的内容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艺术的强化,从而不仅尽其所有地发挥了内容固有的积极作用,而且使人得到了艺术的熏陶和审美的享受,因此,文学形式尽到了其所能的生成和塑造作用。
2、试比较现实主义、自然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在文学的真实观上的差异。(四川大学1999年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文艺学方向文学理论试题 论述20分)
答:注重真实性是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之一。现实主义强调关注现实、正视现实、忠于现实,提倡客观地观察生活、描写生活、反映生活,力求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以此实现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目的。可以说,现实主义的真实是一种本质的真实底蕴的真实,它通过对生活选择、提炼、改造、补充、加工、假定等创造一个更高意义上的现实世界的复本。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在总结自己的创作时说:“法国社会将写它的历史,我只能当它的书记。编制恶习和德行的清册、搜集情欲的主要事实、刻画性格、选择社会的主要事件、结合几个本质相同的人的特点揉成典型人物,这样我也许能写出许多历史家没有想起的那种历史,即风俗史。”巴尔扎克用现实主义文学成就了他的法国社会的“书记”,托尔斯泰也凭现实主义文学成为了“俄国革命的镜子”,原因是他们真实地描绘了现实生活,写出了一个真实的时代,当然,也流露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现实主义的真实观是侧重于对生活摹写的真实。
自然主义和现实主义是密切相关的。自然主义就是根据观察、按照科学的方法对生活的真实描写。真实是自然主义的最高品质,是自然主义的基本出发点与前提。在这一点上,自然主义与现实主义文学一脉相承。两者的不同在于自然主义要求有更大范围与程度更为彻底的真实,它追求无所不包的真实,绝对的真实,严酷的真实,不带任何粉饰的真实,更注重表面与细节的真实。具体说来,现实生活中任何范畴里的事物都应真实地加以描写,即使是卑污、肮脏,甚至使人感到尴尬、道德感有所难堪的事物,自然主义文学都应该加以描写。由于有了自然主义,文学才超出了沙龙、舞会、林荫道、乡间别墅的天地,而有了矿井、坑道、小酒店、贫民窟、洗衣坊、工场里的车间、农村里的集市、大城市中的菜市场,以及农民在地头的劳动、工人的操作技术、乡间的酿酒的程序、交易所里的各种金融业务……这些都不是作为背景被粗略地加以勾勒,而是作为作品的内容被加以细致详尽的描写。因此,自然主义是文学写实主义原则的又一次发展。
与现实主义的写实客观相比,浪漫主义的一个突出特征在于向往理想的文学精神。与现实主义的关注现实、正视现实、忠于现实不同,浪漫主义以一种超越现实的文学精神特别执著于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用主观理想代替客观现实,竭尽全力表现人应有的生活图景,它的真实性更大的体现在情感的真诚上。正如席勒所说,浪漫主义“试图用美丽的理想去代替那不足的真实”。它不追求生活的真实、细节的真实,而是竭尽全力表现理想。为此,在诗人笔下,人可以死而复生,鬼可以丽而多情,白发长是“三千丈”,六月可以飘风雪……显然,浪漫主义文学所创造的艺术世界已不是生活原有的样式,它变幻无穷,丰富而多端,是一个心灵化的、情感化的空间,充斥着作者的主观感受、感情,张扬着作者的个性、灵性。所以,在真实观上,浪漫主义是迥异于现实主义的,它遵循情感逻辑,理想化原则,而不是像现实主义那样摹写生活,精雕细琢,对现实生活求“形似”。
现代主义文学的真实观。现代主义文学反对摹仿、再现现实,反对按客观生活的本来面目反映生活,追求个体主观感情不受限制的充分表现。它不重视外在的客观现实,而强调非理性的现实、心理化的现实、梦幻的现实、超现实。表现主义文学倾向于对人的心理与精神的向内转、内心的外化。新小说派的纳塔丽•萨洛特认为,旧小说不能展示心理现实,对现代主义作家来说,小说的兴趣中心是要揭示新的“心理要素”。超现实主义力图把现实与梦幻结合成“超现实”,它的实际效应是使现实融入了梦幻之中,使现实梦幻化。现实梦幻曾是浪漫主义的一种表现手法,以实现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理想。超现实主义把梦幻视为对象本身,把虚幻的、无意识的心理因素引入文学,力图从中寻找“最高真实”。现代主义作家不重视现实的整体性,而强调它的碎裂,把微观世界绝对化,认为文学的任务就是描述人的心理要素,把文学归结为自我表现。
总而言之,由于产生的历史背景、哲学基础及自身发展的原因,这四种文学类型或文学思潮在真实观上是有差异的,显出了各自的特征,但它们之间也有联系,比如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之间,浪漫主义与现代主义之间等。
3、歌德说:“在一个探索个别以求一般的诗人和一个在个别中显出一般的诗人之间,是有很大差别的,一个产生出了比喻的文学,在这里个别只是作为一般的一个例证或者例子;另一个才是诗歌的真正本性,即是说,只表达个别而毫不想到,或者说提到一般。”(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文学类各专业文学理论试题 分析 10分)
答:这段话提出了文学创造中个别与一般相统一的问题。这有两种方式:“探索个别以求一般”和“在个别中显出一般”。 “探索个别以求一般”就是为一般而找特殊,用这种方式,就是从一般概念出发,诗人心里先有一种待表现的普遍性的概念,然后找个别具体形象来作为它的例证和说明,因此,这是一个理性的证明过程,特殊只能表现一般,无言外之意,一般受到局限而不能发挥作用。“在个别中显出一般”就是在特殊中显出一般,用这种方式,就是从生活出发,从特殊事例出发,诗人先抓住现实中生动的个别具体形象,由于表现真实而完整,其中必然显出一般或普遍的真理,即使诗人“毫不想到,或者说提到一般”,而这个个别形象也成为了独特的“这一个”,一个富有特征的典型。因此,“在个别中显出一般”这种方式能产生由有限见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很显然,其间“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后者“才是诗歌的真正本性”,符合诗歌的特征。在文学史上,许多优秀著作都是用“在个别中显出一般”这种艺术概括方式来成其辉煌的。典型的,如《红楼梦》,通过对一个贵族家庭由盛而衰的故事及这个故事中的爱情悲剧的叙说,反映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道德的、法律的、宗教的、风俗的等等,几乎成为人们认识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而也有一些作品,因主题先行,结果思想大于形象成为了时代精神的传声筒,如20世纪30年代初时一些“革命+恋爱”式的作品。总之,歌德这段话简明地分析了个别与一般相统一的问题,对我们理解理性与感性、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以及典型问题等都有启迪作用。
4、同样的内容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来表现而本身并不发生变化。(南开大学1999年文学类综合试题 判断 1分)
答:错。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有相对的独立性,并反作用于内容。后者表现为:对内容具有表现和塑造的作用;本身存在着形式美。所以,当同样的内容用不同的形式来表现时,内容会随形式发生变化,二者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统一体。因此,题干的表述是错误的。
5、形象大于思想。(南开大学1999年文艺学方向文艺理论试题 解释或论断 5分)
答: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说文学形象内涵的丰富、复杂、多义、含蓄,不是几个简单的概念即可把握的;另一方面则是说,由于文学形象在显示思想感情上有上述的特点,读者可能、也可以在接受过程中补充、发挥和丰富文学形象的内涵,从而获得与作家本意不尽一致的思想认识。古语“诗无达诂”,西谚“说不尽的莎士比亚”就是这个意思。
6、形式创造。(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文艺学方向试题 名词解释 5分)
答:形式创造是文学审美价值追求的最后完成,是一个内容形式化与形式内容化的互动过程。它体现为对艺术内容内在结构的组织和构成,又体现为运用语言材料及艺术手段(表层结构、体裁样式、韵律节奏、表现手法)生成内容并使之呈现的外在形态的创造。
7、谈谈你对文学真实性的认识。(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文艺学方向文学理论试卷 论述题 30分)
答:真实是一切艺术的生命,对文学来说也是如此。文学真实是艺术真实,是一种审美化的真实,它既不同于生活真实又有别于科学真实。与生活真实不同,艺术真实以假定性情境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它是一种内蕴的真实、假定的真实。艺术真实不是生活真实的自然主义摹本,而是对它的反映。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就是说,艺术真实是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感悟的产物。认识是理智的体察,感悟是直觉的把握。文学创造正是在既有理智体察又有直觉把握的心理机制和思维活动中,以“历史理性”的眼光,透过生活真实的表层对社会生活的内蕴作出艺术的揭示和表现。如俄国19世纪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人物和故事仿佛都是从生活中随手拈来的,表现形态也完全符合生活的本来面貌,然而它们却实在是对沙皇俄国专制制度下社会生活的残酷性、自私性及保守性等本质特征的提取写照。艺术情境的假定性是指作者和读者都认同的一种约定俗成的惯例。如戏曲中骑马泛舟只有动作没有实具即是。文学既然不是对生活真实的照抄照搬,作家就必然会从自己的认识和感悟出发,对生活真实进行选择、发掘、提炼、补充、集中、概括,通过想象和虚构予以重组、变形及再造。浪漫型和象征型作品的艺术情境的假定性显而易见。如《西游记》呈现的神话世界,《变形记》中甲壳虫意象等。现实型作品虽然更多地保留着社会生活的原生态,形象是写实的,但是艺术情境也是虚构的、假定的。如曹禺的《雷雨》让两个家庭八个人物之间的矛盾发生在两个场合(周家客厅与鲁家住宅)及一昼夜之内,冲突又那么集中而强烈,这在实际生活中是很难出现的。
相关话题/文学理论
文学概论题库-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完整笔记
文学概论试题库 一、选择题 1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 ) A哲理性 B荒诞性 C象征性 D抽象思维直接参与 2抒情偏于表现作者主观世界,是用话语的( ) A抒情动作 B抒情内容 C声音组织 D画面组织 3抒情反映现实现实生活方式的特殊性( ) A 象征性 B主观性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7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习题及参考答案
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文学批评史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皖西学院中文系 卢佑诚 编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练习题 第一章 一、 填空题: 1、 先秦时期文学理论批评的萌芽和产生,大致可以春秋末期的孔子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孔子 以前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7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完整笔记
第一编 导论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史。文艺学包括广义的文艺学和狭义的文艺学,上面所说的是广义的文艺学,狭义的文艺学主要就是指文艺理论 第一节 文学理论的性质 一、文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2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复习笔记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版)读书笔记 第一编 导论 第一章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1、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1)目前一般把文艺学区分为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美国学者韦勒克、沃伦在其合著的《文学理论》中认为,文学是一个与时代同时出现的秩序,文学理论是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0文学理论教程考研重点总结笔记
文学理论教程 第一章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1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研究其发展过程、相关知识、基本规律的学科,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2文学理论:以哲学方法为总的指导,从理论的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规律,建立起文学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9文学理论精品课电子讲义(阎嘉)
第一讲:文学本质论 一、文学的本质 (一)考察文学的不同视点(二)有关文学本质的有影响的观点 1,模仿论:模仿论也被称为再现论。模仿论强调的是自然或生活等客体对文学的决定作用。 2,表现论:表现论强调的是作家个人的内心世界,认为人的内心世界决定了文学的本质。 3,形式本体论:形式本体论强调的是作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9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目录封面内容简介目录第一编 导 论 第1章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1.1 复习笔记 1.2 课后习题详解 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2章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2.1 复习笔记 2.2 课后习题详解 2.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编 文学活动 第3章 文学作为 ...辅导考试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2-222019年扬州大学文学院617文学理论考研全套资料
目录说明:本全套资料免费下载,共包括4种电子书。使用全套资料密码激活后,全套资料里的所有电子书、所有题库均可使用。1.考研真题[电子书]扬州大学文学院617文学理论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免费下载]2.参考教材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电子书]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免 ...辅导考试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30扬州大学文学院617文学理论历年考研真题汇编
目录封面内容简介目录2014年扬州大学文学院617文学理论考研真题2015年扬州大学文学院617文学理论考研真题2016年扬州大学文学院617文学理论考研真题2017年扬州大学文学院617文学理论考研真题2018年扬州大学文学院617文学理论考研真题内容简介本书收录了扬州大学文学院61 ...辅导考试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302019年复旦大学703文学理论考研大纲
703文学理论考试大纲一、考试内容范围以美国学者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所著《文学理论》为主要参考读本,结合其他现代西方文论,以及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批评史中的相关知识与概念。要求对文学基本原理有较为深入的理解与准确把握,能分析论证有关论著包括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专业课大纲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2019年集美大学803文学理论与写作考研初试大纲
集美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803]考试科目名称:文学理论与写作一、考核目标(一)考查考生对文学理论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二)考查考生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文学研究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二、试卷结构(一)考试时间:180分钟,满分:1 ...专业课大纲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闽南师范大学2019年文学理论与阅读理解考研大纲
2019年文学理论与阅读理解考试大纲一、基本内容主要考察学生对文学理论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在文本解读过程中运用文学基本理论的能力、针对实际的阅读现象如何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具体主要考察内容如下:1.文学文本构成及文本分析;2.对文学话语特征的把握;3.读者反应及接受理论。二、主要参考 ...专业课大纲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闽南师范大学2019年文学理论考研大纲
2019文学理论考试大纲一、基本内容1.文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2.文学理论基本原理和方法的运用。二、具体内容包括1.文学理论的性质、形态及其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2.理解并阐释文学活动的基本要素及文学活动的基本性质、特征;3.理解文学活动的发生、发展的过程,理解当前文学活动的基本特点;4.理 ...专业课大纲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文学理论名词解释(童庆炳版)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1、 文艺学: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属于人文学科的范畴,也叫文学学。文艺学是文学实践的理论总结,又受到文艺实践的检验和修正,并给以文学实践以指导。文艺学包括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2、 文学史:指以文学产生、发展、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5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考研文学理论与思潮专题
中国现代文学理论与思潮专题 学衡派(17、10、02)战国策派(16、07)主观战斗精神(16) 《大公报》文艺奖(15) 文学的国语,国语的文学 (14) 孤岛文学(14、07、04)中国新文学大系(13)文协(13)苦闷的象征(13)第三种人(12、08)新潮社(12)学衡派(11)《中国新文学的源流》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