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教程》考研辅导(20)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29
21、结合作品,论述文学典型极其特征。(兰州大学2004年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文学概论试题-论述30分)、典型性格是什么?有什么特征?(社会科学院2005年文艺学方向文艺理论试题-简答15分)
答:文学典型是文学形态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文学典型有两大审美特征:鲜明的特征性和富于艺术魅力。鲜明的特征性主要指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其鲜明性来自两个层面:其一是具有一种别人不具备唯他才有的、能贯串其全部活动和统摄其整个生命的总特征;凡是世人公认的典型,无不具备这个总特征。如阿Q的 “精神胜利法”,林黛玉的“多愁善感”便是别人所不具备的特征。其二是反映和形成总特征的局部特征,如特征性的人物语言、特征性的生活细节、特征性的场景等等。陆游的《示儿》临终的一句遗言,契诃夫笔下“打喷嚏”的一个细节,杜甫的《兵车行》的一个场景,都由于特征化而成为了传世之作。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艺术魅力的表现,即一个典型所表现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震撼力。这是来自性格显示的一种生命的魅力。这种生命的魅力首先表现在人物性格的丰富多彩。如林黛玉的性格里既有贵族少女的孤傲乖张,又有着世俗女子的软弱和小性儿。这样的性格使她的判逆和反抗多存在于心灵的领域,并很难冲破封建礼教的规范,因而只能是无济于事的仅以眼泪和生命相拼的反抗。然而,正是这种性格中世俗性与非世俗性的矛盾拓展了生命的张力,使人物形象显得更有血有肉,丰富多彩。另一方面是艺术魅力的实质,即一个典型所具有的真实性、新颖性、诚挚性和蕴藉性。这就是黑格尔提出的“灵魂的深度”。首先,要看文学典型在何种程度上表达了人类解放自身的要求和改变现存秩序的愿望。二是要看所显现的历史真实的程度。三是要看性格和灵魂是否合乎理想。例如,林黛玉所具有的对爱情自由的憧憬,对个性解放的追求,正与人类解放自身的要求相统一,但她的爱情追求明显地包含着反判性内容,具有与封建社会格格不入的民主化色彩。此外,在人物的身上还折射出作家人格的真诚。阿Q的形象之所以感人至深,是因为他的背后分明站着一个爱恨交织的鲁迅。由于作家的至诚至真与人物的形象交织在一起汇为一种慑魂夺魄的真实性与深刻性,从而使得人物形象辐射出无穷的艺术魅力。
22、典型(5分,北大2005文艺理论方向)、典型人物(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文学理论试题-解释5分):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示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一般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作品中人物的典型性,它的性格特征和艺术魅力都是通过“卓越的性格刻画”来实现的,在人物塑造时处于艺术表现的中心地位。
23、试述文学语言的根本特征以及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的关系。(40分,北大2005文艺理论方向)
答:文学语言作为描写、表现、象征的符号体系,常常通过对语言学用语的背离,采用隐喻、暗喻、转喻、暗示、象征的形式来反映外部世界,表达主体的情思。它具有含蓄、多义、模糊性特征。日常语言较富于感情色彩、个人风格和艺术意味,但总的说还是服从说理的需要,以表意明确为主旨。文学语言则明显突破了语言系统的语法结构和逻辑要求,强调个人感情色彩和风格,一般不作为说理的手段。与日常语言相比较而言,文学语言具有内指性,心理蕴含性和阻拒性。(1)文学语言是内指性的,普通语言的外指性的。普通语言指向语言符号以外的现实世界, 必须符合现实生活逻辑,经得起客观生活的检验。文学语言则指向本文中的艺术世界,不必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而要求与整个艺术世界氛围相统一。(2)文学语言具有心理蕴含性,与日常语言相比较,文学语言更偏重于它的表现功能,而日常语言侧重于指称功能。这样,由于文学语言中蕴含了作家丰富的知觉、情感、想象等心理体验而更富于心理蕴含性。(3)文学语言具有阻拒性。日常语言由于不断地被重复而失去了新鲜感,文学语言对其进行加工、扭曲和变形,打破了人们理解的常规,从而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兴趣,增强了它的审美效果。
24、谈谈你对文学形象“合情合理”的理解(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文学理论和外国文学方向文学理论试题-简答题)
答:文学形象一方面是假定的,它不是生活本身,有的甚至与生活本身的逻辑也不一致,另一方面,它又来自生活,使人感到比现实生活更加真实。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文学形象是假定与真实的统一。但是,这种虚拟性与假定性是有一定限度的。文学形象的假定性必须与真实性结合起来。就是说,文学形象要“合情合理”。所谓“合理”,是文学形象的客观规定性。首先,文学形象必须合乎生活的本质和规律,文学形象所使用的一切虚拟性,假定性手段都要为表现或揭示这种“现实关系”及其本质规律服务,即便是荒诞虚妄的文学形象 ,只要是合“理”的,就是真实的,否则便不真实;其次,文学形象还必须合乎理想。在表达积极健康的理想时文学形象便获得了艺术生命。所谓“合情”,是指文学形象必须反映人们真切 的感受 ,真挚的情感,真诚的意向,这几种因素在艺术表现中更具魅力,它们可以把看起来不真实的描写升华为艺术真实。在形象创造中,客观真理与主观感情要求统一,但有时也会产生矛盾,在情与理不一致的情况下,艺术的原则是牵理就情。文学形象就是在这“合情合理”的尺度内,实现了假定与真实的统一。
25、文学审美性与以丑为表现对象是否矛盾,为什么?(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文学理论试题-论述25分)
答:不矛盾。文学与生活的关系是建立在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之上的,审美是文学价值取向的内在规定。但是,肯定文学具有 审美的属性并不是说它只能表现美的对象,不能写丑的东西;而是说文学是从审美关系上来把握社会生活的。正像人们在现实人生中经常可以观察、甚至经历过的那种生活情景一样,人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往往是在矛盾与斗争中才能获得鲜明而丰富的显现,因而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对抗、斗争和比照,实际上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在这个意义上说,丑的东西能够也应该成为文学的对象。丑本身不可能成为美,然而美与丑的斗争,却能够使丑成为审美的对象;充分显示了丑的本质,或者对丑的表现达到了神似境界的艺术形象,也因此有可能获得极高的审美价值,成为不朽的艺术形象。即使像悲剧,表现了丑在现实中暂时地压倒了美,它也能因为唤起了人们对美的追求与向往而取得审美的意义。所以,一部文学作品是否具有审美的价值,并不取决于它是否写了丑的东西,而是取决于作家从审美关系上去认识和表现这种对象。
26、文学话语层面的特征(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文艺理论试题-问答)
答:(1)文学言语是内指性的,普通言语是外指性的。普通言语指向语言符号以外的现实世界,它必须符合现实生活逻辑,经得起客观生活的检验,并且必须遵守各种形式逻辑的原则。文学言语则是指向本文中的艺术世界,它不必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而要求与整个艺术世界氛围相统一。例如杜甫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和“月是故乡明”,明显地违反客观现实,但它指向诗中特定的情境,因此只要符合艺术世界的诗意的逻辑就行了,不必经过现实生活的检验。(2)文学言语具有心理蕴含性。语言符号一般有两种功能,即指称功能与表现功能。普通言语侧重于它的指称功能,而文学言语则把它的表现功能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文学言语中蕴含了作家丰富的知觉,情感,想象等心理体验,因而比普通言语更富于心理蕴含性。文学言语中的词语,虽然表面上与普通言语一样,实际上已被赋予不同寻常的心理内涵。雪莱在《西风颂》中写道:“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里的“冬天”,“春天”都已被诗人那种希望、神往、憧憬的情绪浸泡过,与普通言语中的意义大不相同,更富于心理蕴含性了。(3)文学言语具有阻拒性,又称“陌生化”。这是俄国形式主义者提出来的,它针对的是“自动化”语言,是指那些过分熟悉的不再能引起人注意的言语。比如用“弹指间”来表示时间过得快,一开始显得很生动形象,于是人人都用,司空见惯,人们只把它当作一个干巴巴的符号,而不再有新鲜感。文学言语就是要力避这种言语的“自动化”现象,设法把普通言语加工成陌生的,扭曲的,对人具有阻拒性的言语,这种言语可能不合语法,打破了人们理解的常规,甚至不易被人理解,但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兴趣,在延长感知时间,增加感知难度的情况下,反而增强了它的审美效果,形成了文学言语的一大特色。如“表盘上的数字涂上了一种在黑夜闪光的绿色物质”显然是荧光粉。但阻拒性言语不能使用得过滥,过多。要用得恰到好处。
第十一章 叙事性作品
一、考点综述:
1、基本概念:
叙事学 事件 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 行动元与角色文本时间与故事时间 时序 时距 频率 行动逻辑学 视角 叙述者与声音 叙述接受者
2、基本原理:
叙事的涵义与特征 叙事与审美意识形态本质 叙事的构成 叙述内容的构成文本时间与故事时间的内涵及关系 三种叙述视角 叙述者与作者 叙述者与声音 叙述者与接受者
二、识记:
1、叙事性作品是文学作品中同抒情性作品相区别的一种基本的话语类型,是用话语虚构社会生活事件过程。
2、文学虚实的审美意识形态本质既制约着虚实的内容,也制约和影响着叙事的形式。
3、叙述内容的基本成分是故事。故事由事件、情节、人物、场景诸方面组成。
4、叙述内容的存在形态则是结构。结构分为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
5、叙述话语是指叙事文本的形式特征,“讲”(也就是叙述)故事的过程称之为“文本时间”,“故事”内容发展的过程称之为“故事时间”,两者之间的关系主要从三个方面表现出来,就是时序、时距和频率。
6、视角是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视角的特征常常根据叙述人称决定,具体来说,可分为第三人称、第一人称以及第二人称。
7、叙事动作是指叙事作为活动的特征,具体包括三个方面,即叙述者与作者、叙述者与声音、叙述者与接受者。
三、解释:
1、叙事学:20世纪60年代,受俄国普罗普民间故事分析与法国结构主义的影响,逐步形成了一种新的研究叙事艺术的理论和批评方法,这种新理论就称为叙事学。
2、文学的叙事:文学的叙事,就是用话语虚构社会生活事件的过程。叙事有两个特征:(1)叙事的内容是社会生活事件过程,即人的社会行为及其结果。其二,叙事是话语的虚构,只要符合生活与情感的逻辑就行,无须到生活中去求证,但却可能在更深刻的层次上揭示人生与现实社会的本质。
3、叙事的构成:(1)叙述内容,指构成一段叙述话语主体的故事内容,即被讲述的故事,包括事件、人物、场景等。(2)叙述话语,即叙事作品中讲述故事的语句。(3)叙述动作,即产生出叙述话语的“叙述”活动本身。
4、事件:事件是指相对完整的叙述单位,由人物行为及其后果构成。一个事件就是一个叙述单位。
5、情节:情节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情节性叙事作品中的世界作为对现实世界的反映,是作者从自己的思想感情倾向出发对生活现象加以组织的结果,其中体现着作者的主观能动性,当然也不可避免地带着作者的局限和偏见。
6、人物:叙事作品中的人物是事件、情节发生的动因。但在不同作品中,人物和情节的关系不尽相同。在有些情节小说中情节是中心,人物不过是为了构造情节而设置的,本身见不出完整的、活生生的真实性格特征来。这样的人物只是为了推动情节发展而存在的一种工具。而在许多现实主义作品中,人物是艺术表现的中心,情节则是展现人物性格的手段。
7、场景:叙述内容中具体描写的人物行为与环境组合成为场景。一部叙事作品再叙述故事中必须要有场景,也就是说,故事的进展要把人物的行动放在具体的环境中以构成场景,这样才能显现为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没有场景的作品尽管可以有完整的故事线索,但再读者的理解和想象中只有抽象的过程而构不成生动的形象画面,这就无法产生艺术感染力和审美价值。
8、结构:叙事作品的结构是指作品中各个成分或单元之间关系的整体形态。叙事作品是一种话语系统,它的内部结构可以从两个向度进行分析:首先是历时性向度,即根据叙述的前后顺序研究句子与句子、事件与事件之间的关系(表层结构)。其次是共时性向度,研究内容为各个要素与故事之外的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深层结构)。
9、行动元与角色:行动元指人物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行动要素,构成矛盾的一方,起推动整个事件发展的作用。角色指具有生动具体的形象和性格特征的人物,成功的角色(即“典型人物”)既具有鲜明的个性,又具有普遍的共性,并能揭示出社会的某种本质。人物具有“行动元”与“角色”二重特性,但二者不总是重合的。有时一个行动元由几个角色担任。
10、文本时间:所谓“文本时间”(也称为“叙事时间”),是指故事内容在叙事文本中具体呈现出来的时间状态,是作者对故事内容进行创作加工后提供给读者的文本秩序。
11、故事时间:所谓“故事时间”,是指故事发生的自然时间状态,是故事内容中虚构的事件之间的前后关系。
12、时序:叙事作品中的时序是文本时间顺序与故事时间顺序相互对照形成的关系。具体来说,包含三种时序,即顺序、倒序和插序。
13、时距:时距也可以称为叙述的步速,是故事时间长度与文本时间长度相互比较对照所形成的时间关系。不同的时距可以影响叙事速度向两个方向变化:一是变快,故事时间长而文本时间短,通常称之为概要叙述;二是变慢,用较长的文字来叙述很短时间里发生的故事。
14、频率:频率是指一个事件在故事中出现的次数与该事件在文本中的叙述的次数。不同的叙述频率会形成不同的阅读效果。
15、视角:视角是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视角的特征通常是由叙述人称决定的,具体包括第三人称、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
16、叙述动作:叙述动作即“叙述”行为本身,是指以什么方式讲述叙述话语。
17、叙述者与作者:叙述动作由两个基本的因素结合而发生,即“讲”的人和“听”的人,其中“讲故事”的人就是叙述者。需要注意的是,叙述者并不等于作者。
18、叙述者与声音:故事中叙述者的存在不仅表现于叙述的内容以及叙述话语本身,而且表现于叙述的动作,即用什么口气或什么态度叙述,这就是叙述者的“声音”。不同的叙述风格,也可以从叙述声音的差异上加以区别。
19、叙述者与接受者:叙述动作由两个基本的因素结合而发生,即“讲”的人和“听”的人,其中“听故事”的人就是叙述接受者。
四、问答:
1、 简要谈谈你对“叙事学”的理解。
答:自20世纪以来,俄国形式主义与后来的法国结构主义文学批评对叙事文学的研究形成了新的理论观念,俄国学者普洛普于1928年发表的《民间故事形态学》一书中对俄罗斯一百个民间故事进行分析后指出,这一百个故事表面上看纷繁离奇,然而它们实质上受到一个恒定结构的制约。这一结构体现在按照严格的、不可改变的次序前后相接的31个功能中。普洛普的思想传播到法国学术界后,引起了大量关于叙事作品结构分析的尝试,这一系列学术活动逐渐酝酿形成了一种新的研究叙事艺术的理论和批评方法,即“叙事学”。它不像传统叙事理论那样关注具体作品中叙事内容的特点,而是关注不同作品共有的叙事形式方面的特点,包括叙事方式、叙事视角、叙事节奏、叙述者的声音特点、叙述者与接受者的关系等。它发展了传统的叙事理论,但忽视了文学的社会文化背景及具体作品的特殊性,太重形式,因而不无偏颇。
2、如何理解叙事的涵义与特征?
答:叙事性作品是文学作品中间抒情性作品相区别的一种基本话语类型,是用话语虚构社会生活事件过程。在原始文化中就存在着通过口头讲述或吟唱而流传的关于神祗、英雄或祖先事迹的故事,即早期的神话和史诗。这就是最早的叙事文学。我国古代的神话也包含一部分属于叙事性质的神话,如后羿的传说。在文学发展的满场历史过程中,文学作品的样式与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越来越趋于丰富、复杂和多样化。
叙事的特征有二:其一,叙事的内容是社会生活事件过程,即人的社会行为及其结果。叙事的对象是社会的人,这是一切文学作品的共同现象。而叙事性作品不同于抒情性作品,表意性作品的基本特点在于它着重表现的不是主观的思想情感,而是客观的事件。文学都是对现实的把握,但把握的角度不同,抒情表意文学所要把握的是社会现实的精神或情感意义,这是作者的主观感受、领悟与认识,因而其内容主要是对内在的思想情感的表现。叙事文学则是讲故事,即通过对外部事件的描述来把握社会现实本身。叙事的兴趣不在于静止的人或物,而在于动态的事件,即人的行为及其造成的后果,它的认识价值就在于显示了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过程及其意义。其二,叙事是话语的虚构,只要符合生活与情感的逻辑就行,无须到生活中去求证,但却可能在更深刻的层次上揭示人生与现实社会的本质。文学叙事是一种特殊的话语系统,同一般话语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即所指对象不同。一般话语的所指对象是在话语之外的世界中,叙事文学是用话语来虚构艺术世界。叙事作为话语的虚构而同客观的现实之间产生距离,这是叙事从街谈巷闻或实用记事转化为艺术的关键。一部小说如果不能使读者根据小说中世界的逻辑去思考和感受,而总是使人把它当作实际中已经发生过的人和事,读者的兴趣便从书中转移到了身边的现实。只有当读者仅仅被叙述逻辑的合理性以及描写、抒情和解释所吸引时,才会具有文学的审美价值。优秀的叙事文学能够反映现实生活的真实,然而又超越了个别的,已经发生的偶然事实,是用话语重构的世界。这个话语的世界虽不等于现实本身,但却可能在更本质的层次上解释社会现实的内在意义。
3、举例谈谈叙事与审美意识形态本质的关系。
答: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文学叙事的审美意识形态本质既制约着叙事的内容,也制约和影响着叙事的形式。其一,从叙事的内容来看,任何叙事都是对现实世界的某种解释。从最早的叙事作品——神话、史诗、英雄传奇来看,所讲述的事件多出自想象和附会,目的是为了对当时人们还无法解释的宇宙、人类、民族的起源或灾变等自然现象做出解释。叙事对世界的解释与一般哲学、伦理学、历史等意识形态话语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解释不是概念,而是对历史事件发展过程的体验和情感态度。比如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中包含着对法国大革命以后社会文化的解释,然而这种解释是通过生动的生活场景和人物性格的描绘而感染读者,让人产生对社会历史的审美体验、感动和领悟。这就是说,叙事内容中所包含的是审美意识形态。其二,从叙事方式来看,一定的叙事写作方式形成一定的写作风格,而种种风格背后的制约要素之一就是审美意识形态。例如,19世纪的西方叙事观念中兴起了“写实”的主张,追求客观、冷静的写作风格,试图表现事物本来的“真实”面目。当时法国作家从司汤达到左拉,都倡导这种看起来似乎没有意识形态倾向的主张。然而,写实主义所主张的客观与真实,恰恰典型地代表了19世纪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意识形态特征。再如20世纪,新的叙事观念崛起,19世纪客观观察描写、无所不知的叙述人、严密的故事逻辑都受到挑战,其叙事观念被斥为矫饰、不真实,而“意识流”等主观化的叙事风格表现的内容才被认为是地道的心理真实。其实,叙事由客观走向主观,并未因此而从意识形态走向真实,不过是一种新的审美意识形态——现代主义在抗工业文明中形成的以幻灭感、唯我主义、非理性为核心的审美观念——在叙事中的表现而已。
4、叙事由哪些方面构成?
答:法国叙事学研究者热奈特提出,人们谈论的叙事学中的“叙述”这个词,实际上包括了三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所讲述的故事内容,一个是讲述故事的语言组织,还有一个就是叙述行为。我们可以借用这三个概念来分析叙事的构成。第一方面是叙述内容,指构成一段叙述话语主题的故事内容,即被讲述的故事,包括事件、人物、场景等等。第二方面是叙述话语,即叙事作品中讲述故事的语句。如果认为叙事的全部目的就在于向读者告知一些生活事件,而这些生活事件本身的存在与否不取决于叙述话语,那么叙述话语就只不过是传达故事内容信息的被动载体,不会具有能动的意义。 第三方面是叙述动作,即产生出叙述话语的“叙述”活动本身。
5、试述事件在故事中所起的作用。
答:不同的事件作为叙述单位在故事中具有不同的功能,具体来说可分三类。一类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另一类是显示人物性格。第三类“一身兼二职”,既推动情节,又显示性格。缺少了推动情节的事件,故事的连续性就会被破坏;缺少了塑造形象的事件,故事的生动性就和意义内蕴都会受到损失。有些作品中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事件居于突出地位,因而故事情节进展快,悬念迭出,这就是情节性强的故事,如民间故事和情节性强的样式小说中的侦探、武侠、惊险、言情故事等,有些作品中故事情节不是很紧张,叙述以塑造形象的事件为主,故事中的情境具体、性格生动,或心理描写细腻,如十九世纪的现实主义小说和现代注重心理分析的小说等。此外,在具体分析事件时还应注意到,一个事件在故事中可以同时兼具几种作用。如《红楼梦》中黛玉焚稿断痴情的事件既推动了情节(结束了宝黛爱情故事),又起着塑造黛玉形象的作用。
6、情节与事件的关系如何?
答:事件由所叙述的人物行为及其后果构成,一个事件就是一个叙述单位;情节是按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用以表现人物的行为冲突,揭示人物命运的变化过程和性格。由此可见,其一,事件是情节的单位,而情节是事件的组合。其二,两者讲述的目的不同,有的事件重“事”,有的事件重“人”,即显示人的命运性格,而情节的讲述目的只是揭示人物的命运与性格,所以,情节不仅是按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事件,而且要求事件的展开要能表现人物的性格与命运。
7、简述叙事作品中人物自身的二重性特点。
答:叙事作品中的人物是事件、情节发生的动因。但在不同作品中,人物和情节的关系不尽相同。在有些情节小说中情节是中心,人物不过是为了构造情节而设置的,本身见不出完整的、活生生的真实性格特征来。产生这种分歧的根源在于叙事作品中人物自身的二重性特点:行动元与角色。从不同角度看人物,会发现人物同时具有“行动元”和“角色”两重属性,行动元是情节的动因,表现为人物“做什么”,角色是形象的基础,表现为人物“怎样做”。行动元指人物作为一个发出动作的单元(行动“元”),在“做什么”,从而构成矛盾的一方,起推动整个事件发展的作用。如《西厢记》等才子佳人小说,总由几个相似的行动元构成:张生一类故事结局的追求者;莺莺一类被追求的对象;红娘一类帮忙者;老夫人一类有权势的反对者;郑恒一类的小人、破坏者。角色指人物特征的各方面统一而形成的独立的性格,在故事中“怎么做”。成功的角色既具有鲜明的个性,又具有普遍的共性,并能揭示出社会的某种本质 (“角色”就是常说的“形象”,成功的角色即“典型人物”) 。人物具有“行动元”与“角色”二重特性,但二者不总是重合的。有时一个行动元由几个角色担任。如《西游记》中,许多妖魔,角色、性格不同,但同属一个行动元,即取经的阻碍者,而唐僧师徒四人构成一个行动元,即“取经者”。反之,一个角色也可能包括几个行动元,如猪八戒、白马等,都先是取经的阻碍者,后来又变成取经者。
相关话题/文学理论
文学概论题库-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完整笔记
文学概论试题库 一、选择题 1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 ) A哲理性 B荒诞性 C象征性 D抽象思维直接参与 2抒情偏于表现作者主观世界,是用话语的( ) A抒情动作 B抒情内容 C声音组织 D画面组织 3抒情反映现实现实生活方式的特殊性( ) A 象征性 B主观性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7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习题及参考答案
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文学批评史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皖西学院中文系 卢佑诚 编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练习题 第一章 一、 填空题: 1、 先秦时期文学理论批评的萌芽和产生,大致可以春秋末期的孔子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孔子 以前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7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完整笔记
第一编 导论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史。文艺学包括广义的文艺学和狭义的文艺学,上面所说的是广义的文艺学,狭义的文艺学主要就是指文艺理论 第一节 文学理论的性质 一、文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2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复习笔记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版)读书笔记 第一编 导论 第一章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1、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1)目前一般把文艺学区分为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美国学者韦勒克、沃伦在其合著的《文学理论》中认为,文学是一个与时代同时出现的秩序,文学理论是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0文学理论教程考研重点总结笔记
文学理论教程 第一章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1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研究其发展过程、相关知识、基本规律的学科,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2文学理论:以哲学方法为总的指导,从理论的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规律,建立起文学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9文学理论精品课电子讲义(阎嘉)
第一讲:文学本质论 一、文学的本质 (一)考察文学的不同视点(二)有关文学本质的有影响的观点 1,模仿论:模仿论也被称为再现论。模仿论强调的是自然或生活等客体对文学的决定作用。 2,表现论:表现论强调的是作家个人的内心世界,认为人的内心世界决定了文学的本质。 3,形式本体论:形式本体论强调的是作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9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目录封面内容简介目录第一编 导 论 第1章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1.1 复习笔记 1.2 课后习题详解 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2章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2.1 复习笔记 2.2 课后习题详解 2.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编 文学活动 第3章 文学作为 ...辅导考试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2-222019年扬州大学文学院617文学理论考研全套资料
目录说明:本全套资料免费下载,共包括4种电子书。使用全套资料密码激活后,全套资料里的所有电子书、所有题库均可使用。1.考研真题[电子书]扬州大学文学院617文学理论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免费下载]2.参考教材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电子书]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免 ...辅导考试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30扬州大学文学院617文学理论历年考研真题汇编
目录封面内容简介目录2014年扬州大学文学院617文学理论考研真题2015年扬州大学文学院617文学理论考研真题2016年扬州大学文学院617文学理论考研真题2017年扬州大学文学院617文学理论考研真题2018年扬州大学文学院617文学理论考研真题内容简介本书收录了扬州大学文学院61 ...辅导考试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302019年复旦大学703文学理论考研大纲
703文学理论考试大纲一、考试内容范围以美国学者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所著《文学理论》为主要参考读本,结合其他现代西方文论,以及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批评史中的相关知识与概念。要求对文学基本原理有较为深入的理解与准确把握,能分析论证有关论著包括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专业课大纲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2019年集美大学803文学理论与写作考研初试大纲
集美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803]考试科目名称:文学理论与写作一、考核目标(一)考查考生对文学理论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二)考查考生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文学研究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二、试卷结构(一)考试时间:180分钟,满分:1 ...专业课大纲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闽南师范大学2019年文学理论与阅读理解考研大纲
2019年文学理论与阅读理解考试大纲一、基本内容主要考察学生对文学理论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在文本解读过程中运用文学基本理论的能力、针对实际的阅读现象如何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具体主要考察内容如下:1.文学文本构成及文本分析;2.对文学话语特征的把握;3.读者反应及接受理论。二、主要参考 ...专业课大纲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闽南师范大学2019年文学理论考研大纲
2019文学理论考试大纲一、基本内容1.文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2.文学理论基本原理和方法的运用。二、具体内容包括1.文学理论的性质、形态及其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2.理解并阐释文学活动的基本要素及文学活动的基本性质、特征;3.理解文学活动的发生、发展的过程,理解当前文学活动的基本特点;4.理 ...专业课大纲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文学理论名词解释(童庆炳版)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1、 文艺学: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属于人文学科的范畴,也叫文学学。文艺学是文学实践的理论总结,又受到文艺实践的检验和修正,并给以文学实践以指导。文艺学包括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2、 文学史:指以文学产生、发展、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5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考研文学理论与思潮专题
中国现代文学理论与思潮专题 学衡派(17、10、02)战国策派(16、07)主观战斗精神(16) 《大公报》文艺奖(15) 文学的国语,国语的文学 (14) 孤岛文学(14、07、04)中国新文学大系(13)文协(13)苦闷的象征(13)第三种人(12、08)新潮社(12)学衡派(11)《中国新文学的源流》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