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教程》考研辅导(18)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29
22、自然主义(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文学理论试题-解释5分)
答:19世纪60年代后发展起来的文学流派.主张用生物学的观点写人,提倡描写的烦琐性,鼓吹无思想性。代表作家有左拉,福楼拜和龚古尔兄弟。与现实主义相同,自然主义也强调客观地反映现实,但自然主义的描摹自然的主张实际上是随便观察到的庸俗的自然、多属偶然现象,反对现实通过典型概括的手法反映现实。它要求文学家成为科学家,应按照严格方法进行研究和创作。自然主义者认为,既然作家完成的是科学家的职能,他就应该做到绝对的冷静和客观,而不应流露个人感情和给予评价。
23、结合具体作品,说明象征型文学的特征。(湖南大学2005)现当代文学方向文学理论试题简答10分)
答: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这种意蕴或侧重客观,或侧重主观,但都具有某种超出具体现象、个别事物的抽象性、概括性。它的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1)暗示性:暗示是象征型文学寄寓意蕴的方式。暗示指词语寄寓某种超出本义的内涵,它不同于现实型的再现和理想型的表现,现实型文学和理想型文学的再现与表现都具有直接性。再现是通过对生活现象的直接描绘反映现实;表现是以直抒胸臆表达某种情感态度。而象征型文学则以暗示的方法间接地传达某种观念、意味。通过暗示的方法,象征型文学更突出了文学形象的意义的超越性。(2)朦胧性:朦胧指词语含有多层不确定的意义。象征型文学的暗示不能用单一的确定的意义去概括,其审美意蕴是朦胧、多义、含蓄的。象征型文学从现实中取材,或虚构事物形象,但这些都经过加工处理,成为概括性、虚拟性很强的假定性形象。在表现手段上,不同于现实型文学的注重写实,理想型文学的偏于夸张虚构,象征型文学常常以主观变形的方法使其具有超越自身的内涵。如形象本身(人物,场景,物件等等)的变形,形象之间关系(人与人,人与物等等)的变形.这种变形使审美理解更具有了突出的非明确性。
第十章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一、考点综述:
1、 基本概念:
典型 特征化 意境 意象(审美意象) 文本 文学言语层面 文学形象层面 文学意蕴层面 扁平人物 圆形人物 陌生化 自动化 “有我之境” “无我之境” 心理意象 内心意象 泛化意象 观念意象 寓言式意象 符号式意象
2、基本原理:
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的区别 文学形象的特征 文学典型的审美特征 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 文学意境的特征 审美意象与一般意象的区别 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
二、识记:
1、德国接受美学理论家伊瑟尔将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从外到内的结构特点称为“召唤结构”。
2、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通常分为三种:文学典型、文学意境、文学意象。其中,典型是现实型文学的表现形态,意境是理想型文学的表现形态,意象是象征型文学的表现形态。
3、“特征”的概念由德国艺术史家希尔特提出,“特征化原则”是文学典型的首要的和基本的问题。
4、“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个命题是恩格斯在《致玛•哈克斯》的信中提出来的。
5、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将意境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所谓“有我之境”是指那种感情比较直露,倾向比较鲜明的意境。而所谓“无我之境”是指那种情感比较含蓄,不动声色的意境画面。
6、心理意象:即心理学意义上的意象,指在知觉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呈现于脑际的感性形象。
7、内心意象:即人类为实现某种目的而构想的、新生的、超前的意向性设计图像。
8、泛化意象:是文艺作品中出现的一切艺术形象或语象的泛称,基本上相当于“艺术形象”或“文学形象”这个概念,简称“形象”。
9、观念意象:是指用来表达某种抽象的观念和哲理的艺术形象。如在英雄胸前戴上一朵大红花,在小孩子脖子上挂一副金锁等等都是观念意象。其高级形态是审美意象。
10、意象是中国首创的一个审美范畴,最早出现在《周易•系辞》中。其古义是指用来表达某种抽象的观念和哲理的艺术形象。作为一个概念,“意象”最早出现于汉代王充的《论衡•乱龙》里。
11、审美意象的分类:从表意的方式这一角度着眼,可以把审美意象分为两种:寓言式意象和符号式意象。寓言式意象是指通过一则故事显示一种哲理或者观念,而这正是这则故事的主旨。其显著特征在于有故事情节,此类意象常见于叙事性作品,以叙事诗、小说和戏剧的形式,通过有情节的整体形象系统实现某种观念的表达。符号式意象是指不具有情节性的整体意象和单个意象。这类意象以它整体的或单个的形象特征,直接暗示和象征着某些观念或哲理,其作用从本质上看不过是一种表意的符号,所以称为符号式意象。它又分为两类:一类是抽象型,一类是具象型。
三、解释:
1、典型: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示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一般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作品中人物的典型性,它的性格特征和艺术魅力都是通过“卓越的性格刻画”来实现的,在人物塑造时处于艺术表现的中心地位。
2、特征化:是写实性作品中最基本的表现方法,即作家抓住生活中最富有特征的东西,加以艺术强化、生发的过程。“特征”,可以是一句话,一个细节,一个场景,一个事件 ,一个人物或一种人物关系,高明的作家可以通过特征化使之变为传世之作。
3、意境: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指抒情型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意象的空间。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审美范畴,也是我们民族抒情文学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
4、意象:这里主要指审美意象,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指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
5、文本: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分为三个层次:文学言语层面、文学形象层面和文学意蕴层面。
6、文学言语层面:指文学文本首先呈现于读者面前、供其阅读的具体言语系统。这个系统中的言语与一般的言语有明显不同:作为文学言语,它不但具有形象性、生动性、凝练性、音乐性,还具有内指性、心理蕴含性和阻拒性。因而它是一种审美性的语言。
7、文学形象层面:文学形象是读者在阅读文学言语系统过程中,经过想象和联想而在头脑中唤起的具体可感的动人的生活图景。它具有如下特征: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是假定与真实的统一;是个别和一般的统一;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8、文学意蕴层面:指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等各种内容,属于文本结构的纵深层次。它一般又可以分出三个不同的层面:历史内容层、哲学意味层和审美意蕴层。
四.问答:
1、举例说明文学言语与普通言语的不同。
答:(1)文学言语是内指性的,普通言语是外指性的。普通言语指向语言符号以外的现实世界,它必须符合现实生活逻辑,经得起客观生活的检验,并且必须遵守各种形式逻辑的原则。文学言语则是指向本文中的艺术世界,它不必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而要求与整个艺术世界氛围相统一。例如杜甫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和“月是故乡明”,明显地违反客观现实,但它指向诗中特定的情境,因此只要符合艺术世界的诗意的逻辑就行了,不必经过现实生活的检验。(2)文学言语具有心理蕴含性。语言符号一般有两种功能,即指称功能与表现功能。普通言语侧重于它的指称功能,而文学言语则把它的表现功能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文学言语中蕴含了作家丰富的知觉,情感,想象等心理体验,因而比普通言语更富于心理蕴含性。文学言语中的词语,虽然表面上与普通言语一样,实际上已被赋予不同寻常的心理内涵。雪莱在《西风颂》中写道:“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里的“冬天”,“春天”都已被诗人那种希望、神往、憧憬的情绪浸泡过,与普通言语中的意义大不相同,更富于心理蕴含性了。(3)文学言语具有阻拒性,这是俄国形式主义者提出来的,对语言进行陌生化处理后达到的效果,它针对的是“自动化”语言,即那些过分熟悉的不再能引起人注意的言语。比如用“弹指间”来表示时间过得快,一开始显得很生动形象,但在被大量重复使用后,人们只把它当作一个干巴巴的符号,而不再有新鲜感。文学言语就是要力避这种言语的“自动化”现象,设法把普通言语加工成陌生的,扭曲的,对人具有阻拒性的言语,这种言语可能不合语法,打破了人们理解的常规,甚至不易被人理解,但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兴趣,在延长感知时间,增加感知难度的情况下,反而增强了它的审美效果,形成了文学言语的一大特色。如“表盘上的数字涂上了一种在黑夜闪光的绿色物质”显然是荧光粉。但阻拒性言语不能使用得过滥、过多。要用得恰到好处。
2、文学形象有哪些特征?举例说明之。
答:(1)文学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鲁迅笔下的阿Q形象原型据说是来自于他家原来的长工阿桂,有着贫雇农的生活特点,靠给人打短工过活。但是我们很明显地看到在阿Q身上有着更多的国民性的特点。鲁迅先生在塑造这个人物时已经对他进行了进一步的加工,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情注入到阿Q身上,使他成为世界文学画廊上栩栩如生的典型人物。此外,在《聊斋志异》中的狐仙鬼怪之类的形象也只不过是将人类的形象加以简单加工,将脖子拉长一些或是多加一只眼,是在客观生活基础上的主观想象。(2)文学形象是假定与真实的统一。文学形象,一方面是假定的,不是生活本身,有的甚至与生活本身的逻辑也不一致,另一方面,它又来自生活,能使人联想起生活,使人感到比生活还真。因此在文学作品中,但丁可以目睹地狱之苦,孙悟空可以大闹三界,草木虫鱼可以说话,这就是文学形象假定性与真实性相统一的特征,这中间虚拟性和假定性是文学形象的前提性条件,那么,怎样使它与真实性统一起来呢?这就要假定得合情合理。所谓“合理”,是指文学形象真实性的客观规定性,也就是指生活的本质和规律,不管读者面对着多么荒诞虚妄的文学形象,他都可以用自己生活中体验到的“理”加以衡量,如读者觉得合理,就是真实,否则就是不真实。当然,“合理”有时也意味着合乎理想,凡是合乎读者理想的形象,读者也会认可。所谓“合情”,是指文学形象必须反映人们的真实感受和真挚感情。而合理与合情相比,“合情”的因素往往比“合理”更有能动性:一是可以把看来不真实的细节升华为艺术真实,如李白写道:“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二是当客观真理与主观情感发生矛盾时,艺术的原则是牵理就情,总之,文学形象是在“合情合理”的尺度上实现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3)文学形象是一般和个别的统一。文学形象总是具有“以少总多”,“万取一收”的艺术效果,又称文学形象的概括性。马致远《天净沙》展示给我们的是一个落魄天涯的失意文人的形象,但它却概括了整个时代千千万万个知识分子前途茫茫,归宿不定的痛苦,充分显示了文学的概括性。(4)文学形象是确定与不确定的统一。由于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它的形象不是直观的而是想象的,它形成可感的艺术形象主要靠读者的想象来完成。因此,作品首先要为这种想象提供一种限制性要素,使想象在一定范围,按一定的性质和方向去发展,这就形成了文学形象确定性的一面;同时,在上述前提条件的制导下,文学作品还必须为读者的想象提供一种可发挥性要素,这就形成了文学形象不确定性的一面。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作者通过对她的描写,告诉了我们许多仅属于她的特征。她的身份,她的美丽都是确定的;但她具体怎样美丽,具有怎样的相貌,怎样的气质神韵,作者的描写又是不确定的,只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留待自己去补充。
3、文学典型的审美特征是什么?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文学典型有两大审美特征:鲜明的特征性和富于艺术魅力。鲜明的特征性主要指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其鲜明性来自两个层面:其一是具有一种别人不具备唯他才有的、能贯串其全部活动和统摄其整个生命的总特征;凡是世人公认的典型,无不具备这个总特征。如阿Q的 “精神胜利法”,林黛玉的“多愁善感”便是别人所不具备的特征。其二是反映和形成总特征的局部特征,如特征性的人物语言、特征性的生活细节、特征性的场景等等。陆游的《示儿》临终的一句遗言,契诃夫笔下“打喷嚏”的一个细节,杜甫的《兵车行》的一个场景,都由于特征化而成为了传世之作。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艺术魅力的表现,即一个典型所表现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震撼力。这是来自性格显示的一种生命的魅力。这种生命的魅力具体表现为人物性格的丰富多彩。另一方面是艺术魅力的实质,即一个典型所具有的真实性、新颖性、诚挚性和蕴藉性。这就是黑格尔提出的“灵魂的深度”。首先,要看文学典型在何种程度上表达了人类解放自身的要求和改变现存秩序的愿望。其次是要看所显现的历史真实的程度。最后是要看性格和灵魂是否合乎理想。此外,在人物的身上还折射出作家人格的真诚。由于作家的至诚至真与人物的形象交织在一起汇为一种慑魂夺魄的真实性与深刻性,从而使得人物形象辐射出无穷的艺术魅力。
关于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其一,典型性格是在典型环境中形成的。所谓环境,就是那种形成人物性格、并促成他们行动的客观条件,人物性格往往是环绕着他的典型环境的产物,典型环境不仅是形成人物性格的基础,而且还逼迫着人物的行动,制约着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人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生活,在一定的关系条件下形成其思想、情感、行为和作风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环境影响人的一般表述。因此,孤立于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是不存在的。其二,典型人物在环境面前也并非永远处于被动地位,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对环境发生反作用。其三,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又是一个互相依存的关系,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离开了典型环境,就无从产生典型人物;而没有典型人物,也无所谓典型环境;此典型人物就是彼典型人物的环境。
4、什么是形象?什么是典型?两者的关系怎样?
答:形象是文学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形式,是作家艺术家审美认识的结果,是他们根据实际生活中的体验、认识创造出来的具体可感而又带有强烈感情色彩和具有审美价值的情境。典型是指那些既有鲜明的独创性,又在一定程度上提示了社会生活的本质,表现了历史发展的某些必然规律,有较高真实性的形象。形象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共同特征,典型则是优秀的、进步的文学艺术的标志。任何典型都必定是个性鲜明的艺术形象,而形象却未必都具有典型性。所以,典型与形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5、恩格斯关于“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论述,向文学创作提出了哪些重要的要求?其意义何在?
答:恩格斯的“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命题科学地揭示了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典型性格是在典型环境中形成的,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就是环绕着她的典型环境的产物。她自小多读诗书,才思聪慧使她善于思考;幼年丧母少了礼教束缚,有了个性自由的空间,但寄居贾府,客观环境与她自由的个性形成强烈冲突,造成了她与这个环境的格格不入。另一方面,典型人物在一定条件下对环境发生反作用。这种现象在无产阶级英雄典型那里表现得尤为充分,通过人物的努力,法庭可以变成讲台(高尔基的《母亲》),监狱可以变成战场(如《红岩》)。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是互相依存的,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复存在。典型人物的刻画离不开典型环境,没有典型环境,典型人物的言谈行动甚至心理都失去了依据,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反之典型环境也以典型人物的存在而存在,失去了典型人物便失去了中心,环境便成了一盘散沙,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形成的可能。恩格斯这个论断指出:文学创作不但要注意作品中人物及其相互关系的统一,而且还必须考虑到人物、人物关系和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的联系,求得三者的统一。只有作品中的人物及其相互关系艺术地再现了它所反映的时代的本质或本质的若干方面,才会具有典型性。实现恩格斯的这个要求,我们的文学创作就能在思想深度和艺术水准上达到新的高度。
6、举例说明文学意境的特征。
答:文学意境有三个特征:其一,情景交融。南宋范晞文首先发现了意境的这一特征。他说:“情景交融而莫分也。”意思是说意境中在有两大元素。情和景是交融在一起分不开的。清代思想家王夫之也说过“景中生情,情中含景”。这是意境的表现方法特征。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看起来全是对客观景物的具体描写,但从那烟花三月、黄鹤楼头的美好景色中已透露出对友人的祝福,而在写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时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也是表现得淋漓尽致。表面上这首诗句句写景,实则句句抒情,真是一切景语皆情语。其二,虚实相生。是说意境一般是由虚境和实境构成,实境是指逼真存在、文本中直接描写了的景、形、境,虚境则是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虚境是实境的升华,它体现着实境创造的意向和目的,在意境结构中处于灵魂和统帅的地位;但虚境不能凭空产生,还必须靠实境的具体描绘来体现,是艺术表达的重心。由于虚境要通过实境来表现,实境要在虚境的统摄下来加工,这就形成了意境的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南宋诗人叶绍翁《游园不值》一诗描写诗人游一座花园,但园中无人,在怅惘之际,忽见一枝红杏怒放,伸出墙外,这是实境。但诗人不得进门的遗憾,由一枝红杏引起的怦然心动的愉悦,以及由此引起的对满园春色的推测与联想则是由实境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便是虚境。其三,韵味无穷。所谓韵味是指意境中所蕴含的多层次和文学本文意蕴的多侧面,其中包含有情、理、意、韵、趣、味等多种因素,共同形成了意境的韵味无穷的审美特征。不但有象中象,韵中韵,味中味,而且还有层出不穷的“象外之象”,“味外之味”和 “韵外之韵”,让你咀嚼不尽。唐朝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样一幅画面:一个独立苍茫的诗人,一座兀然耸立的高台。同时我们又可以体会到诗人报国无门的悲愤和天才末路的痛苦。在这之外,对宇宙对人生的苍凉感更是扑面而来。让我们回味无穷。意境的这三种基本特征集中地表达了中华民族抒情文学的审美理想,从而使它具有与典型、意象不同的相对独立性,成为二者不可代替的人类审美理想的表现形态之一。
7、本书所讲的“审美意象”与一般的意象有何不同?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一般的意象主要有四种:心理意象、内心意象、泛化意象、观念意象及其高级形态的审美意象。其中,泛化意象是文艺作品中出现的一切艺术形象或语象的泛称,基本上相当于“艺术形象”或“形象”这个概念。本书所讲的“审美意象”则指的是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或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的,在某些理性观念和抽象思维的制导下创造的具有求解性和多义性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它不仅是观念意象的高级形态,也与典型、意境一样,属于艺术至境的高级形象形态之一。
审美意象有如下基本特征:其一,审美意象的本质特征是哲理性。中国古代把意象看成是表达“至理”的手段,二十世纪现代派文学艺术也把表达哲理和观念看作是意象创造的目的和最高审美理想。这就决定意象从本质上讲,就是“表意之象”。反之,也就不能称之为意象,更不能称为审美意象了。其二,审美意象的表现手法特征,往往在于象征性。这里所说的象征是一种狭义的象征。也就是说,意象实际上已成为某种“意义”的载体。这种形象并不直接就它本身来看,而是就它所暗示的一种较广泛、较普遍的意义来看。于是象征也成了一种判定一个形象是否为审美意象的尺度。其三,意象的形象特征往往具有荒诞性。中外文论都已揭示了审美意象往往是一种有悖常规的形象,它的外在形态的荒诞奇怪和内在事理的有悖常理构成了“荒诞”的双重内涵。审美意象一般都是通过形象上的“愈出愈奇”和事理上的“不可思议”引起人们的思考。即使有的意象不具有外在的荒诞性,也必然含有某种内在的荒诞性,如《等待弋多》等。所以,“荒诞”是审美意象很普遍的特征。其四,抽象思维的直接参与,是审美意象的思维特征。由于意象在本质上是以表达哲理为上目的的“表意之象”,所以它的创作思维过程是从抽象到具象的。如艾略特所说的那样要为思想寻找“客观对应物”。而物象的选择和形象的设计是受抽象思维即“意”的制约的。其五,审美意象的鉴赏特征是求解性和多义性。由于在创造意象时抽象思维的直接参与,便使意象鉴赏思维的特点变成了审美“求解”的过程。即从对具体形象的揣摩、思考达到对哲理观念的领悟。人们的审美心理也变成了猜测的过程。但是好的象征意象,又往往使人始终也难得出最为确切的结论,好象有无数个“解”。这是因为一方面作家有意隐藏自己的立意,以求神秘含蓄;另一方面是作家选择的象征物,对于作家来说虽是他为思想创造的“对应物”,但是读者并不了解作者的思路,而只能凭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智慧去猜想,这样,不同的读者便会猜出不同的意义来,有的甚至南辕北辙。这便是审美意象多义性的原因。
8、圆形人物和扁形人物有什么区别?
答:首先圆形人物是指文学作品中具有复杂性格特征的人物。这类人物在小说中往往都是多义与多变的人物。这类人物的特点是性格有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而扁形人物是指文学作品中性格缺少变化或性格特征突出而单一的人物。这类人物的特点是性格没有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其次,圆形人物基本特征是:圆形人物的塑造打破了好的全好、坏的全坏的简单分类方法,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去刻画人物形象,更真实、更深入地揭示人性的复杂、丰富,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这种塑造人物的方法给读者一种多侧面、立体可感的印象,往往能够带来心灵的震动。而扁形人物基本特征是:为一般而寻找特殊,共性对个性占有优势,直接以纯净的性格形态出现,能够比较明确、直接、集中地反映人物地典型化。其艺术特征明显体现为单一性、稳定性和和谐性。
五、知识要点:
1、文学作品的构成观:三国时期经学家王弼在对《周易》诠释时,详明地理清了“言”、“象”、“意”三者之间的关系,认为它们是一个由表及里的审美层次结构。黑格尔提出“意蕴”说,认为艺术作品最先呈现给人的是它的外在形状,通过它可以追寻作品的意蕴和内容。波兰现象学派理论家英加登把文学作品的文本由表及里地分成四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字音及其高一级语音组合,这是文学文本的最基本层面;第二个层面即意义单元,是文学文本的核心层面;第三个层面是多重图式化的面貌,是由意义单元所呈现的事物的大略图影;第四个层面是再现客体,即通过虚拟而生成的“世界”。文学文本一般都具有四个层面。
2、典型论:在西方17世纪以前,强调典型的普遍性和类型性,主张类型说。18世纪以后,个性典型观占主导地位,开始重视共性到个性的转变。19世纪80年代末,马克思主义典型观趋于成熟。并占中心地位。20世纪后,马克思主义典型观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得到应用和发展。在中国:“阶级典型”说——“共性与个性统一”说――“共名”说――“必然与偶然联系”说――“个性出典型”说――“中介-特殊”说
3、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 英国小说理论家E•M•福斯特把小说人物分成两种,一是扁平人物(flatcharacter),另一是圆形人物(round character)。扁平人物是“依循着一个单纯的理念或性质而被创造出来”,并非“真实人物”,近似一种“概念”。小说家构思的情节支配着人物的行动。有些小说甚至摆明到以“仁慈”、“勇敢”为角色取名。圆形人物则有复杂多面的个性及真实的思想感情,会根据不同的场景,做出不同的反应。在写作中,作者构思的情节,往往为配合人物而改变,甚至会发展出作者原先根本料想不到的阶段。
相关话题/文学理论
文学概论题库-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完整笔记
文学概论试题库 一、选择题 1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 ) A哲理性 B荒诞性 C象征性 D抽象思维直接参与 2抒情偏于表现作者主观世界,是用话语的( ) A抒情动作 B抒情内容 C声音组织 D画面组织 3抒情反映现实现实生活方式的特殊性( ) A 象征性 B主观性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7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习题及参考答案
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文学批评史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皖西学院中文系 卢佑诚 编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练习题 第一章 一、 填空题: 1、 先秦时期文学理论批评的萌芽和产生,大致可以春秋末期的孔子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孔子 以前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7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完整笔记
第一编 导论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史。文艺学包括广义的文艺学和狭义的文艺学,上面所说的是广义的文艺学,狭义的文艺学主要就是指文艺理论 第一节 文学理论的性质 一、文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2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复习笔记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版)读书笔记 第一编 导论 第一章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1、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1)目前一般把文艺学区分为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美国学者韦勒克、沃伦在其合著的《文学理论》中认为,文学是一个与时代同时出现的秩序,文学理论是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0文学理论教程考研重点总结笔记
文学理论教程 第一章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1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研究其发展过程、相关知识、基本规律的学科,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2文学理论:以哲学方法为总的指导,从理论的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规律,建立起文学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9文学理论精品课电子讲义(阎嘉)
第一讲:文学本质论 一、文学的本质 (一)考察文学的不同视点(二)有关文学本质的有影响的观点 1,模仿论:模仿论也被称为再现论。模仿论强调的是自然或生活等客体对文学的决定作用。 2,表现论:表现论强调的是作家个人的内心世界,认为人的内心世界决定了文学的本质。 3,形式本体论:形式本体论强调的是作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9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目录封面内容简介目录第一编 导 论 第1章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1.1 复习笔记 1.2 课后习题详解 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2章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2.1 复习笔记 2.2 课后习题详解 2.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编 文学活动 第3章 文学作为 ...辅导考试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2-222019年扬州大学文学院617文学理论考研全套资料
目录说明:本全套资料免费下载,共包括4种电子书。使用全套资料密码激活后,全套资料里的所有电子书、所有题库均可使用。1.考研真题[电子书]扬州大学文学院617文学理论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免费下载]2.参考教材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电子书]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免 ...辅导考试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30扬州大学文学院617文学理论历年考研真题汇编
目录封面内容简介目录2014年扬州大学文学院617文学理论考研真题2015年扬州大学文学院617文学理论考研真题2016年扬州大学文学院617文学理论考研真题2017年扬州大学文学院617文学理论考研真题2018年扬州大学文学院617文学理论考研真题内容简介本书收录了扬州大学文学院61 ...辅导考试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302019年复旦大学703文学理论考研大纲
703文学理论考试大纲一、考试内容范围以美国学者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所著《文学理论》为主要参考读本,结合其他现代西方文论,以及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批评史中的相关知识与概念。要求对文学基本原理有较为深入的理解与准确把握,能分析论证有关论著包括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专业课大纲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2019年集美大学803文学理论与写作考研初试大纲
集美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803]考试科目名称:文学理论与写作一、考核目标(一)考查考生对文学理论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二)考查考生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文学研究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二、试卷结构(一)考试时间:180分钟,满分:1 ...专业课大纲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闽南师范大学2019年文学理论与阅读理解考研大纲
2019年文学理论与阅读理解考试大纲一、基本内容主要考察学生对文学理论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在文本解读过程中运用文学基本理论的能力、针对实际的阅读现象如何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具体主要考察内容如下:1.文学文本构成及文本分析;2.对文学话语特征的把握;3.读者反应及接受理论。二、主要参考 ...专业课大纲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闽南师范大学2019年文学理论考研大纲
2019文学理论考试大纲一、基本内容1.文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2.文学理论基本原理和方法的运用。二、具体内容包括1.文学理论的性质、形态及其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2.理解并阐释文学活动的基本要素及文学活动的基本性质、特征;3.理解文学活动的发生、发展的过程,理解当前文学活动的基本特点;4.理 ...专业课大纲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文学理论名词解释(童庆炳版)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1、 文艺学: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属于人文学科的范畴,也叫文学学。文艺学是文学实践的理论总结,又受到文艺实践的检验和修正,并给以文学实践以指导。文艺学包括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2、 文学史:指以文学产生、发展、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5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考研文学理论与思潮专题
中国现代文学理论与思潮专题 学衡派(17、10、02)战国策派(16、07)主观战斗精神(16) 《大公报》文艺奖(15) 文学的国语,国语的文学 (14) 孤岛文学(14、07、04)中国新文学大系(13)文协(13)苦闷的象征(13)第三种人(12、08)新潮社(12)学衡派(11)《中国新文学的源流》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