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教程》考研辅导(6)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29


答:文学从本质上说是意识形态。作为意识形态,文学具有普遍的属性,也具有特殊的属性。文学的普遍属性在于,它是一般意识形态;文学的特殊属性在于,它是审美意识形态。在社会结构中,经济基础是最终的决定力量,它制约着上层建筑;同时,上层建筑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中的意识形态比起政治、法律制度来,距离经济基础要远些。文学的情形归根到底要由经济基础来说明,而它与经济基础的关系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有距离的。文学活动的发展,由经济因素最终决定,但会受到诸如政治、道德、哲学等因素的直接影响。因此文学活动的发展往往会和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平衡的状态。相对于文学活动发生问题,文学活动的发展问题更加复杂。文学伴随生产劳动而产生,并随着生产劳动的发展而发展,但文学发展的近程也有特殊的情况,就是它的发展同经济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有时显得快些,有时显得慢些,有时甚至同生产呈反方向的发展。这种不平衡有两种典型体现:一种情况是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相对低级的阶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它的繁荣阶段也就过去了,如古希腊神话和史诗,另一种情况是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并不是呈正比例的,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可能在文学艺术上反而领先,如十八世纪的德国和十九世纪的俄国。实际上,不平衡关系只是说明了文学发展与经济发展关系的一个方面,而这一关系的另一方面则是两者发展上的平衡关系,就是说,经济的、物质生产活动的发展水平会最终制约文学发展水平。十八、十九世纪的德国、俄国虽然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但在文学与哲学上的成就又与当时各自经济的高速发展的状况是适应的。进一步说,不平衡与平衡两者共存于文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之中,从局部的情况,或者从某一历史时期的情况看,不平衡关系确实是存在的,但在总体的方面看,或者我们从相当长的历史阶段来分析,那么文学发展的水平就在经济发展水平的曲线上左右摆动,二者之间总是大致平衡的。因此,物质生产或者说经济基础是文学发展中起“最终的支配作用”的东西。

18、论述情感与理智的关系(苏州大学2003年文学理论试题-论述20分)
答:情感性指作品中总充满了作家的喜怒哀乐情感;认识指作品包含着作者对笔下形象事物的思想认识。在文学中,审美情感是直接的,理性认识则是间接的。直接的审美情感的深层往往隐伏着间接的理智认识。例如《巴黎圣母院》中的一些人物形象,倾注了作者强烈的情感评价,例如卡西莫多的外丑内美,主教的外善内恶等。而这些人物也表达客观理智认识,是可以被归纳出来的,如雨果本人所说:“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粗俗藏在崇高背后,恶与善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在无功利性、形象、情感等审美因素中包含着功利、理性与认识等非审美的意识形态因素,因而具有审美与社会意识形态的双重属性。

20、话语蕴藉(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文艺学方向文学理论试题-解释4分)
答:这是对文学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的可能性。不仅单个的文本,而且整个文学活动都带有话语蕴藉性质。文学的话语蕴藉特点集中表现在文本“含蓄”与“含混”两种修辞形态。文学作为话语蕴藉,有两层意思:第一,整个文学活动都带有话语蕴藉属性。文学活动是由世界、作者、作品和批评等环节组成的整体,无论其中心任务或目的如何,都必须一句具体的语言活动构成的话语系统。第二,在更具体的层次上,被创造出来以供阅读的特定文本带有话语蕴藉属性。

21、文学的功利、非功利(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文艺学方向文学理论试题-解释8分)
答:非功利性指人的文学活动不寻求世纪利益的满足,功利性指文学的社会影响作用。文学的无功利性是直接的,功利性是间接的,直接的无功利性总是实现间接功利性的手段。文学是非功利的,但这种非功利又间接地指向某种功利。非功利性是直接的,功利性是间接的,直接的非功利性总是事先间接的功利性的手段。这一点正从目的层面显示了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22、谈你对文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的认识。(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文艺学方向文学理论试题-论述30分)
答:文学从本质上说是意识形态。作为意识形态,文学具有普遍的属性,也具有特殊的属性。文学的普遍属性在于,它是一般意识形态;文学的特殊属性在于,它是审美意识形态。(1)文学作为意识的形态,一方面最终决定于社会的经济基础,也就是说,对于文学的情形归根到底要由经济基础来说明;另一方面,它与经济基础的关系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有距离的,它往往要与上层建筑中政治、法律等中介的环节与经济基础发生联系,而经济基础对于文学的作用也不是直接的,也要通过政治等中介环节才能发生支配性的作用。(2)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文学的特殊属性就在于,它是审美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是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领域,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审美意识形态在意识形态中具有特殊性:它一方面被看作意识形态中的富于审美特性的种类,但另一方面又渗透着社会生活以及其他意识形态的因子,与它们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因此,审美意识形态不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简单相加,而是指在审美表现过程中审美与社会生活状况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20世纪80年代我国引入了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充分考虑到文学是一种认识,是一种思想,是一种意识形态;但同时又认为文学是人的情感评价,是个人的感性体验,是特殊的意识形态,因此“审美意识形态”观念的发现是要在两者之间取得某种平衡。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看起来只是一次远离社会生活的个体审美事件,但归根到底是与某种思想、观念、意识联系在一起的。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是指文学的审美表现过程与意识形态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表明审美中浸透了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巧借审美传达出来。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在无功利性、形象、情感等审美因素中包含着功利、理性与认识等非审美的意识形态因素,因而具有审美与社会意识形态的双重属性。

23、结合文学实际,论述文学审美的基本特点。(兰州大学2004年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文学概论试题-论述20分)
答: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为无功利性与功利性、形象性与理性、情感性与认识性的相互渗透。其中,无功利性、形象性、情感性属于审美范畴,是直接的;功利性、理性、认识性属于意识形态范畴,隐含在深层,是间接的。无功利性指人的文学活动不寻求世纪利益的满足,功利性指文学的社会影响作用。文学的无功利性是直接的,功利性是间接的,直接的无功利性总是实现间接功利性的手段。形象是文学的特有存在方式,是由文学的文本结构所呈现的富于意义的审美感性形态,理性指作品有其理性的思想,在文学中,理性是以特殊的形势存在的。文学直接地是形象的,但在深层又具有某种理性。这是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在表现方式层面的显现。情感性指作品中总充满了作家的喜怒哀乐情感;认识指作品包含着作者对笔下形象事物的思想认识。在文学中,审美情感是直接的,理性认识则是间接的。直接的审美情感的深层往往隐伏着间接的理智认识。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在无功利性、形象、情感等审美因素中包含着功利、理性与认识等非审美的意识形态因素,因而具有审美与社会意识形态的双重属性。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在无功利、形象、情感中隐含功利、理性和认识。文学具有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文学的属性绝不是单一的而总是双重的;审美与意识形态复杂地缠绕在一起。由此看,文学具备审美与社会双重属性;既是审美的又是社会的。正是由于具有自身特有的审美风貌,文学才能巧妙地体现出社会属性。在某些特殊情形下,文学愈是审美的,便往往愈能寄寓社会意图;反之,文学愈具有社会性,便往往愈注意突出审美属性。


24、怎样理解话语蕴籍(湖南大学2005)现当代文学方向文学理论试题简答10分)
答:蕴藉可以被赋予较为广泛因而更具包容性的含义:指一种内部包含或蕴含多重复杂意义,从而产生多重不同理解可能性的话语状况。这样,蕴藉就可以用来描述文学话语的如下特殊状况:文学总是以一定的话语形状去蕴含多重复杂意义,或是把多重复杂意义蕴涵在一定的话语形态之中。所以,文学直接地就是以话语蕴藉的形态而存在。而无论诗作者还是读者,都只能通过这种话语蕴藉而参与到文学活动之中,只不过,作者主要创造话语蕴藉,而读者则力求阅读和理解作者创造的这种话语蕴藉。
文学作为话语蕴藉,有两层意思:第一,整个文学活动都带有话语蕴藉属性。文学活动是由世界、作者、作品和批评等环节组成的整体,无论其中心任务或目的如何,都必须一句具体的语言活动构成的话语系统。从作者的创作来看,任何表达意图,任何社会权力关系的纠缠都必须蕴含到话语系统中,通过话语系统去显现。从阅读和批评来看,处于社会语境中的读者对文学意义和属性的任何理解,都必须根据这种话语蕴藉。离开话语系统的蕴藉便不存在文学活动。文学活动作为话语蕴藉,主要是指文学的属性和意义存在于特定话语系统的创作和接受过程中,仿佛具有无限的生成与阐释的可能性。第二,在更具体的层次上,被创造出来以供阅读的特定文本带有话语蕴藉属性。文本,即有待于阅读的具体对象,毫无疑问是由话语系统的蕴藉构成的。离开话语系统的蕴藉便无所谓文本。文本作为话语蕴藉,则是指文本内部由于话语的特殊组合仿佛包含有意义生成的无限可能性。这就是说,文本是特定的,但文本的意义似乎是无限丰富的。这两层意思在文学中是统一起作用的,不便分开。整体的文学话语蕴藉活动需要沉落为具体文本的话语蕴藉,而文本的话语蕴藉也应当纳入完整的社会话语蕴藉实践中去阐明。文本中的话语蕴藉是十分普遍的现象。有时看起来用得平常的词语,也有可能蕴藉着普通话语所没有的丰富意蕴。进一步看,文学的话语蕴藉特点常常更具体地体现在两种较为典范的文本修辞形态中:含蓄和含混。含蓄是文本的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之一,指在有限的话语中隐含或蕴藉仿佛无限的意味,使读者从有限中体味无限。含混是文本的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之一,指看似单义而确定的话语蕴藉多重不确定意义,令读者回味无穷。换言之,读者阅读文本时可能感到其中蕴含着多重不同意义。比较而言,含蓄突出的是表达上的“小”中蓄“大”,含混偏重的是阐释上的“一”中生“多”。不过,两者在实质上是一致的:共同揭示出文学文本的话语系统具有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即话语蕴藉特性。

25、文学(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文艺理论试题-解释)
答:文学具有两种含义:广义的文化含义和狭义的审美含义。而文学的含义往往在具体的文学活动中发生演变,需要历史地和具体地对待。文学的通行含义是:文学是一门艺术,是主要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文类。即,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26、话语(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文艺理论试题-解释)
答:话语是与语言、语言系统、言语和文本等存在联系和区别的概念。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社会交际工具,话语则是其具体的社会存在形态。话语是语言的具体社会存在形态。话语是人与人通过语言进行沟通的行为与活动,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在特定的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它包含五要素: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话语意味着把讲述内容作为信息由说话人传递给受话人的沟通过程:而传递这个信息的媒介具有言语特性;同时,这种沟通过程发生在特定社会语境中,即与其他相关性言语过程、与说话人和受话人的具体生存境遇具有联系。文学作为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话语行为或话语实践。把文学不是简单的看作语言或言语,而是视为话语,正式要突出文学这种“语言艺术”的具体社会关联性、与社会权力关系的紧密联系。



第五章  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
一、考点综述:
1、基本概念:
主导性与多样性  社会主义新人形象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推陈出新  人民性
2、基本原理:
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基本属性  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主导性、层次性、多样性  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主要价值取向    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发展的经验总结

二、识记:
1、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两个基本属性,即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性和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主导性、层次性、多样性。
2、满足最广泛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审美需要,提高人民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这是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主要的价值取向。
3、社会主义时期文学发展的过程是一个雅与俗、“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双向运动的过程,在大力发展高雅的、严肃的艺术的同时,要重视引导通俗文艺的健康发展,遵循普及——提高——普及、俗——雅——俗——雅无限循环的发展规律。
4、社会主义时期的各种文学艺术活动应该按照“美的规律”塑造出各种各样的更真实、更生动、更富有时代特征的社会主义新人形象。
5、对作家来说,最根本、第一位的事情,还是同人民永远保持血肉的联系,植根于人民的生活沃土之中,同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自觉从人民的生活中汲取题材、主题、情节、语言、诗情、画意。
6、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发展的三点经验,首先要继承与革新,弘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其次要注意借鉴与创造,使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沟通交流;最后按照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推陈出新、古为今用的方针,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学。

三、解释:
1、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建立在社会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性是它的最一般的社会属性。
2、主导性: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主导部分和主导方面,应该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性,它以无产阶级的阶级性、党性与人民性、民族性、人性的高度统一,共产主义的理想性与艺术的真实性、典型性、独创性的统一,革命的思想内容与民族形式的统一,深刻的哲理性与强烈的艺术感染性的统一为其主要特征。
3、层次性: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可以而且应该是多层次的,对于有某种进步意义和审美价值的文学活动,要采取包容态度,允许其存在和发展。我们要提倡有益的,容许无害的,反对和禁止一切有害的文学活动。总的来说,需从美学的和历史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相统一的观点来看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层次性。
4、多样性: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不应单调划一,不能搞模式化、概念化、公式化,而应是主导性、层次性和多样性的统一。在社会主义时代,文学创作的题材、思想、人物、形式、风格和艺术方法与表现手法等都应该而且多样化,这样才能充分调动起作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审美需要。
5、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主要价值取向:满足最广泛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审美需要,提高人民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是社会主义时期一切文学活动发展的根本方向和根本目的,也是社会主义时期一切文学活动的价值观的核心。
6、雅与俗、“阳春白雪”与 “下里巴人”:雅与俗从字面上讲,一个是指高雅美好,一个是指平凡通俗。在文学艺术领域,同毛泽东提出的“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提高文艺与普通文艺,具有同一层面的含义。具体而言,是指在大力民展高雅的、严肃的艺术的同时,又要重视引导通俗文艺的健康发展。
7、社会主义新人形象:体现时代精神和人民审美理想的具有新颖生动的个性和丰富多样的性格内涵的社会主义革命者、创业者和建设者形象。社会主义新人思想性格的主导方面和突出特色是革命理想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无私奉献、创业敬业的精神,真实地显示出时代的风貌、时代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另一方面,他们又是有血有肉、内心丰富的文学新人,不是那种公式化、模式化、理性化的神人、完人、纸人和假人,也不是通体透明“高大全”式的人物。
8、百花齐放、推陈出新:1951年,针对民族戏曲改革发展问题,毛泽东明确提出“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1956年,又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理论,即著名的“双百”方针,旨在营造自由民主的文化氛围,避免文学创作千篇一律、模式化、概念化。这是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时期科学文化和文艺事业的一个根本性方针。

四、问答:
1、简述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基本属性。
答:社会主义社会本身的性质和发展规律,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文学活动的发展,决定着文学活动在这个历史阶段中必将出现一些新的属性,近一个世纪的文学实际表明,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基本属性,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点。
第一,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条件和文化环境,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基本性质和主要特征。首先,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指导思想,这是区别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性的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性的首要标志。其次,工人阶级及其先锋队共产党的领导地位。这是社会主义时期一切文学活动能否得到发展的根本保证。党的正确领导决定着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性质、任务和方向。当然,党对文艺事业的领导不是单纯用行政方式发号施令,不是随意干预作家的创作,而是要根据文学的特征和规律,帮助文艺工作者不断在实践中提高思想和艺术水平。最后,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这是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的社会功能,它以艺术的审美方式,肯定真善美,批判假恶丑,促使社会制度过一步完善、巩固和发展。第二,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主导性、层次性、多样性。由于社会生活本身具有主导性和层次性,因此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文学活动,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具体的社会属性可以而且应该是多层次的。在社会主义时期各种不同层次的文学活动中,社会主义的文学活动居于主导地位,其主导部分和主导方面是指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性,它以无产阶级的阶级性、党性与人民性、民族性、人性的高度统一,共产主义的理想性与艺术的真实性、典型性、独创性的统一,革命的思想内容与民族形式的统一,深刻的哲理性与强烈的艺术感染性的统一为其主要特征。社会主义文学活动的主导地位并不排斥其他有益无害的文学活动,对于有某种进步意义和审美价值的文学活动,要采取包容态度,允许其存在和发展。我们要提倡有益的,容许无害的,反对和禁止一切有害的文学活动。另外,在社会主义时代,文学创作的题材、思想、人物、形式、风格和艺术方法与表现手法等都应该而且多样化,不能搞模式化、概念化、公式化,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作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审美需要。因此只有坚持主导性、层次性和多样性三者统一才能促进社会主义文艺事业走向新的繁荣。

2、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层次性?
答:对于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层次性,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和侧面去认识。从文学活动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关系看,有基本相适应的社会主义的文学活动,有有益无害的文学活动,有有害的文学活动。对于有害的文学活动,理所当然应该加以排斥。从政治思想性质看,有鲜明的无产阶级党性的文学活动,有某种民主性和革命性的文学活动,有不同色调的爱国主义、人道主义的文学活动,有并无明显政治倾向性的、以写 山水花鸟为主的文学活动,有时也可能有政治反动的文学活动,对后者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加以反对、批判和禁止。从审美价值和艺术性看,自然也有高低、粗细、文野的不同层次。总的来说,我们主张从美学的和历史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相统一的观点来看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层次性。

3、怎么认识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中的雅与俗问题?
答: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要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审美需要,自然要有一个发展过程。这是一个雅与俗、高雅艺术与通俗艺术双向运动的发展过程。雅与俗,即高雅美好与平凡通俗,文艺作品也有层次之分,其雅与俗的界限仅是相对的,往往是俗中有雅,雅中有俗,并且随着时间的流变和接受者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尽管通俗文艺往往趋新追奇,具有一定的广泛性、较强的商业性和娱乐性,有的也不免掺杂一些低级、庸俗、色情等不健康的成分,但从文学史上讲,雅俗并不是绝对的,有时会互相转化。例如《诗经》中当时称为“雅”的“庙堂”文学,在如今看来,其艺术水平却远不如当时流行于民间的“国风”;宋词与诗相比可谓 “诗庄词俗”,到了现代,许多优秀的词作已登大雅之堂;明初出现的优秀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也是在通俗文学的基础上加工创作而成的经典作品。雅与俗在文学艺术领域被使用,同毛泽东提出的“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提高文艺与普通文艺,具有同一层面的含义。对于文学活动中的雅与俗的问题,要正确对待,积极引导,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审美需要出发,在大力民展高雅的、严肃的艺术的同时,又要重视引导通俗文艺的健康发展,在普及——提高——普及、俗——雅——俗——雅以至无限循环的发展过程中,将我国社会主义文艺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

4、如何按照 “美的规律”创造艺术珍品?
答: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的命题,在社会主义时期正在变成一个实践的重要命题,它不仅指导着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物质文明建设,同时它又是指导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命题。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审美需要,社会主义时期的各种文学艺术活动就应该更加自学地按照“美的规律”创造出更多的艺术珍品,塑造出各种各样的更真实、更生动、更富有时代特征的人物形象,表现出我们这个伟大变革时代的新的精神风貌。

5、谈谈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中的“歌颂与暴露”问题。
答: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作品既要表现社会生活的光明面,把生活中的那些高尚的、美好的东西发掘出来,赞美它、歌颂它,振奋人民的精神,培养和提高人民的审美情操;同时又要以艺术家的真诚和勇气,面对现实生活的矛盾,敢于暴露那些违反人民利益的丑恶和黑暗面,敢于抵制一切落后、腐朽和有害的东西,无情地嘲讽和鞭挞假、恶、丑。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的歌颂与暴露、肯定与否定,并不是对立不相容的,它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关键在于作者站在什么立场,歌颂、肯定什么,暴露、批判什么。我们暴露、批判社会主义制度下假恶丑的东西,正是为了保护、歌颂、肯定和发展真善美的东西。

6、举例谈谈“社会主义新人形象”。
答:所谓社会主义新人形象,是指那些体现时代精神和人民审美理想的具有新颖生动的个性和丰富多样的性格内涵的社会主义革命者、创业者和建设者形象。社会主义新人思想性格的主导方面和突出特色是革命理想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无私奉献、创业敬业的精神,真实地显示出时代的风貌、时代发展的趋势和方向。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过程锻炼和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社会主义的新人。例如在高尔基描绘20世纪初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过程的作品《母亲》中,就刻画了工人阶级从自发走向自觉的典型性格。符拉索夫•巴维尔就是在工人运动中锻炼出来的崭新形象。他坚信社会主义理想一定会在全世界实现,他勇敢无畏,以旧世界的审判者的英雄气概,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了人类的解放事业。我们必须认真总结文学实践中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形象的经验教训,注意到社会主义新人也是有血有肉、内心丰富的文学新人,不是那种公式化、模式化、理性化的神人、完人、纸人和假人,也不是通体透明“高大全”式的人物。

7、试述作家、艺术家与新时代的人民群众的关系。
答:首先,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审美需要,作家、艺术家就应该走一条不同于旧时代作家、艺术家的道路。这就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社会,与新时期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世界文学史上无数事实表明:任何一个世界著名的文学家,往往又是他那个时代的伟大的思想家。作家以什么样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观察生活、观察文学艺术,影响甚至决定着作家对生活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影响着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因此,社会主义时代的作家,不仅要反映现实,而且要上升到高于现实的地方,在思想上、生活上和创作上,都必须高瞻远瞩,只有站在时代的高峰,才能看清历史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才能发现新的性格,摸到时代跳动着的脉搏,揭示新人的内心世界和感情世界的奥秘。其次,文学要表现人及其关系,要表现和描绘人民的情感、情绪、思想、性格和命运,第一位的工作是了解人、熟悉人的工作。为此文艺工作者就应该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向生活学习,向群众学习,就应该深入观察、体验人民的生活、思想和感情,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场合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复杂曲折的变化,弄清哪些社会力量是阻碍历史前进的,哪些是属于未来的新的成分和幼芽。作家要整体地把握住生活的底蕴,体验到人民的感情、情绪的变化,就必须走出“象牙之塔”,认真学习和领悟社会这部无限生动丰富的“无字书”,不能搞“沙龙社会主义”,坐在客厅里谈社会主义,关在房子里写文章。我们强调作家学习马克思主义,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其他知识的学习。一个优秀的作家,应该像鲁迅那样,学贯中西、融会古今,生命不息、学习不止,探索不止;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探索文学活动的特点和规律;要学习各方面的知识,使自己的知识结构更加完整而丰富。因此,作家对中外文化,哲学、历史、宗教、民俗、心理学以及自然科学的知识都应该学一点。对作家来说,视野越广阔,知识越丰富,对创作就越有益。当然最根本的、第一位的事情,还是作家同人民永远保持血肉的联系。人民需要艺术,艺术需要人民。忘记、忽略或是割断文学活动同人民之间的血肉联系,作家的艺术生命就会枯竭,根深才能叶茂。作家、艺术家只有投身于沸腾的变革现实的洪流,把自己永远票根于人民的生活沃土之中,同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自觉地从人民的生活中汲取题材、主题、情节、语言、诗意、画意,才能使审美的主客体真正统一起来,不断创造出无愧于伟大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

相关话题/文学理论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文学概论题库-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完整笔记
    文学概论试题库 一、选择题 1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 ) A哲理性 B荒诞性 C象征性 D抽象思维直接参与 2抒情偏于表现作者主观世界,是用话语的( ) A抒情动作 B抒情内容 C声音组织 D画面组织 3抒情反映现实现实生活方式的特殊性( ) A 象征性 B主观性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7
  • 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习题及参考答案
    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文学批评史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皖西学院中文系 卢佑诚 编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练习题 第一章 一、 填空题: 1、 先秦时期文学理论批评的萌芽和产生,大致可以春秋末期的孔子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孔子 以前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7
  •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完整笔记
    第一编 导论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史。文艺学包括广义的文艺学和狭义的文艺学,上面所说的是广义的文艺学,狭义的文艺学主要就是指文艺理论 第一节 文学理论的性质 一、文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2
  •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复习笔记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版)读书笔记 第一编 导论 第一章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1、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1)目前一般把文艺学区分为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美国学者韦勒克、沃伦在其合著的《文学理论》中认为,文学是一个与时代同时出现的秩序,文学理论是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0
  • 文学理论教程考研重点总结笔记
    文学理论教程 第一章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1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研究其发展过程、相关知识、基本规律的学科,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2文学理论:以哲学方法为总的指导,从理论的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规律,建立起文学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9
  • 文学理论精品课电子讲义(阎嘉)
    第一讲:文学本质论 一、文学的本质 (一)考察文学的不同视点(二)有关文学本质的有影响的观点 1,模仿论:模仿论也被称为再现论。模仿论强调的是自然或生活等客体对文学的决定作用。 2,表现论:表现论强调的是作家个人的内心世界,认为人的内心世界决定了文学的本质。 3,形式本体论:形式本体论强调的是作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9
  •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目录封面内容简介目录第一编 导 论 第1章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1.1 复习笔记  1.2 课后习题详解  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2章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2.1 复习笔记  2.2 课后习题详解  2.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编 文学活动 第3章 文学作为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2-22
  • 2019年扬州大学文学院617文学理论考研全套资料
    目录说明:本全套资料免费下载,共包括4种电子书。使用全套资料密码激活后,全套资料里的所有电子书、所有题库均可使用。1.考研真题[电子书]扬州大学文学院617文学理论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免费下载]2.参考教材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电子书]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免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30
  • 扬州大学文学院617文学理论历年考研真题汇编
    目录封面内容简介目录2014年扬州大学文学院617文学理论考研真题2015年扬州大学文学院617文学理论考研真题2016年扬州大学文学院617文学理论考研真题2017年扬州大学文学院617文学理论考研真题2018年扬州大学文学院617文学理论考研真题内容简介本书收录了扬州大学文学院61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30
  • 2019年复旦大学703文学理论考研大纲
    703文学理论考试大纲一、考试内容范围以美国学者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所著《文学理论》为主要参考读本,结合其他现代西方文论,以及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批评史中的相关知识与概念。要求对文学基本原理有较为深入的理解与准确把握,能分析论证有关论著包括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
  • 2019年集美大学803文学理论与写作考研初试大纲
    集美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803]考试科目名称:文学理论与写作一、考核目标(一)考查考生对文学理论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二)考查考生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文学研究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二、试卷结构(一)考试时间:180分钟,满分:1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
  • 闽南师范大学2019年文学理论与阅读理解考研大纲
    2019年文学理论与阅读理解考试大纲一、基本内容主要考察学生对文学理论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在文本解读过程中运用文学基本理论的能力、针对实际的阅读现象如何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具体主要考察内容如下:1.文学文本构成及文本分析;2.对文学话语特征的把握;3.读者反应及接受理论。二、主要参考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
  • 闽南师范大学2019年文学理论考研大纲
    2019文学理论考试大纲一、基本内容1.文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2.文学理论基本原理和方法的运用。二、具体内容包括1.文学理论的性质、形态及其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2.理解并阐释文学活动的基本要素及文学活动的基本性质、特征;3.理解文学活动的发生、发展的过程,理解当前文学活动的基本特点;4.理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
  •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童庆炳版)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1、 文艺学: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属于人文学科的范畴,也叫文学学。文艺学是文学实践的理论总结,又受到文艺实践的检验和修正,并给以文学实践以指导。文艺学包括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2、 文学史:指以文学产生、发展、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5
  • 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考研文学理论与思潮专题
    中国现代文学理论与思潮专题 学衡派(17、10、02)战国策派(16、07)主观战斗精神(16) 《大公报》文艺奖(15) 文学的国语,国语的文学 (14) 孤岛文学(14、07、04)中国新文学大系(13)文协(13)苦闷的象征(13)第三种人(12、08)新潮社(12)学衡派(11)《中国新文学的源流》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