⑹How——怎样召开会议?即会议召开的方法、手段、步骤、程序等。
第四节 机关后勤管理
一、机关后勤管理的涵义及作用
机关后勤管理:是由机关管理综合部门的直属办事机构,如总务、后勤处或机关事务管理局等负责管理,机关后勤工作涉及面广,内容复杂且琐碎。但每项机关后勤管理事务都对政府机关的正常运转和改善政府组织成员的工作、生活条件具有重要作用。
二、机关后勤的管理
简述机关后勤管理改革的作用?
⑴有效的机关后勤管理有助于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士气的高扬;
⑵有效的机关后勤管理有助于作为公共行政对象的普通公众容易接近、亲近和利用政府机关,使机关环境更加人性化,便于公共行政活动的顺利推行;
⑶有效的机关环境管理有助于机关工作人员的劳动条件的改善;
⑷机关环境管理具有灵活性,能够不断适应组织变革的需要。
第十二章 公共财政
第一节 公共财政的职能与国家预算
一、公共财政的概念
公共财政:是研究政府理财活动及其对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影响的一门学科。所谓公共财政的职能是指政府的财政活动在经济和社会中所固有的功能,是政府活动对经济的各个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和变化的高度概括。
二、公共财政的职能(简答)
⒈资源配置职能;⒉收入分配职能;⒊经济稳定发展职能
三、国家预算
国家预算:是指政府为实现其职能,通过法律形式确定的筹集和利用资金的计划。
⒈国家预算的原则(简答)
⑴公开性;⑵可靠性;⑶完整性;⑷统一性;⑸年度性
⒉国家预算的程序(简答)
⑴预算编制;⑵预算执行;⑶预算调整;⑷决算
第二节 公共财政支出
公共财政支出:是指政府把筹集到的财政收入有计划地进行分配和使用,转化为政府实现其职能所需要的商品和劳务或其他支出的过程。
一、公共财政支出概述
⒈公共财政支出的分类(公共财政支出的划分?)
⑴按其是否有直接补偿,分为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
⑵按公共财政支出的项目,分为基本建设支出、流动资金支出、支农支出、文教科学卫生事业支出、国防支出、行政管理支出、价格补贴支出;
⑶按国家职能,分为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其他支出;
⑷按公共财政支出与再生产的关系,分为补偿性支出、积累性支出、消费性支出;
⑸按公共财政支出的目的,分为预防性支出、创造性支出。
⒉公共财政支出的原则(简答)
⑴经济效益原则;⑵公平原则;⑶稳定原则
二、公共财政支出的规模与结构(简答)
⒈公共财政支出的规模
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⑵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
⒉公共财政支出的结构
⑴经济管理支出;⑵社会管理支出
三、公共财政支出的成本效益分析
成本效益分析:是针对政府确立的政策目标,提出若干实现这些目标的方案,比较各种方案的全部预期成本和全部预期效益的现值,通过分析,选择出最优的财政支出方案。
第三节 公共财政收入
一、公共财政收入概述
公共财政收入:是指公共机构为满足财政支出的需要,自家庭、企业所取得的一切货币收入。
公共财政收入的分类?
⒈公共财政收入按其形式,分为:税收、其他收入;
⒉依据其他不同的标准,分为:经常收入与临时收入;直接收入与派生收入;强制收入与非强制收入。
二、国家税收
⒈税收的定义
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预先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
税收的基本特征?
⑴强制性;⑵无偿性;⑶固定性
⒉税收的分类(简答)
⑴按征税对象的不同,分为所得税、商品税、资源税、财产税、行为税;
⑵按税负能否转嫁,分为直接税、间接税;
⑶按征税依据不同,分为从价税、从量税;
⑷按税收与价格的依存关系,分为价外税、价内税;
⑸按税收的征收权或隶属关系,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地方共享税。
⒊税收的要素(简答)
⑴纳税人;⑵征税对象;⑶税率
⒋税收的原则(简答)
⑴公平原则;⑵效率原则
⒌税制结构(简答)
税制结构:是指按一定税收原则所设计的税收体系,其核心是税种的配置、税源的选择、税率的设计。
⑴所得税;⑵商品税;⑶资源税;⑷财产税;⑸行为税
第四节 公共财政政策
公共财政政策:又称宏观财政政策,是指国家为实现一定时期既定的社会经济目标,依据经济规律而确定的财政行动方针和措施,借以指导财政活动,处理各种财政关系。
一、公共财政政策的类型(简答)
⒈根据财政政策对经济周期的反方向调节作用,分为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⒉根据财政政策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均衡性财政政策。
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是指那些能够根据经济波动情况自动发生稳定作用的政策。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是指那些需借助外力才能对经济产生作用的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又称通货膨胀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减少税收收入和扩大财政支出,特别是扩大投资性支出,来刺激社会总需求的增加。
紧缩性财政政策:又称盈余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增加财政收入和减少财政支出来抑制社会总需求。
均衡性财政政策:又称平衡性财政政策,是一种保持财政平衡的政策,使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总量对比关系对社会总需求保持中性关系,不会产生扩张效应和紧缩效应。
二、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
财政平衡:是指国家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相等,彼此正好相抵。
财政赤字:是指财政年度中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导致的财政不平衡的一种财政现象,它反映了财政年度内国家财政收入不敷出的基本状况。
三、公共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简答)
货币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所制定的关于调整货币供应量的基本方针及其相应的措施。
⒈扩张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货币政策配合,刺激经济增长、扩大就业、解决社会总需求不足的问题,但会引起通货膨胀;
⒉扩张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配合,保持经济适度增长,有效地避免通货膨胀;
⒊紧缩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货币政策配合,控制通货膨胀的同时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
⒋紧缩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配合,防止总需求和通货的过度膨胀,但会引起经济停滞。
第十三章 依法行政
第一节 依法行政的历史缘由和发展
依法行政:在三权分立的国家政治体制格局中,公共行政权力主体即狭义的政府,应当依法设定和实施行政行为。
论述依法行政的历史缘由和发展?
⑴依法行政的缘起:依法行政源起于新兴的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需要。
⑵依法行政的形成:依法行政形成于阶级完全控制国家权力,并形成资本主义国家体系之后。
⑶依法行政的发展:依法行政发展于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之时并延续至今。
简述西方依法行政的理论和初中实践历史变迁的特点?
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体上都经历了一个从重视立法,强调立法高于一切,向重视行政、突出行政职能地位转变的历史过程。
⑵资本主义国家依法行政释义的宽泛化,是在三百余年法制基础上出现的一种国家现象。
⑶行政权力的扩展受到了三权分立国家权力体系中其他国家权力主体的制衡,使行政权力不可能恣意妄为。
第二节 依法行政的理论基础
简述依法行政的理论基础的构成?
⑴资产阶级在反封建斗争中提出的自然法理论和契约论等构成其原理性的思想源流;
⑵资产阶级的权力分立和制衡学说及其实践构成其直接的法政基础;
⑶资本主义的经济原理和市场经济规则构成其广泛的社会基础。
简述资本主义经济特性与依法行政的内在联系?
⑴财产私有制;⑵市场竞争;⑶管理理性化。
第三节 依法行政的制度机制
简述强调依法行政的原因?
⑴在与公民、与社会的关系上,政府行政机关是最直接的、最经常的、最广泛的、最具体的,事实上,“公民从生到死的全部都与行政部门所提供的服务密切相关”,从一体两面说,受到行政部门侵权的可能性也最大。
⑵在组织构成和决策程序上,三权当中的立法权是典型的“票决制”,司法也有陪审制和两级终审制,唯独行政是首长个人负责制。
⑶在实际生活中而不是法理上,“权”与“事”合称“权事”,权随事走乃是常态,即掌理多少事情就有多大的权力。
⑷法律永远不可能对一切关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做出规定,法律也总是落后于现实生活的发展变化,因而法律的规定总是原则的、有限的,法律的适用也经常是模糊的、有争议的。
简述公共权力分立、制衡的制度原因?
⑴在经济基础上,依法行政与资本主义经济的诸要素相吻合。
⑵在政治理念上,依法行政与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平等等观点和主张相吻合。
⑶在国家政治体制上,依法行政与资产阶级的三权分立及制衡制度相吻合。
第十四章 行政行为
第一节 行政行为概说
一、行政行为的涵义
行政行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行政人员实施行政管理活动的总称。狭义的是指国家机关及其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基于行政权力所实施的能够发生法律效果的行为。
二、行政行为的种类(简答)
⒈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对行政行为作不同的分类
⑴法律行为与准法律行为;⑵抽象行为与具体行为;⑶要式行为与不要式行为;⑷积极行为与消极行为
⒉依据行政行为的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分为三类
⑴双方行为;⑵合同行为;⑶单方行为
三、行政行为的特性(行政行为具有哪些主要特性?)
⒈组织性;⒉互动性;⒊开放性;⒋妥协性;⒌强制性;⒍适应性
第二节 行政行为的功能
论述行政行为的功能?
⒈维护功能;⒉管制功能;⒊裁判功能;⒋发展功能
第三节 行政行为的基本方式
论述行政行为的基本方式?
⒈行政命令;⒉行政处分;⒊行政裁量
一、行政命令
行政命令: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执行公务、行使权力的时候,所做的具有强制力的规定。
㈠行政命令的分类(简答)
⒈单纯命令;⒉规章命令
㈡发布行政命令的依据(简答)
⒈基于宪法的规定;⒉基于法律的授权;⒊基于法定职权
㈢将单纯命令改为规章命令(简答)
将单纯命令改为规章命令的原因:
⒈为便于一般事件的适用而改变;
⒉为便于非所属机关的适用而改变;
⒊为便于非暂时事件的适用而改变;
⒋为便于援引解决其他问题而改变。
㈣行政命令与法律的区别(简答)
⒈行政命令与法律区别的必要性;
⒉法律与行政命令区别的标准:⑴政治哲学的观点;⑵制定的机关
㈤行政命令与法律的联系(简答)
⒈从原则上看,行政命令与法律的联系:⑴法律优越;⑵法律保留;⑶法律主位
⒉从细目上看,行政命令与法律的联系:⑴补充规定;⑵解释规定;⑶程序规定;⑷经过规定;⑸例外规定
二、行政处分
行政处分:有两种涵义,第一种涵义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对所属的违法失职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给予惩处的一种方法和制度,第二种涵义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就具体事件依法所做的单方面的,并且对该事件发生法律效果的行为。
㈠行政处分的分类(简答)
⒈依职权的行政处分和依申请的行政处分;
⒉要式的行政处分与不要式的行政处分;
⒊须受领的行政处分与不须受领的行政处分;
⒋简单的行政处分和有附款的行政处分;
⒌积极的行政处分和消极的行政处分;
⒍羁束的行政处分和自由裁量的行政处分。
㈡行政处分的内容(简答)
⒈独立的行政处分(①命令的处分;②形成的处分)
⒉补充及代理的行政处分(①认可;②修正认可和选择认可;③代理)
㈢行政处分的成立(试述行政处分的成立要件?)
⒈主观的要件;⒉内容的要件;⒊形式的要件;⒋手续的要件。补充:⒈告知;⒉受领
㈣行政处分的效力及其附款(简答)
行政处分的效力包括:⒈约束力;⒉确定力;⒊执行力
行政处分的附款包括:⒈附以条件者;⒉附以期限者;⒊附以负担者;⒋保留撤销权者;⒌法律效果的一部分除外者
㈤行政处分的无效(试述行政处分无效的原因?)
⒈由于没有相应的权限而无效;⒉由于手续欠缺而无效;⒊由于形式欠缺而无效;⒋由于内容欠缺而无效;⒌由于意思欠缺而无效
二、行政裁量
行政裁量: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基于法理或事理对某些事件所做的酌量处理的行为。
行政裁量的种类:⑴羁束裁量;⑵自由裁量
羁束裁量:又称法规裁量,是指对于行政事件的处理,法律已有硬性规定,行使裁量权的行政机关及其行政人员必须严格受法律约束,而没有其他考虑的余地。
自由裁量:又称便宜裁量,是指关于行政事件的处理,法规并无明文规定,或者仅有原则上的规定,或者规定在多种形态的范围内,由行政机关抉择。
第四节 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
试述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
⑴行政行为合法的实质要件
①行政行为主体合法;②行政行为不超越法定权限;③行政行为必须是职务行为;④行政行为的内容合法;⑤行政行为的意思表示真实。
⑵行政行为合法的形式要件
①符合法定的形式要求;②符合法定的程序要求;③符合法定的时限要求。
试述行政行为的生效方式?
⑴即时生效;⑵告知生效;⑶受领生效;⑷有附加条款的行政行为生效。
第五节 行政违法、行政不当及其行政法律责任
试述行政违法的涵义、特征、分类?
行政违法是指行政行为主体因为故意或者过失违反行政法律规范,但尚未构成犯罪,而应当承担行政责任的行为。
行政违法的特征:⑴行政违法的主体是行政行为主体;
⑵行政行为主体主观上有过错,即故意或者过失;
⑶侵害了法律保护的行政关系但尚未构成犯罪;
⑷要承担行政责任。
行政违法的分类:
⑴根据具体行政行为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行政机关的行政违法和被授权组织的行政违法;
⑵根据行为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作为的违法和不作为的违法;
⑶根据违反法律的内容,可以分为实体法上的违法和程序法上的违法;
⑷根据所侵害的客体的不同,可以分为侵害组织管理关系、经济管理关系、社会管理关系等;
⑸根据所侵害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对公民合法权益的侵害、对法人合法权益的侵害和对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侵害。
试述行政不当的涵义、特征、分类?
行政不当,又称行政失当,指行政行为主体所实施的不违法、但是违反合理性原则的不适当的行为。
行政不当的特征:
⑴是合法性为前提,是合法范围内的不当,主要表现为明显的不公正;
⑵是行政不当只是发生在自由裁量行为中,而行政违法可以发生在任何行政行为中;
⑶是行政不当一般只会引起补救性行政责任,而行政违法既可以引起补救性行政责任,也可以引起惩罚性行政责任;
⑷是行政不当被确认之后,可能只部分影响其法律效力,也可能全部影响其法律效力,而行政违法被确定后,一般会影响其全部法律效力。
行政不当的分类:
⑴根据具体行政行为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行政机关的行政不当和被授权组织的行政不当;
⑵根据具体涉及的法律内容,可以分为赋予权利不当和科以义务不当;
⑶根据所侵害的客体不同,可以分为侵害组织管理关系、经济管理关系、社会管理关系等;
⑷根据所侵害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对公民合法权益的侵害、对法人合法权益和侵害和对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侵害。
试述行政责任涵义、特征、分类、形式、免除?
行政责任是指行政行为主体因在履行职务过程中,实施违法行为或不当行为依法所应当承担的行政法律后果。
行政责任的特征:
⑴行政责任的主体是行政行为主体;
⑵行政责任是一种特定的法律责任,它是基于行政法律规范和原则而产生的,不同于其他法律责任;
⑶行政责任是由行政违法或者行政不当所引起的、是对行政违法和行政不当的救济。
行政责任的分类:
⑴根据所涉及的范围不同,行政责任可以分为内部行政责任和外部行政责任。
⑵根据承担责任的形式不同,可以分为惩罚性行政责任和补救性行政责任。
行政责任的形式:
⑴惩罚性行政责任:①通报批评;②行政处分。
⑵补救性行政责任:①承认错误、赔礼道歉;②恢复名誉、消除影响;③返还权益;④恢复原状;⑤履行职责;⑥停止违法;⑦撤销违法;⑧纠正不当;⑨行政赔偿。
行政责任的免除:
⑴正当防卫;
⑵紧急避险。
第十五章 法制行政
第一节 法制行政概说
一、法制行政与法治行政
法制行政: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管理国家公共事务的行政权力必须依据法律而获取与行使,不得逾越或违背法律规定的法律制度。
二、法制行政的基本法则(简答)
⒈行政行为必须适合法律或行政法规的规定;
⒉行政命令不得代替应以法律规定的诸事项;
⒊行政裁量也须适合法规和适当;
⒋通过对不法行政的监督和矫正,来保障国家和公民的利益。
三、现代法治行政的特征(简答)
⒈现代法治行政与民主自由相互促进;
⒉现代法治行政是积极主动的行政;
⒊现代法治行政包括行政立法和行政司法;
⒋现代法治行政包容行政裁量。
第二节 行政监督
一、行政监督的涵义和种类(简答)
行政监督:行政监督可以分为两大类,即狭义行政监督和广义行政监督,狭义行政监督认为行政监督是行政上级和行政主管对下级工作情况的监察和督促,广义行政监督认为行政监督是对行政的监督,是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监督。
⒈一般监督;⒉职能监督;⒊主管监督;⒋特种监督
一般监督:是指按照行政隶属关系和机关协作关系而产生的监督。
职能监督:是指政府各职能部门或直属机构依据法定权力,就其主管业务对下级政府对应职能部门的监督,以及对所属企事业单位的监督。
主管监督:是指政府专设的廉政行政机关因特殊授权而对其他行政机关实行的监督。
特种监督:是指除主管监督以外的各种普遍适用的专业性行政监督。
二、行政监督的基本功能和主要方式(简答)
⒈行政监督的基本功能
⑴充分了解监督对象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工作特点、工作成果、工作态度、开展工作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