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讲义(明清篇)(3)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4-01
槎軒記
槎雖寄於水,而無求於水。水雖能使槎,而無意於槎。其飄然而行,泊然而滯,隨所遭之水勢爾。水蓋未嘗有愛惡於槎,槎亦不知有德怨於水也。人之生而系命於天者,亦何異是哉。夫林林而立者皆人也,而有貴爲王公,有賤爲輿隸,有富有千駟,有貧不能飽一簞。亦有一人之身而始困終亨,前興後僕。變遷無常而轇轕不齊者,非天孰使之然?天雖使之,而豈有意哉?磅礴、絪緼、厚薄、隨其所得,與人漠然。而人自不能違爾。世之不安於天者,乃疲智力以營所欲,悲失喜得,而卒不知得失之不在己也。非惑歟!此予所以有感於槎而取以名軒也。且子又不觀夫水與天乎?其奔渟也隨地形而成,其旋運也乘氣機而動。二者尤不能自任,而況槎與人乎?若予,天地間一槎也,其行也正,往者既知之矣,來者吾何所記哉?亦安乎天而已矣。
文作於洪武六年九月,距其罹難適一年。文中一寓其懾於皇權不由自主之悲。
魏觀案:洪武七年蘇州知府魏觀與文人高啓、王彜以浚河擾民,與修府治興既滅之基之罪遭誅一事。
楊循吉《吳中故語》:蘇州郡治本在城之中心,僭週稱國,遂以爲宮。頗爲壯麗。元有都水行司在胥門內,乃遷治焉。及士誠被俘,悉縱煨焰爲荒墟。……(魏觀)因署隘,按舊地而徙之,正當僞宮廢址。初,城中有一港曰錦帆涇,久也堙寒,亦通之。時吳帥右列方張,乃爲飛言上聞雲:觀復宮天涇,心有異圖也。上使禦史張度覘(chan)焉。度一狡獪人,至郡則僞爲役人,執搬運之勞,雜事其中。斧斤工畢,擇吉構架。觀以親勞其下,人予一杯。禦史獨謝不飲。是日,高啓爲上樑文。……至是禦史還奏,觀與啓並得罪。前工盡輟,郡治猶仍都水司之舊。
啓上樑文今已不存,據支偉成《吳王張士誠載記》卷三稱,內有“龍盤虎踞”四字。其高啓有《郡治上樑》詩,雲:“郡治新還舊觀雄。文梁高舉跨晴高。南山久養幹雲器,東海初昇貫日紅。欲與龍廷宣化遠,還開燕寢賦詩工。大材今作黃堂用,民庶多歸廣庇用。”
明初諸臣不忘胡元之問題。宋濂危素墓誌銘(宋學士文集,芝園後集卷九,故翰林侍講學士中順大夫知制誥同修國史危公新墓碑銘),悉用至正紀元,不用干支,其用有“至正二十八年閏八月,元順帝北奔”一語。按至正二十八年(1368)適洪武元年,宋濂不奉明之正朔,實爲罕見,而明初陳旅、歐陽元、劉基等爲宋學士集作序亦稱元爲本朝。錢穆《讀明初開國諸臣詩文集》(新亞學報第6卷第2期,1964年)以爲“明初諸臣不忘胡元,真屬不可思議之尤矣”。諸臣皆江南士人。元某江南士人尚優裕,而士誠亦極攏絡之。故士人於元之政治,張之政權咸懷思念。
戴良隱居浙江四明山,以老病爲由固辭朱元璋之禮聘,日與耆舊故老以宴集爲樂,酒酣賦詩,擊節歌詠,聞者以爲有黍離麥秀之遺音焉。
陳基嘗與修元史,而深懷張吳政權,嘗作詩雲:一望虞山一悵然。楚公曾此將樓船。間關百戰捐軀地,慷慨孤忠罵寇年。楚公,士誠弟士德。寇,亦明祖。
楊維楨見明使者奉幣至,言:“豈有老婦將就木,而再理嫁者邪。”復謂:“皇帝竭吾之能,不強吾所不能則可,否則有蹈海死耳。”
王彜,與高啓同遭害。嘗預修元史,書成被薦入翰林院,亦與高啓一樣不願爲官,以母老乞歸。
江南文人之不合作,已使朱元璋惱羞成怒。而以軍功發跡之淮西勳貴,於朱元璋征辟儒生、興科舉、辦學校、銳意文治之爲即反感,亦挑唆離間,使朱元璋決意“不以禮見征,而以法繩之。”其刑書《大誥》曰:“寰中士夫不爲君用,則誅其身而沒其家。”出者有避居海上的大名府名士秦裕伯、浙江臨海文人陶凱,遭誅者:貴溪儒士夏啓叔侄斷指不仕,蘇州姚潤、王謨被征不至,皆誅而籍其家。“不但在肉體上消滅敵人,而且在精神上消滅敵人。”專制之淫威,無以復加。朱元璋後又於江南加以重賦,亦出於報復。
高啓被腰斬後,徐賁、楊基、張羽、王行、戴良、王逢等江南文人皆作文悼惜之,亦以自悼也。在專制制度的大海之上,個體之命運亦如隨波逐流的枯木浮槎,已無自主命運之能力。文革之中亦如此。欲保持士人“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亦談何容易耳。
王子充:季迪之詩,雋而清麗。如秋空飛隼,盤旋百折,招之不肯下。又如碧水芙蕖,不假雕飾,翛(xiao)然塵外。
宋濂:
字景濂,號潛溪,別號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金華人。明史本傳:濂於學無所不通。為文醇深演迤,與古作者並。在朝,郊社宗廟山川百神之典,朝會宴享律曆衣冠之制,四裔貢賦賞勞之儀,旁及元勳巨卿碑記刻石之辭,鹹以委濂,屢推為開國文臣之首。士大夫造門乞文者,後先相踵。外國貢使亦知其名,數問宋先生起居無恙否。高麗、安南、日本至出兼金購文集。四方學者悉稱為:“太史公”,不以姓氏。雖白首侍從,其勳業爵位不逮基,而一代禮樂製作,濂所裁定者居多。
明建國後,性至慎。
明史宋濂本傳:“嘗與客飲,帝密使人偵視。翼日問濂,昨飲酒否?坐客爲誰。饌何物。濂具以實對。笑曰,誠然,不朕欺。”
又:“濂性誠謹,官內庭久,未嘗訐(jie2)人過。所居室,署曰溫樹。客問禁中語,即指示之。”
帝詢人善惡,濂惟舉其善者曰:“善者與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宋濂致仕,洪武十三年,其孫宋慎與胡惟庸黨事遭誅。宋濂以皇后及太子救而獲免,發配四川茂州。十四年五月二十二日,至夔,自裁於僧舍。
今人所重之文,爲傳記、寓言、遊記之類。蓋此體可以見刻畫物形,寓言說理也,然古人所重,不在斯也。其明道衛道之文爲昔之所重。宋濂本爲金華學派中人。師從吳萊、黃[氵晉]、柳貫諸人。固理學朱熹一脈之正宗。其論文有載道之文與紀事之文。
《七儒解》:有遊俠之儒,有文史之儒,有曠達之儒,有智數之儒,有章句之儒,有事功之儒,有道德之儒。
宋濂之寓言有《龍門子凝道記》、《燕書四十首》。
明史劉基傳:
元至順間,舉進士,除高安丞,有廉直聲。行省辟之,謝去。起為江浙儒學副提舉,論禦史失職,為台臣所阻,再投劾歸。基博通經史,於書無不窺,尤精象緯之學。西蜀趙天澤論江左人物,首稱基,以為諸葛孔明儔也。
基虯髯,貌修偉,慷慨有大節,論天下安危,義形於色。帝察其至誠,任以心膂。每召基,輒屏人密語移時。基亦自謂不世遇,知無不言。遇急難,勇氣奮發,計畫立定,人莫能測。暇則敷陳王道。帝每恭己以聽,常呼為老先生而不名,曰:“吾子房也。”又曰:“數以孔子之言導予。”顧帷幄語秘莫能詳,而世所傳為神奇,多陰陽風角之說,非其至也。所為文章,氣昌而奇,與宋濂並為一代之宗。
鬱離子:楚太子以梧桐之實養梟而懵其鳳鳴焉。春申君曰:是梟也,生而殊性,不可易也。食何與焉。朱英聞之,謂春申君曰:君知梟之不可以食易其性而爲鳳矣。而君之門下,無非狗偷鼠竊亡賴之人也。而君寵榮之。食之以玉食,薦之以珠履,將望之以國士之報,以臣觀之,亦何異乎以梧桐之食養梟而冀其鳳鳴也。春申君不寤,卒爲李園所殺,而門下之士無一人能報者。《千里馬篇》
《濟陰之賈人》
濟陰之賈人渡河而亡其舟,棲於浮苴之上號焉。有漁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賈人急號曰:「我濟上之巨室也,能救我予爾百金。」
漁者載而升諸陸,則予十金。漁者曰:「向許百金,而今予十金,無乃不可乎。」
賈人勃然作色曰:「若漁者也,一日之獲幾何,而驟得十金,猶為不足乎?」
漁者黯然而退。
他日賈人浮呂梁而下,舟薄於石又覆。而漁者在焉。
人曰:「盍救諸?」
漁者曰:「是許金而不酬者也。」
立而觀之,遂沒。………
靈邱丈人
靈邱(1)丈人善養蜂,歲收蜜數百斛,蠟稱之,於是其富比封君。丈人卒,其子繼之。未朞月,蜂有舉族去者,弗恤也,歲餘去且半,又歲餘盡去,其家遂貧。陶朱公(2)之齊,過而問焉,曰:「是何昔日之熇熇而今之涼涼也?」
其鄰之叟對曰:「以蜂。」問其故,曰:「昔者丈人之養蜂也,園有廬,廬有守。刳木以為蜂之宮,不罅不漏。其置也,疏密有行,新舊有次,五五為伍,一人司之,視質生意,調其暄寒,鞏其架構,時其墐發。蕃則從之析之,寡則與之裒之,不使有二王也。去其蛛蟊蚍蜉,彌其土蜂蠅豹。夏不烈日,冬不凝澌,飄風吹而不搖,淋雨沃而不潰。其取蜜也,分其贏而已矣,不竭其力也。於是故者安,新者息,丈人不出戶而收其利。」
「今其子則不然;園廬不葺,汙穢不治,燥溼不調,啟閉無節,居處卼臲,出入障礙,而蜂不樂其居矣。及其久也,蛅蟖網其房而不知,蛇蟻鑽其室而不禁;鷯鳥掠之於白日,狐狸竊之於昏夜,莫之察也。取蜜而已,又焉得不涼涼也哉!」
陶朱公曰:「噫!二三子識之,為國為民者,可以鑒矣。」
九頭鳥
孽搖(傳說中的山名。見《山海經‧大荒東經》)之虛(墟,山丘)有鳥焉,一身而九頭,得食則八頭皆爭,呀然(張口的動作)而相銜,灑血飛毛,食不得入咽,而九頭皆傷。
海鳧(ㄈㄨˊ水鳥的一種)觀而笑之曰:「而胡不思(你們為何不想一想?而,爾,你;胡,何。),九口之食,同歸於一腹乎?而奚其爭也?」
僰(ㄅㄛˊ)人(1)養猴
僰(ㄅㄛˊ)人(1)養猴,衣之衣(2)而教之舞,規旋矩折,應律合節。巴(3)童觀而妒之,妒己之不如也,思所以敗之,乃袖茅栗(4)以往。筵張而猴出,眾賓凝眝(ㄓㄨˇ)(5),左右皆蹈節。巴童佁(ㄞˇ)然(6)揮袖而出其茅栗,擲之地,猴褫衣(7)而爭之,翻壺而倒案。僰人呵之不能禁,大沮。
鬱離子曰:「今之以不制之師(8)戰者,蠢然(9)而蟻集,見物則爭趨之,其何異於猴哉?」
詬食
齊人有好詬食(1)者,每食必詬其僕,至壞器投匕箸(2),無空日。館人厭之,忍弗言。將行,贈之以狗,曰:「是能逐禽,不腆(3)以贈予。」行二十裏而食,食而召狗與之食。狗嗥而後食,且食而且嗥,主人詬于上,而狗嗥於下,每食必如之。一日,其僕失笑,然後覺。
鬱離子曰:「『夫人自悔而後人悔之』。又曰:『飲食之人,則人賤之。』(4)斯人之謂矣。」
良桐
工之僑(1)得良桐焉,斫而為琴,弦而鼓之,金聲而玉應,自以為天下之美也,獻之太常(2)。
使國工視之,曰:「弗古。」還之。
工之僑以歸,謀諸漆工,作斷紋(3)焉;又謀諸篆工,作古窾焉;匣而埋諸土。
期年出之,抱以適市。貴人過而見之,易之以百金。獻諸朝。
樂官傳視,皆曰:「稀世之珍也!」
工之僑聞之,嘆曰:「悲哉,世也!豈獨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圖之,其與亡矣。」
遂去,入於宕冥之山(4),不知其所終。
茶陵派李東陽已開詩學盛唐之風氣。
靈壽杖歌:
吾聞武當之山四萬二千丈。半在雲根半天上。不知三十六宮何處稱絕奇,産出靈株非一狀。十日之日暴烈何時乾。梯懸蹬接跬步不可上,誰採青璧紅琅玕。見之羨者不容口。錫以嘉名曰靈壽。爪之不入行有聲,金可同堅石同久。吾家此物舊所有,神與相扶鬼爲守。自從病足跛曳不得前,已覺山林落吾手。一病經旬不出門,手中此杖嗟猶存。下床欹足立不定,此時託子以爲命。不顧四體無微屙。但願謝病歸山阿。左扶右策夾以二童子,下可涉園徑,上可陵陂陀。願栽萬木截萬杖,窮崖陰穀生森羅。靈兮壽兮此物倘可致,直遣四海疆人子頭俱皤。
杜甫:【桃竹杖引,贈章留後(竹兼可為簟,名桃笙)】
江心蟠石生桃竹,蒼波噴浸尺度足。斬根削皮如紫玉,江妃水仙惜不得。梓潼使君開一束,滿堂賓客皆歎息。憐我老病贈兩莖,出入爪甲鏗有聲。老夫複欲東南征,乘濤鼓枻白帝城。路幽必為鬼神奪,拔劍或與蛟龍爭。重為告曰:杖兮杖兮,爾之生也甚正直,慎勿見水踴躍學變化為龍。使我不得爾之扶持,滅跡於君山湖上之青峰。噫,風塵澒洞兮豺虎咬人,忽失雙杖兮吾將曷從。
《遊嶽麓寺》
危峰高瞰楚江幹。路在羊腸第幾盤。萬樹松杉雙逕合,四山風雨一僧寒。平沙淺草連天遠,落日孤城隔水看。薊北湘南俱入眼,鷓鴣聲裏獨憑欄。刲
八股文《怎當她臨去秋波那一轉》[清]尤侗
想雙文之目成,情以轉而通焉。
蓋秋波非能轉,情轉之也。然則雙文雖去,其猶有未去者存哉。
張生若曰:世之好色者,吾知之。來相憐,去相捐也。此無他,情動而來,情盡而去
耳。鍾情者正於將盡之時,露其微動之色,故足致人思焉。有如雙文者乎?
最可念者,囀鶯聲於花外,半晌方言,而今餘音歇矣。乃口不能傳者,目若傳之。
更可戀者,襯玉趾於殘紅,一步漸遠,而今香塵滅矣。乃足不能停者,目若停之。
唯見瀅瀅者波也,脈脈者秋波也,乍離乍合者,秋波之一轉也。吾向未之見也,不意
於臨去遇之。
吾不知未去之前,秋波何屬。或者垂眺於庭軒,縱觀于花柳。不過良辰美景,偶爾相
遭耳。獨是庭軒已隔,花柳方移,而婉兮清揚,忽徘徊其如送者奚為乎?所雲含睇宜笑,
轉正有轉於笑之中者。雖使覯修矑於覿面,不若此際之銷魂矣。
吾不知既去之後,秋波何往。意者凝眸於深院,掩淚於珠簾,不過怨粉愁香,淒其獨對耳。惟是深院將歸,珠簾半閉,而嫣然美盼,似恍惚其欲接者奚為乎?所雲眇眇愁予,轉
有轉於愁之中者。雖使開羞目於燈前,不若此時之心蕩矣。
此一轉也,以為無情耶?轉之不能忘情可知也;以為有情耶?轉之不為情滯又可知也。人見為秋波轉,而不見彼之心思有與為轉者。吾即欲流睞相迎,其如一轉之不易受何!
此一轉也,以為情多耶?吾惜其止此一轉也,以為情少耶?吾又恨其餘此一轉也。彼知為秋波一轉,而不知吾之魂夢有與為千萬轉者。吾即欲閉目不窺,其如一轉之不可卻何!
噫嘻!
招楚客於三年,似曾相識;
傾漢宮於一顧,無可奈何。
有雙文之秋波一轉,宜小生之眼花撩亂也哉!抑老僧四壁畫西廂,而悟禪恰在個中。
蓋一轉者,情禪也,參學人試於此下一轉語!
(續修四庫全書本)
賈至【早朝大明宮,兩省僚友】
銀燭熏天紫陌長,禁城春色曉蒼蒼。千條弱柳垂青瑣,百囀流鶯繞建章。劍佩聲隨玉墀步,衣冠身惹禦爐香。共沐恩波鳳池上,朝朝染翰侍君王。
王維【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
絳幘雞人報曉籌,尚衣方進翠雲裘。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日色才臨仙掌動,香煙欲傍袞龍浮。朝罷須裁五色詔,佩聲歸向鳳池頭。
岑參【奉和中書舍人賈至早朝大明宮】
雞鳴紫陌曙光寒,鶯囀皇州春色闌。金闕曉鐘開萬戶,玉階仙仗擁千官。花迎劍珮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幹。獨有鳳凰池上客,陽春一曲和皆難。
杜甫【奉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
五夜漏聲催曉箭,九重春色醉仙桃。旌旗日暖龍蛇動,宮殿風微燕雀高。朝罷香煙攜滿袖,詩成珠玉在揮毫。欲知世掌絲綸美,池上於今有鳳毛。
高菲講演提綱
台閣體
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乙集《楊少師士奇》中說:“國初相業稱三楊,公之為首。其詩文號台閣體。”明代台閣體的代表人物是“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
一台閣體形成的原因
1. 從文學演變的內在因素來看,其理論批評上的先導主要是越派的宋濂和閩派的高棅等人。
2. 明代以三楊為代表的台閣體在詩文創作上的先驅,主要是明初的江右派作家。
3. 台閣體迅速發展是封建專制的強化與廟堂文化的獨尊為它創造了特有的契機。
1. 契機的前因:懾于君主的權威,使得明初文壇上那種各家爭鳴的局面消失,而作為君主代言近臣的台閣體作家,則往往攀附於皇權而青雲直上。
2. 契機出現的近因:一是閣臣位尊,二是朱學獨尊。
二台閣體與作家的文化心態
1. 由於三楊充當近臣時期是明王朝政治上相對穩定的時期,在這種自我感覺良好的狀態下,他們保持著自安自得的心態。
2. 但是另一方面他們又為君主專制所羈絆和程朱理學所禁錮,不僅要崇儒重道,恪守朱學,以理制欲,事君以禮;而且還要善於揣摩帝王的心理,圓通得體,處事謙恭,事君有方。所謂“位高心欲小”,正是他們的內心獨白。
一是“治世”或曰“盛世”幻影中的自安自得,二是在君主專制、濫施淫威的陰影中謙恭小心,甚至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他們文化心態中的這兩個方面互相矛盾,又互相制約,也正是因為這種交叉的文化心態使得楊士奇等人對文學功能的認識難免有些曲解乃至誤解。
三台閣體的頌世模式
對於台閣體的頌世模式要正確地看待它,之所以會產生這一套頌世模式,必然有它自身在當時所能成立的理由。
1. 台閣文臣所派定的地位決定了他們在朝廷機制中的兩方面意識。
2. 由於經歷了由元入宋的大動盪時期,感受到了戰爭毀滅性的打擊,到了宣德、正統年間出現太平景象,便不由自主地生髮出讚歎之情,成為頌世的情感基礎。
3. “世運論”與“詩道性情”觀:“蓋文運與世運相關,文章使盛者,世道之盛也。”
4. 以頌世方式進行日常寫作原因:台閣作家與君主在政治理念上達到了某種契合,都是“崇儒重道”。
四台閣體與西昆體的比較
相同點:
(1)題材范圍都比較狹小,脫離不了宮廷生活的局限;
(2)在當時的文壇上都獨領風騷,盛極一時;
(3)都有模仿的對象,西昆體主要模仿李商隱,而台閣體則力圖模仿歐陽修
不同點:
(1)西昆體大多精工繁縟,片面地追求雕采巧麗;而台閣體的主導風格是雍容典雅,相當一部分詩歌的風格為自然流利。
(2)雖然二者都屬於宮廷文學,但二者的題材選向還是有所區別的,西昆體多是詠史詠物詩,而台閣體則較多是頌世詩。
五總結
台閣體有利有弊,要辨證地看待。
第四講、明代中期的文學復古
明人好標新立異,故文學流派繁多,略數之自明初台閣體而下則有茶陵派、陳莊體、前七子、唐宋派、後七子、公安派、竟陵派等。各流派複皆有自已的文學領袖、文學理論。聞一多曾說:“我們只覺得明清兩代關於詩的那許多運動和爭論,都是無味的掙紮。每一度掙紮的失敗,無非重新證實一遍那掙紮的徒勞無益而已。”(《文學的歷史動向》)郭紹虞《明代的文人社團》:“正因為明代學風偏於文藝的緣故,於是‘空疏不學’四字,又成為一般人加于明代文人的評語。由於空疏不學,於是人無定見,易為時風眾勢所左右。任何領袖主持文壇,都足以號召群眾,使為其羽翼;待到風會遷移,而攻謫交加,又往往集矢於一二領袖。所以一部明代文學史殆全是文人分門立戶標榜攻擊的歷史。”[5]《(照隅室古典文學論集》上P528)
聞、郭之論雖有一定的道理,但各派理論之內涵、理論産生的內外因素、理論與創作之間的關係皆值得研究。
1.弘治郎署文學的興起與前七子的文學活動。
陳田《明詩紀事》丁簽卷一《李夢陽詩》按語:異軍特起,台閣壇坫移於郎署。
李東陽《葉文莊公集序》:“今論者無問可不可,文必歸之翰林,政必推之法家”,此文指古文。弘治以前,郎署“鮮有博覽能文者”,蓋郎署主吏事,無暇從事文藝。至孝宗朱佑樘,乃有弘治中興與文學的興盛:
王廷相《李空同集序》:
弘治中,敬皇帝右文尚儒,彬彬興治。於時君臣恭和,海內熙洽。四夷即敘,兆畝允殖。輶軒無靡及之歎,省寺蔑鞅掌之悲。由是學士大夫職思靡艱,雅文是娛,不榮躍馬之勳,各競觚之業,可謂太平有象,千載一時。
郎署文學興起之前的兩大詩派:一,以李東陽爲首的以翰苑館閣士人爲主體的京師茶陵派。二,以陳白沙獻章、莊定山昶的山林性氣派。
李東陽晚年依違於宦官集團劉謹,且於郎署文學進行壓制,故不得人心。山林派則鄙俚無文。皆爲郎署文學集團所反對。
武宗朝之腐朽:武宗繼位,劉瑾等八虎擅權,唆使錢寧、江彬等小人引誘武宗盤遊無度,荒廢朝政,暗設豹房(《明史•佞倖傳•強尼》:“引樂工臧賢、回回人於永及諸番僧,以秘戲進。請於禁內建豹房、新寺,恣聲伎爲樂,復誘帝微行。”),恣爲淫樂。“璫毒方深,人心易震”。武宗喜微服私游,大臣勸阻之,不聽。有槁死者,又興廷杖,杖死者相繼。郎署文學集團於宦官集團憤而反擊,李夢陽、何景明、徐禎卿、邊貢、王廷相等皆有嘲諷武宗“始寵劉瑾,繼嬖江彬、錢寧,花幄豹房,盤遊無度”的詩篇。李夢陽於正德元年具草《代劾宦官狀疏》,事見《明史》本傳:“孝宗崩,武宗立,劉瑾等八虎用事,尚書韓文與其僚語及而泣。夢陽進曰:“公大臣,何泣也?”文曰:“奈何?”曰:“比言官劾群奄,閣臣持其章甚力,公誠率諸大臣伏闕爭,閣臣必應之,去若輩易耳。”文曰“善。”屬夢陽屬草。會語泄,文等皆逐去。瑾深憾之,矯旨謫山西布政司經歷,勒致仕。既而瑾複摭他事下夢陽獄,將殺之,康海為說瑾,乃免。”疏中抨擊瑾等“置造巧僞,淫蕩上心”,要求武宗“奮剛斷,割私愛”,將劉瑾等“明正典型”以“潛消禍亂之階。”宜瑾銜之刺骨也。何景明亦因上書反對劉瑾而罷官,王廷相則被劉瑾“中以罪,謫毫州判官。”
李東陽對郎署中人的壓制,王世懋《康對山集序》:
先生當長沙(李東陽)柄文時,天下文孊弱矣,關中故多秦聲,而先生又乙太史公質直之氣倡之,一時學士風移,先生卒用此得罪廢。
張治道《翰林院修撰康公海行狀》:
是時,李西涯爲中台,以文衡自任,而一時爲文者皆出其門,每一詩文出,罔不模效竊仿,以爲前無古人。先生獨不之效,乃與鄠杜王敬夫、北郡李獻吉、信陽何仲默,吳下徐昌穀爲文社,討論文藝,誦說先王。西涯聞之,益大銜之。
李夢陽《淩溪先生墓誌銘》:
時顧華玉璘、劉元瑞麟、徐昌穀禎卿,號江東三才,淩溪(朱應登)乃與並奮,竟騁吳楚之國,歘爲俊國。一時篤古之士爭慕響臻,樂與之交,而執政者顧不之喜,惡抑之。……而柄文者承弊襲常,方工雕浮靡麗之詞,取媚時眼,見淩溪等古文詞,愈惡抑之曰:是賣平天冠者(平天冠,古代帝王百官祭祀時都戴冠冕,以冠冕的梁數和旒(禮帽前後的玉串)的多少作為識別。皇帝戴平冕,也叫“平天冠”,垂白玉珠十旒。又叫“通天冠”、“平頂冠”。見漢蔡邕《獨斷》下、《宋書•禮志》五、宋洪邁《容齋隨筆•平天冠》)。於是凡號稱文學士,率不獲列於清銜。
陳田《明詩紀事》丁簽卷一《李夢陽》按語“柄文者,謂茶陵也。”
茶陵派文學後近於台閣,四庫全書總目謂其“如衰周弱魯,力不足以禦強橫。”明史李夢陽傳:弘治時,宰相李東陽主文柄,天下翕然宗之,夢陽獨譏其萎弱。倡言文必秦漢、詩必盛唐,非是者弗道。
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丙集莊郎中㫤:
豐城楊廉,妄評其詩,以爲高出於唐人。杜子美“穿花蛺蝶深深見,撲水蜻蜓款款飛”比定山“溪邊鳥訝天機語,擔上梅挑太極行”尚隔幾塵。
陳莊皆理學家,故宗程崇邵,“只看程明道邵康節詩,真天生溫厚和樂,一種好性情也。”故下者溺於理學,喪其真味,而俚鄙之氣不除:
楊慎詩話:徒見其七言近體,效簡齋(陳與義)、康節(邵雍)之渣滓,至於筋斗樣子打乖個裏,如禪家呵佛罵祖之語,殆是傳燈錄偈子,非詩也。
莊㫤《定山集》中多有“太極吾焉妙,圈來亦偶誇”,演繹週敦頤太極圖。
楊慎詩話:淺學者相與效其“太極圈兒大,先生帽子高”,以爲奇絕。又有絕可笑者,如“贈我一壺陶靖節,還節兩首邵堯夫”,本不是佳語,有滑稽者改作外官答京宦苞苴詩雲“贈我兩包陳福建,還他一匹好兩京”,聞者捧腹。
前七子具體復古主張爲崇漢宗唐,嚴雅俗之辨,欲力挽頹風,複臻古雅。關於“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嚴格說,應是“文必法秦漢以上,詩必法盛唐以上。”李夢陽曰“西京之後,作者勿論矣。”“詩至唐,古調亡矣。然自有唐調,可歌詠,高者猶足被管弦,宋人主理不主調,於是唐調亦亡。”由此,重“法”或“法式”,視爲不可逾越“實物之自則”,主張尺尺寸寸摸擬,反對獨創。又曰:“夫文自有格,不祖其格,終不足以知文。”(答吳謹書)其所謂格調,法式,大體指格式、音調、聲律、句法、氣象等。所論最激者曰摹擬論:“夫文與字一也,今人模臨古帖,即太似不嫌,反曰能書。何獨至於文,而欲自立一門戶邪?”(再與何氏書)
相关话题/中国文学史
考研821中国文学史习题集(袁行霈主编)
821中国文学史重点归纳(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版 第一编 先秦文学 第一章 上古神话 一.熟读《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 二.解释:1、神话 2、神话的历史化 三.填空 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是- 《山海经》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4北京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资料中国文学史冲刺点睛篇
中国文学史冲刺点睛篇 第一部分古代文学 古代文学比较难复习,一是因为文学史时间跨度大,上下几千年。二是内容多,有很多风格各异的作家、作品以及抽象的文学理论。注意掌握主要的作家流派和重要的文学现象,尤其要多参看历届的真题,做到有的放矢。 下面从从文学流派团体、作家在文学史的地位、主要文学创作的特点、主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2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学史笔记(尚学峰)整理
中国文学史笔记整理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 主讲教师:尚学锋 工作单位: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说明:根据听课笔记整理,疏漏之处还请见谅。)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它面向中文专业的本科生开设。这门课主要向学生讲授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过程及其在不同时期的创作成就和特点。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0福建师范大学中国文学史思考题 陈庆元老师
先秦两汉六朝文学思考题 1. 神话是怎样产生的? 2. 我国古代有哪些著名的神话故事,反映了一些什么社会问题? 3. 什么叫《诗经》的六义?国风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是怎样的? 4. 《左传》和《战国策》都是什么样的?它们的思想倾向和文章风格各有什么特点? 5. 《孟子》与《庄子》的文章各有什么特点?试举两篇作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7袁行霈考研821中国文学史重点归纳(袁行霈主编)
中国文学史知识点精编 战国时期的文学,从中原地区来说主要是散文,主要包括历史散文和哲理散文两大类。历史散文有《国语》《左传》《战国策》;哲理散文有《论语》、《墨子》、《老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战国文章的特点,一是重民思想大大增强,在《孟子》里达到了高峰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4中国文学史习题与参考答桉背诵版(秦汉文学)
一、填空 1. 秦代在文学上的建树很少,可以称述者,只有由秦相吕不韦招集门客编成的《吕氏春秋》和李斯的《____》。 2. 《吕氏春秋》有严密的体系,全书条分理顺,篇章划分十分整齐,从结构上就把它组合成了一个所谓____的完整体系。 3. 《吕氏春秋》在寓言的创作和运用上很有自己的特色,如《__》篇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中国文学史习题与参考答桉背诵版(元代文学)
元代文学 一、填空 1. 宋元小说话本有一定的体制,其文本大体由入话、____、结尾几个部分构成。 2. 元人编刊的讲史话本,今存建安虞氏刊印的《____》 3. 《__》是现存唯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作者是董解元,本事源于唐代元稹的《会 真记》。 4. 元杂剧是在__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之下,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中国文学史习题与参考答桉背诵版(先秦文学)
中国文学史习题与参考答案 先秦文学 一、填空 1. __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2. 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____、嫦娥奔月,都保留在《淮南子》中。 3. 神话鲧禹治水、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出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中国文学史习题与参考答桉背诵版(魏晋南北朝文学)
中国文学史习題与参考答案 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湞空 1. 曹操的《___》是我曰现存m首宄整的山水诗 ,写出大海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 2. 曹丕所作的《___》s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nm,对t;代歌行休u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3. 钟嵘在《诗品》屮评价曹植的诗为___,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义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中国文学史习题与参考答桉背诵版(隋唐五代文学)
隋唐五代文学 一、填空 1.元代辛文房的《___________》为398位唐代诗人作传,间有评论,从中可以看出唐诗发展的因革流变。 2.在贞观诗坛的后期,出现的由上官仪所代表的诗体称为________。 3.初唐时期,___________的诗歌创作表现出明显的复古倾向,被杜甫称之为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中国文学史习题与参考答桉背诵版(两宋辽金文学)
两宋辽金文学 一、填空 1.__________把自己的文集题作《小畜集》,表示有兼济天下之志。 2.宋初在文学理论上鲜明地提出复古主张的,首推___________,他在《应责》中说吾之道,孔子、孟轲、扬雄、韩愈之道;吾之文,孔子、孟轲、扬雄、韩愈之文也。 3.__________编选《唐文粹》,影响了宋初的古文创作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中国文学史考研复习笔记
中国文学点睛篇 第一部分 古代文学 古代文学比较难复习,一是因为文学史时间跨度大,上下几千年。二是内容多,有很多风格各异的作家、作品以及抽象的文学理论。注意掌握主要的作家流派和重要的文学现象,尤其要多参看历届的真题,做到有的放矢。 下面从从文学流派团体、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主要文学创作的特点、主 ...文学中文行政哲学笔记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中国文学史考研复习笔记(袁行霈版文学史)
中国文学史概说 一、为什么要学习中国文学? 把它作为通向二十一世纪的个人护照 通过诗歌参证历史或通过历史印证诗歌,寻找诗 。1 中的文化、文化中的诗:其实大家回想一下,文学不仅在短短的方寸之间为我们展示了过去 的琼楼玉宇, 逼真地复制了那在过去岁月中也许早已为人们淡忘了的生动具体的细节, 而且 还 ...文学中文行政哲学笔记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第二版考研复习指导及真题解析 第五 宋代文学
第五编 宋代文学 考点归纳 【名词概念】易安体、辛派词人、宋初三体、点铁成金夺胎换骨、江西诗派、南宋四大家(中兴四大家)、永嘉四灵、江湖诗派、唐宋八大家、三苏、别是一家、活法、西昆体 【主要问题】宋代文学的独特成就、宋初白体诗人和晚唐体诗人、西昆体的兴衰、柳永词的艺术成就、欧阳修的散文主张和创作、王 ...文学中文行政哲学笔记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第二版考研复习指导及真题解析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考点归纳 【名词概念】初唐四杰、文章四友、吴中四士、馆阁体、上官体、沈宋、气来、神来、情来、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歌、大历十才子、韩孟诗派、古文运动、长吉体、沉郁顿挫、以文为诗、郊寒岛瘦、诗圣、诗仙、诗鬼、元白诗派、元和体、张王乐府、三十六体、武功体、小李杜、俗讲、变文、花间派、 ...文学中文行政哲学笔记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