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③
9. ①
10. ②
11. ④
12. ④
13. ①
14. ③
15. ②
16. ①
17. ③
18. ①
19. ②
20. ③
21. ②
22. ③
23. ⑤②
24. ③
25. ①
26. ④
27. ①
28. ③
3. 4
1. 文字 的 前身 是()
① 记录 事情 的 绳子 结② 手势③ 记录 事情 的 图画④ 记录 事情 的 实物
2. 希腊 字母 的 直接 后代 有()() ① 阿拉马 字母② 斯拉夫 字母③ 阿拉伯 字母④ 天城体 字母⑤ 拉 丁 字母
3. 汉字 属于()
① 图画 文字② 表意 文字③ 表音 文字④ 音节 文字
4. 中国 的 壮语 文字 采用 的 是()
① 拉丁 字母② 斯拉夫 字母③ 希腊 字母④ 阿拉马 字母
5. 采用 拉丁 字母 的 是()()
① 俄语 文字② 汉语 拼音③ 壮语 文字④ 朝鲜 文字⑤ 日语 文 字
6. 英语、俄语、法语 等 语言 使用 的 文字 基本 上 用 一个 字 记录 语言 中 的 一 个()
① 音素② 音节③ 语素④ 词组
7. 部件 和 字 的 不同 在于()
① 是否 最小② 是否 自由 运用③ 是否 有 意义④ 是否 有 声音
8. 下面 在 数量 上 构成 反比例 关系 的 是()
① 一种 文字 的 全部 字(单字) 和 一种 语言 的 全部 词(单词)② 一种 语言 的 全部 语素 和 一种 语言 的 全部 词③ 一种 文字 的 全部 字 和 记录 一个 词 需要 的 字④ 一种 语言 的 全部 词 和 记录 一个 词 需要 的 字
9. 意大利 传教士 利玛窦 的 书 《西字 奇迹》 出版,使 中国人 第一 次 接触〖JY。 〗()
① 斯拉夫 字母② 阿拉伯 字母③ 拉丁 字母④ 希腊 字母
10. 要求 既 自由 又 最小 的 单位 是()
① 形旁② 字③ 笔画④ 部件
11. 属于 音节 文字 的 是()
① 越南 的 “字喃”② 日语 的 汉字③ 日语 的 假名④ 中国 纳西族 的 东巴 文字
12. 属于 音节 文字 的 是()
① 朝鲜 表音 文字(谚文)② 朝鲜 汉字③ 日语 汉字④ 法语 字母
13. 属于 音素化 音节 文字 的 是()()
① 藏语 字母② 阿拉伯 字母③ 日语假名④ 希腊 字母⑤ 朝鲜 表音 文字(谚文)
14. 汉字 是 一种()
① 平面 类型 的 文字② 线条 类型 的 文字③ 字 内部 平面 复杂 的 文字 ④ 字 和 字 之间 线条性 不 强 的 文字
15. “这 句 话 文字 不 通顺” 中 的 “文字” 准确 的 含义 是()
① 语言② 词汇③ 语音④ 语言 形式
参考 答案〖CD11〗 〖HTSS〗〖FL(7!〗 1. ③
2. ②⑤
3. ②
4. ①
5. ②③
6. ①
7. ②
8. ③
9. ③
10. ②
11. ③
12. ①
13. ⑤
14. ③
15. ①
3. 5
1. 派生词 中 包含()()
① 词尾② 词根③ 词缀④ 虚词⑤ 后缀
2. 属于 熟语(固定 词组) 的 有()()
① 述语② 惯用语③ 专名语④ 词组⑤ “的” 字 结构
3. 义征 比 音征 难以 分析 是 因为 前者 比 后者 更加 具有()()
① 任意性② 线条性③ 数量多④ 层次性⑤ 主观性
4. 根据 语素 是否 有 直接 用来 造句 的能力,可以 分为()
① 词干 语素 和 词尾 语素② 词根 语素 和 词缀 语素③ 前缀 语素 和 后 缀 语素④ 成词 语素 和 不 成词 语素
5. 根据 构成 词 的 语素 数量 的 多少,把 词 分为()
① 单义词 和 多义词② 类义词 和 同义词③ 单纯词 和 合成词④ 复合 词 和 派生词
6. 具有 口语性 的 最 短 的 熟语 是()
① 惯用语② 成语③ 歇后语④ 名言
7. 属于 词义 要素 的 是()
① 义位 和 义素② 理性 意义 和 色彩 意义③ 同义 和 反义④ 类义 和 同义
8. 一个 词根 加上 词尾 构成 的 词,属于()
① 单纯词② 复合词③ 派生词④ 多义词
9. “的士”是()()
① “的” 字 结构② 派生词③ 双字词④ 双语素词⑤ 双音节词
10. “音素”、“电子”是()
① 单义词② 派生词③ 单纯词④ 多义词
11.〖JP〗 “friendship(友谊)” 和 “recall(回顾,撤消)” ( )都是( )
① 音素字② 复合词③ 单纯词④ 派生词
参考 答案〖CD11〗 〖HTSS〗〖FL(7!〗 1. ② ③
2. ② ③
3. ③ ⑤
4. ④
5. ③
6. ①
7. ②
8. ①
9. ③ ⑤
10. ①
11. ④
3. 6
1.语音 和 语义 结合 的 最小 的 语言 单位 是()
① 音素② 义素③ 语素④ 音位
2.下列 语言学 术语 中 与 语法 形式 有关 的 是()
① 主谓② 体③ 语调④ 语境
3.下列 语言 学术语 中 与 语法 意义 有关 的 是()
① 主格② 屈折③ 重叠④ 附加
4.分析性 的 语法 手段 是()
① 零形式② 语序③ 附加④ 屈折 5.综合性 的 语法 手段 中 没有()
① 重叠② 附加③ 虚词④ 屈折
6.汉语 “他 在 读书” 的 “他”()
① 不 表示 人称 的 语法 范畴② 表示 人称 的 语法 范畴
③ 表示 格 的 语法 范畴④ 表示 数 的 语法 范畴
7.英语 〖JP〗“She teaches English” ( )(她 教 英语) 中 的 “es” 表示 和 涉及 的 语法 范畴 有()
① 时、数、人称② 时、体、态③ 时、态、人称④ 时、数、格
8.汉语 里 只能 出现 在 名词 前边 的 词 是()
① 动词② 副词③ 形容词④ 介词 9.汉语 副词 出现 的 语言 环境 是()
① 名词 后面② 形容词 后面③ 动词 前面④ 谓词 前面
10.汉语 “帽子”、“棋子” 两个 词()
① 前者 是 复合词,后者 是 派生词② 前者 是 派生词,后者 是 复合词③ 都是 复合词④ 都是 派生词
11.传统 语言学 对 句子 结构 进行 分析 的 方法 是()
① 转换 分析 方法② 层次 分析 方法
③ 中心词 分析 方法④ 分布 分析 方法
12.英语 单词 〖JP〗“work”()( )
① 附加 〖JP〗“ed” 是 构词法,附加 “er” 是 构形法②
附加 “ed” 是 构形法,附加 “er” 是 构词法③ 都是 构词法④ 都是 构 形法
13.汉语 单词 “忽然” 出现 的 位置 是()
① 主语 位置② 谓语 位置③ 状语 位置④ 定语 位置
14.汉语 语法学 中,副词 有 实词 和 虚词 的 不同 分类 结果,它们 的 分类 标准 分 别 是()()
① 是否 能够 单独 做 句子 成份② 是否 能够 表达 意义③ 是否 专门 表示 概念 意义④ 是否 能够 做 句子 的 中心 成份⑤ 是否 有 形态 变化
15.表层 语法 意义 不同 但是 深层 语法 意义 相同 的 是()
① 给 他 钱;叫 他 师傅② 给 他 书;笔 给 他③ 给 他 凳子;给 他 开门 ④ 给 他 小说;看 他 的 小说
16.汉语 的 “我”,翻译 成 英语 以后, 在 不同 句子 成份 中,分别 〖JP〗是 “ I”、“me”、“my”、“mine”,( )这里 使用 了 的 语法 手段 是()
① 重叠② 异根③ 重音 移动④ 附加
17.“说 的 是 他” 具有 两种()
① 语音 停顿② 层次 结构③ 表层 意义④ 深层 意义
18.“欢欢 喜喜 的 孩子们” 用 的 语法 手段 包括
① 综合 手段 和 分析 手段② 屈折 和 零形式③ 附加 和 语调 ④ 整个 词 重叠 和 虚词
19.在 汉语 中 能够 让 动词 出现 在 主语 位置 的 是
① 动作性 句子② 谓语 中 有 宾语 的 句子③ 非动作性 句子④ 有 述 语 的 句子
参考 答案〖CD11〗 〖HTSS〗〖FL(7!〗 1. ③
2. ③
3. ①
4. ②
5. ③
6. ①
7. ①
8. ④
9. ④
10. ②
11. ③
12. ②
13. ③
14. ①④
15. ②
16. ②
17. ④
18. ①
19. ③
3. 7
1. 在 从 拉丁语 演变 成 法语 的 过程 中,分别 表示 第一、第二、第三 人称 代词 的 后缀〖JP〗o,is,it ( )中途 消失 了,后来 新 出现 了 前缀 〖JP〗ie ,tu,il( )分别 起 原来 的 3 个 前缀 的 作用,从而 恢复 了 失去 的 平 衡。这种 新 的 变化 是 历时性 的()
① 同化 音变② 异化 音变③ 同化 类推④ 异化 类推
2. 在 汉语 演变 过程 中,现代 汉语 出现 了 “他”、“她”、“它” 的 不同,这 是 历时性 的()
① 同化 音变② 异化 音变③ 同化 形变④ 异化 形变
3. 现代 英语 的 〖JP〗“woman” 从 中古 英语 的 “wifeman” ( )演变 出来。 从 现代 英语 已经 看 不 出 语素 〖JP〗“wo” 的 意思 是 “wife”,但是 并不 影响 “woman” ( )的 使用。这是 因为 语言 的 基本 单位 是()
① 词② 音节③ 字④ 语素
4. 下面 有 可能 进行 的 是()()
① 口头 语言 改革② 文字 系统 的 更换③ 书面语 改革④ 语音 系统 的 更换⑤ 语法 系统 的 改革
5. 语言 中 稳固性 最 强 的 是()
① 语音② 词汇③ 语法④ 语义
6. 方言 的 产生 主要 是 由于()
① 经济 的 发展② 文化 的 不同③ 地理 的 不同④ 社会 的 分化
参考 答案〖CD11〗 〖HTSS〗〖FL(7!〗 1. ④
2. ④
3. ①
4. ②③
5. ③
6. ④
3. 8
1. 提出 语言 学习 是 先天 能力 与 后天 环境 结合 的 学说 的 学者 是( )
① 索绪尔② 沃森③ 乔母斯基④ 皮亚杰
2. 学习 外语 的 最佳 年龄 是()
① 〖JP〗5岁 以下② 5~7 岁③ 8~11 岁④ 12~15 岁
( )
3. 在 追悼 会 上 说 俏皮话,违背 了()
① 质真 原则② 相关 原则③ 美感 原则④ 适量 原则
4. 下面 最 需要 进行 语用 推理 的 成语 是()
① 精卫填海② 实事求是③ 七上八下④ 争先恐后
5. 下面 最 需要 安全 合作 原则 的 是()
① 告诉 别人 放假 了② 告诉 别人 到 了 吃饭 时间③ 告诉 那个 人 他 的 妈妈 突然 死 了④ 告诉 别人 明天 不会 出 太阳
6. 下面 最 需要 语用 推理 的 是()
① 他 是 一个 科学家② 他 是 一 团 火③ 他 是 聪明 ④ 他 是 走路 去 的
参考 答案〖CD11〗 〖HTSS〗〖FL(7!〗 1. ④
2. ③
3. ②
4. ①
5. ③
6. ②
〖HJ*3〗〖KH*3〗〖FK(H069B20244。28〗〖HT3HP〗4. 术语 解释〖HT7〗(161)
4. 1
1. 〖HTXBS〗〖ZK(〗[语言学]〖HTSS〗通过 对 语言 现象 进行 观察、实验 和 分 析 ,寻找 语言 规律 的 科学。它 主要 从 社会 科学 也 从 自然 科学 角度 进行 研究。
〖ZK)〗2. 〖HTXBS〗〖ZK(〗[理论 语言学]〖HTSS〗研究 对 语言 实践 和 其他 研究 具有 比较 强 的 指导性 的 语言 基本 规律 和 语言学 基本 方法 的 语言学。
〖ZK)〗3. 〖HTXBS〗〖ZK(〗[应用 语言学]〖HTSS〗研究 把 语言学 的 基础 研 究 成果 运用 到 语言 教学、语言 信息 处理 等 特定 领域 的 规律 的 语言学。
〖ZK)〗4. 〖HTXBS〗〖ZK(〗[个别 语言学]〖HTSS〗把 一种 语言 或者 方言 的 现象 和 规律 作为 研究 对象 的 科学
〖ZK)〗5. 〖HTXBS〗〖ZK(〗[描写 语言学]〖HTSS〗在 方法 上 采取 客观 反映 而 不 加以 主观 干预 进行 研究 的 语言学。
〖ZK)〗6. 〖HTXBS〗〖ZK(〗[比较 语言学]〖HTSS〗把 不同 语言 或者 不同 方 言 的 同类 现象 放 在 一起 寻找 相同 和 不同 特征 的 语言学。
〖ZK)〗7. 〖HTXBS〗〖ZK(〗[共时 语言学]〖HTSS〗把 语言 历史 发展 过程 中 的 一个 相对 静止 的 阶段 的 语言 现象 作为 研究 对象 的 语言学。
〖ZK)〗8. 〖HTXBS〗〖ZK(〗[历时 语言学]〖HTSS〗把 语言 从 一个 时期 到 另 外 一个 时期 的 发展 过程 作为 研究 对象 的 语言学。
〖ZK)〗9. 〖HTXBS〗〖ZK(〗[结构 主义 语言学]〖HTSS〗主要 把 语言 作为 一 种 结构 体系 进行 研究 的 语言学,代表 学者 是 瑞士 的 索绪尔。
〖ZK)〗10. 〖HTXBS〗〖ZK(〗[转换 生成 语言学]〖HTSS〗主要 从 语言 能力 出发 ,通过 转移、替换 等 方法,研究 语言 的 深层 结构 生成 表层 结构 的 语言学,代表 学者 是 美国 的 乔母斯基。
〖ZK)〗11. 〖HTXBS〗〖ZK(〗[乔姆斯基]〖HTSS〗美国 语言学家,是 转换 生成 语 言学 的 创始人,他 注重 发现 表面 不同 的 语言 结构 中 潜在 的 共同 的 语言 深层 结构 和 人 的 语言 能力。 〖ZK)〗
4. 2
1. 〖HTXBS〗〖ZK(〗[语言 的 符号性]〖HTSS〗语言 具有 声音 和 意义 通过 社 会 约定 结合 形成 词 这种 基本 符号 的 性质。
〖ZK)〗2. 〖HTXBS〗〖ZK(〗[孤立语]〖HTSS〗结构 特点 上 缺少 词 的 语法 形 态 变化,主要 依靠 虚词 和 语序 把 词 和 词 组织 起来 的 语言。例如 汉语。
〖ZK)〗3. 〖HTXBS〗〖ZK(〗[屈折语]〖HTSS〗结构 特点 上 主要 依靠 附加、 屈折 等 形态 变化 手段 的 语言,例如 俄语、英语。
〖ZK)〗4. 〖HTXBS〗〖ZK(〗[语系]〖HTSS〗语言 亲属 分类 中 最大 的 一 级, 下面 再 分 语族、语支 等。世界 上 的 语言 可以 分为 印欧、汉藏、阿尔泰 等 语 系。
〖ZK)〗5. 〖HTXBS〗〖ZK(〗[汉藏 语系]〖HTSS〗主要 分布 在 亚洲,一般 有 声调 特征 的 语言。包括 汉语 和 壮侗、苗瑶、藏缅 3 个 语族。
〖ZK)〗6. 〖HTXBS〗〖ZK(〗[语言 的 创造性]〖HTSS〗语言 具有 用 有限 的 要 素 和 规则 层层 生成 无限 的 话语 或者 话语 形式 和 内容 的 语言 特点。例如 汉语 普 通话 的 在 形式 上 可以 用 2 1 个 声母,3 6 个 韵母 和 4 个 声调 生成 大约 〖JP〗1200 ( )个 音节。
〖ZK)〗7. 〖HTXBS〗〖ZK(〗[交际]〖HTSS〗人 与 人 之间 的 相互 接触,思想 和 情感 的 相互 交流。
〖ZK)〗8. 〖HTXBS〗〖ZK(〗[思维]〖HTSS〗在 形象 或者 概念 的 基础 上 进行 判 断、推理 等 认识 的 精神 活动。文学家 主要 进行 形象 思维,哲学家 主要 进行 抽象 思维。
〖ZK)〗9. 〖HTXBS〗〖ZK(〗[符号]〖HTSS〗能够 简单 地 代替 其他 事物 的 事 物。例如 语言 用 声音 这种 事物 简单 地 代替 一切 事物。
〖ZK)〗10. 〖HTXBS〗〖ZK(〗[语言]〖HTSS〗意义 和 声音 结合,还 可以 进一 步 和 文字 这种 图形 结合 的 符号 体系,人类 交际 和 思维 等 领域 最 重要 的 信息 运载 工具。
〖ZK)〗11. 〖HTXBS〗〖ZK(〗[言语]〖HTSS〗抽象 的 语言 体系 在 使用 中 的 具体 表现。
〖ZK)〗12. 〖HTXBS〗〖ZK(〗[语言 系统]〖HTSS〗语言 中 的 要素 互相 联系 和 互相 制约 构成 的 整体。
〖ZK)〗13. 〖HTXBS〗〖ZK(〗[组合 关系]〖HTSS〗一定 言语 中 的 语言 单位 结构 在 一起 形成 的 相互 关系。
〖ZK)〗14. 〖HTXBS〗〖ZK(〗[聚合 关系]〖HTSS〗有 共同 特征 的 语言 单位 集合 在 一起 形成 的 相互 关系。
〖ZK)〗15. 〖HTXBS〗〖ZK(〗[内部 语言]〖HTSS〗思维 用 的 无声 语言,具有 不 连贯、不 完整 的 特点。
〖ZK)〗16. 〖HTXBS〗〖ZK(〗[书面语]〖HTSS〗文字 和 口语 结合 形成 的 视 觉 符号 系统。
〖ZK)〗17. 〖HTXBS〗〖ZK(〗[语言 系统 的 结构]〖HTSS〗各种 语言 单位 属于 3 个 平台:第一,语言 这种 内容 和 形式 结合 的 实体 平台; 第二,语音 这种 听觉 形式 平台;第三,文字 这种 视觉 形式 平台。每一 个 平台 又 分为 3 个 层次,例如 实体 平台 分为:语素,词,句子。每个 层次 又 可以 进行 扩展 形成 两个 级别,例如 语素、词 和 句子 的 层次 分别 分为:语素 和 语素组 ,词 和 词组,句子 和 句组。
〖ZK)〗18. 〖HTXBS〗〖ZK(〗[语言 的 线条性]〖HTSS〗语言 符号 的 形式 顺着 时间 的 线条 一个 一个 依次 出现,进行 相对 无限 的 延伸。〖ZK)〗
4. 3
1. 〖HTXBS〗〖ZK(〗[语音]〖HTSS〗语言 的 必要 形式,一般 由 人 的 发音 器 官 发出,能够 代替 其他 任何 事物,从而 表达 人 的 思维 产物 意义。
〖ZK)〗2. 〖HTXBS〗〖ZK(〗[音质]〖HTSS〗声音 不同 的 主要 特征,决定于 声 波 的 形状,具体 通过 发音 物体、发音 方法 和 共鸣器 的 不同 产生 不同。
〖ZK)〗3. 〖HTXBS〗〖ZK(〗[非音质]〖HTSS〗声音 的 高低、强弱、长短 等 特 征,分别 决定于 物体 振动 的 频率、幅度、时间。
〖ZK)〗4. 〖HTXBS〗〖ZK(〗[音高]〖HTSS〗由 物体 振动 频率 大小 决定 的 声 音 的 高低。声调 就是 利用 音高 产生 区别 意义 的 功能。
〖ZK)〗5. 〖HTXBS〗〖ZK(〗[乐音]〖HTSS〗基音 和 陪音 的 频率 保持 整 倍数 的 比例 关系,具有 周期性 的 声音。元音 是 乐音,浊辅音 具有 乐音 和 噪音 的 双重 性质。
〖ZK)〗6. 〖HTXBS〗〖ZK(〗[音标]〖HTSS〗专门 标记 音素、音节 等 语音 单位 的 视觉 符号 形式 系统,例如 国际 音标、汉语 拼音。音标 在 标记 语音 的 时候 分为 宽式 和 严式 两种 用法。汉语 拼音 是 宽式 音标 。
〖ZK)〗7. 〖HTXBS〗〖ZK(〗[国际 音标]〖HTSS〗〖JP〗1888 ( )年 国际 语 音 学会 制订 的 世界 各种 语言 通用 的 音标。它 坚持 音素 和 音标 一个 对应 一个 的 原则。
〖ZK)〗8. 〖HTXBS〗〖ZK(〗[音素]〖HTSS〗从 音质 角度 切分 出来 的 最小 的 语音 单位。分为 元音、辅音 两 大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