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子部
《吕氏春秋》:
孟春之月,日在营室,昏参中,旦尾中。
仲春之月,日在奎,昏弧中,旦建星中。
季春之月,日在胃,昏七星中,旦牵牛中。
孟夏之月,日在毕,昏翼中,旦婺女中。
仲夏之月,日在东井,昏亢中,旦危中。
季夏之月,日在柳,昏心中,旦奎中。
孟秋之月,日在翼,昏斗中,旦毕中。
仲秋之月,日在角,昏牵牛中,旦觜觿中。
季秋之月,日在房,昏虚中,旦柳中。
孟冬之月,日在尾,昏危中,旦七星中。
仲冬之月,日在斗,昏东壁中,旦轸中。
季冬之月,日在婺女,昏娄中,旦氐中。
孟春,正月;仲春,二月;季春,三月;孟夏,四月;仲夏,五月;季夏,六月;孟秋,七月;仲秋,八月;季秋,九月;孟冬,十月;仲冬,十一月;季冬,十二月。日,太阳。在,指太阳行到什么星宿的所在,叫作“日躔”。昏,黄昏时候;旦,天亮时候。中,中天。指某星宿走到正中最髙的位置。营室、参、尾、奎、胃、七星、牵牛、毕、翼、婺女、东井、亢、危、柳、心、斗、角、觜巂、房、虚、东壁、轸、娄、氐都是星宿名。营室,即室宿;七星,即星宿;牵牛,即牛宿;婺女,即女宿;觜觿(ɡuī),即觜宿;东壁,即壁宿。弧,即弧矢,星名,在鬼宿之南,近井宿。建星,近斗宿。
读《左传》“宫之奇谏假道”时,可以拿《吕氏春秋》对照。《吕氏春秋》说:“孟冬之月,日在尾,昏危中,旦七星中。”《左传》的“龙尾伏辰”就是日在尾;“鹑之贲贲”, “火中成军”,就是旦七星中,因为七星是属于鹑火这个星次的。
《淮南子·天文训》:
十五日为一节,以生二十四时之变。斗指子则冬至;加十五日指癸,则小寒;加十五日指丑,则大寒;距日冬至四十六日而立春;加十五日指寅,则雨水;加十五日指甲,则雷惊蛰;加十五日指卯,中绳,故曰春分;加十五日指乙,则清明;加十五日指辰,则谷雨;加十五日则春分尽,故曰有四十六日而立夏;加十五日指巳,则小满;加十五日指丙,则芒种;加十五日指午,则阳气极,故曰有四十六日而夏至;加十五日指丁,则小暑;加十五日指未,则大暑;加十五日而夏分尽,故曰有四十六日而立秋;加十五日指申,则处暑;加十五日指庚,则白露降;加十五日指酉,中绳,故曰秋分;加十五日指辛,则寒露;加十五日指戌,则霜降;加十五日则秋分尽,故曰有四十六日而立冬;加十五日指亥,则小雪;加十五日指壬,则大雪。加十五日指子,故十一月曰冬至。(原文略有删节。)
这是讲二十四个节气。十五日为一个节气(实际上是十五日多一点)。二十四时,这里指二十四个节气。斗,指北斗的斗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指斗柄所指的方向。中绳,指昼夜平分。这一段话说明了天文和历法的关系。
《论衡·偶会篇》:
火星与昴星出入,昴星低时火星出,昴星见时火星伏。火星,即心宿;昴星,即昴宿。见,出现。伏,不出现。心宿在东方,昴宿在西方,此出彼没,各不相见。这与参商不相见是一样的道理。
四、集部
《古诗十九首》之七: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玉衡,此斗第五星,这里指斗柄。指孟冬,斗柄指着阴历十月的方向,即亥方(参看上文所引《淮南子·天文训》)。南箕,南有箕宿。北有斗,北有斗宿。斗指南斗,由于在箕宿之北,所以说“北有斗”。牵牛不负轭,即《诗经》“睆彼牵牛,不以服箱”的意思。
《古诗十九首》之十: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牵牛星,这里指河鼓。河鼓三星,与织女星隔河相对。河汉指银河。河汉女,指织女。
曹植《洛神赋》:
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
匏瓜,星名,一名天鸡,在河鼓东。牵牛,这里也是指河鼓。
王勃《滕王阁序》: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翼轸,指翼宿和轸宿。据《越绝书》,翼轸是南郡、南阳、汝南、淮阳、六安、九江、庐江、豫章、长沙的分野。
骆宾王《狱中咏蝉》诗: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西陆,指昴宿,这里指秋天。司马彪《续汉书》:“日行西陆谓之秋。”南冠,指囚犯。《左传·成公九年》:“南冠而系者谁也?”
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诗: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长河,指银河。
沈佺期《夜宿七盘岭》诗:
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天河,指银河。
张说《恩敕丽正殿书院宴应制》诗:
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
东壁,即壁宿。《晋书·天文志》:“东壁二星,主文章,天下图书之秘府也。”
岑参《冬夜宿仙游寺》诗:
太乙连太白,两山知几重?
太乙、太白,皆星名,这里指终南山。
李白《蜀道难》诗: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参,参宿;井,井宿;参宿是益州的分野,井宿是雍州的分野。蜀道跨益、雍二州,故云。
杜甫《赠卫八处士》诗: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参,参宿。商,即心宿。参在西,商在东,所以不能同时出现在天空。
杜甫《秋日送石首薛明府》诗:
紫微临大角,皇极正乘舆。
紫微,星座名,三垣之一,古人认为是天帝之座。大角,星名,是北天的亮星,即牧夫座α星,古人以为是天王座。
杜甫《赠王二十四侍郎契》诗:
一别星桥夜,三移斗柄春。
星桥,即七星桥。《华阳国志》:“李冰守蜀,造桥七,上应斗魁七星。”斗柄,指北斗的柄。三移斗柄春,指时间过了三年。斗杓指东,天下皆春。
杜甫《送李八秘书赴杜相公幕》诗:
南极一星朝北斗,五云多处是三台。
北斗,即大熊座。三台,上台、中台、下台,共六星。《晋书·天文志》:“在人曰三公,在天曰三台。”
杜甫《泊松滋江亭》诗:
今宵南极外,甘作老人星。
南极,泛指南天,也专指老人星。老人,星名,即龙骨座,在孤矢南。古人以为是寿星,指寿。
韩愈、孟郊《城南联句》:
文升相照灼(愈),武胜屠搀抢。
搀抢(chēnɡ),也作搀枪。天搀、天抢,彗星名。《史记·司马相如传》正义引《天官书》:“天搀长四丈,末锐;天抢长数丈,两头锐。其形类彗也。”
苏轼《江城子》词: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天狼,星名,即大犬座α星。《晋书·天文志》:“狼一星,在东井南,为野将,主侵掠。”
秦观《鹊桥仙》词: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飞星,指牛郎,织女。银汉,指银河。
以上所举经史子集的一些例子,足以说明我们读古书需要具备一点天文历法的知识。
* * *
读古史的人,应该知道古代的历法。古代以干支纪日,逢朔日则加“朔”字。从朔日可以推知某月某日。例如《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我们推知庚辰是鲁僖公三十二年十二月十日。《资治通鉴·淝水之战》:“八月戊午,坚遣阳平公融督张蚝、慕容垂等步骑二十五万为前锋。……甲子,坚发长安戍卒六十余万。”我们推知戊午是晋太元八年(383)八月初二日,甲子是八月初八日,因为八月朔日(初一)是丁巳。那么,我们怎么知道哪一天是朔日呢?那就是天文学的问题。日月交会之日为朔日,所谓合朔。
每月最后一日叫作“晦”,最初一日叫作“朔”,“晦”与“朔”是相连的,晚上没有月光,所以叫“晦”。《说文》有一个“朓”字云:“晦而月见西方谓之朓。”这是历法未密之所致。
《春秋·经·襄公二十七年》:“冬十有二月,乙卯朔,日有食之。”《左传》:“十一月乙亥朔,日有食之。辰在申,司历过也,再失闰矣。”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春秋·经》所载日食的月日与《左传》不同,是谁错了?(二)《左传》说是 “失闰”,为什么?这也都是历法问题。杜预说:《左传》是对的,因为依长历推算,应该是十一月,不是十二月。杜预又说,周历十一月等于夏历九月,夏历九月应该是斗建指戌,不该是指申(“辰在申”)。鲁文公十一年三月甲子到襄公二十七年共七十一年,应该有二十六个闰月,现在按长历推算只有二十四个闰月,可见漏了两个闰月(“再失闰”)。依杜预的意见,这里应该说九月乙亥朔才对(等于夏历七月),这是春秋时代司历(主管历法的官)的错误。
由此可见,读古史的人要懂一点历法;而要懂一点历法必须先懂一点天文。
(载《中国古代文化史讲座》,中央电大出版社,1984;
又收入王力《谈谈学习古代汉语》,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
常用文言虚字
什么是文言虚字呢?文言虚字就是文言文的虚字。所谓文言文,就是古代汉语;如果确切地说,文言文不完全是古代汉语,只能说是大致一样。
古代汉语现在虽说不通行,但是有遗留,在一定场合下还是用得上的。我今天只讲常用的文言虚字,过深过浅的就不讲了。我把常用文言虚字分成五类,每类里再分几个题目来讲。
第一类:
1.而 有三个意思。
①有两件事情是平行连贯的,中间用“而”字连接起来。例如:伟大而光荣。
②用来连接肯定和否定两方面。例如:人老而心不老。 死而不朽。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的事实出发。 我们要知难而进,而不是知难而退。
③用来连接因果关系。例如:我们为保卫世界和平而努力。
2.以 有四个意思。
①有“拿”的意思。例如:以身作则。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②表示一个界线。例如:三尺以上。 五年以后。
③表示一种扩展。例如:在一县、一省以至全国范围内推广。
④表示因果关系。例如:生产发展非常快,以致工作有点跟不上。 有些同志麻痹大意,以致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以至”和“以致”是有分别的。“以至”一般表示时间程度,范围上的递升或递降,有“直到”的意思;“以致”是表示事物发展的结果的,有“因此而造成”的意思。
3.于(乎) 有六个意思。
①有“在”和“到”的意思。例如:光荣归于共产党。
②有“从”的意思。例如:青出于蓝。
③有“对于”的意思。例如:勇于负责。 有益于人。
④表示比较。例如:功大于过。
⑤表示被动。例如:日本女排败于中国女排。
⑥以“乎”代“于”。例如:出乎意料(就是出于意料之外)。 合乎规律(合于规律)。
这种用法是古代汉语的习惯。
4.因 有两个意思。
①有“凭借”“按照”“依照”的意思。例如:因地制宜。
②有“因为”的意思。例如:因噎废食(因为吃东西噎住了,以后就不敢再吃饭了)。
5.则 有三个意思。
①有“就”的意思。例如:热则涨,冷则缩。
②表示对比,可以翻译成“却”。例如:工人是以做工为主,学生则是以学习为主。
③列举原因和理由。例如:一则支援了农业,二则发展了生产。
第二类:
1.然而 有“但是”的意思。例如:他们失败了多次,然而并不灰心。
2.虽,虽然 用“虽”和“虽然”都可以。用“虽”文一点,用“虽然”白一点。古代汉语里的“虽然”是拆开来讲的。“然”的意思就是“这样”,“虽然”就是“虽然这样”。现在“虽然”与“虽”等同起来了。例如:事情虽小,意义很大。 他虽然工作很忙,对学习并不放松。
有些人在句头用虽然,往往在后面用个逗号,这是错误的,应该把逗号去掉。
3.纵,纵然,纵使,即使 意思都一样。例如:纵有千山万水,也拦不住英勇的勘探队员。 纵然今天下雨,我们也要赶到工地。 即使明天下雨,我们也要去。
要注意,“纵然”和“虽然”的意思不一样。“虽然”指的是有那件事情,“纵然”指的是还没有那件事情。如“虽然今天下雨,你还是来了”,“纵然明天下雨,我还是要去”,这里如果把“虽然”和“纵然”调换一下,那就错了。
4.如 有六个意思。
①有“如果”的意思。说得白一些,有“要是”的意思。例如:如不及早准备,恐怕来不及。
②有“然”的意思。例如:突如其来。
③有“如同”的意思。例如:爱社如家。 十年如一日。 如临大敌。 如鱼得水。
④有“比得上,比不上”的意思。例如:我不如他(我比不上他)。 耳闻不如目见(耳朵听见,比不上眼睛看见)。
⑤有“依照”“顺从”的意思。例如:如期完成。 如意算盘。
⑥有“举例”的意思。例如:各种体育活动如游泳、球赛,等等。
5.若 有两个意思。
①有“如果”的意思。例如: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②有“如同”的意思。例如:旁若无人。 若无其事。
6.倘,倘若,倘然,倘使 意思差不多,“倘”当“如果”讲。例如:倘有困难,当再设法。 倘然你不相信,我带你去看。
7.况且,何况 意思一样,在文言里单用“况”,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另外,“尚且”跟“何况”常常是相互照应的。例如:上海地方大,况且你又不知道他的地址,怎么能找到他呢? 当年在艰苦的岁月里,尚且坚持斗争,何况现在是大好形势,还怕什么呢?
8.俾,以便 “俾”比较文,跟“以便”的意思一样,即达到某种效果。翻成白话有“好”的意思(但位置不同)。例如:特此公布,俾众周知(让大家好知道)。 会议印发大量文件,以便参加会议的人参考(让参加会议的人好参考)。
第三类:
1.尚,尚且 有两个意思。
①有“还要”的意思。例加:尚待研究。
②先说一件更重要的事情,让它来衬托下文。例如:这么冷的天,大人尚且受不住,何况是小孩。
2.犹 有两个意思。
①有“如同”的意思。例如:为国家而死,虽死犹生。
②有“还”和“尚且”的意思。例如:事情相隔二十年,记忆犹新。
3.徒,徒然 意思一样,只是文白之分。再白一些,有“白白地”的意思。例如:徒劳无功。 不看见敌人就放枪,徒然浪费子弹。
4.几乎 有“差点儿”的意思。例如:我几乎不相信我的耳朵。 雪后路很滑,我几乎摔倒。
5.至 是“到了极点”,“至少”等于“最少”,“至迟” 等于“最迟”。例如:欢迎之至。 至少也要五千元。 至少也要做到自给自足。 至迟在十天内赶到。
第四类:
1.莫 有三个意思。
①“没有任何”的意思。例如:莫大的光荣(没有什么光荣比这更大的)。 莫名其妙(原意是说不出其中的奥妙。为什么说“莫名其妙”不说“莫明其妙”呢?因为这是古代汉语的习惯用法,所以没有改)。
②有“不”的意思。例如:爱莫能助。
③有“不要”的意思。例如:你老人家莫去。
现今湖北、四川有这样的说法,“你莫哭”,就是北方话“你别哭”的意思。
2.勿 别、不要的意思。例如:请勿吸烟。
第五类:
1.其 有三个意思。
①有“他的”、“她的”或“它的”的意思。例如:各得其所。
②有“他”、“她”或“它”的意思。例如:促其早日实现。
③有“那个”和“那样”的意思。例如:不胜其烦。 不堪其言。 不乏其人。
2.之 有四个意思。
①有“它”的意思。例如:求之不得。 言之成理。 总之。
②只是凑字数,说不出什么意思。例如:久而久之。
③有“的”的意思。例如:光荣之家。 原因之一。 三分之一。
“之”字在有的地方可以换成“的”字,但是有的地方不能换。如“亚洲国家之一”,“先进单位之一”,这两句的“之”字就不能换成“的”字。
④“之所以”连用,表示追究原因。例如:斗争之所以胜利,首先是由于党的正确领导。
3.所 有三个意思。
①有“的”的意思(位置不同)。例如:各尽所能(各人尽力做他能做的)。 闻所未闻(听见从前没听见过的)。
②也是“的”的意思,与后面“的”字相应。例如:我所认识的人(这里的“所”字也可以去掉)。
③表示被动。例如:我深深地为他所感动(这句里的“为”可以改成“被”,把“所”字去掉)。
4.者 有四个意思。
①有“的”的意思。例如:强者。 弱者。
“者”和“所”有什么不同呢?这两个字虽然都有“的”的意思,但是“所”只管动词,而“者”不一定管动词。
②有“一类人”的意思。如果用在坏的方面,有“分子”的意思。例如:共产主义者。 马克思主义者。 帝国主义者。 修正主义者。
③用在数目字后面,指上文所说的事物。例如:二者必居其一。
④用在“前”字或“后”字后面,也是指上文所说的事物。例如: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是对立的,前者是后者剥削的对象。
(载《语文学习讲座丛书》第6辑,1986年12月;又收入《王力论学新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