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考博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知识汇编(34)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8-02-21
唐宋两代,我国散文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名家辈出,名作如林,其成果是上继先秦前汉之后的又一座高峰。如上所述,骈体为六朝文章主导,其末流以繁缛堆垛为能事,已成痼疾;影响所及,直至初唐文坛。以韩愈柳宗元为领袖的散文改革家,直接继承陈子昂、萧颖士、李华、元结等前辈的理论而发扬光大,并以卓有成效的创作实践形成一个强大的古文运动。韩愈的散文,众体兼备而内容丰富。论说文如尊儒反佛,载道明理的专论如 《原道》、《原性》、《论佛骨表》、《复仇状》、《争臣论》等,论学论文的《答李翊书》、《师说》、《送高闲上人序》以及针对社会现实的有感而发的杂著如《杂说》、《获麟解》、《守戒》、《师说》等。记叙文如记事记人的《平淮西碑》、《张中丞传后叙》、《圬者王承福传》,以及记地记景的《燕喜亭记》、《画记》、《蓝田县丞厅壁记》等。抒情文如《祭十二郎文》、《祭柳子厚文》、《欧阳生哀辞》,以及《与孟东野书》、《送李愿归盘谷序》、《送董邵南序》等。还有极富创造性的寓庄于谐的小品文如《毛颖传》、《祭鳄鱼文》、《送穷文》等。韩愈散文的写作特色,首先就表现在摆脱六朝骈俪的束缚,以散体单行错落有致的句式为文章主干,克服了骈体繁缛呆滞的积习,创造出一种“文从字顺各识职”的不拘一格的新文体,一种自然奔放而又雄奇劲健的新文风。其次韩愈作为具有独创精神的语言大师,力求在适应新的社会生活环境的基础上,融化古人词汇语法,提炼出一种新的文学语言,简炼,鲜明,极富形象性,能给人以别开生面的感受。许多词句已成为脍炙人口的成语,经常出现在后人的笔底和口头; 即使某些篇章或段落有些怪怪奇奇,佶屈聱牙,也只是创造变化中的失误,而不是因袭前人的陈词滥调。柳宗元的散文,以传记文、山水文和寓言文成就最高。传记文如《段太尉逸事状》、《种树郭橐驼传》、《童区寄传》、《梓人传》等,无论所传是英雄烈士,还是底层人物,都能做到情节具体,形象突出,而且蕴含著批判精神或生活哲理。山水文如《永州八记》,寓言文如《三戒》、《哀溺文》、《蝂传》等,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山水文和寓言文的传统,使之成为更具独立性和审美价值的文学体裁,在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韩柳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散文创作各有特点,而对后人之影响,韩或更大于柳。至于种种韩柳优劣之辨,往往杂有成见,不足多论。晚唐五代,文章道弊,又需要挽颓起衰。至北宋,以柳开、王禹偁为先驱,以欧阳修为领袖,曾巩、王安石与三苏积极参加的又一次复古运动,以更加浩大的声势展开,并取得了比唐代更加辉煌的成就,从而确立了古文在文坛的正宗地位。欧阳修从青年时代起即有志于文章复古,搜寻韩集,学习韩文,与师友尹洙、苏舜钦等致力于古文创作,写出了许多优秀的足以服人作品。他扬弃了韩文奇险艰涩的一面,继承了文从字顺的一面。苏洵通过孟子、韩愈、欧阳修的比较,指出欧文的独特风格是:“执事之文,纡徐委备,往复百折,而条达疏畅,无所间断;气尽语极,急言竭论,而容与闲易,无艰难劳苦之态。”(《上欧阳内翰第一书》)“纡徐委备”,“容与闲易”,可谓欧文基本风貌的定评。游记、赠序、书信、论辩、祭文、墓志等各体文章中历代传诵的佳作,都能体现这一特点。苏轼热情洋溢地肯定了欧阳修领导古文运动的历史功绩:“(韩)愈之后二百有余年,而后得欧阳子,其学推韩愈、孟子以达孔氏,著礼乐仁义之实,以合于大道。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以服人心,故天下翕然师尊之。”宋兴七十余年,“而斯文终愧于古,士亦因陋守旧,论卑而气弱。自欧阳子出,天下争自濯磨。”“长育成就,至嘉祐末号称多士,欧阳子之功为多。”(《六一居士集序》)曾巩与王安石同为古文大家,但取向稍有差异。曾巩偏重经术。朱熹对曾文赞叹不已,对曾巩为人也极为钦佩。刘壎《隐居通义》说:“朱文公评文专以南丰为法者,盖以其于周、程之先,首明理学也。”其散文词严理洽,淳古明洁,《宋史》本传评为“纡徐而不烦,简奥而不晦,卓然自成一家。”王安石偏重事功,重经义也是为了事功。文章风格刚劲强悍,亦如其人。吕璜引吴仲伦说:“古来溥洽而不为积学所累者,莫如王介甫。渠作文直不屑用前人一字,此其所以高。” (《初月楼古文绪论》)三苏父子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强调作文不为空言,以经世致用为目的,又敢独抒己见,风格技巧则得力于《孟子》、《国策》者为多,博辩雄峻,纵横捭阖。议论新颖透辟,往往有惊创之见。苏洵文笔锋老健,苏辙文气势汪洋,又各有特色。苏轼凭借特出的天才,豪迈的性格,广泛的阅历,闳博的学识,《庄子》书的思想文采的熏陶感染,发而为文,滔滔汩汩,随物赋形,而姿态横生。“欧阳修道文并重,苏轼所接受而且光大的,是文,是古文。古文在唐代已由韩愈完成,可是不久又被四六文革替,直到欧阳修再度完成,才浩荡绵延,形成文章正宗。虽有其他因素,最重要的确是赖著苏轼的辞章,赖著苏轼的以古文兼并骈文的辞章。”(罗根泽《中国文学批评史》第三册)苏轼说韩愈文起八代之衰;而欧阳修的文起二百年之衰的任务,是由苏轼最后完成的,晚明人以东坡为文章大家的千古一人。苏轼在散文史上之地位与对后世之影响当不在韩、欧以下。南宋散文是在北宋古文运动开拓出来的坚实基础上发展的,虽然没有出现欧、曾、王、苏那样的大家,但仍占据文坛主导地位,具有压倒骈文的优势。重要作家有道学派的朱熹、吕祖谦等,功利派的陈亮、陈傅良、叶适等。此外,笔记文和日记文亦于两宋开始繁荣。欧阳修《归田录》、苏轼《志林》、吴曾《能改斋漫录》、洪迈《容斋五笔》、罗大经《鹤林玉露》等,有许多短而精的散文佳品。楼钥《北行日录》、陆游《入蜀记》、范成大《吴船录》等等,都颇具可读性,足以收入文学散文的范围。元代散文家有郝经、姚燧、戴表元、赵孟𫖯、邓文原、袁桷、马祖常、柳贯、虞集、欧阳玄、黄溍、杨维桢等人。其中,仁宗延祐 (1314—1320)前后之姚燧与虞集文名尤盛。宋濂撰元史,称姚文闳肆该洽,舂容盛大,有西汉风。黄宗羲《明文案序》以为唐之韩、柳,宋之欧、曾,元之虞集、姚燧,其文皆非有明一代作者所能及。姚、虞与韩、柳、欧、曾相提并论,或可驳“元无文”之讥,但评价似嫌过高。事实上,古文极盛于中唐与北宋,南渡以后,已渐趋衰势。明清两代散文的发展,总的来说,是继承唐宋古文运动余绪的。明初重要作家有宋濂、刘基、方孝孺等。宋濂为开国文臣之首,以儒士自居,以授经作文为专业,古文写作中的人物传记、山水游记及赠序杂文最有文学价值,能体现唐宋古文家的涵养与风采,是归有光一派的先驱。刘基是谋士和战略家,而兼诗文作者,雄迈有奇气,其《郁离子》较好地将继承与创造结合起来,在寓言文学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明代中期,有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前七子,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茅坤为代表的唐宋派和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的后七子,展开了一个规模很大且颇有影响的复古运动。七子派虽有反对台阁体文风之功,但理论和创作都食古不化,成就不高。唐宋派则以归有光为巨擘,其古文的实录精神、抒情特质和平淡风采,来自《史记》和唐宋诸大家的优良传统,又有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与数十年文字磨炼功夫作基础,在当时最具独特面貌。在七子派机械模仿之风大盛之时,归氏砥柱中流,上承唐宋,下启桐城,成为古文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功不可没。不过,他的文章虽然有真气,有韵味,感人至深,但毕竟规模气象都比较小,比较弱,有的学者甚至认为归氏只擅于家常小事,呢喃儿女语。这说明古文发展到八股盛行之明清时代,已难得秦汉唐宋的辉煌与壮阔了。明代后期数十年间,以王学左派思想家李贽为导师,徐渭、汤显祖为先驱,公安三袁(宗道、宏道、中道)为主要代表的文学新思潮体现在散文方面,就是小品文的繁荣。其理论纲领是坚持文学进步观,反对文学退化论与复古论;主张不拘格套,独抒性灵,力求出新。小品文这个散文的新品种,文苑的新花,几百年间一直受到传统文学观念的歧视,当做离经叛道的异端。林纾的批评很有代表性: “若公安则恣肆不畏人。纪文达斥其 ‘破律坏度’,此四字足以定其罪矣。”“盖古文非可随意挥洒者也! 一染公安竟陵之习,则终身不可湔涤矣。” (《春觉斋论文》)在明清易代之际强大的政治社会压力之下,原本先天不足的小品文,终于昙花一现而夭折了。清初文坛,古文作家如黄宗羲、顾炎武、侯方域、汪琬、魏禧、戴名世等,大抵以唐宋为宗。至清代中叶,形成一个以方苞、刘大櫆、姚鼐为“三祖” (皆安徽桐城人) 的声势壮大而影响久远的古文流派,即桐城派。方苞青年时代即有文名,大学士李光地以为韩欧复出,北宋后无此文章。方氏推崇宋学,标举“义法”,成为桐城初祖。其创作力求清真雅正,简净明达,但才力不足,规模不大。姚鼐师承刘大櫆,为桐城派之集大成者。古文创作由方、刘上溯归有光至唐宋八家,前人评为高简深古,尤近于司马迁、韩愈,实则纡徐从容似欧阳修,简洁雅正似曾巩。桐城派后期盟主为曾国藩,本人能文,又在高位,幕友门生数十人,尤著者有吴汝纶、黎庶昌、张裕钊等,一时形成风气,因而桐城文派至清末始衰。五四运动的文学革命提倡以白话(语体)为文,古文最终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而白话文成为服务于新时代的新文体。
在进入正题前,我们先给本文所论之“脂评”下一界说。众所周知,现存的《红楼梦》诸钞本系一源分流,所附评语大同小异,习惯统称为脂砚斋评点,其实并非脂砚斋一人所为。大致说来,这些评语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出自曹雪芹至亲好友之手,一部分系后人所加。当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之时,他周围的几位亲友关心并参与了《红楼梦》的创作。他们参与的主要方式就是评点,尽管当时参加这项工作的有数人,但在主要问题上,他们的意见是基本一致的。本文把这些意见作为一个整体来看。诸评点者中脂砚斋与作者关系最密切,我们便将这部分评语统称为“脂评”,以区别于另一部分之后人评语。本文意在理论意义的阐发,故于“脂评”中就不一一推寻具体评者了。
“囫囵语”一说是脂评中最有独创性的命题,也是理论含义最深刻的命题之一。主要有这样几段评语:
己卯本、庚辰本十九回:“此书中写一宝玉之为人,是我辈于书中见而知有此人,实未目曾亲睹者。又写宝玉之发言,每每令人不解;宝玉之生性,件件令人可笑。不独于世上亲见这样的人不曾,即阅今古所有之小说传奇中,亦未见这样的文字。于颦儿处更为甚,其囫囵不解之(中)实可解,可解之中又说不出理路。合目思之,却如真见一宝玉,真闻此言者,移之第二人万不可,亦不成文字矣。余阅《石头记》中至奇至妙之文,全在宝玉、颦儿至痴至呆囫囵不解之语中。”(有正本文字稍异)“这皆宝玉意中确实之念,非前勉强之词,所以谓今古未有之一人耳。听其囫囵不解之言,察其幽微感触之心,审其痴妄委婉之意,皆今古未见之人,亦是未见之文字。说不得贤,说不得愚,说不得不肖;说不得善,说不得恶;说不得正大光明,说不得混账恶赖,说不得聪明才俊,说不得庸俗平口;说不得好色好淫,说不得情痴情种,恰恰只有一颦儿可对。令他人徒加评论,总未摸著他二人是何等脱胎,何等骨肉。余爱此书亦爱其文字耳,实亦不能评出二人终是何等人物。”
己卯本、庚辰本二十回:“此二语不独观者不解,料作者亦未必解,不但作者未必解,想石头亦不解,不过述宝、林二人之语耳。石头即未必解,宝、林此刻更自己亦不解,皆随口说出耳。若观者必欲要解,须自揣自身是宝、林之流,则洞然可解;若自料不是宝、林之流,则不必求解矣。”就第一段评语而论,其理论含义主要有两层:1.《红楼梦》的价值首先表现于精妙的人物塑造。所谓《石头记》“至奇至妙之文”,全在宝、黛形象的描写之中,而这些人物形象之所以达到“未曾目睹”“却如夫见”的高超地步,是因为其言行皆“移之第二人万不可”,实现了充分的个性化。2.欲使人物个性化就必须摒弃从概念出发的写法,人物的性格表现往往“说不出理路”,“囫囵不解”。第二段评语是这两点的进一步阐发。强调贾宝玉形象的个性特征,乃“今古未有之一人”,并指出,这一个性特征是难于靠几个习用的概念来说明的。第三段评语则著重从心理分析的角度说明个性的塑造过程:作者是在“不解”——即没有形成明确的理念——的状态下表现人物性格的,他只是设身处地,让人物在自身性格的逻辑中活动。人物之所以言语“囫囵不解”,是因为他们的思想本非明晰,只是“确实之念”的“随口说出”。综上所述,脂评中“囫囵语”之说主要是针对“刻划怎样的人物”和“怎样刻划”这两个问题提出的,又尤其著重于后一问题。刻划怎样的人物,这是自李卓吾以来,小说评点家们最注目的一个理论课题。脂评的贡献在于总结《红楼梦》的创作经验,从新的高度来阐发所谓“今古未有之一人”,“说不得贤,说不得愚”,“作者亦未必解”,都是发前人所未发。脂评不仅要求形象有个性,而且强调“今古未有”的独特性,强调性格的多面性和非概念化。这是小说艺术巨大进步在理论上的反映。和《三国演义》、《水浒传》乃至《金瓶梅》相比,《红楼梦》的人物塑造有长足的进步。他(她)们不再是某种理念,或某一、两种性格特征的化身,而是具有多侧面的血肉之躯。换言之,《红楼梦》对人物精神世界有多层次的
挖掘,人物的性格更为丰满。这一点,于今已属通论,而在当时却是新说,脂评指出这一点乃是小说创作理论的一个进步。
我们重点评论的是第二点。怎样表现丰满而又生动的性格?脂评提出,要写“囫囵不解之语”。从上面三段引文看,所谓“囫囵语”,主要指人物语言的内容含混,表述的思想不够清晰明确。
脂评的这个主张是有生活现象作依据的。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心理活动及言语活动 情况相当复杂。在一般的心理状态下,思想可以通过言语准确交流。但是,言语之中表 现的不仅是思想,还有感情状态。可以说,思想、感情与语言是一个完整连贯的心理反 应中的三个方面。在生活中,有些感觉及心理波动的细微之处,往往难于直接用语言表 达。竭力表达,语言便囫囵不解。另个,人的大脑中,意识经常处于杂乱状态,明确、 合乎逻辑的意识活动,是人们运用意志,集中注意力,在意识“乱流”中选择的结果。 性格不同,境地不同,选择的程度也不同。于是,形诸言语,亦有清晰、囫囵之别。人 们在生活中既会有类似的个人经验,也会在彼此间观察到这种现象,那自然也就会在文 学巨匠的眼中见到,笔下写出。脂评特地把这一点拈出,反复强调,诚乃作者之知音。 强调写“囫囵语”,实质就是强调心理描写。这种心理描写不是笨拙的“旁白”或作者 出面介绍,描写出特殊的语言状态,以暗示心理的曲折起伏。 让我们从《红楼梦》的具体描写中认识“囫囵语”之说的意义。脂评言及“囫囵 语”约十余处,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况。一种是针对感情微妙的对话。如二十回中贾宝 玉、林黛玉口角。黛玉道:“我为的是我的心。”宝玉道:“我也为的是我的心。难道 你就知你的心,不知我的心不成?”脂评于此下一长批,称“宝、林此刻更自己亦不 解,皆随口说出。”(全文见前引)然后黛玉“低头一语不发,半日说道:‘你只怨人 行动嗔怪了你,你再不知道你自己怄人难受。就拿今日天气比,分明今儿冷的这样,你 怎么倒反把个青肷披风脱了呢?’”脂评于此批云:“真真奇绝妙文,直如羚羊挂角, 无迹可求。此等奇妙非口中笔下可形容出者。”移用沦浪论诗的话来评黛玉之语,其意 旨也在说明这种言语描写“不涉理路”的妙处。第二种的情急之语。如十九回宝玉撞见 茗烟与万儿一段,先是“跺脚道:‘还不快跑!’”继而“又赶出去叫道:‘你别怕, 我是不告诉人的!’”脂评云:“此等搜神夺魄、至神至妙处,只在囫囵不解中得。” “活宝玉。移之他人不得。”第三种是针对贾宝玉“行为偏僻乖张”的不合流俗之言。 如十九回写宝玉奇赞袭人的表妹:“正配生在这深堂大院里,没的我们这种浊物到生在 这里。”脂评曰:“所其囫囵不解之言,察其幽微感触之心,审其痴妄委婉之意,皆今 古未见之人。”正是指出了他与众不同的“心”、“意”,发而为言,遂至“囫囵不 解”。 脂评认为“囫囵语”最宜于宝、黛二人的刻划,强调指出,“宝玉之语全作囫囵 意……只合如此写方是宝玉”,“恰恰只有一颦儿可对”,“于颦儿处更为甚”。细玩 全书,宝、黛二人确有很多“囫囵不解”的对话,这是在他人之间极少的。直至今日, 不理解宝、黛其言其心的虽大有人在,但是,却很少有人否定形象自身的真实合理性。 这是因为,宝、黛之间特殊的言语方式恰是他们特殊性格的自然表现。宝玉与黛玉感动 千千万万读者之处,是他们在那一片恶浊之气中特立独行的美好、生动的性格。在“狐 标傲世”、不肯趋时附俗这一点上,他们互为知音。由知音而生感情,而在那样一个环 境中,彼此有情而莫达。正如书中所写:“(宝玉)早存了一段心事,只不好说出来, 故每每或喜或怒,变尽法子暗中试探。那林黛玉偏生也是个有些痴病的,也每用假情试 探。”“(宝玉)心里这意思,只是口里说不出来。”(二十九回)贾宝玉、林黛玉都 是感情丰富、真挚而又细腻的人物。这样的性格处于令人窒息的环境之中,便不得不呈 现为扭曲的形态,尤其表现在言语方式上。 一般地讲,人的言语也存在类型差异,这种差异与性格的类型差异是相应的。如有 些人的言语中形象的、情绪的因素占较大比重,另一些人的言语中逻辑的、理念的因素 居主导地位,等等。薛宝钗、王熙凤,乃至探春、李纨都可算作理智型的人物。而宝、 黛则分明异于诸人,性格属于情绪型的人,对自我的情绪感受敏锐,体验深刻,言行多 受情绪左右。于是便容易出现言语“囫囵不解”的情况。如前文提及的二十回中,“我 为的是我的心”一语,便含有很复杂的心理活动。其时,其人,只能是这样一番话,才 能把宝玉那种急切、真挚、恳求的情态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倘代之以习用的山盟海 誓,那就不成其为贾宝玉了。的确,很难诠释“我的心”究竟包含什么意思,但又可以 确知,这是渴望肝胆相照,却又猜疑重重的矛盾心理的表现,正是宝、黛特有的沉重而 痛苦的爱情的反映。而下文黛玉突然文不对题地提到“怎么反把个青肷披风脱了呢”, 更是把她听到宝玉的表白后,既喜且悔而又矜持的复杂心理刻划得惟妙惟肖。五十二回 写宝玉和黛玉“心里有许多话,只是口里不知要说什么”,黛玉“出了一回神,便说 道:‘你去罢’。”宝玉“想了一想,也笑道:‘明日再说罢。’一面下了阶矶,低头 正欲迈步,复又忙回身问道:‘如今的夜越发长了,你一夜咳嗽几遍,醒几次?’”脂 评曰:“此皆好笑之极,无味扯淡之极,回思则皆沥血滴髓之至情之神也。”此真会心 之妙评。初看起来,宝、黛二人几番犹豫,郑重其事,竟只说这样两句话,确乎“无味 扯淡”;仔细玩味,这文不对题的费解之言,暗示出了多么微妙的心理啊。 情急之时言语囫囵不解,这亦可从心理学方面找到依据。人们对话时,虽不必预拟 腹稿,但也有一个由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的过程。内部语言是片断简略的,只有展 开后意义才趋于明晰。如果急于表达,便可能未经展开“脱口而出”,其意义自不明 晰。如上文所引十九回一段,贾宝玉撞见茗烟与卍儿,无暇细想,脱口便令卍儿:“还 不快跑!”这既不合于他的主人身份,且也无甚必要。细推究起来,为什么要跑呢?逃 避宝玉?宝玉本无心追究。逃避他人?宝玉不言,他人无从得知。这些,宝玉均未曾考 虑,他只是替他们感到窘迫,替他们担心,于是一个念头涌出来:“一跑了之”。心方 动而口已开,便有此没头没脑的言语,这种情况下的“囫囵语”虽然也反映人物的性格 特征,但更主要是由外部境遇造成的。 《红楼梦》第二回中,贾雨村有一篇危言耸听的历史人物论。他称贾宝玉一流人物 是秉正邪二气而生,“其聪俊灵秀之气,则在千万人之上;其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 又在千万人之下”。这一番话虽仍不脱“禄蠹”见识,但见出宝玉的不同凡俗之处,且 以矛盾集合体现宝玉,皆可谓之知音。贾宝玉最突出的性格特征就是“乖僻邪谬不近人 情”。他对妇女的同情,对悲凉之雾的独特感受,对虚伪道德的鄙弃,都含有近代启蒙 思想的味道。但在他生活的环境中,则不免时时被人误解了。书中这方面描写甚多。十 六回元春晋封,宁、蒙府内“莫不欣然踊跃,个个面上皆有得意之状”,而贾宝玉“独 他一个皆视有如无,毫不曾介意,因此众人嘲他越发呆了”。这里作者著意写出他与环 境的不合,并刻划出他与众不同的孤独心理。三十五回傅试家老婆子谈宝玉:“我前一 回来,还听见他家里许多人说,千真万确是有些呆气……时常没人在眼前,就自哭自笑 的,看见燕子就和燕子说话,河里看见了鱼就和鱼儿说话,见了星星月亮,他不是长吁 短叹的,就是咕咕哝哝的。”这一则可见贾宝玉感情的丰富、细致,二则也显出其精神 世界的寂寞。宝玉是比较同情下人的,然而下人们也不理解他。六十六回兴儿谈起宝 玉:“他长了这么大,……成天家疯疯癫癫的,说话人也不懂,干的事人也不知。”脂 评称宝玉“发言每每令人不解”、“其囫囵不解之言”等,很多是针对这种“说话人也 不懂,干的事人也不知”的情形而发。贾宝玉是封建末世的叛逆。他在一定程度上突破 了旧思想的叛逆。他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旧思想的牢笼。但他周围绝大多数的人们仍囿 于这旧的思想观念,用正统的思想方式、道德规范衡量贾宝玉的言语行动,结果自然不 能够理解。贾宝玉既经常处于这样一种叛逆者的孤独之中,心理上的隔膜就表现为言语 上的膈膜。另外,他虽则厌恶“人情练达”、“世事洞明”的“混帐话”,可是,时代 还没有进到否定封建思想体系,产生系统的新思想。因而贾宝玉一些与众不同的强烈的 感受,既形不成明晰的思想,也找不到明晰的表达方式。诉诸语言,自然呈现囫囵不解 的状态。如他对女性的尊重只好表现为对袭人表妹莫名其妙的赞叹,他处于萌芽状态的 平等思想只好以“须眉浊物”这一类不近情理的说法出现,他对下人的同情只能通过 “你别怕,我是不告诉人的”这种笨拙的方式表达,等等。可以说,贾宝玉言语的囫囵 不解,主要的,是新的性格与旧的环境之间隔膜的反映。曹雪芹在“倩谁记去作奇传” 中透露的“音实难知,知实难逢”的慨叹,和贾宝玉那种叛逆者的孤寂实际是相通的。 换言之,曹雪芹正是通过贾宝玉“囫囵不解”的言语来刻划叛逆者孤寂的心理,从而寄 托自己相似的深切感受。 要之,脂评把“囫囵不解”的言语方式看作刻划贾宝玉个性的重要手段,是符合作 者创作意图的。从理论上看,认识也是相当深刻的。 其实,“囫囵语”这种言语方式并非贾宝玉所专有。在文学名著中,在彼埃尔、列 文、奥涅金乃至汉姆莱托诸人物身上,都不乏类似妙笔。不过,这些人物仍属于具有独 特个性的形象。在一般人物的对话中,如果此时此境人物有著心理异常、思想混乱或言 不达意的情况,也可以通过其“囫囵不解”的对话来表现。从这个意义来说,“囫囵 语”是具有一定程度的普遍意义的。 写人物的言语活动,是全部条理清晰,意义明确,还是适当写一些“囫囵不清”之 语,反映出作者创作中不同的心理状态。脂评讲:“此二语不独观者不解,料作者亦未 必解……必欲要解,须自揣自身是宝、林之流。”指出了作者写“囫囵语”时,本身也 处于“未必解”的状态。换言之,作者不是先对人物的思想、性格有了清晰的概念,从 概念出发规定其言语、行动。主人公在他的脑海里始终是一个完整的、活生生的人。就 创作意图的总体而言,人物的性格基调是明确的,而在具体的性格发展中,作者的意图 却又表现为知性的模糊。他在创作过程中沉浸于人物中间,忘掉自我,与人物一起哭 泣,一起欢笑,于是便得到了概念所不能准确表达的情态,尤其是心理动态。可以这样 说,写“囫囵语”,就是要求作家通过言语描写不仅表现出人物“想什么”,而且同时 表现出人物“怎样想”,写出人物彼时彼地的心理动态。这种心理刻划看似“囫囵”、 模糊,实际上则准备地表现出复杂的精神现象,正是写人之上乘手法。 波德莱尔讲:“艺术越想达到哲学的明晰性,便越降低了自己。”(《随笔》)在 中国的古典文论中,对文学艺术的这一特征早有认识。戴容州的“蓝田日暖、良玉生 烟”之喻,司空表圣“象外象、味外旨”之说,严沧浪“不涉理路、不落言筌”之论, 都是在努力揭示这一奥秘。而清代文论家叶燮则又有更为精辟的论述。他说:“子但知 可言可执之理为理,而抑知名言所绝之理之为至理乎?……可言之理,人人能言之,安 在诗人之言之?可征之事,人人能述之,又安在诗人之述之?必有不可言之理,不可述 之事,遇之于默会意象之表,而理与事无为灿然于前者也。”(《原诗•内篇下》)小 说与诗文不同,与其他艺术门类亦不同,但在基本的美学原则上,却又有相通之处。 “囫囵语”一说所揭示的小说创作规律,与上述的诗文、艺术创作规律,在基本精神上 是相通的。如果我们要在理论的递邅方面为脂评寻找更直接的渊源,那就应该标举出李 卓吾与金圣叹来。李卓吾主张人物描写“不惟能画眼前,且画心上;不惟能画心上,且 并画意外。”(容与堂本《忠义水浒传》二十一回)“意外”,就是人物的潜意识,人 物心灵深处的底蕴。“并画意外”,要求作者写出人物不够自觉、不能自持的言语、行 动。金圣叹有“因缘生法”之说,主张作者“于三寸之笔,一幅之纸之间,实亲动心而 为淫妇,亲动心而为偷儿”,(贯华堂本《第五才子书》五十五回)即作者沉浸到对象 之中,体会其心理,揣度其行动,让人物自己行动起来。可以说,这些都开启了“囫囵 语”说的先河。 文学是小说。小说尤以揭示人的精神世界为能事。丹纳曾提出,艺术品等级的高低 取决于它所表现的心理特征的深度。小说在近现代的发展趋势,就是心理描写的比重增 加,程度加深。不只是表面化地写思想观点、道德信念及功名事业等,也不只是简单地 写一点感情、脾气、嗜好,而是著眼于人流动多变的心理活动,在细腻的心理刻划中完 成人物丰富的多层次的性格。在中国,《红楼梦》可说是这种写法的开山之作。鲁迅先 生所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也包含这方面的 意思。《红楼梦》在中国小说史上的一个长足进步,就是改变了心理描写简单化的传奇 式写法,把目光深入到人物心灵深处。《红楼梦》在实践方面取得了小说史上划时代的 成就,而脂评从理论上总结、揭示这一成就,其在小说理论史上的意义也是不容低估的。
相关话题/中国古代文学
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考博真题—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方向
2012年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名词简介(8*5) 1、伪古文尚书 2、汲冢竹书 3、三礼 4、《史记》三家注 5、四声八病 二、论述(四选三,60分) 1、茅盾将中国现存神话区分为北部、中部、南部三大系统,顾颉刚则将中国神话区分为昆仑神话和蓬莱神话两大系统,谈谈你对中国神话区域特点的认识。 ...考博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1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考博真题—中国古代文史知识
2012中国古代文史知识 一、名词解释(5*8) 1、《公羊传》 2、《楚辞补注》 3、南北禅宗 4、国子监 5、九族 6、三省六部制 7、庆历党争 8、《贰臣传》 二、论述题(20*3) 1、简述科举制度的演变、发展及对文学的影响。 2、史学界一般视两汉至隋唐为中国封建社会前期,宋元明清为后期, ...考博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1北京师范大学2017年文学考研723考研试题(中国古代文学史+现当代文学史)
北师大2017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文学史(75分) 一、论述题(共20分) 《论语阳货》: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请以《诗经》具体作品为例,解释兴观群怨的意义。 二、材料题(共35分) 相 思 ① 【唐】王维 红豆②生南国,春③来发几④枝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01复旦大学2010年804中国古代文学考研试题(回忆版)
文学理论1.论述西方任一文学批评流派理论,主要观点,代表人物,主要著作,阐述的主要内容。(30分)2.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概念,彼此间的异同。(60分)3.文学的内部性是什么,包含哪些方面,就你认为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展开论述。(60分)中国古代文学史专业名词解释(30分)1.三家诗 2.元嘉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中国传媒大学2006年考研真题-中国古代文学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中国传媒大学2005年考研真题-中国古代文学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中山大学2007年考研真题-中国古代文学与批评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西南大学2006年考研真题-中国古代文学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考研真题-中国古代文学
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考研专业课试卷中国古代文学上传的附件83e4d4086fb6b431a01181e13e23e7ce.rar(482.46KB)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考研真题-中国古代文学
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考研专业课试卷中国古代文学上传的附件dee4103c0c76c47509a23aa279b134c2.rar(671.78KB)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考研真题-中国古代文学
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考研专业课试卷中国古代文学上传的附件afa9acc692d6a647ddb942914d211a34.rar(700.79KB)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考研真题-中国古代文学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考研真题-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复试
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专业考试试题(复试)招生专业:中国古代文学 考试科目:中国古代文学 考试时间:2003-5-28 (一)论“永明体”的艺术特征及其在文学史的地位(50分) (二)论《窦娥冤》中窦娥的艺术形象(50分)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厦门大学2004年考研真题-中国古代文学理论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厦门大学2003年考研真题-中国古代文学理论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