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学考研重点笔记(4)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12-02


多。上下肢练习、前后部练习顺序的配置或集中安排或交替进行。组织方式可采用流水式或轮换式。

10.    比赛训练法的类型及其应用特点?
答:比赛训练法是指在近似、模拟或真实、严格的比赛条件下,按比赛的规则和方式进行训练的方法。
比赛训练法的类型及其应用特点
a、教学性比赛方法的应用特点是:可采用部分比赛规则进行局部配
合的训练;比赛环境相对封闭,便于集中精力进行训练;比赛过程可以认为中断以便指导训练;运动的心理压力小,利于正常发挥技术水平;可激发运动员的训练激情、提高运动负荷的强度、系统提高运动技术衔接和串联的熟练程度、强化局部或整体配合的密切程度等。
 
b、检查性比赛方法的应用特点:可采用比赛规则的全部或部分进行
训练;比赛环境可以封闭和开放;运动员的心理压力较大;可以设置检查设备进行赛况监控。检查性比赛方法主要应用于检验运动训练的质量,寻找薄弱环节,分析失利因素,提出解决问题方案,提供改进训练工作的反馈信息。
c、模拟性比赛方法的应用特点:比赛环境类似真实比赛,按照比赛
规则严格进行,模拟对手类似比赛对手。通过模拟性比赛可提高运动员科学训练的目的性;增强运动员心理压力的承受性;检验教练员训练指导思想的正确性;加强训练的实战性、针对性;提高对真实比赛状况的预见性。
d、适应性比赛方法的应用特点是:在重大比赛之前,在真实的比赛
环境下,按照比赛的规则,与真实的对手或类似真实的对手进行比赛。以尽快促进各个竞技能力因素实现高质量匹配,促使运动员产生旺盛的竞争欲望,发现影响重大赛事成绩的关键问题,形成与重大比赛相适应的最佳竞技状态。

11.    试述重复训练法、间歇训练法、持续训练法的差异点:(10) 答:(1)释义不同:
a.    重复训练法是指多次重复同意练习,两次(组)练习之间安排相对充分休息的练习方法。
b.    间歇训练法是指对动作结构和负荷强度、间歇时间提出严格的要求,以使机体处于部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c.    持续训练法是指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地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2)    间歇时间不同:重复训练法中间间歇机体相对充分恢复;间歇训练法中间间歇机体不完全恢复;持续训练法中间没有休息;
(3)    作用不同:
1、重复训练法通过同一动作或同组动作的多次重复,经过不断强
化运动条件反射的过程,有利于运动员掌握和巩固技术动作;通过相对稳定的负荷强度的多次刺激,可使机体尽快产生较高的适应性机制,有利于运动员发展和提高身体素质。
2、间歇训练法通过严格的间歇训练过程,可使运动员的心脏供能
得到明显的增强;通过调节运动负荷的强度,可使有机体各技能产生与有关运动项目相匹配的适应性变化;通过不同类型的间歇训练,可使乳酸能系统的供能能力、磷酸原与乳酸能混合代谢系统的供能能力、乳酸能系统与有氧代谢系统的混合供能能力、有氧代谢供能能力得以有效的发展和提高;通过严格控制间歇时间,有利于运动员在激烈对抗和复杂困难的比赛环境中,稳定、巩固技术动作;通过较高负荷心率的刺激,可使机体耐酸能力得到提高,以确保运动员在较高温度的情况下具有持续运动的能力。
3、持续训练主要用于发展一般耐力素质,并有助于完善负荷强度
不高但过程细腻的技术动作,可使机体运动技能在较长时间的负荷刺激下,产生稳定的适应,内脏器官产生适应性的变化;可提高有氧代谢系统供能能力以及该供能状态下有氧运动的强度;可为进一步提高
 
无氧代谢能力及无氧工作强度奠定坚实的基础。


12 比赛训练法的类型: 依比赛的性质可以分为:
1    教学性比赛训练法。是指在训练条件下,根据科学的规律或原理、专项比赛的基本规则或部分规则,进行专项练习的训练方法。
2    检查性比赛训练法。是指在模拟或真实的比赛条件下,严格按照比赛规则,对赛前训练过程的训练质量进行检验的训练方法。
3    模拟性比赛训练法。是指在训练条件下,模拟真实比赛的环境和对手,并严格按照比赛规则进行比赛的训练方法。
4    适应性比赛训练方法。是指在真实的比赛条件下,力求尽快适应重大比赛环境训练方法。
13    模式训练法的应用过程:
1 模式训练法的应用过程是一个闭环式的运行过程。教练员通过正
向控制通道,运用训练模式训练手段控制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展方向,通过反馈控制通道,运用评定结果了解运动员现实状况,修正训练计划中的相应环节或教练员的指导方案,经过如此多次闭环式的控制过程,使运动员的训练结果科学地逼近训练模型指示的预定目标。2 模式训练法的应用至少需要经以下三个步骤;首先,按照检测项目
的要求检测,并对照评分标准找出与检测成绩对应的标准分数,同时

按照综合性、均衡性、适应性的计算方法评出等级,已确诊出运动员现实的基本状况;其次,根据训练模型确定出下一阶段训练过程的发
 
展目标,并根据差距,确定训练重点,选择训练手段,实施严格的模式训练;最后在预定的时间内按照检测项目的要求检测,以检查模式训练的结果,并对照评分标准找出问题,继而又进入新一轮的应用过程。
14    运动训练手段的基本结构:
运动训练手段的基本结构可以从身体练习的动力特征、动作构成和动作过程三个层面予以解释。它的动力特征包括力的支点、力的大小和方向三种要素。动作构成包括动作姿势、轨迹、时间、速度、速率、力量、节奏等七种要素。动作过程包含动作开始、进行、结束三个阶段。
15    运动训练手段的分类:
1 依练习的目的分为:发展体能、改进技能、提高战术能力、改善心理状态等训练手段。
2    依训练手段的的效果对专项能力的影响分为:一般和专项训练手段
3    依在训练活动中的应用价值可分为:基本和辅助训练手段
4    依练习手段的动作结构特点可分为:包含周期性练习和混合性练
习的单一结构训练手段和包含固定性练习及变异性练习的多元动作结构训练手段两大类。


第六章    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

简答和论述
 
1.    运动员体能及其构成:
(1)    运动员体能指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
(2)    运动员体能发展水平是由其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及运动素质的发展状况所决定的。
a.    身体形态是指机体内外部的形态;
b.    身体机能是机体各种器官系统的供能;
c.    运动素质是机体在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基本运动能力,通常包括力量,耐力,速度,柔韧和灵敏等。
(3)    构成体能的身体形态、技能、素质三个因素都有各自相对独立
的作用,又存在着密切联系,彼此制约,相互影响,其中每一个因素水平,都会影响着体能整体的水平。三个构成因素之中, 运动素质是体能的外在表现,所以,在运动训练中多以发展各种运动素质为身体训练的内容。

2.    体能训练的重要意义和基本要求(意义 06)
答:(1)体能训练的重要意义:体能训练是运动训练的重要内容。不
同项目的运动员,在运动训练过程,都力求运用各种有效的训练手段和方法,改造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提高有机体的技能水平,增进健康和发展运动素质。体能训练与技术训练、战术训练、心理训练和智能训练有着密切的联系:
a、良好的体能训练是技、战术训练和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
 
b、良好的体能训练是运动员承受大负荷训练和高强度比赛的基础; c、良好的体能训练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保持稳定、良好的心理状态的基础;
d、良好的体能训练有助于预防伤病,延长运动寿命。
(2)体能训练的基本要求:
a.    合理地安排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安排一般体能训练可全
面地发展运动员运动素质,提高运动员各个器官系统的机能,并使运动员身体各个部位得到均衡的发展。一般体能训练,可为提高专项运动所需要的身体能力打下基础。
b.    体能训练应与技术、战术心理和智能训练有机结合选择体能训练手
段应力求与专项技术动作形式和生物力学特征相近似。
c.    体能训练在整个训练中所占的比重,以及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的比例的确定,要因时、因项、因人而异。
d.    体能训练的主要内容是运动素质训练。训练中应根据各运动素质训
练的可能性,抓住有利时机,使该素质在适宜的年龄阶段得到相应的发展,在敏感期得到较大的提高。
e.    在体能训练中应加强对运动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对身体训
练重要意义的认识,培养他们具有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教练员也应采用有效的训练手段和方法,培养运动员对训练的兴趣,使运动员减少对训练的枯燥和无味感。

3.    身体形态在运动体能中的重要意义及基本要求:
 
答:(1)身体形态在运动体能中的重要意义:
a.    一定身体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相应的生长发育水平,机能水平和竞技能力水平。
b.    不同项目对身体形态的要求是不同的。
c.    不同的身体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运动素质的发展。
(2) 身体形态训练的基本要求:
a.根据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安排身体形态训练; b.根据不同专项的特点安排身体形态训练;
c.身体形态训练应注意遗传因素的影响; e.采用多种方法手段改善身体形态。

4.    力量训练的基本方法及基本要求:(原则 09=基本要求)答:(1)力量训练的基本方法:
a.    动力性等张收缩训练:人体相应环节运动,肌肉张力不变,改变长度产生收缩力克服阻力的训练为动力性等张收缩训练。包括:
动力性向心克制性工作;动力性离心退让性工作。
b.    静力性等长收缩训练。在身体固定姿态下肢体环节固定,肌肉长度不变,改变张力克服阻力的练习方法,称之为静立性等长收缩
训练。肌肉做静力性收缩时,可以动员更多的肌纤维参与工作, 表现出的力量大,力量增长也快,并节省训练时间。
c.    等动收缩训练。等动力量训练再特质的等动练习器上进行,练习
时,肢体动作速度保持不变,肌肉始终发挥较大张力完成练习,
 
等动练习集等长和等张之所长于一身,有利于最大力量的增长。
d.    超等长收缩训练。超等长练习时先使肌肉做离心收缩,然后接着做向心收缩。利用肌肉的弹性,通过牵张反射,加大肌肉收缩的
力量。肌肉被拉长速度的快慢比被拉长的长度更为重要。
e.    循环训练法。发展力量耐力训练可将几个训练手段编组循环进行。
(2)    力量训练的基本要求:
a.    注意不同肌群的对应发展;根据专项竞技的需要,在主要发展运动员大肌肉群和主要肌肉群力量的同时,也要十分重视小肌肉群,远端肌肉群,深部肌肉群的力量训练.
b.    选择有效的训练手段;要根据完成训练任务的需要,正确的选择
有效的训练手段,规范并明确正确的动作要求。
c.    处理好负荷与恢复的关系;1、 在一个训练阶段中,负荷安排应大中小结合,循序渐进的提高负荷量度。2、 在小周期训练中,应使各种不同性质的力量训练交替进行。3、 在每组重复练习中,注意组间的休息。一般来讲,训练水平低的运动员组间休息要长些。4、 力量训练后,要特别注意使肌肉放松。
d.    注意激发练习的兴趣;在运动训练中应注意有意识的提高运动员
练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以求提高力量训练的效应。进行爆发力训练对神经系统兴奋性要求更高。
e.    儿童少年力量训练时应注意的事项:1、掌握少儿力量发育的趋
势,以便科学地安排力量训练。2、少儿骨骼系统中软组织多,骨组
 
织内的水分和有机物较多,无机盐少,骨骼弹性好,不易折断;但坚固性差,易弯曲,因此少儿不可进行大强度力量训练。3、少儿力量训练应以动力练习为主,少用或不用静力性练习,特别要尽量避免出现憋气动作,以免因胸内压的突然变化而影响心脏的正常发育。4、儿童力量训练,不要过早强调与专项运动技术相结合,应着重身体全
面发展的力量训练。


5.    快速力量,爆发力,相对力量和力量耐力训练负荷量度的确定有什么不同?
答:(1)几者评定不同:
a.    快速力量的评定:快速力量指数=力量的极值/达到力量极值的时间。
b.    爆发力的评定:    爆发力指数=最大力量/用力时间
c.    最大力量评定:根据专项特点制定不同的评定标准;测定工
作肌群的最大力量时,还有重视对抗肌群最大力量的评定;在评定伸肌最大力量时,还有重视对屈肌最大力量的评定;
d.    相对力量的评定:运动员的体重去除最大力量便可以计算出
该运动员的相对力量。
e.    力量耐力的评定:力量耐力指数=练习阻力*重复次数。
(2    ) 几者训练负荷量度的确定不同:
a.    快速力量训练负荷量度的确定:
 
负荷强度:发展快度力量的负荷强度的变化区间很大,从
30%-100%都可。也可以体重为依据确定负荷强度.
负荷数量:负荷的次数和组数的确定,应以不降低练习的速度

为原则。负荷重量大,则重复次数少;负荷重量小,则重复次数多,一般每组练习重复次数为 1-5 次。练习持续时间一般不
宜过长,通常在 15-20 分钟之间;
间歇时间:一方面要保证运动员完全恢复,另一方面又要避免运动员兴奋性明显降低,同时考虑到运动员的恢复能力,一般安排 1-3 分钟为宜。
b.    爆发力训练负荷量度的确定:
负荷强度:负荷强度依需要而定。有时以 30%的强度负重练习, 也有时不负重,仅克服自身体重练习。
负荷数量:在安排重复次数与组数时,注意应以不降低速度为

原则,负荷量度大,强度高。重复次数就要少;负荷重量小, 强度低,重复次数相对就高些,一般以 1-5 次为好,组数不宜过多,,发展爆发力训练,应用极限或接近极限的速度来完成每一次的重复练习。
间歇时间:间歇时间应以保证运动员工作能力完全恢复为原

则,具体的间歇时间与工作量大小、运动员恢复能力有关,一般的说,可安排 1-3 分钟或 3-5 分钟。
c.    最大训练方法负荷量度的确定:
负荷强度:发展运动员最大力量的训练强度一般可控制在 75%左
 
右。

负荷数量(次数与组数):练习的重复次数与负荷的强度有很大关系,通常,以 50%的负荷强度做 20 次为宜,每减少 5%的强度, 重复次数可增加两次;每增加 5%的强度,重复次数则要减少两次。
组间间歇时间:间歇时间的长短取决于练习的持续时间和负荷强度的大小,持续时间越长,负荷强度越大,间歇时间就应越长。d.相对力量训练负荷量度的确定:
负荷强度:发展相对力量要求动作快,所以不管负荷重量大小,

实际负荷强度都是大的。

负荷数量:发展相对力量由于负荷强度高,总负荷量则小,因而产生的超量恢复就少,使运动员体重得到控制
e. 力量耐力训练负荷量度的确定。
负荷强度:发展肌肉的力量耐力,一般采用 25%-40%的负荷强度。
负荷数量:发展肌肉耐力练习的重复次数最为重要,重复组数视运动员而定,一般组数不宜过多。
间歇时间:可以从 30 秒到 90 秒或更多,这取决于练习的持续时
间和参加工作肌肉的多少。


6.    超等长收缩训练的优势:(11)
答:(1)超等长收缩训练。超等长练习时先使肌肉做离心收缩,然后
 
接着做向心收缩。利用肌肉的弹性,通过牵张反射,加大肌肉收缩的力量。肌肉被拉长速度的快慢比被拉长的长度更为重要。
(2)    超等长收缩的优点:
a.    肌肉各个牵张感受器同步的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高度同步, 强度大而集中,能
动员更多的运动单位工作,使肌肉产生强力收缩。
b.    比其他力量相比,更接近比赛时人体的运动形式,肌肉发力突然,技术结构相似,传递速度快,从而训练效果好。
c.    完成超等长练习时,肌肉收缩力量大小不单纯由肌肉被拉长的长度决定,拉长的速度比长度更为重要。


7.    速度训练的基本要求:
(1)    速度素质训练结合运动员所从事的专项运动进行。如对短跑运
动员的反映速度训练,应着重提高他们听觉的反应能力,对足球运动员则应着重提高视觉的反应能力。
(2)    速度素质训练应在运动员兴奋性高,情绪饱满运动欲望强的情
况下进行,一般应在安排在训练课的前半部。
(3)    速度提高到一定程度时,常用出现进展停滞,难以提高的现象,
称速度障碍。产生速度障碍的客观原因是,由于技能动力定型的形成, 运动员技术动作的空间时间特征都趋于稳定;随着运动水平的提高, 运动员神经过程灵活性的改进和肌肉收缩所需要能量的提供会遇到更大的困难,而运动员向前移动所需克服的阻力也更大。产生速度障
 
碍的主观原因是:过早地片面发展绝对速度;基础训练不够;技术动作不合理;训练手段单调、片面,引不起新异刺激;负荷过度、恢复不好等等。出现速度障碍时,可采用牵引跑、变速跑、下坡跑、带领跑、顺风跑等手段予以克服。
(4)    儿少速度训练的注意事项:1、 掌握少儿速度自然发展趋势,
以便科学地安排速度训练,反应速度:6~12 岁反应速度提高幅度较大,9~12 岁提高的更为显著。跑的速度(移动速度):7~12 岁男女孩跑的最高速度的差别不大,到 13 岁以后,男孩逐渐超过女孩。2、由于移动速度具有多素质综合利用的特点,移动速度的发展与力量、
耐力等其他身体素质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对少儿进行速度训练的同时,要十分重视全面身体素质的训练。



8.    耐力训练的基本要求?
答:(一)重视运动员呼吸能力的培养。耐力训练中要十分注意呼吸问题。机体是通过提高呼吸频率和加深呼吸深度来吸取氧气的,高水平运动员则主要以加大呼吸的深度来改善对体内氧气的供给。
(二)加强意志品质的培养。运动员的意志品质在耐力训练中所起的作用是很重要的。意志坚强者比意志薄弱者耐力表现好得多,在耐力素质训练中必须注意对运动员意志品质的培养。
(三)少儿耐力训练的注意事项。1、掌握少儿耐力自然发展的趋
势,以便科学地安排耐力训练。一般地讲,女孩 9 岁时,耐力提高的
 
速度较快;12 岁时,耐力再次提高,当她们进入性成熟后第二年耐力水平将逐年下降。到 15—16 岁时,耐力水平下降得最多。男孩在
10 岁、13 岁和 16 岁时,耐力素质又大幅度的提高。(2)少儿耐力训练必须以有氧耐力训练为主。过早地进行无氧耐力训练,会严重地影响到她们的循环系统未来的供能水平。(3)少儿进行耐力训练的内容手段应是多种多样的,不应只局限于长跑的练习,可选用活动性游戏、球类运动、骑自行车、滑冰等。(4)少儿进行耐力训练的基本方法为持续训练法,此外还可用发特莱克的变速跑等。


9.    柔韧训练的方法及其基本要求? 答:(1)柔韧训练的方法:
柔韧训练方法一般采用拉伸法,分为动力拉伸法和静立拉伸法。在这两种方法中又都
有主动拉伸和被动拉伸两种不同的训练方法。

动力拉伸:是指有节奏地、通过多次重复同一动作的练习使软组织逐渐地拉长的练习方法。
静力拉伸练习时,先通过动力拉伸缓慢的动作将肌肉等软组织拉长,当拉伸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要暂时静止不动,使这些软组织得到一个持续被拉长的机会。在训练中,常常把这两种发发结合起来,即在做拉伸练习时有动有静,动静结合。
(2)柔韧训练的基本要求:
a、发展柔韧素质与力量素质相结合;发展柔韧素质与力量素质
 
相结合,不仅可以避免或消除两者之间不良转移,而且有助于两种素质的协调发展。
b、注意柔韧性训练与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外界温度过高或过低
时都会影响肌肉的状态,影响肌肉的伸展能力。当外界温度在 18 摄氏度时有利于柔韧性的表现。
c.柔韧性训练应保持经常;柔韧性发展快,易见效,可是消失也
快,停止训练时间稍长一些,就会消失,因此,柔韧性训练要保持经常。
d、采用多种手段发展柔韧性;
e、儿少柔韧性训练的注意事项:1、发展少儿柔韧性训练较为容易。一般地说,要抓紧 7 岁以前进行柔韧性练习,力争在 12 岁之前使柔韧性得到较好的发展。2、少儿肉柔韧性练习,应多用‘缓慢式’和‘主动’活动。3、少年在 13—16 岁之间生长发育较快但柔韧性下降。因此要防止过分扭转肌肉骨骼的活动,
16 岁以后可逐渐加大柔韧性练习的负荷量和负荷强度。

10.    灵敏训练的基本要求:
(1)    灵敏素质要从儿少开始训练。
(2)    灵敏训练的安排,一般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运动员体力充沛,
精神饱满时进行,采用各种手段,清除运动员的恐惧心理或紧张状态, 以保证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七章    运动员技术能力及其训练

简答和论述:
1.    运动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08)
(1)    处理好基本技术与高难度技术的关系;
(2)    处理好特长技术与全面技术的关系;
(3)    处理好规范化与个体差异的关系;
(4)    处理循序渐进与难点先行的关系;
(5)    处理好合理的内部机制与正确的外部形态的关系;
(6)    抓好技术风格的培养;
(7)    处理好“学习”因素与“训练”因素的关系;
(8)    改善动作基本结构,提高技术组合水平;
(9)    重视运动技术创新。

2.    影响运动技术的因素: 答:(一)主体因素:
a、人体结构力学特征;运动技术必须以身体动作为表现形式,而身体动作表现则以人体解剖结构作为基础。
b、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与协调能力;
c、感知觉能力;运动员在完成技术动作时,需要各种感知觉参加。
其中,肌肉运动感觉起着重要的作用。经过反复学习,运动员各种分析器的感受性得到高度发展。
d、动作技能的贮存数量;运动员动作技能贮存的数量越多,越能顺
 
利地建立新的条件反射,掌握新的技术动作。
e、运动素质的发展水平;动作速度、力量、柔韧等运动素质对技术
动作的完成和运动技术影响技术完成过程中时空及节奏特征及各部分肌肉用力的协调配合。运动员技能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有关运动素质的发展水平。

相关话题/运动训练学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学历年考研真题答案整理
    历年北体考研运动训练学大题整理 1998年运动训练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运动训练 2.训练适应 3.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原则4.间歇训练法 5.一般训练6.循环训练7.协调能力 二.简答与论述题: 1.简述运动训练过程的基本结构? 2.举例说明运动素质的同类转移和非同类转移? 3.论述训练过程中为什么要划分大周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8-11
  • 2019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610运动生理学及运动训练学考研大纲
    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院获悉,硕士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已公布,如下:点击查看:610运动生理学及运动训练学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5-29
  • 运动训练学复习重点
    《运动训练学》复习重点 1竞技体育:它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运动训练:它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而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3运动训练学: 1)它是研究运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9
  •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学重点模拟题
    2010 年北体考研辅导 运动训练学重点模拟题 年北体考研辅导--运动训练学重点模拟题 《运动训练学》重点一 运动训练学》重点一 一、 填空题: 1、从不同实践过程来看,竞技体育包含着 、运动训练、运动竞技比赛和竞技体育管 理四个有机组成部分。 2、建立项群理论的理论意义之一是:鲜明地概括了同一项群 的共同规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4
  • 成都体育学院考研运动训练学精华知识点
    运动训练学精华 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一是生物学因素,人们为了更好地提高自身活动能力而逐步形成竞技体育;二是个性心理因素,人的"取胜和对抗的本能"及"追求胜过对手"的动机推进了竞技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8-30
  • 成都体育学院考研运动训练学背诵知识点
    运动训练学 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 一是生物学因素,人们为了更好地提高自身活动能力而逐步形成竞技体育; 二是个性心理因素,人的"取胜和对抗的本能"及"追求胜过对手"的动机推进了竞技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8-30
  • 成都体育学院运动训练学考研真题
    2001年成都体育学院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入学试题《运动训练学》 一、名词解释。(5*4) 1、运动技术 2、学校体育 3、运动训练 4、体育教学过程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体能主导类项目可分为()()和()三个 2、战术训练方法可分为分解与完整训练法、减难与加难训练法、虚拟现实训练法()()()和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8-30
  •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学考研笔记权威版本
    运动训练学主讲教师: 田麦久 第一章 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第一节 竞技体育概述 一、竞技体育的形成与发展 (一)竞技体育的起源 1、竞技体育概念: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 1、生物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4-10
  •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学内部考研笔记重点2010版本
    2010年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学 内部笔记重点 第一章 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 第一节 竞技体育概述 一 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的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 会体育活动。 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1、生物学因素:人们为了更好地提高自身活动能力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4-10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07年考研真题-运动训练学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华南师范大学2010年学校体育与运动训练学考研试题(回忆版)
    我是10华南体育人文考生,这是根据我的回忆的真题学校体育学一、简答题(3*10分)1.学校体育对学生社会适应的作用2.体育课程标准制定的理念3.体育实践课程的特点二、论述题(2*30分)1.体育课程实施的过程2.体育课堂管理的过程三、材料分析题(60分)一段材料分析关于满足学生体育兴趣必要性的分析。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西南大学2006年考研真题-运动训练学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西安交通大学2005年考研真题-教育学与运动训练学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考研真题-运动训练学
    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考研专业课试卷运动训练学上传的附件63cdf705216fb9dd6ce56d4e42fda034.rar(412.88KB)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05年考研真题-运动训练学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0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运动训练学)请将所有答案标明题号,写在答题本上,试题纸上请勿答题。严禁在答题纸密封线以外留下姓名、考号等任何标记,否则该卷无效。 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1. 竞技能力2. 恢复3. 4. 运动训练手段5. 间歇训练法6. 持续训练法7. 循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