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笔记第877页《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2-01-12

用户: 188****8628
时间: 2022-01-12 13:59:10 来自: iPad (5th generation)

在“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的内容第877页备注了学习笔记
审美理想是在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中产生的。就客观方面来说,现实还是不完美的,许多自然领域对人来讲还是一种异己的、外在的、敌对的力量;就主观方面来说,由于认识能力等种种限制,人的本质力量还不能得到充分实现。这样,主体在人类社会实践中必然要与周围现实环境不相协调,发生抵触;在冲突比较尖锐,激化的情况下,就可能要承受一定的痛苦和磨难,从而萌发出变革现实,摆脱束缚和羁绊,追求理想社会环境的强烈愿望。这正是理想(包括审美理想)得以产生的社会现实基础和主观动力的来源。 (3)主体性与客体性的统一 人类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社会理想,它是一种关于完善和合理的理解,一种人们所憧憬、所信仰、所追求的观念性的奋斗目标。这种观念性的目标,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形式之一,是构成人的本质力量的极为重要的内容,决定着人们前进的方向,给予人们前进的动力。因而,它充分体现和张扬着的是人的主体性,并且以此为重要特征和标志,使人和一切动物区分开来。理想与现实的对立历史地展示着主体与客体的矛盾冲突。如果主体将对自己的现实性和世界的非现实性的确信诉诸感性形式,即为审美理想的本质要求。 审美理想对于整个人类活动,特别是文化、艺术活动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它导引着人们的审美实践活动;张扬、倡导、重振审美理想将会使人类个体更能充分发挥自身潜能,从而造就自由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 4“有意味的形式”理论。[中央财经大学2017年研] 相关试题:有意味的形式[名词解释,南昌大学2020年研]
点击查看资料全文:
前往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用户188****8628正在学习的资料简介: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手机扫码阅读全文

第一编 导 论
 第1章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1.1 复习笔记
  1.2 课后习题详解
  1.3 考研真题详解
 第2章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2.1 复习笔记
  2.2 课后习题详解
  2.3 考研真题详解
第二编 文学活动
 第3章 文学作为活动
  3.1 复习笔记
  3.2 课后习题详解
  3.3 考研真题详解
 第4章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4.1 复习笔记
  4.2 课后习题详解
  4.3 考研真题详解
 第5章 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
  5.1 复习笔记
  5.2 课后习题详解
  5.3 考研真题详解
第三编 文学创造
 第6章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
  6.1 复习笔记
  6.2 课后习题详解
  6.3 考研真题详解
 第7章 文学创造过程
  7.1 复习笔记
  7.2 课后习题详解
  7.3 考研真题详解
 第8章 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
  8.1 复习笔记
  8.2 课后习题详解
  8.3 考研真题详解
第四编 文学作品
 第9章 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
  9.1 复习笔记
  9.2 课后习题详解
  9.3 考研真题详解
 第10章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10.1 复习笔记
  10.2 课后习题详解
  10.3 考研真题详解
 第11章 叙事性作品
  11.1 复习笔记
  11.2 课后习题详解
  11.3 考研真题详解
 第12章 抒情性作品
  12.1 复习笔记
  12.2 课后习题详解
  12.3 考研真题详解
 第13章 文学风格
  13.1 复习笔记
  13.2 课后习题详解
  13.3 考研真题详解
第五编 文学消费与接受
 第14章 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
  14.1 复习笔记
  14.2 课后习题详解
  14.3 考研真题详解
 第15章 文学接受过程
  15.1 复习笔记
  15.2 课后习题详解
  15.3 考研真题详解
 第16章 文学批评
  16.1 复习笔记
  16.2 课后习题详解
  16.3 考研真题详解



相关话题/文学理论 考研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