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参考资料(17)

考研加油站 考研加油站/2007-11-14


「中朝」指西晉中葉,晉惠帝元康年(291-299)前後出現的名士,以向秀、郭象、王衍、樂廣等人為代表。向秀為竹林七賢之一。向秀、郭象致力於理論之探討,用心於儒道的合流。向、郭力圖以莊子的形式,容納更多儒家內容,對莊子有新解。凡莊子抑儒之文句,皆以儒道相融之觀點注之。莊子反對禮法,向郭則否;莊子反對現存事物,同郭則為現存事物辯解。二人反對何、王,以為「無」不能生「有」,也不同意裴頠,以為「有」也不能生「有」,提出「自生」之說。以無因論,反對「貴無」與「崇有」。以一切現象皆孤立存在,而「自然」與「名教」也沒有矛盾。名教非人為,故不能少。郭象在無因論前提下,接受漢儒的「命定論」。(張)今本莊子郭象注,常取向秀注,故二者混合於郭注中。或向、郭各有所注,後人為閱讀方便,合抄之。(韋)
.1自然
向郭以「物之自爾」釋「自然」,否定了造物,也否認有生於無。「無」成為與「有」對立之邏輯概念,非萬物之根源,亦非一形上學觀念。此與老子異。
「無既無矣,則不能生有;有之未生,又不能為生;然則生生者誰哉?塊然而自生耳。……自己而然,謂之天然。」(莊子注疏.卷一)
「無也,豈能生神哉?不神鬼帝而鬼帝自神,斯乃不神之神也;不生天地而天地自生,斯乃不生之生也。」「物各自生而無所出焉,此天道也。」(同上.卷三.卷一)
「自然者,不為而自然者也。故大鵬之能高,斥鴳之能下,樁木之能長,朝菌之能短,凡此皆自然之所能,非為之所能也,不為而自能,所以為正也。」(逍遙遊注)
「性各有分,故賢者守知以待終;而愚者抱愚以至死,豈有能中易其性者也?」(齊物論注)
在向郭的思想中,只有萬物的自生自滅,「無」的作用義及主體境界義不彰。(吳)莊子要超脫人事,復歸自然;向郭卻要肯定人事,以人事本身就是自然:(李)
「人之生也,可不服牛乘馬乎?服牛乘馬,可不穿落之乎?牛馬不辭穿落者,天命之固當也。苟當乎天命,則雖寄之人事,而本在乎天也。」(秋水注)「臣能親事,王能用臣;斧能刻木,而工能用斧;各當其能,則天理自然,非有為也。」(天道注)
.2無待
宇宙論意義,即「獨化」,指存在歷程之「自己而然」。
「物各自造而無所待焉,此天地之正也。」(同上)
「若責其所待,而尋其所由,則尋責無極而至於無待,而獨化之理明矣。」(同上)
自我之境界義:此自我不涵德性義,乃情意我,重觀賞之自由,不主宰世界。
「故乘天地之正者,即是順萬物之性也。……所遇斯乘,又將惡乎待哉?此乃至德之人,玄同彼我者之逍遙也。」(同上)
.3無為:「無為者,非拱默之謂也;直各任其自為,則性命安矣。」(同上,卷四)
.4冥與跡:「夫堯實冥矣,其跡則堯也。自跡觀冥,內外異域,未足怪也。世徒見堯之為堯,豈識其冥哉?」(同上,卷一)
11列子
《列子》為魏晉時代作品,其楊朱篇表放情肆志之人生觀,有自然主義傾向。人生甚短,故取最近之樂。無信仰、無希望,安樂處順以俟死,乃真正之悲觀。(馮)
「命曰:既謂之命,奈何有制之者邪?朕直而推之,曲而任之,自壽自夭,自窮自達,自貴自賤,自當自貧,朕豈能識之哉?」(力命)
「天地萬物,與我並生,類也。類無貴賤,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迭相食,非相為而生之。人取可食者而食之,豈天本為人生之?且蚊蚋噆膚,虎狠食肉,天本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哉?」(說符)
「意之所欲為者,放逸,而不得行,謂之閼性。凡此諸閼,廢虐之主。去此廢虐之主,熙熙然以俟死,一日,一月,一年,十年,吾所謂養。拘此廢虐之主,錄而不舍,蹙蹙然以至久生,百年,千年,萬年,非吾所謂養。」(同上)
「人生之生也,奚為哉?奚樂哉?為美厚爾,為聲色爾。……從心而動,不違自然所好。當身之娛,非所去也,故不為名所勸。」(同上)
「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同上)
12魏晉反玄學思想---楊泉《物理論》
楊泉三國時人,生卒年無考,現存《物理論》殘卷。他從自然科學領域走向反玄學和神滅論。他批評貴無派「虛無之談,尚其華藻,無異春蛙秋蟬,聒耳而已。」他認為萬物以水之氣為本,反對靈魂不滅:(張) 「人死之後,無遺魂矣。」
「所以立天地者,水也。夫水,地之本也,吐元氣,發日月,經星辰,皆由水而興。」
附論:南北朝的反佛思想----范縝(約450-510)(韋)
東晉慧遠先主張「形盡神不滅」。後南朝宋鄭道子(364-427)作〈神不滅論〉。而南朝宋何承天(370-447)有〈報應問〉〈達性論〉反對報應及輪迴之說。齊劉峻(462-521)有〈辯命論〉反對因果。齊梁間,范縝以〈神滅論〉闢佛而轟動好佛之梁武帝朝野。反駁神滅論之文章,見於《弘明集》。神滅論云:
「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也。……形者神之質,神者形之用,是則形稱其質,神言其用,形之與神,不得相異也。……神之於質,猶利之於刀;形之於用,猶刀之於利。……未聞刀沒而利存,豈容形亡而神在?」
 (南北朝時期道教的思想、儒道融合等,請參張豈之書,在此從略。)
 
第十三章  中國佛教哲學
1大乘佛學之三系:印順法師大乘判教:「性空唯名,虛妄唯識,真常唯心。」
大乘之後有秘密大乘。
2佛教的傳入中國(漢代、三國、西晉佛教2BC-316AD,cf鎌田茂雄《中國佛教史》鄭彭年譯,下同)
 .1現存關於佛教傳入最早之記載:《三國志.魏書卷卅.裴松之注》引魚豢《魏略.西戎傳》云:「昔漢哀帝元壽元年(西元前2年)博十弟子景盧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授浮屠經,曰:复立(豆)者其人也。」
 .2記載中最早信佛教的人,是東漢明帝的異母弟楚王英(65年左右)。桓帝(在位147-167)是第一個信佛教的皇帝。漢末有笮融(?-195)建能容三千人之佛寺,鑄鍍金之銅佛像,舉行浴佛會,供應飯食。由其聚眾誦經,可見已有漢譯佛經流傳。桓帝時有安息太子安世高來(148),廿餘年間譯卅多部經,以小乘為主。大月氏支婁迦讖亦於桓帝時來,靈帝時譯經,所譯皆般若等大乘經典。阿彌陀佛被引介入中國。靈帝時有嚴佛調為漢人第一位出家者,著《十慧章句》為漢佛教徒所撰笫一部佛書。
  a.小乘禪學系統:安世高、康僧會(康居人)繼承漢代以長生不老為主的道教性佛教。

相关话题/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