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参考资料(21)

考研加油站 考研加油站/2007-11-14


神秀偈:「身似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惠能偈:「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惠能立教,有《壇經》傳世。
  a.自信自悟之頓教:
「三世諸佛,十二部經,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信,須求書知識指示方見;若自悟者,不假外求。若一向執謂須他善知識,望得解脫者,無有是處。」
「本來正教,無有頓漸。人性自有利鈍,迷人漸契,悟人頓修。自識本心,自見本性,即無差別。」
  b.見性成佛:「若識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凡夫即佛;煩惱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後念悟即佛。」
  c.定慧不二:(定慧即禪)
「我此法門,以定慧為本。……定慧一體不是二。定是慧體,慧是定用。」
「住心觀淨,是病非禪;長坐拘身,於理何益?聽吾偈曰:生來坐不臥,死去臥不坐,元是臭骨頭,何為立功過?」
  d.無念、無相、無住:
「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無相者,於相而離相;無念者,於念而無念;無住者,人之本性。」
南宗禪至唐末、五代,分出溈仰、臨濟、曹洞、雲門、法眼五宗。宋時臨濟宗倡參看話頭之「看話禪」;曹洞宗倡寂默靜照之「默照禪」。臨濟宗後又開黃龍、楊岐二派。
 
第十四章  宋明理學
1緒論
 .1宋明理學興起的原因
a.對五代道德淪喪之警省                  b.對佛老之消化及出擊
c.對漢唐注疏之學及宇宙論中心哲學的反動
d.政治及社會條件之助緣
 (1)朝廷之重文抑武(2)政治寬容、諫權高漲(3)外患激起憂患意識
 (4)貴族門第衰落 (5)科舉取土、平民興起(6)變法失敗、由外王轉內聖
 (7)書院制度及印刷術發達促使學術普及
 .2宋明理學的基本課題
a.天道論(道德在宇宙中有根據嗎?心性與天道可以貫通嗎?)
b.人道論:(1)心性論(每個人都可能成聖嗎?道德在生命中有根據嗎?)
         (2)工夫論(如何修養成聖?)
 .3先秦儒學與宋明理學之主要差別(牟《心體與性體》)
a.以孔子之仁與天之內容意義完全合一     b.以孟子之心性與天合一
c.以《中庸》之性與天命合一   d.以《易傳》「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之乾道即性命
e.以《大學》之明德即德性
 .4宋明理學與佛學之異同
 .5宋明理學之分系分期
a.勞思光之說
 一糸說:以發展演變之動態觀,將各系視為整體過程中之階段特徵,而有一原始方向或要求,成一判準。歷史標準:愈近孔孟,愈成熟。哲學標準:理論愈有效力,愈成功或愈重要。
 三階段:(1)半形上學半宇宙論形態:易傳、中庸、天----------------周張┐
         (2)較純粹之形上學形態:易傳、中庸、大學:性,理----二程┴─朱子
         (3)心性論中心形態:論、孟:心、知(主體性)--------------陸王
         (1)天道觀(2)本性觀(3)心性論
  b.牟宗三之說(《心體與性體》):周、張、明道不分系:即活動即存有
 三糸說:(1)五峰、劉嶯山:易庸論孟:以心著性、逆覺體証┐
         (2)陸王:以論孟攝易庸,以論孟為主:逆覺體証─┴──── 縱貫系統
         (3)程朱:以大學攝易庸,以大學為主:致知涵養、橫攝順取─ 橫攝系統
 .6宋明理學的貢獻
 a.心性論:建立道德主體性 b.天道論:建立道德絕對性 c.工夫論:建立自律的工夫
 .7理學之不足:a.忽略知識及方法b.忽視個別差異c.忽視多元價值d.道德客觀化不足
2周濂溪
 .1太極圖說:「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而生水火木金土,……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靈,……五性感動而善惡分,聖人定之以中正仁義而主靜(自註:無欲故靜),立人極焉。」
思想來源:「無極」來自《老子》,如云:「常德不忒,復歸于無極。」然儒之易傳、     中庸亦論本體之無。如:「神無方而易無體」「寂然不動」「無思無為」「上天之載,無聲無臭。」
要義:a.天道論:體用一源、顯微無間、理一分殊的宇宙論。
b.心性論:五性感動而善惡分。
c.工夫論:定之以中正仁義,主靜立人極,無欲故靜。
貢獻與影響:a.以人極合太極,建立宋明儒之天人合一之形上學。
b.由無欲主靜工夫,建立宋明儒「去人欲,存天理」之工夫論。
 .2通書
  a.誠:「誠者,聖人之本。大哉乾元,萬物資始,誠之源也。乾道變化,各正性命,誠斯立焉,純粹至善者也。」
  b.幾:「誠無為,幾善惡。,
  c.性:「中」是性之圓滿實現。周子不注意「心」
 「性者,剛柔善惡中而已矣。」「剛善,剛惡,柔亦如之,中焉止矣。」
 .3周子之不足(牟):a.對孟子之心學,尚無真切的理解。b.對欲、理之關係,未正視。
        c.對通於誠體之性,尚無積極之正視;氣質之性與天地之性的分別尚不明顯。
3程明道
 .1一本:「只心便是天,盡之便知性,當處便認取,更不可外求。」
 .2理:「吾學雖有所受,天理二字,卻是自家體貼出來。」
「天理具備,元無歉少,不為堯存,不為桀亡,父子君臣,常理不易。」
 .3性
「生之謂性,性即氣,氣即性,生之謂也。人生氣稟,理有善惡,然不是性中元有此兩物相對而生也。……善固性也,然惡亦不可不謂之性也。蓋生之謂性,人生而靜以上不容說,才說性,便已不是性也。凡人說性,只是說繼之者善也,孟子言人性善,是也。」
「生之謂性」之二說:(牟) 前說可統攝後說,成立既透本源又明限制之完備之人性論。

相关话题/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