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参考资料(22)
考研加油站 考研加油站/2007-11-14
a.明道:由本體宇宙論之直買順成說的「理」之實現而顯之性。
b.告子:由經驗主義或自然主義之描述說的實然之性、類不同之性、形構之理之性。
.4工夫
a.識仁篇:「學者須先識仁,仁者渾然與物同體,義禮智信皆仁也。識得此理,以誠敬存之而已。不須防檢,不須窮索,……存久自明。」
b.定性書:「橫渠張子問於先生曰:『定性末能不動,猶累於外物,何如?』先生因作是篇。『所謂定者,動亦定,靜亦定……聖人之常,以其情順萬物而無情,故君子之學,莫若廓然而大公,物來而順應。』」
4程伊川
.1理:「一物之理,即萬物之理。」「有物必有則,一物須有一理。」「凡眼前無非是物,物皆有理,如火之所以熱,水之所以寒,至於君臣父子間,皆是理。」
.2性與氣、情:主「性即理」:以大公之理,即一人所自有,客觀普遍即在主觀特殊之中,故以性為善,以理想之實現,即吾生命之性之實現。(唐《原性篇》)
「論性不論氣,不備。論氣不論性,不明。」(二程語)
「惻隱固是愛也,愛自是情,仁自是性。」「仁是性也,孝弟是用也。」
.3工夫論
「涵養須用敬,進學則在致知。」「人道莫如敬,未有能致知而不在敬者。」
「聞見之知,非德性之知,物交物則知之,非內也,今之所謂博物多能者是也。德性 之知,不假見聞。」「須是知了方能行。」
.4二程之異
a.明道工夫簡易直截,識仁然後以誠敬存之,此由逆覺體證入。伊川工夫分解細密, 致知用敬,便於初學。伊川窮理由知下手,明道則曰:「不可將窮理作知之事。」伊川之「敬」與明道「誠敬」不同。
b.明道盛言本體「於穆不已」之神及寂感。伊川似只論及氣之感,如:「感而遂通,此已言人分上事。」
5張橫渠
.1虛體氣用:「太虛無形,氣之本體;其聚其散,變化之客形爾。至靜無感,性之淵源;有識有知,物交之容感爾。容感客形與無感無形,惟盡性者一之。」(《正蒙》)
.2性:「形而後有氣質之性,善反之,則天地之性存焉。」(同上)
.3心與知:「心能盡性,人能弘道也;性不知檢具心,非道私人也。」(同上)
「見聞之知,乃物交而知,非德性所知;德性所知,不萌於見聞。」(同上)
.4工夫:a.盡物窮理
b.大心、無心,虛靜、存心:「大其心則能體天下之物。」(同上)
「學者亦須無心,故孔子教人絕四,自始學至成聖皆須無此。」(《張載集.語錄》)
「靜者善之本,虛者靜之本。靜猶對動,虛則至一。」(同上)
「心不可勞,當存其大者,存之熟後,小者可略。」(同上)
.5窮神知化:「易謂『窮神知化』,乃德盛仁熟之致,非智力能強也。」(《正蒙》)
6邵康節
.1觀物:「夫所謂之觀物者,非以目觀之也,而觀之以心也。非觀之以心也,而觀之以理也。……不以我觀物者,以物觀物之謂也。」(觀物內)
「以物觀物,性也。以我觀物,情也。性公而明,情偏而暗。」(觀物外)
.2學、心法:「學不至于樂,不可謂之學。」(觀物外)
「先天之學,心法也。故圖皆從中起,萬化萬事生於心。」(觀物外)
7胡五峰
.1性無善惡:「性者天地鬼神之奧也,善不足以言之,況惡乎?」
.2心無死生:「或問:心有死生乎?曰:無死生。……無以形觀心,而以心觀心,則知之矣。」(《知言》)
.3理與欲:「天理人欲同體而異用,同行而異情。」
「好惡,性也。小人好惡以己,君子好惡以道。察乎是,而天理人欲可知。」
.4工夫:以識仁、盡心為切要。助緣工夫則以寡欲、窮理交相發,輔以居敬、致知。
8陸象山
.1非分解的方法---簡易、啟發、即本體即工夫
「今天下學者惟有兩途:一途樸實,一途議論,足以明人心之邪正,破學者窟宅矣。」
.2鵝湖之會
復齋:「……古聖相傳只此心。……留情傳注翻榛塞,著意精微轉陸沈。……」
象山:「……斯人干古不磨心。……易簡工夫終久大,支離事業竟浮沈。……」
朱子:「……舊學商量加邃密,新知培養轉深沉。只愁說到無言處,不信人間有古今。」
.3心即理:「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
.4工夫
「凡欲為學,當先識義利公私之辨。」「學苟知本,六經皆我註腳。」「若某則不識一箇字,亦須還我堂堂地做箇人。」「學問於大本既立,而萬微不可不察。」「在人情事勢物理上做些工夫。」
9朱子
.1理、太極、氣(理氣二分):「有此理後,方有此氣。」「先有知覺之理,理未知覺,氣聚成形,理與氣合,便能知覺。譬如這燭火,是因得這脂膏,便有許多光燄。」
「統體是一太極,然又一物各具一太極。」
「知月在天,只一而已,及散在江湖,則隨處而見,不可謂月已分也。」
.2心、性、情(心性情三分.、心統性情):
「靈處只是心,不是性,性只是理。」「所覺者,心之理也;能覺者,氣之靈也。」
「仁是性,惻隱是情,須從心上發出來,心統性情者也。」
.3工夫(靜養動察、敬貫動靜):「如今更不可別求用力處,只是持敬以窮理而已。」
.4中和說:a.舊說:未發為性,已發為心(37歲)
「據其已發者而指其未發者,則已發者人心,而未發者皆其性也。」
b.新說:末發、已發皆指心,末發時可有涵養工夫(40歲):「自來講論思索,直以心為已發,而所論致知格物亦以察識端倪為初下手處,以故缺卻平日涵養一段工夫。」
.5朱陸之異:a.朱言性即理;陸言心即理。
b.朱重經驗意義主體之心,有「知」理之能力,故強調致知格物,讀書講論;陸重超驗意義主體之心,心理為一,故發明本心,先立其大。
.6朱子與事功派(永康學派、永嘉學派)之爭(韋)
陳克(同甫),永康人;葉適(水心),永嘉人,都屬事功派,分別創立永康學派、永嘉學派)。前者是英雄主義的事功;後者則就制度言事功。朱子曾與同甫爭論三代和漢唐。
「諸儒自處者曰義曰王,漢唐做得成者曰利曰霸,……如此卻是義利雙行,王霸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