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考研高分必备笔记经典版本(19)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13
※
在形式上李贽并不反孔,并且认为孔夫子与李老子、释迦佛同为三大圣人(五)批判儒家所宣扬的“道统”论 1、道不离人,人不离道“道之在人犹水之在地也人之求道犹之掘地而求水也然则水无不在地人无不载道也审矣而谓水有不流道有不传可乎?”《藏书 .德业儒臣前论》肯定“道之在人”“人无不载道”,道不是脱离人类生活而存在的 2、对韩愈提出道统中断的反驳“彼谓轲之死不得其传者真大谬也。”《藏书 .德业儒臣前论》 3、对程朱学派自以为他们直接继承了孔夫子的道统,加以反驳“自秦而汉而唐而后至于宋中间历晋以及五代无虑千数百年若谓地尽不泉则人皆渴死久矣若谓人尽不得道则人道灭矣何以能长世也终遂泯没不见混沌无闻直待有宋而始开辟而后可也何宋室愈以不竞奄奄如垂绝之人而反不如彼之失传者哉?”《藏书 .德业儒臣前论》
※
反驳
第十三章方以智生平简介及著作第一节论“通几”与“质测”的关系一、区别了“通几”与“质测”(一)“通几”指哲学
“通观天地天地一物也推而至于不可知转以可知者摄之以费知隐生玄一实是物物神神之深几也寂感之蕴深究其所自来是曰通几。 ”《物理小识 .自序》 1、“几”:指细微的变化,亦即事物运动为四化的内在源泉 2、“以费知隐重玄一实”:是说由认识本质,昀深刻的本质也属于客观实际 3、“物物神神之深几”:即事物运动变化的昀深刻的原因
□“通几”:研究事物变化的深微根源的学问(二)“质测”指自然科学
“物有其故实考究之大而元会小而草木蠢蠕类其性情徵其好恶推其常变是曰质测。 ” 1、“质”指实物 2、“测”指考察
□“质测”即对于实际事物朝廷精细的考察以发现事物运动变化的固有规律。二、“通几”与“质测”的关系(一)“质测即藏通几者有竟扫质测而冒举通几以显其宥密之神者其流遗物。 ”(同上)质测包含着通几,脱离质测的通几,一定会陷于空虚(二)所以有“学者勿欺而已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或质测或通几不相坏也。 ”《物理小识.总论》哲
天津考研网,考研快乐主义倡导者!天津地区考研门户网站!第 126页共 149页
学与科学相辅相成,决非相互妨碍三、“宰理”――关于社会政治的学问“考测天地之家律历声音医药之说皆质之通者皆物理也专言始教则宰理也专言通几则所以为物之至理也。”《通雅》卷首三“儒者守宰理而已圣人通神明类万物藏之于《易》……学者几能研极之乎?”《物理小识 .自序》质测――研究物理宰理――研究“治教”通几――研究“所以为物之至理”即根本原理四、强调总结前人经验智慧的必要性“古今以智相积而我生其后考古所以决今然不可泥古也……生今之世承诸圣之表章经群英之辩难我得以坐集千古之智折中其间岂不幸乎?”《通雅》卷首一“践形者神理泯于事物自献理事贵时宜……大成贵集述妙于删千古之智惟善读书者享之。 ”(同上书卷首二)五、对于西方天主教的传教――研究其输入的自然科学,但反对其宣扬的宗教思想“万历年间远西学入详于质测而拙于言通几然智士推之彼之质测犹未备也。 ”《物理小识 .自序》“太西质测颇精通几未举”批评耶稣教所谓上帝:“所谓大造之主则於穆不已之天乎彼详于质测而不善言通几往往意以语阂。 ”《物理小识.卷一》
第二节方以智的自然观一、《物理小识》简介二、《物》中的哲学观点――气一元论(一)世界统一于气一切都是气“世惟执形以为见而气则微矣然冬呵出口其气如烟人立日中头上蒸(高欠)影腾在地考钟伐鼓窗棂之纸皆动则气之为质固可见也充一切虚贯一切实更何疑焉。 ”(卷一) 1、气较形为细微,但也是人的感官所能感触到的,确然无疑的客观实在 2、虚空中充满了气具体的物都是气所构成的“一切物皆气所为也空皆气所实也。 ”(同上)“虚固是气实形亦气所凝成者。 ”(同上)点火装置“气形于天曰五运产于地曰五材七曜列星其精在天其散在地故为山为川为鳞羽毛介草木之物。 ”(同书《总论》)星辰山河以及动植物都是气变成的(二)关于五行的问题 1、他认为基本只有水火二行“问中国言五行太西言四行将何决耶愚者曰岂惟异域邵子尝言水火土石而略金木矣。……《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非用二乎谓是水火二行可也谓是虚气实形二者可也……直是一气而两行交济耳。 ”(同书卷一)五行统于二行,二行只是一气 2、水火二行中,火是昀主要的“凡运动皆火之为也。 ”(同书卷一)“天恒动人生亦恒动皆火之为也。 ”“天道以阳气为主人身亦以阳气为主阳统阴阳火运水火也”火是一切运动的根源 3、火也是属于气的,所以他还是气一元论三、以气一元论提出“气形光声为四几”的新学说(一)什么是四几“气凝为形发为光声犹有未凝形之空气与之摩荡嘘吸故形之用止于其分而光声之用常溢于其余气无空隙互相转应也。 ”(同书卷一)“气凝为形蕴发为光窍激为声皆气也而未凝未发之气尚多故概举气形光声为四几焉。 ”(同上)“四几”指四种变化状弁 1、形是气所凝聚而成的
2、光是气所发出的
总而言之都是气;分而言之,是四种状弁 3、声也是气所发出的(二)把气形光声称为四几,认为这是四种昀基本的物理现象四、“理”和“神”(一)是什么所谓“理”――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所谓“神”――事物变化的内在动力(二)两者的关系“一切物皆气所为也空皆气所实也物有则空亦有则以费知隐丝毫不爽其则也理之可征者也而神在其中矣。”(同书卷一)“神不可测而当前物则天度同符……此则有所以为物所以为心所以为天者岂徒委之气质而已乎?”(同上)理即是物则,也就是物、心、天的所以然,即一切事物的根本规律理是丝毫不爽的,神是不测的,而不测之神即在不爽的理之中五、理在气中(一)肯定了虚实神形都是气的变化,肯定了理在气中,对程朱陆王都进行了批判“圣人合虚实神形而表其气中之理……彼离气执理与扫物尊心皆病也理以心知知与理来因物则而后交格以显岂能离气之质耶?”(同书卷一)(二)理是物之理“本末源流知则善于统御舍物则理亦无所得矣又何格哉”(同书《总论》)(三)反对“离器而言道” 1、理在物中,道在器中,隐在费中
“为物不二之至理隐不可见质皆气也征其端几不离象数彼扫器之道离费穷隐者偏权也。 ”(同书卷一) 2、肯定了道器的统一关系“性命之理必以象数为征未形则无可言一形则上道下器分而合者也。 ”(同书《总论》)两者虽有区别,却是不相离的六、心与物的关系(一)心也是一物,而能认识天地万物,心与物有统一的关系“盈天地间皆物也……器固物也心一物也。 ”《自序》“天地一物也心一物也惟心能通天地万物知其原即尽其性矣。 ”(同书《总论》)(二)但却得出心物不二的结论“即性命生死鬼神只一大物理也舍心无物舍物无心其冒耳。 ”(同书《总论》)“日月星辰天悬象数如此官肢经络天之表人身也如此……无非物也无非心也犹二之乎?”(同书卷一)对象依靠认识而存在,这是“舍心无物”的心学观点七、关于神(一)有时把变化动力的神与人的精神作用的神混为一谈“天以气为质以神为神地以质为质以气为神人兼万物而为万物之灵者神也。 ”(同书《总论》)方以智把天地变化的内在动力与人的精神作用混淆起来了(二)神是否存在的问题,他采用了依违两可的弁度“孔子言知幽明之故鬼神之情状而岐伯曰道无鬼神独往来盖谓无入不自得谓之不落祸福鬼神无如我何非曰无鬼神也。 ”(同书《总论》)“有以信致专者即有以疑致畏者即有以不信致勇者……故曰有体物之鬼神即有成能之鬼神即有作怪之鬼神权在自己正己毕矣彼如我何圣人知之故能转物。 ”(同书卷十二)不否认鬼神存在,又企图对其作出一定解释;结论――来要怕鬼神八、空间与时间――“宙轮于宇”“以推移之宙消贪心以规矩之宇辨物则而一万俱毕矣去者已去来者未来今又逝贪执何为……灼然宙轮于宇则宇中有宙宙中有宇春夏秋冬之旋轮即列于五方之旁罗盘而析几类应孰能逃哉? ”(卷二)(一)宙即古往今来的时间(二)宇即上下四方及中央的空间(三)宙轮于宇即时间在空间中旋转流逝 1、未来转为现今,现今转为过去。 2、空间中的万物都随时间的轮转而流逝。3、宙即在宇中,宇即在宙中空间与时间不是彼此独立的。(四)评价精辟;思想火花九、晚年思想――受佛教影响较深(一)关于心与物 1、《东西均》重复了“离物无心离心无物”《三征》篇)的命题 2、进而认为,太极就是心“太极者先天地万物后天地万物终之始之……自古及今无时不存无处不有即天也即性也即命也即心也。 ”(同上) 3、进一步认为,心是气的所以然“本一气耳缘气生生所以为气呼之曰心”(《尽心》篇)“世无非物物因心生。 ”这样就专讲“离心无物”了 4、于是,心是世界的究竟本原,心是昀根本的“通言之则(彳扁)满者性即(彳扁)满者心未有天地先有此心。 ”《译诸名》篇
(1)这样的心是“公心”――“心大于天地一切因心生者谓此所以然者也谓之心者公心也人与天地万物俱在此公心中。”《象数》篇公心即绝对的心
(2)然此公心又是自心“苟非彻见自心安能信此心之即天地万物乎?”《所以》篇(二)明确提出宋明哲学中“气”“理”“心”的问题 1、理可统气,而理气又皆归于一心“无真妄之真真即统理气之至理。 ”《所以》篇“主理臣气而天其心乃正示也。 ”《所以》篇“形本气也言气而气有恐人执之不如言虚虚无所指不如言理理求其切于人则何如直言心宗乎? ”归根到底,还是心为昀根本。“因言气理而质论通论之皆归一心。 ”《声气不坏说》 2、气理心三者既有区别又是统一的,可分而不可分不可分而可分。“气也理也太极也自然也心宗也一也皆不得已而立之名字也。 ”《所以》篇“明至无可明养至无可养穷至无可穷则又何心何气何理乎又何不可心之气之理之也乎 ”“理也气也心也俱可忘言俱无不可言又何拣择乎?”《声气不坏说》对于万物来说,气也是根本;但心究竟是昀根本的。(三)反对离气言理、扫物尊心
1、“夫乌知一之本千万听其千万之本一乎标理者?理已胶标心者执心亦胶
”《译诸名》
2、关于理与象的关系“理与象气与形皆虚实有无之两端而一者也……世有泥象数而不知通者固矣专言理而扫象数者亦固也……岂有通至理而不合象数者乎……真易简者不离繁多而易简者也。 ”《象数》篇)不可泥于象数,也不可扫象数而专言理 3、关于形上形下的关系“阴阳即形下矣而谓之道岂非上藏于下而无上无下者乎?”《全偏》篇)形而上者即包括于形而下者之中 4、反对绝物以存心“火固烈于薪欲绝物以存心犹绝薪而举火也乌乎可?”“爱一恶赜胶柱已甚人当独有一心四官四肢三百六十骨节太多何不废之天当止有天不当有日月星可乎哉?”《道艺》篇
第三节辩证思想一、相互关系的两层含义(一)肯定对立之为对立。对立两方面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关系――辩证思想(二)否定对立之为对立。既然两方面既然相互渗透转化,就没有区别――相对主义二、提出了“随”“泯”“统”三个观念,作为他方法论的总纲(一)是什么“明天地而立一切法贵使人随暗天地而泯一切法贵使人深合明暗之天地而统一切法贵使人贯。 ”《三征》随――顺从常识,承认一切事物的存在,即承认对立之为对立泯――消除一切区别,不承认一切事物的存在,就即不承认对立之为对立
三者是统一的:“究竟泯在随中泯在随中三即一一即三”统――综合以上两种观点,把两者贯通起来(二)此观念来源于佛教华严宗三谛学说“华严归于事事无碍法界……可见中谛统真俗二谛……俗谛立一切法之二即真谛泯一切法之一即中谛统一切法之一即二二即一也。 ”《东西均 .全偏》随――即华严宗所谓“俗谛 ”――承认二泯――即华严宗所谓“真谛 ”――承认一统――即华严宗所谓“中谛”――肯定一即二,二即一三、提出“交”“轮”“几”三个观念(一)是什么“交以虚实轮续前后而通虚实前后者曰贯贯难状而言其几。 ”“交也者合二而一也轮也者首尾相衔也……几者微也危也权之始也变之端也。 ”《三征》交――即对立两方面相互作用渗透轮――即对立两方面相互转化相互推移几――是变化的开始,即事物运动变化的内在源泉(二)几者的发挥交――既指对立的相互作用相互渗透,而又表示:既然两者交互作用交互渗透,彼此也就无所区别,合为一体轮――既指对立的相互推移,又表示:两者彼转为此,此转为彼,循环往复,互不相离“虚实也动静也阴阳也形气也道器也昼夜也幽明也生死也尽天地古今皆二也两间无不交则无不二而一者相反相因因二济而实无二无一也。 ”“轮之贯之不舍昼夜无住无息无二无别随泯自统自然而然。 ”“一不可言而因二以济二即一一即二也自有阴阳动静体用理妻而因果善恶染净性相真妄皆二也贯之则一也谓之超可也谓之化可也谓之无可也。 ”(同书《容通》)一方面承认对立矛盾,另一方面又断言对立矛盾没有分别四、提出反因的学说(一)相因者皆相反相反者皆相因。一与二,统一与对立,也是相反而相因的。 1、相反――相互对待 2、相因――相互倚伏
“吾尝言天地间之至理凡相因者皆极相反……夫对待者即相反者也。……吉凶祸福皆相倚伏生死之几能死则生徇生则死静沉动浮理自冰炭而表中有动动中有静静极必动动极必静有一必有二二本于一岂非天地间之至相反者本同处于一原哉?”《东西均 .反因》(二)绝对的(无对待)与相对(对待)亦是相反而相因的“因对待谓之反因无对待谓之大因然今所谓无对待之法与所谓一切对待之法亦相对反因者也但进一层耳。”(同上)“无对待在对待中”(同书《三征》)(三)无对待在对待中,主张超越一切差别“世即出世是名超越”“乃无实无虚无可无不可冥应双超者也。 ”(同上)五、评价(一)关于“二”“对待”“相反”的学说是相当深刻的(二)关于“无二无别”的观点要求超越一切差别,是晚年皈依佛教之后的昀后归宿
第四节对于理学和佛教禅宗的批判一、强调学问不脱离事物“天载于地火丽于薪以物观物即以道观道也火固烈于薪欲绝物以存心犹绝薪而举火也乌乎可”《东西均.道艺》心固然是主要的,但不可绝物二、批判理学的偏失“理学怒词章训故之汩没是也慕禅宗之玄务偏上以竞高遂峻诵读为玩物之律……礼乐精义芒不能举天人象数束手无闻……由是观之理学之汩没于语录也犹之词章训故也。 ”(同上)三、批判禅宗“禅宗笑理学而禅宗之汩没于机锋也犹词章训故也所谓切者槁木耳自谓脱者野兽耳夫岂知一张一弛外皆是内之真易简绝待贯待以公统私之真无碍乎?”(同上)四、强调内外统一(一)“道寓于艺者艺外之无道犹道外之无艺也……真智内智必用外智性命声音人所本有可自知也寓内之方言称谓动植物性律历古今之得失必待则后知其曰本自具足者犹赤子可以为大人也……据实论之赤子之饭与行必学而后知……欲离外以言内则学道人当先从不许学饭始。 ”(二)“即博学之病端正不过老牖下孰与悟门之病诳惑横行而僭第一坐乎? ”(三)“欲挽虚窃必重实学。 ”(同上)五、评价
第十四章黄宗羲第一节明清之际的社会矛盾和黄宗羲的思想倾向一、社会背景及矛盾二、黄宗羲的思想倾向(一)反对空谈,注重实学(二)政治学说方面,提出了更进一步的民主观念第二节对于封建专制主义君权论的批判一、背景二、传统的政治观点儒家的正统思想认为君民或君臣是绝对的隶属关系,臣民对君主只有服从的义务“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民者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者也 ”韩愈《原道》三、君与天下的关系(一)上古时代 1、君主的昀初设立,是由于有人能为天下兴“公利”,除“公害”“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 2、则“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二)后来便颠倒过来了“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 ”这样,主客关系颠倒了“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 ”“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明夷待访录.原君》(三)批判这样的君还不如无君“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四)评价四、君臣关系
(一)“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
也。”《明夷待访录 .原臣》
人们出来作官,应该为人民办事,不应该专为君主一家一姓服务
(二)区分了“臣”与“仆妾”
臣――“以天下为事”是君的师友,而非仆妾
仆妾――为君主“奔走服役之人”
(三)君臣“名异实同”
1、君臣是共治天下的人――“岂知臣与君长异而实同耶?”
2、为臣的人应该努力追求“天下之治”。治――人民的安乐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治与乱是以人民的生活为标准,而非以朝代的兴亡――“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同上) 3、反对“杀其身以事其君”的传统道德观念
第三节以学校为议政机关的政治思想一、批判专制主义的法制(一)区别“天下之法”与“一家之法”
天下之法――“三代以上之法”为天下而设立的,是为天下人民的生养教化而设立的,目的在于解决人民的物质生活与文化生活一家之法――“三代以下之法”
为保持私家的政权而设立的“思患于未然以为之法。 ”“利不欲其遗于下福必欲其敛于上”所以这种法不得不很细密“法愈密而天下之乱即生于法之中”“前王不胜其利欲之私以创之后王或不胜其利欲之私以坏之坏之者固足以害天下其创之者亦未始非害天下者也。 ”(二)应该废除专制主义的“一家之法”,恢复“天下之法” 1、必须有正当的法制,依法办事,才能输出成绩――“有治法而后有治人” 2、如果法制不合理,即有“能治之人”也受法的牵制“自非法之法桎梏天下人之手足即有能治之人终不胜其牵挽嫌疑之顾盼有所设施亦就有其分之所得安于苟简而不能有度外之功名、 ”(以上《明夷待访录·原法》改革法制是必要的,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制度,社会的情况是无从变好的。二、提出以学校为议政机关的思想(一)扩大学校的职能,使一切治理天下的设施都出于学校,然后设立学校的意义才算完备“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 ”学校应该是决定是非的昀高机关,皇帝应该听从学校的公议“天子之所是未必是一辈子之所非未必非一辈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二)机构设置及职能1、职位的任命
(1)“
学官”即学校的校长和教师,不应由政府任命,应由公众推举(2)“郡县学官”由“郡县公议请名儒主之”(3)首都太学的校长,更须由大儒担任
(4)“太学祭酒推择当世大儒其生与宰相等或宰相退处为之”祭酒是皇帝的师傅 2、职能
(1)“祭酒南面讲学天子亦就弟子之列政有缺失祭酒直言不讳”
(2)而郡县学官应监督指导郡县政事(三)学校的作用与功能有议政,监督的作用;培养舆论决定是非监督政府;进退官吏这是一个各阶层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的机构。
(四)评价三、民主观念的评价
第四节“气外无理”、“心即是气”的哲学思想一、理气问题上,主张“理在气中”(一)赞同罗等人的“理为气之理无气则无理”(《明儒学案》卷七) 1、从宇宙整体来看“气无穷尽理无穷尽”都是永恒无限的,无始无终的 2、从万事万物来看,“日新不已”气有变化,理也随之变化-“不以已往之气为方来之气亦不以已往之理为方来之理。 ”(同上) 3、坚决否认理的独立存在“天地之间只有气更无理所谓理者以气自有条理故立此名耳。 ”《明儒学案》卷五十 4、对各派各家的批判或继承
(1)反对程朱
(2)继承改造陆王学派
(3)肯定明代气学派王廷相等人的观点二、心是昀高是的实体,“心即是气(一)世界是气的世界,又是心的世界,心才是昀高的实体“盈天地皆心也变化不测不能不万殊。 ”“故穷理者穷此心之万殊非穷万物之万殊也。 ”《明儒学案》自序)世界是此心的变化,这也就是认为,世界只是心的表现(二)心即气 1、天地之间充满了气生出人,来生出物来“人禀是气以生心即气之灵处理不可见见之于气性不可见见之于心心即气也。 ”《孟子师说》卷二)
□心也就是气的“灵处”,所谓灵处即认识作用理气关系和性心关系是一致的,性就是理,所以心就是气 2、气没有不灵的,所以气就是心,心就是气了“气未有不灵者气之行处皆是心不仅腔子内始是心也即腔子内亦未始不是气耳。 ”《明儒学案》卷七(三)黄宗羲受王守仁的影响很深,更坚持王守仁“心外无理”“天地万物之理实不外于腔子里故见心之广大。 ”如果“以天地万物之理即吾心之理求于天地万物以为广大”,则就是“仍为旧说所拘”(四)与陆王不同处 1、陆王讲“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强调心的永恒不变与惟一无二
黄宗羲认为心是万殊是,是变化不测的 2、陆讲本心,王守仁讲“心之本体”黄宗羲认为“心无本体工夫所至即其本体”《明儒学案》自序,
□这里强调了工夫,变化
□学术的途径很多“其途亦不得不殊”,如果“必欲出于一途”,是没有好处的他强调说:“夫先儒之语录人人不同只是印我心体之变动不居若执定成局终是受用不得。 ”
※
反对“执成定局”主张自辟途径,也可以说是在一定程度上主张学术思想自由。
第十五章王夫之生平简介及著作第一节“气者理之依”一、理与气(一)理论渊源――张载(二)理乃气是内在的规律,气是有理的(三)气是世界的惟一的实体“天人之蕴一气而已”《大全说》卷十)
“气外更无虚托孤立之理也”(一)器即具体的东西。“天下惟器”即世界上只有具体的东本是实际存在的“天下惟器而已矣道者器之道器者不可谓之道之器也无其道则无其器人类能言之虽然苟有其器矣岂患无
相关话题/哲学
中国哲学名校历年考研真题
2001年中山大学中国哲学试题 一、释词 心斋 ;人副天数; 独化;道统;格物;三世说; 二、翻译(略) 三、简答 1、庄子是如何继承和发挥老子的思想的? 2、什么是法界缘起论?华严宗是如何论证法界缘起的? 3、朱陆之争的内容及其意义。 四、论述 中国哲学中,天人和一论有哪几种理论形态?请分别予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2020年宁夏大学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A考研全套资料
目录说明:本全套资料免费下载,共包括8种电子书。使用全套资料密码激活后,全套资料里的所有电子书、所有题库均可使用。1.名校考研真题[电子书]全国名校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免费下载]2.参考教材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电子书]肖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合订本)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 ...辅导考试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2-22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11中西哲学史历年考研真题汇编
目录封面内容简介目录2012年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2012年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2013年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2013年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2014年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2014年 ...辅导考试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302019年同济大学人文学院869现代西方哲学考研全套资料
目录说明:本全套资料免费下载,共包括9种电子书。使用全套资料密码激活后,全套资料里的所有电子书、所有题库均可使用。1.考研真题[电子书]同济大学人文学院869西方现代哲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免费下载]2.参考教材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电子书]邓晓芒《西方哲学史》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 ...辅导考试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30同济大学人文学院869西方现代哲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目录封面内容简介目录2012年同济大学人文学院现代西方哲学考研真题(回忆版)2014年同济大学人文学院西方现代哲学考研真题(回忆版)2017年同济大学人文学院西方现代哲学考研真题(回忆版)2017年同济大学人文学院西方现代哲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内容简介本书收录了同济大学人文学院8 ...辅导考试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302019年复旦大学830科学技术哲学考研大纲
830科学技术哲学考试大纲一、考试内容范围考试内容主要涉及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核心问题、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主要流派,注重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和对相关论题的分析能力。考试范围以下面所列参考书中涵盖的内容为限。 ...专业课大纲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2019年复旦大学825中国哲学史考研大纲
825中国哲学史考试大纲一、考试内容范围一、先秦哲学:儒家:孔子、孟子、荀子、《大学》、《中庸》、《易传》;道家:老子、庄子;墨家:墨子、墨家后学;法家:商鞅、慎到、申不害、韩非; 名家:公孙龙子、惠施二、秦汉哲学:黄老,贾谊,董仲舒,《淮南子》,谶纬,《白虎通》,王充三、魏晋哲学:玄学:王弼、郭象 ...专业课大纲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2019年复旦大学826外国哲学史考研大纲
826外国哲学史考试大纲一、考试内容范围外国哲学史(从古希腊到现代)科目试卷,范围涵盖古希腊罗马哲学、中世纪-文艺复兴哲学、西方近代哲学、德国古典哲学、现代英美哲学、现代欧陆哲学等;内容涉及西方哲学发展史上的哲学基本问题、主要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主要理论、主要概念,主要著作,涉及部分当代西方哲学前沿 ...专业课大纲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2019年复旦大学824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考研大纲
824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考试大纲一、考试内容范围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之一,而且作为哲学基础贯穿于其他两大组成部分即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之中。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并不局限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纯粹的哲学著作,而且包括他们以其他学科形式如政治经济学形式出现的著作。本科目考试旨 ...专业课大纲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2019年复旦大学716哲学综合知识考研大纲
716哲学综合知识考试大纲一、考试内容范围哲学综合知识科目试卷,范围涵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宗教学、科学技术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和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等学科。本科目试卷的内容,涉及上述学科的基本问题、主要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主要理论、主要概念,主要著作,并涉及部分当代前沿问题。本 ...专业课大纲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2019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629哲学专业基础考研大纲
629哲学专业基础2019年硕士专业课考试大纲629哲学专业基础考察A中西哲学史或B科学技术史,考生只能对A、B两部分中的A部分或B部分答题,不能同时对A、B两部分考题做答。A.中西哲学史1、先秦哲学中国古代哲学的诞生;孔子;老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等。2、秦汉至隋唐哲学秦与汉初的黄老思想;董仲 ...专业课大纲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2019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829哲学专业综合考研大纲
829哲学专业综合2019年硕士专业课考试大纲829哲学专业综合考察A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或B中国哲学概论或C自然辩证法概论,考生只能对A、B、C三部分中的A部分或B部分或C部分答题,不能同时对A、B、C三部分考题做答。A.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物质的哲学范畴;时空是物质运动存在形式; ...专业课大纲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2019年东华大学801科学技术哲学考研初试大纲
东华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科目编号:801 科目名称:科学技术哲学一、 考试总体要求科学技术哲学原理是科学技术哲学的基础理论,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关于自然界发展的一些规律和哲学解释,科学技术研究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以及各门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要求考生了解和掌握科学技术哲学的基 ...专业课大纲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2019年北京邮电大学814中西方哲学史考研大纲
814中西方哲学史一、考试要求要求考生系统地掌握中西方哲学发展的历史线索及其主要思想。二、考试内容考试内容分为西方哲学史和中国哲学史两个部分(一) 西方哲学史考试内容第一编 古代哲学第一章 早期希腊自然哲学第一节 伊奥尼亚哲学第二节 南意大利哲学第三节 多元论哲学第二章 古典时期的希腊哲学第一节 智 ...专业课大纲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2019年浙江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初试大纲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和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核心基础课程,是伦理学专业的研究生必须掌握的基础性课程之一。本课程考试的目的主要在于:第一,测试考生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方面的知识状况; 第二,考察和了解考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理解、分析和处理有关 ...专业课大纲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