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第二版考研复习指导及真题解析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2)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13
20、李白绝句的特点(兰大00年考点)
李白的近体诗以绝句的艺术成就最高。李白的五绝多自然明快的优美情韵,这主要体现在那些随口而发、颇多神来之笔的小诗中,如《独坐敬亭山》、《劳劳亭》以及拟乐府民歌的《静夜思》、《玉阶怨》、《横江词六首》、《越女词五首》等,体制短小,适合写一地景色、一村情调。李白能与简单的景物,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限的情思。随口而出然情趣丛生,简练含蓄,自然天成。李白的七绝以山水诗和送别诗为多。他那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的气质以及那天真淳朴的童心,与自然山水冥合,触发新奇灵感,无论写景言情,无不蕴涵着飘逸潇洒的风神,形成清新俊逸的爽朗情韵。如其《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无不兴到神会,一挥而就,有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美。绝句是李白感情世界的瞬间呈现,其开朗的性格、率真的感情、洒脱的气质,全部反映于其中,充分显示出其个性特色。
21、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北师大01年考点)
在唐代诗人中,李白的艺术个性是最为鲜明的,其诗歌的艺术特色也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李白诗歌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这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慷慨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时间作细致的描述,他的诗以奔放的气势贯穿,讲究纵横驰骋,一气呵成,具有以气夺人的特点。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和节奏变换,来表达感情喷发奔涌时的起伏跌宕,产生震撼读者心灵的艺术效果,如其《行路难》其一,《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等均是这种抒情方式的典型作品。
(2)李白诗歌具有丰富奇特的想象。李白诗歌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变幻莫测,具有一种随意生发的狂放精神。如其《西岳云台歌送丹子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北风行》等,均想落天外,匪夷所思。且李白诗歌的想象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常随情思的流动而变化万端,一个想象与另一个想象之间的跳跃性极大,意象的衔接组合也是大跨度的,离奇惝恍,纵横变幻。
(3)李白诗歌意象丰富,有壮美和优美两大类型。李白诗歌气魄宏大,想象丰富,故多有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如大鹏、长鲸、大江、沧海等。李白将它们置于异常广阔的空间背景下加以描绘,构成雄伟壮观的意象。李白诗中也不乏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如《清溪行》:“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秋浦歌》其十三:“绿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别储邕之剡中》:“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由清溪、明月、白鹭、竹绿等明净景物构成的清丽意象,极大地丰富了李白诗歌的艺术风格。
(4)李白诗歌语言清新明快。多有脱口而出、不加雕饰的诗句,常呈现出透明纯净而又绚丽夺目的光彩,明丽爽朗是其词语的基本色调。
22、李白的地位和影响
李白的诗歌创作,在当时就征服了朝野上下,赢得了崇高的声誉和地位,其对后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其人格魅力和诗歌艺术成就两个方面。首先,李白诗歌中所反映出来的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极大地影响了后世文人,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那种个体人格意识受到正统思想压抑的文化传统中,李白狂放不羁的纯真的个性风采,无疑具有巨大的魅力。其次,在诗歌的艺术成就方面,李白以气挟风雷的诗作,使后世诗人为之倾倒,他那变幻莫测的想象,壮丽而优美的意象,清新明快的语言,豪放飘逸的风格,对后世诗人有巨大的吸引力,苏轼、陆游等大诗人均受其影响。他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位旷世奇才,给中国诗歌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深远的,他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是不朽的。
23、杜甫的律体诗成就
(1)律诗在杜诗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杜甫律诗的成就,首先在于扩大了律诗的表现范围。他不仅以律诗写应酬、咏怀、羁旅、宴游,以及写山水,而且用律诗写时事。尤其是晚年漂泊西南时期,诗歌创作以近体律诗为主,他把律诗的题材范围扩大到几乎与古体诗同样广阔的程度,将广阔的社会生活全面引到律诗中,形成律诗强大的生命活力。
(2)杜甫不仅对五律把握得非常纯熟,其七律的数量更是超过前人创作的总和,而且还打破了固定的谱式,创作连章体的七律组诗和拗体七律,极大地扩大了律诗的表现力。杜甫并于晚年致力于抒情诗形式的探讨,力图创造律诗独特的语言和境界,为了更完美地表达诗意,他往往改变七律的格调的语序,其高明处并不在于无视格律,而恰恰在于他能够严守格律而多变化,使格律这一个固定形式具有了活跃的生命,其声调拗峭,笔墨质实,使诗的形式之律动与诗人内在生命之律动同步合拍,是杜甫律诗的重要特点。
(3)杜甫律诗的又一成就,在于他炼字炼句上的成功。精于用字,刻划精细,在律诗中的表现最为精彩。正如刘熙载说“少陵炼神”。杜甫炼字用力之处表现在神情韵味,他善于用动词使诗句活起来,用副词使诗舒畅而富于转折;还善于用颜色字以强化某种感情色彩,用叠字以创造氛围,用双声叠韵以使诗的声调更加和谐悦耳,用俗字口语使诗读来更加亲切等等。“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是杜甫炼字的真实写照。
24、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特征
(1)杜甫目睹了唐王朝盛衰变幻,他的诗歌代表了当时的“社会良知”,以时事入诗,直面现实社会;以前所未有的广阔视野频繁地写时事。他的诗提供了史的事实,可以证史,可以补史之不足。如《兵车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三吏”、“三别”等杰出的现实主义诗篇,以爱国忧民的精神和汉乐府的优良传统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反映了社会风貌和时代精神,是时代的一面镜子。
(2)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不仅体现在那些深刻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中,也充分表现在他的家事诗、自传诗中。如其家事诗《月夜》、《羌村》、《月夜忆舍弟》等,将国恨家仇具体化,一一落在实处。杜甫的自传诗作全部是围绕着他曲折的生活经历展开的,详细描述了自己不同时期的经历和遭遇,不但十分真实,而且按年代排列,即相当于一本杜甫年谱。
(3)杜甫的现实主义精神,也突出表现在他的纪行诗中,在摹山范水中并入身世之感、生事之艰,是杜甫的创造,诗中更注重写实,除记录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外,还以随物肖形、变化多端的写实手法描绘自然山水,颇多传神之作。
25、杜诗的艺术风格(南开99、复旦05、北师大03年考点)
沉郁顿挫是杜甫早年对自己创作风格的一种描述,表示自己学力深厚、技巧娴熟,但当其历尽磨难、诗风成熟后,“沉郁顿挫”具有了忧愤深广、潜气内转而波澜老成的含义。杜甫生活的时代是个“万方多难”的时代,他不但目睹了时代的转折、社会的变化、政局的动荡、人民的苦难,而且也亲历了离乱时代的种种不幸。满目疮痍的社会现实,“无力正乾坤”的悲愤与无奈,都写入了他那作为一代“诗史”的诗歌中。所以他的一系列代表作中,反映的是一种时代加在无辜者身上的悲剧,笼罩着忧郁悲凉的气氛。而这种郁积于胸中的悲怆之情,势必形成沉郁的诗风。所以杜诗沉郁顿挫风格的形成,是安史之乱前后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是时代社会心理在杜甫诗中的反映,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动乱黑暗的社会现实,长期的生活磨难,杜甫年轻时期生气勃勃的气质消失了,逐渐为沉郁、感伤的所代替。忧国忧民、慨叹世事,愈至晚年,这种情绪愈为强烈。而杜甫又是一个极有骨气、极有良知的人,其郁积胸中之悲愤涌至口边时,又往往强咽下去,使感情变得更加深沉浑厚,给人以波澜老成之感。如其《咏怀古迹五首》、《秋兴八首》都是这方面的代表作,或即景含情,或直诉悲愤,或借古喻今,或欲说还休,沉郁回环、悲慨深沉,音情顿挫,突出表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主导风格。
除了沉郁顿挫之外,杜诗还有其他风格。胡震亨说杜甫的诗“精粗巨细,巧拙陈新,险易浅深,浓淡肥瘦,靡不毕具”,就是说的杜诗风格的多样性。风格的多样性正是伟大作家艺术上高度成熟的标志。在杜诗的多样风格中,萧散自然,是又一重要特色。闲适情趣,安静明秀的境界,细腻的景物描写,形成萧散自然的特色。杜诗的不同风格的形成,与杜甫不同时期的不同境遇,或者同一时期的不同心境似有关系。当他生活坎坷,颠沛流离,或处于战乱之中时,他的家国之思,身世之感,便自然涌出,悲歌慷慨。这时的诗,往往便表现为沉郁顿挫。长安困顿、陷落贼中、华州鄜州时期、陇蜀道上、夔州以后的诗,多数是这类风格。当他生活稍为安定时,他就写一些萧散自然的诗。成都草堂的一段时间,就有不少这类作品。
26、杜甫的地位与影响
杜甫在中国诗歌史上集大成的诗人,他对诗歌的各种艺术形式及表现方法作自己的探讨和追求,采百家之长,并加以创新,铸就自己的一家之体。杜甫对后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诗歌的艺术表现和思绪内容两个方面:第一,中唐以后,白居易、元稹继承了杜甫缘事而发、写生民疾苦的一面,且受到杜甫五言排律夹叙夹议的影响;韩愈、孟郊、李贺则受到杜甫的奇崛、散文化和炼字的影响;炼字在晚唐更发展成苦吟一派;李商隐的七律得力于杜甫七律的组织严密而跳跃性极大的技法。他们都学杜甫的一枝一节,而开拓出新的诗派。宋以后,杜甫的地位更高,他在诗史上的影响,历千年而不衰。第二,杜甫的更为重要的影响,是在思想情操方面。他的系念国家安危,同情生民疾苦,为历代士人所崇仰,在士人人格的形成上,有不可估量的影响。这种影响直至现代也历久不衰。
27、大历诗风
大历诗风,指的是大历至贞元年间活跃于诗坛上的一批诗人的共同创作风貌。大历诗歌的产生,主要出于两大诗人群体,一是以长安和洛阳为中心的钱起等“十才子”诗人,作品多为题赠送别之作;一为长期在江南任职的地方官诗人,如刘长卿、韦应物、李嘉祐、戴叔伦等,作品大多描写山水风景。这些诗人的大多数,青少年时期是在开元太平盛世度过,受过盛唐文化的熏陶;可由安史之乱引发的近十年的空前战乱,使他们的心理状体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痛定思痛,蓦然感到了自己的无能和衰老,失去了盛唐士人的昂扬精神风貌。他们的诗,不再有李白那种非凡的自信和磅礴气势,也没有杜甫那种反映战乱社会现实的激愤和深广情怀,尽管有少量作品存留盛唐馀韵,也写生民疾苦,但大量作品表现出一种孤独寂寞的冷落心境,追求清雅高逸的情调。这使诗歌创作由雄浑的风骨气概转向淡远的情致,转向细致省净的意象创造,以表现宁静淡泊的生活情趣,虽有风味而气骨顿衰,遂露出中唐面目。
28、大历诗歌的意象类型
在意象构成方面,大历诗歌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在大历诗歌中,诗人寂寞冷落的情思,多通过象征性意象或描述性意象表达出来,形成了两种意象类型。
(1)象征性的意象在刘长卿的诗里用得较多,因为他是个偏重于主观感受的诗人,一般不对特定景物作工细的描写。刘长卿诗中用得最多的是“青山”这一带有故乡居所的象征意义的意象,“青山”似乎成了诗人坎坷愁苦的人生之旅中的归宿地,一种内心深处向往的安宁的居所。此外,具有隐逸、高洁义蕴的“白云”意象,象征漂泊不定生活的“孤舟”意象,隐喻衰败消沉的“夕阳”意象,以及“芳草”、“落叶”、“沧州”、“寒山”等,在刘长卿诗里的出现频率也相当高,其情绪化的象征隐喻功能,远大于描述性和写实性。
象征性意象的特点是富于暗示性,意蕴丰富,运用时有弹性,较为方便;但也极易形成某种情绪类型的固定符号,像贴标签一样反复使用后,成为程式化的表达,陈熟老化而失去新鲜感。刘长卿的诗之所以让然觉得炼饰老到平稳而不新奇,甚至有语义雷同的毛病,与其喜用象征性意象不无关系。
(2)相较刘长卿而言,其他大历诗人更多地偏爱使用描述性意象,即采用白描手法写诗,以求意象的创新。他们追求精神和具体的写实倾向,往往是从极细微处感受体认,再逼真地描绘出带有清幽韵味的小境界。其意象多有生活中常见的山峰、寒雨、落叶、灯影、禅声、苍苔等组成,刻画极为精致细巧。在诗中运用具体的描述性意象,能保证作品的新鲜感。但要求诗人对客观世界有仔细的观察,细致入微地明辨物象,故大历诗人的写景更多的面向现实物色,甚至连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蚁穴、蜂巢等细琐事物,也作为观察描写对象。他们的眼光能深入到盛唐诗人忽略的细微角落,发现一些前人没写过的琐细幽美的自然物象和生活小情趣,开辟出新的诗境。
然而,一味地采用白描手法作诗而偏重于描述性意象,也使大历诗的境界流于浅近狭小。大历十才子的诗,虽善于运用细微清幽的自然意象,以一、两联诗句就勾勒出“诗中有画”的优美境界,但往往构不成通篇浑融一气的意境。而且不少诗作过于讲究描写技巧而显雕琢,以致有佳句而无佳篇。
29、大历十才子(河大00、人大02年考点)
指中唐大历年间在长安参加重要唱和活动的十位诗人,即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他们的创作倾向和诗风相近,其中以钱起、卢纶成就最高。大历诗人创作内容较贫乏,吟咏山水和称道隐逸是其基本主题。他们擅长五律,追求格律工稳和情韵优雅,其艺术表现特点主要有:
(1)刻画精工逼真,喜用白描手法,然而一味白描又偏重描述性意象,也使得诗境流于浅近狭小,故其作以写境界淡远、深冷、幽僻的山水诗见长。
(2)以写琐碎幽美的自然景物和生活情趣见长,以求开辟新的优美诗境,喜用细微清幽的自然意象,但往往构不成通篇浑融的意境,显出雕琢痕迹,有佳句而无佳篇。
(3)诗风以清丽空灵、省净纤巧为主要特色,情思寂寞冷落,相对盛唐而言,由壮阔变为清秀,由重气势变为重韵味,缺乏昂扬奋进的精神风貌。
30、韦应物的诗歌艺术特征(苏州大学05年考点)
韦应物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于世。他善于通过清淡幽美的山水意象,传达寂寞幽独和恬淡自适的意绪,形成高雅明净、澄淡精致的独特风格。其诗朴素浑然天成,得陶诗之真趣,以及王维。孟浩然所追求的淡泊宁静的高洁人品。他的山水诗古淡矫俗,在淡化意象、寻求空灵韵味方面,发展了王、孟诗派的表现手法,将盛唐山水诗的空静之美进一步引向萧散淡冷,反映了大历以至中晚唐一种相当普遍的审美取向。
31、刘长卿的诗歌艺术特点
刘长卿是一位地道的大历诗人。他一生多在逆境中度过。长期抑郁寡欢,使其诗歌于冷落寂寞中的情调中,又平添一些惆怅衰飒的心绪,显得极为凄清悲凉。他的诗主要是抒写怀才不遇之感、谪迁之怨和离别之情,以及描绘出山水景物。刘长卿最喜欢吟咏秋风和夕阳、人生失意的凄凉之感,融入黯淡萧瑟的诗歌意象之中,形成凄清、萧索的浓重色调,诗境清幽冷寂,饶有儋逸闲雅之趣。其诗又多写得省净流畅,既有极工整的对偶句,又有结构自然、不讲字句对仗的流水对句,整、散句搭配协调而节奏流畅,风格清冷淡远。
32、顾况与李益的诗歌特点
顾况和李益都是大历诗坛主流诗风之外,有突出特点及贡献,且对中晚唐诗影响颇大的作家。他们都出生于开、天盛世,而卒于中唐。或者由于他们的独特经历,他们的诗与大历诗风淡泊寂寞的主流情调有着不同的风貌,显示出异于同辈的艺术个性。
顾况留下来的诗中,乐府和古诗占多数。他的诗,无论古体还是今体,都受着江南民歌的明显影响,格调通俗明快,语言则有如白话,仿效民歌来反映各种社会矛盾、大胆批判现实,在内容和形式上都给中唐元、白新乐府诗以启发和影响。其诗俗中有奇,有充满怪奇的想象、怪奇的比喻的一面,为中唐韩、孟诗派所继承。在诗的表现技巧的探索、诗美的新的追求上,顾况是一位值得重视的人物。
李益是大历年间最优秀的边塞诗人,其诗较突出地表现了大历诗歌风格的两重性:既有盛唐的馀韵,也有中唐的先声,如其《送辽阳史还军》、《塞下曲》等等,均不乏英雄主义的豪情壮志,明显带有盛唐边塞诗的馀韵,说明他是最能继承盛唐边塞诗风的能手。但李益生活的时代,因不满战乱而产生的厌战情绪和哀怨感伤情绪都在急剧膨胀,反映在其边塞诗中,就形成一种低沉悲怆的情调,如其《从军夜次六胡北饮马磨剑石为祝殇辞》、《盐州过胡儿饮马泉》等诗作,无不流露出哀怨感伤的情调,既带有大历时代的特点,又开启中唐诗风。
33、韩孟诗派
韩孟诗派是中唐时期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一个重要诗歌派别,他们具有审美意识的共同趋向和艺术上的共同追求。除韩、孟之外,李贺、贾岛也被认为是这一诗派的重要诗人,此外诗派成员还有卢仝、马异、刘叉、皇甫湜等人。
(1)韩孟诗派强调文字“不平则鸣”。认为诗文来自内心不平情感的抒发,实质上就是提倡审美上的情绪宣泄。而且“和平之音”和“愁思之声”在韩愈看来都可视作“不平”之鸣,而且所谓“欢愉之辞难工”并不是说不能工,“穷苦之言易好”并不是说一定好,但前者较难表现出“鸣”的深度;而后者因饱经困苦磨难,其生命力与阻力激烈碰撞所导致的“不平”之鸣便易于惊动俗听罢了。“不平则鸣”说的另一要点在于特重诗歌是抒情功能。出于对“文”的偏重,韩愈没有把诗与文等量齐观,正是如此才使诗歌避免了成为道学工具、政治附庸的命运,才得以保持其“抒忧娱悲”、“感激怨怼”的美学品性。
(2)韩孟诗派的另一个重要观点是“笔补造化”。既要有创造性的诗思,又要对物象进行主观裁夺。十分重视心智、胆力和对物象的主观裁夺,造端命意、遣词造句则要力避流俗,觑寻“天巧”,足见韩愈的创作取向。韩愈还屡屡强调写作要“能自树立,不因循”(《答刘正夫书》),要大胆创新,“勇往无不敢”(《送无本师归范阳》)。这种理论的形成与韩愈独特富创新意识的诗歌理论以及中唐的文化取向有着紧密的关联。
(3)韩孟诗派的成员大都具有崇尚雄奇怪异的审美取向。韩诗多古体,以“象外逐幽好”和“横空盘硬语”为诗歌创作的审美追求,力戒平易油滑,着意追求狠重、怪奇、险劲的境界;孟诗则尚奇峭,诗境幽僻,风格冷硬。其他诗人因自身遭际所限,视野不够宏阔,取材偏于狭窄,大都在苦吟上下功夫,以致雄奇不足而怪异有余,诗境也多流于幽僻蹇涩,但他们却以自己的美学追求和创作实践有力地回应了韩愈的主张,强化了以“怪奇”为主的风格特点。
从“不平则鸣”到觑天巧、补造化,到明确提出雄奇怪异的审美理想,韩孟诗派形成了一套系统的诗歌创作理论。它突破了过于重视人伦道德和温柔敦厚的传统诗教,有重诗的社会功能转向重诗的抒情特质,转向重创作主体内心的展露和艺术创造力的发挥,这在诗歌理论史上是一歌值得重视的现象。
34、韩愈以文为诗的特点以及其在诗歌上的创新
韩孟诗派除了追求诗歌的雄奇怪异之美外,还大胆创新,以散文化的章法、句法入诗,融叙述、议论为一体,写出了不少“既有诗之优美,复具文之流畅,韵散同体,诗文同一”的佳作。韩愈是这方面的突出代表。作为古文学家,他熟谙古文章法,而他的尚奇精神和豪放性格也使他不惯于诗律的束缚,所以采用表现手法上较为自有的散文笔调入诗,痛快畅达地叙事抒情。比如他那首有名的《山石》:全诗单行顺接,不用偶句,不事雕琢,按照时间顺序,直书所历所见,诗人的游踪在有条不紊的叙述中一一展现出来。在结构安排上,一方面以浓丽的色彩来点染景物,一方面以清淡的笔触来抒发情怀,一种摆脱尘世牢笼完全放松的自由感、一种挣不开格律束缚追求诗歌原始美的主体精神充溢于字里行间,似散文,却又极富诗意。
韩愈不仅以散文的章法结构诗篇,而且还在诗中大量使用长短错落的散文句法,尽力消融诗与文的界限。在以文入诗的同时,韩愈还无视古典诗歌重形象、重比兴、重趣味的传统,屡屡在诗中大发议论,直接表述对人生、社会的看法,形成了以议论入诗的特点。
“象外逐幽好,横空盘硬语”是韩愈诗歌创作的一种审美追求,他的主观意识很强,才气纵横,生性好奇,用于创新。为避免诗歌因平易而流于油滑一路,在艺术上他蓄意追求狠重、怪奇、险劲的境界。如其《陆浑山火一首和皇甫湜用其韵》,把山火的狂野暴烈写得光怪陆离,其色泽之浓烈,选辞之怪癖,构辞之异样,在诗歌创作上都是前所未有的,是一种超乎常情的创造,再如《调张籍》诗亦是如此。当然,追求险怪,最终会走上以丑为美的地步,如其《答柳柳州食虾蟆》。追求非诗之诗和以丑为美,可以造成艺术表现形式的怪奇和生涩,但也易写得不像诗,毫无美感。不过,韩愈虽以文为诗,且着意搜罗奇语,多用险怪意象,但因其有真情实感的贯穿,故其诗仍不失为有感染力的佳作。
35、孟郊的苦吟风格特征
孟郊是韩、孟诗派的早期代表作家,一生命运坎坷,仕途多骞,故其诗中多患难感、忧郁感,以及人生悲剧与绝望心理交织成的幻灭感。“忧人成苦吟”、“苦吟鬼神愁”,孟诗多出自苦吟,在中唐大批寒士困顿失意的广阔社会背景下,孟郊成苦吟诗人的代表。其《赠崔纯亮》、《借车》、《寒地百姓吟》等诗,多用白描的手法,形象化的比拟,苦吟出来的经警字句,夸张地突出他所要描写的对象,很能打动读者。孟郊又是一个很有侠气的诗人,被愁苦压抑的狂放性格,对其诗歌的尚奇峭怪险颇有影响。理想的幻灭,才使他醉心于在诗中创造奇异的世界,以宣泄心中的不平,故孟诗多用凄清寒景来表现自己的贫困生活和忧愤心情,诗境幽僻,风格峭硬,渲染出浓郁的凄冷寒寂、幽僻萧索的氛围。苏轼所谓“郊寒岛瘦”,即指这种诗风。孟郊作诗中主观感受,能妙造幽微,变熟为生,化险为夷,突破“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广大自屈原以来“发愤以抒情”的精神,实践了“不平则鸣”的创造理论。
36、李贺诗歌的艺术特征(南师大00年考点)
诗歌被少年失意的李贺视为生命之所系,一方面导致他对社会不可能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另一方面则使得他的诗作融入了极为浓郁的伤感意绪和幽僻怪诞的个性特征。使表现重点从韩愈的粗猛豪横、孟郊的冷峭枯寂转向对主体心灵的全力开掘和虚幻意象的巧妙营造,由此形成了与韩、孟颇有差异的凄绝诡激的诗风,被称作“长吉体”。
李贺深受屈原、李白及汉乐府民歌的影响,多以乐府体裁驰骋想象,思诡而荒诞,语奇而入怪,在继承了韩孟诗派的险怪风格和苦吟传统的同时,在怪奇方面又远胜韩孟,这主要得力于他迥异于常人的想象。他对冷艳凄迷的意象有着特殊的偏爱,大量使用“泣”、“啼”等字词使其感情化,由此构成极具悲感色彩的意象群,使得其笔下的诸多意象都呈现出一种哀感顽艳甚或病态美的特征。为了强化诗歌意象的感染力,李贺还以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精选的动词、形容词,来创造视觉、听觉与味觉互通的艺术效果,艺术思维的逸出常轨,遣词造句的刺激狠透、修辞设色的惨淡经营,意象结构的古怪生新,乃是李贺诗歌意象创造的基本特点。此外,李贺诗又明显地追求唯美主义,成为晚唐唯美诗风的先导。
与韩愈、孟郊相比,李贺更重视内心世界的挖掘,更在重视主观化的幻想,因而具有更突出的诗人气质,其诗也成为真正的诗人之诗,并对晚唐诗风产生了更为直接的影响;但其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内容过于狭窄,情绪过于低沉,一意追求怪异,难免走向神秘晦涩和阴森恐怖。
37、刘禹锡的诗歌艺术特征
刘禹锡的诗大致分为讽喻诗、感遇诗、咏史诗和民歌体诗四类。刘大半生都在贬谪中度过,所以他的讽喻诗和感遇诗多写于被朗州期间。第一,其讽喻诗如《昏镜词》、《飞鸢操》、《聚蚊谣》等,均采用《诗经》的比兴体制,词旨隐晦而寓意深刻。第二,其感遇诗受阮籍咏怀诗影响明显,寄慨遥深而正气凛然,如其《学阮公体三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多次遭贬流放,却毫不屈服,依旧信心满怀,善于化低回哀婉之音为慷慨激越之韵,且风骨苍劲,洋溢着不屈不挠的精神。第三,咏史诗在刘禹锡诗中所占分量不大,但却是艺术上极为精湛,思想上极为深刻的优秀之作。其咏史诗多用五七言律绝的形式,用为登临历史的怀古之作,往往通过对史实有观点,通过古迹风景的描写,抒发自己的千古兴亡之感,含有精辟的议论和卓见,如其《金陵怀古》、《西塞山怀古》、《金陵五题》等。第四,他在巴山楚水见受当地民歌影响所创作的民歌体诗和杨枝词,都极富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
总之,刘禹锡的诗多写得爽朗明快,无晦涩之病;善用实典而透脱不滞,词采丰美而笔致流利,造境明丽清远而风情俊爽,有一种恢弘的气度和豪劲的骨力,风格刚健爽朗,在艺术上独辟蹊径、别树一帜。
相关话题/中国文学史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第二版考研复习指导及真题解析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考点归纳 【名词概念】建安风骨、左思风力、玄言诗、田园诗、山水诗、永明体、宫体诗、南北朝乐府民歌、志怪小说、志人小说 【主要问题】文学的自觉时代、曹植诗歌创作、阮籍诗歌特色及代表作品、太康诗风的特色、陶渊明诗歌特色及意义、鲍照诗歌的艺术风格、南朝民歌、北朝民歌、 ...文学中文行政哲学笔记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中国文学史(袁行霈)重点归纳考研笔记
第一编? 先秦文学 第一章? 先秦文学概说 先秦指的是秦统一之前的历史时期,包括原始、奴隶、封建社会初期三个阶段。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发生和发展的最初阶段,是中国文学的源头。 1.最早产生的两种文学样式是原始诗歌和原始神话。二者均是集体创作的口头文学,原始诗歌具有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特征,原 ...文学中文行政哲学笔记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2019年集美大学614中国文学史考研初试大纲
集美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614]考试科目名称:中国文学史一、考核目标(一) 考查考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基本特点、基本规律的掌握程度。(二) 考查考生对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名家名作的掌握程度。(三) 考查考生运用正确的理论、方法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进行 ...专业课大纲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山东大学2019年617中国文学史(含现当代)考研大纲
617-中国文学史(含现当代)一、考试目的《中国文学史》是中国语言文学各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基础科目之一。其目的是考察考生在汉语言文学方面的基本素养、能力以及对中国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选拔有素质、有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二、考试的性质与范围《中国文学史》要反映中国语言文学的 ...专业课大纲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闽南师范大学2019年中国文学史考研大纲
2019年中国文学史考试大纲一、基本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史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重点考查代表性作家作品、文学现象的相关问题。包括:1.中国古代文学各阶段重要作家、作品的掌握情况;2.文学作品的艺术分析与审美把握;3.各阶段重要文学理论、文学思潮。二、主要参考书目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内容 ...专业课大纲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2019年深圳大学709中国文学史考研初试大纲
一、考试基本要求中国古代文学史是汉语言文学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考试包括先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唐宋文学、元明清文学四大部分,要求考生熟练地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发展脉络、古代汉语和文学基础知识、作家作品、文学派别、文学思潮等问题,并适当追踪学科前沿研究热点,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 ...专业课大纲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中国传媒大学文史综合考研辅导讲义-中国文学史
中国传媒大学文史综合考研辅导讲义-中国文学史 中国传媒大学文史综合考研辅导讲义(部分) 中国文学史 古代 先秦文学 一、 上古神话 什么是神话P23 四大神话:女娲补天 共工触山 后羿射日 嫦娥奔月 均被收入《山海经》中 二,先秦散文 散文 甲骨卜辞 铜器铭文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162008,2009河南师范大学中国文学史考研试题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092011河南师范大学中国文学史考研试题
河南师范大学 试卷编号:B 二零一一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试卷 科目代码 : 842 名称:中国文学史 适用专业或方向: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必须在答题纸上答题,在试卷上答题无效,答题纸可向监考老师索要) 一 :解词 (每小题 5分,共 30分) 1、唐传奇 2、 《诗经》 3、唐宋派 4、 自序传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092012河南师范大学中国文学史考研试题
河南师范大学 二零一二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试卷 科目代码: 852 名称:中国文学史 适用专业或方向:文艺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戏剧与影视学 (必须在答题纸上答题,在试卷上答题无效,答题纸可向监考老师索要)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092010河南师范大学中国文学史考研试题
试卷编号:B 河南师范大学 二零一零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试卷 科目代码 : 842 名称:中国文学史 适用专业或方向: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必须在答题纸上答题,在试卷上答题无效,答题纸可向监考老师索要) 一、解词:(每小题 5分,共 40分 ) 1、乐府诗: 2、咏史诗: 3、西昆诗派: 4、 《金瓶梅》 : 5、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08袁行霈《中国文学史》(考研最全)
《中国文学史习题与参考答案》 1.先秦文学 一、填空 l.________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2.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________、嫦娥奔月,都保留在《淮南子》中。 3.神话鲧禹治水、夸父逐日、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3北京大学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三卷考点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三卷考点 文学基础真题 江西诗派 (97)唐宋八大家(98)元白体(02) 1. 王实甫的《西厢记》的思想艺术上的转变。(04) 2. 说说从元稹的《莺莺传》到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再到 3. 说说王国维的美学思想及在今天的意义。(04) 4. 简论宋诗的特质。(13) 中文系课程考试 1. 柳永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3北京大学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卷考点
中国文学史第二卷考点 文学基础考研 竹林七贤(97)孟寒岛瘦(01)《虬髯客传》(02)元白体(02)盛唐气象(15) 敦煌变文(16) 1.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98) 2. 唐传奇与宋人笔记比较。(99) 3. 论建安文学的风格。(00) 4. 论诗家三李(李白、李贺、李商隐)创作艺术上的共通性。(09) 5. 鲁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3华南师范大学2010年中国文学史(古代文学、现代文学)考研试题(回忆版)
2010年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考研试题一、汉语基础现代汉语题型:名词解释、分析描述、简答、论述名词解释考了语义场等5个,每个2分;分析描述考描述声母、韵母、分析合成词的结构、分析疑问句的类型、层次分析、歧义分析;简答考了音位变体、隶变、还有一个记不住;论述考的的层次分析三原则。古代汉语题型:名词解释、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