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生长发育
第一节 生长发育分期及各期特点
一、按年龄阶段分期
1、胚芽期:最易受基因变异和环境有害因素的影响,严重的刺激可引起流产或妊娠终止,轻度的刺激则诱发胎儿先天畸形。孕妇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导致无脑儿或唇、腭裂。(常识)
2、胎儿期(新版与胚芽期合并)
3、新生儿期:胎儿离开母体后的变化在乳牙钙化进程上留有记录,即在乳牙冠部同一时期发育的釉质上,出现较明显的横线,称发育停止线(arrest line),又称新生线(neonatal line)
4、婴儿期
5、幼儿期:龋坏、牙外伤
6、学龄前期:感染后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根尖周病)、龋病
7、学龄期:不良习惯、乳恒牙龋病
8、青春发育期
二、牙列的临床分期
(一)牙列临床分期
1、无牙期:出生至6~8个月,乳牙未萌出
2、乳牙列形成期:6~8个月至3岁,乳牙开始萌出至20个乳牙全部萌出。
3、乳牙列期:3岁至6岁,乳牙列完成至第一个恒牙萌出。
4、混合牙列期:6岁至12岁,乳恒牙替换时期。
5、恒牙列期:12岁以后,全部乳牙被替换进入恒牙列期。
(二)儿童时期的3个牙列阶段
1、乳牙列阶段:(6个月~6岁)乳牙开始萌出到恒牙萌出之前。
维护乳牙的健康完好,促进颌骨和牙弓的发育
2、混合牙列阶段:(6~12岁)乳牙开始脱落,恒牙依次萌出,一直到全部乳牙被替换完毕。
预防错畸形,早期矫治,诱导建立正常咬合关系
3、年轻恒牙列阶段:(12~15岁)全部乳牙被替换完毕,除第三磨牙外,全部恒牙均已萌出。
保护保存第一、二恒磨牙
第二节 颅面骨骼和牙列的生长发育
一、颅面骨骼的生长
前囟:胎儿出生时,颅骨的骨缝由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膜连结,在额骨和顶骨间形成一个菱形的间隙,对边中点连线约1.5~2.0cm称前囟。
二、牙齿的发育
1、时间——经过生长期(蕾状、冒状、钟状期)、钙化期和萌出期3个阶段
2、顺序——牙齿萌出顺序比牙齿萌出时间更具临床意义。
乳牙——Ⅰ→Ⅱ→Ⅳ→Ⅲ→Ⅴ
恒牙——6→1→2→4→3→5→7
3、牙齿萌出的变异——牙齿萌出时间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最常见,下颌第一前磨牙先于尖牙萌出,上颌第二前磨牙先于尖牙萌出。
生理性流涎:牙萌出时刺激三叉神经,引起唾液分泌量增加,但由于小儿还没有吞咽大量唾液的习惯,口腔又浅,唾液往往流到口外,形成所谓的生理性流涎。
三、牙列与咬的生长发育
1、无牙期(乳牙萌出前期)(ⅠA期)
相当于第一乳磨牙处有上下颌接触,其余部分均无接触,下颌只有前后运动,无侧方运动
2、乳牙咬合完成前期(ⅠC期)
出生后6~7个月牙齿开始萌出到2岁半左右全部乳牙萌出
3、乳牙咬合完成期(ⅡA期)
2岁半左右乳牙全部萌出开始到6岁左右恒牙即将萌出
(1)乳牙列的生理间隙
(2)尖牙间距离增宽
(3)第二乳磨牙末端平面
(4)乳牙切缘和面的磨耗
4、第一恒磨牙或切牙萌出开始期(ⅡC期)
(1)第一恒磨牙的萌出
(2)第一恒磨牙的关系
5、第一恒磨牙萌出结束及恒前牙萌出期 (ⅢA期)
(1)尖牙间距增加
(2)磨牙间距的变化
(3)牙弓向前生长
(4)切牙向远中萌出
(5)下切牙拥挤现象改善
6、侧方牙群替换期(ⅢB期)
(1)乳恒牙侧方牙群牙冠近远中之差:剩余间隙。
(2)侧方牙群的替换顺序
7、第二恒磨牙萌出期(ⅢC期)
第三章 牙的解剖形态与组织结构特点
第一节 乳牙的解剖形态
一、乳牙牙体形态的特点
1、乳牙牙冠之色泽呈微青白色或近白色。
2、乳牙牙冠按比例观察,近远中径
3、较大,牙冠高度较短,牙颈部明显
4、缩窄,牙冠在近颈部区有带状隆起
注:
1、乳磨牙面的牙尖或发育沟不如恒牙那样有规则,较为复杂且小窝多。窝沟的类型可分为P、V、U、I、IK和C等6型
2、乳牙之牙根与牙冠的长度比例较恒牙大,故乳牙显得很长。乳牙髓腔与牙体外形之大小比例,和恒牙相比,牙髓腔比恒牙大。乳牙冠宽短,牙颈部突出,牙根狭长
3、上颌第一乳磨牙:牙冠呈四边形;上颌第二乳磨牙:牙冠颌面似菱形,颊舌径大于远中径;下颌第一乳磨牙:牙冠颊舌径小;下颌第二乳磨牙:其宽度在乳牙中是最大的,牙冠近远中径大于颊舌径,呈长方形
二、乳恒牙的临床鉴别※
1、磨耗度:切嵴、牙尖磨耗明显。
2、色泽:乳牙色白,而恒牙微黄,更显有光泽。
3、形态:乳牙牙冠高度短,近远中径相对较大,牙冠近颈1/3处突出明显、颈部收缩等特点。
4、大小:以同名牙相比,乳牙比恒牙小。
5、排列:在完整的牙列中,可参考牙齿排列的次序以鉴别。
6、X线片:显示根分叉度大、牙根生理性吸收、髓腔宽大等乳牙的特点以及继承恒牙牙胚的位置。
三、乳牙髓腔形态
相对来讲乳牙的髓腔较恒牙者大,表现在髓室大、髓室各个壁均薄、髓角高、髓室顶和髓角多位于冠中部,根管粗、根尖孔亦大。
(1)乳前牙的髓腔形态乳前牙髓腔与恒前牙髓腔相似,多为单根管,偶见下颌乳切牙根管
分为唇、舌向二根管。
(2)乳磨牙髓腔形态
1、上颌乳磨牙颊侧髓角比舌侧髓角高,近中髓角比远中髓角接近面;
2、上下颌第二乳磨牙近中颊角最接近面;
3、乳磨牙根管口位置均靠近牙颈部髓腔之近远中壁和颊舌壁
4、根管口间之距离第一乳磨牙比第二乳磨牙小,第二乳磨牙小比第一恒磨牙小
5、乳磨牙通常都有三个根管:上颌乳磨牙有两个颊侧根管,一个舌侧根管;下颌乳磨牙有两个近中根管,一个远中根管。下颌第二乳磨牙有时可出现四个根管,其分布为近中两个根管,远中两个根管。
(3)临床意义:乳牙髓腔大,牙髓治疗效果好。由于乳牙髓腔壁薄、髓角又高,在制备洞形时,应注意保护牙髓,防止穿髓和穿出侧壁。乳牙根在替牙前3、4年即开始吸收,治疗时慎勿将吸收穿透的髓室底误认为是根管口。
第二节 乳牙的组织结构特点
一、釉质
乳牙的釉质,部分形成于胎儿时期,另一部分形成于出生后。在这两部分釉质之间
有一条明显的低矿化的生长线,即所谓新生线(neonatal hne),这是由于婴儿出生时,环
境与营养发生明显变化,使这部分的釉质发育一度受到干扰的结果。以此线为界,近牙本质侧之釉质为出生前所形成,被称为出生前釉质(prenatal enamel),近牙表面侧之釉质为出生后所形成,被称为出生后釉质(pobtnatal enamel)
二、乳牙牙根稳定期Stationary phase
自乳牙根形成至牙根开始吸收这一时期称乳牙根稳定期
临床意义:这是临床上牙髓治疗和根管治疗最有利的时期。(乳牙牙髓根尖周病治疗的最佳时期,乳牙反矫正时期)
三、乳牙的重要作用
1、有利于儿童的生长发育
2、有利于恒牙的萌出及恒牙列的形成:乳牙的存在为继承恒牙的萌出预留间隙;乳牙对恒牙的萌出具有一定的诱导作用。
3、有利于发音及保护心理
四、年轻恒牙
(1)定义:是指虽已萌出,但未达平面;在形态、结构上尚未完全形成和成熟的恒牙,称为年轻恒牙。尚未出龈之恒牙不称年轻恒牙。
(2)解剖特点及临床意义
1、牙冠高度低,牙根未完全形成,根尖孔漏斗状,髓腔宽大,根管壁薄。治疗原则:保髓,牙根正常发育。
2、年轻恒牙萌出不久,磨耗少,切缘发育结节、窝沟明显;窝沟龋预防为主
3、釉质:
①成釉细胞易受周围环境影响,发生釉质形成异常;
②釉质薄,矿化程度低,溶解度高,渗透性强,导致年轻恒牙龋蚀发展快多为急性龋。
③釉质羟磷灰石结晶小,结晶间有间隙,化学性不稳定,易于无机离子氟等结合;
④釉面横纹:釉质表面生长线所形成的细沟呈线条状横纹;
⑤釉小皮:刚萌出年轻恒牙釉质表面有薄薄的有机质膜覆盖,后经摩擦消除。
4、牙本质:无继发性牙本质;牙本质小管比成熟恒牙粗大,管周牙本质和管间牙本质矿化程度低,制备牙体时较敏感。
5、牙髓:未分化间叶细胞较多,纤维成分少,成纤维细胞多;冠部成牙本质细胞圆柱状,形成有细管结构的正常牙本质,根部成牙本质细胞立方形,形成无结构样牙本质;牙髓血管丰富,生活力旺盛,抗病、修复能力强,有利于控制感染、消除炎症—临床保髓;另牙髓活力强,炎症容易被局限呈慢性过程,加上牙髓组织疏松,根尖孔大、血运丰富,感染易扩散,应及时治疗。
6、成熟现象:年轻恒牙萌出后,表现为钙、磷、氟和氯的含量增加,CO32-减少,釉质渗透性减低,有机质含量减少,硬度抗酸性增强,比重增加,羟磷灰石结晶增大。
五、乳牙形态
1.上颌乳中切牙 形态似上颌恒中切牙。牙冠:由唇面观虽形似其后继恒牙,但牙冠宽度大于高度。唇面呈平滑状,未见唇沟。近中缘和切缘呈直线状,远中缘和颈缘稍凸,切缘由近中略向远中颈部倾斜,近中切角稍小于直角,远中切角呈钝角而边缘稍呈弧状。颈线弯曲度小,唇面近颈缘处隆起,舌面位高、宽大,延伸近达牙冠之1/2处。舌向边缘嵴细、舌颈嵴隆起度不高,故舌窝较浅,不如恒牙明显。邻面呈以牙颈线为底边的三角形。接触点在近中面是近于切角处,在远中面是位于牙冠1/2至牙冠切端1/3处。
牙根:为锥形单根,断面呈三角形,其边的大小是唇面最大,其次是近中舌面,最小
是远中舌面。牙根在根端1/2~1/3处起略向唇侧弯曲,根向之唇侧,在根端l/2部位
有一明显的纵沟。
2.上颌乳侧切牙 与上颌乳中切牙相似,但显得小而稍窄长。牙冠:宽度明显小于高度。唇面比上颌乳中切牙稍为隆起,略呈弯凸面状。切缘由近中斜向远中,近中切角呈为一小圆角,远中切角呈圆钝状。舌向之边缘嵴不发达,舌窝浅,颈嵴发育尚好。邻面亦近似三角形,不如上颌乳中切牙被压扁状的程度。
牙根:为单根,根面之唇侧无沟,根尖略屈向唇侧。
3.上颌乳尖牙 形态与恒尖牙类似。牙冠:宽度较大,粗看唇面似为五边形。近中缘近似直线状,远中缘与颈缘稍呈凸状。牙尖不如恒尖牙牙尖那样尖锐,但长而大,约占牙冠长度的一半,牙尖偏远中,近中牙尖嵴长于远中牙尖嵴,此特点恰与恒尖牙相反。近中切角略高于远中切角,稍近颈部。此外,唇面轴嵴明显,并将唇面分为近中和远中两部分。舌面中央嵴不很明显,舌隆突偏向远中。邻面呈高大于底的三角形状,由邻面观看,牙尖偏唇侧。
牙根:为三角锥形细长的单根,是乳牙单根牙中牙根最粗者,其唇面最宽,牙根较直,根尖不一定有特定的弯曲,根尖1/3处有发生向唇侧弯曲者,但发生率低于乳切牙。
4.上颌第一乳磨牙 牙冠和牙根的形态明显地小同于其后继恒牙。
牙冠:面呈四边形,颊舌径大于近远中径,近中部分的颊舌径较远中部分的颊舌径大。面颊侧缘与近中缘以锐角相交,与远中缘以直角状相交;面舌侧缘以钝角与近中缘相交,以直角状与远中缘相交。自颊尖和舌尖行向面中部之牙嵴宽,隆起也不如恒牙明显。近远中向的中央沟将颊舌侧牙尖分开。牙尖数有2尖型、3尖型和4尖型。颊面接近近中颈部处隆起,呈结节状,有颊面基底结节(tuberculum buceobasale)之称。舌面小于颊面而隆起。近中面似平面状,远中面稍隆起,比近中面小。牙颈部明显缩窄。
牙根:共3个,为近中颊根、远中颊根和腭根。三根互相分开,三根中腭根最粗大。近中颊根和远中颊根均呈近远中向的扁平状。近中颊根比远中颊根长和大,且其近中面有纵向的浅沟。
5.上颌第二乳磨牙 形态似上颌第一恒磨牙,而与其后继恒牙明显不一。牙冠:面似菱形,颊舌径大于近远中径。舌缘和远中缘似呈直线状,颊缘的近中部分突出,以圆弧状转向近中缘。有4个牙尖,近中舌尖最大,远中舌尖最小。近中颊尖比远中颊尖大,两颊尖大小之差异比恒磨牙明显。中央沟被连接远中颊尖和近中舌尖的斜嵴所切断。远中窝常呈沟状,往往与舌沟相通。颊面的结节状隆突不如上颌第一乳磨牙明显。近中颊尖大,颊沟偏向远中。舌面的舌沟深,近中舌尖大。舌面近中部有时可见隆起之结节,称之为卡氏结节(Carabelh’S tubercle)。古田提及卡氏结节在上颌第二乳磨牙的发生率为l0%左右。邻面中,远中面大于近中面,这与上颌第一恒磨牙正相反,后者是近中面宽大。牙颈部明显缩窄。
牙根:共3个,为近中颊根、远中颊根和腭根,3个根互相分开,根尖可略弯曲。
6.下颌乳中切牙 为乳牙中最小者,形态似下颌恒中切牙,但不如其所呈之细长状。牙冠:近远中径小。切缘呈水平状,唇面近切端1/2部平坦,其近中半部和远中半部的形状、大小大致相同。唇面颈部的隆起在偏近中处稍为明显。舌面边缘嵴细、低而不太明显,舌窝浅。舌面的近中缘、远中缘和颈缘似融合成一钝状的微微隆起。邻面呈三角形状,切端位于其长轴上。
牙根:细长形,横断面如稍圆的三角形,牙根的唇面多见浅细的沟,近中面最宽。根
尖稍向唇侧弯曲。
7.下颌乳侧切牙 比下颌乳中切牙稍大。形似上颌乳侧切牙,但近远中径和唇舌径均小。牙冠:切缘向远中倾斜,远中切角为一大圆钝角。舌面似为平坦,其远中边缘嵴比近中边缘嵴明显,舌窝浅。邻面呈细长的三角形,切端稍偏于此三角形之唇侧。
牙根:为单根,呈近远中向扁的圆锥形。根面在远中舌面处有一纵沟,根尖微偏向唇侧。
8.下颌乳尖牙 形似上颌乳尖牙,但显得细长。牙冠:高度稍大于宽度,牙尖比上颌乳尖牙的牙尖短,远中牙尖嵴比近中牙尖嵴长,升尖偏近中。舌面之嵴、缘均微弱,故舌窝浅。从邻面看,牙尖多与牙根的长轴一致。
牙根:为单根,呈三角锥形,近远中径稍小于唇舌径。唇面及近中面有长形下凹。根尖l/3处向唇侧弯曲者之发生率少于上颌乳尖牙。
9.下颌第一乳磨牙 外形与其后继牙恒明显不一。牙冠:面颊舌径小。由于颊面在近中部分明显地向舌侧倾斜,故近中部之颊舌径特别小。牙尖数有4尖型、5尖型和6尖型,以5尖型为多。牙尖中近中颊尖最大,远中颊尖最小。划分各牙尖的沟不明显。近中窝和远中窝较深。近中颊尖、近中舌尖之斜嵴发育明显,往往把近中窝和中央窝分开。颊面靠近近中颈部处有明显的结节,由此结节向近中颊尖有一钝的颊面嵴。舌面比颊面小,且其高度亦明显小于颊面,并有舌侧沟。邻面之近中面和远中面差异明显。近中面较平坦,高度低于远中而。远中面呈全面隆起状,面明最比近中面宽大。
牙根:共2个,即近中根和远中根,近中根较长,均呈近远中向的扁平状,两根的分开
度大。
10.下颌第二乳磨牙 形似下颌第一恒磨牙,其宽度在乳牙中是最大的。牙冠:近远中径大于颊舌径。牙尖数以5尖型为多,颊侧有3个牙尖,舌侧有2个牙尖,也有6尖型的。固有咬合面类似长方形。近中面和远中面大小之差小大。从近中面看,颊面明显地向舌侧倾斜。此牙体积大者易被误认为下颌第一恒磨牙,但下颌第二乳磨牙的近中颊尖、远中颊尖和远中尖的大小相差不大,而后者之3个牙尖中,以远中尖最小。颊面在近中颈部处可见磨牙结节,故牙颈缩窄尤为明显。位于近中颊尖和远中颊尖间之颊沟长且深。位于远中颊尖和远中尖间之远中颊沟较短。舌面的高度大于颊面。舌侧两牙尖大小差异不明显,与颊尖相比,较为尖锐。舌沟长但不如颊沟深。
牙根:共2个,即近中根与远中根。均为近远中向的扁平状。少数牙有3个根,即
远中根再分为远中颊根和远中舌根。
第四章 牙齿发育异常
第一节 牙齿数目异常
一、个别牙缺失或部分牙先天缺失
[临床表现]:
(1)可发于乳牙列,也可发生在恒牙列,恒牙列较乳牙列多见。
(2)有明显种族差异
(3)好发牙位:第三磨牙,下颌第二前磨牙、上颌侧切牙和上颌第二前磨牙。最少缺失的是第一磨牙,其次第二磨牙。
(4)单双侧都可发生,通常对称分布。
(5)缺牙数目:2颗最常见,其次是1颗牙,缺牙5颗以上的较少见。
(6)乳牙缺失主要下颌乳切牙,上颌乳切牙,乳尖牙。
[鉴别诊断]:
1、埋伏牙 埋伏牙特点:无牙,但是有牙胚。
2、外伤导致牙缺失
[治疗原则]:恢复咀嚼功能,保持良好关系
二、牙齿数目过多
[伴有多生牙的综合征]:
1、颅骨锁骨发育不全,颌骨内常有多个埋藏的多生牙。
2、Gardner综合征,又称骨瘤肠息肉综合征,除骨瘤、肠息肉、皮肤多发性表皮样囊肿或皮脂腺囊肿外,颌骨内也可有多个埋藏多生牙。
3、口面指综合征(oro-facial-digitalsyndrome)
4、腭裂患儿。
[临床表现]:
1、多生牙可在牙列中多生一个或几个牙,较少见于乳牙列,多见于混合牙列和恒牙列,其顺序是混合牙列>恒牙列>乳牙列。
2、发生部位,好发于上颌中切牙之间,其次是牙弓末端第三磨牙之后,称第四磨牙。前牙区多见,男性多于女性。
3、多生牙可位于颌骨的任何部位,有萌出口腔内的,也有阻生(占1/4),又常见在颌骨内呈明显的牙轴异常。多生牙可发生于牙弓外,唇颊侧和舌腭侧,有的甚至位于鼻腔、上颌窦内。
4、多生牙的形态变异很多,多数呈较小的圆锥形、圆柱形、三角棱形,其次为数尖融合形、结节形,也有与正常牙形态相似的
[危害]:
(1)影响恒牙的发育和萌出 ,恒牙迟萌或阻萌,出现牙间间隙、牙齿移位、邻牙扭转。
(2)与正常牙融合,或出现含牙囊肿,有的甚至引起邻牙牙根吸收。
(3)萌出于鼻腔、上颌窦内的多生牙也可出现相应部位的症状。
(4)有碍美观。
1、临床特征
①多生牙常位于 1 1 之间,偶见于上颌磨牙区和下颌双尖牙区,牙体小,呈锥体形,将两中切牙分离,影响美观,易嵌塞食物,易患邻面龋。
②个别牙缺萌常见 2 2 及 5 5 牙位→前牙间隙↑
③多数牙缺萌或全口无恒牙胚存在,可能系全身发育障碍及遗传因素有关,临床上不多见。
[治疗]:
为减少多生牙对恒牙或恒牙列的影响,应尽早发现,及时处理。
(1)萌出的多生牙应及时拔除。
(2)埋藏的多生牙,如果不产生任何病理变化,可以不处理。若需要拔除的,手术须小心,切勿损伤正在发育的切牙牙根。必要时,等切牙牙根发育完成后再拔除多生牙。
(3)当多生牙近似正常牙,或牙根有足够长度时,若因多生牙的存在造成正常切牙的牙根吸收或弯曲畸形,可拔除正常切牙而保留多生牙来代替正常切牙。
2、处理原则、方法
①拍X片。排除无法萌出的正常牙,证实确无恒牙胚存在,才能诊断为先天缺牙,对于缺牙儿童,视具体情况,进行正畸治疗或成年后修复。
②刚萌出牙,一旦发现多生牙,应及时拔除,留下间隙,自行调整或做正畸处理,否则影响美观和咀嚼功能。成年后,只要多生牙不影响咬合功能通常要保留,前牙做贴面或用光固化材料修复外形,以改善美容效果。
第二节 牙齿形态异常
一、畸形中央尖
[定义]:中央尖(centralcusp)是指在前磨牙的中央窝处,或接近中央窝的颊尖三角嵴上,突起一个圆锥形的牙尖。大多数左右侧同名牙对称性发生。
·好发牙顺序:下颌第二前磨牙>下颌第一前磨牙>上颌第二前磨牙>上颌第一前磨牙,磨牙也偶有所见
[临床表现]:
1、中央尖的高低不等,一般1~3mm。结构不一,大部分为釉质组成,中央部为薄层牙本质,并有髓角突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