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纲笔记张传玺(4)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22


占田制的意义
第一,因为占田制下农民的负担与屯田制相比,有所减轻,并解除了屯田制下军事编制的强制形式,因此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刺激农业生产的发展.第二,百姓占田无年龄之分,课田则有年龄和性别的区分,占田数又高于课田数,故可以鼓励农民占田垦荒,有利于扩大耕地面积.第三,扩大了封建国象的剥削对象,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由于占田制推行以后,大量流民垦占荒田,并申报户口,故实行数年以后,西晋的户数由246万增至377万.
但西晋的占田制只是规定了农民占有土地的最高数量,而多数农民的占田数量却远远达不到占田制的规定,但课田之数却不能因此递减,故农民的赋税负担还是十分沉重的.
五,西晋末年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与西晋的灭亡
1,李特起义与成汉建国
晋惠帝元康六年(296年)至九年,关中地区发生了一次由氐人齐万年领导的武装起义,加之连年荒旱,关陇地区的天水,略阳,扶风,始平,阴平和武都六郡的汉,氐,賨等族十多万人由于生活无着,结队南迁,涌入蜀地.这时,西晋的益州刺史赵廞图谋割据四川,便想把这十多万流民作为自己和西晋抗衡的力量.不久,赵廞又嫌流民领袖李庠,李特兄弟的势力过大,遂借故杀李庠及其子侄十余人.于是李特,李流便率流民进攻成都,杀了赵廞.晋廷又派罗尚任益州剌史.罗尚入蜀后,限期迫令流民返回故地,又暗中派兵向流民进攻.李特遂在绵竹揭旗造反,率众进攻成都.由于麻痹轻敌,李特,李流相继兵败被杀.李特之子李雄继领其众,于永安元年(304年)攻占成都,杀了罗尚,自称成都王.两年以后,即位称帝,国号大成.后来,即位的李寿又改大成国号为汉,史称成汉.东晋穆帝永和三年(347年),成汉被东晋将领桓温所灭.
2,刘渊,石勒起兵与西晋灭亡
刘渊是南匈奴单于余扶罗之孙,左贤王刘豹之子,原居并州(治今山西太原),后长期充作质子,留居洛阳,汉化极深."八王之乱"发生后,成都王司马颖欲结刘渊外助,遂遣其返回故地并州.晋惠帝建武元年(304年),刘渊称汉王.晋怀帝永嘉二年(308年),又改称皇帝,建都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北),国号汉.接着,刘渊遂率众攻晋,并对洛阳形成包围态势.永嘉四年,刘渊死,其子刘聪即位,继续进攻洛阳.次年,洛阳陷落,晋怀帝被俘.这时,西晋大臣拥立晋武帝之孙司马邺在长安称皇太子.怀帝被杀后,司马邺遂在长安称帝,是为晋愍帝.建兴四年(316年),刘聪派族弟刘曜攻入长安,俘获愍帝,西晋亡.
石勒是羯族人,世居上党武乡(今山西榆社).西晋末年,曾被掠为奴隶,卖往山东荏平为耕奴,后被免奴为客."八王之乱"发生后,石勒以十八骑造反,投奔刘渊.后经转战河南,河北,兵力增至10多万.当刘渊围攻洛阳时,西晋执政东海王越和太尉王衍曾率10万主力部队南撤,企图控据江东.行至苦县(今河南鹿邑),被石勒追及,晋军被俘后,全被坑杀.
3,东晋十六国
西晋灭亡后,司马睿在建邺(后改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在此前后,由匈奴,鲜卑,羯,氐,羌等五个少数族又相继在北方建立了成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和大夏(可简称为一成,二赵,三秦,四燕,五凉,一夏)16个割据政权,史称五胡十六国.420年,东晋大将刘裕代晋建宋,东晋灭亡.东晋十六国的历史,以淝水之战为界,可划分两个阶段.
汉国兴亡
汉国是匈奴人刘渊所建.刘渊死后,即位的刘聪于316年灭西晋.刘聪死后,其子刘粲继位.刘粲荒淫无度,朝政混乱,太后之父靳准乘机发动政变,杀死刘粲,遣使称藩于东晋.319年被石勒所灭.
前赵兴亡
318年,靳准在平阳发动政变不久,镇守长安的刘渊族子,汉相国刘曜即起兵东征,行至赤壁(今山西夏县西北)即帝位,建国号赵,后迁都长安,史称前赵.329年,前赵被石勒所灭.
后赵兴亡
后赵的建立者是羯人石勒.靳准政变后,镇守河北的石勒率部亦向平阳进击.靳准被部下杀死后,石勒攻入平阳.319年,石勒自称赵王,迁都襄国(今河北邢台),史称后赵.石勒对境内百姓实行"户赀帛二匹,租二斛"的赋税制度,剥削较轻.又大兴学校,喜爱汉族文化,优容汉族门阀著姓.并严禁酗酒,劝课农桑,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思想文化的兴盛,是十六国时期的一位杰出君主.
石勒死后,其子石弘继立.335年,石勒之侄石虎杀弘自立,又把都城迁至邺城.石虎是十六国时一个著名暴君,残忍暴虐,嗜杀成性.其子石邃更比其父有过之而无不及.349年,石虎死,诸子争权.次年,石闵乘机夺取了后赵政权,后赵亡.
冉魏兴亡
冉魏的建立者石闵,原姓冉,被石虎收为养孙后改姓.石闵灭后赵不久,即登帝位,改国号为魏,又还本宗,故史称冉魏,仍都邺.冉闵执政后,遂下令禁"六夷"携带武器,后又在邺城内大杀羯和其他少数族人,前后被杀的胡人有20多万,加深了民族矛盾.352年,冉魏被鲜卑慕容氏所灭,立国仅2年.
前燕兴亡
前燕的建立者是鲜卑慕容氏.公元285年,鲜卑族首领慕容廆统一了内迁辽西的慕容诸部,并将其迁于辽东北居住.294年,慕容廆死,其子慕容皝继立,被东晋封为燕王,后迁都龙城(今辽宁朝阳),为前燕之始.352年,继位燕王的慕容皝之子慕容儁击灭冉魏,称帝于邺,建国号燕,史称前燕.公元370年,苻秦乘前燕政治腐败之机,攻占燕都,前燕亡.
前凉兴亡
前凉的建立者是汉人张轨,他曾于晋怀帝永嘉四年(310)任凉州剌史,治所姑臧(今甘肃武威),是为前凉之始.西晋灭亡后,中州避难士人接踵而至,促进了凉州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张轨死后,其子孙张寔,张骏,张重华等相继即位.张重华在位时曾多次打败了后赵石虎的进攻,使前凉达到兴盛时期.363年,重华之弟天锡继位后,政治日衰.376被前秦所灭.
前秦兴亡
前秦的建立者苻健是氐族人,祖籍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其父苻洪曾被氐人推为首领,自称护氐校尉,秦州剌史,略阳公.后被后赵石虎迁于枋头.苻洪被石虎将领麻秋毒死后,苻健继领其众,并自枋头迁入关中,据有关陇.351年,苻键自称大秦天王,次年改称皇帝,建国号秦,史称前秦,都长安.355年,苻键死,其子苻生继立.苻生荒淫暴虐,政治日乱.357年,苻健之弟苻坚杀生自立.苻坚在汉族士人王猛的辅助下,兴利除弊,振兴纲纪,使前秦迅速强大起来,相继灭前燕,前凉和鲜卑拓跋氏建立的代国.382年,又命将军吕光进驻西域.基本统一了北方地区.
后秦兴亡
后秦的建立者姚苌是羌族人.淝水战前,曾被苻坚封为龙骧将军,率蜀军沿江东下,未及参战,苻坚即败.返回长安,姚苌遂于384年自称大秦大王,386年即帝位,国号大秦,史称后秦.其子姚兴继位后,重用汉族士人尹纬,招民垦荒,整饬吏治,使后秦达到极盛时期.姚兴死后,诸子争权,内乱迭兴.晋安帝义熙十三年(417年),东晋大将刘裕率众攻破长安,后秦亡.
大夏兴亡
大夏的建立者赫连勃勃,匈奴族人,世居代北.曾任后秦骁骑将军,安北将军,率众驻守朔方,势力渐强.晋安帝义熙三年(407年),自称大夏天王,大单于,年号龙升,定都统万(今陕西横山境内).刘裕灭后秦退回江东,勃勃乘机攻占长安.次年,在灞上即位,仍回统万.勃勃为人不但极端狂妄,而且残忍至极.他曾说:"朕方统一天下,君临万方",故把都城取名统万.他派人用铁锥检验民夫所筑统万城墙时,锥剌墙内一寸,杀筑墙民失;否则,则杀检验官吏.对制作弓矢和铠甲的工匠,也用此法检验.真是个"视民如草芥"的暴君.勃勃死后,其子赫连昌继位,428年被北魏俘获.赫连定逃奔平凉,自称夏皇帝,并于431年灭西秦.不久,大夏被吐谷浑所灭.
西秦兴亡
西秦的创建者是鲜卑族人乞伏归仁.前秦瓦解后,他于385年在苑川(今甘肃榆中)自称大单于,领秦,河二州牧.其弟乾归继位后,又改称河南王,迁都金城(今甘肃兰州).394年,乾归改称秦王,史称西秦.乾归子炽盘继位后,又迁都枹罕(今甘肃临夏).431年被夏王赫连定所灭.
后燕兴亡
后燕的建立者慕容垂,原为前燕宗室,后因与执政不合,西投前秦.淝水战后,慕容垂由洛阳返回邺城,杀前秦邺城守将符丕,于384年称燕王,两年后称帝,定都中山(今河北定县),史称后燕.407年,后燕主慕容熙被部下所杀,后燕亡.
西燕兴亡
西燕的建立者慕容冲,亦为前燕宗室.前燕灭亡后,慕容冲曾随大量鲜卑人被苻坚迁入关中.前秦灭亡后,慕容冲遂于385年在阿房(今陕西咸阳)称帝,后都长子(今山西长治),史称西燕.394年,被后燕灭亡.
北燕兴亡
北燕的建立者冯跋,是汉族人.原为后燕禁卫将军.后燕主慕容云于409年为庞臣离班所杀,冯跋自称燕天王,仍都龙城(今辽宁朝阳),史称北燕.436年,北魏攻入龙城,北燕主冯弘逃往高丽,438年,被高丽所杀,北燕亡.
南燕兴亡
南燕的建立者慕容德,原为后燕主慕容垂之弟.后燕建立后,慕容德被封车骑将军,镇守邺城.北魏攻入后燕都城中山后,慕容德移驻滑台,400年又迁广固(今山东益都西北),自称燕帝,史称南燕.410年,南燕被东晋大将刘裕所灭.
后凉兴亡
后凉的建立者吕光,是略阳(今甘肃天水东北)氐人.382年,被前秦苻坚派往西域,使西域30余国归附,被任西域校尉.淝水战前,吕光奉命东归,行至凉州,苻坚失败,吕光即称凉州牧.386年,自称大凉天王,史称后凉.403年,被后秦灭亡.
南凉兴亡
南凉的建立者秃发乌孤,是鲜卑拓跋氏的一支,曾在汉魏之际迁入河西,被称河西鲜卑.397年,乌孤先称大单于,西平王,后称武威王,迁都乐都.399年,其弟利鹿孤继位后,又迁都西平(今青海西宁).402年,其弟辱檀继位后,又迁乐都,改称凉王,史称南凉.414年,被西秦所灭.
西凉兴亡
西凉的建立者李皓,是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世为陇西大姓.后凉时曾任敦煌太守.400年,自称凉公,迁都酒泉,史称西凉.420年,被北凉所灭.
北凉兴亡
北凉的建立者沮渠蒙逊,匈奴人.后凉时曾任宿卫将军.曾推后凉建康(今甘肃高台南)太守段业为凉州牧.410年,蒙逊杀段业,自称凉州牧.次年,入主张掖,改称河西王,史称北凉.439年,被北魏所灭.
第二节 士族门阀统治的盛行
一,王与马,共天下
早在西晋末年,一些北方士族鉴于局势恶化,纷纷南迁江东.晋怀帝永嘉元年(307年),西晋执政东海王越令其侄司马睿把根据地从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移至建邺,在江南形成了以王氏和司马氏为主体的政治力量.王导清醒地看到江南士族虽有一定力量,但并没有发展成割据一方的足够势力.为了在江东站稳脚根,取得江东士族的支持,他在永嘉二年(308年)三月三日上巳这一天,特意安排了一次出游.隆重的仪仗和威严的队列,使江东士族大为震惊,便相率拜于道左,"由是吴会风靡","渐相崇奉,君臣之礼始定"(《晋书•王导传》).317年,司马睿在王导的辅助下,在建邺称晋王.次年,当晋愍帝司马邺被杀的消息传来后,司马睿正式称帝,是为晋元帝,东晋建立.因建邺和司马邺之名犯讳,故改名建康.由于王导有拥戴之功,故司马睿要他升御床共坐,故时王与马,共天下.
二,祖逖北伐
祖逖是两晋之际一位著名的北伐将领.早在他任司州主簿时,就曾与好友刘琨"闻鸡起舞",发誓要报効国家.晋末大乱以后,祖逖挟宗族数百家迁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并向时任镇东大将军的司马睿提出了带兵北伐和收复中原的请求.司马睿遂拨给他千人廪和3000匹帛,让其自行募兵.祖逖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开始了北伐战争,并接连取胜,前锋进至荥阳.正当他准备乘胜北渡黄河,扫清河朔之时,东晋政权内部发生了争权夺利的斗争,北伐受到牵制.东晋元帝大兴四年(321年),祖逖忧愤而死,北伐遂告失败.但祖逖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和忠于祖国的爱国激情却一直受到后人的歌颂和爱戴.
三,淝水之战
晋孝武帝太元八年(383年)8月,苻坚倾全国87万,号称百万大军,分路向东晋大举进攻.他曾自豪地说:"投鞭于江,足断其流",其军势之盛可以想见.东晋执政谢安以其弟谢石为征讨大都督,以其侄谢玄为前锋都督,指挥由其子谢琰和将军刘牢之率领的8万北府兵迎战.同年10月,秦军前锋都督苻融率25万兵马渡过淮水,攻占寿春,又派将军梁成率军5万,渡过淮水的支流淝水,逼洛涧以西屯驻,切断了淮水交通,不仅使援助寿春的晋将胡彬及其所率0.5万人不得东撤,而且也加强了寿春秦军的东西防务.苻坚得知胡彬被困峡石,粮草将尽的消息后,遂亲率轻骑0.8万,昼夜兼行,赶往寿春,并派人去晋营说降.谢石乘秦军尚未集结完毕,麾军渡过洛涧,将秦军驱于淝水之西,与秦军隔水对峙.接着,谢石又派人向苻融说:如秦军肯向后稍退,让晋军渡过淝水,再行决战.苻坚以为趁晋军半渡而击,必胜无疑.遂麾军稍退.这时,东晋降将,原襄阳太守朱序在阵后大喊:"秦军败了!"于是秦军大乱,不可遏止,苻融企图整顿阵势,被退军踏杀.谢石乘机发动攻势,风声鹤戾,秦军大败.
前秦投入淝水之战的兵力虽多,但军士成份复杂,离心离德,缺乏战斗力.加之前秦国内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很尖锐,并在不断发展.而东晋在大敌压境之际,君臣上下,精诚团结,民众支持,将士用命,而北府兵大都由北方侨人组成,有极强的战斗力,故能以少胜多,打败前秦.另外,苻坚轻敌麻痹,兵力分散,而晋军主帅指挥得当,很少失误,也是造成秦败晋胜的原因之一.
第三节 社会流动与江南经济开发
一,侨置与土断
侨置亦称侨州郡.东晋建立后,为了吸引更多的北方人南迁江东,遂在江东设立了很多和北方侨人原籍同名的州郡机构,并规定:只要注籍侨置州郡,就可获得免除赋役的优待,北方士族亦可继续保持原来的崇高郡望,是为侨置.
侨置推行以后,州郡纷繁,或"一郡分为四五,一县割成三四","版籍为之混乱,职方所不能记";加之北方士族兼并土地,荫庇佃客,致使财政收入日益减少.于是东晋和后来的南朝政府遂对北方侨人实行著籍输课制度,即查实户口,登记户籍,废除原来的优待政策,一律按规定收缴赋税,是为土断.东晋政府曾先后进行过四次土断,其中最著名的一次是在晋哀帝兴宁二年(364年)由桓温主持的"庚戌"(三月一日)土断.
二,江南经济开发
1.江南农业开发的表现及其历史地位
先秦与秦汉时期,江南农业虽然也有所发展,但是其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黄河流域,南方的农业区域也很稀疏,大部分地区是山林沼泽,遍布竹木茂草.那时候,黄河流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心.
六朝时,特别是东晋南朝,江南农业开发的地区明显扩大.农耕较发达的地方从江南扩展到整个长江流域,进而扩展到岭南地区与闽江流域(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形图》,如能课前准备绿色的粘贴纸,则可将相应地区标明).当时,三吴(晋时指吴兴,吴郡,会稽,今太湖流域一带)地区发展最快,逐渐成为富庶之地,洞庭湖,鄱阳湖流域和成都平原也有较大的发展.但是,南方各地发展极不平衡,还有一些地方仍较落后.那时候,土地利用率提高,南方耕地面积增加,"良田美拓,畦畎相望";耕作技术有很大的进步,施肥技术与牛耕,铁农具得到推广;水利兴修十分突出,由于江南地理环境与自然条件的需要,许多防汛,灌溉工程兴建起来;农作物品种增多,单位面积的产量也大有提高.据记载,东晋南朝的财政收入主要靠三吴,"三吴奥区,地惟河辅,百度所资,罕不自出",荆州也有"南楚之富","田土肥美".
六朝江南农业开发,不仅改变了当地的面貌,而且对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它使落后的江南逐渐追赶黄河流域,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
2.江南农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战乱频仍,大量北方人口南迁,西晋末年永嘉之乱以后,上百万中原人口迁到长江流域定居,南迁农民渴望安定地生产与生活,具有强烈的农业开发的愿望.他们的南下,不仅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而且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一些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他们共同开发南方,加速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当时,南方相对安定,一些统治者实行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他们劝课农桑,奖励耕织,安抚流民,兴修水利,为江南开发提供了较好的环境.
第九章 南北分治与对峙
第一节 南北朝政权的分治与对峙
一,南朝政权更迭
1,刘宋兴亡(420-479年)
刘宋是东晋北府兵将领刘裕于420年建立的,并改元永初,是为宋武帝.刘裕建宋后不到三年病死,其子刘义隆即位,是为宋文帝,年号元嘉.元嘉三十年间,宋文帝励精图治,出现了"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宋书•孔恭传》)的兴盛局面,被后人誉为"元嘉之治".
元嘉三十年(453年),刘宋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了"前见子杀父,后见弟杀兄"的骨肉相残的内部斗争.宋文帝想废掉太子刘劭,事泄后被刘劭所杀.接着,文帝第三子,江州剌史刘骏又率兵攻入建康,杀了刘劭.嗣后,王室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愈演愈烈,大权遂落在了中领军萧道成之手.宋顺帝升明三年(479年),萧道成代宋建齐.
2,南齐兴亡(479-502年)
萧道成原为刘裕的远支亲属,以此入仕,后升任中领军之职,掌握了禁卫军权.479年登极称帝,建国号齐,史称南齐.齐高帝萧道成在位不到四年死去,其子萧赜继位,是为齐武帝.
齐武帝死后,统治集团内部又发生了接连不断的内部斗争.最后,南齐宗室,雍州刺史萧衍率兵攻入建康,专制朝政.和帝中兴二年(502年),萧衍代齐建梁,南齐灭亡.
3,萧梁兴亡(502-557年)
萧梁的建立者萧衍原是萧道成之侄,后官至雍州剌史,镇守襄阳.南齐东昏侯萧宝卷杀其兄萧懿,萧衍遂率兵攻入建康,废杀宝卷,502年即帝位,建国号梁,是为梁武帝.
梁武帝生活简朴,勤于为政,但对其亲属却放纵贪污,故吏治腐败.他又佞信佛教,创立三教同源说,又大修佛寺,早晚礼拜,甚至还三次舍身同泰寺,表示要出家当和尚.于是,达官贵人都竟相效尤,佛教在江南得以广泛传播.由他主持修订的《梁律》繁琐庞杂,苛重无比.他还大兴土木,轻用民力.故有人评价他是"罔恤民之不存,而唯忧士之不禄."中大同二年(547年),东魏大将侯景因与执政高澄有隙,派人向梁投降.梁武帝力排众议,表示接受,又派其侄萧渊明率兵策应.结果,兵败被俘.侯景亦被高澄击败,遂率残部800多人南逃,赚取了寿阳,被梁武帝任为南豫州剌史.这时,东魏又开展外交攻势,表示要用被俘的萧渊明换回侯景,梁武帝当即示表示同意.于是侯景便暗中勾结主持长江防务的萧正德,渡过长江,迅速攻占了建康的石头城和东府城,将梁武帝围困在台城达四月之久.台城陷落后,梁武帝即病饿而死.侯景又将萧正德缢杀,于551年11月登极称帝,建国号汉.次年二月,梁荆州剌史萧绎派大将王僧辩攻入建康,击杀侯景,侯景之乱至此平息.与此同时,萧绎在江陵称帝,是为梁元帝.承圣三年(554年),西魏派兵攻入江陵,元帝被杀.次年,西魏又将萧詧在江陵扶立为帝,是为后梁.不久,王僧辩和陈霸先在建康拥立元帝之子萧方智为帝,是为梁敬帝.太平二年(557年),陈霸先废敬帝自立,梁亡.
4,阵朝兴亡(557-589年)
陈朝的建立者陈霸先原为梁末高要太守.他曾与王僧辩一起率部攻入建康,平定了侯景之乱,以功被封为扬州剌史,坐镇京口.王僧辩废梁敬帝,拥立从北齐迎回的萧渊明为帝后,霸先从京口率兵攻入建康,杀王僧辩,废萧渊明,扶敬帝即位,并打败了北齐的进攻.太平二年(557年),陈霸先又废敬帝,登上帝位,建国号陈,是为陈武帝.但陈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后主陈叔宝却是南朝有名的荒淫之君.他宠爱贵妃张丽华,又信用佞臣,政治日坏.589年,终被隋朝所灭.
5,门阀士族的盛极而衰
南朝时期,门阀士族势力盛极而衰的首要标志就是士庶之间不准通婚的界限开始被打破,出现了"婚宦失类"的现象;其次是士庶之间的界限也出现混乱,社会上已经产生了一些"昨日卑细,今日便成士族"的冒牌士族,以致"士庶不分"和"士庶合流"的现象已屡见不鲜.与此同时,寒门庶族的势力乘机崛起,其主要标志就是寒人掌机要和寒人任典签.
东晋南朝的机要官是指中书监下的中书通事舍人.东晋时期,杂用士庶,但自南朝以来,则专用寒人,且权力大增,成了实际上的宰相.典签亦称签帅,是刘宋时创设的一个官职,开始的职权是代替出任州郡重镇的宗室诸王批阅公事和照管诸王的饮食起居.后来,诸王的年龄日长,权势渐盛,争权夺利和骨肉相残的事件,史不绝书.于是,典签的权力大增,以致"威行州郡,权重藩君","诸州唯闻有签帅,不闻有剌史."总之,随着门阀士族的盛极而衰,寒门庶族乘机崛起,逐渐掌握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军权大权.这是当时地主阶级关系变动的重要内容.
南朝时期地主阶级内部出现这种阶级变动的主要原因是这一时期统治集团的内部斗争愈演愈烈和农民起义的此起彼伏,沉重打击了门阀士族势力的结果.同时,也是门阀士族本身的日益腐巧,不愿"竟智尽心,以邀恩宠",于是,军政大权遂落入寒人之手.
二,北朝政权的更替
1,北魏兴亡
北魏是鲜卑拓跋氏建立的一个封建政权.拓跋氏最早居住在今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西北10公里的大兴安岭北部东麓.魏晋时期,内迁于云中(今内蒙古托克云中故城)一带.后迁居定襄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成为塞上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378年,其首领拓跋什翼健在繁峙即代王位,具有了国家规模.386年,什翼健之孙拓跋珪乘前秦瓦解之际,在牛川(今内蒙古锡拉木伦河附近)建魏,史称北魏.397年,攻占后燕都城中山和邺城,隔河与东晋对峙.次年,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进称魏帝,是为北魏太祖道武帝.拓跋珪之孙拓跋焘继位后,于431年灭大夏,436年灭北燕,439年灭北凉,统一北方,与南朝刘宋形成对峙之势.
北魏孝文帝改革
皇兴五年(471年),北魏献文帝拓跋弘死,其子拓跋元宏继位,时年五岁,其母冯太后辅政.从太和九年(485年)开始,孝文帝曾在冯太后的支持下,先后在政治,经济和社会风俗等方面进行了一次自上而下的汉化改革,并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果.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第一,这是北魏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需要.鲜卑拓跋氏是一个兴起较晚的民族,而被征服的中原地区则早已进入了发达的封建社会."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经济情况'","为被征服者所同化"(《马恩选集》第三卷第2227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当是北魏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这场改革遂应运而生.
第二,这是北魏建国后北方各族人民长期进行阶级斗争的必然结果.北魏统治者是用野蛮的肆意屠杀和残酷的军事征服入主中原的,因而迅速地激化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各族人民曾进行多次武装起义,奋起反抗,极大地震憾了北魏的统治秩序.孝文帝为了巩固帝位,就不得不对原来野蛮的统治方式有所更张.
第三,这是北方人民长期以来进行民族融合的必然结果.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包括经济,政治和社会风俗等三个方面.
经济方面:第一,推行均田制.太和九年(485年),遣使"均给天下之田":即十五岁以上的男子每人受露田40亩,妇人20亩,奴婢同良人.丁牛一头,受田30亩,限4牛.土地宽余之处露田可加倍或加两倍授与.受田者年老或身死,则要给国家交还露田.受露田的男子又给桑田20亩或麻田10亩,妇人5亩,奴婢依良人.桑麻田皆为永业,可世代相传,并可买其不足,卖其所余.地方官于任所授给公田15顷,太守10顷,治中,别驾,县令,郡丞各有差.罢官者还田,新任者继受,严禁买卖.由于均田制并未触动大土地私有制的封建性质,故拓跋贵族和豪强地主对土地的大肆兼并并未止息,农民受田不足相当普遍.但由于均田制的实行,促进了土地的开垦,在一定程度上对土地兼并有所限制,增加了北魏的财政收入,改变了拓跋族内农,牧业的经济结构,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发展,其意义也是不可低估的.第二,变宗主督护制为三长制.北魏初年,为了拉拢和争取拥有大量荫庇户的豪强地主和世家大族,便把他们封为宗主,用以督护所属民众,是为宗主督护制.孝文帝于太和十年下令:废除宗主督护制,实行三长制:即五家为邻,五邻为里,五里为党,分别设立邻,里,党长.不但增加了财政收入,也加强了中央集权.第三,变九品混通制为新的租调制度.九品混通制是北魏初年在宗主督护制推行时的一项赋税制度.即按每个宗主的财产多寡,分为九等,按等征税.实行三长制后,孝文帝即颁布了新的租调制度:即一夫一妇调帛一匹,纳粟二石,另外,十五岁以上未婚者4人,奴婢8口,耕牛20头,并纳一夫一妇租调.由于曾被荫庇的大量民户从宗主督护制下分离出来,纳税户比前大大增加,故国家的财政收入亦有增长.
政治方面:第一,把都城从平城迁至洛阳.由于北魏初年的首都平城,地处偏北,土地瘠薄,交通不便,又是拓跋贵族聚居之地,保守势力很大,对推行改革不利.于是,孝文帝遂于太和十七年(493)借口南征南齐,遂率军迁至洛阳,并下令定都于此,并先后平定了保守势力的多次叛乱,有利于改革的大力推行.第二,改革官制.北魏初年的官名"皆拟远古云鸟之义",不仅质朴,且带有图腾余味.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遂模仿两晋南朝,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一整套新的官僚机构.第三,改革律令.孝文帝曾于太和十六年颁定新律.新律不但律文简省,而且删去了旧律中的一些残酷而又落后的刑法,在我国法制史上起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社会风俗方面:第一,禁胡服胡语,倡导着汉服,说汉话,用以消除鲜卑族和汉族在服饰和语言方面的隔阂,为进一步推行汉化改革创造条件.第二,改革丧葬风俗.孝文帝迁洛后曾下令:"迁洛之人,死葬河南,不得北还."(《魏书•高祖纪下》),改变了鲜卑族原来身死要归葬祖茔的上?第三,改姓氏.太和十二年(496年),孝文帝下令,把鲜卑族的复姓一律改为汉字单姓.如拓跋氏改为元氏,达奚氏改为奚氏,丘穆陵氏改为穆氏等

相关话题/中国古代史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串讲讲义
    中国古代史复习提纲 根据考试大纲的相关要求,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基本发展线索,我认为在中国古代史的复习中应当牢牢抓住以下这些内容。因为今年是首次全国命题,所以很难对命题作出一种有把握的推测,而且对于考生来说,应考的唯一法门就是全面地复习,而不是去盲目地对试题本身进行任何猜测。下面所列的内容基本上是严格按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9
  •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 1.郡县制;中国古代继宗法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盛行于秦汉。秦始皇把全国划分为36郡,下设县,长官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是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史称郡县制度。这一制度对巩固我们祖国的统一,对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过一定的作用。在此后两千多年的封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7
  • 张传玺中国古代史要重要问题解答汇编
    张传玺中国古代史要重要问题解答汇编 1,商鞅为什么变法?变法的内容是什么?其政治、社会作用怎样? (提示)商鞅变法的原因:①战国初年,秦是一个由贵良统治的国家,国力很弱,因而要变法图强、提高其政治地:立。②旧的土地制度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急待改革.公元前359年和前350年,商鞅主持两次变法:第一次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6
  • 中国古代史重要名词解释
    母系氏族公社 母系氏族公社是以母亲的血缘关系结成的原始社会的基本单位。它是在血缘家族进一步发展、逐步形成氏族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世界各民族普遍经历的阶段。母系氏族公社大约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新石器时代达到繁盛,并开始逐步为父系氏族公社所取代。 道德经 《道德经》,又称《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4
  • 中国古代史复习提纲详文解释
    一.重要名词 大索貌阅:隋政府为了加强对人民控制,增加赋税收入的一项措施。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索貌阅。即查对户口,并按户籍上的年龄与本人外貌相核对,看是否年龄故意报大报小,以逃避赋役。同时也清查没有报入户籍的人,不实者加以处罚,并鼓励互相检举。大索貌阅大大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也有利于加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15
  •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考研资料(超详细)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超详细) 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 一、知识归类 Ⅰ 科学技术篇 1、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及其西传 ⑴造纸术 ①西汉先后出现絮纸和麻纤维纸。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绘有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纸。 ②东汉宦官蔡伦于105年改进造纸术,制造植物纤维纸。 ③造纸术6世纪传到朝鲜、越南和日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10
  • 北京大学2005年考研真题-中国古代史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1、《续资治通鉴长编》 2、井田制 3、葵丘之会 4、限民名田5、九品中正制 6、《元和郡县图制》 7、南衙北司之争 8、庆历新政 9、探马赤军 10、票拟二、论述题(每题20分)1、汉武帝财政改革措施及作用2、隋唐以后赋役制度的主要变化3、唐代周边主要少数民族及其活动4、元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西南大学2006年考研真题-中国古代史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南开大学2004年考研真题-中国古代史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考研真题-中国古代史复试
    一.你读过哪些本专业的学术著作?请对其中的一种进行评论,并试对其中的某些重要问题或观点谈一谈自己的看法。(限800字以内)(60分)二.就你所接触的材料和知识,试谈历史学或中国古代史专业的发展趋势。(限800字以内)(40分)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考研真题-中国古代史
    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中国古代史一、名词解释(40%) 胡服骑射 董仲舒 河阴之变 府兵制 永贞革新 唐蕃会盟 绍兴和议 徐光启 萨尔浒之战 四库全书二、简述题(30%,每题各占15%) 1、简析秦朝灭亡的原因。 2、简论赵匡胤。三、1988年,费孝通先生在香港中文大学就“中华民族”问题发表演讲,提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华中师范大学1999年考研真题-中国古代史
    华东师范大学1999年中国古代史一、名词解释:(42) 周公旦 算缗与告缗 府兵制 猛安谋克 东林党 乾嘉学派二、问答题 1、简述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对北宋历史的影响。(28) 2、试述春秋、战国为“古今一大变革之会”说。(30)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中国古代史一、名词解释(35%) 夏商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考研真题-中国古代史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河南大学2006年考研真题-中国古代史
    中国通史(1949年之前)一、名词解释: 1.氏族公社2.楚汉之争3.八王之乱4.《唐律疏议》5.猛安谋克6.中国共产党第7次代表大会二、简答: 1.简述春秋时期井田制崩溃的必然性。2.简述东汉田庄经济。3.简述唐太宗和贞观之治。4.简述明朝初期加强君主集权的政治措施。5.简述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安徽大学2006年考研真题-中国古代史
    一。名词解释 1.仰韶文化 2.甲骨文 3.府兵制 4.<大唐西域记> 5.庆历新政 6.摊丁入亩二.简答题 1.简评韩非的法家学说. 2.简述汉武帝的经济政策及其作用. 3.简析唐朝三省制及其职能. 4.分析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三.论述题 1.试述中国古代儒学的发展阶段及其特征. 2.论述明初专制主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