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叙事文,有许多文学性较高的名篇。《张中丞传后叙》《柳子厚墓志铭》
4.抒情散文。《祭十二郎文》(“祭文中千年绝调”的名篇)
韩愈散文的艺术特色:
1.雄奇奔放,富于曲折变化,而又流畅明快。
皇甫提“如长江秋清,千里一道,冲飚激浪,瀚流不滞”。
苏洵也说:“韩子之文,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
2.语言有简练、准确、鲜明、生动。
A.善于创造性地使用古代词语,又善于吸收当代口语创造出新的文学语言,因此他的散文词汇丰富,绝少陈词滥调,句式的结构也灵活多变。
成语如“细大不捐”、“佶屈聱牙”、“动辄得咎”(《进学解》),“俯首帖耳,摇尾乞怜”(《应科目时与人书》),“不平则鸣”、“杂乱无章”(《送孟东野序》),“落阱下石”(《柳子厚墓志铭》)等等。
B.善于活用词性,变化句子组织,错综成文。
C.想象丰富,善于运用多种譬喻使对象突出生动。(“引物连类,穷情尽变”)
皇甫提“茹古涵今,无有端涯,浑浑灏灏,不可窥校。”
第三节 柳宗元的散文(字子厚)
思想:1.政治上,儒家的民本思想。《送薛存义序》《答元饶州论政理书》《封建论》《秦不封建论》 2.哲学上,朴素唯物论,无神论历史观的战斗性。 《天对》《贞符》《时令论上》《断刑论下》《非国语》《天爵论》《天说》
柳宗元的寓言小品:
写于贬官永州以后,采取寓言的形式,讽刺当时腐败的社会和政治。文章短小警策,含意深远,表现了杰出的讽刺才能。《三戒》(《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负版传》
艺术上,语言锋利简洁,风格严峻沉郁。善于体情察物,抓住平凡事物的特征,加以想象和夸张,创造生动的形象。大量地创作寓言,使寓言成为一种独立的、完整的文学作品,
柳宗元的传记散文:
内容上,大都取材于封建社会中那些被侮辱被损害的下层人物,往往借题发挥,通过某些下层人物的描写,反映中唐时代人民的悲参生活,揭露尖锐的阶级矛盾,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 如:《捕蛇者说》《种树郭橐驼传》《童区寄传》《张中丞传后叙》
艺术上,富有创造性。他首先是从暴露现实批判现实的角度选取人物,从而选择其重要的事件,加以适当的剪裁和必要的具体描写,这是他写作传记散文一个典型化的过程。他的作品往往突出地写出了人物的重要方面,反映出复杂的丰富的历史内容。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
内容上,往往在景物描写之中,抒写了他的不幸遭际和他对于现实的不满。他描写山水之乐,一方面借以得到精神安慰,同时也曲折地表现了他对丑恶的现实的抗议。
艺术上,文笔清新秀美,富有诗情画意。无论写动态或静态,都生动细致,精美异常。“清莹秀澈,锵鸣金石”。他描绘山水,能写出山水的特征,文笔精练而又生动。
作品:《永州八记》《钴母潭记》《钴母潭西小丘记》《义门读书记》《愚溪诗序》
他的山水游记继承《水经注》的成就,而又有所发展,为游记散文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曾仿屈原《九章》写了《惩咎赋》,严羽“唐人惟柳子厚深得骚学,韩愈、李观皆所不及。”
第四节 古文运动的影响
1.唐代古文运动的胜利,是我国散文发展的一个转折点。
打垮了骈文的长期统治,开创了一种摆脱陈言俗套、随着语言自然音节、自由抒写的文风。不仅恢复了散文的历史地位,而且把散文的实用范围推广了,使散文在传统的著书立说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了表现自己的写景、抒情、言志的广阔园地。
2.影响了张籍、元稹、白居易等的文章,以及晚唐皮日体、陆龟蒙、罗隐等人的讽刺小品。
3.中唐时代,传奇小说和古文并兴,互为影响。古文运动解放了文体,使着意好奇的传奇家,得到更自由的表现形式,因而促进了传奇小说的发展;传奇小说的题材和表现方法,也给古文家以借鉴,因而也有利于古文运动的推广和成功。
4.从晚唐五代到北宋初,古文运动实际趋向衰落,骈文恢复了统治地位。
北宋初期,柳开、王禹称、姚铉、穆修等,都标榜韩柳古文,到了中叶,在新的现实条件下,以欧阳修为首,再一次掀起了古文运动。明代唐顺之、归有光等的古文和清代“桐城派”的古文,都是以韩柳为首的唐宋古文新传统的直接继承和发展。
5.古文运动提倡“道”和“道统”,维护封建统治,为历代统治阶级及其文士所利用,这使古文即散文蒙上浓厚的封建说教的色彩,逐渐走上陈陈相因,腐朽僵化的道路。
但是韩柳的创作实践,不仅是为了“传道”或“明道”,更重要的还是以古文鸣不平,反映一定的现实社会内容,这样就起了积极的影响。
6.古文运动的理论,特别是韩愈所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论点,指导了后来无数古文家的写作,直到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第九章 中唐其他诗人
第一节 韩愈
致力于诗歌的革新,以纠正大历十才子的平庸诗风。
从创作实践来看,韩愈主要是继承李白诗的自由豪放,和杜甫诗的体格变化、“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艺术传统,独立开拓道路。和白居易着重继承杜甫现实主义精神有所不同。
思想内容:
1.关怀现实,反映人民疾苦。如《汴州乱》、《归彭城》、《龊龊》
2.《谢自然诗》、《送灵师》等诗表现了他反对佛老、斥责神怪迷信的思想。
3.咏怀、赠答诗,抒发了自己和朋友们怀才不遇或遭受贬谪的牢骚愤懑。
4.描写自然景物的诗。
例如:《山石》(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铺床拂席置羹饭,粗粝亦足饱我饥。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山红涧碧纷烂熳,时见松枥皆十围。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几?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沈德潜说韩愈七古在李杜之后能够“别开境界”。
艺术特点:1.形式上有明显的散文化的倾向。2.部分诗作表现了雄才博学、好发议论、格调拗折、造语生新的特点。3.关怀现实的态度,长篇叙事的规模,在叙事中融合抒情、议论。4.元和以后,进一步向奇崛险怪的方面发展。5. 多古诗而少近体,但有些近体诗也意境浑厚。6.(杜甫)顿挫的气势。例如:《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助教》(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影响:纠正了大历以来的平庸诗风,在中唐诗坛上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把新的语言风格、章法技巧引入诗坛,从而扩大了诗的领域;但是也带来了以文为诗,讲才学,发议论,追求险怪等不良风气。影响了中唐时代的诗人贾岛、卢仝、马异、李贺以及北宋、晚清诗人。
第二节 孟郊 贾岛
孟郊(字东野) “孟诗韩笔” 孟郊“诗骨耸东野,诗涛涌退之。”
孟郊的文学见解:
1.对大历以来那些流连光景、娱乐统治阶级的平庸浮艳诗风,深表不满,并且标举了“六义”、“风骨”的传统,强调了诗歌的政治作用。(《读张碧集》)
2.表现社会现实矛盾,人民的痛苦生活。
如《长安早春》、《长安道》《贫女词》、《织妇辞》《寒地百姓吟》
3.对当时藩镇割据,内战不息的时局,也表示忧虑和愤慨。《吊国殇》、《感怀》《伤春》
4.自述贫困穷态境遇,以及冷酷无情的世道人心。《秋怀》
5.以苦吟著名。他自述作诗的情景是:“无子抄文字,老吟多飘零。有时吐向床,枕席不解听”(《老恨》)。上面所举的那些瘦硬奇警、入木三分的诗句,都经过苦思锤炼。他的苦吟,有时也是为了追求奇险,但主要还是为了使内容表现得更深刻警辟。
韩愈说他的诗是“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夏”(《荐士》),
苏轼形容他的诗是“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有如黄河鱼,出膏以自煮”(《读孟郊诗二首》),6.有的诗也写得很平易近人。 如《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
7.也有不少表现庸俗思想或封建观念的作品。有的则虔诚地歌颂仙佛。
一般说来,韩诗比较气象阔大,孟诗比较思力深刻。
影响:北宋江西派诗瘦硬生新风格的形成。
贾岛(字阆仙) 和孟郊同以“苦吟”著名,后人更以“郊寒岛瘦”并称。
《剑客》: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姚合 有“姚贾”之称,多五律。
影响:南宋后期的“四灵”,明末的竟陵派。
第三节 刘禹锡 柳宗元
刘禹锡(字梦得)
1.抒发了自己身世遭遇的愤懑和痛苦,有的诗更直接讽刺了当朝的权贵。《戏赠看花诸君子》(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2.对时政的不满,又往往通过咏物诗表现出来。《飞鸢操》《聚蚊谣》
3.怀古作品。如《西塞山怀古》(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金陵五题》《乌衣巷》《台城》《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金陵怀古》(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作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白居易称赞“沉舟...春”一句“神妙”,“在在处处应有灵物护之”。
4.《刘梦得集》现存的两卷乐府诗,是他努力学习民歌的成绩。
A.描写爱情:《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农愁。)
B.用民歌表现劳动生活。《浪淘沙》之五(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匹晚霞。)
C.用民歌的形式来直接反映农民生活,如《插田歌》
“开朗流畅,含思宛转”,“运用似无甚过人,却都惬人意,语语可歌。”(胡震亨《唐音癸签》)当时白居易称他为“诗豪”,宋代苏轼、黄山谷,对他也很推崇。
柳宗元
1. 内容多抒发自己悲愤抑郁和离乡去国的情思。
如《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占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2.《田家》三首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
3.山水诗,情致深沉委宛,描绘细致简洁,艺术成就很高。
《南涧中题》:秋气集南涧,独游亭午时。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始至若有得,稍深遂忘疲。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去国魂已远,怀人泪空垂。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宜。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谁为后来者,当与此心期。
《渔翁》: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矣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沈德潜说柳诗得陶渊明之“峻洁”、“柳州诗长于哀怨,得骚之余意”。
姚莹:“史法骚幽并有神,柳州高咏绝嶙峋。”
第四节 李贺(字长吉)
思想内容:
1.发泄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与牢骚。“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
2.用托古讽今,比物征事的手法,或用非现实的幻想表现自己悲愤心情。
前者如《咏怀》二首,后者如《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魏官牵车走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3.另一些非现实的幻想的诗,则是在憎恨现实、无力改变现实、转而厌弃现实的情绪支配之下创造出来的。《梦天》(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4.有时他的幻想又从神仙转入鬼怪的传说。
《苏小小墓》(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油壁车,夕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
5.有时又刻意地去描写阴森恐怖的境界,如《南山田中行》、《感讽》五首之三。
6.他写了一些积极健康的作品。有的诗歌颂了边塞将士的英雄气概,如《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7.他的诗歌也接触到社会的现实矛盾。如《老夫采玉歌》(采玉采玉须水碧,琢作步摇徒好色。老夫饥寒龙为愁,蓝溪水气无清白。夜雨岗头食蓁子,杜鹃口血老夫泪。蓝溪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斜山柏风雨如啸,泉脚挂绳青袅袅。村寒白屋念娇婴,古台石磴悬肠草。)
李贺诗歌的特点:
1.内容上怨恨悲愁,艺术上虚荒诞幻,幻想意象瑰怪奇诡、层现迭出、组接自由,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有极大的主观随意性。 (忆君清泪如铅水)
2.刻意追求诗歌语言的瑰美奇俏,只字片语,必新必奇。
3.善用律、用通感,把特定的环境气氛喝主观情感注入客观景物的色彩特征之中,熔铸意象。
4.思维跳跃起伏很大,较之前人更注意表现内心情绪、感觉、乃至幻觉,而忽视客观事物具有特征和理性逻辑,与人们惯性思维程式不同,由此开辟了中国诗歌新境界。
第十章 晚唐文学
第一节 杜牧(字牧之)
1.表现了一定的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河湟》(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牧羊驱马虽戎服,自发丹心尽汉臣。惟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
《早雁》(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2.咏史诗也很著名。
A.有的诗是借历史题材讽刺统治者的骄奢荒淫。 如《过华清宫三绝句》中的两首: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B.另一些咏史作品,则带有较为明显的史论特色。
《赤壁》(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乌江亭》(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3.抒情写景的七言绝句。例如:
《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第二节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奚生)
李商隐诗的思想内容:
1.关心现实政治,对当时宦官专权的黑暗政治也很愤慨不满。如《安定城楼》(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宛雏竟未休。)
2.咏史诗,曲折地对政治问题发表意见。主要讽刺历史帝王的荒淫奢侈,引为现实的殷鉴。有的咏史是寄托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如《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3.他更多的诗,是用忧郁感伤的调子,感叹个人的沦落,世运的衰微。
《登乐游原》绝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4.最为人所传诵的,还是他的爱情诗。或名《无题》,或取篇中两字为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复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诗的特点:
1.侧重表现个人内心活动,在题材上表现了强烈的主观化倾向,把灵魂赋予景物身上,使其有一种象征色彩。
2.一贯表现一种感伤倾向,以自我为主,扩大到国家、社会,感伤是贯穿其诗的总旋律。
3.善用委婉曲折的方法,将情感表现的多层次性。
4.热衷于病态的表现手法,对没有希望的时代的绝望。
5.具有艳冶的风格色彩,流露出反抗、叛逆的精神。
艺术成就:成就最高的是近体,尤其是七律。继承了杜甫七律锤炼谨严、沉郁顿挫的特色,又融合了齐梁诗的浓艳色彩,以及李贺诗的幻想象征手法,形成了深情绵邈,绮丽精工的独特风格。在用典上,掌握了杜甫用典不啻从口出的技巧,借助恰当的历史类比,使不便明言的意思得以畅达,使容易写得平淡的内容显得新鲜。他爱情诗中还善于化用神话志怪故事,点染意境气氛,深得李贺诗神奇中见真实的想象的本领。
元好问《论诗绝句》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第三节 皮日休 聂夷中 杜荀鹤
皮日休(字逸少,后改字袭美) 《皮子文薮》
在诗歌方面,他最推崇李白、杜甫和白居易,他的文学主张受白居易的影响尤深。《文薮》的诗文便是他这种文学主张的实践。现实主义代表作:《正乐府十篇》和《三羞诗》。
《汴河怀古》(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散文方面,最推崇韩愈,他的小品文托古讽今,三言两语,一针见血,更具有强烈的战斗性。如《鹿门隐书》《读司马法》《原谤》。
聂夷中(字坦之) 诗作的两大主题:一是讽刺贵游公子。《公子家》
一是同情农民的痛苦。《伤田家》(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杜荀鹤(字彦之) 《唐风集》 专攻近体,尤其是七言律诗。
思想内容:1.广泛地反映唐末的黑暗现实和人民的灾难。
2.描写农民的悲惨命运,如《山中寡妇》(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3.对人民的同情和对那些军阀官吏的憎恨。《再经胡城县》
虽然在艺术上不够锤炼精密,但他不用典故,不堆砌词藻,而是把律诗的声律对偶和浅近通俗的语言结合起来,平易委婉,如话家常,可以说是律诗的通俗化。
第四节 陆龟蒙 罗隐
陆龟蒙(字鲁望) 著有《笠泽丛书》、《甫里先生集》。
讽刺散文:或用譬喻、寓言,借物寄讽,或用历史故事,托古刺今,都有较强的讽刺力量。如《野庙碑》、《祀灶解》、《记稻鼠》、《冶家子言》、《蚕赋》。
小诗:《筑城词》《新沙》《村夜》、《刈获》
罗隐(字昭谏)
讽刺散文:《英雄之言》、《说天鸡》、《汉武山呼》、《三闾大夫意》、《叙二狂生》、《梅先生碑》 诗歌:诗歌名句(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雪》(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咏史诗《西施》(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第五节 韦庄 司空图 (沉湎于歌舞声色或隐遁于山水田间的诗人代表)
韦庄(字端己) 长篇叙事诗《秦妇吟》、《悯耕者》
现存的诗,绝大多数是怀慕承平繁华的往日生活,或抒发及时行乐的颓放心情。这些诗,绝大多数是采用近体形式,诗风有时近于轻浮,颇有形式主义倾向。只有几首绝句,艺术上较有成就。如:《古离别》(晴烟漠漠柳参参,不那离情酒半酣。更把马鞭云外指,断肠春色在江南。)《台城》(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司空图(字表圣)
1.诗歌主要是写山水隐逸的闲情,但内容非常单薄,有形式主义的倾向。
2.在文学史上,他主要是以诗论著名。
中唐皎然《诗式》中,在论一般形式、格律问题之外,也谈到“但见性情,不睹文字”的“文外之旨”。李德裕《文章论》中,也提到“文外之意”,而且作《文箴》,以十二句韵语论文章。
司空图的主张,见于他的几封书信和《诗品》中。
《与李生论诗书》——“辨味”和“韵外之致”是司空图诗论的核心。
《诗品》——主要发挥“韵味”论。把诗歌的风格分为雄浑、冲淡、纤侬等二十四类,在各类风格中,都极力鼓吹远离现实生活体验的超脱意境。
有些描写比喻,相当形象地概括了某些诗的风格、意境。他的文字很优美,不仅音韵铿锵,而且饱含诗意。
在对具体诗人的评论中,称赞王维、韦应物的山水诗,“元白气京而力孱,乃都市豪估耳。”他的观点和热烈赞扬白居易的皮日休等现实主义诗人的理论和实践是针锋相对的。
第十一章 唐代传奇
第一节 唐代传奇兴起的原因
唐人小说之称为“传奇”,始自晚唐裴刑的《传奇》一书,宋以后人遂以之概称唐人小说。
社会条件:
1.唐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给传奇小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使它由单纯的谈神说鬼,向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发展。
2.随着商业经济的发达,市民阶层兴起,为了满足他们对文化娱乐的需要,产生了“市人小说”,为文人的传奇提供了一些新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方法。
3.唐代举子们的“温卷”,对传奇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4.佛道教义、神怪传说的流行,对传奇创作也有相当的影响。
文学自身条件:
1. 其它文学体裁对它的影响。《史记》以来传记文学的传统经验,
2. 唐代变文、俗赋、话本、词文等通俗文学的盛行,对传奇的创作也很有影响。
3. 最后,唐代古文运动与诗歌的发展,也影响传奇的创作。
第二节 唐代传奇的思想与艺术
收录:1.大都收入宋初李方等编集的《太平广记》
2.《文宛英华》、《太平御览》、《全唐文》等总集类书中也收载了一些。
3.鲁迅为“发意匡正”“斥伪返本”,曾在编成《古小说钩沈》后,选录了《唐宋传奇集》。
唐传奇的三个时期:
(一)初盛唐时期(初步发展的时期) 已逐渐注意到形象的描绘与结构的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