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传播学考研辅导班人类传播理论笔记(修改版)(3)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26


第八章符号的互动、建构和聚合理论互动理论主张,意义是在社会群体之间的互动过程中得以创制和维持的。互动建立、维持和改变了某个社群或文化中的特定成规——包括角色、模式、规则和意义等。范恩认为,互动理论整合以下几个问题的研究:群体成员如何协调他们的行为,如何理解和控制情感,现实是如何构建的,较大规模的社会结构是如何建立起来的,以及如何影响公共政策。
第一节符号互动主义
1、理论基础:所有社会结构和意义都是由社会互动所创制和维持的。
2、早期互动主义分为芝加哥学派和衣阿华派。
一、芝加哥学派
1、布鲁默—芝加哥学派的基本观点:

(1)
对人类的研究必须采取与对事物的研究完全不同的方式,研究者要努力融入对象的体验中去。

(2)
避免采用量化的科学取向,转而强调生活经历、自传、个案研究、日记、信件和间接访问。

(3)
把人们看作是具有创造性和富于创新精神的,他们能随心所欲地对不同情境做出难以预测的定义。

(4)社会和自我被视为过程,而非结构。
2、芝加哥学派
米德被认为是互动主义的始作俑者,他的论述是芝加哥学派的核心。


(1)
社会、自我和思维是米德理论中三个最为核心的概念,是社会行为的不同侧面。社会行为几乎包括了一切心理和社会性过程。

(2)
社会行为最基本形式由三元素构成:一是某个人做的最初表示;二是另一个人对此做出的回应;三是结果。结果通常是传播者所赋予行为的意义,意义由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决定的。意义和行为都是在社会交往的过程中习得的。



联合行动:涉及到群体,是由较小规模的互动行为之间的联结所组成。例如:婚姻、贸易、战争或宗教仪式。正是群体生活中的社会性创造和维护了规则,而不是由规则创造和维护了群体生活。
(3)社会:是由社会成员经过合作而完成的行为所组成的。合作:由读解他人的行为
和意图;以适宜的方式做出回应组成。意义是传播最重要的结果之一,所获得的意义是与他人交流的结果。意义符号:米德把具有共享意义的表现称为意义符号,意义符号使社会的形成成为可能。
人类用声音把这些符号表达出来,所以我们能够听到对方并彼此回应,我们既是信息的发出者,也是信息的接受者,都要经过接受信息和作出回应的过程。社会就是由人们之间的互动所构成的网络,在这个过程中,参与者运用符号给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赋予一定的意义。
(4)自我:人们把自己当作一个对象来做出回应。被类化的他者:指的是你用来观照自己的复合视角,即你站在别人的角度对自己的感知。通过与别人长期的符号互动中,形成这一自我概念。意义重大的他者:指那些与你最为亲近的人。他们意义重大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做出的回
就应会对你产生很大影响。青少年的形象:通过与意义重大的他者的互动形成的自我形象。自我概念的两个侧面:主我、客我主我:是自我中冲动性的、无组织的、无方向的和不可预测的部分。是行为的驱动力,
富于创造性的,无法预测的行为。客我:即被类化的他者,由与他人共享的具有组织性和一致性的模式所构成的。使自我的行为符合社会化规范,调适性的行为。很多人会有意改变自己的生活环境,以此来改变自我形象。
(5)思维:思维是一个过程,一个与自己进行互动的过程。这种思维能力是与自我共同发展起来的,任何一个行为都离不开思维,思维就是人们对所处情境进行解读的过程。人们会仔细地考虑现状并对未来行动进行规划,人们可以想像出各种不同的结果,对各种方案进行选择和测试。
二、衣阿华学派曼福德·库恩和赫卡尔·考奇是衣阿华学派的代表人物,认为互动理论的各个概念是具有可操作性的,强调客观的研究方法。1、两方面的创新:对自我概念进行具体化;采取量化取向。虽然库恩和他的学生坚持了基本互动理论原则。
2、理论前提:符号互动是所有行为的基础,人们通过社会性互动来处理外部环境中的事物,同时给后者赋予了意义。命名是传递事物意义的主要方式。个人不是被动的反应器,而是主动的策划者。个人把与自我的“对话”作为其行为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强调了语言在思维和传播中的重要地位。
3、事物:可以是个人现实生活中的任何一个方面。成为事物的唯一条件是个人为它命名,即运用符号再现它。这些事物都是从社会性的角度加以定义的。4、行动规划:个人对某一事物所采取的总体性行为模式。态度对个人的行动和规划起指导作用。态度是用语言表述的,因此人们可以观察并测量到他。5、导向性他者:即以某个人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他人。既可以是身边人也可以是历史

人物,总之,个人是通过他人,尤其是与那些对其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的互动来形成自己世界观的。6、自我:即个人针对自我进行的行为规划,包含了个人的身份、好恶、目标、意识形态和自我评价。自我概念是个人对其他事物做出判断时最常采用的参考框架。对态度起着引导作用。所有随后进行的行动规划都源自这一自我概念。
7、二十项陈述的自测:是一套测量自我概念的各个不同侧面的方法。有几种不同的方法来分析测试结果:排序变量;中心变量排序变量:指个人所具有的身份/认同的相对显著性。Eg把“浸礼会教徒”排在“父
亲”前,可推断其对宗教信仰要比对家庭关系的认同强烈的多。中心变量:指个人对整体性身份的认知程度。Eg受试者更易认知“美国人”这样引起共鸣的群体性分类而非一些特有的主观性的特质如“强壮”。三、互动主义的拓展(戈夫曼——在社会学理论中运用戏剧的隐喻而著名,把社会比作
舞台,人们都是台上的演员,通过表演给观众留下印象)1、最初假设:人们都要设法给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事件赋予一定的意义。2、人们对情况的定义可以分为片段和框架。
片段:指一系列动作的组合。(打开冰箱、拿出牛奶、倒进杯子、喝下去。)框架:用来定义片段的最基本的组织模式(喝点东西)框架分析:对个人如何组织自身的体验进行分析。人们借助于框架来识别和理解事件,
给生活中出现的行为赋予一定的意义。自然性的框架:指不具有导向性的自然性事件。社会性的框架:指受到一定的思维过程的控制和引导的。(如筹划一次请客)(框架就
成为我们理解自身体验的模式。)首要框架:指那些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如交谈、饮食、穿衣等。首要框架可以变为次要框架,在此,首要框架的基本组织原则被用来满足不同的目的。
比赛是一个次要框架,它模仿的“打斗”这一首要框架。我们所具有的框架中,有很大一部
分并非首要框架,而是对首要框架的模仿。3、用框架分析来观照交流行为当面相遇:人们集中精力进行交流时,就出现了当面相遇,(在侯车时,与某位乘客
进行交谈,出现当面相遇)当面相遇可以表现为语言行为,也可以表现为非语言行为。演戏:处于当面状态下的人们,轮流演戏给对方看。为了吸引听者,说话人要把某种特征展示给他们看。说话人与舞台上的演员一样,用特定的角色来展示某种性格特征。4、你只需关心你展现自我形象的种种情境。在不同场合中,你展现的形象是不同的。EG:在好朋友面前和父母面前
定义某种情况的两步骤:一是了解处于同一情况下其他人的信息,然后再提供有关自己的信息。在这一信息交换过程中,使人们了解到别人对自己的期望,这个过程通常是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再构建自己的行为,以期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5、同处于某种情况下的参与者共同展示形象,这样就形成了对这种情况概括性的定义,这种总体性的定义通常是统一的。一旦定型,就会产生道德上的压力来压制怀疑和冲突,从而维持这一定义。人们可以在这一定型的基础上进行完善,但永远不背离最初那个定型形象。
第二节符号建构理论

一、建构理论是关于社会性行为的总体性理论,由社会学家吉登斯及其追随者创制。它认为人类行为是一个生产和再生产不同的社会体系的过程。交流者按照规则有策略地采取行动来实现其目标,从而创制出新的结构,反过来会对未来的行动产生影响。
这些结构既对社会性行为产生影响,又反过来受到社会性行为的影响。
这些结构为个人提供了指导他们行为的规则,这些行为反过来又创制出新的规则,同时也在复制旧的规则。
二、人类行为的起因,长期以来有两派观点的争论:一是主张人类行为是由外部力量引起,一是强调主观意图。吉试图超越这一理论,他认为,我们有意采取某种行动,旨在实现我们的意图,同时,我们的行动也会产生一些意料之外的后果,从而建立一些新的结构,对我们今后的行为产生影响。(收拾会议室的例子)。
三、构建的三种模态:阐释或读解、道德感或得体的行为举止、行动中的能力感。这是我们用以指导行为的准则,即如何理解事物/哪些是应该做的/如何做。反过来我们自身的行为也强化了上述这些结构—阐释、道德、能力。
四、在实际生活中,你的行为不大会只受一种结构的倾向,相反,你的行为同时受到几种不同的结构性因素的影响。与此同时,你的行为也在影响这些结构性因素。这样便会产生两种结果:
一种结构可以间接产生另一种结构;一种结构的产生过程中需要建立另一种结构来对该结构起破坏作用。这是一个经典的自相矛盾的“吊诡”,通过矛盾性因素之间的辩证关系,系统会出现变化。eg任务和关系。
第三节符号聚合的过程
一、肯尼斯·伯克的认同理论
1、行为:是指有目的性的、自发性的行为;动作:是指无目的、无意义的行为。物体和动物会有动作但只有人才有行为。
2、人类是创制、运用和误用符号的动物。创制符号是为了给事物命名、运用符号是为了传播和交流;滥用符号造成不良后果。这里,符号涵盖的范围非常广,包括一系列语言和非语言的元素。
3、现实是以符号为中介来传递的。语言是行动的工具,由于人们在行动过程中需要社会性的合作,所以说语言塑造了行为。在伯克看来,语言承载着感情,人们的态度、判断和感觉都无一例外地通过其使用的语言表达出来。
4、罪感:涵盖了人们各种类型的紧张情绪,包括:焦虑、难堪、自我憎恨等。他认为符号的使用导致了罪感的产生。
罪感的三个来源:
第一个来源是负面因素:人们通过语言来进行道德训诫,他们构建了各种各样的规
则和禁忌,这些规则是不完全一致的,你遵循一条就会打破某条禁忌时罪感便产生了;第二个来源是尽善尽美原则。用语言想象出一种尽善尽美的状态,在生活中为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这种想像而努力奋斗,理想和现实的差异导致了罪感的产生;第三个来源是等级原则,为了维持秩序,人们以社会金字塔的形式来构建社会。这一构建也是通过符号来完成。竞争和分歧导致了社群等级和阶级的出现,从而引发罪感罪感是一切行为和交流背后的首要动力,人们之所以要进行交流,就是为了排遣罪感。5、同体性每个事物都具有本质或实体,实体是指事物总体上的本质或者实质。人也具有实体,而

每个人又具有不同的实体,所以任何两个人的实体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交叉的,但这种交叉又不会是完全彻底的,因此不可能实现完美无缺的交流。
无论人与人之间进行怎么样的交流,其中发挥作用的是他们共享的实体,即同体性。(在游泳池里轻松自由的交流,是因为共享了使用语言的意义)。一个有意义的符号,是通过同体性而获得共享意义的。
6、认同:总体上看,认同与同体性概念十分相似,认同的反义词是分歧。分歧以及由此产生的罪感是促成交流的最主要动力,通过交流可以促进认同,随着认同的增强,共享的意义也会增加,从而增进理解。这一过程是螺旋式上升的趋势,因此认同就成为说服和有效交流的一种方式。
人与人之间有三种认同的来源:物质性认同:通常来源于商品、占有物。理想化认同:来源于共享的主张、态度和价值观。形式上的认同:来源于交流双方对共同参与的事件的组织、安排和形式。
认同并不是一个非此及彼的现象,而是一个程度大小的问题,只有在认同大于分歧的情况下,交流才会更成功。
神秘作用下的认同:尽管存在着巨大的明显的分歧,处于社会较低层的人通常还是会认同处于上层的人。一方面,人们在他们身上看到了自己为之奋斗的尽善尽美的状态,其次,领袖人物身上表现出的神秘色彩和魅力掩盖了他们与普通民众间的巨大分歧。
7、戏剧性五元法:
行为:是由演员(动作发出者)完成的
场景:实施行为时所处的情况和背景
中介人:即演员本人
中介:中介人用来实施行为的方式或工具
目的:行为的动因,语言交流的目标、期望达到的效果等。
二、符号聚合理论(也称想像—主题分析,这是一套有关在传播过程中如何使用叙述的十分完备的理论。)
1、理论假设:人们有关现实生活的形象受到一些故事的引导,这些故事是在小规模群体的符号互动中创制出来的,反映了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并且在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形成一个个故事链。
2、想像性主题:出现在那些较长较复杂的故事中,包括人物、情节、场景和公认的中介(eg权威,某种信仰)
3、修辞性视野:是对事物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看法。在我们无法体验到的只能通过符号来了解的那些领域,修辞性视野构建了我们对现实生活的认识。
修辞性视野从来不是以完整的面目出现的,而是通过分离相关想像性主题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主题构成了谈话的核心,人们通过这样的谈话创制和链接了修辞性视野。
在某个特定的集体中,某些主题是时常被讨论的,也是人尽皆知的。想像性主题发展到这种程度,就成为幻想性典型。这些反复讲述的故事通常是关于个人集体或者社区取得的成就,采取的传奇的方式。
4、聚合现象:人们通过想像性主题形成修辞性视野,人们通过共享想像性主题而聚合到一起,并逐渐形成相同的看法。修辞性视野创制和维持了群体共享的意识。
5、修辞性视野并非只是叙述性的故事,而且还包含了某种深层结构,这种结构体现并影响了我们对现实的认识。故事中蕴含的一些主要比拟相互竞争,看哪一个最能吸引人们的注意。Eg道义性比拟,社会性比拟,实用性比拟
6、想像性主题是说服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对公共传播利用阅听群最主要的想像性主题来进行传播,通过改变、放大和增加想象性主题的方式来对想像性主题目进行扩展或修正。

对想像性主题的利用远远超出了说服的范围。作为社会关系的中介,人们利用它来创制一些叙事结构。这些结构使生命变得有意义,也使人们具有社群意识。对其进行评估的更好的方式是艺术性,即创造性、时新性和智慧。
第九章社会与文化现实理论第一节现实的社会构建(非重点)彼得·伯格和托马斯·拉克曼的《现实的社会构建》,舒茨的《社会领域的现象学》推动了这一派理论的建立,肯尼斯·格尔根将其命名为“社会构建流派”。1、理论前提:现实不是独立于人类自身之外的一系列客观的排列与组合,而是在各个集体、社群和文化之间的互动过程中构建起来的。2、理论假设:
(1)
交流行为是自发的(但是是受到意义、道德秩序、角色和规则的限制的);

(2)
知识是社会的产物(知识不是发现的客观存在,而是通过与他人的交流获得;语言及其运用方式决定了意义并对行为产生很大影响);

(3)
知识是语境化的(人们给事件赋予的意义是从特定的时间地点社会背景下进行的交流中派生出来的,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4)
理论创造了世界(学术研究不是用来发现真理的客观性工具,而是有助于人们创造新的知识);

(5)
学术研究受到价值观的影响。3、视角:观察或者思考某种事物的方式。传播视角:意味着你在观察现实是如何在人们的互动中构建起来的。

一、社会构建的一些例子(一)自我

(1)
哈瑞及其同事创立的“行为起源学”,承认自我既是个人化的,也是社会化的,研究人们如何理解自己在某一片段中的行动。“片段”(episode)即指一个可以预测的行为序列。

(2)
人们通过交流和互动创造出某一套理论,描述了某个片段的特征,预测了人们在该片段内的行为所产生的符合逻辑的结果。人们给某一片段内的事件赋予的意义引发了一系列规则的产生,这些规则对所有参与者在该片段内的行动起着指导作用。但是,由于个人对规则的理解不同,对片段赋予的定义不同,所以其行为会有不同。(eg恋人如何进入“做爱 ”这一片段)

(3)
人:是在公开场合中展示的存在,它体现的是在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和社群内建立起来的属性和特征。自我:和人相比,自我是你对自己做为人的整体性、个人化的概念。自我是一个“个人


化”的概念。
所以,人的存在具有两面性,社会性的存在(即“人”)和个人化的存在(即“自我”)。
人们关于自我的理论是通过长期与别人的交流和互动所习得的。我们所有的思想、意
图和情感都是以我们在社交过程中习得的术语来归类和命名的。由于不同的社会文化所构建的社会现实各不相同,所以“自我”概念所涉及的范围就是千差万别。
(4)自我是由处于三个不同层面上的因素所构成的。第一个层面是展示:自我的某个侧面是在公开场合展示出来,还是保持个人化的状态。

第二个层面是实现或者是资源:即自我的某些属性在多大程度上是来源于个人,或在多大程度上是来源于群体。一个人的自我不同与另一个人,是由于自我的不同侧面都具有不同的定义。
第三个层面是中介:是自我具有多大程度的主动性。
(5)所有有关自我的理论包含的三个共同因素:
首先都包含了自我意识,这就意味着人们都把自己当作是一个客体,当你思考和谈论自己的时候,你展现的是你的意识。自我概念中最重要的方面是人们在定义和实践 I1(能够了解的自我)和 I2(被了解的自我)时必须保持一致,即双重惟一性原则,即你总是得把你自己看作是你本人。
其次是中介:人们把自己视为具有意图和能够实施行动的中介。(作规划时,中介作用
明显)自传:指对个人历史和未来的感觉。(跟别人讲述自己时自传作用明显。)(二)情感情感是一种信念体系,它指导人们给所处的情境下定义,从本质上说,情感就是控制人
类感受的内在化的社会规范和准则。
(1)情感综合症:情感是由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的反应所聚合而成的,单凭某一种反应感觉到不足以定义一种情感。情感是社会构建的产物,人们是通过交流和互动来逐渐习得采取某一系列行为构建特定的情感意义,以及如何来表现这种情感。
(2)给各种情感命名,或给他们贴上某种标签,对于人们的情感体验起到了推动作用。
人们把某种情感体验称为嫉妒,而把另一种称为“孤独”,什么是“愤怒”、“恐惧”,“嫉妒”和“孤独”。人们都会构建出一定的规则。同理,如何对这些情感作出回应,人们也会构建出一定的规则,这些规则都是在人们长期的社会交流和互动中构建起来的。
(3)情感受制于四类规则:
评估规则告诉我们感情是什么,它指向何方,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行为规则告诉我们如何对情感做出回应:是隐藏,表露还是发泄;预测规则界定了情感的发展过程,持续多久?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归因规则规定了我们应当如何解释某种情感并使之合理化,如何对别人讲述它?如何在公开场合表达它?。人们是按照自身的社会建构来为情感定性的。
(三)解释
(1)
人们构建社会性现实的主要方式之一便是做出描述和解释,从而使自己的行为合理化。

(2)人类体验是无法与彼此的交流分开的,做出解释是联结交流和体验的中心环节。

(2)
从本质上说,解释就是对那些时间进行重新构建——具体说来,就是为重新读解那些事件创造出新的语境。

(3)
个人与社会是不可分割的,我们的注意力不就集中于人的“外在”行为和“内在”机制的假定关系上,即我们根本不应聚焦于个人,而是应当聚焦于人们彼此的关系。二、意义的协调与管理(coordinated management ifmeaning,CMM)

(1)
意义的协调与管理理论:它是社会构建理论中最具综合性和条理性的,整合了系统论、符号互动主义、社会构建理论、言语-行为理论和人际关系传播等领域。CMM是一种规则理论,阐明了人们如何以规则为基础来进行阐释和行动。处于某种社会条件下的人,首先要运用规则来阐释所发生的事情,然后运用规则来确定哪种行动是合适的。

(2)
组成性规则是有关意义的规则,传播者利用它来阐释和理解某个事件,规定性规则是有关行为的规则,传播者利用它来决定如何回应和采取什么行动。

(3)
语境:不论规则是关于意义的还是关于行动的,都是在一定的语境内起作用的。语境是指用来阐释和行动的参考框架。一种语境通常嵌入了另一个语境中,每一个语境都是一个更大的语境的组成部分。

四种典型语境:关系语境(群体中各个成员彼此之间的期望)、片段语境(某个事件)、自我概念语境(人对自身的定义)、原型语境(一个体现普遍真理的形象)

(4)
文本语境:任何一种被阐释的事件或者行动都可以被称为文本。(比如:交流的言辞是文本,交流者的关系是语境)文本和语境构成一个循环圈,这体现的是自反性——即每种语境都反射了其他语境,自反性总是会在某个时刻进入语境的等级体系中,由于这种体系不可能永远维持下去,在某个时刻,这一语境阶梯会走到尽头,然后从头运行。

(5)
魔圈和怪圈魔圈(charmed loop):在整个循环过程中,意义的规则能够保持一致,就称之为魔圈或是自我肯定的循环圈。

怪圈(strange loop):在循环圈的每一个节点上,阐释的规则会随着节点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出现了似是而非的矛盾状况,形成一个怪圈:即每一个环节都否定了另一个。

(6)
传播过程中,起作用的四种逻辑力(logical force)一是预兆力或是因果力:这是一种在行为之前出现的联系,人们觉得受到了某种先决条件的压力,必须以一定方式来行动。二是实践力:是一种作为行为的结果而出现的联系。指人们以特定的方式来行动,从而

导致未来出现的某种状况。三是语境力:指来自语境的压力,行为或阐释自然而然地成为语境的一部分。四是蕴含力:指以某种方式改变或者转换语境的力量。(读大学的例子)

(7)
在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是各个系统的组成部分,每个系统都有自己一套意义和行为规则。这些规则是通过社会群体中的互动而习得的。长期以来,人们将这些规则内化,用来指导自己的行为。而当某个人进入互动过程时,他无法立即知道其他参与者所使用的规则,因为,首要的任务是获得并且维持某种形式的协调。

(8)
协调:指把某个行为与其他的行为结合起来,最终使行为的排序即合适又符合逻辑:



甲以某种方式行动—>乙将此行动看作某种信息并用意义规则对信息作出阐释—>乙按照行为规则对甲做出回应—>甲按照意义规则对乙的行为进行阐释—>如果甲乙的规则结构迥异,则发现一个人的行为并未引发预期的效果—>重新调整规则直至某种程度协调。
意义的协调和管理理论最重要的贡献是:人们可以在彼此不了解的情况下取得令各方面满意的、近乎完美的协调。交流者可以运用对各方来说都是合乎逻辑的方式来组织他们的行为,但是,他们各自对当时情况的阐释和理解却有可能不同(演讲的例子)
第三节语言和文化
一、语言的相对性
1、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语言相对性假说:阐明了语言结构决定某个文化群体成员的行为和思维习惯。这个假说阐明了我们的思维过程和看待世界的方式都是由我们所使用的语义的语法结构来塑造的。
2、与社会构建理论的区别:
社构:人们能够在交流和互动过程中创制现实。
假说:现实已嵌入语言当中,现实不是“构建”出来的,而是“表现”出来的。二、精心设计的符码和限制性符码该理论阐明了日常会话所采用的语言结构是如何反映和塑造社群的假设性观念的。1、基本假设:社群内部建立起来的关系会影响到该社群使用何种类型的语言,同时,

相关话题/传播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第三版
    《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BaranS.J.DavisD.K.曹书乐译 第一部分 大众传播理论介绍共两章第一章 介绍关于媒介的三个问题(1)媒介技术的新形式提供了何种潜在的可能性,以及带来了何种威胁?(2)应该形成什么样的媒介行政管理机构或媒介产业来控制或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5
  • 2019年苏州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真题
    (苏州大学回忆版) 一、名词 长尾理论 观点市场 媒介接近权 文化霸权 数字鸿沟 二、简答 1.大公报张季鸾胡政之吴鼎昌三人的分工,办报方针及分工带来的影响(记忆不全 2.AI主持人记者和真人主持人记者的差异,记者主持人是否会被取代 三、论述 1.根据新闻自由委员会的一材料,论述事实与真相的差异,以及媒体应如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4
  • 中国新闻传播史笔记
    《中国新闻传播史》笔记 中国新闻传播史》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木铎:中国古代传播活动中一种特殊的媒介, 在夏商周时期, 有一种被称为遒人的政府官员, 木铎 摇动木铎,巡行于各地,既宣传政令又进行必要的采风。 唐代官方的新闻传媒:朝报、进奏院状、诏书、露布(中国古代特别是三国个魏晋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4
  • 新闻传播法教程(魏永征+着)PPT
    D:\网盘待更新大学资料\《新闻传播法教程》(魏永征+着)PPT.rar\《新闻传播法教程》(魏永征 著)PPT\导论.ppt D:\网盘待更新大学资料\《新闻传播法教程》(魏永征+着)PPT.rar\《新闻传播法教程》(魏永征 著)PPT\第1章 宪法规范.ppt D:\网盘待更新大学资料\《新闻传播法教程》(魏永征+着)PPT.rar\《新闻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4
  • 外国新闻传播史经典笔记
    外国新闻传播史笔记 第一章口语传播(脉络图略) 第二章文字传播(脉络图略) 一、名词解释 1、古罗马《每日纪闻》( 94、99传名):公告式的官方公报,公元前 59年,恺撒成为罗马执政官,下令每日公布元老院及公民大会的议事记录,写在议事厅外的木板上,即古罗马的《每日纪闻》。内容多为政府要事,政治性强,目的在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4
  • 外国新闻传播史考研笔记
    外国新闻传播史笔记 第一章 口语传播 第二章 文字传播 1、古罗马《每日纪闻》 (94、99 传名) :公告式的官方公报,公元前 59 年,恺撒成为罗马执政官,下令每日公布元老院及公民大 会的议事记录,写在议事厅外的的木板上,及古罗马的《每日纪闻》 。内容多为政府要事,政治性强,目的在于争取民众支持,扩 大政治影响。 2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4
  • 武大笔记郭庆光的传播学教程导学
    郭庆光的《传播学教程》笔记整理后 第一章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传播学现状:20世纪出现的一门新兴的社会科学和边缘学科,与诸科学联系渗透因而对象和研究领域不甚明确。分科领域(大众传播学、文化传播学、广告传播学等)繁荣,基础理论研究却显薄弱。 一、如何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3
  •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考研-彩色版笔记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第一章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第一节从传播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一、如何把握传播概念库利的传播定义P2;皮尔士的传播定义P2-3;施拉姆关于传播的定义P3二、传播与信息信息定义P4、社会信息的特殊性质P4-5三、传播的定义和特点传播定义:社会信息系统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人类社会传播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3
  •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解读(南开)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解读 核心知识点(括号内数字为页码) : 传播学的相关学科(1) 社会传播的特点 社会传播的特点(1-2) 精神交往理论(2) 人类传播的发 展进程(2) 信息社会(2) 信息社会 符号/意义(3) 象征性互动理论(3) 现代社会的象征 企业识 性文化(消费文化) (3)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2
  •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基础理论试题参考答案和解题思路
    传播学基础理论试题参考答案和解题思路 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广播学院) 1999年传播学基础理论试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 1、大众传播 参考答案:大众传播(mass communication)这个概念首次出现于194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的宪章中。根据传播学者梅尔文德弗勒的定义,所谓大众传播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 中,职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2
  • 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真题,新闻传播学考研参考书,复习指导
    最近一直有朋友问我一些北大传播学的复习方法,在漫长的考研结束之后,再回忆这些东西有一种提不起劲的感觉。但是想了下我这两年的考研经历,也确实积累了一些所谓的经验,干脆趁现在没事,将它写出来,一者可能会惠及一些未来走向这条路的人;二者算是为两年考研画上一个句号,作一个纪念;三者,如果不用文字记录下这些东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2
  • 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童兵详细笔记
    《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童兵)详细笔记 这个是我从网上下的了。不过不记得是在哪里下的了。现在把它发出来,希望能给考新闻的朋友们带来一些帮助。 如果原作者看到还请见谅! 绪论 拉斯韦尔公式 五W模式 谁-说了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2
  • 童兵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重点笔记记录
    绪论 拉斯韦尔公式 五W模式 谁-说了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取得了什么效果 控制研究  内容研究     媒介研究    受众研究     效果研究 一. 传播和新闻传播学 新闻传播学 研究人类新闻传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2
  • 童兵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笔记
    绪论 拉斯韦尔公式 五W模式 谁-说了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取得了什么效果 控制研究  内容研究     媒介研究    受众研究     效果研究 一. 传播和新闻传播学 新闻传播学 研究人类新闻传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1
  • 泉州师范大学文学与传播学院2019年艺术硕士考研调剂信息
    我院今年招收美术领域(书法研究方向)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18名,欢迎符合调剂要求的广大考生报考调剂。一、可调剂专业领域和研究方向 招生学院 专业代码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