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 财政政策手段主要有:国家预算、国家税收、国家信用、财政补贴等。
3、货币政策
① 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所制定的通过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手段,来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② 货币政策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扩张的货币政策、紧缩的货币政策和平衡的货币政策;
③ 货币政策的具体手段有: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存款准备金率、利率手段等。
4、收入分配政策
① 是对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进行调节的政策,是政府根据既定的目标而制定的个人收入总量及结构的变动方向,以及政府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的基本方针和原则,它包括国民收入分配总量政策、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政策和个人收入分配政策等。
② 社会主义经济中实施收入分配政策的目的是:促进国民经济的总量平衡,避免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促进分配的公平和效率,避免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调动劳动者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③ 收入分配政策是通过工资、财政预算、税收等手段实施的。
二、简答题
1、简述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的模式、目标与手段。(等于3道题!)(00年论述18分)
00论述:论述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述应实行哪些宏观调控政策和手段,使国民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宏观调控模式,则应该是既能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又能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导向性作用,实现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的有机结合。
1)宏观调控的模式
主要有两种:高度集中型的指令性计划经济模式、以间接调控为主的市场经济模式。
前者影响范围最大,持续时间最长。
后者的特征有:
① 整个宏观调控是在市场调节的基础上进行的;
② 计划的形式和作用的范围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③ 对企业的调控方式以间接调控为主;
④ 调控手段由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手段相结合,逐步转向以经济、法律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仅仅作为辅助手段。
2)宏观调控的目标
① 促进经济增长
促进经济增长,是指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一方面要紧紧抓住有利时机加快发展,有条件发展快的就尽量快一些;另一方面又要搞好综合平衡,重视比例协调,讲求效益,走出一条既有较高速度又有较好效益的国民经济发展的路子。
② 增加就业
增加就业,是指尽可能消除非自愿失业,使每个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工作的劳动者都能有平等的就业机会。要通过大力发展经济,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发展多种就业方式,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③ 物价稳定
物价稳定,是指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即将物价变动保持在经济顺畅运行所允许而居民又能承受的范围内。这是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物价总水平稳定的主要标志是:零售商品物价总指数上升的幅度应低于银行存款利率,职工生活费用指数上升的幅度应低于职工平均工资的增长幅度。
④ 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主要指资本流入、流出的平衡和进出口的平衡。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收支平衡对于社会总供求的平衡具有重要影响。应结合国内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状况,调控好国际收支的规模和结构,以保持国内总需求和国际收支的综合平衡。
3)宏观调控的手段
① 经济政策
是由政府制定的用于调整各种经济主体利益关系和指导、影响经济活动的准则和规则。它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最主要的经济政策有: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汇率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结合不同时期国民经济运行的不同态势科学而灵活地运用这些政策。
② 经济计划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离不开经济计划的指导,经济计划因而成为必要的宏观调控手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经济计划主要是指建立在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基础上的指导性计划,是体现宏观管理目标、任务、各项宏观平衡和各种基本比例关系,并由相应的指标体系和政策措施所组成的计划。这样的计划是建立在发挥市场调节作用的基础上,并以指导性计划和中长期计划为主。
③ 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法律手段主要指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一方面,国家通过经济立法,制定各种必要的经济法规,规定企业行为的基本准则和政府行为的规范,调整各方面的经济关系,保证各种经济政策、经济措施、经济合同等的贯彻执行,以保证社会生产和流通的有序进行;另一方面,政府还可通过经济司法,制止和纠正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消极现象,打击和惩办各种经济犯罪活动。
行政手段主要指依靠行政机构采用强制性的命令、指示,规定和下达带有指令性的任务或某些具体限制等行政方式调控经济的运行。在一定时期内这种手段有它存在的必要性,但也容易产生消极影响,必须谨慎使用。
2、结合我国体制转轨期的实际,分析如何综合运用金融手段和财政手段来促进国民经济的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08年论述,12分)(答案不在书上)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主题,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转轨,即从传统的、封闭的自然经济向现代化、开放化、市场化经济转轨。中国经济体制逐步由计划经济转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由封闭半封闭变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对外开放。
1)我国体制转轨时期的实际情况:
① 总供求方面看,上世纪90年代前半期,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经济过热,有通货膨胀趋势;90年代后半期,由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持续几年出现了通货紧缩的趋势,总需求小于总供给,主要表现为:物价持续下跌,社会消费占GDP的币值持续下降,净出口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年下降。
② 从结构看,失衡问题突出。我国在转轨时期,产业结构不合理,区域结构不平衡,城乡结构二元经济趋向成熟并开始向一元的现代经济转化,国有商业银行呆坏账问题严重,金融风险加大,经济运行内部各种矛盾显突。
2)政府针对以上情况采取的财政、货币手段进行调控:
① 财政手段,
1、促进总量平衡方面:
对于90年代前半期的需求大于供给状况,政府采取的是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即紧缩性投资支出和消费支出,增加税收,抑制了需求过剩的趋势,收到一定的效果;
对于90年代后半期出现的供给大于需求,经济过冷,有效需求不足,政府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扩大预算赤字,增加国债发行,加大政府支持,要通过加大政府投资带动社会投资。
2、促进结构优化方面
1、调整所有制的结构,2、调整行业结构,3、调整产品结构,4、调整技术结构。
② 货币政策,
1、促进总量平衡方面:
97年前需求过旺,采取了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97年后需求不足,采取了稳健货币政策。中央银连续多次下调利率,并开始征收利息税,同时适度增加了货币投放和信贷投放。
2、促进结构优化方面
政府通过加大货币投放和信贷投放,使结构失衡在有力资金的支持下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综上,在面对转轨时期的过程中,政府和央行要加大协调,采取“逆经济风向行事”的综合行动,当经济过冷或过热要配合采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加以控制和调节。并加强对经济形势的预测,避免事后调节,加大事前调节的力度,以保证国民经济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有哪些?(05年简答,7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不仅是重要的政治组织,同时又是重要的宏观经济管理与调控组织。
作为宏观经济管理与调控组织,政府的主要职能是:
1、经济调节。
① 政府实行科学决策,制定一定时期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规划,确定重要指导性指标。
② 政府制定并实行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在内的宏观政策,引导和调节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调节收入分配,达到发展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2、市场监管
政府通过健全法律体系,规范各类经济主体的行为,限制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维护政策的市场秩序。
3、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政府提供完善的法律、法规和基本制度与规则,以奠定市场经济顺畅运行的前提;提供道路、交通、公共卫生、义务教育等方面的建设和投资。
4、管理国有资产
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在坚持国家所有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坚持政企分开,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使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4、如何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和财政体制改革?
① 金融体制改革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积极稳妥的建立和发展资金市场,推行专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组织的企业获、商业化,同时要优化金融资源配置,进一步强化改进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职能,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使金融更好的为经济发展服务。
在已有改革的基础上,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是:
- 加快发展货币市场,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 逐步建立现代银行制度,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 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监管体系。
- 大力支持银行发展中间业务。
- 继续扩大金融对外开放。
② 财政体制改革
深化财政政策改革的重点是:
- 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加快推进财政预算制度改革
- 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 着力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
- 推行政府采购制度,规范政府公共工厂管理
- 明晰各级政府的财权和事权,进一步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 积极稳妥地推进税费改革
- 健全税收制度,强化税收征管
- 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和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提高财政保障能力,主义防范财政风险
- 严格财政管理,逐步建立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共财政框架
说明:本答案根据蹦蛙蛙的资料和最新的第四版教材修改的,删掉了里面不正确的页面标示(可能有遗漏)和星级重点评定(因为经过本人的实践检验,发现重点什么的基本都是浮云,再怎么不可能考的最后还是考了,特别是前面的原理部分,最好都掌握,因为是基础)。不过央财政经考题也的确有趋势,那就是越来越注重理解了,更多的在考察书中有的,但课后题没有涉及的问题,还有就是只考察课后题的某个方面,这就更要知道理解的重要性了。所以各位大大们,一定不要只背这个,一定要看过两遍书,理解了之后再记忆,那样记忆起来也轻松很多。还有哇,各位注意观察往年的试题,就大概可以排除一些概率很小的知识点,原则如下:1.太过时的基本不会考,考题也多少要与时俱进。2.太没有技术含量的不会考,比如单个资本这样的概念。3.央财一般不喜欢隔的太近的时间里考察相同的知识点,除非那个知识点真的是很基本,很重要(比如什么超额剩余价值之类的)。有功夫的同学还是多背点,上面的意见是针对没太多时间的同学。预祝大家考个好成绩O(∩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