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习题及参考答案(5)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27


不同)。他认为《离骚》完全符合儒家思想,甚至可上升到儒家经典的地位,他和扬雄、班固
的分歧主要表现在对“忠”“怨”的不同理解上,扬雄、班固认为《离骚》不符合儒家“忠”
“怨”的思想,而王逸则认为完全符合儒家的“忠”“怨”思想。
5、同意教材的观点。理由是:一、汉人把文人分为“文学之士”与“文章之士”,前者是指
学者(儒生),后者是指文章家,即接近于今天所说的文学家。这种传统的“文章”观念的确
立,是文学独立的重要标志。二、文学作为一个独立的部门在汉代图书的分类上也表现得很清
楚,如刘向《别录》、刘歆《七略》、班固《汉书 • 艺文志》等均把“诗赋”作为一个独立
的门类,说明文学已从学术文化中分离出来了。三、从汉代开始,出现了以专门写作文章为主
的专业文人队伍,像枚乘、司马相如、王褒等等,从《后汉书》开始,史书中已分列儒林、文
苑(或称文学)两传。


                                   第五章
一、    填空题:
1、    思想、文学
2、    《典论 • 论文》
3、    《文赋》、文学创作
4、    缘情、体物
5、    提倡繁富奥博之文,讲究华艳雕饰;主张德行与文章并重;主张今胜于古
6、    文笔之争、永明声律论
7、    沈约、谢眺、王融、周顒
8、    “平、上、去、入”;“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
9、    文学和非文学
10、    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
二、    解释概念:
1、    指魏晋时期以老庄思想为骨架的一种特定的哲学思潮,它所讨论的中心为“本末有无”问
题,即有关天地万物存在的根据问题,也就是说关于远离“世务”和“事物”的形而上学本体
论的问题。
2、    曹丕提出的关于文学创作与作家的气质、才性关系的理论。认为作家的气质、才性是先天
的禀赋,是不可“力强而致”的,这是决定文学创作的重要因素。这一思想和传统的“有德者
必有言”“文以德为主”的思想有了很大不同,对文学本质的认识更深入了,对后世严羽的“
别材”“别趣”说产生了很大影响。
3、    陆机提出的关于诗歌本质的学说。认为诗歌应该语言精美,富有文采,特别强调了诗歌抒
发情感的特征,这是对先秦以来传统的“诗言志”理论的重大发展。从先秦的强调伦理道德思
想,到强调情感特征,这是文学观的重大变化。“诗言志”重在表现社会思想,“诗缘情”重
在表现一己悲欢之情。
4、    南齐永明时,由沈约、谢眺等人提出的关于诗歌语言的声音、韵律的理论。这是对诗歌语
言形式美的理论总结,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但在当时,是有不同看法的,如钟嵘就认为过
份讲究声律,文学创作就会受到束缚,就会影响“自然英旨”的产生。
5、    南朝时的文笔之争,是对文学与非文学的进一步认识。最早刘勰提出“有韵为文,无韵为
笔”;萧统在《文选序》中提出选文标准是“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梁元帝萧绎在《金
楼子• 立言》中说“至如不便为诗如阎纂,善为章奏如伯松,若此之流,泛谓之笔”,“至
如文者,唯须绮觳纷披,宫徵靡曼,唇吻遒会,情灵摇荡”等,或从实用非实用、思维方式、
语言形式等方面来区分文笔,说明这一时期人们对文学特征的认识相当深刻了。
三、    翻译:
1、    形象表达意思,语言描画形象。穷尽意思最好用形象,穷尽形象最好用语言。语言生成形
象,所以依靠语言就可以观察形象;形象生成意思,所以依靠形象就可以体味意思。意思通过
形象来表现,形象通过语言而显著。所以语言用来描画形象,得到形象就可以忘掉语言,形象
用来表现意思,得到意思就可以忘掉形象。
2、    作文以气质、才性为主,文气有清、浊之分,不可勉强得到。譬如音乐,曲谱虽然相同,
节奏同一法度,但运用声气的技巧是不同的,即使是父亲、兄长,也不能传授给儿子或弟弟。

3、    作文开始构思时,不看不听,精神内敛,深入思考,广泛探求。精神飞跃,心与物游。文
思来时,情思象初升的太阳那样,由微明而逐渐鲜明,物象以清晰的形态而纷至沓来。吸收群
书的精华,在创作时倾泻出来。创作思路一打开,可以驾着想象的翅膀上到天渊,下到地泉而
自由驰骋。文思迟钝时,象游鱼衔钩,迟迟不肯出水;文思敏捷时,如飞鸟中箭,一下子从云
端坠落下来。百世阙文,千载遗韵,都可兼收并蓄,为我所用。朝花已谢,夕秀待开。想象跨
越时空,古今四海尽在胸中。
4、    古代的学者有两种,现在的学者有四种。孔子门徒,互相传授,精通圣人经典的,叫儒。
屈原、宋玉、枚乘、司马相如等人,只创作辞赋,叫文。现在的儒,博通子书和史书,只能了
解其中的事实,不能懂得道理的,叫学。至于不善写诗的象阎纂,善于写章奏的象伯松之流,
叫笔。吟咏情性,流连哀思的,叫文。学者大多不善联缀辞藻,只能死守章句,缺乏变通和主
见。不能判定礼乐的是非,不能辨别经教的宗旨,只能陈述前人之说,引经据典,然而能探本
求源,也很可贵。笔者,下比之于抒情之文,则它并不能成为有文学价值的作品,上比之于学
者的经史,则它并不能得到儒者的义理所在。但却可以显示作者的智慧和语言技巧。至于文者
,必须文采繁富,声音动听,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所以说古代的文笔,现在的文笔,其含义
是不同的。
四、    问答题:
1、    魏晋时期文学观念的变化,首先表现在创作主题的变化。有先秦两汉的政治教化主题变为
个人悲欢遭际,或者说由社会思想主题变为个人情感主题;其次,重视作家的创作个性。魏晋
名士,不受名教束缚,放浪形骸,率性而为,任其自然,这种个性自由发展的风气,极大地促
进了当时文学创作和文学思想的变化。第三,重视文学创作本身特点与规律之研究。如曹丕的
“文气”说,陆机的“缘情”说等。
2、    魏晋玄学的言意之辩,首先对后人把握审美观照的特点,提供了启发。启发人们认识到审
美观照往往表现为对于有限物象的超越。审美观照离不开具体物象,但又不受具体物象的局限
,而是要伸向无限的宇宙、历史、人生。启发人们认识到,审美观照往往表现为对于概念的超
越。或者说人们的美感往往是不能用概念来表达的。其次,对于文学艺术家认识艺术形式美和
艺术整体形象之间的辨证关系,给了很大启示。艺术的形式美不应该突出自己,而应该否定自
己,从而把艺术的整体形象突出地表现出来。如唐代皎然在《诗式》中说“但见性情,不睹文
字,盖诗道之极也。”最后,这种言、象、意的理论,还为后世的“意境”理论提供了理论基
础。如何用有限的语言去塑造虚实相生的形象,从而获得无穷的意蕴。
3、    鲁迅先生说“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认为曹丕的时代是“为艺术而艺
术”的时代,也就是说曹丕的时代已比较清醒地认识到文学的本质特征。如《典论 • 论文》
中提出的“文气”说,就认为作家的先天禀赋,包括才气对文学创作十分重要。这和先秦两汉
所说的“有德者必有言”就有很大区别,曹丕似乎已朦胧地认识到文学创作中想象、直觉、情
感等先天因素的作用,这可能正是后来严羽“别材”“别趣”说的滥觞。再如他提出的“诗赋
欲丽”说,鲁迅先生说“但华丽好看,却是曹丕提倡的功劳”,这和传统的政治教化说就有很
大区别。这是由强调文学艺术“善”的价值向“美”的价值的一次质的飞跃。
4、    陆机的文艺思想比较集中地表现在他的《文赋》中。首先,他对文学创作中形象思维有比
较深刻的认识,如“精骛八极,心游万仞”一段,就是说艺术构思中的形象思维问题,后来刘
勰的《神思》篇可能正源于此。其次,他提出著名的“缘情”说,具有开一代风气的重大意义
,这和传统的“诗言志”说,几乎是针锋相对的,认为诗歌不仅是言说社会思想的,更重要的
是抒发一己悲欢之情的,对诗歌的情感性特征有了深刻的认识。其外,在风格论、表现方法论
等方面的思想都有超越前人的地方。


第六章
一、    填空题:
  1、《文心雕龙》、50、五篇总论及二十篇文体论、二十篇创作论及五篇批评论发展论等。
  2、以儒家思想为主而兼有佛道思想
  3、道是其内容,文是其表现形式。故提出“文以明道”说。
  4、隐、秀;隐、秀。
  5、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繁褥、壮丽、新奇、轻靡。
  6、才、气;学、习。
  7、设情以位体、酌事以取类、撮辞以举要。
     8、原始以表末、释名以彰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
9、世情;时序。
10、《通变》;《时序》。
11、位体、置辞、通变、奇正、事义、宫商。
12、贵古贱今、崇己抑人、信伪迷真。
二、    解释概念:
  1、刘勰的文学本质观,文本于道的意思。“道”的内容,从广义的文所体现的道来说,是
指宇宙万物内在的普遍自然规律,是接近于老庄所说的哲理性的自然之道的。但从狭义的人文
所体现的道来说,则是指具体的儒家的社会政治之道。
     2、刘勰关于艺术思维的理论。认为艺术思维是“神与物游”,即始终伴随着具体物象;
是“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即始终伴随着情感;是“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
焉动容,视通万里”,即始终伴随着丰富的想象。
     3、刘勰关于文学形象的艺术特征的理论。隐,是指意象的意而言的,它是内在的、隐蔽
的,是寄寓于客观物象中的作家的心意情志,故要“以复义为工”。秀,是指意象的象而言的
,它是具体的、鲜明的、突出的,是针对客观物象的描绘而言的,故要“以卓绝为巧”。
     4、刘勰关于文学风格的理论。“风骨”指作家的高尚人格和精神风貌在作品中的体现。
具体地说,风是指作家的思想感情、精神气质特征。骨是指作品中客观内容所表现的一种思想
力量,是语言文辞所依附的枝干。理想的文学风格是“风清骨峻”。
     5、刘勰关于文学发展的理论。认为文学发展有文学自身内部的继承与革新的原因。通,
是指文学发展过程中有一些基本的创作原则是历代都必须继承的;变,是指文学创作必须随着
时代和文学的发展而有新的发展与创造。两者互相联系,“变则堪久,通则不乏”。
三、翻译:
    1、古人说:“身子住在江海边上,心思却想到宫廷里去。”这是想象的说法。文章的构
思,它的想象飞翔得太遥远了。所以默默地聚精会神去思考,那念头就可以接触到千年以上的
生活;悄悄地改变了脸部表情,那视线好象看到了万里外的情景;在吟诵中间,象发出了珠圆
玉润的悦耳声音;在凝想中间,眼前就呈现出风云变幻的景象;这些不都是构思所造成的么?
所以构思的奇妙,使得精神能和外物相交接。精神由内心了主宰,意志和体气掌握着它活动的
枢纽;外物靠耳目来接触,语言主管它的表达机构。要是表达机构很灵活,那么事物的形貌就
可以描绘出来;要是这个活动的机关受到阻碍,就精神涣散了。
2、感情激动了,自然形成语言,道理得到表达,就体现为文章,从隐藏内心的情理到表达为
明显的语言文字,内容和形式是相符合的。不过人的才干有平庸的,有杰出的,气质有刚强的
,有柔弱的,学识有浅薄的,有渊博的,习染有雅正的,有浮靡的,这些都由性情所造成,习
俗所陶冶,因此在文坛上的作品象云气那样变幻,艺苑上的创作象波涛那样诡异了。由此可以
看出,文辞和理论的平庸或特出,离不开一个人的才能;风格和趣味的刚健或柔婉,难道会和
作者的气质有差别?文中用事述义或浅或深,没有听说过有谁会和他的学识相反;体制的雅正
或浮靡,很少有人和他的习染相反;每个人凭着自己的个性进行写作,作品正象他们的面貌各
不相同一样。
3、因此深切动人地表达感情,一定要从注意风的感化力量开始。反复推敲地运用文辞,没有
比注意骨更重要了。所以文辞的需要有骨,好象形体的需要树起骨架;表达感情的需要有风,
好象形体里含有生气。措辞端庄正直,那是文辞写得有骨的结果;意气快利豪爽,那是文辞写
得有风而清澄。……所以善于练骨的,辨析文辞一定精当,善于用风的,表达感情一定明显。
文字锤炼得确切而难于更换,声调协调而不粘滞,这是文章有风骨的力量。要是命意贫乏,辞
藻过多,繁杂而没有条理,那是缺乏骨的凭证。如果考虑得不周到,勉强创作而缺乏生气,那
是没有风的证明。
4、文章的体裁是有一定的,文章的变化是无穷的,凭什么知道它这样呢?所有的文体从《明
诗》《诠赋》直到《书记》,它们的名称和创作规格是有所继承的,这说明体裁是有一定的;
文辞的气势和力量,要有变通才能长久传下去,这说明变化是无穷的。名称和创作规格有一定
,所以讲体裁一定要借鉴过去的作品,变化是无穷的,所以讲变化一定要参考当代的新作;这
样,才能够在没有穷尽的创作道路上奔驰,汲取永不枯竭的创作源泉。如果水桶的绳子短,就
会因打不到水而苦渴,如果脚力不够,就要在半路上停下来,这不是因为创作方法有限制,是
不善于变化罢了。因此,讲创作的方法,作品好比草木,根和干都长在土里,这点是一致的,
但是花叶气味却因吸取阳光的差异而显出不同的品种来。
5、会演奏上千个曲子而后才懂得音乐,观察了上千把剑而后才会识别宝剑;所以全面观察的
方法,务必先要看得多。看了高山更显出土堆的小,经过沧海更识得沟水的浅。没有忽轻忽重
的私心,没有忽憎忽爱的偏见,然后才能够象天平般称量内容的高下,象镜子样照见文辞的美
恶了。……作者先有了情思再发为文辞,读者先看了文辞再了解情思,沿着波流向上追溯源头
,即使隐微的也一定会使它显露。年代相隔遥远,虽然没有谁看见作者的面貌,看了文章却往
往看到作者的心情。难道篇章过于深奥吗?只怕识鉴的浅薄了。
(以上译文选自周振甫先生的《文心雕龙选译》)
三、    论述题:
1、刘勰的文学创作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艺术思维问题,即“神思”问题。认为
“神思”的特点是“神与物游”;是“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是“寂然凝虑,
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对艺术思维的形象性、情感性、想象性特征都有所认识。
二是文学形象的艺术特征问题。认为文学形象具有“隐秀”特征。“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
曰秀”,“隐也者,文外之重旨也;秀也者,篇中之独拔者也。隐以复义为工,秀以卓绝为巧
。”秀,是就“意象”中的“象”而言的,它是鲜明、突出的;隐,是就“意”而言的,它是
隐蔽、多义的。隐不是深奥晦涩,秀不是雕章琢句。要求在自然、鲜明的形象中表现无穷的意
味。三是风格问题。刘勰把文学风格归纳为八种,即“八体”: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繁
缛、壮丽、新奇、轻靡。而且“雅与奇反,奥与显殊,繁与约舛,壮与轻乖。”刘勰认为文学
风格是作家个性的表现,是“因内而符外”的,作家个性的形成有先天和后天两种因素,先天
因素是“才”“气”;后天因素是“学”“习”。四是“风骨”问题。“风清骨峻”是刘勰的
审美理想,他希望通过有感染力的刚健清新的文风来矫正当时的柔弱的文风。风,是对作品情
感内容的美学要求;骨,是对作品语言形式的美学要求。此外,创作论还涉及表现技巧问题,
如《附会》论结构问题;《比兴》论表现手法问题;《声律》论声韵问题;《夸饰》论艺术夸
张问题等等。
   2、刘勰的文学发展论比较集中地体现在《通变》篇和《时序》篇。《通变》论述文学发展
自身内部的继承与革新问题;《时序》论述文学发展与时代变化的关系问题。前者主要指文学
发展的内因;后者主要指文学发展的外因。《通变》中说“设文之体有常,变文之数无方”。
“有常”指每一种文体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写作方法,这是“通”;“无方”指作品的具体面貌
各各不同,千变万化。这是“变”。“变则堪久,通则不乏”,通和变互相联系。《时序》篇
认识到文学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所以说“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歌谣文理,与
世推移”。比如社会生活对文学的影响,建安时期,“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
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慨而多气也。”又如哲学思潮对文学的影响,“自中朝贵玄,
江左称盛,因谈余气,流成文体。是以世极迍邅,而辞意夷泰;诗必柱下之旨归,赋乃漆园之
义疏。”
   3、刘勰的文学批评思想主要体现在《知音》篇。一是考察“知音难逢”的原因。从主体来
说,“贵古贱今”、“崇己抑人”、“信伪迷真”、“知多偏好”等原因都可能导致知音难逢
。从客体来说,“文情难鉴”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二是知音的条件。首先是“博观”,要有广
博的知识,要有较高的鉴别能力,即“阅乔岳以形培嵝,酌沧波以喻畎浍”。其次,要有文学
实践,即“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还要有正确的态度,“无私于轻重,不偏于
憎爱”等等。三是知音方法。即著名的“六观”说: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
正,五观事,六观宫商。


第七章
一、    填空题:
1、《诗品》;122;上、中、下
2、受儒家思想影响较少,而较多地倾向于老庄玄学思想
3、感情论;自然论;风骨论;滋味论
4、耳目之内;八荒之表
5、谢诗;颜
6、陈思;公干、仲宣;陆机;安仁、景阳;谢客;颜延年
7、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
8、怨雅而温柔或怨雅而悲壮;怨而愤,悲而少壮
9、沈、任
10、指事造形,穷情写物
二、    解释概念:
1、这是钟嵘“不贵用事”而提出的诗歌创作主张。认为诗歌是“吟咏情性”的,只要即景会
心,直接描绘出激起诗情的景物或事情,就完成了它的使命。许文雨在《诗品讲疏》中说:“
直寻之义,在即景会心,自然寻妙,即禅家所谓现量是也。”所谓“现量”即“直觉”的意思
。认为好的作品总是作家在触景生情,情与物冥的过程中产生,形成美妙的意象,并非由苦苦
思索,呕心沥血得来。这正是钟嵘所谓“即目”“所见”的意思。
2、钟嵘论诗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中国古代一个基本审美范畴。以味论诗即以美论诗,“滋
味”即审美感染力。钟嵘认为五言诗比四言诗有味,是因为“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
切”,还说玄言诗“淡乎寡味”等等,说明钟嵘认识到诗歌的形象性与“滋味”有关。他还说
“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采,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认识到刚健的内容
和优美的语言形式的有机统一,也是使诗歌有“滋味”的重要条件等等。
3、这是指建安时期诗歌创作表现出来的遒劲刚健、悲凉慷慨的时代特色。“建安风力”是钟
嵘诗学思想中的时代风格理想,他认为这一时代的诗歌慷慨高昂,感情炽烈充沛,语言清新,
辞采华茂,思想性和艺术性得到了较完美的统一。这和刘勰的观点基本一致,刘勰说建安文学
“志深而笔长,故梗慨而多气”(《时序》)“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明诗》)。后
来唐代的陈子昂、李白都把“建安风力”当作诗歌的时代风格理想来追求的。
4、钟嵘在《诗品序》曾对“赋、比、兴”作了解释:“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
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相对于汉儒来说,已完全摆脱美刺教化说的影响,而是
从他的“滋味”说出发来解说的。更为可贵的是,他阐述了如何“宏斯三义,酌而用之”,使
诗歌有“滋味”,他认为:“若专用比兴,患在意深,意深则词踬。若但用赋体,患在意浮,
意浮则文散,嬉成流移,文无止泊。有芜漫之累矣。”在中国文论史上,钟嵘第一次从艺术角
度对“赋、比、兴”作了全新的解释。
三、    翻译:
1、曹植诗歌源于《国风》,内容充实,文词刚劲而奇警高绝,文采华美,情感上有《小雅》
怨诽而不乱的特点,体制上有风力和丹采完美统一的特色,光彩夺目,照耀古今,卓然突出,
超拔于时流。哎呀!陈思王之于诗歌,就如人之有周公、孔子一样的圣人,就如动物之有龙凤
,就如音乐之有琴笙,就如擅长女工的刺绣所绘绣的花纹。使那些操笔写作的人,景仰钦慕,
都希望从陈思王的诗歌中汲取营养,获得启发。所以言诗如果以孔子之门为喻,那么,刘公干
升堂,陈思王入室,张景阳、潘岳、陆机仅及门而已。
2、陶渊明诗源于应璩,但时有劲气流露,与左思风力相合。文体简洁明净,无冗长繁复之语
,襟抱情怀真率古朴,诗多兴会而婉曲惬意。读其诗而想其为人。世人叹其诗质朴率直,但如
“欢言酌春酒”“日暮天无云”,风韵华美清丽,岂只是田家语也?陶渊明是古代隐逸诗人之
祖。
3、连缀文辞,排比事迹,已是常谈。如果是治理国家的文书,应通晓古今,旁征博引;撰述
德行的文章和驳议、表奏,应该了解以往的功业事迹。至于吟咏情性,为什么以用事为贵?“
思君如流水”既是即目会心;“高台多悲风”也是所历所感;“清晨登陇首”不用典故,“明
月照积雪”哪里出自经史?看看古今诗歌中许多优秀的诗句,都是即目会心所得。颜延之、谢

相关话题/文学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袁世硕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笔记(宋金元)
    宋代 《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 王禹,世称王黄州,《三黜赋》屈于身而不屈于道,虽百谪而何亏,首倡革弊复古,提倡韩柳文章李杜诗,开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声。敢于触及时弊,关心民 间疾苦,诗风质朴,清新淡雅,有《小畜集》。 记游七律。对异乡独特景物的莫名惆怅以及由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7
  • 袁行霈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练习题和答案
    袁行霈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练习题和答案 汉魏六朝文学试题部分:一、填空1.吕不韦门客集体撰写的《____________》成书于秦王政八年(前239),这部著作体系完整,广泛吸收诸子百家的观点,客观上反映了战国末年即将实现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2.秦代唯一有作品流传下来的文人是(____________),他的《谏逐客书》铺陈排比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7
  • 打印版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正本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导 论我国古代文学史中的人文精神的几种主要表现:一. 我国文学中的乡国情怀:1、 在我国的诗文里,对于故乡、故国的思念是一个永恒的主题。2、 与乡土相联的,是对于国家的思念。君与国家,在古代文人那里,是一致的;至近代,此种精神由忠君报国而转向追求国家的自立自强。3、 乡国的情怀的泛化,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7
  • 常耀信美国文学史
    A Concise History of American Literature What is literature? Literature is language artistically used to achieve identifiable literary qualities and to convey meaningful messages.Chapter 1 Colonial Period Background: Puritanism features of Puritanism Predestination: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7
  • 北京师范大学外国文学史考研复习题库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考研 外国文学史考研复习题库 第一章 古代希腊罗马文学 一、填空题 1、希腊神话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部分。 2、希腊神话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 3、荷马史诗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两部史诗,它们是欧洲文学史中最早的重要作品,分别描写的是___________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7
  •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文学史》串讲资料——选择题(基本知识点)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文学史》串讲资料选择题(基本知识点) 1、中国现文史发展的三个十年:第一个十年( 19171927);第二个十年( 19281937);第三个十年( 19381949) 2、中国现代文学总体性、全局性的本质特征:新与旧的冲突与承接;中与外的沟通和融会;伴随始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7
  • 湖北民族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2019年考研调剂信息
    1.文传学院由研究生科具体负责调剂服务系统的操作,及时公布生源缺额信息、调剂要求及调剂日程安排,并及时下载调剂考生信息,及时向考生反馈复试通知,及时更新信息,保证信息畅通。2.调剂原则,考生同时符合以下条件方可调剂:(1)符合招生简章中规定的调入专业的报考条件。(2)考生初试成绩必须符合第一志愿专业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7
  • 2019年兰州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调剂招生计划
    兰州大学文学院2019年硕士研究生(学术学位)调剂招生计划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7
  • 北京大学古代文学全部习题集
    第一编 先秦文学第一章 上古神话一.熟读《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二.解释:1、神话 2、神话的历史化三.填空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是 《山海经》 。2、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 创世神话 、 始祖神话 、 洪水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6
  • 中国当现代文学史洪子诚著北大版复习重难点提示
    《中国当现代文学史》洪子诚著 (北大版 )复习重难点提示 第一章绪论 了解中国当代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关系;中国当代文学的两个主要传统;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历史地位和意义;当代文学的历史分期及各时期的主要特点。 第二章 1949年-1965年的中国文学第一节 1949-1965年文学运动概述 了解第一次文代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6
  • 英国文学史及选读美国文学史及选读吴伟仁英语诗歌教程
    Age. English literature was almost exclusively a verse literature in oral form. The oldest specimens which now exist are found in the Exeter Book containing the following poems Widsith, Doers Lament, The Wanderer and The Sea-Farer, The Battle of Maldon. By far the most significant poem o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6
  • 英国文学史及选读美国文学史及选读吴伟仁英美文学赏析
    Appreciation of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英美文学赏析教程散文与诗歌 Part One Essay ...........................1 导读........1 I. Introduction..................................3 II. Selected Readings .......................6 Unit 1 Classic Essay ...............6 Of Studies .............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6
  • 英国文学史及选读美国文学史及选读 吴伟仁 诗歌欣赏教案
    课程:英美诗歌欣赏 Session One Part One Edmund Spenser I. Background Information The Renaissance in England: Renaissance is the rebirth of literature, art and learning that progressively transformed European culture from the mid-14th century in Italy to the mid-17th century in E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6
  • 古代文学秦汉文学至南北朝所学文学作品之原文、译文
    所学文学作品之原文、译文(秦汉南北朝) 张衡《归田赋》【原文】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谅天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 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王雎鼓翼,仓庚哀鸣;交颈颉颃,关关嘤嘤。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5
  • 北大中文系比较文学概论笔记
    比较文学概论讲义 孙 丹 第一章 发展论 第一节 全球化与比较文学多元化语境 1、广为流行的全球化概念着重描述的是一个历史过程,在些过程中各种社会因素和关系在空间上不断扩展,人的行为方式、思想观念以及社会力量的作用表现出洲际(或区域之间)的特点。全球化的特征在于其共时性,具体而言就是空间上的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