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基本观点:
(1)、政府的职能是服务,而不是掌舵;
(2)、公共利益是目标而非副产品;
(3)、在思想上要具有战略性,在行动上要具有民主性;
(4)、为公民服务,而不是为顾客服务;
(5)、责任并不简单;
(6)、重视人,而不只是重视生产率;
(7)、公民权比企业家精神更重要
三、简评:
- 提出和建立了一种更加关注民主价值与公共利益,更加适合现代公共社会和公共管理实践需要的新的理论选择;
1、.吸收了传统公共行政的合理内容,承认新公共管理理论对于改进当代公共管理实践所具有的重要价值,但摈弃了新公共管理理论特别是企业家政府理论的固有缺陷;
2、把效率和生产力置于民主、社区、公共利益等更广泛的框架体系中,
3、对传统的公共行政理论和目前占主导地位的管理主义公共行政模式都具有某种替代作用。
4、有助于建立一种以公共协商对话和公共利益为基础的公共服务行政。
附:一些概念的含义
一、现象学方法的基本原则(特点)
1、放弃一切偏见、成见、习惯看法,“回到事情本身”;
2、直观人的认识活动中直接亲身体验到的东西(本质直观);
3、对事物按其直接向我们展示的样子进行分析、描述,即对意识到的现象学描述;
二、本土方法论
- 又称民族(民俗)学方法论:是对一定社区的社会成员在社会互动中所遵循的规则一种社会学研究;
- 只注重对日常生活的语言及行为意义的经验研究,尤其是行为者实际动作的观察分析。并不试图概括出普遍规律;
- 研究对象是个人,运用精细的实证方法,着重分析人们的微观方面,力图发现和描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出行为、响应行为或改变行为的规则,他们认为这些不成文的、公认的规则是一切社会生活的基础。
- 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微观社会学学派之一。
三、符号互动论
一种主张从人们互动着的个体的日常自然环境去研究人类群体生活的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理论派别,又称象征相互作用论或符号互动主义;
其基本假定有:
- 人对事物所采取的行动是以这些事物对人的意义为基础的;
- 这些事物的意义来源于个体与其同伴的互动,而不存在于这些事物本身;
- 当个体在应付他所遇到的事物时,他通过自己的解释去运用和修改这些意义;
其基本观点有:
- 心灵、自我和社会不是分离的结构,而是人际互动的过程;
- 语言是心灵和自我形成的主要机制;
- 心灵是社会过程的内化;
- 行为是个体在行动过程中自己“设计”的,并不是对外界刺激的机械反应。
- 个体的行为受他自身对情境的定义的影响;
- 在个体面对面的互动中有待于协商地中心对象是身份和身份的意义,个人和他人并不存在于人自身之中,而是存在于互动本身之中。
四、解释学
西方的一种哲学流派和方法,
来源于古代的释经学,即基督教对《圣经》的解读,释经学要求,不仅要理解经书的字面意思,而且也要弄清其字面以外的意思,其言外之意;
解释学认为,不能光从一件具体事实的本身来理解这个事实,而要超越这个具体事实理解其事实之外的意思.
- 因为这些历史的事实或文本,传达了一种气候、一种声音、一种消息(message),而不止是一个信息(information),
- Information是一种经验的、形式的,逻辑可以加以规范的,是可以计算的;
- 而这个message是不可以理论化的,不是可以以逻辑或以因果律推算出来的,因此是超出三界之外的;
- 故有人认为,解释学是考虑自由的,即如何从自由的角度来解释、来阐述这些历史(或文本)中所体现的自由的思想,自由的思路。
解释学不是否定科学,而是说在科学学问之外,还能听到、读到什么消息(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