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古代汉语复习笔记(6)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27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来”后者略宾语“之”, 使动用法。
分崩离析——指季氏三兄弟四分公室。
萧墙之内——按当时鲁哀公实际上只是个傀儡,但因为仍为君,故季氏要专权,不得不有所顾忌,“萧墙之内”指内变。今成语有“祸起萧墙”。
(十六)阳货
【补充注释】
(1)“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按注意两个“见”的用法和读音,用作使动时读作xiàn,用作一般动词当“拜见”讲时读作jiàn。
遇诸涂——在路上遇见他。诸——“之乎”的合音,之指阳货,“乎”为介词,用法同“于”。
迷其邦——使自己的国家迷乱。迷,使动用法。
日月逝矣——时光消逝了。
吾将仕矣——仕指当官。
(十七)微子
【补充注释】
(2)歌而过——而,用在状语与中心词之间。
“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第一分句的主语是接舆,第二分句的主语是孔子。辟——避开,后来写作“避”。
(3)耦而耕——而,用在状语和中心词之间。
问津焉——向他们打听渡口在哪里。焉——兼词,于此。
夫执舆者——夫,指示代词,那。
而谁以易之——而,第二人人称代词;谁以,以谁,即与谁,介词宾语前置。
子路行以告——子路赶上孔子,把情况告诉孔子。介词“以”和动词“告”后面都省略“之”,前一个指子路与两位隐者的对话,后一个指代孔子。
鸟兽不可与人同群——“与”后面省略“之”,指代前面的鸟兽。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斯人之徒”和“谁”都是宾语前置。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假设复句。有道——与“无道”相对,“有道”指政治安定太平。“与”后省略“之”,指代子路等学生。
(2)从而后——跟从却落在后头。从——跟从。
拱而立——“而”用于状语与中心词之间。
杀鸡为黍而食之——食(sì)之,给他吃。
见其二子焉——见,使动用法。按——子路年长,按礼节应小辈拜见长辈。
以告——“以之告之”的省略。
至则行矣——“至”的主语是“子路”,“行”的主语是丈人。则——连词,表示与意料相反的,可译为“却”或“原来已经”。”
不仕无义——不当官是不应该的。按这是儒家积极入世的态度。
如之何其废之——怎么能废掉它呢?如之何——怎么。其——语气词,加强反问语气。
君子之仕也——“之”介词,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下面一句“道之不行”的“之”用法相同。
(十八)子张
【补充注释】
(1)云何——说什么,怎么说。(按疑问代词用宾语但没有前置)
尊贤而容众——尊敬贤才,包容一般人。
嘉善而矜不能——表彰好的,而同情没有才能的。
“我之在贤与”句——假设复句。之——介词,用在主谓间取消独立性。与——句中语气词,表停顿。
如之何其拒人也——怎么能拒绝人家呢。其——句中语气词,加强反问语气。
(2)君子之过也——过,犯错误,动词。之——介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过也——也,句中语气词(按此为时间状语)。下“更也”同,
(3)莫不有文武之道焉——没有哪个地方没有文武之道。莫——代词,没有什么地方,即“到处”之意(everywhere)。
何常师之有:有什么固定的老师。常——固定。
礼记
有子之言似夫子
【补充注释】
是非君子之言也——这不是君子的话。判断句。
参也闻诸夫子——我从老师那里听说过这句话的。诸——“之乎”的合音。之——指“丧欲速贫,死欲速朽”这句话。
然则夫子有为言之也——既然这样,那么老师是有所指而说的。然,承上;则,启下。
以斯言告于子游——把这些话告诉子游。斯——指示代词,这。
“甚矣,有子之言似夫子也”——谓语倒装句。直译 为:有子的话像老师,(像得)可厉害了;意译 为:有子的话太像老师了。
若是其靡——主谓倒装句。
载宝而朝——用车子装载宝物上朝。
其货——货,动词,行贿。
吾固曰非夫子之言也——我本来就说(这)不是老师的话。固——副词,本来。
制于中都——在中都订立制度。
以斯知不欲速朽也——由此知道他不希望(死去)快点腐烂。
“先之以子夏,又申之以冉有”——先派子复去(试探),又派冉有去申明(其用意)。“先之……申之”是古人尤其是《左传》经常运用之一种外交手段。
苛政猛于虎
【补充注释】
妇人哭于墓者——定语后置,哭泣于墓之妇人。
式而听之——俯身扶轼而听她哭。式——通“轼”。而——连接状语和中心词。
“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您这么哭啊,的确很像连着有几重伤心事的。之——介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似……者——好像……的样子。
舅——家公,与姑(家婆)常连着说。
死焉——死于此。按——用“焉”代上文的“于虎”。
苟政猛于虎,残暴的政治比老虎凶猛。
大同
【补充注释】
与于蜡宾——参与蜡祭陪祭工作。与(yǜ)——动词。蜡——(zhà)与“蠟”(là)不词,今“蠟”简化为“蜡”。观——由动词“观”(guān)引申而来,名词,读作(guàn)。
何叹——为什么叹息。
大道之行也——之,介词,用于主谓结构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三代之英——夏商周三个朝代的英豪。
未之逮——即“未逮之”,没有赶上这样的年代。
有志焉——焉,于此,指代“大道之行与三代之英”。
大道之行也——原始共产主义推行的时候。之——介词,用于主谓结构之间。也——句中语气词,表停顿。之……也,表示时间状语。
讲信修睦——讲求信用,修好关系,达到和睦。
“亲其亲,子其亲,子其亲”——把自己的亲人当作亲人,把自己的儿子当作儿子。“亲”“子”都是名词的意动用法。
矜寡孤独——老而无妻为鳏,老而无夫为寡,幼而丧父为孤,老而无子为独。这四种人,都是政府优抚救济的对象。
货恶其弃于地——注意这句话的语法结构。下“力恶其不出于身”同。恶——讨厌,恨。
谋闭而不兴——阴谋杜绝而不兴起。
盗窃乱贼而不作——盗窃、作乱、贼为三种危害社会的人。注意盗与贼的不同——“盗”指一般的盗窃,“贼”指“杀人、害人”。作,义同“兴”。
外户而不闭——从外门把门拉上而不上闩。户——名动用作动词。按史家常把太平盛世称为“夜不闭户”。
大人世及以为礼——天子诸侯把传位给儿子或弟弟作为礼制。父终子嗣为“世”,兄终弟接为“及”。按商代诸侯天子无子则传位给弟弟。“世及”是“以”的宾语,因强调而提前。下二句同。
以为固,把……作为固守措施。固——这里用作名词。
礼义以为纪——把礼义当作(治国)纲纪。《说文》——“纪,丝别也”。
以贤勇知——以勇者智者为贤。
谋用是作——阴谋由此而产生。用——介词,因,由。是——指示代词, 这。按——“谋用是作”与“兵由此起”对文。
著其义——使其义著,使动用法。义,合理的事情。下“著有过”同。
考其信——使其信得以成就,使动用法。考,成就,完成。
刑仁——以仁为准绳。名词的意动用法。刑——铸造器物的模子(后写作“型”),引申为法则,准绳。
示民有常——指示人民要有常规。
在执者去——执,为“藝”(种植)的本字,会意,引申为权势。(后来写作“势”)
教学相长
【补充注释】
佳肴——美味的肉食。肴——从肉爻声。
旨——说文——“美也,从甘匕声。”
至道——好到了极点的学说。至——形容词。
知困——知道困惑。困——困惑不通。
自反——自我反省。
教学相反——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
学学半——直译 为:教和学各一半;意译 为:教和学是有机的统一体。
其是之谓乎——大概说的是这个意思吧.其——句中语气词,大概。“是”为“谓”的宾语。
博学
【补充注释】
笃行——笃,老实。
“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除非不学,学了如果学不会,决不放手。下几句仿此。
人一能之——别人一次能学会它。能——动词,能学会,能做到(与今能愿动词的“能”稍异)。
已百之——自己学习它一百次。百——用作动词,学一百次。
果能此道——果真能实行这个方法。能——动词,能实行。
诚意
【补充注释】
诚其意——使自己的心意诚实。诚——形容词使动。
如恶(wǜ)恶(è)臭——好像讨厌不好的气味。前“恶”动词,后“恶”形容词。臭(xiǜ)——会意字,气味(本义)。今有“臭味相投”、“乳臭未干”。
如好(hào)好色——好像喜欢漂亮的女色。好(hǎo)——漂亮,貌美。色——这里指女色。
此之谓自谦——这就叫作心安理得。谦——通“慊”(qiè),满足。
小人閒居为不善——小人独处时就会作不善的事情,(因为无人监督)。閒居,独处。閒音Xián。
无所不至——没有什么达不到的,即没有什么坏事做不出来。
著其善——张扬他的善行。著——使……显示,使动用法。
人之视已——之,介词,用在主谓结构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如见其肺肝然——好像看见他的肺肝一样。如……然——像……的样子。
“此谓”句——这就叫做心中有实在的东西,一定显露在外面。诚——指实在的东西,此处指邪念。形——表现,显露。
其严乎——真是严肃可畏啊。
富润屋——富裕能使屋子生光彩。润——形容词使动。下句同。
德润身——善德能使身荷宠光。
心广体胖——心胸开阔了,身体也会安泰舒坦。“心广”是“体胖”的条件。
【思考与练习】
一、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
1、若是其货也,丧不如速贫之愈也。
2、夫子式而听之。
3、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
4、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5、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6、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
7、如恶恶臭,如好好色。
8、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二、把下面几段话译成现代汉语。
1、《苛政猛于虎》全篇。
2、P211《大同》第2段。
3、P213《教学相长》全篇。
4、P214《博学》全篇。
三、翻译下列句子。
1、甚哉,有子之言似夫子也!
2、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3、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4、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5、以贤勇知,
6、刑仁讲让。
7、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8、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人,已千之。
9、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
10、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通论(七)——判断句,也字
一、判断句
古代汉语的判断句是根据谓语性质对句子分类得出的一种句式。古代汉语的谓语可以由名词充当,也可以由动词和形容词充当。一般说来,由名词性成分充当谓语的是判断句,由动词性成分充当谓语的是叙述句,由形容词性成分充当谓语的是描写句。古代汉语的描写句比较简单,且与现代汉语基本上没什么差异,我们不讲,叙述句比较复杂,下一节将要讲到,本节只讲判断句。
(一)古代汉语判断句的语言表达形式
现代汉语的判断句基本形式是用判断词“是”来表示,如“我是中国人”,“我不是海南人”。也有不用判断词的,如“今天星期四”,但这种情况很少,且不能随意运用。
古代汉语的判断句从一开始就不用判断词“是”,后来出现了与现代汉语一样使用判断词“是”的新形式,但书面语中一般仍用旧形式。在“是”还没有演变为判断词以前,古代汉语判断句主要是下面两种语言表述形式——
1、……者,……也。如:
(1) 彼吾君者,天子也。《鲁仲连义不帝秦》
(2)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同上)
(3)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已忧者,农夫也。《许行》
(4)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所谓故国者》
2、……,……也。如:
(5)制,岩邑也。《郑伯克段于焉》。
(6)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同上)
(7)贡之不入,寡君之过也。《齐桓公伐楚》
(8)晋,吾宗也。《宫之奇谏假道》
(9)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夫子当路于齐》
上面两种形式,从文献中看,只有“也”者最多,既含“者”又有“也”者较少。“也”用连判断句末尾煞句,帮助表示判断,“者”于主语后表示停顿。这个“者”一般认为是语气词,郭锡良认为是代词,复指主语。
除了这两种形式,还有只用“者”不用“也”和“者”“也”都不用两种。如:
(10)粟者,民之所种。晁错《论贵粟疏》
(11)是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老子》
(12)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13)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论语颜渊》
这两种远不如前面两种常见。四种形式中,有“者”有“也”者判断的意味最佳,“者”“也”都者这种判断的意味最弱,加上“也”,判断的意味就得到加强。如(11)句《孟子?縢子公上》为:
(14)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
加了“也”,判断的意味就明显了。由于古书没有标点,这种“者”“也”都不用的判断句在断句中就更难些,后两种可以说是前两种的变异。“者”“也”都不用这种如果判断句单独出现,则主语和谓语之间一般要加逗号停顿。
以上是古代汉语判断句的第一大类形式,这种类型有两个特点——一是主谓之间书面上一般要加逗号表示较长的停顿,二是用语气词“者”“也”。
古代汉语的判断句还有另一种大类型,它们在主谓之间往往都不需加逗号,又分为三种情况。
1、主语和谓语之间有副词“诚”“亦”“皆”“乃”“即”等。如:
(15)此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冯谖客孟尝君》
(16)子诚齐人也!《夫子当路于齐》
(17)是亦圣人也。《许行》
(18)充即庐江人。《世说新语?方正》
(19)丘之所言皆吾之所弃也。《庄子?盗跖》
其中,“诚”“乃”“即”是加强判断肯定语气的,带有申明或辩白的口气,“诚”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确”,“乃”“即”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就(是)”“便(是)”,因此在白语文中,“即”“乃”后面还可以加判断语“是”,说成“即是”“乃是”。由此可知,“即”“乃”本身并不是判断词。
2、主语和谓语之间有语气词唯(惟、维)联系。如:
(20)民惟邦本。《伪故尚书五子之歌》
(21)是维皇帝。《史记?秦始皇本纪》
此类判断句中的“维(惟)”很像判断词,其实是句中语气词,其作用是引用谓语和加强语气,若换上副词“乃”“即”,肯定的语气会变得强一点。我们之所以说它们不是判断词,是因为它们的后面不仅可以跟着名词,还可跟着形容词和动词,跟着形容词的是描写句,跟着动词的是叙述句。如:
(22)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宫之奇谏假道》
(23)百工维时。《尚书皋陶谟》
例(22)中的“馨”是形容词,例(23)中的“时”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及时”之意。
3、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动词“为”。“为”是一个包罗万象,用途很广的一个动词,有点类似于英语的do,几乎可译成任何一个动词。如我们在前面的文选中学过的“为之驾”“为国以礼”“杀鸡为黍而食之”“丧之欲速贫,为敬叔言之也”各自可译为“安排”“治理”“煮”“针对”等。由于它经常用在名词或代词之间,因此动词的意味逐渐减弱,有时十分接近判断词“是”。如:
(24)余为伯儵,余而祖也。《左传?宣公三年》
相关话题/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北师大听课笔记完整版
《古代汉语》北师大听课笔记完整版 第一部分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 一、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1字典辞书的编排:1)按部首和笔画排列。2)按音序排列。3)按号码排列。 2注音方式:1)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2)反切: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4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译文
郑伯克段于鄢 从前,郑武公在申国娶了一妻子,叫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庄公出生时脚先出来,武姜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很厌恶他。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世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到庄公即位的时候,武姜就替共叔段请求分封到制邑去。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从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3王力古代汉语习题集
王力古代汉语习题集第一单元 汉字一、结合字义,说明下列各字属于六书中的哪一书:休亦本采苗文姓雨目責考其婆姚豆章州甘朱權 二、指出下列形声字的字义,并分析形符声符的位置关系:旗逃裳膏匣哀衷翼病架杉在徒被晏街 三、说明下列各组字之间是什么关系:1.暖、煖;2.从、從;3.备、備;4.舍、捨;5.赴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3郭锡良版古代汉语考研复习笔记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第一部分古代汉语基础知识 一、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1字典辞书的编排:1)按部首和笔画排列。2)按音序排列。3)按号码排列。 2注音方式:1)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2)反切: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如:ldqu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3王力古代汉语中的《论语》文选翻译
王力 古代汉语《论语》文选及翻译 {好辛苦的整理呀}【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 孔子说:经常学习,不也喜悦吗?远方来了朋友,不也快乐吗?得不到理解而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原文】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3古代汉语王力考研复习笔记
《古代汉语》(王力)笔记 一、填空: 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 A、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2王力古代汉语第二册-诗经和楚辞译文
关雎 雎鸠关关在歌唱,在那河中小岛上。善良美丽的少女,小伙理想的对象。 长长短短鲜荇菜,顺流两边去采收。善良美丽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 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心头在挂牵。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覆去难成眠。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善良美丽的少女,弹琴鼓瑟表爱慕。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边仔细来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0古代汉语32个重点文言虚词
古代汉语32个重点文言虚词 一、安 1、怎么,哪里。例:①尔安敢轻吾射!②又安敢毒邪?③燕雀安知鸿鹄这志哉? 2、安全,安定。例:①谢庄遂安。②可以为富安天下。 3、安逸。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安生,有养的意思。例: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所安:这里指养生的东西。) 5、哪里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0古代汉语高效实用复习资料整理打印版
古代汉语高效实用复习资料整理打印版 第一部分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 一、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1字典辞书的编排:1)按部首和笔画排列。2)按音序排列。3)按号码排列。 2 注音方式:1)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2)反切: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7古代汉语通论考研复习笔记 冯志华
古代汉语讲义 作者:冯志华 第一讲 绪论 一、什么是古代汉语 (一)汉语的分期: 语言的历史分期应由语言发展的内部规律来决定。语言的发展是渐进的。因此语言的分期不可一刀切、绝然地分开。语言的分期,从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看,应该以语法的变化作为主要根据,语音的演变也可以作为分期的标准。根据这个原则汉语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7古代汉语通论笔记(十)词汇
古代汉语通论(十)词汇 第一节 古今词义的异同 一、古今词汇 古今词汇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词的构成上,古汉语主要是单音词,现代汉语则是复音词占多数。二是在词的存废上,可以分为古今通用词,古用今废词。 二、古今词义 (一)词义基本相同的 多属于基本词汇。但并非绝对没有变化,在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7古代汉语通论笔记(九)语气词和词头、词尾
古代汉语通论(九)语气词和词头、词尾 一、句尾语气词 1、也 句尾语气词也主要用在判断句句尾,表达的是判断语气,有肯定与确认的意味。用在复句及命令、疑问句中的也,仍都是肯定与确认的语气。如: 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孟子许行》) 虽杀臣,不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7古代汉语通论笔记(八)连词
古代汉语通论(八)连词 连词是用来联结词、词组或句子的虚词。古代汉语的连词有许多,有些在现代汉语中还在使用。下面是几个较为重要的古汉语连词,与、且、以、而、则、然、虽、之。 1、与 与作连词用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和,一般用来连接并列的名词、代词或名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7古代汉语通论笔记(七)介词
古代汉语通论(七)介词 介词的作用是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的前面,组成介词结构,作动词或形容词的状语或补语,表示时间、处所、目的、原因、方式、对象等。介词一般由动词虚化而来,因此意义上带有动词的性质。区别在于动词可以独立做谓语,而介词需要和名词一起构成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 1、于(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7古代汉语通论笔记(六)代词
古代汉语通论(六)代词 一、人称代词 1、第一人称 古汉语的第一人称代词主要有吾、我、予(余)、朕等,都可以做主语、定语、宾语。其中有两点需要注意:第一,吾字在魏晋以前很少放在动词和介词后面作宾语用(否定句中可以做前置宾语);第二,朕字在秦以后成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