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通论考研复习笔记 冯志华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17

古代汉语讲义
作者:冯志华
第一讲  绪论
一、什么是古代汉语
(一)汉语的分期:
语言的历史分期应由语言发展的内部规律来决定。语言的发展是渐进的。因此语言的分期不可一刀切、绝然地分开。语言的分期,从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看,应该以语法的变化作为主要根据,语音的演变也可以作为分期的标准。根据这个原则汉语可以分为四个时期(王力〈汉语史稿〉):
1、公元三世纪以前(五胡乱华以前)为上古时期。(公元三、四世纪为过渡阶段)
特点:判断句一般不用系词;在疑问句里,代词宾语放在动词前面;入声有两类(其中一类到后代变成了去声)等等。
2、公元四世纪到十二世纪(南宋前半)为中古时期。(公元十二、十三世纪为过渡阶段)
特点:在口语的判断句中系词成为必须的句子成分;处置式的产生;完整“被”字式被动句的普遍应用;形尾“了”“着”的产生,去声的产生,等等。
3、公元十三世纪到十九世纪(鸦片战争)为近代。(自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9年五四运动为过渡阶段)
特点:全浊声母在北方话里的消失;m尾韵在北方话里的消失;入声在北方话里的消失。
4、二十世纪(五四至今)为现代。
特点:适当地吸收西洋语法,大量增加复音词,等等。
我们所说的现代汉语指的就是五四运动到现在的汉语(白话和白话文)。古代汉语指的是“五四”以前的汉语。实际指的是古代书面语,即文言。现代汉语通常有广、狭两种含义。狭义的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广义的则兼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普通话和方言。本课程讲述的是普通话。
(二)“古代汉语”的内涵
凡是五四以前的汉民族语言,都可以称作古代汉语。包括口语系统和书面语系统。
由于古代的口语无从寻觅,不是我们本课程的研究对象。
所以对于古代汉语的了解,我们现在接触到的只能是古代的书面语。本门课程学习的古代汉语,自然也只能是古代的书面语。
汉语的古代书面语有两个系统:
一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这些书面语统称为文言文。
先秦文言如:四书五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书、礼、易、乐、春秋),诸子作品,先秦史籍(左传等)。
后代文言如:史记汉书唐宋八大家和元明清文人的仿古文言作品等。
(三)古代汉语学科的研究对象
文言是古代汉语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
文言是一种十分成熟的书面语言,有鲜明的语言规律。
文言语言是记录我国古代文献资料的基本语言,要了解古代的中国,必须从文言语言入手。
前人长期研究文言语言,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为今天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文言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研究它可以促进现代汉语的发展。
本门课程学习的内容只限于文言。
(四)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工具课。开设这门课的主要目的有两个:其一是培养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为与古代中国相关的学科研究创造条件;其二是熟悉古代的语言材料和各种语言规律,为汉语言文字学的研究定基础。
1、了解传统文化,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学习古代汉语。
讨论: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2、提高理解与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必须学习古代汉语。
3、欣赏与研究古代文学作品,必须学习古代汉语。
4、掌握与提高中学语文的教学能力,必须学习古代汉语。
二、古代汉语课程的性质、学习目标、学习方法
(一)性质
1、明确古代汉语课作为语言课的性质
说起古代汉语课的学习,人们往往笼统地称之为“学古文”。确实,这门课的学习要和大量的文言文打交道。但是,古代汉语课的“学古文”,同其他课程如古代文学作品课的“学古文”,是不一样的。例如同样是一篇先秦历史散文,古代文学作品课讨论的是它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人物形象等问题。古代汉语课则不然。它是一门语言课程,是从词汇、文字、语法、语音、修辞等角度,即从语言特点和语言规律出发,把文言文当作古代的语言材料来加以分析研究的,并且通过这样的分析、研究和积累,使学习者逐步地增进阅读古书的能力。
2、明确古代汉语课作为工具课的性质
学习古代汉语,需要掌握和记忆相当数量的古代词汇和语法规则等内容。但这并不等于说古代汉语课是一门只需要死记硬背的课程。
需要指出的是,古代汉语课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和工具课,要求学生在系统地掌握古代汉语文字、词汇、语法、音韵等各项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具备读懂一般难度的文言文(如《史记》列传类的历史散文)的能力,并能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说明一般难易度的文言材料中的相关语言现象。例如:
运用古代汉语各项知识分析说明文言材料中的相关语言现象,大致有以下情况:
说明文言句型的特点,如宾语前置句、被动句式、判断句等;指出词类活用的现象,并能对其类型加以分析;能在句子中辨认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词性;能运用文字学知识解释古书中用字歧异的现象,如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等。
由此可知,古代汉语课是一门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并举的课程。因此在学习这门课程时,就应当做到既扎实地掌握古代汉语的各类基础知识,又注重这些知识化为应用能力的转换。古代汉语课如此的性质,也就决定了本门课程考核的着眼点也注重于知识和能力、尤其是阅读古书能力的检验。
时常看到有的学生把古代汉语教材里常识部分所阐释的知识理论一条一条地抄录下来,背诵得滚瓜烂熟,却不注意结合文言材料对这些知识理论加以消化理解,也就不能指导对文言文的阅读。这样的学习方法,只能是徒劳无功,也决不可能取得满意的成绩。
(二)学习目标
1、具备读懂一般难度的文言文的能力。
2、能运用古汉语理论知识来分析文言材料中的相关语言现象。
(三)学习方法
1、传统的方法——死记硬背
古人学习文言语言的方式方法就是“死记硬背”。他们要经历十年寒窗之苦,硬背下大量的文言文,方能熟悉文言语言,运用文言语言写作。
讨论:如何评价古人“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
对于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我们不能一言否定之,要对其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
死记硬背的劣根性:
易疲劳。
效率低。
易遗忘。
死记硬背的合理性:
符合儿童的智力特点:记忆力强,理解力弱。
符合儿童学习的规律:先记忆,再理解。
2、现代的方法——感性与理性相结合
现代人学习古代汉语的方法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所谓的感性认识就是要阅读文言作品,感受文言语言;所谓的理性认识就是学习古汉语的文字、词汇、语法、音韵等各种知识与理论,用这些知识与理论来深化对古代语言的理解。
感性认识:要想具备读懂一般难度的文言文的能力,培养语感很重要。要获得古代汉语的感性认识,就必须大量阅读古代的典范作品。具体来讲,就是本套书上策的内容。本套教材的上册,有文选40篇,常用词400个。这些,大家,都要熟读乃至成诵。文选,我们讲读12篇左右,其余的,大家自读。常用词,以自读为主。
理论知识:压迫能运用古汉语理论知识来分析文言材料中的相关语言现象,就必须具有一定的古代汉语理论知识。具体来讲,就是本套教材下册的内容。包括文字、词汇、语法、音韵等各项基础知识。
第二讲  汉字的性质和形体演变
汉字的性质
一、什么是汉字。
汉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
文字是记录船体语言的社会性的书写符号系统。(朱振家《古代汉语》)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裘锡圭《文字学概要》)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
二、汉字的性质。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
世界上的文字,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表音文字,表意文字。
文字不等于语言。文字也不是语言的要素。语言的要素包括语音,词汇,语法。文字仅仅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符号并不等于语言本身。就如,姓名代表人,但姓名并不等于这个人本身。画像代表人,但不是人本身,将画像烧成灰,并不等于把人也烧成了灰。
注意:语言的语音。语义、语法三要素,缺一不可,缺其一,都不都形成语言。但文字可以缺。文字不是语言的要素。一种语言,可以没有文字。世界上的五千多种语言,百分之九十以上没有文字。很多人不是识字,并不能依此就说他不会语言。
汉字的表意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汉字初创时期,现任造字侧重于表现词的内容(意义),字形与词的意义密切联系,因形示意,意寓形中,而表音文字则侧重于表现词的声音。
2、意义不同的字,可以声音(读音)相同,但字形一般不同。所以,在汉语里,同音字很多。因为汉语并不表音,音同无所谓。由于汉字字形能区别意义,所以,同形字不多。
注意:随着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的加深,需要表达的概念(词)越来越多。古人记录新词的方法是造新字。而现代人记录新词的方法是复音化。
关于字数的问题:如果造字(单字)太多,使用的人就会无法掌握。如果单字太少,又会影响记录语言的明确性。所以,单字的数量,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常用汉字的数量,一般保持在四五千字左右。
目前,基本上不再造新字,近代新造的字,主要是化学元素用字。现在106号元素后的字,不再另造新字,一般用假借字。而对于新概念,则复音化。
讨论:
1、复音化的优劣。
2、表音文字好,还是表意文字好?
表音文字,看见字形,便可大致知道读音,而表意文字则不能。
表意文字,看见字形,便可大致知道意义,而表音文字则不能。
表意文字,字形复杂,难记难认。
表意文字可超越时(古今)空(方言)所限。由于语言是在不断发展的。所以,表音文字,一旦语言发生了变化,字形也跟着变化。而表意文字,语音变化了,字形不随着语音变化,所以,现代的人,能够根据字形,读懂字义,不同方言区的人,虽然语音不通,但是,通过文字来交流缺毫无障碍。正是由于汉字的这种特性,所以,致使汉语没有分化成不同的语言,这对于加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保持中华民族的统一,有着积极的作用。
汉字形体的演变
跟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在变化一样,汉字从产生时开始,就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汉语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汉字是集形、音、义于一体的文字。因而汉字的发展变化也同时表现在字形、字音和字义三个方面。虽说这三者各自有其相对的独立变化规律,但也彼此相关联。字形是字义和字音赖以寄存的躯壳,要了解不同时代(特别是上古)汉字的音与义,总离不开对汉字形体的分析;而不同阶段的汉字形体又往往有很大差异。所以要想全面地、历史地掌握汉字,并借助它来释读古代文献或研究有关问题,首先就要对汉字形体演变有个明确的了解。【汉字演变,于形为胜】
汉字的形体是其构形、笔道形态和书写体势三个方面的综合体现。
所谓演变,就是演化和变革。演化,是指汉字形体的细微渐变,是量的积累;变革,是演化的阶段性总结,是汉字形体的部分质变。
汉字形体的演变,是人们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不断对它进行改造、改进而约定俗成的结果。其中有一脉相承、变化轨迹较为清晰的一面(主要方面),也有中途断裂、分合乖戾而纷繁复杂的一面,涉及的问题很多。我们这里只介绍一些基本的情况与古代汉语学习至为相关的问题。
一、汉字形体演变的几个阶段及其代表字体
从有系统可寻的商代甲骨文到现在所使用的楷书字,汉字的形体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为了描述不同历史时期汉字的大体形貌,我们以各个时代官方正式字体为主干,人为地将汉字形体的演变化划分为六个阶段。这六个阶段及其代表字体分别是:
(1)商代的甲骨文、(2)周代的金文、(3)战国时代的金石竹帛文(统称战国文字)、(4)秦代的小篆、(5)汉代的隶书(包括草隶即章草)、(6)魏晋至今的楷书(包括行书与今草)。
其中以秦汉之际为界,秦代的小篆和小篆以前的字体统称为古文字。汉代的隶书和隶书以后的字体统称为今文字。古文字与今文字之间的过渡字体是秦汉之际流行的古隶(又称秦隶)。
下面分别对这六个阶段的代表字作简要的介绍。
(一)甲骨文
甲骨文又称卜辞、殷虚文字等,主要是指商代锲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商代统治者迷信尚神,事无巨细,均要进行占卜,以问凶井。他们把每次占卜的内容有时连同应验的结果都刻在特制的龟甲兽骨上(也有少数是非占卜的纪事刻辞)。这些特殊的文字资料随着殷商王朝的灭亡和殷都(在今河南安阳小屯村)的夷为废墟而长期埋没于地下,直到1899年才被人发现。之后经过多次发掘,到目前为止,从安阳出土的有字甲骨已达十万以上。甲骨文字的单字据孙海波《甲骨文编》统计,多达5949个(其中多有同字异构,据最新研究,约为3500在右)。甲骨文的发现,为研究上古史、古汉字和上古汉语等提供了大量可靠的新材料。
甲骨文是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记录了大量上古汉语、比较早期的汉字。它虽然已成体系,但字形还多不规范,因而具有不同于成熟阶段汉字的特点:
(1)象形、象意字多,形声字只占很小一部分。这些象形、象意字虽然对所象之物都经过了高度的抽象,与图画已有本质的区别,但也还有不少字依然保留着很强的图画性,比如:(鹿)、(象)、(鼎)、(电)、(虹)、(云)等皆其类。
,,,,,,
(2)字无定格,异构特多。
有的正反无别,如:人字;
有的字笔划可多可少,如:帝字;
有的偏旁部首的位置可以移易,如:陟字;
有的会意可因某些义符表意的相同或相通而更换义符,如:奚字;
有的可在原象形的基础上增加义符或声符,如:遘字;
有的把两个、三个字合写在一起为“合文”,比如:祖乙;等等。
这些现象说明,甲骨文时代汉字的构形还处于比较活跃的阶段,异体字、繁简字特多,因而造成了这一时期汉字的诸多歧异,以至给我们今天的辨识带来了困难,不过也为后来汉字的逐步定型化提供了大量可供选择的字样。
(3)异字同形。就是一个字形同时代表两个字完全不同的字。如:甲、七;分别写作。
这大多由于象形字在高度抽象化以后变为简单的线条结构而造成形体混同的结构。这种不多见的现象与文字的本质是矛盾的,所以在汉字后来的发展进程中逐渐消亡了。
(二)金文
金文又称钟鼎文、铜器铭文等,是古代铸(少数是刻)在青铜器物上的文字。
在青铜器物上铸文,始于夏商,盛于两周,延续至秦汉。作为一个时代独具风格的字体,这里主要是指鼎盛时期的西周金文,可以大盂鼎、毛公鼎、虢季子白盘、墙盘等重器铭文为代表。西周金文与商代甲骨文比较,具有如下特点:
1、直观表意的象形、象意结构形态减弱,便于书写的符号形态增强。例如虎、马、犬等字:
无论是单独成字还是作偏旁部首,几乎都不再用甲骨文那种以双线条勾勒躯体的写法,也不再追求形象逼真,只注意突出最具特征的部分,以便字形的区别罢了。(比如:虎突出大头与利齿、马突出长鬃、犬突出卷尾)。这就把象形字向符号化推进了一步。不过西周金文中的极少数字,特别是族徽性的文字,甚至还保留着比甲骨文字更原始、图画性更强的形态。
2、趋向定型化,但异体依然不少。趋向定型化的主要表现是:
第一、形旁之意相通而混用的现象大为减少。如甲骨文中的牧字,有从牛、从羊、从马等同种形,西周金文则只用从牛一体,淘汰了另外两体。
第二,偏旁部首的位置比较固定。例如“彳”旁,甲骨文置于左右都可以,西周金文则基本上固定在左边。
第三,异字同形、合文、反书等现象大为减少。从总体上看,西周金文是朝着定型化方向发展的,不过同字异构的现象依然不少。
3、形声字大量增加。
一是在原独体字上增加形符和声符,使之变为形声字;
二是新造的字多为形声字。例如:《金文编》食部收19字,除4个甲骨文已有之外,新造15字,有13个是形声字。有人曾统计,甲骨文形声字只有20%左右,而金文形声字则已达到50%以上。
4、在书写形式上,越来越注意字形与铭文整体的协调、美观。
由于铭文是器物所有文饰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所以作者对每个字的结构、用笔和整体章法布局都极尽精美之能事。如果说契刻文字的讲求书法,在甲骨文中表现得还不够普遍、明显的话,那么在西周文中则是处处可见。过去有人说先秦三代写字“不计工拙”,是毫无根据的。
(三)战国文字
战国文字的品类很多,有用毛笔写在竹简上的简册文、写在缯帛上的帛书、写在玉片上的盟书墨迹,有铸(或刻)在铜、铁、器物上的铭文、符节文和货布文,有刻于石上的石刻文,有镌为公私印章上的玺印文等等。这些都是可见于出土文物上的战国文字真迹。此外,许慎《说文解字》中所收的古文和籀文、三体石经中的古文、郭忠恕《汗简》中所收的古文等,也都是当时人们所见到并笔录下来的战国文字。战国文字的材料众多,字体也极为异样,因而无论哪一种附著物上的字体,都不能代表这一时期的所有文字,所以这一时期的文字不像商代甲骨文、西周金文那样以其附著物来命名,只好以时代来标称,统称为战国文字。
战国文字最突出的特点是:
形体歧异多。由于群雄割据,“诸侯力政,不统于王,恶礼乐之害已而皆去其典籍”(《说文解字》),再加上连年战争,诸事急迫,被御用的文化人不能像西周大一统天下时那样从容不迫地精心制作,于是写字作书每每越出常轨、任意省改、草率从事而求急就,因而造成了严重的“文字异形”的局面。同一个字不仅在不同的地区构形有歧异,就是在同一个地区不同书手的笔下也每有不同。由于这一时期汉字的随意性过大,因而字体出现了大量无规律可循的省变或讹变,比如将“马”写作“”、“安”写作“”,“为”写作“”等,即是典型的例子。不过从总体上看,战国文字还是上承甲骨文、金文,下启小篆、古隶的。某些金石器物上的文字依然保持有西周金文的遗风。比如:秦国的石鼓文。
1新郪虎符
2铭文即明显地表现出与西周的虢季子白盘、墙盘铭文相接,下与秦始皇时代的泰山刻石、峄山刻石(图五)的小篆相通,是古汉字从西周金文演变为秦代小篆的过渡桥梁。另外,某些简册文,例如包山楚简(图六),
3其形体的变化与用笔的特点,已有隶书笔法的滥觞。秦汉之际流行的古隶即与之一脉相承。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战国文字的多歧,又反面促进了秦代对文字的统一和改革,也为后来汉字形体的突变……隶变准备了条件。
(四)小篆
小篆是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实行“书同文”政策时颁行的标准字体。
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说:为了尽快改变战国时代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局面,“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是也。”
从这里可以看出,李斯等人在统一六国文字时做了三件事:
第一,以秦国原有的文字作为统一的标准,首先“罢”(扬弃、废除)掉一切与秦文不同的六国俗体、异构,只保留其中与秦文一致的部分;
第二,拟定出统一的标准字样;
第三,写出定型后的标准字样广布天下。
这第一、第三两件事情很明确,只有第二件事情历来有争议,需要作些说明。李斯等人在拟订统一的标准字体时,所根据的到底是什么字样?按照许慎的说法,“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是也。”
用一个“皆”字告诉人们,李斯等人依据的完全是史籀大篆,小篆这种字体是他们对大篆“颇加省改”新创造出来的。这就与第一件事相矛盾,也于情理难通:所谓史籀大篆,传说是周宣王时的史官名叫籀的人写来教儿童识字学书的十篇文字(早已亡佚),李斯等人在拟订统一的标准字体时,不可能抛开秦国现实的文字而不顾,去搬用五六百年前的学童教科书来定国家文字的根据而创作新的字体。如果用这种复古的作法来制订新字体,无论怎样省改,总会有时代的差距而脱离现实,不仅东方六国的人不易辨识,就是秦人自己恐怕也难于适应。比如著名的石鼓文、诅楚文、商鞅方升名文、新郪虎符铭文等(均为战国时代的秦文),都大量存在与小篆相同的字,尤其是后二者,几乎完全就是小篆了。这就有力地证明,李斯等人在拟订统一字体的时候,不是“皆取史籀大篆,或颇加省改”,而应该是“皆取现实秦文,或颇(稍)加省改”,进行一番整理加工,使之更为定型化、标准化,以便于推行。
许慎之所以要说“皆取史籀大篆”,其情由大致有二:
一是战国时期的秦文确实是较好地继承了西周金文的传统,这样说可以表明小篆的来源;
二是为了抬高小篆的身价,因为他的《说文解字》是以小篆为正篆来加以分析研究的。
小篆是古文字的终结,它的主要特点:
一是固定了偏旁部首的位置和写法,基本上做到了定型化。
二是书写形式要求整齐划一。笔划不论横竖曲直,一律用粗细等匀的线条,字的结体这样一来,古文字中的象形象意字就被进一步抽象化、线条化、规整化,从而也更加符号化了。原有的“画成其物”、“视而可识”的直观表意功能继金文之后进一步减少,以至在许多字中已经完全消失。
三是整个构形系统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与加强。汉字的构形系统从甲骨文开始就具有了,它是以定数量的基本构件为基础、以构件的一定置向为外部平面组合的模式、以构件在内部的不同层次组合为构形理据而形成的。经过全面整理的小篆,其基本构件更加纯净,外部的平面组合和内部的层次组合调整得更为合理、规范和完善,从而使汉字的整个构形系统得以巩固和加强,为后来今文字(隶书、楷书)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秦始皇利用政权的力量统一文字,推行小篆,并在一定的程度上实现了标准化、规范化,很快结束了长期以来汉字异构丛生、形体杂乱的局面。这对增强汉字的社会职能,促进民族的团结统一,对文化、经济的发展,无疑是有益的。
(五)隶书
隶书,历史上也称佐书、史书、八分,是以点、横、掠、波、磔等点画结构取代篆书的线条结构而使之便于书写的一种字体。小篆虽然整齐规范,但其形体曲屈回环,极不便于书写。相传秦始皇时代有个叫程邈的人,得罪下狱成了徒隶,在狱中对小篆进行改革而创造了一种新的字体。秦始皇对此很欣赏,给他免罪升官,于是把他拟定的字体称为“隶书”。其实,据现在已出土的文字资料来,早在秦始皇推行小篆之前,民间早已有隶书的萌芽,即便程邈真有其人其事,也不过是作了些收集、整理和加工的工作罢了。正如《荀子•解蔽》对文字产生所云:“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
程邈也是这种传播者。
晋卫恒《四体书势》说:“秦既用篆,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佐书,曰隶字。”
所为隶人,殆为衙门中专掌文书的书吏;所谓隶字,即是这些人在日常工作中所习用的字体。秦王朝在推行小篆的同时,为了“以趋约易”,确实大量地使用隶书。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出土的大量秦简就是最好的证明。
隶书在演变过程中,其设计构形和笔道(点画)形态有很大变化。
在初创阶段,构形因篆书而变,多数字尚带有浓厚的篆书意味,点画用笔的特点不很突出,尤其是波磔不明显。后来经过长期使用,特别是经过汉代文人的加工、改造和美化,隶书才从根本上改变了篆书的构形和笔道形态,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新字体。后人称初创阶段的隶书为古隶或秦隶,称成熟阶段的隶书为汉隶(图八)。
汉隶是汉代官方的正式字体。一般所谓隶书,主要是指汉隶。
(六)楷书
楷书也叫真书、正书,它产生于汉末,盛行于魏晋南北朝,一直沿用至今。楷书是由隶书经过长期演变慢慢蜕化出来的,在它成为一种新字体的相当长时间里,还或多或少带有隶书的意味,所以楷书在历史上也被称为“隶书”和“今隶”。楷书与它的母体隶书相比,有两个明显的特点:


相关话题/古代汉语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古代汉语通论笔记(十)词汇
    古代汉语通论(十)词汇 第一节 古今词义的异同 一、古今词汇 古今词汇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词的构成上,古汉语主要是单音词,现代汉语则是复音词占多数。二是在词的存废上,可以分为古今通用词,古用今废词。 二、古今词义 (一)词义基本相同的 多属于基本词汇。但并非绝对没有变化,在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7
  • 古代汉语通论笔记(九)语气词和词头、词尾
    古代汉语通论(九)语气词和词头、词尾 一、句尾语气词 1、也 句尾语气词也主要用在判断句句尾,表达的是判断语气,有肯定与确认的意味。用在复句及命令、疑问句中的也,仍都是肯定与确认的语气。如: 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孟子许行》) 虽杀臣,不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7
  • 古代汉语通论笔记(八)连词
    古代汉语通论(八)连词 连词是用来联结词、词组或句子的虚词。古代汉语的连词有许多,有些在现代汉语中还在使用。下面是几个较为重要的古汉语连词,与、且、以、而、则、然、虽、之。 1、与 与作连词用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和,一般用来连接并列的名词、代词或名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7
  • 古代汉语通论笔记(七)介词
    古代汉语通论(七)介词 介词的作用是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的前面,组成介词结构,作动词或形容词的状语或补语,表示时间、处所、目的、原因、方式、对象等。介词一般由动词虚化而来,因此意义上带有动词的性质。区别在于动词可以独立做谓语,而介词需要和名词一起构成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 1、于(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7
  • 古代汉语通论笔记(六)代词
    古代汉语通论(六)代词 一、人称代词 1、第一人称 古汉语的第一人称代词主要有吾、我、予(余)、朕等,都可以做主语、定语、宾语。其中有两点需要注意:第一,吾字在魏晋以前很少放在动词和介词后面作宾语用(否定句中可以做前置宾语);第二,朕字在秦以后成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7
  • 古代汉语通论笔记(五)副词
    古代汉语通论(五)副词 一、副词的性质 副词:用来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表示行为动作、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可能性和否定或情态、语气等作用的词类。副词是一种半实半虚的词类,语法功能接近实词,能做状语;词汇意义比较空灵,接近虚词。 二、副词的分类 程度副词 1.少。古汉语中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6
  • 古代汉语通论笔记(二)古代汉语的词序
    古代汉语通论(二)古代汉语的词序 主要介绍古代汉语中的宾语前置以及表示行为数量的词序问题。学习本章,要让学生掌握古代汉语中几种宾语前置的规律,掌握古代汉语中表示行为数量的主要方法,培养学生在具体的文言语句中,辨识各种不同的宾语前置的能力以及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一、词序 词序:也叫ldq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6
  • 古代汉语通论笔记(一)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通论(一)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的定义: 汉语词类的划分古今基本一致,可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包括名、动词、形容词;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语气词。词类的基本功能古今也基本一致。但是,在古代汉语尤其是上古汉语中,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表达习惯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6
  • 古代汉语通论笔记(三)古代汉语的判断句
    古代汉语通论(三)古代汉语的判断句 一、判断句 判断句:断定主语和谓语是同一事物或同一类别的句子。谓语通常由名词或名词性结构充当。现代汉语的判断句一般由判断词是构成。古代汉语没有判断词,有时在主语后加代词者,复指主语,引出谓语。或在谓语后加语气词也rd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6
  • 古代汉语通论笔记(四)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
    古代汉语通论(四)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 一、被动与被动句式 被动:所谓被动,即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的受事者、承受者。它包括两种情况:没有形式的标志和有形式标志。如下无形式标志的被动句。 蔓草犹不可除。(《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韩非子五蠹》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6
  • 古代汉语王力版复习重点
    一、文选部分复习要点: 1.重点篇目: 第一册: 《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蝜蝂传》《巫山、巫峡》 、 、 、 、 《王子坊》《庐 、 山草堂记》《传是楼记》《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鞌之战》《触龙说赵太后》 、 、 、 、 、 、 《孙膑》 第二册: 《谏逐客书》《报任安书》《答李翊书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4
  • 古代汉语考研复习要点
    古代汉语复习要点 作者 张诒三 一、文选部分复习要点: 1.重点篇目: 第一册:《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蝜蝂传》、《巫山、巫峡》《王子坊》、《庐山草堂记》、《传是楼记》、《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鞌之战》、《触龙说赵太后》、《孙膑》 第二册:《谏逐客书》、《报任安书》、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4
  • 古代汉语对外汉语考研要点
    古代汉语考研复习要点 通论部分复习要点: 复习通论部分的基本原则是,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在记住知识的要点的同时,一定要掌握书上举出 的例子,回答问题的时候,尽量结合例子。 上 册 (一)怎样查字典辞书: 1.字典排列方法:A.按音序排列;B.按部首和笔画排列;C.按号码排列。 2.《康熙字典》 ,成书年代(清代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4
  • 扬州大学文学院809古代汉语历年考研真题汇编
    目录封面内容简介目录2015年扬州大学文学院809古代汉语考研真题2016年扬州大学文学院809古代汉语考研真题2017年扬州大学文学院809古代汉语考研真题2018年扬州大学文学院809古代汉语考研真题内容简介本书收录了扬州大学文学院809古代汉语近年来多套考研真题(具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30
  • 2019年浙江财经大学古代汉语考研初试大纲
    《古代汉语》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和要求古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性课程。考试目的:在于测试学生对古汉语文字、音韵、词汇、语法、古注、诗律等基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阅读和分析古典文献的能力和水平,并由此判断学生是否具有进一步深造的基本素质和培养潜力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