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衣服”是上面讲的述宾词组,如果把“衣服”换成“干净”,“洗干净”就是述补词组了。
述补词组也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述语,只能由动词或形容词充任,是整个词组的核心;后一部分是补语,通常由动词、形容词性词语或状态词性词语充任。彼此之间是补充关系。例如:
(1) 洗干净 煮熟 看懂 写完
(2) 走进来 跑过去 拿来 踢过来
(3) 洗得干净 洗不干净 走得进来 走不进来
(4) 学得很认真 洗得干干净净 白得像雪 干净得一点灰尘都没有
(5) 好极了 乐坏了 香死了 热得很 冷得不得了
有的述补词组的述语带有“得”,如“洗得干净”、“走得进来”、“学得很认真”、“冷得不得了”等;有的不带“得”,但也可以插入“得”,例如:
洗干净Ý洗得干净
插入“得”后还是述补词组,只是意思有一些变化。
四、主谓词组
主谓词组由主语和谓语两部分组成,主语是陈述的对象,一般也可看作话题;谓语是对主语所提出的对象加以陈述,或说明主语干什么,或说明主语怎么样,或说明主语是谁、是什么。一般主语在前,谓语在后。主语和谓语之间是陈述关系。例如:
(1) 他去 我喝 你出去
(2) 那鞋好看 心情舒畅 环境优美
(3) 他的脸通红 眼睛大大的 个儿高高的
(4) 张三是学生 我是会计师 这是茄子 那是韭菜
以上举的都是主谓词组,只是作谓语的成分有所不同。例(1)是动词,例(2)是形容词,例(3)是状态词,例(4)是由动词“是”带上名词的述宾词组。
五、联合词组
联合词组有三个特点:第一,各组成成分之间没有主次之分,彼此地位平等;第二,各组成成分的词性一般相同;第三,组成成分可以不止两项。例如:
(1) 爸爸和妈妈 长江、黄河、淮河 真的、善的、美的 [名词性联合词组]
(2) 研究讨论 唱歌跳舞喝酒 听说读写 [动词性联合词组]
(3) 又高又大 干净、整齐、明亮 真善美 [形容词性联合词组]
联合词组各成分之间,有时候没有语音停顿,有时候有语音停顿,书面上一般用顿号(、)表示,如上面举的“长江、黄河、淮河”。联合词组各成分之间往往可以用一些关联词语,如“和”(爸爸和妈妈)、“并”(研究并决定)、“又”(又好又便宜)、“或”(今天或明天)、“还是”(喝咖啡还是喝茶)等。
从各成分之间的意义关系看,联合词组可以具体表示三种关系:
(一)表示并列关系。如:“爸爸和妈妈”、“研究商量”“真的、善的、美的”等;
(二)表示选择关系。如:“今天或明天”、“棉的或者毛的”、“米饭还是面条”等;
(三)表示递进关系。如:“妈妈甚至奶奶(都同意)”、“研究并决定”、“多而好”等。
从语法上看,联合词组可以是名词性联合词组,如“爸爸和妈妈”、“长江、黄河、淮河”、“真的、善的、美的”等;也可以是动词性或形容词性联合词组,如“研究讨论”、“唱歌跳舞”、“又高又大”、“真善美”、“多而好”等。
六、两种特殊的词组
除了上面介绍的五种基本词组外,还有两种特殊的词组需要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一种是连动词组,一种是兼语词组。
(一)连动词组
几个动词性词语连用而彼此不形成主谓、述宾、述补、偏正或联合关系的词组就叫做连动词组。连动词组中所表示的动作行为是由同一主体发出的,例如“我写信告诉他”里的谓语“写信告诉他”就是连动词组,其中的“写信”和“告诉他”这两种行为都是由主语“我”发出的。下面再举些连动词组的例子:
(1)(我们)下了课打篮球
(2)(他)低着头想问题
(3)(他们)去上课
(4)(我们)看电影去
(5)(他)有事儿没有去
下面的词组也可以看作连动词组:
(6)一看就明白
(7)不问不知道
(8)越学越有兴趣
例(6)-(8)跟上面举的略有些不同,那就是前后两部分由连接成分连接。例(6)是“一……就……”,例(7)是“不……不……”。例(8)是“越……越……”。因此也有人把这些词组叫“连锁词组”。
(二)递系词组
递系词组,也有人称为“兼语词组”,其特点是:第一,只包含两个部分,前一部分一定是一个述宾词组,后一部分常见的是一个动词性成分,有的也可以是一个形容词性成分;第二,作为前一部分的述宾词组,其宾语在意念上一定是后一部分中的主要动词的施事或后一部分中的形容词所
说明的主体;前者如“请他来一下”,后者如“称赞他勇敢”。前一个递系词组由“请他”和“来一下”两个动词性成分组成,前一部分“请他”是述宾词组,其宾语“他”在意念上是后一部分中动词“来”的施事;后一个递系词组由动词性词组“称赞他”和形容词“勇敢”组成,前一部分的“称赞他”是述宾词组,其宾语“他”在意念上是后一部分中形容词“勇敢”所说明的主体。下面是类似的例子:
(1) 请你提意见 派小李去 有人找你 让他先走 推选他当我们的代表
(2) 称赞她聪明 嫌他脏 怪他太慢 夸她勤奋 羡慕她有一个好丈夫
七、简单词组和复杂词组
简单词组是指组成成分为单词的词组。如“白马”、“吃苹果”、“看完”、“他来”、“黄河、长江”等,它们就都是简单词组。
一个词组,如果它的组成成分本身又是词组,或者说如果它内部又包含有词组,那么这种词组就称为“复杂词组”。例如“不吃甜的东西”,这是个述宾词组,而它的述语“不吃”是个带状语的偏正词组,宾语“甜的东西”是个带定语的偏正词组。显然,“不吃甜的东西”这个述宾词组内部又包含有词组,所以“不吃甜的东西”这个词组就是个复杂词组。在实际语言中,我们很少见到或听到只包含两个词的词组,一般都是复杂词组。
八、学会分析复杂词组的方法
一个词组如果只包含两个词,分析起来很容易,一分为二就行了。对于一个复杂词组,该怎么分析呢?分析复杂词组,目前最合适的分析方法是层次分析法。下面略加介绍。
我们知道,语言构造是有层次性的。拿一个词组来说,如果它内部包含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词,从表面看这些词是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的,但在内部构造上,它们不一定处于同一个平面上。例如“我不去”这个词组包含三个词──“我”、“不”、“去”,它们并不像人排队那样挨次发生关系的,而是“不”先跟“去”发生关系,然后“不去”这个组合再跟“我”发生关系,从而形成不同的构造层面,如下图所示:
我 不 去
所以“我不去”就属于复杂词组。
语言构造的这种层次性,决定我们分析一个复杂的词组时,都必须按照它内部的层次构造逐层分析,不断找出每一层面的直接组成成分,并指出直接组成成分之间的句法关系,一直分析到词为止。这种分析方法就叫作“层次分析法”。因为这种分析法要求不断找出每一层面的直接组成成分,所以层次分析法也称作“直接组成成分分析法”;又由于每一层面基本都是二分,所以又俗称“二分法”。我们要掌握好这种分析复杂词组的方法。下面我们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一些复杂词组,其中包括递系词组和连动词组:
他 弟弟 正在 打 网球 唱得 嗓子 都 哑了 请 张爷爷 去 看 京戏
1 2 1 2 1 2
3 4 5 6 3 4 3 4 5 6
7 8 5 6 7 8
1-2 主谓词组 1-2 述补词组 1-2 递系词组
3-4 “定-中”偏正词组 3-4 主谓词组 3-4 述宾词组
5-6 “状-中”偏正词组 5-6 “状-中”偏正词组 5-6 连动词组
7-8 述宾词组 7-8 述宾词组
九、词组的用处
词组在汉语里有下面两个用处:
一是跟别的词或词组构成复杂的词组。例如“洗衣服”,这是个述宾词组,下面都是由这个词组构成的复杂词组:
(1)决定 洗 衣服 洗 衣服 的 人 正在 洗 衣服
1 2 1 ( ) 2 1 2
3 4 3 4 3 4
1-2 述宾词组 1-2 “定-中”偏正词组 1-2 “状-中”偏正词组
3-4 述宾词组 3-4 述宾词组 3-4 述宾词组
二是在一定的语境(即上下文)中独立形成为句子。“洗衣服”在下面的对话中是一个句子:
(2)“你妈妈在干什么?”
“洗衣服。” [述宾词组独立形成为句子]
(3)“你想买什么洗衣机?”
“国产的洗衣机。” [“定-中”偏正词组独立形成为句子]
(4)“参观的人多吗?”
“多得不得了。” [述补词组独立形成为句子]
十 多义短语及其分化
(一)什么是多义短语
多义短语是意义有两种或几种解释的短语。
产生多义短语的原因常常是短语没有了语境因素的制约,短语中的词、结构层次、结构关系或语义关系有多种解释。
学习和掌握多义短语,要能够:(1)善于发现多义短语,培养对语言的敏感性。(2)能够指出多义短语产生的原因,把握多义短语的类型。(3)能够正确分析多义短语的不同层次、不同结构关系或不同语义关系。(4)能够正确地分化多义短语的不同意义。
(二)多义短语的类型
1、词语具有多义性
(1)多义词形成的多义短语
多义词在语言结构中的意义一般是确定的,但有时多义词在语言结构中的意义不能确定,有多种解释,而且这些意义都能和语言结构中另外的词的意义组合,就往往形成多义短语。如“吃饭”、“我去上课”、“老张走了”。
(2)词与短语界限模糊形成的多义短语
有些语法结构既是词,也是短语,而且意义不同。短语的意义一般是词语意义的相加,而词的意义具有整体性,常常有比喻、引申的意义。当同形的词和短语界限模糊时,常常形成多义。如“买红花”,“红花”是词时表示一种药材,是短语时表示红的花。
2、结构层次、结构关系不同
对短语中的结构层次、结构关系做不同的解释也能够形成多义短语,包括三种类型:
(1)结构层次相同、结构关系不同形成的多义短语
进口药物 你们学生
(2)结构关系相同、结构层次不同形成的多义短语
三个报社的记者 穿好衣服
(3)结构层次、结构关系都不同而形成的多义短语这类多义短语比较多,应注意多加分析。
看打篮球的队员 哥哥和弟弟的朋友
3、语义关系不清
(1)施受关系不清。词语间语法关系相同,但存在施事或受事的区别。例如:“鸡不吃了”、“批评的是他”。
(2)领属和非领属关系不清。如“他的书”。
(3)程度关系、结果关系不清。如“老太太乐死了”。
多义短语的形成有时有多方面的因素。
多义短语有时有口语多义和书面语多义的区别。“没有书(输)”在书面语里不多义,在口语里多义;“老子是一位哲学家”在口语里不多义,在书面语里多义。
(三)多义短语的分化
多义短语既有构成双关的积极作用,也有容易造成句子歧义的消极作用,因此在语言交际中,需要对多义短语进行分化。分化的方法:
1、换用词语。换用同义词使词语搭配不致产生多义。
2、语境制约。语境能够使多义短语单义化。
3、变换语序。
4、添加、删除。指添加或删除某些词语以分化多义短语。
5、语音停顿。主要用于分化口语中的多义短语。
第六章 修辞
第一节 修辞概说
一、什么是修辞
修辞是人们在运用语言传递信息、表情达意的过程中,追求最佳表达效果的言语实践。
最佳表达效果就是指“准确、鲜明、生动、形象”。
语言中表达同样一个意思,可以有许多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例如:
她很漂亮(/美/俊/好看/靓/喜欢人/稀罕人)。
上面使用不同的词语表达同样的意思,各有不同的语体风格和方言色彩,因此有不同的表达效果。
采用不同的句式或修辞格会取得更加不同的效果。
例如:
一提起她来,十里八村没有一个不说她漂亮的。(使用双重否定,加强肯定)
她长得鼻子是鼻子,眼是眼的,越端详越好看。(使用熟语描写)
她长得好像仙女一样。(明喻)
她长得简直就是个人样子。(暗喻)
都说王晓明漂亮,她比王晓明还漂亮。(衬托)
她可是百里挑一的大美人。(夸张)
她就是咱村的"七仙女"。(借代)
看见她一眼,这辈子就算没白活。(夸张)
她是现代的赵飞燕、东方的维纳斯、中国的戴安娜。(排比)
同样,如果说一个人长得丑,也有各种各样的说法。
不同的词语表现了不同的语体风格和方言色彩。
她很丑(可碜/难看/不好看/不俊/)。
她长得像个丑八怪。(比喻)
整个一个猪八戒他二姨。(借代)
大家都叫她“朱二姨”。(借代)
以下几例都是夸张,但是夸张的程度不同,表达的效果也不同。
她长得五官都错了位。(夸张)
看她一眼三天不想吃饭。(夸张)
她丑得可以去当吓唬乌鸦的稻草人。(夸张)
她要是去当稻草人,准把所有的乌鸦都吓跑了。(夸张)
她不但能吓得乌鸦不敢偷庄稼,还能吓得乌鸦把偷走的玉米送回来。(夸张)
又如:
她的皮肤很好。(一般叙述)
她的肉皮真细发。(口语化)
她的皮肤就像四五岁的孩子似的又白又嫩。(明喻)
她真是肤如凝脂、面若桃花。(对偶)
要取得最佳的表达效果,就要结合语体、具体的语境、人物角色等选择恰当的语言材料和表达手段。
因此,修辞和语音、词汇、语法等都有密切的联系。
二、汉语修辞研究的历史
"修辞"一词出现得很早,但在古代学术研究中,修辞学并不是独立的学科,有关修辞的论述散见于解经、文论、史论、诗话、词话、笔记、随笔之中。
魏晋南北朝时刘勰的《文心雕龙》曾对诗文的修辞规律进行了系统地探讨。
隋唐五代史论修辞、诗论修辞、散文修辞都获得了发展。
南宋陈骙的《文则》,对比喻、引用、仿拟、析字、重叠、节缩、省略、层递、错综、倒装等各种辞格,都分别作了分析。
元朝的《修辞鉴衡》是我国第一部以修辞命名的著作。
明代胡震亨的《唐音癸签》是我国第一本断代的修辞学资料汇编。
清代王国维的诗歌评论在修辞学方面也多有贡献。
"五四"运动以后,修辞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得到了全面、系统的探讨和研究。比较重要的成果主要有:
1923年胡怀琛的《修辞学要略》可算是中国最早的现代修辞学著作。
1932年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创立了中国第一个科学的修辞学体系,开拓了修辞研究的新境界,标志着现代修辞学的建立。
三、如何学习修辞
(一)修辞是语言的实际应用,因此,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应当结合言语实践学习修辞。
(二)修辞是多种同义形式的最佳选择。因此,应当尽量掌握多种同义形式,这样才能保证自己有选择的余地。如果只知道一种表达形式,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也就无所谓修辞。
(三)言语应用涉及的方面很多,包括对象、语境、内容、语体等等。运用修辞格式和手段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如果在严肃的场合使用俏皮话、在娱乐的场合使用对偶、排比等都显得不得体,这时候,再美的词藻、再工整的句式也不会收到好的修辞效果。